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的数学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本案例以小学数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案例设计1. 案例主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测量校园”2. 案例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3. 案例内容:(1)准备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了解,如直尺、卷尺、测角器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校园中,我们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3)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测量对象。
(2)实施阶段1)测量长度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物体,如树木、操场、教室等,确定测量长度。
②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2)测量面积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平面图形,如花坛、操场等,确定测量面积。
②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3)测量体积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立体物体,如花坛、垃圾桶等,确定测量体积。
②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3)总结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成果的展示,分享测量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三、案例实施1. 准备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了解,如直尺、卷尺、测角器等。
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小学实践活动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实践活动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践活动教学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案例以“我们的校园环境美化行动”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美化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热爱校园、美化校园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前期准备(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校园环境问题,如垃圾乱扔、花草树木修剪不及时等。
(3)教师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参与活动。
2. 活动实施(1)分组行动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校园环境问题,制定美化计划。
例如,有的小组负责清理垃圾,有的小组负责修剪花草树木,有的小组负责涂鸦美化墙面等。
(2)实践活动各小组按照计划开展实践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3)成果展示各小组完成实践活动后,回到教室进行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美化成果,分享活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活动总结(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评选出“最美校园小卫士”和“最佳团队”等荣誉称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四、活动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
(2)学生在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根据活动过程中的照片、视频等资料,评价活动成果。
五、活动反思1. 活动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但部分学生仍存在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2. 在分组行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激励。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
小学生综合实践课堂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程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动手实践类:如手工制作、绘画、剪纸、泥塑等。
2. 社会实践类:如参观博物馆、访问社区、志愿服务等。
3. 科学探究类:如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物理实验等。
4. 生活技能类:如烹饪、洗衣、整理房间等。
5. 文化传承类:如学习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
2.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问题探究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 成果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作品、实验报告等。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六、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主题: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讲解: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意义和方法。
2. 环保实践:制作环保手工艺品,如环保袋、环保书签等。
小学生综合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增强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4. 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准备阶段1. 确定主题:以“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增强校园认同感。
2. 制定计划: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3. 收集资料: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访谈等方式,收集关于校园历史、文化、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二)实施阶段1. 校园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校园的建筑、设施、布局等,感受校园的美丽与和谐。
2. 访谈调查:邀请校园内的老师、保洁员、食堂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
3. 主题班会:以“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为主题,召开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校园故事,表达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4. 手抄报制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校园文化、校园美景、校园活动的手抄报,展示校园的魅力。
5. 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如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总结阶段1. 成果展示:将学生的手抄报、班级活动照片等成果进行展示,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3.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四、案例评价(一)学生评价1. 学生对校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校园认同感。
2. 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综合实践小学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 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活动方法,如调查研究、实验操作、团队协作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能力。
-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教学内容1. 主题:我的家乡变化大2. 活动形式: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3. 活动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变化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提出活动主题:我的家乡变化大。
2. 活动一:调查研究-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确定一个调查方向,如:家乡的交通变化、建筑变化、环境变化等。
- 教师讲解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
-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记录调查结果。
3. 活动二:实地考察- 根据调查结果,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 学生分组进行考察,观察并记录家乡的变化。
4. 活动三:小组讨论- 学生回到教室,每组分享调查和考察结果。
- 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课时1. 活动四:成果展示- 每组制作一份展示文稿,包括调查结果、考察照片、分析报告等。
- 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
2. 活动五: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
-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3. 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关注家乡的变化,并尝试提出改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 评估学生调查报告、展示文稿的质量。
2. 总结性评价:- 评价学生对家乡变化的了解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小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本案例以小学科学课程中“植物生长的秘密”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本案例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植物种子、土壤、水、肥料、温度计、光照计等。
2. 资料准备:植物生长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3. 教学工具:显微镜、放大镜、剪刀、镊子、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植物生长的秘密。
”(二)探究活动1. 观察植物种子(1)教师分发植物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
2. 植物生长实验(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种植盆、种子、土壤、水、肥料等材料。
(2)实验步骤:① 在种植盆中放入适量的土壤,均匀撒上种子。
② 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③ 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3. 分析实验结果(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植物生长的条件。
(2)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如:植物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
(三)拓展活动1. 观察身边的植物(1)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实录(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社会、自然为背景,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以“环保行动从我做起”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的环境有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2. 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环保知识,包括环境污染的类型、危害以及环保措施。
同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环保知识。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减少垃圾产生?(2)如何节约用水、用电?(3)如何保护动植物?(4)如何宣传环保理念?各小组讨论结束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4. 实践活动(1)垃圾分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将废弃物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节约用水、用电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水电设施,讲解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环保的意义。
(3)植树造林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进行植树活动,让学生亲手种下一棵树,感受生命的成长,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植树造林等。
3. 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质量,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等。
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小学教学实践案例[4篇]
![小学教学实践案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df92c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f.png)
小学教学实践案例[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小学教学实践案例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小学教学实践案例(一)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生活中的纸一、活动背景我发现如今的学生,小报越做越漂亮了,用的纸都是高档的复印纸、打印纸,小报编制得图文并茂、色彩鲜艳,代价真是不菲。
学生平时用的草稿纸也都是些新的作业本或雪白的好纸。
每天放学后,教室地面、课桌抽屉到处都有学生随便丢弃的好纸张。
我问了几个学生:“这么好的纸被丢弃了,你们不感到可惜吗?”不料几个学生说:“纸很便宜,到处都有,扔掉一点没关系。
”于是我利用课间活动让一些学生就身边发生的事作了些议论,这为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研究作了铺垫。
二、准备阶段1、提出问题在第一节课上,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观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填写《研究意向表》:研究意向表姓名其中《纸》可能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较密切,有关纸的研究兴趣是学生最集中、票数最高的项目。
主题产生了,不等于学生都有积极性和兴趣。
果然有一些未填写研究纸项目的学生一脸沮丧。
我觉得需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创设情景我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书包里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接着又问:“你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些看似普通的纸张?”学生纷纷说纸的发展过程,刚才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现有关纸的研究也挺有趣的,于是也跃跃欲试提出不少有关纸的研究的问题。
兴趣激发了,认识统一了,就可以开始确立子课题或研究主题了。
3、确立主题,组建小组首先由学生自报、自选研究子课题,然后,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小组。
子课题确立后,学生便根据自愿原则组成研究小组。
有的小组人太多,有的小组人太少,有的孩子哪个组都不欢迎,有的组上课还好好的,下课又说要散伙,要求重新组合,事情还真不少。
我就积极找学生谈话,帮助调整、疏导。
小组成立后,选负责人,互抄通讯地址,讨论小组活动计划并填写计划书。
小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实践活动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案例以“小小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的科学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科学知识,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二)分组讨论,确定实验主题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实验主题,如:水的浮力、光的折射、声音的产生等。
3. 每组汇报实验主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2. 小组成员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原理。
(五)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组进行拓展实验,如:设计简单的机器人、制作简易净水器等。
(六)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2.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分享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案例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等能力。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案例内容(一)活动主题:探索自然的奥秘(二)活动时间:2课时(三)活动地点:学校操场、实验室、校园周边(四)活动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五)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提前观察校园周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
(六)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有哪些奥秘?我们该如何去探索?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界中的现象进行探究。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方式,了解该现象的成因。
3. 实践探究(1)校园操场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操场的植物、昆虫等,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等。
(2)实验室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物理、化学实验,如:观察水的蒸发、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等。
(3)校园周边调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周边的生态环境调查,如:调查河流、湖泊、植被等。
4.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兴趣。
四、案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学生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等能力。
2. 教师评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创新,小学的综合实践课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
综合实践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践,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案例一:种植小绿植,体验生命成长活动背景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往往难以接触到大自然,缺乏对生命成长的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责任心,教师可以组织种植小绿植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准备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方法,同时准备种子、土壤、花盆等工具。
种植阶段:学生分组进行种植,每组负责不同的植物。
他们亲自挑选种子,松土、播种、浇水,并给植物起名字。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数据,如发芽时间、生长高度等,并绘制生长曲线图。
分享交流:每周组织一次分享会,学生交流各自的种植经验和观察发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活动成果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了生命的奇迹和大自然的神奇。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使他们更加珍惜生命,关爱自然。
通过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案例二:垃圾分类,实践环保行动活动背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垃圾分类成为了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垃圾分类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知识普及: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践操作: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错误的分类方式。
家庭延伸:鼓励学生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实践垃圾分类,将环保意识传递给家庭。
创意展示:组织垃圾分类创意展示活动,学生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展示垃圾分类的成果。
活动成果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提高了环保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本课例以《植物的奥秘》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吗?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二)探究植物的基本特征1. 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校园内的植物,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并记录其基本特征。
3.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1.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四)探究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教师讲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水土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植物在校园环境中的作用。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制作,如制作植物标本、绘制植物图画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_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城市空气质量、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以“我们的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现状,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环保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为学生们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现状、污染原因及环保措施等。
2. 环保主题班会以“我们的绿色家园”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班会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
3. 环保手抄报制作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环保手抄报,展示他们对环保的理解和创意。
4.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们参加以下环保实践活动:(1)校园绿化:组织学生们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如植树、浇水、修剪花草等。
(2)垃圾分类:让学生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3)环保宣传:让学生们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5. 环保创意比赛以“绿色创意,从我做起”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环保创意比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活动过程1. 环保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为学生们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们了解我国环境现状、污染原因及环保措施等。
讲座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环保主题班会以“我们的绿色家园”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
通过班会,学生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为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3. 环保手抄报制作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环保手抄报,展示他们对环保的理解和创意。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一批富有创意的环保手抄报。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课例(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例以“制作环保袋”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环保袋的制作方法,掌握制作环保袋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环保袋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环保袋的创意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幅环保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环保袋,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新授1. 教师讲解环保袋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准备、剪裁、缝制等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制作环保袋的技巧。
3. 教师示范环保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步骤。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开始动手制作环保袋。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制作心得。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环保袋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环保袋的制作过程。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环保袋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环保袋的制作方法。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环保袋。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设计6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实践课教案主题一走近校园第一节我爱学校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学校,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勤学向上,为校争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相片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及应用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互相合作。
3、知识目标:学生从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等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我们的学校。
二、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抓住课题中的“爱”字,通过学生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学校规模大,环境美,设施全,荣誉多,值得我们爱。
在此基础上,升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对学校的爱。
最后以歌传情,升华主题。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七年级的学生了,你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
大家说说学校的哪些地方值得大家爱呢?(二)美丽的校园1、检查调查了解的情况,导入新课师:老师布置大家去调查了解我们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不知大家完成了没有?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准备向大家介绍学校哪些方面?(各小组汇报,摆出自制台标。
板书:规模、设施、环境)。
2、介绍学校规模。
老师:人家总说我们学校规模很大,你们通过调查了解,知道了那些情况?能具体帮我介绍一下吗?学生自由回答(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大、学生人数多,班数多,教师人数多)。
师小结:你们知道吗?我们学校是外砂镇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不仅规模大,而且设施还很齐全呢!3、介绍学校设施。
(1)学生接受采访。
(介绍学校有关设施)(2)老师:你们最喜欢学校的哪些场室呢?为什么?(3)学生讨论回答。
(4)师小结:是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现代化学校,需要现代化的设施,我们学校的场室应该说是非常齐全的。
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提高中小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我们以“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2. 培养学生探究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水资源保护实践活动的积极性;4. 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水资源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案例内容1. 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有关水资源保护的资料,包括水资源现状、水污染原因、水资源保护措施等;(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水资源保护主题,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3)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基本知识。
2. 课堂活动(1)分组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水资源现状、水污染原因、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专家讲座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我国水资源保护政策、水资源保护技术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互动讨论学生围绕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实践活动(1)水资源调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河流、湖泊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水环境状况,记录水质、水量等数据。
(2)水资源保护宣传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向社区居民宣传水资源保护知识。
(3)水资源保护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水资源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河道垃圾、节约用水等。
四、案例实施1.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资料,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2. 学生分组,明确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3.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4.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确保活动效果。
五、案例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现状,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水资源保护责任感;2. 学生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素材6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教学素材6例案例一:科技实践活动活动名称:机器人编程比赛活动简介:通过组织小学生参与机器人编程比赛,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比赛中,学生需要利用编程知识控制机器人完成一系列任务,展示他们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文化体验活动活动名称: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简介:引导小学生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折纸、刺绣等,让他们亲自体验和研究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创造力。
案例三:社区服务活动活动名称:环境保护行动活动简介:组织小学生参与社区环境保护行动,如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案例四:科学实验活动活动名称:化学实验探索活动简介:通过安全的化学实验,让小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索。
学生将研究实验方法、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得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兴趣。
案例五:艺术创作活动活动名称:绘画大赛活动简介:组织小学生参加绘画大赛,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拼,学生能够互相研究和借鉴,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案例六:体育运动活动活动名称:团队接力比赛活动简介:组织小学生参与团队接力比赛,通过跑步、传球等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以上是六个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案例的教学素材,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为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小学综合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提出了“绿色校园”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案例以“绿色校园”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环保现状,树立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品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主题导入(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教师提出“绿色校园”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为校园环保贡献力量。
2.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开展“绿色校园”主题活动?(3)各小组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活动策划(1)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制定“绿色校园”主题活动方案。
(2)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
(3)教师对各小组的活动方案进行指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4. 活动实施(1)各小组按照活动方案,开展“绿色校园”主题活动。
(2)活动内容包括: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手抄报制作、校园环境整治、绿色出行等。
(3)教师对各小组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活动质量。
5. 活动总结(1)各小组进行活动总结,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对各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总结活动成果。
(3)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案例效果1. 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高,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2. 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在校园中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为创建绿色校园贡献力量。
五、案例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2. 活动策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活动参与度。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实录(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课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本节课以“环保小卫士”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环保知识,掌握环保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掌握环保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环境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汇报。
2. 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3. 各小组讨论,收集环保方法,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以下活动:(1)调查组:调查学校周边环境污染情况,如噪音、垃圾等。
(2)宣传组:设计环保宣传海报,宣传环保知识。
(3)实践组: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捡拾垃圾等。
2. 各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四)成果展示1. 各小组汇报活动成果,分享环保方法和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总结环保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环保行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免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免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免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篇一1、采用“过家家”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形式参与活动的进取性。
帮忙学生了解有关社会生活的小常识。
2、经过形式扮演“小顾客”和“售货员”的活动,帮忙他们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了解售货员的辛勤工作为我们供给了许多方便,我们应当尊重他们。
使学生明白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社会关系。
解有关社会生活的小常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一、导入。
根据学材所给的资料背景顺序,再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了解文具商店,明白他们身边常用的文具是从哪来的。
二、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
(说一说、试一试)(1)“说一说”要求根据背景资料所给的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上图是卖什么的商店?”“你去过的文具店都卖什么文具?”(2)“试一试”要求学生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把能从文具店买来的物品勾画出来。
使学生原有的内部知识得以外显出来。
2、提出问题。
(说一说)分组讨论:开个文具商店都需要哪些条件。
供给再共同探讨怎样办出特色文具店,什么样的售货员是顾客最喜欢的等问题,共同分享自我的智慧与创造。
3、解决问题。
(玩一玩)由学生自由选择来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在活动中,经过学生扮演主角,使他们能够了解售货员的辛勤劳动,从而尊重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争当一名礼貌小顾客;在扮演主角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有关社会生活的小常识。
4、交流与反思(议一议)。
重点放到主角的评论上,如:怎样当好一名售货员、做什么样的小顾客最礼貌等。
明白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理解、互相帮忙、互相服务。
三、活动评价。
经过自评和互评,进一步明确售货员与顾客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鼓励那些有所创新的学生。
四、活动延伸。
由学生亲自、独立买一回文具。
便于学生再次熟悉社会生活中买东西的“学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免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篇二1、明白注意安全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够防止受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纸
一、活动背景
我发现如今的学生,小报越做越漂亮了,用的纸都是高档的复印纸、打印纸,小报编制得图文并茂、色彩鲜艳,代价真是不菲。
学生平时用的草稿纸也都是些新的作业本或雪白的好纸。
每天放学后,教室地面、课桌抽屉到处都有学生随便丢弃的好纸张。
我问了几个学生:“这么好的纸被丢弃了,你们不感到可惜吗?”不料几个学生说:“纸很便宜,到处都有,扔掉一点没关系。
”于是我利用课间活动让一些学生就身边发生的事作了些议论,这为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研究作了铺垫。
二、准备阶段
1、提出问题
在第一节课上,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观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填写《研究意向表》:
研究意向表
姓名
其中《纸》可能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较密切,有关纸的研究兴趣是学生最集中、票数最高的项目。
主题产生了,不等于学生都有积极性和兴趣。
果然有一些未填写研究纸项目的学生一脸沮丧。
我觉得需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创设情景
我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书包里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接着又问:“你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些看似普通的纸张?”学生纷纷说纸的发展过程,刚才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现有关纸的研究也挺有趣的,于是也跃跃欲试提出不少有关纸的研究的问题。
兴趣激发了,认识统一了,就可以开始确立子课题或研究主题了。
3、确立主题,组建小组
首先由学生自报、自选研究子课题,然后,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小组。
子课题确立后,学生便根据自愿原则组成研究小组。
有的小组人太多,有的小组人太少,有的孩子哪个组都不欢迎,有的组上课还好好的,下课又说要散伙,要求重新组合,事情还真不少。
我就积极找学生谈话,帮助调整、
疏导。
小组成立后,选负责人,互抄通讯地址,讨论小组活动计划并填写计划书。
我们的计划
三、实施阶段
1、确定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纸的发展历史,纸的原材料和加工过程,纸的简单工艺及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
感受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会搜集,分析,整理关于纸的资料;
能用旧报纸等废纸做做再生纸,用各种纸张通过剪,折,刻,编,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纸工艺品;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参与,大胆展示及公关活动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并喜爱纸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形成惜纸、爱纸的习惯及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
2、选择方法
(1)按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的活动方式。
如研究纸编织的小组在了解了纸编的基础知识后,采用实践操作,学一学,编一编的方式;研究纸加工的小组采用实验的方式,探索再生纸的加工;研究纸历史的小队在搜集了资料后,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到富阳造纸厂进行参观访问等等。
(2)设置小组研究活动档案袋
随着活动的深入,同学们有的跑图书馆,有的上网,有的拍照,忙得不亦乐乎,各组的资料越来越丰富。
在活动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各组活动的进展,帮助学生不断调整活动。
我们设计了活动档案表:
我们的活动档案
3、整理检查交流
面对一大堆资料,如何舍取、整理出切合小组主题研究的资料呢?我对学生进行了资料整理的指导。
主要是指导如何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并统计,如将资料分为文字类、图片类、声像类、表格类、实物类等。
四、总结阶段
1、回顾过程
近一个月来,我们和纸交上了朋友。
让我们回忆一下,一个月来我们各小组付出了那些辛勤劳动?参与了那些实践活动?我们都遇到了那些困难?我们怎样获得了成功?请各小组作一简单交流。
2、成果展示
各小组从主题目标、活动经历、研究方法、成绩效果、收获体会等几方面作交流展示。
“纸的发展历史”小组:展示参观造纸厂的照片,电脑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汇报了遇到的困难及获得的帮助。
“成语故事”小组现场演讲了蔡伦造纸的故事、各种纸的发明的故事,演示了他们收集的与纸相关的各类成语、诗歌、谚语等资料。
“纸的编织”小组:展示了研究过程中小组全体成员自己编织的作品,并现场表演了纸的编织,
“纸的原材料”小组展示了造纸的原材料,纸加工的过程,并通过现场制作再生纸,生动地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同时还现场指导其它组的同学制作再生纸。
“剪纸工艺”小组展示了他们从网上收集的剪纸作品,并现场为同学们作了剪纸表演。
“纸的种类”小组汇报了他们考察市场获得的各种纸的种类的信息,并描绘了他们自己设计和想象的未来的纸的模样与功能。
3、总结评价
(1)自我阐述与评定
说说我的心里话班级
姓名
(2)他人(同学、老师、家长等)推举与评说
4、体会与反思
反思整个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
(1)如何使活动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
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更多的资料是关于纸的历史等网络资料,而生成性的,生活化的资料较少。
(2)如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作好反思
学生只有学会反思、自觉反思,随时调整小组计划,才能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所以,教师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调控并引导学生的反思就至关重要。
(3)如何使评价达到内化
整个活动真正的过程性评价并不明显,这基于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将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即时性评价充分结合,真正达到促进与提高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的。
【案例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自身特殊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
学结构的本质差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从“过程”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导入、活动展开、活动总结。
(一)活动导入阶段
活动导入是活动展开前师生共同进行的工作。
包括材料准备、方案设计、情境创设等。
本案例教师首先就能够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动机和欲望的有关活动主题的故事,在学生中作了铺垫。
然后用填写活动意向表的方式,通过师生共同决定,民主协商确定了活动研究主题。
这就是一种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活动策略。
体现了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坚持综合实践活动源于生活、指向现实的原则。
(二)活动展开阶段
活动展开的关键,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同伴合作三者相结合。
本案例中,教师在学生成立研究小组后,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目标由教师制订,但需明确告诉学生,并取得学生的认同,当然也可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接着,要求学生按照各自制订的活动设计思路,自主地投入活动,动手动脑,积极完成活动作业。
在此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项活动条件:(1)按不同的研究主题选
择不同的的活动方式。
(2)设置小组研究活动档案袋。
(3)帮助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整理与统计。
这时,教师已不再是说明者、讲述者、规范者,而是服务者、咨询者、研究者和提供帮助的人。
同时,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度,积极推进活动和学习的深入。
(三)活动总结阶段
主题活动结束后,进入活动总结阶段。
它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成果的小结,也是师生、生生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
由于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的不同,活动过程会千差万别,总结交流的形式也就多种多样。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往往受学科课程教学思维定势的局限,很容易将活动总结演变为课堂演示、报告,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特征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因此,我们应从过程角度思考活动总结,做到即使展现结果,也要突出过程。
本案例总结阶段的活动注意了以下几个特点:
1、动静结合,体现特色
总结交流的形式可分为动态的和静态的,成果展示时应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如“纸的原材料”小组展示了造纸的原材料,纸加工的过程,并通过现场制作再生纸,生动地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同时还现场指导其它组的同学制
作再生纸。
这样的汇报,不仅生动活泼,还充分体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科特点,突出了技术含量。
又如“纸的发展历史”小组:展示参观造纸厂的照片,电脑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汇报了遇到的困难及获得的帮助。
2、内容自然,感受真实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学生参与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
本案例学生在展示他们的作品及成果中,处处都体现了自然和真实。
从照片、实物到网页制作、文档资料,没有大人及老师帮助加工、制做的痕迹。
孩子对自己取得的成果十分自豪和自信,对收集到的资料、实物都非常爱护。
这就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达到了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思想得到碰撞的目的。
3、经验分享,情感升华
师生在总结过程中,交流活动体验和感悟,反思活动过程,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可以促使学生认识与情感的升华,并为以后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本案例中,教师体现了自己是学生经验分享的指导者,认真设计了“自我阐述与评定”与“他人(同学、老师、家长等)推举与评说”评价表,强调了学思结合,平等对话和交流,真正反映了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内心对本次活动感受的真实体验,自然流露活动过程中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