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大一知识点必考

地球概论大一知识点必考地球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地球演化、地球系统、地球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地球概论是必修课程之一,而其中的知识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下面将介绍几个大一地球概论的必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外壳,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固态岩石层,地核则是地球的内部。
掌握地球构造的基本模型和主要成分是地球概论的重点之一。
2.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和外围层。
了解地球大气层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问题至关重要。
3.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地球概论需要了解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
4.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境构成的自然整体。
了解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地球概论的主要内容。
5. 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坐标系统地球概论中需要学习地球的经纬度、地理位置,以及地球的时间概念。
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坐标系统对于了解世界地理格局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十分重要。
6. 地球的地质变化地球的地质变化是地球概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需要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7.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掌握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数学建模、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于理解地球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地球概论大一知识点必考的内容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大气层、水资源、生态系统、地理位置和坐标系统、地质变化以及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同学们在备考地球概论时,需要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球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质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参数。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气候分布,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气候系统: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水文、生物和冰冻圈等子系统。
同时,也会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地球的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同时,也会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资源分布和利用,以及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等。
同时,也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6. 地球科学的方法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模拟和模型等。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和技术。
地球概论课件

并且距赤道愈远,圆半径愈小,到两极变成点。 南北极点是特殊的纬线圈。 经线和经圈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的大圆称经 圈。 所有经圈均通过两极并被两极分割成两个1800的 半圆,称经线。
二、地球上的方向和距离
1、方向
l 天顶、天底:由观测者所在的点做铅垂 线,向上延长与天球的交点称天 顶,记Z, 向下延长与天球 的交点叫天底,记Z′
l 天赤道:地球上的赤道无限扩展与天球 相交的大圆;记做Q,Q′。
l 地平圈 :通过地心即天球的球心与铅垂 线垂直的平 面,叫地平面称 E,S, W, N
天 球 坐 标 圆 圈 系 统
③第二坐标系黄道坐标系
黄纬不同于赤纬, 黄经不同于赤经。
沿天赤道逆时针方向0°—360°,也可0h—24 h 特殊的赤经圈: 二分圈:过春分点、秋分点的赤经圈,分春分圈、秋分圈 二至圈:过二至点的赤经圈。
4、黄道坐标系
l 基本圈是黄道,基本点是黄北极、黄南极。 l 平行黄道面在天球作无数小圆称黄纬圈。
黄纬度量:黄道为零点 0°—90°( K) ,到; 0°— -90° (K′) l 通过黄极作无数大圆称黄经圈。 黄经 a 的度量:春分点为起点,沿黄道逆时针量算 0°—360°,黄经、黄纬是固定不变的。
5
仰极高度(NP)即北点的极距,天顶的赤纬(QZ) 即上点的天顶 距均等于地理纬度 即:仰极高度=天顶的赤纬=地理纬度
②第一赤道坐标和第二赤道坐标
同一天体的赤经与当时当地 的时角之和等于上点的赤经,
即春分点当时的时角 S=ax +tx
这种关系式用于计算恒星时
天津:39°08′N,117°10′E 。
地球概论课外知识点总结

地球概论课外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成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46亿年前,太阳系的形成开始了。
最初,围绕太阳的恒星云逐渐聚集成了行星和其他太阳系天体。
而地球的形成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大约发生在46亿年前,最初的地球是炽热的岩浆球体,其表面熔岩汇聚形成了地球的地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地球。
二、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地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由地核和地幔组成。
1. 地球的地核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它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非常高,能产生地磁场。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地幔地幔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它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由硅、镁、铁等元素构成。
地幔的温度非常高,能够导致地壳的运动和地球的地质活动。
3. 地球的地壳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部分,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我们站立的土地。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大陆地壳地厚度较厚,由花岗岩和石英等组成,而海洋地壳地厚度较薄,由玄武岩和辉绿岩等组成。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组成非常复杂,主要由地壳、岩石、土壤、水和大气等组成。
1. 地壳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部分,厚度约为35公里至70公里。
地壳主要由石英石和花岗岩组成,是我们居住的土地。
2. 岩石岩石是地球的主要构成部分,它主要由矿物质和玻璃部分组成。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3.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膜,它由有机质、无机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土壤是我们植物生长的场所。
4. 水水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物质,地球表面约70%以上是水,它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大气大气是地球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大气对地球温度和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球概论资料

地球上的水资源与土壤
水资源
• 地表水:如河流、湖泊、冰川等。 • 地下水:如井水、泉水等。 • 水资源利用: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土壤
• 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成因和性质,土壤可分为黏土、砂土、壤土等。 • 土壤分布:土壤类型在地球表面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如热带地区的砖红壤,寒带 地区的冻土等。 • 土壤保护:如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等。
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
• 构造地貌:由于地壳的升降、折迭、走滑等运动形成的地貌,如山脉、高原、盆地等。 • 侵蚀地貌:由于水流、风、冰等自然力对地表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河流、峡 谷、冰川等。 • 堆积地貌:由于水流、风、冰等自然力对地表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沙滩、湖泊、沙 漠等。
地球表面的自然灾害
地球的大小
•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 • 地球的极半径:约为6356千米。 • 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亿立方千米。 • 地球的质量:约为5.97 × 10^24千克。
地球的重力与磁场
地球的重力
• 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2。 • 重力场:地球的重力场受地球的形状、质量分布等因素影响,呈现不均匀性。
• 地震:地壳内部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地表的震动。 • 火山喷发:地壳内部的熔岩和气体通过火山口喷出。 • 洪水:由于强降水、冰川融化等原因引起河流洪水泛滥。 • 飓风:热带气旋引起的大风、暴雨等灾害。
02
地球的物理特性与地理特征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
• 椭圆球体: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椭圆球体,但由于地壳的凹凸不平,实际形状略有 差异。 • 地球的扁率:地球的长轴半径与短轴半径之比约为23:22,扁率约为1:298。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一、《地球概论》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本知识。
它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而其他课程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二、《地球概论》的内容包括○1地球的天文学: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2地球的物理学:讲述地球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三、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
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这部分普通天文学知识,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
此外,为了地球定位和表示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地球概论》首先讲述的是地球坐标和天球坐标。
四、1、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经线。
2、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纬线。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3、春分点:黄道和天赤道的交点,第一、二赤道坐标的起点4、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及白道。
五、天球和天体1、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假象球体,表示天体运动的工具。
2、天球的视位置:从测站中心到天体的连线在天体上的交点,即天体在天体面上的投影点。
4、天球的周日运动:对于地球观测者,天体围绕我们以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旋转。
6、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体相隔而成的天体大圆,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部分。
7、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为二分点(黄对于天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降交点为秋分点),黄道的两个远距点为二至点(北至点为夏至点,南至点为冬至点),天对于黄的两个远距点称为无名点。
8、中天:天体在周日视运动过程中其高度和方位角都在不断改变,当天体恰在观测者子午圈位置时,叫做天体中天。
每个天体每天都有两次中天,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大时的中天,亦即距天顶较近的中天叫上中天。
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小时的中天,亦即距天底较近的中天,叫下中天。
《地球概论》课件

添加 标题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
添加 标题
气候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
添加 标题
气候带的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
添加 标题
气候型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 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的特点
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地幔对流等模型
实验室分析: 通过实验室 仪器和设备, 对地球的物 质、结构、 演化等进行 分析研究
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地 球环境、地 质过程等, 对地球的演 化、地质灾 害等进行研 究
实验设备: 包括显微镜、 光谱仪、地 震仪、地磁 仪等
实验方法: 包括地质年 代测定、地 球化学分析、 地震波分析 等
海洋深度:平均深度约 3800米,最深处为马里 亚纳海沟,深度超过 11000米
海洋温度:从赤道到两极 逐渐降低,热带海域水温 较高,极地海域水温较低
海洋盐度:海水盐度约为 3.5%,不同海域盐度有 所差异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种类 繁多,包括鱼类、贝类、 海藻等,是地球上最大的 生物资源库
海洋资源:海洋蕴藏着丰 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 和生物资源,是人类重要 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地球的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公里,海洋 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公里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其中对 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一层。
地核:地球最内层,由铁和 镍等金属组成
地幔:地球中间层,由熔融 的岩石和矿物组成
地球概论 绪论

8 、 《时间简史》 ,史蒂芬·霍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年。
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9 、其他天文学方面的普及读物。
《地球概论》这门课与天文学密切相关。它所讲的是地球整体,把地球作为一个动态的天体,整体地讲地球。
二、《地球概论》的讲授内容
《地球概论》讲三方面的内容:
1 、地球物理学基本知识
主要讲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演变等。
2 、普通天文学基础知识,即一般天文学知识。
三、《地球概论》的特点
1 、涉及知识面广泛、深入。 要求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比较容易理解。尤其是在进一步学习时,更需要有较深的空间几何与天体物理知识。
2 、研究对象是动态的天体。 无论是太阳、地球、月球、恒星等,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因此,我们要用“动”的观点来学习。
主要讲天球;天体概述(恒星、行星、卫星等);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地球和地理坐标;天球坐标系等。讲这些内容主要是要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3 、地球的天文学基本知识
主要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时间、历法、四季和五带等)。还讲地球的卫星——月球和人造卫星,以及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如日、月食、天文潮汐等)。
绪 论
一、《地球概论》的学科范畴与研究对象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是关于地球整体的基础知识。因此,它 属于地球科学范畴 。
基础科学有六门,它们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 Βιβλιοθήκη 其中的地学就是地球科学。
地球概论

主讲人:黄勇奇
黄冈师范学院 2010.09
地球概论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第四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五章 地球和月球 第六章 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第一节 地理坐标
经线和纬线
一、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地球
经度是两面角,本初子午面为起始面;本地子午面为终面;
图1-4 经度和纬度 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经度是两面角,即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交角。
经线都是大圆,纬度间隔大体相等: 1°约折合111km。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经度的间隔,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与纬度的余弦成反比。
是半球和扁球。
地平圈
天底
图1-7 天球示意图 天球的半径是任意的,所有天体,不论多远,都可以在天 球上有它们的投影。
日心天球
地心天球
天球的视运动 天球周日运动: 对于地球观测者,天球围 绕我们以与地球自转相 反的方向(向西),和 相同的周期(1日)旋转; 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 行经的路线,天体愈近 天极周日圈愈小,反之 亦然。
• 由于地球自转而随同整个天球的运动, 方向向西,日转一周; • 由于地球公转而相对于恒星的运动, 方向向东,年巡天一周。
图1-10 天球的视运动
左:地球公转和太阳周年运动,二者都向东。
右:地球自转和天球周日运动,前者向东,后者向西。
天球上的圆和点
图1-11 天球大圆的交点和远距点
左:地平圈与天赤道的交点(东、西)和远距点(南、北、上、下);
图1-13 天球上的距离
二、天球坐标 球坐标系的一般模式 以基圈、始圈和终圈构成一球面三角形; 纵坐标即纬度;
地球概论第一章

二、球面上的距离 球面上两点可以做无数个平面,也就是说 两点间可以画无数条圆弧曲线,其中过球 心的大圆在两点间的短弧是球面上最近的 距离。 球面上两点的距离是指过两点的大圆上的 短弧的长度。 航空和航海所走的路线均是大圆短弧。
近代科学家在搞清了地球圆周的基础上, 创造了一批新型的长度单位。 1海里=经线一分的长度 赤道全长=21600海里 法国人把圆周分为400°,一度=一百分,每 一分叫一公里 所以地球赤道的周长 =400×100=40000km 1°的长度=40000/360°=111.1km
图1-13球面坐标的一般模式 由基圈、始圈和终圈构成球面三角形
三、右旋坐标系坐标系 右旋坐标系与天球的周日运动相联系,经 度向西度量:地坪坐标系和第一赤道坐标 系。 左旋坐标系,与太阳的周年运动(地球公转) 相联系,经度向东度量,有第二赤道坐标系 和黄道坐标系。 各坐标系的命名,都是依据基圈命名的。
二、经度 经度(λ)是一种两面角。 在1884年有关的国际会 议决定通过英国格林威治 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 线。经度:通过某地的经 线与本初子午面的夹角为 该地经度。 经度通常在赤道上度量, 以本初子午面为起始面, 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 西经(W),东西经各 分180度。 同一经线上的各点的经度 都相同。
仰极高度 天顶赤纬 当地纬度
二、第二赤道坐标系和黄道坐标系 1、两种坐标系都是以天赤道和黄道结合而 建立起来的。 2、它们都是左旋坐标系它们的经度(赤经 和黄经)都是向东度量。 3、它们有共同的原点,(春分点)
第一节地理坐标
101-经线和纬线
在地球上是通过建立经纬网来确定地球上 任一点的位置。 大圆与小圆:任意平面与球面相截的图形 都是圆,以球心为圆心的圆为大圆,其它 的为小圆。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球心叫地心。
地球概论

黄道坐标系
用途:表示日月行星的位置及其运动;
圆圈系统:黄道,无名圈(通过春分 点的黄经圈)和二至圈;
基本要点:
• 基圈:黄道;原点:春分点; • 始圈:无名圈;纬度:黄纬; • 经度:黄经,自春分点沿黄道向 东度量(为使太阳的黄经“与日 俱增”)。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地平坐标系
用途:表示天体在天空中的高度和方 位;
圆圈系统:地平圈,子午圈,卯酉圈; 子午圈被天顶和天底分两半:子圈 (北)和午圈(南) 基本要点:
• • • • 基圈:地平圈; 原点:南点;始圈:午圈; 纬度:高度; 经度:方位 (0到360度,自南点向 西沿地平圈度量)。
基本要点: 基圈:地平圈; 原点:南点;始圈:午圈; 纬度:高度; 经度:方位 (0到360度,自南点向西沿 地平圈度量)。
赤纬圈:一切与天赤道平行的圆。 六时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赤经圈, 分为东六时圈和西六时圈
图1-17(下) 天体第 一赤道坐标系:赤纬 和时角
图1-16(上) 第一赤道坐标系的 圆圈系统。天赤道上4个相距 90°的点:东、西、上、下点; 得到子午圈和六时圈。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天穹
图1-7 天球示意图 天球的半径是任意的,所有天体,不论多远,都可以在天 球上有它们的投影。
• • • •
天球规定了两个条件: 1.天球的球心是观察者或地心 2.天球的半径是任意的 这样,既承认天体事实上的距离悬 殊,又可以利用天球上的视位置对 于地球的等距性
§103-2 天球的视运动
1.天球周日运动:对于地球观测者:天球 围绕我们以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向 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旋转; “东升西落” 北极星:在北半球看起来,天球的周日 绕转中心是天北极。紧靠天北极有一颗 较明亮的恒星 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天 体愈近天极周日圈愈小,反之亦然。 天体的周日圈就是该天体的赤纬圈
地球概论电子版

地球概论电子版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央,是太阳系中唯一能够孕育生命的行星,也是我们人类居住的母
亲星球。
地球是一个球形的星球,外表是在太空中看到的蓝绿色。
它的外部由气体层、
熔融的地壳和内核组成,其中有多种物质和元素,比如铁、硅、氧、氮、碳、水等。
地球的质量大约是5.972X10^24千克,半径约为6371公里,形成的形状是一个向外
凸起的空心球,表面有多个海洋和陆地。
地球有多种特色,它对其他行星不同,例如有氧含量非常高,且气候极其稳定,有适
宜生命活动的温度,还有大量的淡水。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因素。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钟,而公
转则需要365.2422天,这使得太阳和地球分布的光热能尽可能的平均。
地球有很多系统,维持生物及其环境的存活,例如火山、海洋、云彩、雨水、河流、
湖泊、林木的土壤环境等,所有这些构成了地球的复杂有机系统。
有数百万种生物在地球上生活,他们在各种环境中进行繁殖、食物的转换及其他生存
活动。
群众总是通过不断自然和人文影响互动而对地球和其上的生物群落造成变化。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做出很多改变,他们在地球表面营造了新的系统,但是他们也在
地球上造成破坏。
代表这种破坏的是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总之,地球成为孕育生活的场所,它的陆地和海洋表面形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生物圈,它由多种环境、物质、元素和生物组成,而且地球上的人类也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大学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广袤宇宙空间中承载了我们生活的土壤,提供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而地球概论这门课程则是一门探索地球的多样性和奥秘的课程,它涉及了地球形成、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气候与环境、地貌和陆地利用、城乡规划等众多知识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
一、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小行星,它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的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太阳系形成、地球原始状态、地球形成、地球凝固。
太阳系形成是地球形成的前提。
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太阳系的原始星云逐渐凝聚成各种天体,其中包括地球。
地球原始状态是指地球的初始物质状态,这个初始物质状态是由太阳系形成时的星云物质构成的。
地球形成是指地球物质的凝聚过程,这个过程中地球的物质逐渐凝聚成为一个行星。
地球凝固则是指地球表面温度的降低,地球的表面凝固成固体地壳。
二、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表形态、气候、水文和土壤,这些因素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人文环境包括人类的居住地、城市、交通和资源分布等。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它包括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
地球的陆地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类型。
地球的海洋地形包括大洋地形和海洋地形。
这些地表形态的差异给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气候是指地球上的天气现象,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等。
地球的气候因子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水文和土壤是地球上的两种重要自然资源。
水文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雪。
水文资源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是地球上的土地资源,它包括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土壤和草原土壤等。
土壤资源对地球上的生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地球概论是一门涉及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领域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地球的构造、地质、气候、生态等方面的学习,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而课后习题则是巩固和拓展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A7. C8. D9. B10. A二、填空题1. 地壳2. 火山喷发3. 沉积岩4. 构造5. 矿物6. 化石7. 地震8. 火山9. 气候10. 水循环三、简答题1. 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和地质历史等方面的学科。
它通过对岩石、矿物、化石等地质现象的研究,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内外部的相互作用。
2.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状结构,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什么是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岩石的不断变化和再生过程。
它包括岩石的形成、变质、熔融、侵蚀和沉积等一系列过程。
岩石循环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4. 请简述地球的水循环过程。
地球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植物蒸腾等一系列过程。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四、论述题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地球概论课程则是我们了解和认识这个家园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地球的构造、地质、气候、生态等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课后习题则是帮助我们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课后习题中,选择题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的基本概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园。
它是一个直径约12756公里的球体,其表面约占地球直径的1/3,而大气层则延伸到地球周围80公里高的范围内。
地球的地理坐标包括纬度和经度,这些坐标帮助人们定位地球上的特定位置。
纬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某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从0°到90°N或S。
经度则是指地球表面上某点与一个参考点之间的角度,从0°到180°E或W。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幔是地核外部的一种浆状物质,主要由硅、铁、镁和氧构成,它占地球半径的85%。
地壳则是最外层的薄壳,包括陆壳和海壳,蕴含了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二、地球的形成地球约形成于46亿年前,大约与太阳系形成的时间相近。
地球是由一团巨大的星云凝聚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
最初,地球是一颗炽热的球体,表面布满了火山和岩浆。
地球的大气层是逐渐形成的,大气中包含了氮气、氧气和一些稀有气体。
在地球形成初期,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些气体和水蒸气经过时间的沉淀,形成了地球表面上的水和陆地。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的热量、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大气层和海洋等。
气候的形成有很多影响因素,包括地形、陆地分布、地球自转、每年的季节和气候等。
地球的气候非常复杂,有着多种类型。
根据不同的纬度和地形,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在不同季节和地区,气候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和繁衍。
四、地球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
这些生物分布在不同的环境中,包括陆地、海洋、淡水和空气中。
它们与地球的大气、水域和陆地共同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存在着多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需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地球概论第三版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球的起源与演化1.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通过太阳星云中的物质聚集和碰撞的过程。
2. 地球的早期大气与现代大气有何不同?- 早期地球的大气主要由甲烷、氨、水蒸气和氢组成,而现代大气则主要由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组成。
第二章:地球的内部结构1. 描述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层,地幔是地球的主要部分,而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壳是如何形成的?- 地壳主要由岩浆冷却和固化形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层1. 大气层的组成是什么?- 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微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描述大气层中的平流层。
-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臭氧层就位于平流层中,它保护地球表面免受紫外线辐射。
第四章:水圈与海洋1. 海洋是如何影响全球气候的?- 海洋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调节全球气候,同时海洋环流也影响气候模式。
2.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水的流动。
第五章:板块构造理论1. 什么是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被分成数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
2. 描述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
- 板块边界可以分为发散边界、收敛边界和转换边界。
第六章:地球的生物圈1. 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 生物圈包括地球表面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从海平面以下约10公里到海平面以上约10公里。
2. 生物圈如何影响地球的大气和气候?-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影响气候。
第七章: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1. 描述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 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可以在人类时间尺度内自然恢复;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一旦消耗完,无法在短期内自然恢复。
2. 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砍伐、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地球概论课件-第一章 地球物理特征与地理坐标

地球概论
50
2.康德-拉普拉斯星 云说
• 太阳系所有天体 都是由同一原始 星云按照客观规 律逐步演变形成 的。
地球概论
51
• 康德—拉普拉斯的太阳起源星云假说 • (1)银河系星云分裂,分离出太阳星云。 • (2)星云自引力使自身体积收缩,自转加快。 • (3)惯性离心力与自引力促成星云盘形成。 • (4)在进一步收缩中,星云盘的中心和主要部分
平均密度5.54 g/cm3的1/2。 • 地内物质的密度随深度而递增。 • 地壳2.75 g/cm3 • 地幔3.31~5.62 g/cm3 • 外核9.89~12.7 g/cm3 • 内核12.7~13 g/cm3
地球概论
5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对地球形状的表述
地球表面崎岖不平,有陆地海洋,有山地平 原,如何来表示这种形状呢?地球的形状是用 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来表示的。
地球概论
15
盖天说
浑天说
地球概论
16
地球是一个球体
表现:各地具有相同的曲率。
经过反复测量,球心角10 所对应的弧长 在各地均约 为111km,说明曲率相等。
原因:天体自引力
自引力 > 分子内聚力 自引力 < 分子内聚力
球体 不规则
R=6371km
地球概论
17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表现:
球半径 随纬度 的升高 而减小
地球概论
47
六、地球的危机及防范
• 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磁场作用,地球磁场俘 获了来自太阳的部分带电物质,粒子沿着磁力线作螺旋运 动,其中有许多粒子可由地球极区上空向地表运动。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地球概论是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的大气系统、地球的水系、地球的岩石圈、地球的生物圈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地球概论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是由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形成包括原始云气球、原始汇聚球、原子协同团和地壳演变等阶段。
2.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洋壳和大陆壳,洋壳主要由较浅的玄武岩构成,而大陆壳主要由厚度较大的花岗岩构成。
地幔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等矿物组成,地核则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3.地球的大气系统:地球的大气是围绕地球表面的气体层,由气体和颗粒组成。
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范畴层四个层次。
大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氩等气体,它们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地球的水系:地球的水分布很广泛,主要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雪和地下水等。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0%。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实现的。
5.地球的岩石圈:地球上的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地表上风化、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则是由已经存在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
6.地球的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圈由生物群落和生物界组成,它们与地球其他层面相互作用并相互依存。
生物圈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生物地理分布和物种相互作用等。
7.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涵盖了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等因素。
地形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则是指一个地方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位置。
气候是地球不同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土壤则是地球表面的肥力层,对植物和生物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地球概论的知识点总结如上所述,通过对地球形成和演化、地球结构和组成、地球大气系统、地球水系、地球岩石圈和地球生物圈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和生命的起源,对地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有更深入的认识。
地球概论读后感

地球概论读后感《地球概论》是一本关于地球科学的经典著作,作者是美国地球科学家爱德华·李。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为读者呈现了地球的奥秘和壮丽。
通过对地球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探讨,李教授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了地球的形成、结构、气候、地质活动等方方面面,让人们对地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读完《地球概论》之后,我深受启发,对地球的奥秘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地球形成过程的描述,让我对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地球是如何从一个炽热的原始行星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了解到地球上的各种地质活动是如何塑造了地球的面貌。
这让我对地球的壮丽和神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地球的珍贵和脆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通过阅读《地球概论》,我对地球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书中对地球的结构、大气、水文、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我对地球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地球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各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维系着地球的生命和活力。
这让我对地球的生命力和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地球的宝贵和珍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通过阅读《地球概论》,我对地球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对地球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地球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我了解到地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气候问题等,让我对地球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我明白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地球,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
这让我对地球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地球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地球概论》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洞察力的著作,通过对地球的全面探讨,让人们对地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地球的形成、结构、气候、地质活动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地球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地球概论分解课件

03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包括地热、重力等作用力。这些作用力使得地球内部的物质不断进行流动和重新散布,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构造。
地震的形成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的结果。当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地壳会产生断裂或错动,释放出能量,形成地震波,从而造成地面的震动和破坏。
水资源管理
为了公道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例如,制定用水计划、实施节水措施、加强水质监测等。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防治水污染、保护水源地、促进水生态修复等。
地球的探索与未来
太空探索的起源
太空比赛时代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
国际合作与共享
01
02
03
0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20世纪初,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太空探索。
矿产资源散布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例如,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石油和天然气则是能源和化工产业的重要原料。
矿产资源利用
不同的矿产资源有不同的开采方式。例如,铁矿石通常通过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获得;石油和天然气则通过钻井开采。
矿产资源开采方式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涉及到农业、工业、生活等多个领域。例如,农业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工业用水则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加工等,生活用水主要用于饮用、洗涤等。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破碎和改变性质的过程。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和机械作用引起的岩石破碎;化学风化则是由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与岩石产生化学反应,使岩石分解、矿化;生物风化则是由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和分解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下图中填写春分点、秋分点、冬至点、夏至点、上点、下点、南点、北点、东点、西点
北点 下点
天顶 东点 西点 天底
上点
秋分点
夏至点
南点
春分点
冬至点
试分析视太阳日长短的主要原因: 因为黄赤交角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因此视太阳日的变化,大体是二至日最 长,二分日最短。 因黄赤交角和日地距离而变化,使视太阳日长度发生±21s 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导致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使真太阳日发生±8s 的 变化 。
恒星周年视差: 定义:地球轨道位置对恒星视位置的影响;往往以一内年为周期,也叫恒星的周年视 差。
(2)、恒星年视差路线:在黄极是一个正圆,在黄道上是一条直线,其余位置是一 个椭圆。
(3)、恒星年视差大小:当日地连线垂直星地连线时,视差位移达最大值(每年二次), 为该恒星年视差大小;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比邻星年视差为 0″76);恒星 年视差的角秒值,与恒星距离的秒差距互为倒数:π″=1/D 。
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 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 6.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 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 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 称为下弦月 8.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 9.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 月。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1)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从这里开始向南北方向递减。纬度相 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2)在升降二分,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从这里开始向南北方向递减。 (3)在南至和北至日,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从这里开始向南北方向 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受太阳直射的机会,有两次极大值和极小值。 (2)、在南北回归线到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明显,南北回归线最大值上为 90,在极圈上最小值为 0。 (3)、在极圈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终年皆小,所在地冬半年还会出现负值。 (4)、南北半球纬度相当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当,但出现极值的日期 相反。
按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计算: (1)夏至日,在北京(φ=39°57′N)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2)在上海(φ=31°12′N)呢? (3)在 23°26′S 呢? (4)同样计算冬至日上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1) 90°-(39°57′-23°26′)=73°29′
2) 90°-(31°12′-23°26′)=82°14′
平太阳日: 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叫平太阳日(即平均太阳日)
天文单位: 就是日地平均距离。为 149,600,000 千米
赫罗图: 赫罗图是根据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绘制的坐标关系图,表明恒星温度越高,其光度就 越大;可求主序星的位置,反映恒星的演化历程。
半影食: 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被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
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 太阳系是由原始星云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演化而成。在这个原始星云中,大小不等的固体
微粒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又陆续把周围 的微粒吸引过来,这样,团块越来越大,而“天体在吸引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最强 的中心部分吸引的物质最多,先形成太阳。外面的微粒在太阳吸引下向其下落时,与其它微 粒碰撞而改变方向,变成绕太阳作圆周运动;运动中的微粒又逐渐形成引力中心,最后凝聚 成朝同一方向转动的行星。
高度
方位
赤纬
时角
上点 55° 0° 0° 0h
东点
0° 270° 0° 18h
天顶 90° 无 35° 0h
南点
0° 0° -55° 0h
赤经
3h05m 9h05m 3h05m 3h05m
连线题:把相对应的月相用折线连接
月相 距角
同太阳
月出时间
新月
0
早升先落
清晨
满月
90
同升同落
正午
上弦月 180 此起彼落
天球: 天文学中引进的,以选定点(常为地球)为中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的假想球面,将所观 测到的天体投影到此球面上用以标记和度量天体的位置和运动。
视星等: 表示天体亮度的等级,记作 m
绝对星等: 表示天体光度等级,记作 M
总星系: 河外星系:除银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 星系群:相互邻近的星系组合而成的天体体系。 星系团:比本星系群更加庞大的天体体系。 总星系: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空世界。
已知天顶$的赤纬和赤经分别是 35°和 3h05m,推算下列各点的天球坐标。
高度
赤纬
时角
上点
55° 0°
0h
东点
0° 0°
18h
天顶
90° 35°
0h
天北极
35° 90°
无
赤经
3h05m 9h05m 3h05m
无
月相形成的基本规律 定义: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 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 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 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 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变化: 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 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 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 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 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 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 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
晨昏蒙影: 分民用、航海和天文三级:民用晨光始(或昏影终),太阳低度 6°;航海晨光始(或 昏影终),太阳低度 12°;天文晨光始(或昏影终),太阳低度 18°;纬度愈高,持续时 间愈长;高纬度(大于 48°)夏季,昏影未终,晨光已始,叫“白夜”。
潮汐: 地表上由于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海平面涨落现象。
同步自转: 月球与其公转同步(方向相同,周期相等),称同步自转
真太阳日: 由于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以致太阳日长度随季节变化:每日赤经差愈大太 阳日便愈长:反之,则愈短。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叫做真太阳日(或视太阳日)
光行差常数: 就是真方向与视方向的夹角,其值为 20″(与恒星距离无关),是一个常数。
简述日月食的种类: 日食分三类: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全食和环食又叫中心食。 月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类。
填空题 地平圈的极点:天顶、天底 天赤道极点: 天北极、天南极 黄道极点: 黄北极、黄南极 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交点:东点、西点 黄道和天赤道的交点: 春分点、秋分点
连线题:把相对应的月相用折线连接
见月时间 彻夜无月 通宵见月 上半夜西天 下半夜东天
沙罗周期: 与日月食相关的天文周期,如朔望月、交点月、交点年和近点月的共同周期,称为 沙罗周期。
混合潮: 是正规半日潮和全日潮之间的过渡潮型。一般又分为“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 日潮”。 ①不正规半日潮:它基本上具有半日潮的特性,但在一个太阴日内两相邻的高潮或低 潮的潮位相差很大,而且涨潮时和落潮时也显著不等。 ②不正规全日潮:它在 1 个月内的大多数日子里为不正规半日潮,但有时也发生一天 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日潮现象。 潮汐类型的划分,取决于分潮振幅之比。当全日分潮的振幅 H1 与半日分潮的振幅 H2 之比等于 1~2 时,则为混合潮。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是在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太阳光垂直照射并排除大气影响的条件下,地 面上单位面积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1.97 卡/平方厘米.分,或 8.16 焦尔/平方 厘米.分
岁差: 天极周期性运动;北极星变迁;天赤道变化;二分点沿黄道西移;使回归年小于恒星 年
回归年: 就是地球公转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其值为:365 日 5 小时 48 分 46 秒
一、地球概论名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释
地平圈: 过地心且垂直于地面法线的天球大圆。它把天球分成可见部分和不可见部分。
半昼弧长度: 地平圈分太阳周日圈(赤纬圈)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半昼弧,即日没时的太阳时角 (T),决定于当地纬度(ϕ)和当时太阳赤纬(δ);SinϕSinδ +CosδCost=0,即 Cost=-tgϕtgδ 。(式中的ϕ和δ皆以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昼夜长短因纬度而 不同,因季节而变化
3) 90°-(23°26′+ 23°26′)=43°08′
4) 90°-39°57′-23°26′=26°37′
90°-31°12′-23°26′=35°22′
90°-23°26′+ 23°26′=90°
当北京(116E)区时为 12 h 时,填写下表中各地的地方时。
地名 经度 地方时
乌鲁木齐
拉萨
87°37′E 90°08′E
9H50M28S 10H32S
兰州
武汉
台北
103°47′E 114°17′E 121°3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