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李峤 2012102438
庄子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庄子“不射之射”是一个“大全”,涵盖着有形技术和无形智能的技术,如“人术”、“心术”、“育人术”,包含着射礼、射艺、射义、射道,蕴藏着如技道、境界、功夫、神气等深厚的哲学意蕴。它是教育技术,更是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是教育必须遵循的“道”。它是一把标尺、一面镜子、一块试金石,可以衡量、对照、评判当今教育技术,发现教育技术的浅陋、丑陋。它又是一剂良药,能够医治教育技术的沉疴,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不射之射”是古代教育技术
这个寓言是师生之间技艺切磋的教学故事,是典型的“师徒型”教育模式,它把箭术引入到教学中来,巧妙地设计为教学情境,师生互动,既是技艺切磋,又是心灵对话。在学生炫耀、自满之时,老师选择最佳教学时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不射之射”的精彩演示,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学生灵魂深处受到强烈震撼,也是一次心灵顿悟,他深感自己的不足,因此“御寇伏地,汗流至踵”,说明他心理早已心悦诚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显然是教育,也是名副其实的教育技术。今天,我们很难将“射术”当作教育技术,但在两千多年前,学校开设的“射术”,却是先进的教育技术,不亚于当今的计算机技术,动画电影“纪昌学箭”即是有利佐证。
(二)“不射之射”是技术哲学
也许人们可能存有疑问,“射术”存在哲学吗?在不少人看来,射箭就是射箭,哪儿存在什么哲学?可见我们的思维已经“工具理性化”和普遍的西化。在古代的庄子眼中,“射术”大有乾坤,射中有道,道即哲学,不仅是哲学,还是最高哲学,它是宇宙、人类、技术的本源,是宇宙人生最本质、最根本的规律和总则。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射之射”故事由浅入深,由技术到人,由人到教育,由教育到自然,层层递进,直至到“形而上”的奥妙无穷的“道”。庄子是辩证主义大师,在他看来,技术不纯粹是技术,它还是“道”,技即道,“射术”蕴含着大道。这就是庄子对教育技术的总体看法,即教育技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三)借“不射之射”哲学“把脉”当今教育技术
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不可争辩的事实。如果按照美国最经典的 94 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来对照的话,我国的教育技术的发展还是比较正常的,问题不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是按照这个路子走过来的。如果“不射之射”哲学观点看,我国的教育技术就露出许多“马脚”,存在诸多问题,有些还是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过去根本意识不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原因就在于置身其中。现在我们可以跳出原来的框框,参照庄子“不射之射”哲学,诊断其“病因何在”、“病根何处”、“病机何样”,逐步认清其“庐山真面目”。
(四)庄子“不射之射”哲学之启迪
“不射之射”是庄子哲学的一个折射点,包含着庄子哲学的全部精髓。它为我们揭示了什么是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哲学研究领域有哪些、中国的教育技术哲学特色在什么地方、
中国教育技术特殊品味或美学意味是什么。“不射之射”的技术世界理念和把握技术世界的方法是鲜明的,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迪。
(五)教育技术之需———顿悟
面对西方文化强势传播的世界背景,西方学者对庄子思想有极大兴趣,且成果不少;面对一大批西东方科学家、哲学家在关注庄子,最为著名的如英国科学家卡普拉、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和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的世界潮流;面对我们对内对外采取的冰火两重天的态度,文化霸权、技术霸权横行的教育技术现实;面对庄子“不射之射”的强烈感召,能否像列御寇那样惊出一身冷汗?鉴于我们教育技术界对外的“崇拜固执”和对内的“孤陋寡闻”,缺少反思,我想大概不会。正由于此,本人认为中国教育技术界当务之急,就是急需反思,急需顿悟,急需转向,把研究的重点转向本国自身,尽快担负起我们的历史责任,尽快进入历史赋予我们的角色,开辟出一块广阔的、中国风味的教育技术哲学天地,这里大有作为。只有顿悟,才能质变,才有飞跃。总之,庄子“不射之射”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绝对不亚于欧美教育技术哲学,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可为我国教育技术及其哲学创新提高指明前进方向,鼓起前进勇气,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