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ppt课件
合集下载
《指南录》后序课件
《指南录》的影响与启 示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指南录》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许多文学 作品的创作,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思想启蒙
历史地位
《指南录》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 围和人们的思想动态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指南录》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对于 后世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指南录》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再分述作者经历和作品内涵,最后再总 结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开头简要介绍了《指南录》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为全文奠定了基调。接着,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作者 在流亡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最后,文章总结了《指南录》的意义和价值,强调了作品对于后 世的影响和启示。整个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翻译句子时需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准确传达原文意义,保持原文风格 ,并使译文流畅自然。
详细描述
首先理解原句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确保语义准确、通顺。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文化特色和情感 色彩,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当的表达效果。
翻译技巧
要点一
总结词
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指南录》后序课件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
• 《指南录》简介 • 文章结构分析 • 重点词汇解析 • 句子理解与翻译 • 思想内容解析 • 《指南录》的影响与启示
01
《指南录》简介
陆游
南宋著名诗人,字放翁,号丹溪,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以清新 自然、明快流畅见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指南录》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许多文学 作品的创作,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思想启蒙
历史地位
《指南录》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 围和人们的思想动态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指南录》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对于 后世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指南录》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再分述作者经历和作品内涵,最后再总 结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开头简要介绍了《指南录》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为全文奠定了基调。接着,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作者 在流亡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最后,文章总结了《指南录》的意义和价值,强调了作品对于后 世的影响和启示。整个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翻译句子时需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准确传达原文意义,保持原文风格 ,并使译文流畅自然。
详细描述
首先理解原句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确保语义准确、通顺。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文化特色和情感 色彩,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当的表达效果。
翻译技巧
要点一
总结词
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指南录》后序课件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
• 《指南录》简介 • 文章结构分析 • 重点词汇解析 • 句子理解与翻译 • 思想内容解析 • 《指南录》的影响与启示
01
《指南录》简介
陆游
南宋著名诗人,字放翁,号丹溪,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以清新 自然、明快流畅见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指南录后序》课件
研习第六节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 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 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通州,为 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 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 • • • • • 间:断断续续,有时。 存:保存; 本:指底稿。 手:用手,名词用作状语。 为:作为。 悲:悲叹;同情;思念。
• • • • • • •
赖:依赖;依靠。 福:富泽。 雪:洗雪。 若:像;如;好像。 向:从前;往昔。 微:没有。文:文饰,掩饰。 诚:确实;实在;的确。
研习第二、三节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 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 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 • • • • • 上下:指元军上下。 遽:立即,立刻。 轻:轻视,小看。 构恶:挑拨,陷害。 羁縻:扣押,拘留。 遂:就。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 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 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舍,而予不得归矣。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 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 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 以资政殿学士行。
• • • • • • • 会:适逢,正好。副词。 北:指元军。 纾:解除,消除。 意:估计,料想。 觇:窥探,察看。 求:寻求。 翌日:第二天。
文天祥
关于作者:文天祥
南宋 文天祥是___(朝)杰出的民族英雄 文山 和爱国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___,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右丞相,代表_ 南宋 __(朝)与元人谈判时被扣,脱逃后一再起 兵抗敌,兵败被俘,监禁三年,不屈就义, 遗 《文山先生全集》 有_________________。其诗文沉郁悲壮,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 留取丹心照汗青 _______”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著名 《渡扬子江》 诗篇还有_ ____ 、___________。 《正气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详细课件
• 间:空隙,这里指机会。 • 具:通“俱”。 • 中兴:复兴。 • 庶几jī:差不多。诡:隐蔽。 • 草,露:名词用作状语
在野草间;在露天。 •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穷饿:困窘饥饿。 无聊:指无依无靠。古今异义。 迥:远。 靡mǐ:无,没有。 避:避开。 出:逃出。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 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
02
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
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适逢,恰逢。 北:指元。 纾:缓解。 爱:吝惜。 意:估计,料想。 觇:偷看,侦察。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为:是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
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 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 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
毗陵( pí ) (16)邂逅
8
( xiè )(hòu)
9
余僇( lù ) (18)愧怍( zuò )
10
号呼靡及(háo ) ( mǐ )
除:拜官,被任命为。
都督:名词用作动词,统率。
01
迫:逼迫,这里引申为逼近。
萃:聚集。
莫:无定代词,没有谁。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
相பைடு நூலகம்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
• 间:断断续续,有时。
• 存:保存。
本:指底稿。
• 钞:通“抄”。
• 手:用手,名词用作状语。
• 悲:形容词作动词:悲叹;同情;思念。
《 文
天 祥
指 南 录 》 后 序
01
过零丁洋
02
文天祥
在野草间;在露天。 •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穷饿:困窘饥饿。 无聊:指无依无靠。古今异义。 迥:远。 靡mǐ:无,没有。 避:避开。 出:逃出。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 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
02
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
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适逢,恰逢。 北:指元。 纾:缓解。 爱:吝惜。 意:估计,料想。 觇:偷看,侦察。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为:是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
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 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 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
毗陵( pí ) (16)邂逅
8
( xiè )(hòu)
9
余僇( lù ) (18)愧怍( zuò )
10
号呼靡及(háo ) ( mǐ )
除:拜官,被任命为。
都督:名词用作动词,统率。
01
迫:逼迫,这里引申为逼近。
萃:聚集。
莫:无定代词,没有谁。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
相பைடு நூலகம்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
• 间:断断续续,有时。
• 存:保存。
本:指底稿。
• 钞:通“抄”。
• 手:用手,名词用作状语。
• 悲:形容词作动词:悲叹;同情;思念。
《 文
天 祥
指 南 录 》 后 序
01
过零丁洋
02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4619页文档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46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课件(共87张PPT)
草、露 名词作状语 在草野间,在露天里
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与元人的骑兵相遭遇在长淮一带
文本探讨
1.第四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第四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1.第四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由逃脱到被迫逃亡。 2.第四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①重点是在真州和长淮两地的遭遇,一起 一落说得清楚。 ②出北海以后只说南返的路线。
将以有为也。
而,连词
以(之)有为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
不久
在使者之目。予
到
逼迫
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
按道理 自杀
将以有为也。
而,连词
事情又有变,被挟持北行,隐忍以行,将以有为
文言句式及翻译
• 北驱予并往
• 将以有为也
文言句式及翻译
• 北驱予并往
省略句 北驱予(与之)并往
烈士的抉择
指南录后序
何谓英雄?何谓民族英雄?
何谓英雄?何谓民族英雄?
•坚持正义 除暴安良 •武艺高强 英勇善战 •坚贞不屈 舍生取义
何谓英雄?何谓民族英雄?
•坚持正义 除暴安良 •武艺高强 英勇善战 •坚贞不屈 舍生取义
•反抗外族侵略、压迫 •保持民族气节、绝不苟且偷安 •忠君爱国、取义成仁
知人论世
• 夜趋高邮 奔向
• 几邂逅死 不期而遇(遇上敌人)
• 道海安、如皋 取道
三百里 一共 • 几以不纳 • 以小舟涉 出 狂涛巨浪 • 死生,昼夜事也 判断句 早晚间的事 • 层见错出 同“现” 接连不断 • 非人世所堪 忍受得住 • 痛定思痛 痛苦平息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
翻译
• 唉!我接近死亡的危机不知道多少回了!责骂敌 军大头目会被处死;痛骂叛贼也会被杀死;和北 兵那两个高级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 好多次都可能被杀死;逃出京口(的时候),身 边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差点自杀;经过十多里有 北兵停泊船只的水区,被巡逻船搜寻,差点投水, 葬身鱼腹;在真州被赶出城外,差点(由于)走 投无路而急死;投奔扬州,路过瓜州扬子桥,如 果碰上(敌人的)哨兵,不可能不被杀死;在扬 州城下,进退不能自主,几乎类似送死;坐在桂 公塘土围子里,(敌人)骑兵数千人从门前走过, 差点落在敌人手里死掉;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学课件
读课文,正字音
• (1)德祐( yòu )
(2)缙绅( jìn )
• (3)纾祸( shū )
(4)觇北( chān )
• (5)献谄( chǎn )
(6)诟虏帅( gòu )
• (7)贵酋( qiú )
(8)羁縻( jī )( mí )
• (9)二阃( kǔn ) (10)渚洲( zhǔ )
• (11)自刭( jǐng ) (12)殆例( dài )
作者
•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 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 (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 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 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 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 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 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上下:指元军上下。遽:立即,立刻。轻:轻视,小看。于:介词,在。
羁縻:扣押,拘留。遂:就。度:揣度,估量。直:径直。
前:向前,上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顾:顾及,考虑。
貌:表面上。名词用作状语。名:名义上。围:包围。未几:不久。
提问: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明确: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
总结:第一段叙写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指南录后序(课件)
03
主题思想分析
主题阐述
主题定义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人生中的探索和 追求,强调了坚持信念和勇往直前的 精神。
主题展开
文章中详细叙述了作者在面临困境时 ,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困 难,不断前行。
Hale Waihona Puke 主题来源个人经历作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文章,使主题更加真实感人。
文化背景
文章的主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具有一 定的历史意义。
02
文章结构分析
文章布局
01
02
03
开头部分
介绍了作者写作的目的, 即为了记录自己的经历和 表达自己的情感。
主体部分
详细叙述了作者在北方的 经历,包括被捕、逃亡、 被释放等。
结尾部分
总结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强调了忠诚和气节的重 要性。
段落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交代写作背景和目的。
叙述被捕经过和逃亡经 历。
文学价值
作为南宋末年文天祥的代表作,该序 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中国古代散文的杰出代表之一。
历史地位
该序文不仅反映了文天祥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历 史背景,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 和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影响
该序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文学家、诗人、文人墨客都从中汲取灵感,传承其精神内涵。
学习资源推荐
教材与参考书
推荐使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为 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在线课程与讲座
推荐一些优质的在线课程和讲座,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学术论文与期刊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期刊 ,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 果。
指南录后序 (全)ppt课件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 说明文或议论文。
4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 写的序言,因为以前曾写过一篇序,所以这一篇称 为“后序”。
诗集命名为《指南录》,收的是作者出使被扣和逃 归途中所写的诗。集名取其中《渡扬子江》一诗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句意。
渡扬子江
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
第一部分:
(第1 — 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 遭遇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作者视死 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高尚情 操。
第二部分:
(第6 — 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 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 死而无憾的感慨,且交代诗集的题
7 名。
8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 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莫知计所出。
17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
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
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 则以兵围所寓舍shè,而予不得归矣。
10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 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 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会:适逢,恰逢。 辙:车迹,这里指使臣的车子。 北:指元。 当国者:主持国事的人。 为:是 纾:缓解。 爱:吝惜。 意:估计,料想。 以:用 觇:窥视,侦察。 11 以:凭借……身份。
2
文天祥 (1236~1283)
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 学家、诗人。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 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 人。
4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 写的序言,因为以前曾写过一篇序,所以这一篇称 为“后序”。
诗集命名为《指南录》,收的是作者出使被扣和逃 归途中所写的诗。集名取其中《渡扬子江》一诗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句意。
渡扬子江
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
第一部分:
(第1 — 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 遭遇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作者视死 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高尚情 操。
第二部分:
(第6 — 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 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 死而无憾的感慨,且交代诗集的题
7 名。
8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 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莫知计所出。
17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
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
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 则以兵围所寓舍shè,而予不得归矣。
10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 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 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会:适逢,恰逢。 辙:车迹,这里指使臣的车子。 北:指元。 当国者:主持国事的人。 为:是 纾:缓解。 爱:吝惜。 意:估计,料想。 以:用 觇:窥视,侦察。 11 以:凭借……身份。
2
文天祥 (1236~1283)
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 学家、诗人。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 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 人。
《指南录后序》优秀课件
探 讨
提问:这段文字中连用了多少个 “死”字?这样写是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连用了21个“死”字, 构成了生动有力的排比句式, 说明环境险恶,表现了为解 救国难 而视死如归的思想 感情。
探 讨
提问:这段文字和全文 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段文字是全文抒
发感慨、表达心态的高潮, 是前一部分的深化与后一 部分的提引。
(第1—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遭遇的
第二部分:
结集目的,阐述自己的报国心志,且交代 诗集的题名。
(第6—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
探 讨
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 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文天祥是在“时北兵 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 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 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 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 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探 讨
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 引决”(按理应当自杀), 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 (含垢忍辱地前往)?
明确:将以有为也
探 欲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 讨 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
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 明确:不矛盾。“求死”是因
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 “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 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 国之策。
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将藏之于家,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 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 啊。)(文天祥的志向是什 么?中兴复国。)
小结第6节段意:
说明诗集中卷 次的划分情况和结 集的目的。
探 提问:第7段主要写什 讨 么内容?
明确:这一段作者感慨自 身尽忠尽孝,“誓不与贼 俱生”的决心以及“鞠躬 尽力,死而后已”的顽强 意志。
指南录后序(对译)ppt30 课件下载
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 满朝大小官员聚集在左
丞相吴坚家里,没有谁
知道该怎么办。
翻译
• 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 国者相见,众谓予一 行为可以纾祸。国事
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
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 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至此,予不得爱身,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
也。初,奉使往来, 无留北者,予更欲一
• 刚到元营时,我陈词不 屈,意气激昂,元军上 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 也没敢立刻轻视我国。
• 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 就同我结怨,先在元人 面前说我坏话(陷害 我),贾余庆又紧跟着 向敌人献媚献计,
• 于是我被软禁不能返回, 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翻译
予自度不得脱, • 我揣度不能脱身,就径直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
为。
翻译
• 嗟乎!若予者,
• 唉!像我这样的人,在任何地 方都可以找到我的死地。
将无往而不得死 所矣。向也使予
•
委骨于草莽,予
虽浩然无所愧怍, 然微以自文于君 •
亲,君亲其谓予
何!诚不自意返 吾衣冠,重见日 •
月,使旦夕得正
丘首,复何憾哉!
以前,如果我的尸骨抛弃在荒 草丛中,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 无愧,
•
觇北,归而求救国之
策;于是辞相印不拜,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 顾惜自己了;估计元方也许 可以用言语打动的。
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 有被扣留在北方的 ,我就 更想窥视一下元方的虚实, 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 行。
• 于是,不接受丞相职位,第 二天,凭资政殿学士的身份
前往。
翻译
必修三《指南录后序》课件
端宗派遣他与南下元 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 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 都(今北京)后,元帝忽 必烈、丞相索罗多方设法 劝降,文天祥始终不肯屈 服。
他身在狱中,但诗句墨迹传 遍京城,被视同珍宝。又在狱中 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 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 物,以明自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 的决心。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 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 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主要作品有:《正气歌》、 《过零丁洋》,著有《文山先生 全集》二十七卷。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 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 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 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 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 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第八段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 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知识总结
词 性 活 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朗读课文—各节内容
第一部分(1-5节) 写出使元营的遭遇与磨难
第二部分(6-8节) 阐述写作情况、结集目的 及报效朝廷的情怀
第一部分(1-4节) 写出使元营谈判始末及脱险经过 第二部分(5节) 历数十八种险恶遭遇,抒发痛苦心情 第三部分(6-8节) 阐述写作情况、结集目的及报效 朝廷的情怀
第一段
第六段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 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 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 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 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 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 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 予志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第三段 •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 人云:“将以有为也”。
16
翻译
• 不久,贾余庆等人作为祈请使要到 北方去;元人逼迫我同他们一起走, 但又不算作使者。我照理应该自杀, 但还是忍耐着(随他们)出发。古 人说:(忍辱不死)是为了将来有 所作为啊!
14
翻译
• 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慷慨陈辞,(他 们)上上下下都很震惊。他们也不敢马上就轻 视我国。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有 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才)被拘留 不能回还。国家的事情被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 步。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当面责骂元军统 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 行)。(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 安危。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 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 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12
第二段
•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 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 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 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 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舍,而予不得归矣。
13
字词
说和论文体知识
4
作者介绍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 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 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 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 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 (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 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 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 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 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 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5
海丰县方饭亭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 更无人。 北京文天祥祠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 臣。
6
学习目标
• 重点掌握“间”“靡”“如”“数”“分” 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 掌握本文的重要特殊句式,如:介词短语 后置、被动句等
•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 国的爱国精神
7
德祐( yòu ) 纾祸( shū ) 献谄( chǎn ) 贵酋( qiú ) 二阃( kǔn ) 殆例( dài ) 巡徼( jiào ) 余僇( lù )
• 遽 :立刻,马上。轻:轻视。
• 慷慨,意气激昂。 羁縻 :束缚,这里是软禁、 扣留的意思。
• 度 :估量 • 前:向前。直:直接,径直。诟 :耻辱,怒
骂。当时元军统帅为伯颜,据《指南录》载: 本来说定事完后便让文天祥回去,但元军却把 贾余庆等放回,扣留了文天祥,文天祥当场怒 骂伯颜失信,伯颜无词以对。 • 数列举罪状。 貌:表面
邂逅( xiè )( hòu ) 觇北( chān ) 诟虏帅( gòu ) 羁縻( jī )( mí) 愧怍( zuò ) 毗陵( pí) 檄文( xí ) 号呼靡及(háo )( mǐ )
8
第一段
•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 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 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 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 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 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 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 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 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 政殿学士行。
17
第四段
•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 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 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 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 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 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 天台,以至于永嘉。
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 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 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 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 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 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 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 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 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11
翻译
•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统一指挥各路兵马。这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不论是 迎战、防守或迁都,都已经来不及安排。大小官员聚 集在左丞相的衙门里,都想不出办法来。当时(双方 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约邀(我国)当权 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 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 (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以前, (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同时) 我更想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回来好寻求救国的 办法。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任,第二天,以资 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指南录>后序》
作者:文天祥
1
——
文天祥
不臣 指心 南一 方片 文不磁 天肯针 祥休石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2
过零丁洋
•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 文化常识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
9
字词
• 除:授官。 • 都督:统率。 • 北兵:元兵。 • 萃: 聚集 • 所出:所字结构,“所┼动词”一种名词结构。 • 会:适逢。当国者:掌管国务的人,如丞相。 • 纾:缓和,解除。 • 意:估计,料想。以口舌动:用言语打动。
10
• 第1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 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再讲自己 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即已抱定 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 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另一方 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第三段 •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 人云:“将以有为也”。
16
翻译
• 不久,贾余庆等人作为祈请使要到 北方去;元人逼迫我同他们一起走, 但又不算作使者。我照理应该自杀, 但还是忍耐着(随他们)出发。古 人说:(忍辱不死)是为了将来有 所作为啊!
14
翻译
• 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慷慨陈辞,(他 们)上上下下都很震惊。他们也不敢马上就轻 视我国。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有 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才)被拘留 不能回还。国家的事情被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 步。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当面责骂元军统 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 行)。(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 安危。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 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 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12
第二段
•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 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 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 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 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舍,而予不得归矣。
13
字词
说和论文体知识
4
作者介绍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 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 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 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 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 (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 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 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 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 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 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5
海丰县方饭亭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 更无人。 北京文天祥祠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 臣。
6
学习目标
• 重点掌握“间”“靡”“如”“数”“分” 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 掌握本文的重要特殊句式,如:介词短语 后置、被动句等
•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 国的爱国精神
7
德祐( yòu ) 纾祸( shū ) 献谄( chǎn ) 贵酋( qiú ) 二阃( kǔn ) 殆例( dài ) 巡徼( jiào ) 余僇( lù )
• 遽 :立刻,马上。轻:轻视。
• 慷慨,意气激昂。 羁縻 :束缚,这里是软禁、 扣留的意思。
• 度 :估量 • 前:向前。直:直接,径直。诟 :耻辱,怒
骂。当时元军统帅为伯颜,据《指南录》载: 本来说定事完后便让文天祥回去,但元军却把 贾余庆等放回,扣留了文天祥,文天祥当场怒 骂伯颜失信,伯颜无词以对。 • 数列举罪状。 貌:表面
邂逅( xiè )( hòu ) 觇北( chān ) 诟虏帅( gòu ) 羁縻( jī )( mí) 愧怍( zuò ) 毗陵( pí) 檄文( xí ) 号呼靡及(háo )( mǐ )
8
第一段
•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 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 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 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 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 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 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 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 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 政殿学士行。
17
第四段
•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 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 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 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 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 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 天台,以至于永嘉。
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 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 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 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 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 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 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 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 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11
翻译
•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统一指挥各路兵马。这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不论是 迎战、防守或迁都,都已经来不及安排。大小官员聚 集在左丞相的衙门里,都想不出办法来。当时(双方 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约邀(我国)当权 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 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 (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以前, (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同时) 我更想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回来好寻求救国的 办法。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任,第二天,以资 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指南录>后序》
作者:文天祥
1
——
文天祥
不臣 指心 南一 方片 文不磁 天肯针 祥休石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2
过零丁洋
•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 文化常识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
9
字词
• 除:授官。 • 都督:统率。 • 北兵:元兵。 • 萃: 聚集 • 所出:所字结构,“所┼动词”一种名词结构。 • 会:适逢。当国者:掌管国务的人,如丞相。 • 纾:缓和,解除。 • 意:估计,料想。以口舌动:用言语打动。
10
• 第1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 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再讲自己 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即已抱定 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 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另一方 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