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5757流行病学已经排版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第五版)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第五版)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第五版)简介本文档为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第五版,旨在提供关于该疾病的最新信息和数据分析。
流行病学数据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新冠肺炎的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X万人,死亡人数超过X万人。
该疫情已在X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并且呈现出不断扩散的趋势。
病毒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病毒颗粒。
这些颗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其他人,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潜伏期和传染性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到14天,最长可达X天。
在潜伏期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染性,这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风险。
年龄和风险根据数据显示,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严重病症。
儿童和年轻人也可能感染病毒,但症状一般较轻。
预防措施- 经常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 戴口罩,特别是在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
-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感染者或有症状的人。
-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人群拥挤的场所。
疫苗接种情况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种新冠疫苗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并且开始进行大规模接种计划。
疫苗接种被认为是控制疫情和减少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
大部分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减轻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然而,疫苗接种并不代表完全免疫,仍需继续遵守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策略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和疫苗供应情况,制定了疫苗接种策略。
通常,医护人员、高风险人群和老年人等优先接种。
接种策略可能会根据疫情和疫苗供应情况进行调整。
结论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指出,该疾病仍然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通过遵守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和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我们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最新流行病学第五版课件 第10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5th epidemiology
目录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定义
分类
任务 概况
二 预防策略与措施研究
内容
病因 预防
预防策略
评价
方法
①全人群
展望
②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
①公共卫生措施
②临床措施
5th epidemiology
目录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定义
分类
任务 概况
内容
病因
(一)全人群策略
预防
目录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定义
分类
任务 概况
2.饮酒 过度饮酒与很多癌症、肝脏疾患、心血管
内容
病因
疾病有关
预防 评价
3.膳食因素和肥胖 主要有脂类、维生素与纤维素
方法 展望
4.缺少体力活动
5.病原体感染 如病毒感染与肿瘤
6.遗传与基因因素 几乎所有NCD的发病均有遗传
因素的参与
5th epidemiology
3.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
内容
病因 ⑴吸烟率升高、吸烟状况堪忧
预防
评价 ⑵食物结构改变
方法
展望 ⑶体力活动减少
⑷肥胖
⑸城市化趋向
⑹老龄化
5th epidemiology
目录 概述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
分类
任务 概况
老年人口比例
内容
病因
50
预防
45
评价
40
方法 35
展望 30
25
20
15
甘肃 山东 上海 全国
分类
任务
1.吸烟
概况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形势分析ppt课件
本流行季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概况
[截至2017年1月22日,N=256]
➢ 2016年9月以来,内地11个省份共病例256例,死亡78人
• 2015-16年、2014-15年、2013-14年同期病例数分别为36例、88例、85例,同 比病例数增加6.1、1.9、2.0倍
➢ 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2016年12月份以后
– 报告病例数显著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13例),且为自2013年有病例报 告以来同期报告病例数最多时段
– 总体上呈从高峰回落的趋势,首先2017年第2周出现了自有病例报告以来 单周报告最多病例数(55例),之后第3周报告病例数出现下降(31例)
省份
江苏 浙江 广东 湖南 安徽 江西 福建 上海 贵州 湖北 合计
[截至2017年1月22日,N=1031]
省份*
2017年截至1月 22日
2016年报告病例
2013年来累计
病例数 死亡数 病例数 死亡数 病例数 死亡数
江苏 43
7
83
38
206
81
浙江 27
4
44
14
266
94
广东 17
3
27
14
227
85
湖南 14
5
9
4
49
20
安徽 15
1
20
15
67
34
江西 13
编辑版ppt
8
本流行季疫情特征
• 流行病学特征较既往流行季无明显变化
– 男性居多(177例 vs 79例),性别比2.2:1
– 中位年龄57岁,范围:3-91岁
– 职业以农民(79例)、离退休人员(55例)和家务待业(36例)居多, 分别占31%、21%和14%
2018年04月05757自考流行病学试卷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流行病学试卷课程代码:05757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疾病监测属于()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2.欲以麻疹发病率来评价麻疹疫苗的预防效果,作为分母最恰当的人群是()A.该地区该时所有儿童的总数B.该地区该时所有现惠麻疹儿童的总数C.该地区该时麻疹易患儿童的总数D.该地区该时的全人口数3.在添置和安排医疗设施、分配医疗经费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指标是()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生存率4.从同一总体中抽取相同数量的样本,一般来说抽样误差由大到小依次为()A.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B.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D.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5.在筛检评价指标中,具有互补性质的指标是()A.假阳性率和特异度B.假阳性率和误诊率C.假阳性率和漏诊率D.假阳性率和灵敏度6.为了检验短肢畸形与母亲孕期服用反应停有无关系,调查50例短肢畸形患儿的母亲,同时以90例正常新生儿的母亲为对照,了解孕期反应停的服用情况。
这样的研究设计属于()A.筛检试验B.队列研究C.临床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7.为观察某药物降低血压的效果,选择一组服用该药物的高fi压病人,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这属于()A.真实验B.类实验C.社区试验D.现场试验8.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A.病例组足以代表总体人群中该病的病人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网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9. 关于队列研究选择研究人群时需考虑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人群相对稳定B.研究对象有可能、有能力提供可靠的资料C.研究的疾病在研究人群中较为罕见D.研究对象最好比较集中10.队列研究资料分析时,当研究持续时间较长,期间观察人群人数变动较大时,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采用()A.罹患率B.累积发病率C.发病密度D.患病率11.根据是否具备流行病学实验的四个基本特征,可将流行病学实验分为()A.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B.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C.类实验和准实验D.真实验和类实验12.关于安慰剂对照,说法正确的是()A.安慰剂对照是对研究对象的欺骗,是不负责任的做法B.安慰剂对照一般是严格限制在不损害研究对象利益的前提下进行C.安慰剂没有药理作用,所以在临床观察中不会产生正面效果D.使用安慰剂,可以不征得受试者及其家属的同意13.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容易发生选择偏倚的阶段是()A.研究设计B.资料收集C.资料分析D.结果解释14.暴发调查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时效性原则B.优先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实用性原则15.关于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的说法正确的表述是()A.如果暴露和疾病存在统计学关联,要确定因果关联还需要排除系统误差的干扰B.统计学关联是事物间存在的固有的内在规律C.如果暴露和疾病存在统计学关联,要确定因果关联还需要排除随机误差的干扰D.因果关联是变量间的数量变化关系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5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不同分为两类,即()和().17.现况研究根据获取样本的方式分为()和().18.病例对照研究按研究目的可分为()和()两类。
流行病学-精品.pdf
客观检验指标
最后结论 病种、病因和流行规律
病名
采取措施 制定策略和措施
合理治疗
最终目的 消灭和控制疾病, 降低发病率、 死亡率, 彻底治愈、 临床治疗, 降低死亡率,
提高人群寿命
延长寿命,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概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这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为自
然疫源性疾病
判断地方性的 5 点依据: 1、 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2、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类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 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有可能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
4、 迁出该地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
续发率 SAR: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
死亡率 :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 :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的比例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患病率分子是特定时间内所调查的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数,
而发病率是一定时间内暴露
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地方性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常在某一地区
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某地区存在的现象
自然地方性 :因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一些人类传染病的分布局限于一定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
自然地方性。这种疾病被称为自然地方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 :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森林脑炎)
研究长期变异的规律,首先考虑以下问题
观察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2014年04月05757自考流行病学试卷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流行病学试卷课程代码:05757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流行病学的三大类研究方法为()A.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试验B.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C.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D.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2.在我国19世纪20年代,猩红热重型病例多见,病死率可高达15%-20%,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明显降低,几乎未见病死者。
这是疾病在时间分布上表现出的()A.短期波动B.季节性C.周期性D.长期趋势3.用脱落细胞巴氏染色法检查子宫颈癌,查出的阳性有85%真正患有子宫颈癌,,用流行病学术语表达为该检查的()A.灵敏度为85%B.特异度为85%C.阳性预测值为85%D.假阴性率为85%4.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是()A.筛检B.病例对照研究C.生态学研究D.现况研究5.为了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找出某病的全部病例,使其得到及早治疗,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为()A.普查B.队列研究C.抽样调查D.病例对照研究6.提高某一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方法是()A.选择低患病率人群B.选择高患病率人群C.对筛检阳性者进行及早治疗D.对筛检阳性者进行及早诊断7.病例对照研究中对某一因素进行配比,可以控制()A.选择偏倚B.混杂偏倚C.信息偏倚D.回忆偏倚8.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分组方法是()A.按是否发病分组B.随机分组C.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D.按是否干预分组9.前瞻性队列研究最初选择队列的人员组成是()A.患欲研究疾病的人B.未患欲研究疾病的人C.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D.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10.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16/10万,接种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57/10万,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3.56B.72%C.0.28D.2.5611.下列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的是()A.住院率偏高B.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C.检出症候偏倚D.报告偏倚1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最显著的不同是()A.研究方向由“因”到“果”B.设立对照组C.给实验组实施干预措施D.可以用于病因推断13.下列选项不是实验流行病学优点的是()A.实验设计中采用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减少了偏倚B.时间顺序合理C.实验过程标准化强度高D.设计实施较容易,可操作性强14.对一种新药的疗效进行双盲法研究是()A.研究组接受新药,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类型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著接受新药,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D.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15.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对200名野外工作者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该病,经过该病的流行季节后,85%的疫苗接种者未发病,由此研究者认为()A.该疫苗免疫效果欠佳,因为还有15%的人发病B.该疫苗免疫效果较好,因为能使85%的人不发病C.不能下结论,因未设对照组D.不能下结论,因为仅观察了该病的一个流行季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5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和(),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05757流行病学已经排版word精品文档11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 同期暴露人口× K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 同期暴露人口× K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 同期平均人口× K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自考本科全国自学考试统一试题2022年10月自考05757《流行病学》真题及答案
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流行病学试卷和答案课程代码:0575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的角度是【】A、基因B、细胞C、群体D、个体2.流行病学中的人群是指【】A、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B、无症状的健康人C、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人D、潜伏期病人3.有人利用疫情报告资料分析不同地区的疾病分布情况。
此方法属于【】A、描述流行病学B、分析流行病学C、理论流行病学D、实验流行病学4.普查的目的不包括【】A、检验病因假设B、早期发现病例C、了解疾病的分布D、提供病因线索5.患病率的分子是某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的【】A、新病例数B、新旧病例数C、旧病例数D、暴露人口数6.某种新疗法可使某病患者寿命延长,但不能治愈该疾病,将会使该病【】A、发病率升高B、患病率降低C、患病率升高D、发病率降低7.某地区历年流脑发病率为1.2~1.7/万,如果今年该地区流脑发病率为6.0/万,其流行强度为【】A、散发B、大流行C、暴发D、流行8.采用某种新的诊断试验对500例活检证实患有胃癌的病例和500例未患胃癌者进行检测,分别有100例和50例为阳性,该试验的约登指数为【】A、0.1B、0.2C、0.9D、1.19.筛检试验各指标的关系是【】A、灵敏度+特异度=1B、灵敏度+阳性预测值=1C、灵敏度+阴性预测值=1D、灵敏度+假阴性率=110.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的参数是【】A、对照组暴露率B、OR值C、α值D、x2值11.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A、选择偏倚B、混杂偏倚C、回忆偏倚D、失访偏倚12.在一项关于吸烟与口腔癌关系的队列研究中,吸烟者口腔癌的发病率为5/10万,非吸烟者口腔癌的发病率为2.5/10万,因吸烟所致的口腔癌特异危险度为【】A、7.5/10万B、0.5C、2.5/10万D、213.临床试验中采用常规或现行的最好疗法作为对照,属于【】A、空白对照B、安慰剂对照C、标准疗法对照D、历史对照14.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试验,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的人员是【】A、研究者和资料分析者B、受试者和研究者C、受试者和资料分析者D、受试者和研究设计者1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患病情况,对病例组的询问仔细认真,对对照组的询问则不太认真,由此可能产生【】A、诊断怀疑偏倚B、暴露怀疑偏倚C、易感性偏倚D、伯克森偏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6.简述常用的描述性研究方法。
2024版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ppt课件
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ppt课件目录•引言•H7N9禽流感概述•流行病学调查方法•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分析•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防控策略与措施建议PART01引言了解h7n9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和传播途径分析h7n9禽流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探讨h7n9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目的和背景为评估疫情发展趋势和预测未来疫情提供数据支持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参考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PART02H7N9禽流感概述H7N9禽流感病毒特点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
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节段组成,编码10种以上的蛋白质。
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能力,可能发生抗原性变异和毒力变异。
H7N9禽流感病毒可感染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
病毒类型基因组结构病毒变异宿主范围一般为7天以内。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少数病例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潜伏期症状表现并发症呼吸道传播H7N9禽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可引起感染。
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胎儿。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持续传播。
但在特定条件下,如密闭空间内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病毒环境中,存在人际传播的可能性。
消化道传播垂直传播人际传播PART03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疫情报告,核实和确认病例信息,包括病例数量、时间、地点等。
疫情报告和确认病例调查接触者追踪对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
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ppt
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微生物。
分布
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
危害与影响
危害
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同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影响
引发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甚至造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
0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1 2
描述性研究
对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进行描述, 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被发现和研究。
全球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完善
02
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和
应对能力。
个体化防控策略的应用
03
针对不同人群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防控策略,提高防控
效果和可行性。
THANK YOU.
01
起源和传播
艾滋病病毒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在非洲发现,并通过性接触、血液传
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至全球。目前,全球已有数百万感染者。
02 03
感染症状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可潜伏数年,期间可能无明显症状。当病毒发作时 ,可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免疫系统崩溃和死 亡。
预防和治疗
艾滋病疫苗目前尚未研发成功,但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控制 病情发展。预防主要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意 识。
开展病毒监测
对病毒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变异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 科学依据。
开展疫苗研究与接种
疫苗研究和开发
加快疫苗研究和开发,提高疫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疫苗接种推广
积极推广疫苗接种,提高接种覆盖率,增强人群免疫力。
流行病学完整版ppt
用于推断某种疾病病因的数学模型,如元分 析、Poisson回归模型等,有助于确定主要 影响因素和关键控制点。
03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 特定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
流行特征
包括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等,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传染 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社会经济状况等,影响非传染 病的传播和流行。
宿主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等,不 同人群对非传染病的易感性不同。
非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预防控制策略
包括针对不同疾病特点的综合性 预防控制策略和针对特定人群的 分层预防控制策略。
健康促进
通过改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等 手段,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预防非传染病的发生。
影响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口流动、免疫接种等,这些因素对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 变异都有重要的影响。
传染病的爆发调查
01
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的爆发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突然出现的大规模传染病
疫情,可分为预期性爆发和非预期性爆发两种类型。
02
调查内容
包括确定爆发点、现场调查、病例定义与搜索、样品采集与检测、爆
社区干预模式
包括健康促进模式和健康服务模式等。
健康服务模式
提供连续、综合的健康服务,满足社区居 民的健康需求。
健康促进模式
通过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 的健康水平。
05
健康相关行为流行病学
行为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病人
腹泻病人、亚临床病人
•病原携带者
• 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流行病学意义 • 活动是否受限、带菌和排菌时间长短、从事职业等有关
•受感染的动物
• 霍乱 对严重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减少腹泻量, 缩短持 续期限和排菌期
• 阿米巴痢疾及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 采用灭滴灵口服 治疗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三节 防治策略与措施
一般不使用止泻药和止吐药, 尤其 是儿童禁用此类药物。当腹泻合并有 其他感染(如肺炎等)则需单独治疗。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三节 防治策略与措施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
主要问题
• 发病率高 • 诊断困难 • 病原体耐药严重 • 病原体抗原变异 • 新病原体出现
流行病学电子版9[1]
第三节 防治策略与措施
对策与措施
• 加强健康教育, 改善环境与饮食卫生状况 • 研制高效多价疫苗 • 建立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 • 加强病原体耐药性研究和控制 • 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体系
种类 主要病原体
所致疾病
细菌 弧菌属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
霍乱
其他致泻性弧菌(如其他非O1群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弧菌性肠炎
拟态弧菌, 河弧菌, 霍利斯弧菌, 弗尼斯弧菌等)
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细菌性痢疾
沙门菌属
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等
2019年04月05757自考流行病学试卷及答案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流行病学试卷课程代码:0575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为( B )A.慢性病B.一切疾病和健康C.传染病D.原因不明的疾病2.流行病学的学科特征不包括(D)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预防为主的特征D.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3.可反映某地急性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指标是(C)A.发病率B.患病率C.病死率D.死亡率4.导致疾病患病车降低的原因是(A)A.病死率高B.诊断水平提高C.病程延长D.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5.横断面研究属于(D)A.理论流行病学B.分析流行病学C.实验流行病学D.描述流行病学6.某肿瘤医院采用-种宫颈癌诊断方法,在经过病理检直证实的400例宫颈癌患者和400例非宫颈癌息者中应用发现:两组分别有100例和50例阳性。
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为(C)A.100/400 B 350/400 C.100/150 D.100/3007.筛检方法评价中,“金标准”是指(A)A.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最准确的方法B.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最快速的方法C.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最昂贵的方法D.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最便宜的方法8.拟调查某地人群高血压的现患事,可采用的研究方法是(B)A.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研究C.实验研究D.队列研究9.某医师对1000人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检查,结果发现100人阳性,最合适的描述指标为(D)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感染率10.生态学研究的特点是(A)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B.在个体水平.上研究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C.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D.研究生态环境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11.在一项关于吸烟和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某医师认为其中的年龄是混杂因子,这里的混杂因子是指(C)A.仅与肺癌有联系的因素B.与肺癌没有联系的因素C.与吸烟和肺癌都有联系的因素D.与吸烟和肺癌都没有联系的因素12.在队列研究中,以队列人数作为分母,以观察期间内发病人数之和作为分子计算的率为(A)A.累积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发病密度13.要评价预防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合适的研究对象是(A)A.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B.丙型肝炎发病率低的人群C.曾患丙型肝炎,且体内有抗体的人群D.已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14.研究者报在社区人群中观察某保健品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该保健品,对照组用外形与保健品相似,但无任何药理作用的制剂,此种对照为(B)A.标准疗法对照B.安慰剂对照C.自身对照D.交叉对照15.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若某病的相对危险度随某因素的剂量增加而上升,该因素可能为该病的病因,此判断是依据因果联系标准中的(B)A.关联的强度B.剂量-反应美系C.关联的特异性D.终止效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疾病的时间分布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趋势。
流行病学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精品课件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应用
了解疾病流行特征,探讨病因因素,
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 罹患率(attack rate)
定义:测量某人群某病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
一般为1年或更长时间
各种疾病 动态描述 疾病流行强度
相对少,疾病流行情况、诊断水平、 疾病报告质量等
精品课件
患病率 现况调查 观察期间病例数(新、旧病例) 调查人数或平均人口数 较短,一般为1个月或几个月
慢性病或病程较长疾病 静态描述
疾病现患状况或慢性病流行情况
较多,影响发病率变动的因素,病后 死亡或痊愈及康复情况及患者病程等
精品课件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三)死亡与生存概率
➢ 生存率(survival rate)
定义: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n年随访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生存率随随 访访 满满 n年n年 尚的 存 例病 活 数 例 的 10数 病 0%
应用: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可用于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
精品课件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一)人群分布
横断面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 )
美国1988-2010年糖尿病年龄别患病率(%)
精(品改课编自件YILING J. CHENG ,2013)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 年龄
(一)人群分布
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757流行病学已经排版流行病学复习资料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 同期暴露人口× K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 同期暴露人口× K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 同期平均人口× K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15、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16、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
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莱姆病等。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中,样本的大小取决于四个特定的因素:①预期的暴露率;②由暴露引起的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OR);③第一类错误的概率;④把握度。
2、OR>1,为危险因素、OR<1,为保护因素│、R=1,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3、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方法的比较4、联系强度分析指标:相对危险度(RR):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o)的比值,说明是的多少倍。
RR=Ie / Io特异危险度(AR)也称归因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e)减去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o)的余数,说明完全由暴露因素引发的危险度。
AR=Ie-Io特异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组人群中由于暴露某种因素引起的发病或死亡率占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的百分比。
AR%=(Ie-Io)/ Ie ×100%人群特异危险度(PAR):指人群中由于暴露某种因素所引起的发病或死亡率。
PAR=全人群某病发病或死亡率It-Io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指人群中由某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或死亡率占的It百分比。
PAR%=(It-Io)/ It ×100%5、在队列研究中,计算样本量的大小取决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6、双向性队列研究的特点:在回顾性(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7、队列研究的主要用途是:检验病因假设,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8、累计发病率与发病密度的主要区别是:累计发病率用于稳定人群,发病密度用于不稳定人群。
9、RR具有病因学上的意义,AR更具有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10、在队列研究中,提高调查诊断技术,同等的对待每个研究对象,做好质量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信息偏倚。
而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以及利用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主要是为了减少:混杂偏倚。
11、失访偏倚的大小取决于:失访率的大小与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失访的差异。
12、在队列研究中,见不到:存活病例偏倚。
13、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系统误差。
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14、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医友会. `4 k3 M! M( b15、选择偏倚包括:入院率偏倚、存活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等。
16、信息偏倚包括:回忆偏倚、报告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等。
17、标化死亡比是根据观察死亡数除以一般人群的年龄、性别专率所计算出来的预期死亡数得到的。
若该标化死亡率小于1,则说明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还不如被标化人群。
18、用甲人群做标准,对乙人群进行标化,标准化死亡比的计算公式是:乙人群实际死亡数 / 甲人群死亡专率×乙人群的观察人数19、选择现患病例为病例对照研究的对象易发生:存活病例偏倚。
20、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易发生:失访偏倚。
21、通过电话或信函调查,易发生:无应答偏倚。
22、病例对照研究中,在调查既往的暴露史时,易发生:回忆偏倚。
(实验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指: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组的人群,对照组不给予或仅给予安慰剂,然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实施随机试验,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人群预防试验)、社区试验。
4、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人口比较稳定,并且有足够数量的人群;选择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选择当地领导重视,群众乐于接受(依从性好,可从中受益)的人群。
5、实验研究中估计样本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4个方面的因素:①发病率越低,所需样本量越大;②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第一类错误)越小和把握度1-β(β为第二类错误)越大,所需标本量越大;④单侧检验所需的样本量小。
6、试验设计原则:①确定实验现场;②确定实验样本量;③实验分组;④设立严格的对照;⑤定量指标;⑥明确实验期限;⑦及时整理资料和鉴定效果。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效果评价及分析指标有: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效果指数、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等。
8、衡量某种干预措施对人群某疾病的预防作用可用:特异危险度(归因危险度)。
9、评价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是: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10、流行病学实验中的“盲法”是指:研究者和/或研究对象和/或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人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11、“双盲法”是指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12、使用双盲法以尽可能减少:信息偏倚。
使用盲法的目的是:减少偏倚。
13、保护率=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 / 对照组发病率× 100%9效果指数=对照组发病率 / 接种组发病率(疾病监测)1、被动监测: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属于被动监测范畴,即下级单位按常规上报监测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
2、疾病监测的种类包括部分传染病和部分非传染病。
3、WHO将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列为国际监测传染病。
我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又添加了登革热。
4、1989年问世的我国第一步《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
5、疾病预测的方法属于:理论流行病学。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防治)1、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构成传染病“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是:病原体、机体。
2、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4、传染期的意义在于:确定病人的隔离时间。
5、病原携带者是指:无任何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6、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的大小取决于:携带者的职业和卫生习惯;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社会活动范围;携带者是否是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
(与携带的疾病种类关系不大)加红为主要取决意义7、传染病的“高危人群”是指:具有最大的易感性,最容易接触传染源的人。
8、慢性病原携带者:指恢复期携带病原至少超过3个月。
9、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
10、外潜伏期是指: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某阶段后才具有传染性所需的这段时间。
11、病原体生存、生长和繁殖的自然场所被称为:宿主。
12、病原体导致疾病严重程度的能力被称为:毒力。
13、病原体能够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被称为:致病力。
14、病原体在易感者体内生长繁殖并引起感染的能力被称为:传染力。
15、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脊髓灰质炎、乙脑。
16、传播因素是:外环境中参与传播病原体的因素,如一些物体,水、空气、食物等。
17、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即病原体更换宿主时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18、Z型传播是指:垂直传播和平行传播交叉的现象。
19、鼠类作为传染源可以引起:流行性出血热。
20、医源性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手直接传播。
21、很多呼吸道疾病存在周期性流行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易感者积累。
22、免疫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的因素。
23、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24、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25、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的条件有:①传染源被移走(病人已经被移走、住院治疗或死亡);②传染源消除了排菌状态(治愈);③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对病家实施了终末消毒、对疫源地实施了终末消毒);④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未出现新病例或感染。
26、某病的流行是指:某病的发生明显超过历年该病的水平。
27、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并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在人群中发生、蔓延和终止的过程。
表现为群体现象。
28、流行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所构成的。
29、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30、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