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资料课件仪分pdf课件 色谱分析法导论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海大仪分pdf课件第10章 气相色谱法
§10.1 气相色谱仪
六、检测记录系统
1、通常由检测器、放大器、记录仪三部分组成
被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按其浓度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经放大后记录和显示,给出色谱图。
2、理想GC检测器的要求:
但任何检测器都不可能同时满足上述所有要求。
§10.1 气相色谱仪
六、检测记录系统
② 池体温度:池体温度与钨丝温度相差大,有利于热传导,检测器灵
敏度越高,但池体温度不能低于分离柱温度,防止组分在检测器中冷凝。 ③ 载气种类:载气与试样的热导系数相差越大,产生的温差和电阻差越
大,检测灵敏度越高。载气的热导系数大,通过的桥路电流也可适当加大,
则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④ 热敏元件阻值:阻值高、电阻温度系数大的热敏元件,其灵敏度高。
• 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出近3个数量级,检出限可达10-12g· s-1。
§10.1 气相色谱仪
5、GC常用的检测器 3) 电子捕获检测器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ECD ) • ECD的结构与原理
结构:检测器池体内,装有圆筒状放 射源(3H或63Ni)为负极,不锈钢棒为 正极,两极间施加直流电压。 原理:从色谱柱流出的载气( N2 或 Ar) 被ECD内腔中的放射源电离,形成次级 离子和电子(此时电子减速),在电场 作用下,离子和电子发生迁移而形成电 流(基流)。 当含较大电负性有机物被载气带入ECD内时,将捕获已形成的低速自由 电子,生成负离子并与载气正离子复合成中性分子,此时,基流下降形 成“倒峰”。
(2)产生的自由基在D层火焰中与外面扩散进来的激发态原
· CH + O → CHO+ + e (3)生成的正离子CHO+ 与火焰中大量水分子碰撞而发生分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课件仪分pdf课件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电磁辐射的能量不是均匀连续分布在它传播的空间,而是集中 在辐射产生的微粒上。电磁辐射不仅具有广泛的波长(频率)分 布,而且由于波长和频率的不同而具有能量。
通常用eV表示电磁辐射的能量,1eV表示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
降时所具有的能量(1.6022 10-19 J)。能量与波长(频率)的关 系为: 普朗克(Planch)公式
作用对象 原子核 原子内层 电子 分子外层 电子 气态原子 外层电子 分子振动 未成对电 子 原子核磁 量子
6 × 1014~ 2 2.5 × 106~ 莫斯鲍尔光谱法 ×1012 8.3×103 3 × 1014~ 1 . 2 × 106 ~ X 射线吸收法 3×1010 1.2×102 X 射线荧光法 3 × 1010 ~ 125~3.1 7.5×108 7.5 × 108 ~ 3.1~1.7 4×10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波的振动传播方式以及反射、折射、衍射、散射、干涉、 偏振等现象表现了电磁辐射具有波的性质,因此可以用波参 数来描述。
周期 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
的时间间隔称为波的周期,单位:s(秒)
频率 ν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
的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 Hz,即s-1 ν = 1/T
X-射线吸收光谱法: X-射线/放射源原子内层电子(n>10) X -射线吸收 X-荧光光谱法: X-射线原子内层电子 特征X -射线发射 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分子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磷光光谱、化学发光
6、以电磁辐射为基础的常用光谱方法
通常用eV表示电磁辐射的能量,1eV表示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
降时所具有的能量(1.6022 10-19 J)。能量与波长(频率)的关 系为: 普朗克(Planch)公式
作用对象 原子核 原子内层 电子 分子外层 电子 气态原子 外层电子 分子振动 未成对电 子 原子核磁 量子
6 × 1014~ 2 2.5 × 106~ 莫斯鲍尔光谱法 ×1012 8.3×103 3 × 1014~ 1 . 2 × 106 ~ X 射线吸收法 3×1010 1.2×102 X 射线荧光法 3 × 1010 ~ 125~3.1 7.5×108 7.5 × 108 ~ 3.1~1.7 4×10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波的振动传播方式以及反射、折射、衍射、散射、干涉、 偏振等现象表现了电磁辐射具有波的性质,因此可以用波参 数来描述。
周期 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
的时间间隔称为波的周期,单位:s(秒)
频率 ν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
的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 Hz,即s-1 ν = 1/T
X-射线吸收光谱法: X-射线/放射源原子内层电子(n>10) X -射线吸收 X-荧光光谱法: X-射线原子内层电子 特征X -射线发射 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分子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磷光光谱、化学发光
6、以电磁辐射为基础的常用光谱方法
第九章 色谱分析方法导论.ppt
2019-10-14
谢谢聆听
34
h. 区域宽度:色谱峰的区域
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之 一,可用于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及反 映色谱操作条件下的动力学因素。 宽度越窄,其效率越高,分离的效 果也越好。
2019-10-14
谢谢聆听
35
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标准偏差:峰高0.607 倍处峰
宽处的一半。
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试样中的各组分
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某组分的K = 0时
,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2019-10-14
谢谢聆听
41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物质 的K是不同的。K较小的组分在 色谱分析中每次分配后在气相 中的浓度较大,因此较早流出 色谱柱。K较大的组分每次分配 后在气相中浓度较小,因此较 晚流出色谱柱。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的峰 宽。W1/2=2.354
峰底宽W:色谱峰两侧拐点上切
线与基线的交点间的距离。W= 4
2019-10-14
谢谢聆听
36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
个数;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
因此有时需用保留体积来表示保留
值。
2019-10-14
谢谢聆听
28
d. 死体积V0:色谱柱管内固
定相颗粒间空隙、色谱仪管路和连 接头间空隙和检测器间隙的总和。 忽略后两项可得到:
V0 t0 Fco
2019-10-14
谢谢聆听
29
其中,Fco为柱出口的载气流
速(mL/min),其值为:
Fco
仪器分析第二章 色谱分析导论PPT
,此时以 表示:
t
' r
(
i
)
t
' s
(
s
)
>1, 又称选择因子(Selectivity factor)。
h. 区域宽度:用于衡量柱效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下的动力学因素。通常有 三种表示方法:
标准偏差:0.607倍峰宽处的一半。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W1/2=2.354 峰底宽W:色谱峰两侧拐点上切线与基线的交点间的距离。W= 4
谱
固体表面
表面间的分配
液液色谱
液体吸附于固体 不 相溶 液体 间
的分配
液
液 固 ( 吸 附 ) 色 固体吸附剂 谱
吸附
相 液相键合色谱 有 机 组 份 键 合 于 液 体和 键合 体
色
固体表面
表面间的分配
谱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
凝胶渗透(尺寸 液 体 附 于 多 孔 聚 分配/筛析
排阻)色谱
(1)洗脱法也称冲洗法。工作时,首先将样品加到色谱 柱头上,然后用吸附或溶解能力比试样组分弱得多的气体或 液体作冲洗剂。由于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 同,被冲洗剂带出的先后次序也不同,从而使组分彼此分离。 流出曲线下图。
这种方法能使样品的各组分获得良好的分离,色谱峰清晰。 此外,除去冲洗剂后,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物质。目前,这种方 法是色谱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峰间距、峰形状和峰宽的理论描述
1. 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1952年,Martin等人提出的塔板理论将一根色谱柱当作一个由许多塔板组 成的精馏塔,用塔板概念来描述组分在柱中的分配行为。塔板是从精馏中借用 的,是一种半经验理论,但它成功地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呈正态分布。
第15章-色谱分析法导论PPT课件
A.J. P. Martin (1910-2002)
1952年,因为他们对分配色谱理 论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2) for the
invention of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R.L.M. Synge
(1914-1994)
液相色谱: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适用于高沸点、不易气化的、热不稳定及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工作。
超临界流体色谱
.
11
2、按固定相所处的外形分类
按分离柱不同可分为: 柱色谱和平板色谱。
柱色谱又分为: 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平板色谱又分为: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
12
3.按组分在两相间的分离机理分类 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空间
15
苯和环己烷的沸点仅差0.6℃,如用 精馏分离柱进行分离是不可能的。
环
苯
己
烷
.
16
2.气相色谱法与经典化学分析的比较
化学分析根据物质具有某种独特的化学性 质来进行测定, 而色谱分析能使许多化学性质 相同/相似的复杂组分相互分离后测定。
3.气相色谱法与光谱、质谱分析法的比较
光谱、质谱主要是定性分析工具, 色谱是 分离分析的工具。色谱法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它 最擅长分离分析多组分的复杂体系。
排阻色谱等。
.
13
三、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复杂混合物、性质相近 的有机同系物及旋光异构体等。
2.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 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海大仪分pdf课件第3章 原子光谱法导论
b) 当LS,J=S+L 到 S-L,有(2L+1)个取值
一.原子的能级与能级图
2、光谱项: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原子或离子的运动状态(所在的能级) 通常用光谱项符号来表示:
n2S+1LJ or n M LJ
n--为主量子数; L--为总角量子数; S--为总自旋量子数; M=2S+1,称为谱线的多重性 J--为内量子数;又称光谱支项。 Na (1s)2(2s)2(2p)6(3s)1
L=(l1+l2),(l1+l2-1),(l1+l2-2),…,|l1-l2|
S — 总自旋量子数,为各个 ms 的矢量和:S=ms
其值可取:0,1/2,1,3/2,2,…
J — 为内量子数,轨道运动与自旋运动的相互作用,即轨道磁距与自旋磁
距的相互作用而得出。 即 :J=L+S 具体求法是:J=(L+S),(L+S-1),(L+S-2),…, |L-S| a) 当LS,J=L+S 到 L-S,有(2S+1)个取值
• 温度越大、外加压力越加、浓度越大,变宽越显著。 • 外界压力增加—谱线中心频率 0位移、形状和宽度发生变化 —发射 线与吸收线产生错位—影响测定灵敏度; 同种粒子碰撞— 称赫尔兹马克(Holtzmank)变宽,
异种粒子碰撞— 称罗论兹(Lorentz)变宽,又称共振变宽。
变宽在10-3nm,比Holtzmank变宽严重得多。 压力变宽(碰撞变宽) 为10-3 nm左右,也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
中电子运动在不同伸展方向的角动量分量,
m=0,1,2,…
, l
ms — 自旋量子数,代表电子自旋的方向, 1/2 Na: (1s)2(2s)2(2p)6(3s)1 (3s)1 n = 3 l =0
色谱法导论PPT课件
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化学分析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 域,用于分离和测定复杂有机 化合物、无机离子和金属配合 物等。
生物医药
在生物医药领域,色谱法用于 分离和纯化生物分子、药物成 分以及检测药物残留等。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领域,色谱法用于 检测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有害 物质,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 等。
新型硅胶基质固定相
硅胶基质固定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可用于分离各种极性化合物。
新型聚合物固定相
聚合物固定相具有高选择性、高柱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可用于分离复杂样品。
新型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可用于拆分光学异构体,为手性化合物的 分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色谱仪器的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广 泛应用的特点,已成为色谱分析的重要手段。
食品成分分析
色谱法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 质、糖类等,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检测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确保食品的 安全性和合规性。
食品污染物检测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 金属等,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01
空气污染物的分离 与测定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色谱法用于检 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 和营养成分等。
0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法通过流动相和固定相之 间的相互作用,使不同组分在 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 数不同,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 离。
分配系数
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分配系数决定了它们在色谱 分离中的行为。分配系数越大 ,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越强 ,越难以被洗脱。
仪器分析第6讲色谱法引论PPT课件
2020/11/12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 Vr = tr×F0
F0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速,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V0):
V0 = t0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Vr -V0
2020/11/12
3. 相对保留值r21(选择因子)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 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第六讲 色谱法引论
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
generalization of chromatograph analysis
2020/11/12
一、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概述
分离、分析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1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
◆ 色谱法首先是一种分离技术,同时也是一种
分析技术。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 在色谱分离柱中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 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2020/11/12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 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 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 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 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 Vr = tr×F0
F0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速,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V0):
V0 = t0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Vr -V0
2020/11/12
3. 相对保留值r21(选择因子)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 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第六讲 色谱法引论
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
generalization of chromatograph analysis
2020/11/12
一、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概述
分离、分析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1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
◆ 色谱法首先是一种分离技术,同时也是一种
分析技术。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 在色谱分离柱中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 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2020/11/12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 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 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 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 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色谱分析法导论课件
检测原理基于物质与 检测器之间的相互作 用,如热导、光吸收、 荧光等。
定量原理
通过比较标准品和样品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
01
02
标准品和样品需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定量结果。
定量方法包括外标法和内标法,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可以提高
03
分析准确度。
03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按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实验操作步骤
色谱柱的安装与条件设置
流动相的准备与泵的操作
样品的处理与进样
检测器的操作与数据采集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安装色谱柱, 并根据实验需求设置色谱柱的 温度、压力等条件。确保色谱 柱的稳定性和分离效果。
根据实验方案准备适量的流动 相,并按照操作规程启动泵, 调整流动相的流速和组成。确 保流动相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实验环境设置
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实验室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确保 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仪器设备检查
检查色谱仪、检测器、泵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仪器 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以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安全措施准备
根据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 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色谱分析法用于空气、 水体、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检 测和分析,如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 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医药
在生物医药领域,色谱分析法用于蛋 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 化,以及药物成分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食品检测
在食品检测中,色谱分析法用于食品 中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 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以确保食品安全。
色谱分析法导论 优秀课件
色谱法的特点
“三高”、“一快”、“一广”
高选择性——可将性质相似的组分分开 高效能——反复多次利用组分性质的差异
产生很好分离效果 高灵敏度——10-11~10-13g,适于痕量分析 分析速度快——几~几十分钟完成分离
一次 可以测多种样品 应用范围广——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化学衍生化再色谱分离、分析
下来。组分从色谱柱流出时,各个组分在检测器上所产 生的信号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曲线叫色谱图。
记录了各个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情况,又叫色谱流出 曲线。
2.基线(baseline)
在实验操作条件下, 色谱柱后没有组分 流出的曲线叫基线。
稳定情况下,一 条直线。
基线上下波动称 为噪音。
3. 色谱峰(peak)是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 正常色谱峰、拖尾峰和前延峰
▪ 色谱法:混合物在流动相的携带下通过 色谱柱分离出几种组分的方法。
固定相:
(1)固体吸附剂:CaCO3、Al 2O3等 (2)液体固定相(载体+固定液——高沸点有
机化合物,涂在载体上)
色谱分离法一定是先分离。后分析
一定具有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
分离:利用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能力的 差异进行分离
1.死时间(dead time) t0——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 分流经色谱柱所需的时间。
2.保留时间 tR(retention time) 组分流经色谱柱时 所需时间。进样开 始到柱后出现最大 值时所需的时间。 操作条件不变时, 一种组分有一个tR定 值,定性参数。
3.调整保留时间t’R
(adjusted retention
第二节 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
一、色谱过程 实现色谱操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备相对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色谱法的理论描述
1、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色谱柱的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当塔板数n较少时,组分在柱内达分配平衡的次数较少,流出曲线 呈峰形,但不对称;当塔板数n>50时,峰形接近正态分布。
(2 )根据呈正态分布的色谱流出曲线可以导出计算塔板数 n的公式, 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3)柱效的高低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
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二、色谱法的理论描述
2、速率理论(Rate theory):影响柱效的因素
VS: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VS的含义不同; 气-液色谱柱: VS为固定液体积; 气-固色谱柱: VS为吸附剂表面容量。
一、描述分配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4、分离因子 分离因子(也称为选择因子)也可用来衡量两物质的分离 程度,用α表示。
' t K 2 k2 2 α R ' K1 k1 t R 1
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液体), 称为流动相。 色谱法(Chromatography):利用当流动相带着混合组分在 固定相间流动时,由于各组分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吸附能力、 溶解度或渗透性等特性,因而当两相作相互运动时,组分会 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使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变大, 移动速度不同,从而使混合组分得到分离。
§9.2 色谱流出曲线
3、相对保留值 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V´R2 / V´R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
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
作条件无关;
它可以表示固定相对组分
的选择性。
§9.2 色谱流出曲线
4、区域宽度
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三种表示方法: (1)标准偏差():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 峰宽度的一半。 (2)半峰宽(Y1/2):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 Y1/2 =2.354 。 (3)峰底宽(Wb):Wb=4 ;Wb= 1.7 Y1/2
• 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tM
§9.2 色谱流出曲线
2、保留值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 保留体积(VR): VR = tR × qv
qv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 L / min。
• 死体积(VM): VM = tM ×qv •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VR -VM
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9.3 色谱法基本原理
欲使两组份完全分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 两组分峰间距足够大:由各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决定,
即由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决定。分离效率
每个组份峰宽足够窄:由组份在色谱柱中的传质和扩散情况决定 即由色谱过程动力学因素决定。 柱效率
因此,研究色谱分离行为应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进行考虑。
一、描述分配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2、分配比(partition radio)k
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它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迁移速率。
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mS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mM
分配比也称: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或容量比(capacity radio); (1)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的 常数,随分离柱温度、柱压的改变而变化。 (2)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 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 (3)分配比可以由实验测得。
§9.1 概述
三、色谱分类方法 1、按固定相形态分类: 柱色谱 和 平板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
三、色谱分类方法
2、按流动相状态分:
(1) 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Aligent 7890A GC
• 按分离柱不同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 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9.4 分离度及色谱分离方程
分离度及色谱分离方程、影响分离的因素
§9.5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9.1 概述
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是选择性要高。即在分析过程中,待测物与潜
在的干扰物的分离是最为重要的析中,色谱和电泳分离方法。
石油醚
• 色谱是一种分离技术。
tR 2 tR 2 n 5.54( ) 16( ) Y1/ 2 Wb
n:无量纲,因此计算中tR 和Y1/2、Wb单位必须一致。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由于色谱柱并无真正的塔板,故塔板数又称理论塔板数:
二、色谱法的理论描述
(3)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柱效越高; 即n越大,H越小,柱效越高。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
一、描述分配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关于分配系数 K 的讨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cS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M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 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三、色谱分类方法
3、按组份在两相上的分离机理划分:
三、色谱分类方法
4、其他色谱方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
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 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 九十年代快速发展,特别适合生物试 样分析、分离的高效仪器。
色谱法分类图示
§9.1 概述
四、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等。
5、峰高和峰面积
峰高(h)
峰面积(A):A = 1.605h Y1/2
§9.2 色谱流出曲线
三、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
个数;
•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 分离效能评价指标;
•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
(2)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 g-1(10-9)级的物质。
(3)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 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一、描述分配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3、分配系数 K 和分配比 k 的关系
mS VS mS VS S VS K k mS mM VM M VM VM
式中β = VM/VS:相比(反映色谱柱柱型特性的参数)。 填充柱相比:6~35;毛细管柱的相比:50~1500。
VM: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
• 特定温度、压力下,会出现液体与气体界面消失的现象该点称为临界点。
•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在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的一种状态,它具有气体 和液体的某些性质,具有气体的低粘度、液体的高密度以及介于气、液之 间较高的扩散系数等特征。 • 超临界流体色谱兼有气相色谱和液相 色谱的特点。它既可分析气相色谱不 适应的高沸点、低挥发性样品,又比 液相色谱更快的分析速度和效率。
§9.2 色谱流出曲线
一、色谱一般结构流程
混合组分的分离过程及检测器对各组份在不同阶段的响应
§9.2 色谱流出曲线
二、色谱术语
1、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 的信号即为基线。
2、保留值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
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一、发展历史
• 1903-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利用吸附原理分离植 物色素,创立色谱原型。 采用填充有固体CaCO3细粒子的玻璃柱,将植物色素的 混合物(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等)加于柱顶端,然 后以溶剂石油醚淋洗,被分离的组份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力 不同,移动速率不同,在柱中形成了不同的连续色带,称 之为色谱。
1 k 2 n理 ( ) n有效 k
二、色谱法的理论描述
(4)塔板理论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解释了浓度极大值的位置 给出了评价色谱柱效的参数 不足:不能给出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和提高 柱效的途径 不能解释不同流速下测得的塔板数不 同的事实 1)当L一定时,n 越大(H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 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 K 不同,用n有效和H有效作为衡量柱效能的 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9.3 色谱法基本原理
二、色谱法的理论描述
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与分离度的评价指
标及其关系。
各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 • 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 (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注意:当K 或 k 反映的是某一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 而 是反映两组分间的分离情况! • 两组分 K 或 k 相同时, =1 时,两组分不能分开; • 当两组分 K 或 k 相差越大时, 越大,分离得越好。 • 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 • 和 k 是计算色谱柱分离效能的重要参数!
CaCO3
§9.1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