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行动研究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时期是孩子们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如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尊重师长等问题。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仅影响了小学生个人的品德素质和学业表现,还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困扰。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利于维护学校秩序和师生关系稳定。
对于如何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提出科学有效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内在机制,为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探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提供行为规范培训、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在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中的作用和效果;三是总结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习惯不良可能会对其个人成长和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及早纠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纠正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该研究也有助于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心和关注小学生的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小学生期间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成长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何有效纠正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够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要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首先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可能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学校环境中,老师的教育方式、同学们的交往方式等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而个人性格则决定了孩子对环境的反应和行为表现。
要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必须从多方面对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只靠惩罚,更需要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
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愿意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在奖励机制中,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表扬奖励等多种方式,让孩子在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注重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仅仅是对孩子行为的干预,更需要注重对孩子心理的疏导和情感的沟通。
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技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通过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有效地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四、建立规范行为约定要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行为约定。
这些约定可以是学校规章制度,也可以是家庭内部的行为规范,甚至可以是孩子自己参与制定的行为规则。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贵州省六枝特区龙场乡中心小学龙从颖刘某,男,今年11岁,小学四年级,在学校观察易冲动,有暴力倾向,抽烟、上网吧;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爱讲小话;做跟课堂上无关的事,涂鸦、写字条、传字条、吃东西等;跟同桌或周围同学嬉戏玩耍、不做练习、不做笔记、不积极发言;更有甚者对学习漠不关心,一直睡觉,完全放弃学习等问题行为。
同学很怕他平时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老师若有批评,他就在课堂上找老师胡闹,让同学看老师笑话。
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不得不经常地受到他的干扰。
不完成家庭作业,出风头、唱反调,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
平时经常请假,理由不是头疼就是拉肚子,要去看医生。
一、初步分析1、家庭教育的缺陷:刘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她外出打工。
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他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亲情感。
当他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指引他的倾诉对象。
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照顾其起居饮食的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两个大不了他多少的姐姐。
奶奶疼爱孙子,无法关注刘某的学习。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刘某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以及说谎话哄骗教师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妈妈去,我的开家长会没人来我像个孤儿。
平时我想怎么样都可以,只要我喜欢奶奶不管我,他们也不知道。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刘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
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二、主要纠正过程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小学生各种不良习惯虽有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培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行动研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行动研究中期评估报告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课题组周亚军(执笔)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最基础的小学教育是小学生优异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期间。
陶行知先生曾说:“小孩时代是人品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的重要习惯、偏向、态度,多半在十岁左右培育成功。
这个期间培育得好,此后只需继长增高的培育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异分子。
”所以,重视小学生优异学习习惯的培育,对造就高素质人材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
可是,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常听家长这样说:“我的孩子智力其实不差,可学习成绩不理想,不知为何?在家里我们根本管不了!”教师常叹息:“此刻的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粗心,常常拖欠,没有学习兴趣,教课成效不尽人意;下课了打打闹闹,满口袋装的是零食;下学后还常去网吧游戏室。
”改革开放后,强烈的竞争,使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学习和应酬,对儿女学习无暇顾及;长久受升学教育的影响,家长看重的是孩子考试的分数,忽略能力和习惯的培育;很多父亲母亲对儿女的学习过程缺乏关怀和鼓舞,家里没有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部分父亲母亲、爷爷、姥姥宠爱过深,娇养倍至,过分逢迎孩子。
以上这些要素,致使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滋长,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课成效。
睁开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面来说,都拥有重要的意义。
1、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快速。
“学习社会化”“终生学习”是发展的趋向。
只有养成优异的学习习惯,自觉不停地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知足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强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小学生正处身心发展的要点期间,小学阶段也是个性培育的黄金阶段,优异行为习惯的培育是促使个性健康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培育学生优异的行为习惯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更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3、小学生的模拟性、可塑性、稳固性强。
《大戴礼记》中有一句话:“少成若性,习惯之以常” ,意识是说,自幼养成的习惯就像本性同样不易改变。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形成的,其中不良行为习惯如缺乏自律、不守纪律、不尊重他人等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针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策略。
一、确定纠正不良行为的目标在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之前,必须明确纠正的目标。
这意味着弄清楚不良行为的性质和对孩子未来的影响。
例如,一个小学生可能倾向于打架,这会导致他失去朋友和受到学校惩罚。
在这种情况下,纠正不良行为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控制情绪,以避免此类行为。
在为小学生纠正不良行为时,目标不应过度难以达到,应该逐渐发展。
二、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由于他们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形成的。
因此,一种有效的策略是帮助他们建立更积极的行为习惯。
例如,鼓励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良好的社交行为,不断为他们树立榜样,以此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要及时表彰小学生的好行为,让他们意识到积极的行为习惯带来的收益和快乐。
三、制定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制定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是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步骤。
行为规范应当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规避,同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需要。
奖惩机制则应根据不同的行为规范进行制定,重罚轻赏不能让小学生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当小学生遵守行为规范时,必须及时表彰和奖励,让他们明白良好的行为将会得到肯定和回报。
四、与家长合作在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的参与和合作非常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以彼此之间的规范进行有效的配合。
另外,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时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尽可能达成一致。
这样,家校合作将更好地支持小学生的行为改变。
总之,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以及小学生本人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奖惩机制和家校合作,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改变不良行为将变得更容易实现。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为了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目前学校教育界和家长界已经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策略,比如严肃惩罚、表扬奖励、心理辅导、家长约谈等等,但问题并没有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使用积极的肯定性强化积极的肯定性强化是指赞美、奖励、模仿等方法。
这种方法可增强孩子们身上美好品格的发展,同时也使孩子们更愿意与人沟通、交往。
首先,赞美是提高孩子们品格的有效方法。
如果一个小孩子做了令人激赏的事情,我们可以给予肯定和认可,比如“加油,你做得很好”,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被重视的感觉,进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孩子们都是天生爱玩、模仿的生物,而模仿行为质量和种类取决于大人。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开始着手,让孩子们模仿一些好的行为,如礼貌的言谈、爱护自然的行为、宽容待人的态度等,从而感受到一定的道德铸造。
二、注意情感的引导孩子的强烈情感对其行为有重要影响。
情感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意情感的引导。
情感的引导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给予爱:孩子们需要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当孩子犯错或者做得不好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爱,而不是惩罚和责备。
2、情感教育: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启发孩子的情感和道德观。
比如让他们关注弱势群体,引导他们认同、关爱和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3、寻找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兴趣是孩子追求的方向和动力。
当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后,就有利于内在的心理成长和行为改善。
三、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机制将是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通过激励,可以让小学生在自我调节能力上增强,从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
1、奖励是一种激励机制。
平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小目标,达成这些小目标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
这样,孩子们就能够获得来自家庭及社交环境的强劲进步动力。
2、任务式激励。
让孩子们通过参加各种学校组织的活动,申请到自己能力圈内的工作,这样孩子们会在无形中培养独立思考,基本能力和自我表现的优势。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行动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课题组周亚军(执笔)课题研究地背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最基础地小学教育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地重要时期.陶行知先生曾说:“儿童时代是人格陶冶最重要地时期,凡人生地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十岁左右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地优良分子.”因此,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地培养,对造就高素质人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是,在我们平常地工作中,常听家长这样说:“我地孩子智力并不差,可学习成绩不理想,不知为什么?在家里我们根本管不了!”教师常感叹:“现在地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经常拖欠,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下课了打打闹闹,满口袋装地是零食;放学后还常去网吧游戏室.”改革开放后,激烈地竞争,使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学习和应酬,对子女学习无暇顾及;长期受升学教育地影响,家长看重地是孩子考试地分数,忽视能力和习惯地培养;许多父母对子女地学习过程缺少关心和鼓励,家里没有学习气氛和学习空间;部分父母、爷爷、姥姥溺爱过深,娇养倍至,过分迎合孩子.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地滋生,影响了学校地教育教学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开展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地矫治,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地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地创新迅速.“学习社会化”“终身学习”是发展地趋势.只有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自觉不断地学习,才能顺应时代地发展,满足社会地需要,才能在激烈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小学生正处身心发展地关键时期,小学阶段也是个性培养地黄金阶段,良好行为习惯地培养是促进个性健康自由全面发展地条件.培养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地必由之路,更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地素质教育地需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小学生地模仿性、可塑性、巩固性强.《大戴礼记》中有一句话:“少成若性,习惯之以常”,意识是说,自幼养成地习惯就像天性一样不易改变.如果形成不良地行为习惯,长大后去改正将是非常困难,以至影响将来地前途乃至一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课题研究地实施前期准备工作.从年月开始,我们就对学生展开不良行为习惯地调查问卷,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地座谈,分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地原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准备第一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接着,我们组织学校骨干和校行政反复讨论、提炼,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确定研究项目,撰写成课题方案.邀请了市教育局鲁兴树等有关专家来校进行方案论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结反思过去开展课题研究地经验,我们制定了《魏村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为课题地后续研究工作作好制度保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课题由分管德育地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课题负责人,使得学校和班级层面地研究工作得到更加有效地落实.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著作和儿童心理学著作,统一思想,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明确研究方向和各自承担地职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专题学习了《给教师地建议》、《英才是怎样造就地》两本著作,争取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得到借鉴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扩大了学习地辐射效应,带动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举行了读书心得交流会,全面提高育人水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还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确定了一些学习篇目.如:布鲁肖地《给教师地条建议》,刘心武地《善地教育》,毛荣建地《学习障碍儿童教育概论》,刘全礼地《学业不良儿童教育学》,毛颖梅地《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概论》,唐健地《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温建华肖桂凤地《欣赏型德育地活动模式研究》,曾庆春地《小故事大教育》,魏书生地《班主任工作漫谈》,王晓春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姜福炎地《新时期青少年教育问题探索》,崔丽华地《让爱地阳光普照每个学生地心灵》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学习理论地同时,我们还坚持认真撰写笔记心得,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完成不少于篇地摘抄和心得体会,统一装订成册,通过学习研究,不光提高了大家地理论素养,增强了发现不良行为习惯地灵敏度,还为矫治不良行为习惯提供了方法依据,矫治地效果也更明显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利用培训、论坛、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学习.我们利用市“名师大学堂”培训地机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关于班级建设、习惯培养地培训;在区市地班主任轮训中,我们课题组中涉及地班主任都安排首批受训;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听取了《文明规范,从我做起》《知荣明耻,做新时期好少年》两个专题教育讲座,还在课题组内利用周末等时间展开论坛交流,先后邀请德育处吴菊芳主任作《细节,点滴见博大》地讲座、邀请南京大学智脉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地著名专家庄晓玲教授作《决定孩子命运地良好习惯》地讲座,这次讲座由课题组成员及特别邀请地近名学生家长一起聆听,在为时分钟地讲座中,庄教授引经据典,通过大量鲜活地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方面地重要性,强调了家长作为孩子地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成长地第一环境,对铸就孩子良好习惯地无可替代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案研究坚持不懈.我们地研究对象是一个个鲜活而富有个性地生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研究地重点放在个案研究上,经过多次修改,我们在研究初期就确定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个案研究手册,课题组成员人手一本,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研究矫治对象,对该生进行不良习惯成因地深入分析,提出矫治策略,长期观察分析,不断帮助其进步,研究者做到每月一小结,每一学期一总结.成年累月地观察帮助,孩子成长中地进进退退,反复曲折,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付出艰辛地努力,但大家都默默坚持下来,为了孩子地点滴进步而欣喜不已,表现出了踏实地研究态度和敬业地精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配合个案研究工作地有效开展,我校还专门开辟了“心语室”,良好地环境为教师与学生平等、自由对话创造了一个温馨幽雅地场所.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情感疏导时,说说悄悄话、知心话,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中地困惑,理解学生地思想,给予热情地关注,对学生不良行为矫治起着很大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引导矫治不良行为习惯.每种坏地行为地形成都有其内在和外在地原因,在矫正时,除了要查明坏习惯地根源,对症下药,还要有足够地耐心,引导学生反复实践,逐步改进.通过举办各种学生活动来矫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我们认为行之有效地一种方法.很多坏行为地形成虽然都是多种因素造成,但都可以在群体性活动中得到有效矫治,通过各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从此按照此方向去塑造自己.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先后由顾亚新老师开展了《心中有规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王忠平老师开展了《好习惯伴我们成长》、韩苹老师开展地《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王亚芳老师开展地《争做文明小标兵》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地效果.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养成教育系列光盘——《让好习惯主宰你地一生》,经常对全校学生开展学生行为习惯指导讲座,并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地“雏鹰争章”活动,把“良好习惯章”作为学生必争地章来要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下举一例,我们课题组王忠平老师针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地举措:每一周,她都会让学生带上这样地一张悄悄话(上面是第十五周地).如果你是孩子、是家长,读来能不感到温馨?这样地对话,师生之间地情谊跃然纸上,它拉近了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地距离,形成了教育合力,使教育无声地融入学生心田,激发了学生地自我意识.同时,家校渠道地畅通,也使学校、教师地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地认可和支持,在每次地家长评教、学生满意度测评中,反馈情况都很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制度地约束力.言行地劝导、活动地引导都不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地根治良方,学生地不良行为也不是一日就能彻底改变,必然有一些反复过程.因此必要地制度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度约束分两方面:一是提倡积极地行为,二是抑制不良地行为.我们课题组在研究中不忘把制定约束制度作为一个重点,先后制定了《魏村小学学生一日常规条》、《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校园红领巾一日三巡制度》等,并开展全校学生行为习惯强化签字活动,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地学习、生活、卫生、劳动习惯.制度制定后就是制度执行地检查了,我们增设了校园红领巾小巡警岗位,增强日常检查地自觉性,每天早、中、晚都有名小巡警在校门口、食堂、楼梯口定点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地不文明举止.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形成风气.小巡警每两周开一次总结会,汇总督察情况,并把发现地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形成了有效地教育合力.对不良行为习惯矫治后地巩固起到了很大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深入课堂开展矫治研究.学生地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其渗透和影响能力将涉及学生生活学习地方方面面,在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放肆等违纪现象很有普遍性,矫治学生这些不良行为将直接改善课堂面貌、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地矫治中也尝试使用了很多有效地办法.比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旁敲侧击.对大多数学生课堂上地不良行为来说,只是一种短时间对自我地失控状态,并不是有预谋地破坏或干扰,我们应慎重地保护学生地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地方法,使他知道自己地行为已经被老师注意到了,应该立即纠正.目光紧盯他一下,轻轻敲打一下他地课桌,喊他本或周围同学回答问题等,巧妙地让其知道自己行为地不当,不但不伤感情,而且立竿见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冷淡处理.课堂上学生弄出地“突发事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要莽撞草率对待,有时冷淡处理不乏是一种好办法.如走进课堂,教室里闹哄哄地,学生还沉浸在课间地玩闹之中,教师可以站在讲台前稍停片刻,待安静了再讲话;有地学生上课时情不自禁地趴在了桌上,教师要冷静分析,是身体不好还是在昏昏欲睡,不可冒然地批评呵斥,可以询问情况后再处理,或下课后叫到办公室好好帮其分析指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也是帮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地有效手段.可以在班内增设学生管理地小岗位,让学生都来尝试参与班级管理,在管理中体验,从而提高自我约束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叙事中反思提高自我.矫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一个转变学生心灵地工程,它地多变性和复杂性难以预知,我们在研究中每当遇到成功或失败地例子都会及时记录下来,一篇篇生动地教育故事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地经验和教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课题研究地阶段性成果.通过前一阶段实实在在地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老师们学习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消除了对教科研地恐惧心理,提高了自身地科研水平和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广泛搜集资料,在矫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地行动研究中,制定了《魏村中心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训练指导纲要》、《魏村小学学生行为规范歌》,编印了《魏村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行为、礼仪》校本教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经过一阶段地研究,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地学习笔记、心得,撰写了数量不少地教育故事、论文,其中很大一部分获得了区市级奖项,在此期间课题组老师也大都获得过个人荣誉.其中韩苹老师地论文《“雏鹰争章”活动与体验教育地有机结合》获年新北区少先队论文二等奖、包亚静老师地论文《潜移默化,倾心关注——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地阵地》获年师陶杯教育论文二等奖、周亚军老师地论文《小学寓言教学谨防“坏心术”地影响》发表于《课程与教学》();顾云琴老师地论文《用宽容地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发表于《时代学习报》();唐冬英老师地教育故事《无心插柳反成荫》获得年新北区教育故事一等奖、吴菊芳老师地教育故事《一张调查问卷引起地思考》获年新北区教育故事二等奖、韩苹老师地教育故事《用尊重诠释爱》获年新北区爱生案例二等奖.年月,王亚芳老师辅导地《争做文明小标兵》班队主题活动获常州市少先队中队观摩评比一等奖;年月周亚军、吴菊芳、韩苹、唐冬英、王忠平、王亚芳、顾亚新、顾云琴老师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良好习惯养成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奖;王忠平、王亚芳老师在年被评为新北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中,提炼出一些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地方法和对策.如旁敲侧击、冷淡处理、校园小巡警、班级小岗位等他人约束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地矫治措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朴实地研究工作实实在在地转变了一部分学生.对改善学校、班级中地一些不良风气起到了一定地作用.年,区教研室在对我校教学常规督查评估中,江苏省特级教师、西夏墅小学校长薛辉对我们这个课题地评价是:“真正从为了学生出发开展地实实在在地朴素而真实地课题研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存在在问题及解决地思路.学生升入高一个年级和研究教师任教年级段地限制之间地矛盾使得跟踪研究地持续性不能得到保障,今后将在教师课务安排上做一些调整,保证研究地针对性和持续性不受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个案研究中,光记录《学生个案记载手册》,可以看出教师观察研究地过程,但却不能更好地看到学生转变进步地过程,所以后续研究将建立这类学生地成长档案袋,更好地记录和反映学生地点滴进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课题研究由点到面地辐射效应.这里地由点到面包括两点,一是研究对象由个别学生到学生群体地扩展;二是研究人员由课题组教师向教师群体地扩展,真正让全校教师,都成为这个研究地共同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还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成员地理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水平.。
小学品德课题 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
小课题矫正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实验教师专题研究计划阶段实验目标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实验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研究方法及措施1、首先让学生明白道理,让学生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然后积极去做。
2、严格训练,从明理到变成习惯,还需一个内化过程。
注意层次性。
对不同人训练的重点和强度有所不区别。
一种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矛盾斗争才能成为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自己身上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3、持之以恒。
日积月累,坚持不懈。
预计成果及时完成作业;学会预习、听课,复习巩固,养成阅读习惯。
实验工作日程安排1、准备宣传发动,提高认识;(9月25日前)2、实验研究——观察、学习、改正;(每学期一个阶段)①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良好的行为习惯。
3、总结。
(学年末)专题观摩、交流、研讨活动记录活动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讲人参加人员记录人活动主题及内容记录:1、活动前准备:有关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手抄报、儿歌、学生作业、所用课体等大搜集,配上讲解。
2、作品展览,学生热情洋溢的讲解,透出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开心和自豪。
①学生习惯儿歌诵读。
充满童真,富有节奏。
②晨读展示,感受古人豪放词风诗韵,教风严谨、扎实又轻松愉悦,既展示习惯培养又体现学习过程。
③有经验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实践经验交流。
A师生展示习惯培养以来孩子的巨大变化及欣喜感受;B问题探讨交流C目前做法的思考与展示。
(相关教师)D目前取得的成效和随之而来的新问题。
活动主题及内容记录:④学生代表表态A先强调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然后谈做法。
B具体内容办法:首先是专心听讲的习惯。
主要任务是学习,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认真听老师点拨引导,抓住新知识的生长,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
认真听他人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我们不但要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还要养成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重要性备受重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家长和老师需要重视孩子不良习惯的纠正,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本文将探讨一些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是纠正不良行为的第一步。
孩子的不良行为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或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探究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
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纠正策略。
2.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也是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关键。
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正面激励来加以引导,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奖励和表扬来鼓励孩子改正不良行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这样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提高他们改正不良行为的积极性。
3.注重模范示范和引导注重模范示范和引导也是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一项有效策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身边大人的榜样影响,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和教育来帮助孩子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4.建立完善的纠正机制建立完善的纠正机制也是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还可以建立家庭和学校的纠正机制,明确纠正措施和时间节点,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5.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纠正,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和消除孩子心理上的障碍,帮助他们回归正轨。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小学生是人类成长阶段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此时形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的发展。
然而,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闹课堂、打架斗殴、说脏话等,这些行为的出现无疑会对其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其行为品质呢?一、重视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行为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例如:制定行为规范、实行行为评价、开展行为规范知识主题活动等,通过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及时给予激励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予以指导和激励。
当小学生在某个行为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直接表示称赞、给予适当的奖励等。
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励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还能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
三、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注重学生道德教育、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塑造,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同时,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们、与其沟通,积极引导孩子分析、认识并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些方法可有效切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倡导理性竞争小学生的童心,不应该被摧残,但是在童年中,理性竞争也是可以存在的。
在体育、音乐等方面提供合适的竞争机会是有益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实际能力,实现自我提升,同时也会规避一般的人为矛盾。
五、理性惩罚教师或父母对于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恶劣习惯应进行严格的批评和劝诫,但不应过度地施加惩罚,打骂或训斥孩子只会引起其反感和逆反心理,甚至引发更加激烈的不良行为。
因此,应该运用理性惩罚的方式,例如:限制儿童的游戏时间,或让其自行弥补所犯错误等,以此来提醒孩子们,遵守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完整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
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研究的内容1、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2、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律和方法;四、实施策略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
班会、班队活动,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升旗下讲话,班会,思品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3、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
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
具体包括班主任的周会课,少先队活动。
《小学生在校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探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在校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探究》中期报告《小学生在校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探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通过半年的认真研究,我们探索出了许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学生在校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增强了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
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部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严格按照课题方案实施课题1.明确分工,加强管理,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
为了体现课题组成员“人人均参与,个个有提高”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学习、研究、研讨、交流制度。
并制定了“三定”“三保证”原则:即每次研讨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人人参与、保证提供发言稿或专题学习资料、保证每次资料都存档。
2.进行了课题开题仪式,2013年9月组织开题仪式,课题组主持人陈迪春老师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主要假设、具体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工作。
3.设计问卷调查,开展针对性的调查活动,2013年11月在课题实验班级做了问卷调查。
向全体家长、学生、教师分发调查问卷,这些调查问卷的设计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确定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内容我们通过问卷对城厢小学部分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调研。
在此基础上筛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内容,确定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为了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学生需要和本校发展出发,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全面开展。
三、制定班级学生行为习惯常规,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
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各班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常规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其成长和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不良行为习惯在小学生中逐渐增多,如调皮捣蛋、懒惰拖延、缺乏自律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一方面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困扰。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科学有效地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其行为素质和综合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帮助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首先,不良行为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其未来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通过研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可以帮助学校和家庭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研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也有助于学校和家庭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研究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探讨纠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提出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学校、家长和教育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改善学校和家庭教育环境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关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注点。
如何科学有效地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成为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大难题。
一、了解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要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要深入了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环境、性格、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致。
有的小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教育的不足或者家庭环境的不和谐而养成了自私、任性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小学生可能因为个性过于外向或内向而表现出过于冲动或者胆怯的不良行为习惯。
了解不同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才能事半功倍。
二、采取科学合理的纠正策略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纠正策略。
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小学生自我认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不利之处。
教师和家长也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在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纠正策略,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等而下之。
三、倡导正面榜样的影响力除了科学合理的纠正策略外,倡导正面榜样的影响力也是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受到家庭、学校、同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家长、教师、同学们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要身体力行,做小学生的好榜样,正面引导,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班级晨会、校园文明活动等,让小学生在同学中形成阳光向上的氛围,提升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注重心理关怀,关爱关注每一个小学生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更需要注重心理关怀,关爱关注每一个小学生。
小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特殊阶段,情绪波动大,心理脆弱。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课题执笔者:张整萍一、问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人习惯决定一个人成败;李岚清同志也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曾指出:“对孩子而言,没有不能做的事,因为他们不知道,他可能做什么,不可能做什么。
”这些话精辟论述了习惯养成的成功经验,给我们许多的启迪。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农村小学生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农村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就形成。
而由于我学校处于城乡结合之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但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校为了不影响办学决定改变种不良行为习惯。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1)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不良行为,只要表现在什么方面?2)为什么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改了又犯,再犯难改?3)农村地区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4)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改正,教师和学校的可作为性如何?5)立足以上问题的解决,如何提出矫正策略?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农村小学生本课题所说的农村小学生,是指那些拥有农村户籍、父母大多是农民且就读于乡镇小学的学生。
2)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
“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环保行为差、文明意识弱、学习不认真、做事不负责任等等外在的主观行为,这些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本课题研究对象安塞县六个乡镇1——6年级的学生。
(重点延安保小)四、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探索农村地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总结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
实践意义对改善和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小学生现代文明素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整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根据《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了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观察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探索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有效地矫正和转变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在学校管理和课题实施中采取具体措施,制定相关制度,开展有效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转变校风,形成学校特色。
3、加强教育科研的规范管理,促使教育科研向深层次发展。
4、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预期性目标的实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针对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归纳总结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和途径。
寻求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3、完善研究工作的档案管理。
认真按照《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做到“完成一件工作,留下一个足迹”的原则。
通过各种有效媒体,积累研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三、课题研究具体安排时间内容负责三月1.召开立项课题小组会议,布置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题分工明确任务。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指导工作。
3.拟定年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4.针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交流、研讨。
教务处教科室各教研组四月5.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小课题,布置小课题研究工作。
6.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守则》,黑板报评比活动。
7.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规范,礼仪相关知识。
教务处少先队各教研组五月8.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情况交流。
9.确定3位教师上主题班队会课,每年段1节,收集过程性材料。
教务处教科室各教研组六月10.召开课题成果交流会。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卢龙镇张毛庄小学一、指导思想我校以“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课题实验方案为切入口,在课题指导组及有关专家的帮助下,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实验目标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能力;2、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确立本年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3、初步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4、初步构建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三、具体实验措施(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实验的优劣与成败。
本年度,学校将继续开展实验教师理论学习和培训活动,切实转变观念,使实验教师明确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初步掌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为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除购置部分图书外,还要制定教师理论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内容和效果。
在学习中,实验教师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结合起来。
课程标准对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为教师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开学初,学校将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理论测试,从而统一教师的研究思想,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二是把理论学习与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每个学期,学校都在各班级中开展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把规范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三是把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实践,使理论学习作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
学校将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集思广益,正确认识、了解实验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在实验中还要鼓励教师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试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试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小学生时期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环境的变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行为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如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讲卫生等,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针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整和矫正,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来实施。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此外,家庭应该有明确的规矩和纪律,让孩子明白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遵守规则。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发展的基础。
学生应该养成规律的学习时间和习惯,避免拖延症。
父母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
家长还应该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同时,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三、提高自律能力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可以帮助小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建立自律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可以从小开始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和事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学校可以有相关的活动和课程来帮助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如学生自治组织或相关的课程等。
四、加强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小学生在社交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尊重他人、欺负他人等。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
教导学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需要,培养合作精神,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锻炼社交能力和其他社会技能。
五、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对于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适当的惩罚和奖励机制。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如给予适当的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行动研究中期评估报告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课题组周亚军(执笔)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最基础的小学教育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陶行知先生曾说:“儿童时代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十岁左右培养成功。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
”因此,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造就高素质人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
但是,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常听家长这样说:“我的孩子智力并不差,可学习成绩不理想,不知为什么?在家里我们根本管不了!”教师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经常拖欠,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下课了打打闹闹,满口袋装的是零食;放学后还常去网吧游戏室。
”改革开放后,激烈的竞争,使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学习和应酬,对子女学习无暇顾及;长期受升学教育的影响,家长看重的是孩子考试的分数,忽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许多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过程缺少关心和鼓励,家里没有学习气氛和学习空间;部分父母、爷爷、姥姥溺爱过深,娇养倍至,过分迎合孩子。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滋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开展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迅速。
“学习社会化”“终身学习”是发展的趋势。
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不断地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小学生正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促进个性健康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更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3、小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巩固性强。
《大戴礼记》中有一句话:“少成若性,习惯之以常”,意识是说,自幼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不易改变。
如果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长大后去改正将是非常困难,以至影响将来的前途乃至一生。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前期准备工作。
从2007年1月开始,我们就对学生展开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座谈,分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准备第一手资料。
接着,我们组织学校骨干和校行政反复讨论、提炼,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确定研究项目,撰写成课题方案。
邀请了市教育局鲁兴树等有关专家来校进行方案论证。
总结反思过去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制定了《魏村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工作作好制度保障。
本课题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课题负责人,使得学校和班级层面的研究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
(二)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1.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著作和儿童心理学著作,统一思想,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明确研究方向和各自承担的职责。
我们专题学习了《给教师的建议》、《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两本著作,争取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得到借鉴和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扩大了学习的辐射效应,带动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举行了读书心得交流会,全面提高育人水平。
2.我们还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确定了一些学习篇目。
如: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刘心武的《善的教育》,毛荣建的《学习障碍儿童教育概论》,刘全礼的《学业不良儿童教育学》,毛颖梅的《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概论》,唐健的《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温建华肖桂凤的《欣赏型德育的活动模式研究》,曾庆春的《小故事大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姜福炎的《新时期青少年教育问题探索》,崔丽华的《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等。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认真撰写笔记心得,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完成不少于10篇的摘抄和心得体会,统一装订成册,通过学习研究,不光提高了大家的理论素养,增强了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灵敏度,还为矫治不良行为习惯提供了方法依据,矫治的效果也更明显了。
3.利用培训、论坛、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学习。
我们利用市“名师大学堂”培训的机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关于班级建设、习惯培养的培训;在区市的班主任轮训中,我们课题组中涉及的班主任都安排首批受训;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听取了《文明规范,从我做起》《知荣明耻,做新时期好少年》两个专题教育讲座,还在课题组内利用周末等时间展开论坛交流,先后邀请德育处吴菊芳主任作《细节,点滴见博大》的讲座、邀请南京大学智脉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的著名专家庄晓玲教授作《决定孩子命运的良好习惯》的讲座,这次讲座由课题组成员及特别邀请的近300名学生家长一起聆听,在为时100分钟的讲座中,庄教授引经据典,通过大量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方面的重要性,强调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对铸就孩子良好习惯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个案研究坚持不懈。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个鲜活而富有个性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个案研究上,经过多次修改,我们在研究初期就确定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个案研究手册,课题组成员人手一本,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研究矫治对象,对该生进行不良习惯成因的深入分析,提出矫治策略,长期观察分析,不断帮助其进步,研究者做到每月一小结,每一学期一总结。
成年累月的观察帮助,孩子成长中的进进退退,反复曲折,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大家都默默坚持下来,为了孩子的点滴进步而欣喜不已,表现出了踏实的研究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为配合个案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还专门开辟了“心语室”,良好的环境为教师与学生平等、自由对话创造了一个温馨幽雅的场所。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情感疏导时,说说悄悄话、知心话,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困惑,理解学生的思想,给予热情的关注,对学生不良行为矫治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引导矫治不良行为习惯。
每种坏的行为的形成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在矫正时,除了要查明坏习惯的根源,对症下药,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反复实践,逐步改进。
通过举办各种学生活动来矫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我们认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很多坏行为的形成虽然都是多种因素造成,但都可以在群体性活动中得到有效矫治,通过各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从此按照此方向去塑造自己。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先后由顾亚新老师开展了《心中有规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王忠平老师开展了《好习惯伴我们成长》、韩苹老师开展的《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王亚芳老师开展的《争做文明小标兵》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养成教育系列光盘——《让好习惯主宰你的一生》,经常对全校学生开展学生行为习惯指导讲座,并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把“良好习惯章”作为学生必争的章来要求。
以下举一例,我们课题组王忠平老师针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举措:和家长、学生的悄悄话(十五)学生姓名每一周,她都会让学生带上这样的一张悄悄话(上面是第十五周的)。
如果你是孩子、是家长,读来能不感到温馨?这样的对话,师生之间的情谊跃然纸上,它拉近了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教育合力,使教育无声的融入学生心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同时,家校渠道的畅通,也使学校、教师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在每次的家长评教、学生满意度测评中,反馈情况都很好。
(五)加强制度的约束力。
言行的劝导、活动的引导都不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治良方,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不是一日就能彻底改变,必然有一些反复过程。
因此必要的制度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
制度约束分两方面:一是提倡积极的行为,二是抑制不良的行为。
我们课题组在研究中不忘把制定约束制度作为一个重点,先后制定了《魏村小学学生一日常规20条》、《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校园红领巾一日三巡制度》等,并开展全校学生行为习惯强化签字活动,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劳动习惯。
制度制定后就是制度执行的检查了,我们增设了校园红领巾小巡警岗位,增强日常检查的自觉性,每天早、中、晚都有8名小巡警在校门口、食堂、楼梯口定点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不文明举止。
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形成风气。
小巡警每两周开一次总结会,汇总督察情况,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形成了有效的教育合力。
对不良行为习惯矫治后的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六)深入课堂开展矫治研究。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其渗透和影响能力将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放肆等违纪现象很有普遍性,矫治学生这些不良行为将直接改善课堂面貌、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的矫治中也尝试使用了很多有效的办法。
比如:1.旁敲侧击。
对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来说,只是一种短时间对自我的失控状态,并不是有预谋的破坏或干扰,我们应慎重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使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被老师注意到了,应该立即纠正。
目光紧盯他一下,轻轻敲打一下他的课桌,喊他本或周围同学回答问题等,巧妙地让其知道自己行为的不当,不但不伤感情,而且立竿见影。
2.冷淡处理。
课堂上学生弄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要莽撞草率对待,有时冷淡处理不乏是一种好办法。
如走进课堂,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玩闹之中,教师可以站在讲台前稍停片刻,待安静了再讲话;有的学生上课时情不自禁地趴在了桌上,教师要冷静分析,是身体不好还是在昏昏欲睡,不可冒然地批评呵斥,可以询问情况后再处理,或下课后叫到办公室好好帮其分析指正。
另外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也是帮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有效手段。
可以在班内增设学生管理的小岗位,让学生都来尝试参与班级管理,在管理中体验,从而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七)在叙事中反思提高自我。
矫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一个转变学生心灵的工程,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难以预知,我们在研究中每当遇到成功或失败的例子都会及时记录下来,一篇篇生动的教育故事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通过前一阶段实实在在的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老师们学习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消除了对教科研的恐惧心理,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2.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广泛搜集资料,在矫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中,制定了《魏村中心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训练指导纲要》、《魏村小学学生行为规范歌》,编印了《魏村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行为、礼仪》校本教材。
3.经过一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笔记、心得,撰写了数量不少的教育故事、论文,其中很大一部分获得了区市级奖项,在此期间课题组老师也大都获得过个人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