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c6c52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a.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由于大豆生长周期较长,且受病虫害影响较大,导致产量波动较大。
了解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豆主要病害1.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大豆在生长期内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主要通过空气、种子和土壤传播。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渐渐变成褐色大斑点,严重时叶片会变为焦黄色并掉落。
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
2.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该病病原菌会侵入大豆根部,造成根部腐烂,导致大豆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天敌虫,主要通过叶片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大豆蚜虫主要在大豆的生长期内出现,植株上的叶片会出现黄化、卷曲、脱水等现象。
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并掉落,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2.豆莨铃虫豆莨铃虫主要危害大豆的花朵和幼小的豆荚。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片部变黄并干枯,严重时还会导致豆荚畸形和减产。
三、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抗虫品种为了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种植者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抗虫能力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育种工作,提高大豆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提高地力,增强植物的抗病抗虫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磷肥等,提供养分和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病抗虫的能力。
3.合理浇水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过湿或者干旱的土壤环境都会导致大豆的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害。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是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4.管理留茬在大豆种植的轮作中,合理安排大豆的留茬管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留茬管理,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存活,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5.化学控制对于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大豆病害完整
![大豆病害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bf05064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2.png)
虫的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机制。因为拮抗植 物品种和品系间对线虫防治效果不同,连代 表性的拮抗植物万寿菊也有品种的差异,在
利用的时候要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品种加 以利用。
▪ 种植万寿菊、红三叶草和大麦茬后复种红 三叶草三个处理的土壤中卵的数量明显减 少
▪ 万寿菊—玉米—大豆。
形成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潮湿时产生絮状 菌丝,病荚内外均可形成菌核。
大 豆 菌 核 病 初 期 发 病 症 状
大豆菌核病—病原
子囊菌亚门核盘属核盘菌 (Sclerolinia sclerotiorum)
大豆菌核病菌 1.子囊盘; 2.子囊及侧丝; 3.菌核长出子囊
盘
大 豆 菌 核 病 病 菌
大豆菌核病—病害循环
大豆胞囊线虫病—病害控制
▪ 5.土壤施药 目前可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杀线虫剂有
3类;种衣剂(含呋喃丹)、熏蒸剂(25%DD 混剂)和非熏蒸剂(涕灭威)。由于土施药 用药量大,成本高,因此仅限于发病严重的地 块才能应用。 3%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用药量 为75—90千克。 ▪ 6.生物防治
▪ 刘杏忠等分别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大豆胞囊 线虫的胞囊上分离到生防真菌51个种,其中 以柱孢菌(Cylindrocarponspp.)、淡紫拟青 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厚垣轮枝菌 (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等出现频 率最高
大豆菌核病--症状
主要危害植株的地上部分, 以花期危害最重,产生苗枯、叶 腐、茎腐、荚腐等症状,最后导 致全株腐烂枯死。在植株上产生 颗粒状的菌核。
大豆菌核病--症状
幼苗发病 茎基部呈湿润状变褐,潮湿时病部生
长出絮状菌丝,病部干缩呈黄褐色,苗倒 伏枯死,表皮撕裂状。 叶片发病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89952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e.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由于其栽培规模大、种植地区广以及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较为常见。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1.灰斑病:灰斑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灰色小点,随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灰斑。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施肥、控制植株密度,及时清理病叶、病株,药浆喷洒。
2.根腐病:根腐病是由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和地下茎。
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根系腐烂是其明显的症状。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加强土壤消毒,提高土壤养分和通气性。
3.霉菌病:霉菌病主要通过叶片上大豆病斑的扩大传播,导致大豆的叶片呈现黄色、白色或棕色,并逐渐变薄、凋谢。
防治方法:适时进行田间管理,采取合适的种植密度,及时清理病叶,药物防治。
4.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导致大豆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毛状物质,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逐渐干枯、凋落。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掌握适宜的施肥水肥管理,适量喷洒药物。
二、虫害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主要为大豆的害虫之一,通过吸食大豆植株的汁液,导致病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干瘪、甚至早期凋落。
防治方法:定期监测虫情,发现虫情严重时及时施药,控制虫危害。
2.棉铃虫:棉铃虫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以大豆的嫩叶和茎为食,造成植株叶片被钻孔、杂乱、叶片增大等。
防治方法:采用拦截器和黏虫板进行监测,发现虫情时适时施药。
3.菜豆螟:菜豆螟以大豆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卷曲等。
防治方法:埋设黏虫板和拦截器,及时对虫害严重的地方采取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
4.绿披虫:绿披虫以大豆叶片为食,导致叶片被蛀,形成蛀食斑。
防治方法: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和休耕,最大限度地减少绿披虫的繁殖。
也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如引入寄生蜂等天敌。
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灰斑病、根腐病、霉菌病、白粉病以及大豆蚜虫、棉铃虫、菜豆螟、绿披虫等。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https://img.taocdn.com/s3/m/d2c7a6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0.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它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病虫害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并探讨预防和治理的方法。
一、大豆茎腐病
茎腐病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
病害主要部分是茎干和侧枝,病变表现为茎干水浸状软腐,使植株发生倒伏。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田间管理、适时病害监测和喷施药剂。
二、大豆叶斑病
叶斑病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一般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中间呈黄褐色,边缘发黑。
预防和治理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等。
三、大豆根肿病
根肿病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由土传性线虫引起。
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根部,病根呈肿瘤状,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预防和治理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轮作休闲、病区土壤处理等。
四、大豆花叶病
花叶病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引起。
病害主要在大豆的花朵和叶片上表现,花朵变小而变形,叶片出现黄化和皱缩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病监测和防毒媒介昆虫。
附件:
1·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图片资料附件。
2·大豆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记录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法:指中国国家法律体系中关于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治理的法律。
2·土传性:意味着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3·轮作休闲:指在连续几年种植大豆之后,将大豆轮作为其他作物,以达到病害的断绝和土壤的恢复。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adce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0.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大豆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豆生长,提高产量,我们需要了解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大豆主要病害1. 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病叶显示出黄化焦枯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磷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和间茬,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2. 大豆疫霉病大豆疫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湿热的环境中。
可通过播种前处理种子、合理密植、保持通风、及时疏菌等方式进行防治。
3. 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是一种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合理的密植和距离栽培、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4. 大豆软腐病大豆软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导致大豆根颈处软腐。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无菌土壤、合理施肥、保持通风等。
二、大豆主要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的常见害虫,会导致大豆叶片弯曲,并分泌蜜露,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防治大豆蚜虫主要方法包括喷洒农药、利用天敌控制蚜虫数量、合理施肥等。
2. 大豆螟大豆螟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期为害,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果实。
防治大豆螟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间断播种、灭蛹、喷洒杀虫剂等。
3. 大豆甲大豆甲是大豆的常见害虫,会造成大豆幼苗被啃食,导致生长不良。
防治大豆甲的方法包括喷洒农药、采用甲虫专用的诱虫剂等。
三、防治技术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用,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 选择抗病品种大豆的品种繁多,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合理轮作和间茬合理的轮作和间茬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67df7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2.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学名:Glycine max)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品。
大豆种植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种类及其特征:1.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特征是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斑,逐渐扩大,使叶片变黄褪绿,最终落叶。
该病主要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发生。
2. 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在叶片和茎腐烂处出现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溃疡,最终导致叶片、茎枯死。
3. 大豆叶蝇: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特征是幼虫在叶片中蛀食形成白色蛀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萎、凋谢。
二、防治技术:1. 农艺措施:(1)合理选择适宜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适应能力好的大豆品种。
(2)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大豆,合理轮作其他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土壤改良。
选用有机肥和矿质肥进行合理施肥,提高大豆的抵抗力。
2. 化学防治:(1)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在发现病虫害初期,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2)注意药剂配方和浓度的选择。
根据不同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药剂,按照要求的浓度进行使用,避免药物过量使用。
3. 生物防治:(1)利用益生菌进行防治。
选择对大豆病虫害有效的益生菌,通过种植益生菌植物或使用益生菌制剂进行防治。
(2)引入天敌进行防治。
有些病虫害的天敌对害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通过引入天敌进行防治。
4. 防治技术结合运用: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同时还需合理管理土壤和合理施肥,提高大豆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3c77d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9.png)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
会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大豆减产甚至死亡。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豆常见的
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病害问题
1.菜豆锈病:菜豆锈病是大豆的一种真菌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随
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变为棕色,叶片出现枯死并掉落。
这种病害主要由气溶性孢子传播,高温潮湿的环境是其繁殖的适宜条件。
3.大豆根瘤菌病:大豆根瘤菌病是由一种叫做根瘤菌的细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大豆
根部出现肿胀,植株整体生长减缓。
该细菌能够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在这个过
程中释放出氮素来促进大豆的生长。
1.大豆卷叶蛾:大豆卷叶蛾是一种小型昆虫,会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花序。
卷叶蛾的幼
虫会在叶片中间裹成管状,破坏叶片的光合作用,并从中吸取养分。
防治措施
1.菜豆锈病的防治:在育种中选用高抗性品种,及时清除枯萎的植株避免病菌的传播;同时加强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
2.大豆霜霉病的防治:及时清除枯萎的植株和叶片,防止病菌的传播;在种植前进行
土壤消毒等措施,减少病菌的繁殖。
4.大豆卷叶蛾和潜叶蝇的防治:选用具有抗虫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及时清除叶部寄生虫,利用黄板等捕捉器将危害的虫害进行防治,保障作物的稳定产量。
总之,大豆生长过程中会有各种病虫害的侵袭,我们需要加强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
防范病虫害的危害,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的稳定。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https://img.taocdn.com/s3/m/424b2e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4.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大豆主要病虫害1. 大豆病害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需水多、耐湿性差等特点,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
其主要特点是在大豆叶片上出现灰白色的霜状菌丝,随后叶片呈现黄化、干枯。
防治方法:改善通风条件,减少叶片湿度;定期清除病叶,避免病害传播;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1.2. 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Septoria glycines)是一种常见的大豆病害,主要影响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该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小而圆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深褐色的中心。
防治方法:使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加强田间管理,除草、通风等;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喷洒。
2. 大豆虫害大豆虫害是指对大豆作物具有危害的各种昆虫。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食并分泌甜蜜物质,引起传播和叶片黄化。
该害虫繁殖能力强,数量迅速增加。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虫源;使用化学农药喷洒,注意使用指示剂和防护措施;推广生物防治,引入天敌等。
2.2. 大豆飞虱大豆飞虱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成虫主要吸食植物汁液,对大豆叶片造成直接伤害。
飞虱还具有传播的能力,给大豆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防治方法: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发现虫害早期即时处理;使用适量的化学农药喷洒;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土壤通风和湿度。
结论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农民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田间管理、推广生物防治等措施将有助于减少病害和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提高农民的收益。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b79718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0.png)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病虫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1. 大豆病害:(1) 大豆霜霉病:又称北斗病,病原菌为霜霉菌。
病害主要在大豆结荚后期发生,严重时可导致结荚减产或脱粒。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选择抗性品种、适时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等。
(2) 大豆白粉病:病原菌为白粉菌,主要发生在大豆叶片上,会导致叶片变形、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浇水、合理更新种子、加强病害监测等。
(3) 大豆炭疽病:病原菌为炭疽菌,可导致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肥、及时除草等。
2. 大豆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为常见的大豆害虫,主要危害大豆苗期和开花前期的幼苗。
严重时会导致大豆叶片黄化、萎蔫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轮作种植、提前追肥、合理使用农药等。
(2) 大豆豆蠹:又称豆蠹虫,虫害发生在大豆结荚期,会导致大豆粒重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病害监测、采用虫克隆等生态防治方法。
(3) 大豆飞虱:大豆飞虱对大豆的害害较大,主要危害大豆幼苗期和苗期。
防治措施包括轮作种植、土壤消毒、定期清理杂草等。
针对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综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1) 合理轮作: 通过规划农作物的种植序列,合理安排大豆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选择抗性品种: 通过选用抗病虫害的大豆品种,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3) 加强病虫害监测: 定期检查大豆田的病虫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大豆生长的需要,适时施肥,提高大豆的营养水平,增强大豆植物的抵抗力。
(5) 合理使用农药: 在必要时可以适量使用农药对大豆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合理施药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大豆病虫害问题的防治需要全方位的多种措施综合使用,通过提高大豆植物的抵抗力和减少病虫害的机会来降低发生可能。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3405e4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b.png)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豆的生产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这些病虫害
可能会导致生产损失并降低农民的经济收益。
为了保护大豆作物,必须采取适当的病虫害
防治措施。
大豆中的病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主要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大豆病害和相应
的防治措施:
1.褐斑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它导致大豆叶片上有一些小褐色斑点。
这些斑点
通常会扩大并变黑。
褐斑病会损害大豆的叶片和豆荚,最终影响产量。
为了预防此病,可
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消毒种子、土壤和工具,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采用有机或化学农药进
行治疗。
3.根结线虫:这是一种寄生虫,会影响大豆的根部。
受害植物的根部会形成一些囊状物,这可能会影响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为了预防此病,可以确保草坪保持清洁、适时施
用完全肥料、适当轮作、种植抗病品种和及时采用化学药品。
4.大豆蚜:这是一种小昆虫,可以通过吸取大豆的养分和水分来传播病毒。
这种昆虫
在大量繁殖后,会降低大豆的产量。
为了预防此病,可以采用悬浮油剂或化学农药喷洒等
措施。
总之,为了保护大豆作物,必须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可以通过选择优质种子、维护良好的土壤状态、适时施肥、严格畜牧管理等途径来实现。
同时,应定期巡视大豆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大豆获得良好的生长状态并保证大豆产量和质量
的稳定提高。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https://img.taocdn.com/s3/m/1d7756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5.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
1. 大豆胸腐病
大豆胸腐病是一种常见的大豆病害,由真菌感染引起。
病原菌侵入大豆植株后,会引起大豆茎部和根部的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这种病害在潮湿和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尤为严重。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株,实施轮作,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保持适宜的灌溉和通风条件,使用病害防治药剂等。
2. 大豆枯萎病
大豆枯萎病是由土壤传播的真菌引起的。
这种病害在潮湿和高温的环境下特别严重。
感染的大豆植株会出现黄化、萎缩和死亡。
防治措施:合理管理土壤湿度,避免过度灌溉;注意改善土壤通气性;实施轮作,使用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等。
3.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
蚜虫主要以大豆的茎、叶和花为食,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蚜虫还会传播,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使用昆虫防治药剂,及时清除感染的植株,适时施行土地处理和轮作,引入天敌等。
4. 大豆斑点病
大豆斑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感染的大豆叶片会出现黄斑和黑斑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保持田间通风和适宜的湿度,注意适时施肥和合理水肥管理,使用病害防治药剂等。
5. 大豆早疫病
大豆早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能引起大豆的病斑和凋萎。
这种病害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下尤为严重。
防治措施:开展轮作和间套栽培,及时清除感染的植株,加强田间管理和病害监测,使用病害防治药剂等。
以上是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简要介绍。
农民朋友在种植大豆时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
大豆三种病害的防治
![大豆三种病害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2ed36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4.png)
采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对大豆霜霉病进行防治。
通过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霜霉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
使用生物农药
05
CHAPTER
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避免与茄科、瓜类等作物连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减轻病害发生。
合理轮作
及时翻耕土地,减少菌源;保持土壤平整,避免积水。
01
02
不同病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绝收。
大豆病害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枯黄、落花落荚等现象,从而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大豆病害的防治是保证大豆稳产和高产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防治大豆病害,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减少大豆植株的损失,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感谢您的观看。
02
CHAPTER
大豆三种主要病害
症状识别
大豆锈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也危害豆荚和幼苗。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白色小斑点,后期病斑逐渐扩大,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凸起,颜色逐渐变为深褐色。
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三唑酮、丙环唑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大豆三种病害的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大豆病害概述大豆三种主要病害大豆锈病的防治大豆霜霉病的防治大豆根腐病的防治大豆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01
CHAPTER
大豆病害概述
大豆病害是指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病原微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导致的生理性病变。
大豆病害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传染性病害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病害,非传染性病害则主要由环境条件不适或营养物质缺乏等引起。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324b9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5.png)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但常常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介绍一些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1. 大豆霜霉病:霜霉病是大豆上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种子、残茬和空气传播。
其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黑色霉斑、枯黄和脱落等。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清除病残茬、采用轮作制度以及适时喷洒防治药剂。
3. 大豆根腐病:根腐病主要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特别是在湿冷和土壤排水不良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大豆根腐病的症状包括植株发黄、根部腐烂和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保持良好的排水、适时施用有机肥料等。
4. 大豆田间蚜虫: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吸取植株的汁液为食。
其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黄化、卷曲和变形,严重时可能引起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采用轮作制度、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喷洒杀虫剂等。
5. 大豆豆蠹:豆蠹是豆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豆荚内的种子为食。
受豆蠹侵袭的大豆豆荚表现为变形、凹陷和有洞,种子变小和减产等。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病残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和适时喷洒杀虫剂等。
除了上述病虫害,大豆还常常受到其他虫害如斑点叶蝇、飞虱、刺吸式口器害虫等的侵袭。
为了防止大豆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这可以通过向农业技术人员咨询或参考相关资料来进行选择。
其次是保持良好的管理措施,包括清除病残茬、适时除草、合理施肥和及时排水等。
定期巡视田间,一旦发现病虫害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防治药剂或释放天敌等。
最后也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大豆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水平。
大豆病虫害防治
![大豆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006e0b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a.png)
大豆病虫害防治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它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大豆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炭疽病、立枯病、叶枯病、病毒病等。
霜霉病是大豆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黄斑,并逐渐扩大变褐,叶片枯萎。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大豆的种子和幼苗上,病斑呈黑色,呈珠状排列。
立枯病是大豆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其症状包括叶片脱水、萎缩、枯黄,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上,病斑呈黄白色,边缘发黑。
病毒病主要表现为叶片畸形、变色,最终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对于大豆的病害防治,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种子处理是预防病害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使用稀释后的供水,将种子浸泡1小时,然后将种子取出晾干。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
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大豆苗期,可以使用农用杀虫剂喷洒,防治叶蚜、红蜘蛛等害虫。
在大豆抽蔓期,可以使用农用杀菌剂喷洒,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
合理的土壤管理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还可以采用适量的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酸碱度,从而减少病菌的滋生。
定期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观察病害症状、摇动植株观察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如果发现病害超过一定面积或病斑超过一定数量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大豆病虫害防治是保护大豆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土壤管理和病虫害监测预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长和丰产。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52519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c.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导致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大豆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大豆主要病虫害1. 大豆病害(1)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霜霉病的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融合成大片,叶片枯黄并失去光泽。
严重时会导致整株大豆叶片枯黄脱落,减少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2)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根腐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地区。
植株的根部会出现褐色或黑色的软腐病斑,导致根系功能受损,影响大豆的吸收养分和水分,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1)大豆飞虱:大豆飞虱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飞虱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黄斑、弯曲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凋零。
(2)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主要以吸食大豆的嫩叶汁液为生,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导致大豆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式,通过引入天敌或利用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对于大豆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可以利用一些对大豆病害有特异性寄主选择性杀灭病原物的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绿僵菌等。
对于大豆害虫,可以利用天敌虫类进行调查,发现并控制大豆害虫。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大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期的农药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病虫害的发生。
3. 农业措施合理的农业措施可以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如科学施肥、密植、中耕、轮作等,能够提高大豆植株的抗病性、抗虫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2c0f9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1.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大豆受到的病虫害影响也很大。
以下将介绍大
豆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 灰斑病:是大豆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最容易感染的时间为生育期和成
熟期。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灰霉素、红霉素、卡斯滕霉素等药物,也可以喷洒15%的
氧化亚铜赤霉素或甲基硫代硫酸钠等药物。
2. 豆锈病:是大豆生长期间的另一个危害严重的病害,主要在花期和结荚期出现。
治疗时可以使用药剂喷洒,例如50%的百菌清、 5%的多菌灵等药剂。
3. 疫苗病:是由疫苗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导致大豆荚变薄、畸形、变色,也
会使种子生长缓慢。
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选用疫苗病抗性地种子,同时进行田间防治,喷洒
药剂等。
4. 豆苗萎蔫病: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一种叶部和根系受损的病害。
用好泥炭土、草木灰和蔗糖来培土种子块,喷洒50%的五氮唑或霜霉灵。
二、虫害
1. 豆潜蛾: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造成的危害也很严重。
捕获到有害昆
虫后,可以先利用化学方法喷洒药物,如超排蜜等。
另外,使用绿色防虫原则也是非常重
要的,可以使用鱼糜、竹炭等天然产品进行防治。
2. 豆叶野螟:主要在大豆的生长期和发育期出现,在高温、干燥季节中危害更为严重。
防治方法可以使用冬凌天、路南优、毛篇子等提取物进行防治,也可以选择使用如百乐、乐泰等化学药物进行预防。
3. 豆荚象:在大豆的成熟期容易出现,大豆荚受到破坏后,国内人们一般使用百虫
露等药物喷洒,防止后期成熟的大豆受到影响。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7ddece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b.png)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同时也是一种易受病虫害侵袭的作物。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病害1.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病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病害的症状为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病斑,病斑上面有细菌丝,严重的还会引起花、荚的脱落。
防治方法为:选择良种,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秸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在防治中,还可以使用生物安全制剂和外源激素等化学控制手段。
2.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花、叶和荚上。
病害的症状为花被覆盖或沾满了白色绒质的菌丝,叶片上也会形成小黑斑,叶子形态也会发生畸形,荚子会产生空壳。
防治方法为:8月中旬前定植,每666.7㎡喷洒烟硫蒸剂,进行轮作和间作,并使用菌根菌剂。
3.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芽叶、幼苗及茎上发生。
炭疽病的症状为在受感染的植物器官上出现黑褐色,坚硬,且中央部分凹陷的病斑,防治方法包括灭菌消毒,间作和清除病株及植物下部的杂草,重要的是要防止滞水。
二、虫害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新叶和花。
病害的症状是在叶表面形成许多小的黄点和病斑,而且这些病斑会逐渐扩大,造成大豆的生长不可能。
防治方法为:避免大量用化学农药,防止火害,增加光照和通风率,合理化施肥。
大豆螟虫是大豆的一个常见害虫,主要在大豆的叶子和荚上发生。
其症状为在荚内和叶子上形成小的褐色斑点,蚕儿还会在荚内啃烂大豆的种皮。
防治方法包括机械和田间农药防治、选择抗虫优质品种、增强田间生态环境、适当改变大豆的种植方式等。
大豆蝗虫是我国的一种常见害虫,破坏范围十分广泛。
其危害大豆的程度主要因为其数量和对大豆的食欲之间的关系。
其症状为在大豆上形成裂痕并导致叶子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增加大豆的营养含量、加强大豆的生态环境、控制螺旋管虫的损害和适当暴露到阳光下等。
大豆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大豆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150e1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0.png)
大豆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 大豆病害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它也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豆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大豆倒伏病大豆倒伏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大豆生长初期发生。
病害的主要症状是植株变得弱小,茎秆容易折断,导致倒伏现象。
为了防治这种病害,可以在大豆种植前选用抗倒伏性强的豆种,并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抵抗性。
3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常在湿冷和多雨的环境下发生。
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在大豆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霉斑,并逐渐蔓延。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密植,及时清理病损部位,以降低病害传播的风险。
另外,还可以选用抗霜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4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秆和豆荚上。
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黑色的圆斑,并逐渐扩散。
为了防治这种病害,可以采取合理轮作制度,加强土壤消毒,勤奋除草,及时清除病损部位,并选用抗炭疽病的大豆品种。
5 大豆黄萎病大豆黄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
病害的主要症状是植株叶片变黄,并逐渐萎蔫,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这种病害,可以在大豆种植前进行大豆种子的消毒处理,合理施肥,避免过度灌溉,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另外,土壤消毒和合理轮作也是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大豆的病虫害较为常见,但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影响。
种植者应该加强对大豆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的意识,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土壤消毒等措施,保护好大豆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25562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1.png)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大豆病虫害,种植户需要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下面将就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疫霉病疫霉病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呈现黄斑、褐斑、甚至干枯。
防治疫霉病的措施有:选用抗疫霉病的品种,在疫霉病多发的地区尽量避免连作大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病害传播。
2. 炭疽病炭疽病主要侵害大豆叶片、茎和种子,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炭疽病的措施包括:栽培抗病品种,及时翻耕、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适当控制密植,可根据发病程度选用合理的化学药剂喷雾等方式进行防治。
3. 豆斑病豆斑病是大豆茎、叶、荚、种子等部位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
防治豆斑病的措施包括:使用抗病品种,防治草甘膦药害、适量施用农药等。
4. 白粉病白粉病主要侵害大豆的叶片和嫩茎,病叶上生长大量白色霉层,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
防治白粉病的措施有:及时病害初期发现,迅速采取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定期喷洒杀菌剂等。
灰霉病主要侵害大豆的茎、叶、荚和种子,严重时会导致大豆的全株枯死。
防治灰霉病的措施包括:注意排水,及时清除田间积水,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茬、杂草、病虫害苗等,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1. 豆蚜豆蚜是大豆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大豆的嫩叶、嫩茎和花荚,使植株生长衰弱,导致产量减少。
防治豆蚜的措施有:不要连作大豆,适时翻耕田地,防止虫口越冬。
发现豆蚜危害时,可喷洒滴灌药液,或使用杀虫剂等进行防治。
2. 粉虱粉虱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使叶片因吸食汁液而出现黄化、卷曲、发生病斑,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
防治粉虱的措施包括:及时清除林下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喷施杀虫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霜霉病
由霜霉菌侵染大豆地上部引起的真菌病害。
霜霉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大豆产区。
1921年首先发现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以东北和华北发生较普遍,大豆生育期气候凉爽的地区发病较重。
但多数为害性不大,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叶片凋枯、
种粒霉烂,减产达30%~50%。
幼苗、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均可被害。
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可系统发病。
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
以后全株各叶片均出现症状。
花期前后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
叶片受再侵染时,形成褪绿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小点,背面产生霉层。
受害重的叶片干枯,早期脱落。
豆荚被害,外部无明显症状,但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
被害籽粒色白而无光泽,表面附有一层黄白色粉末状卵孢子。
病因
病原物为东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churica(Naum.) Syd.)属卵菌,霜霉目,卵孢子球状、黄褐色、厚壁,表面光滑或有突起物。
孢囊梗二叉状分枝、末端尖锐,顶生一个孢子囊、无色,椭圆形或卵形。
病菌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野大豆。
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美国鉴定出32个生理小种,中国已鉴定出3个小种。
最适发病温度为20~22℃,10℃以下或30℃以上不能形成孢子囊,15~20℃为卵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
湿度也是重要的发病条
孢子囊萌芽形成芽管,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侵入,并在细胞间蔓延,伸出吸器吸收寄主养分。
孢子囊寿命短促如及时借风、雨和水滴传播,可引起再侵染。
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残体上的卵孢子侵染机会较少。
卵孢子可随大豆萌芽而萌发,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胚轴,进入生长点,蔓延全株成为系统侵染的病苗。
病苗又成为再次侵染的菌源。
低温适于发病、带病种子发病率15℃时最高,达16%,20℃为1%,25℃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选育抗病品种: 根据各地病菌的优
势小种选育和推广抗病良种,如吉林的早丰5号和白花锉等。
②种子处理:用瑞毒霉拌种,或以克霉灵、福美双及敌克松为拌种剂,效果很好。
③清除病苗: 病苗症状明显、易于识别,铲地时可结合除去病苗,消减初侵染源。
④喷洒药剂: 病害流行条件出现时,及早用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等喷施防治。
大豆疫病
疫病是菜用大豆重要病害,我国对外检疫对象。
可在整个生育期为害大豆。
苗期染病引致出苗前或出苗后猝倒。
成株染病下部叶片变黄,后上部叶片也变黄且迅速萎蔫,近地面茎杆上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扩
Phytophthora megasperma f.sp.glycinea Kuan&Erwin称大豆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异名P.megasperma_Drechsler var.sojae Heldebrand 孢子囊卵形,无乳头状突起,层出形成,成熟后不脱落,大小15~60×6~
大豆疫病不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种子也带菌,该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周年存活,完成其侵染循环。
生产上大豆茎部染病后,靠近病茎节位的豆荚也常被侵染形成种子带菌,病菌能侵染种子的种皮、胚和子叶,种子里的疫霉菌卵孢子只产生在种皮里,而胚和子叶里充满菌丝体,经测定存放18个月,具活性的卵孢子占50%以上,成为该病的重要侵染源。
病菌生长适温24~28℃。
大豆褐斑病
叶片染病始于底部,逐渐向上扩展。
子叶病斑不规则形,暗褐色,上生很细小的黑点。
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1~5mm,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
[1]
叶片变黄脱落。
茎和叶柄染病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
病荚染病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
病原形态特征
Septoria glycines Hemmi称大豆壳针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组织里,散生或聚生,球形,器壁褐色,膜质,直径64~112μm。
分生孢子无色,针形,直或弯曲,具横隔膜1~3个,大小26~48×1~2(μm)。
病菌发育温限5~36℃,24~28℃最适。
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30℃,
以器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种子带菌引致幼苗子叶发病,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侵染底部叶片,后进行重复侵染向上蔓延。
侵染叶片的温度范围为16~32℃,28℃最适,潜育期10~12天。
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
(1)选用抗病品种。
(2)实行3年以上轮作。
(3)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300倍液,隔10天左右防治1次,防治1次或2次。
大豆锈病
生育后期,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
叶
担子菌亚门豆薯层锈(Phakopsora pacchyrhizi Sydow)。
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稍隆起,浅红褐色。
夏孢子近球形至卵形,单细胞,黄褐色,表面密生细刺,具4~5个不明显的萌芽孔,大小22.4~35.2X14.4~25.6(μm),冬孢子堆埋生在组织里,由2~4层冬孢子组成。
冬孢子黑褐色,长椭圆形,膜厚平滑,大小13~25×8~12(μm)。
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能萌发形成担子和担孢子,一个担子形成1~3个担子梗,顶生担孢子。
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
该菌夏孢于萌发温限8—28℃,适温15~26℃,夏孢子在13~24℃能存活61天,在田间8.7~29.8℃能存活27天,pH5~6萌发率最高,阳光直射时夏孢子不萌发。
我国已初步明确该菌有A、B、C、D 4个生理小种
该病主要靠夏孢子进行传播蔓延,至于冬孢子的作用尚不清楚。
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在南方秋大豆播种早时发病重,
1)选用抗病品种如缙云豆、包罗豆、兰溪花皮青豆、中黄2~4号、九丰3号、长农?号、三明的雁鹅包、南雄黄豆等。
(2)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