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比较
这些活血的中草药都有哪些区别?
这些活血的中草药都有哪些区别?活血的中草药被广泛使用于中医药学中,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尽管这些中草药都有活血的功效,但它们在药性、用途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活血的中草药及其区别。
1.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被誉为“女性之补”的草药。
其味苦、辛、甘,性温。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当归还可以舒展经络,缓解痛经等症状。
当归的用途广泛,可以煎服、制成汤剂或药丸等形式。
2.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川芎是另一种常用于活血的中草药,也被称为“川芎末”。
川芎的味辛、苦,性温。
川芎主要用于治疗痛经、产后血瘀等妇科疾病,其活血的作用比较明显。
川芎可以煎服、制成丸剂或药膏等形式使用。
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味苦、微甘,性微寒。
丹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中风等。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
丹参可以制成汤剂、颗粒剂等形式服用。
4. 桃仁(Prunus persica)桃仁是桃树的籽实,味苦、辛,性温。
桃仁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食、润肠通便等病症治疗。
桃仁可以煎服、研粉或袋泡等形式使用。
5.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三七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味微苦、微甘,性微温。
三七主要用于治疗创伤出血、咯血、便血等症状。
三七的活血作用非常强大,可以用来缓解血瘀、止血。
三七可以煎服、冲剂和酒剂等形式使用。
综上所述,虽然以上这些中草药都具有活血的功效,但它们在具体应用、药性、用途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当归主要用于妇科疾病,而川芎用于痛经等妇科疾病;丹参则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桃仁主要用于消食、润肠通便;而三七则用于创伤出血等症状的治疗。
所以,在选择使用这些中草药时,应该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最适合的药物。
常见中药功效的异同比较培训
常见中药功效的异同比较培训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常见病症都可以通过中药来进行治疗。
然而,不同的中药对于相同病症的治疗功效有所差异,这一点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疑惑。
因此,对常见中药的功效进行异同比较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常见中药在讨论中药的功效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药。
一些常见的中药包括:•人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等功效。
•黄芪:可提高免疫力,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陈皮:有疏肝理气、健脾除湿的功效。
•白术:可补脾胃,提高食欲。
•当归: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效。
2. 中药功效的异同比较2.1 功效的异同不同的中药对于相同病症的治疗功效可能会有所差异。
例如,人参和黄芪都具有补气的功效,但人参更加温补,适用于气虚体质,而黄芪则更适合养阴益气的需要。
陈皮和白术都具有健脾的功效,但陈皮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有久病久治、脾气郁结的人群,而白术则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不同的中药。
2.2 用法用量的异同除了功效的异同外,不同中药的用法用量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例如,人参一般是作为药材入药,用法用量一般为每次3-9克,煎服或炖汤服用。
而黄芪可以以粉末形式直接服用,用量一般为每次2-5克,可以配合其他药材一起煎煮。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法用量。
2.3 使用注意事项的异同在使用中药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例如,人参具有发散之性,不适宜用于阳虚火旺的人群;陈皮有散寒之性,不适合于寒性病症;当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不适合于妊娠期妇女使用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中药的特点慎重选择。
3. 常见中药功效的比较培训为了加深对常见中药功效的理解,可以进行专门的培训活动。
常见中药功效的比较培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1 知识普及通过讲座或讲解等形式,向学员普及常见中药的功效。
常见中药功效异同比较
先煎
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者忌用。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芦根
天花粉
同: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烦渴,津伤口渴
异: 清胃止呕:胃热呕吐 清热利尿:热淋,小便不利 除烦 止呕:胃热呕哕
脾胃虚寒者忌服。
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夏枯草
决明子
同: 苦寒,归肝经。
清肝明目:肝火目赤肿痛。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之力较柴胡为强,并善于 清热解毒,又常用于多种热毒病证。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 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且解肌退热, 善解项背强痛。
【相似药物比较】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疏散风热透表力强,治温 热病卫气营血证皆可;
又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 痢。
同: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 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
异: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 瘰疬多用; 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 消渴多用。
• 牡丹皮与生地黄:
均可清热凉血,用治阴虚发热。 生地重在甘寒滋阴,能使阴生而热退; 丹皮偏于清芬透达,使邪散而热退。
常见中药功效的异同比较
麻黄与桂枝功用鉴别
同:均辛温,归肺、膀胱;均有发汗解表作用,常 相须为用治外感风寒表证。麻黄发汗力强,用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发汗力和缓,可用治外感 风寒表实证、表虚证及阳虚外感。
异:麻黄还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可用治咳嗽气喘, 风水水肿。 桂枝又归心经,温通经脉,用治寒凝血滞诸痛
热毒疮疡;
连 翘 外感风热
苦寒泻火,消痈散结力强, 为“疮家圣药”;
及温病初起; 又清心利尿,用于热淋涩
中药比较
防风与羌活
同:祛风湿止痛
异:防风去风湿力强,以风胜行痹多用
羌活祛湿力强,以湿胜着痹多用
桑叶与菊花
同: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异:桑叶偏走肺经,长于清肃肺气而止咳,偏清肺,尚可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菊花偏走肝经,长于清泄肝火而明目,偏清肺,尚可清肺平阳,清热解毒。
大黄和芒硝
同:泻火通便
异:大黄苦寒,主治热结便秘,泻火解毒力强。
芒硝咸寒,主治燥结便秘,软坚化燥力强。
附子与干姜
同:温里散寒
异:附子长于回阳救逆,偏于峻温下焦,无阳,其力迅速而不持久,“走而不守”,为回阳救逆主药。
干姜长于温中散寒,偏于守中温脾暖胃,其力虽稍逊而持久,“能走能守”,为温中散寒要药。
藿香和佩兰
同:化湿解暑
异:藿香长于行气止呕,为治湿郁气,滞呕逆之要药,有解表之力。
佩兰长于化湿辟浊,为治脾湿口甜、口臭的良药,无解表之力。
中药相似药物比较
1.麻黄、桂枝
2.荆芥、防风
3.桑叶、菊花
4柴胡、葛根
5石膏、知母
6黄芩、黄连、黄柏7金银花、连翘
8生地黄、玄参
9牡丹皮、赤芍
10大黄、芒硝
11火麻仁、郁李仁12羌活、独活
13独活、威灵仙
14木瓜、蚕沙
15五加皮、桑寄生16藿香、佩兰
17茯苓、薏苡仁
18车前子、滑石
19附子、干姜、肉桂20肉桂、桂枝
21干姜、生姜
22橘皮、青皮
23枳实、枳壳
24橘皮、木香
25木香、香附、乌药26麦芽、谷芽
27使君子、苦楝皮28槐花、地榆
29三七、蒲黄
30桃仁、红花
31乳香、没药
32丹参、益母草
33三棱、莪术34半夏、天南星
35前胡、白前
36川贝母、浙贝母
37海蛤壳、海浮石
38竹茹、竹沥、天竹黄39桑白皮、葶苈子
40紫菀、款冬花
41酸枣仁、柏子仁
42石决明、决明子
43代赭石、磁石
44龙骨、牡蛎
45羚羊角、牛黄
46天麻、钩藤
47麝香、冰片
48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49人参、黄芪
50白术、苍术
51白术、山药
52杜仲、续断
53当归、熟地黄
54熟地黄、生地黄
55熟地黄、何首乌
56白芍、赤芍
57龟甲、鳖甲
58麦冬、天冬
59女贞子、墨旱莲
60五味子、乌梅
61五味子、山茱萸
62莲子、芡实
63瓜蒂、常山
64雄黄、硫磺。
中药横向比较
中药学横向总结版本• 性能特点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 佳品 •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 圣药 • “呕家圣药”: 生姜 • “疮家圣药”: 连翘 • 通用药 •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 治风通用药:防风 •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 经典用语 •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 “夏月麻黄”:香薷 •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 “将军”:大黄 •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 “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 “祛瘀生新”:桃仁 •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 病证选药 •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 •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全蝎蜈蚣 •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 • 阴署证: 香薷 •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 项背强痛:葛根 •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 太阳头痛:羌活 • 阳明头痛:白芷 •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 引产: 天花粉 • 无汗骨蒸:牡丹皮 • 有汗骨蒸:地骨皮 • 梅毒:土茯苓 •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 鸡眼赘疣:鸦胆子 • 回乳:芒硝(外用) 麦芽 • 诸骨鲠喉:威灵仙 •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 膏淋:萆薢 • 血淋:蒲黄 • 虚寒呃逆:丁香 •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 肺胃出血:白及 • 手足皲裂:白及 • 脱发: 侧柏叶(外用) • 阴疽流注: 白芥子 •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 噤口痢:石菖蒲 • 休息痢:鸦胆子 •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 口中甜腻:佩兰 •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 口疮:吴茱萸 • 龋齿疼痛:筚拨 • 手足皲裂:白芨 •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金钱草半夏•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地骨皮银柴胡 胡黄•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马勃玄参 巴豆 •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芦根 紫•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 绦虫证: 鹤草芽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 风痰证: 天南星 •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紫河车 •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桃仁 决明子榧地黄锁阳 杏仁 •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 脱发:侧柏叶 •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常山 • 胸痹:薤白•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 梅毒:土茯苓 •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栝楼大黄 •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 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没药•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罗布麻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蝉蜕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虚火咽痛: 玄参 • 阴虚外感: 玉竹• 安蛔止痛: 乌梅 • 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一、山楂、神曲、麦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中药异同点比较
中药异同点比较
中药和西药是不同的医学体系和治疗方法,其异同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1. 药物来源:中药主要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制成,而西药主要使用合成化学物质制成。
2. 治疗策略:中药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和harmonization,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综合考虑病因、病机、病情和病体,针对个体差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西药主要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因、病菌或病原体,以及对症治疗和症状缓解。
3. 理论基础:中药学理论基于中医经典理论体系,强调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中医独特概念。
西药学理论基础是现代药理学和生物医学科学,严密按照科学方法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治疗范围:中药广泛应用于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预防保健等方面,常用于整体调理和自然疗法。
西药主要用于急性疾病和重症病症的紧急救治。
而中药与西药也有一些共同点:
1. 治疗目标:中药和西药都是为了治疗疾病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而存在,都希望通过药物的使用来达到疗效。
2. 安全性和副作用:中药和西药都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
量和安全性,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3. 临床研究:中药和西药都需要进行临床研究,以验证其药效和安全性,并通过科学方法评价其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与西药在药物来源、治疗策略、理论基础和治疗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在治疗目标、药物安全性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存在类似之处。
相似中药比较PPT课件
中药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应用
现代中药研究
中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如《神 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中已有记载。 中药在早期主要用于保健和养生,逐 渐发展为治疗疾病的药物。
现代对中药的研究更加深入,通过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的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等进行研究,为中药的现代 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支持。
历代本草著作
临床应用相似度比较
总结词
临床应用是中药价值的最终体现,相似 中药的临床应用比较有助于指导医生合 理选用药物和优化治疗方案。
VS
详细描述
在临床应用相似度比较中,我们主要关注 相似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范围、用法 用量、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异同。通过 对比相似中药在不同临床情境下的应用情 况,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药物信息, 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具体病例时做出更加科 学合理的用药决策。
重视相似中药的产地和采收时 间对药物质量和疗效的影响。
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建议
在使用相似中药时,应充分了解 药物成分、功效和安全性等方面
的信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选 择合适的相中药过 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应用对比
总结词
临床应用对比是评估相似中药疗效和安全性 的最终环节,通过对相似中药在临床实践中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可以为医生和 患者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用药信息。
详细描述
临床应用对比主要包括对相似中药在各类疾 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和研究。通 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法,可以了解相 似中药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疗效差异和不良 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相似中药的临床应 用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 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
补脾胃阳虚的中药有哪些比较好
补脾胃阳虚的中药有哪些比较好补脾胃阳虚是指脾胃健运的能量不足,主要表现为食欲不佳、腹泻或便秘、肢体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长期未得到治疗,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
中药在补脾胃阳虚方面有着卓越的疗效,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本文将介绍一些补脾胃阳虚的中药,以及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治疗补脾胃阳虚1.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它具有补气益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阳虚等症。
黄芪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常用的制剂有黄芪片、黄芪粉、黄芪汁等。
2. 当归当归是一种补血的中药,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等症。
当归能够调节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
3. 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补肾的中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它具有滋阴润燥、补血养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阳虚、阴虚等症。
4. 党参党参是一种常见的补益药材,它具有补气益阳、健脾补脾的功效,能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党参常用于治疗气虚、阳虚等症,如缺氧、疲乏无力、食欲不佳等。
5.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用的化湿药材,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开胃的功效。
陈皮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能够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二、偏方治疗补脾胃阳虚1. 生姜蜜水生姜中含有较多的姜辣素和挥发油,能够刺激人体消化系统,促进食欲。
加上蜂蜜,生姜汁会更容易吸收,而且蜂蜜还具有滋润肠胃、消炎抗菌的功效。
制作方法:将生姜切成片,加水煮沸,加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2. 枸杞粥枸杞是一种很好的滋补药材,对于强化脾胃功能、调节人体免疫有很好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适量的枸杞和大米混合煮粥,加适量的红糖调味即可。
三、相关注意事项1. 中药治疗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 在挑选中药时应选择优质正规的药材,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3. 用中药煲汤或煮粥时,建议先用热水泡发,然后再放入锅中煮熟,这样有助于释放药效。
中药相近比较
17、温中止呕【豆蔻砂仁沉丁香,吴萸生姜高良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半夏、南星、鱼蟹毒的是——生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是——沉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是——砂仁、白豆蔻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是——砂仁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是——吴茱萸既能温中止呕又能降逆助阳的是——丁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消食止痛的是——高良姜18、纳气平喘【磁石沉香补骨脂】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是——磁石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是——沉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是——补骨脂19、续筋接骨【鳖虫、续断、自然铜、骨碎补】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是——鳖虫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是——骨碎补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是——自然铜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是——续断四、药名相近比较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高良姜的根茎)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 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
中药药物功效的比较
1.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
2.荆芥与防风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解表散风、祛风止痒,用于风寒感冒、风疹瘙痒等.同中之异:其中荆芥发汗解表之力大于防风,风寒与风热之邪俱可发散,可用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不同点:荆芥质轻,善透善散,又可疏散血分风热,透邪外出,具有透疹与疗疮之功,治疗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等;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等,是防风所不备。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外风可祛,内风可息,又能止痉、胜湿止痛、止泻,治疗破伤风、风寒湿痹痛及肠风泄泻等,为荆芥所不具。
3.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证等.同中之异:①发散表邪,羌活之力大于藁本;②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颠顶头痛;③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以此为异。
4.桑叶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5.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与党参相似地中草药比较
与党参相似地中草药比较人参的药性是味甘、微苦,性温,入脾、肺、心三经,忌实证、热证。
西洋参原产加拿大、美国(产美国者又名花旗参),性凉,入心、肺、肾三经。
因其偏凉而补,能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凡欲用人参而受不了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久病伤阴,身体羸瘦者以西洋参为好。
党参,功能治一切虚弱,补五脏之气,埋亏损萎症,安精神,止惊悸。
人参是指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名称因不同的情况而异:按生长方式分为两类,野生的人参称为野山参,人工栽培的称为园参。
按加工工艺分为白参和红参,其中白参又分为生晒参(将鲜人参洗净,略晒后用硫磺熏蒸晒干)、白干参(将洗净的鲜人参刮去外皮晒干)、白糖参(将人参浸糖加工而成);红参是将鲜人参蒸后晒干或烘干而成,呈棕红色。
产地不同又有名称之别,人参主产于我国的吉林、辽宁等地,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参;产于朝鲜的人参称朝鲜人参,又叫高丽参、别直参;产于日本的称东洋参,等等。
按人参部位的不同,又有人参叶、人参须、人参芦(人参的根茎)、人参子(人参的果实)等名称,功能与人参也有区别。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主要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等重危证候,能大补元气、挽救虚脱,单用即有效,如独参汤;作为主药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可治疗脾气虚、肺气虚病症;治疗津液耗伤及消渴病;用于心气不足、心悸、心慌、失眠、健忘等症。
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人参对人体具有广泛的治疗和保健作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对病毒的抵抗力,具有强心、抗休克、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调节血压等作用,可促进脑细胞发育,保护神经细胞,增加脑部供血、供氧,改善能量代谢、延缓人体衰老。
现代经过配伍或制成不同制剂,用于治疗休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白细胞减少等症。
近些年,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它的茎、叶、种子也可入药,可以提炼人参皂甙。
人参能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心脏的收缩能力和频率,刺激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糖,增进性机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强化骨髓的造血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
1.麻黄与桂枝
麻黄 [ 发汗力强,治风寒感冒的表实无汗、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
桂枝 [ 发汗力弱,善调营卫,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2.生姜与紫苏
紫苏 [ 发汗力强(相对生姜而言),善行气宽中,和中止呕,
发汗解表又能安胎
解鱼蟹毒,止呕
生姜 [ 发汗力弱,善温和止呕,又能温肺止咳,解药毒
3.麻黄与香薷
麻黄 [ 发汗力强,善治风寒表实无汗,尤宜冬月,又能宣肺平喘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香薷 [ 发汗力弱,善于解暑,化湿和中,善治夏月风寒表证
4.羌活与白芷
羌活 [ 解表力强,善治太阳头痛,又能胜湿除痹,善治上半身风
发表散风、止痛寒湿痹
白芷 [ 解表力弱,善治阳明头痛,又能通鼻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5.薄荷、牛蒡子与蝉蜕
薄荷 [ 发散力强,善清利头目,又能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 发散力弱,又能解毒消肿,祛痰止咳
利咽透疹
蝉蜕 [ 发散力弱,长于宣肺开音,又能止痉,明目退翳
6.柴胡与葛根
柴胡 [ 退热力强,善治少阳寒热往来,又能升阳举陷,长于疏肝
解表、升阳解郁
葛根 [ 解肌力强,善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又能升阳止泻,长
于生津止渴
7.石膏与知母
石膏[ 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肺胃(之热),煅后外用清热,清热泻火收敛
除烦止渴
知母[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善滋阴润燥,泻相火
8.黄芩、黄连与黄柏
黄芩[ 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又能(清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 [ 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火,善治胃热呕吐,湿热泻痢泻火解毒
黄柏[ 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
9.牡丹皮与赤芍
牡丹皮[ 长于凉血止血,又退虚热,既治外痈,又治内痈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赤芍[ 长于散瘀止痛,又清泄肝火
10.大黄与芒硝
大黄[ 苦、寒;攻下力强,善治热结便秘,又能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泻下通便
清热泻火
芒硝[ 咸、寒;软坚通便,善治燥屎内结,外用清热消肿11.羌活与独活
羌活[ 解表力强,善治身半以上风湿痹痛,又治太阳头痛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独活[ 解表力弱,善治身半以下风湿痹痛
12.藿香与紫苏
藿香 [ 长于化湿醒脾,又能解暑
发表、和中
紫苏 [ 长于散寒解表,又能安胎,解鱼蟹毒
13.茯苓与薏苡仁
茯苓[ 甘、淡、性平;利水健脾,治各种水肿及脾虚诸证,
利水渗湿、健脾又能宁心安神
薏苡仁[ 甘、淡、微寒,利水清热,治疗脾虚水肿及湿热淋证,
清热排脓,治肺痈、肠痈,又可除湿治痹
14.车前子、滑石与木通
车前子 [ 利水湿分清浊,又能清肺祛痰,清肝明目
滑石清热利水、通淋 [ 利水湿解暑热,外用收湿敛疮
木通 [ 利水湿,清心火,又能利痹,长于下乳
15.附子、干姜、肉桂
附子 [ 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力强而为要药,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温里散寒 [ 守而不走,长于补火助阳,引火归源,又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温煦气血
干姜 [ 能走能守,回阳救逆力弱,长于温中散寒,又能温肺化饮
16.青皮与陈皮
橘皮[ 已成熟果实果皮,药性缓和,入肺脾,长于理脾肺气滞,又健脾和
行气中,燥湿化痰
青皮[ 幼果或未成熟果实果皮,药性缓急,入肝胆,长于理肝气郁滞,行
气力强(破气),又消积化滞
“青皮如人当少年,血气方刚;橘皮如人当老成,燥急之性已化矣”
17.厚朴与枳实
厚朴 [ 苦、辛、性温,行气力缓,长于燥湿散满,又下气平喘行气、消积
枳实 [ 苦、辛、微寒、行气力强,长于化痰除痞
18.半夏与天南星
半夏[ 性燥而缓,善治脾胃湿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燥湿化痰
消肿散结
天南星[ 性燥而急,善祛经络风痰,又能祛风止痉
19.川贝母与浙贝母
川贝母[ 甘、苦、清凉;长于润肺止咳,善治肺燥虚久咳燥湿化痰、散结
浙贝母[ 苦、寒、清泻;长于清热开泄,善治风热痰热咳嗽,清
热散结力强
20.龙骨与牡蛎
龙骨 [ 甘、涩、平;长于镇静安神,外用收湿敛疮
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
牡蛎 [ 咸、涩、微寒;长于平肝潜阳,育阴力弱,又能软坚散结,煅用制酸止痛
21.苍术与白术
苍术 [ 长于运脾,燥湿而健脾,又能祛风湿,明目
燥湿健脾
白术 [ 长于健脾,健脾而燥湿,又能止汗,安胎,利水
22.黄芪与白术
黄芪 [ 性甘温,功偏补气升阳,又补肺气,益卫固表,托疮补气、止汗、利水生肌
白术 [ 性苦温,功偏健脾燥湿,又能健脾安胎
23.麦冬与天冬
麦冬 [ 入肺胃经,长于养肺阴,入心经而清心除烦
养阴润肺
润肠生津
天冬 [ 入肺肾经,长于滋肾阴,降虚火,又清肺
24.龟板与鳖甲
龟板 [ 滋阴力强,又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经止血滋阴潜阳
鳖甲 [ 善清虚热,又软坚散结
25.莲子与芡实
莲子 [ 又能养心安神
益肾固精
补脾止泻止带
芡实 [ 又能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