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同类型特色小镇打造重点有何不同
解读特色小镇
解读特色小镇价值中国2016-08-14 19:30:14阅读(1850)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解读特色小镇一、特色小镇概述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
改革突出‘试验’。
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
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
政策突出“个性”,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需要资金引导,土地支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项目带动,加快建设;创新体制,激发活力;夯实责任,严格考核五项措施并举。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也与各类产业园区有明显区别,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显现出“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特色小镇的关键在“特色”。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需对“特色”的内涵和外延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什么是“特色”?从本义讲,“特色”是事物本身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即独有性、排他性。
城镇特色是由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定而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历史、人文、地理、交通、气候、产业等。
特色小镇的特色,与我们平常说的城镇特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特色小镇的特色同样有赖于其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区别在于,特色小镇的特色,其侧重点在于产业特色、功能特色。
关于全面乡村振兴,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
针对全面乡村振兴和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总结如下:
1. 背景: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创建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传承乡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目标:通过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
3. 建议:
(1)明确特色小镇定位:结合铺上镇的地域特色、产业优势、文化底蕴等资源条件,明确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向和功能定位,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小镇。
(2)优化产业布局: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特色小镇创建提供有力支撑。
(4)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垃圾、污水治理等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5)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6)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吸引更多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
(7)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全面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总之,全面乡村振兴和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旨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中的特色小镇打造
乡村振兴中的特色小镇打造乡村振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而特色小镇的打造正是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方式。
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产业特色和宜居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中的特色小镇打造。
一、地域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打造首先要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民俗和风土人情,这些文化元素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所在。
通过挖掘和弘扬地域文化,可以为特色小镇赋予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二、产业优势整合为了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优势的整合至关重要。
特色小镇要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结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和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和增值。
三、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小镇的打造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保护好身边的山水林田湖草,才能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享受纯净的自然环境。
建设生态园区、推行绿色出行,都是特色小镇打造中的重要举措。
四、便捷交通建设要想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特色小镇的交通建设必不可少。
发展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等,可以提升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特色建筑景观特色小镇的建筑景观是其重要的标识和吸引力之一。
通过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建筑,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吸引更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
六、配套设施完善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设施。
包括商业街区、休闲广场、文化中心、住宿餐饮等,都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配套设施完善,才能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七、文化旅游活动文化旅游活动是特色小镇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
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民俗表演、手工艺展览等活动,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八、人才培育引进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
要培育和引进适合特色小镇发展的人才,包括旅游管理、文化传承、创意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乡村振兴规划地方特色定位
乡村振兴规划地方特色定位乡村振兴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以及促进乡村社会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乡村地域广阔、资源分布不均,要实现全面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因村定策。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规划中地方特色定位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人文地域特点每个乡村都有自身的独特人文地域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地域文化、历史传承、民俗风情等。
在乡村振兴规划中,要充分发挥这些特点的优势,提炼地方文化元素,以建设特色村庄为目标,打造与众不同的乡村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农业优势资源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发展,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优势资源。
有些地方适宜发展种植业,如水稻、果树等;有些地方适宜发展畜牧业,如养猪、养鱼等。
在规划中定位地方特色,既要发挥农业优势,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又要合理规划农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境资源乡村振兴要求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环境资源。
有些地方山清水秀,适合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有些地方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湖泊、湿地等,适合开展休闲农业、渔业等。
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发挥其独特的吸引力。
四、人口资源和人才培育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当地人口资源和培养人才。
在一些地方,由于人口外流,人口减少,使得乡村面临着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
要通过制定产业规划、鼓励人口返乡、引进人才等措施,解决人口问题,确保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不同。
有的地方交通不便,缺乏电力、水源等;有的地方基础设施较为发达,但仍需完善。
在规划中要从基础设施的角度考虑,合理规划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的运输和通讯便利性。
六、产业定位和升级乡村振兴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产业基础和潜力。
有些地方适宜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农业观光等产业;有些地方有优质的资源,适宜发展旅游业、特色小镇等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的区域发展差异
乡村振兴战略的区域发展差异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
然而,由于中国广袤的土地面积和多元化的地理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异。
本文将以北方、南方、东部沿海、西部和中部地区为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区域发展差异。
一、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土地辽阔,而水资源较为匮乏,同时气候条件寒冷干燥,农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北方地区应着重发展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北方地区还可通过开发生态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在南方地区应注重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业,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此外,南方地区还可利用优质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水产养殖业和互联网+农业,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三、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程度较高。
乡村振兴战略在东部沿海地区应聚焦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革命。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乡村品牌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农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
乡村振兴战略在西部地区应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
五、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地处中国的腹地,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乡村振兴战略在中部地区应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革命。
通过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农业质量意识,改善农产品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论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及发展策略
论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及发展策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着力推进的重点项目。
特色小镇作为传承当地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平台,其建设模式和发展策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单一主题小镇和综合性特色小镇。
单一主题小镇是指建设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如“茶文化小镇”、“竹文化小镇”等。
这种模式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和投资。
综合性特色小镇则是围绕多个主题而建设,如“休闲度假小镇”、“文化旅游小镇”。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文化底蕴,而且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和活动,吸引更广泛的人群。
以上两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具体选哪种模式应由当地政府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决策。
二、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1. 抓好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发展要基于当地的文化传承,利用历史和传统,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色项目。
同时,要注重文化的创新和融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2. 打造宜居环境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要顾及经济发展,更要注重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环境保护。
要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引导产业升级特色小镇要发挥本地经济的优势,通过产业集聚、创新引领等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4. 加强合作与包容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合作,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共识。
同时,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一体化。
三、特色小镇的发展展望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增强城乡融合和民生改善。
未来,特色小镇仍将是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于更多地区,实现共享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总之,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文化和人文的双赢。
乡村振兴政策对各地区的差异性分析
乡村振兴政策对各地区的差异性分析概述:乡村振兴是我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
然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本文将从经济、人口、环境、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政策对各地区的差异性,以期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提供参考。
一、人口差异人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达地区人口相对集中,而相对欠发达地区人口往往分散。
因此,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各地现有的人口结构,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既要满足发达地区的需求,又要提升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收入水平。
二、经济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应重点发展农业、园林等特色产业;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应注重发展农村旅游、乡村服务业等服务性产业。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状况存在差异,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在发达地区,应加强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应注重生态修复,防治环境污染。
只有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乡村发展。
四、产业差异各地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乡村振兴政策需要根据各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整。
例如,对于农业产业发达的地区,政府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销售渠道。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应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五、教育差异各地教育资源和水平存在差异,乡村振兴政策应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发达地区可以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到乡村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欠发达地区可以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农村教育改革力度。
只有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才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支持乡村振兴。
六、基础设施差异各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差异,乡村振兴政策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发达地区可以注重提升交通、通讯等高端基础设施水平;欠发达地区可以加强电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作者:裴炳孙琪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07期【摘要】特色小镇是我国农村改革后小城镇在现代一种新的延续形式,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實有积极影响。
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之间有密切关系,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让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以特色化、生态化、产业化、宜居化为主,二者理念有很多共通之处。
但是当前特色小镇在景观设计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以山西特色小镇为例,对其景观设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景观设计;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7—062—03引言特色小镇是乡村与城市连接的重要桥梁,为我国城乡协同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很多地区纷纷开始建设特色小镇,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转移了农村人口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产业扶贫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山西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景观设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景观风貌营造趋同、景观基础设施不足、景观绿化设计缺失等,使得特色小镇建设缺乏完整性和协调性。
可见,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刻不容缓,力求让小镇生态与生产发展相融合,实现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与本土文化充分协调。
一、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人才、文化、生态更快更好发展,而特色小镇的建设正好为乡村振兴实施提供了平台,在乡村振兴项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特色小镇也极大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可以说特色小镇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理由更加充分,建设目标更加清晰,发展方向更加正确,二者共同发展落实可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脚步[1]。
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一、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通过开发特色小镇,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乡村,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游客的增加将带动当地饭店、农家乐、手工艺品店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政府增加了旅游税收,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促进当地产业升级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中还发挥着促进当地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
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激活乡村生产力。
通过挖掘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如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可以带动当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发展。
特色小镇还可以为当地政府提供更多的产业发展合作机会,引进更多的投资和技术,促进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三、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特色小镇的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特色小镇带动了农村旅游业和当地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特色小镇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来到乡村,促进城乡人口的流动,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四、带动乡村经济增长五、促进文化和生态保护特色小镇的发展也为当地的文化和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色小镇的建设将促进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特色小镇的发展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保护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发挥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应该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提高特色小镇的社会影响力。
特色小镇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和社会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论特色小镇的特色维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特色小镇”为例
论特色小镇的特色维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特色小镇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模式,是一个国家生活形态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怎样进行特色小镇的特色维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中之重。
在厘清特色小镇概念定义的基础上,选取以“旅游”为主导的小镇-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以“产业”为主导的小镇—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以“红色”为主导的小镇—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并依次分析其不同模式特征。
认为进行以上类别特色小镇的特色维护与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品牌特色;以辅助功能促进核心功能;合理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进行人才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和更新理念等。
关键词:特色小镇;特色维护;可持续发展;安徽省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8-0023-03(亳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安徽亳州236800)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小城镇的发展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在产业升级、科技发展、人才引入、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1]综上所述,特色小镇是经济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必然产物和先进载体。
其一,从经济转型升级角度看,传统镇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处于价值链低端,需要嵌入一些新的创新元素和发展动力。
其二,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看,“特色小镇”是其独有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
其三,从创新战略角度看,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现实压力和难题,是推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之一。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
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城市正在变得愈发拥挤和不宜居。
这也促使了中国政府开始关注乡村的发展,提出了以小镇为主体的乡村振兴战略。
随着这一战略的推动和实施,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中国特色小镇的概念和特点中国特色小镇是指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同时也保持了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小城镇。
与传统城市不同,中国特色小镇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传承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多数中国特色小镇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传承了大量的国家和地方的文化遗产,如名胜古迹、风景名胜、传统民俗、民间艺术等等,这也是中国特色小镇的一大亮点。
2.依靠现代化产业进行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变得复古且低效,不再能满足现代生活发展的需求。
因此,中国特色小镇开始借助现代化的产业进行发展,这些产业常常包括旅游、文化创意、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
3.坚持依托特色资源进行发展。
中国特色小镇常常以当地的具有特色的资源作为突破口,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传统产业、文化资源等等。
以这些资源为基础,它们通过打造生态型、休闲型、文化型等不同的小镇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4.注重人文环境和社区管理。
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单纯的城市扩张,它强调的是质量和品位,更注重人文环境和社区管理。
中国特色小镇也一样,会注重打造人性化、文明化、智慧型、绿色环保型的社区环境。
二、影响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因素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外两方面,具体如下:1.内部因素(1)土地政策:对于小镇的规划批准和用地审批,往往存在激励力度不足、程序繁琐、制度漏洞等问题,也会对小镇发展带来阻碍。
(2)资金:由于小镇处于一个微小的经济维度内,一旦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没有政府支持和市场依托时,将会极为艰难。
(3)知识水平:中国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才储备和专业素养,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领先模式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打造小镇特色具体建议
打造小镇特色具体建议
打造小镇特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挖掘文化特色: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通过保护和传承,形成小镇的独特魅力。
2. 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手工艺、旅游等。
3. 优化空间布局:通过规划设计,使小镇的布局更加合理、美观,突出地方特色。
4. 提升环境质量:保持小镇的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小镇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6. 推广地方品牌: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小镇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7. 促进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8. 创新管理模式:探索适合小镇的管理模式,如社区化管理、民宿管理等,提高管理效率。
9. 与周边地区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0. 培养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
的人才队伍,为小镇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打造小镇特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注重细节,持续推进。
只有这样,才能使小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特色小镇。
乡村振兴政策的地区差异分析
乡村振兴政策的地区差异分析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政府也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然而,地区差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和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人口变化、产业支撑、基础设施、政府投入、人力资本、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市场需求以及公共服务等十个方面来分析乡村振兴政策的地区差异。
一、人口变化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对人口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在人口负增长的地区,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如推动农村人口迁入、扶持农村人口生育等,以保持乡村的人口规模;另一方面,在人口过多的地区,政府需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避免过度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二、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发展农村产业,不同地区具备的产业支撑条件不同,因此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有所不同。
比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以农业为基础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可以发展以旅游、文化创意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
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决定乡村振兴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地区由于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足等问题,导致乡村产业发展受限。
在乡村振兴政策中,政府需要倾斜资源,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四、政府投入政府投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不同地区政府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程度存在差异。
有些地区地方政府重视乡村振兴,注重提供资金、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而有些地区则缺乏相应的投入,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五、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但不同地区农民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以及乡村产业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
六、社会文化地区的社会文化差异也影响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
有些地区人民思想观念保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度较低,这会制约乡村经济的创新和转型发展。
乡村振兴领域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
乡村振兴领域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乡村振兴领域的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
一、产业发展1.1 特色农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特色农业是关键。
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陕西的苹果、山东的大蒜、江西的赣南脐橙等。
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加工、销售等。
1.2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各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如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丽江古城、江苏的周庄等,都是典型的乡村旅游胜地。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生态文明建设2.1 绿色发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至关重要。
各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如福建的土楼、浙江的西湖、广东的丹霞山等,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2.2 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各地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如北京的密云、上海的崇明、湖南的凤凰古城等,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秀代表。
三、乡村治理3.1 民主管理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各地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实现民主管理。
如贵州的侗族村寨、广西的壮族村寨等,都是民主管理的典范。
3.2 法治建设法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各地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如山西的平遥、江苏的张家港等,都是法治建设的优秀实践。
乡村振兴领域具有许多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
在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各地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总结这些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级特色小镇评定标准
国家级特色小镇评定标准
国家级特色小镇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特色定位:特色小镇必须有明确的特色定位,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特色,能够代表某一领域或特定产业。
2. 经济发展:特色小镇应有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具备一定的经济活力和潜力,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机会。
3. 文化传承:特色小镇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文化活动,能够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
4. 城市规划:特色小镇要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建筑风格和环境要与特色定位相协调,注重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营造宜居的城市氛围。
5. 公共服务:特色小镇应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交通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6. 推广和宣传:特色小镇需要有有效的推广和宣传机制,吸引游客和外地投资者,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7. 社会管理:特色小镇要有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居民自治和社区参与的机制,保障居民的权益和社会稳定。
特色小镇评定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不同可能会有所调整和补充,具体标准可以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发展村庄特色小镇提升村集体收入
发展村庄特色小镇提升村集体收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日趋重要。
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村庄特色小镇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这不仅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还能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本文将探讨如何发展村庄特色小镇,以提升村集体收入。
一、精准定位,明确特色发展村庄特色小镇首先要进行精准定位,明确特色。
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准特色方向。
例如,位于山区的村庄可以发展山地旅游,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吸引游客;而位于农田较多的村庄可以发展农业观光和农产品加工,提供农业体验和绿色产品。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发展村庄特色小镇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优质的基础设施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例如,修建便捷的道路交通,提供良好的停车和交通服务;建设现代化的公共厕所和休息区,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配备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提供周到的导览和咨询。
三、创新产品,丰富体验发展村庄特色小镇需要创新产品,丰富人们的体验。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并延长他们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
例如,可以组织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特色美食品鉴等活动,让游客了解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术,提高他们对村庄的兴趣。
四、深入挖掘,整合资源发展村庄特色小镇需要深入挖掘和整合资源。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和人文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开发。
可以与当地农民合作,推出地道的农产品和特色农业观光项目;建立合作社或合作社,推动农村产业的整合和升级,提高村庄的产业竞争力。
五、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发展村庄特色小镇需要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村庄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宣传信息,与游客进行互动,提高村庄的曝光率。
同时,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和宣传推介会,邀请媒体和专业人士参与,扩大宣传影响力。
谈谈农业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
特色农业小镇一、什么是特色农业小镇农业特色小镇是指依赖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具有明确的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
它是通过现代农业+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农旅综合体。
它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有特色产业才能建特色小镇,如果为了特色而人造特色便是偏离了政策的初衷。
而利用自身的优质农业资源打造农业类特色小镇将是一条实事求是的道路。
二、为什么要发展特色农业小镇特色小镇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城镇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才是根本。
改革开放至今,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承接城市和拉动农村发展的特色小镇来说,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农业服务、休闲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的农业大镇转向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发展,逐渐形成了集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消费等一体的产业集群。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试点结束以前,原则上以县(市、区)或垦区为单位,在全国建设、运营100个农业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在小镇内,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优势特色明显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将小镇培育成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四、特色小镇建设的原则(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的核心在农业,要统筹空间布局,集聚资源要素,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等建设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功能形态良性运转的产业生态圈,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二)规划引领合理布局。
小镇规划不以面积为主要参考,遵循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打通承接城乡要素流动的渠道,打造融合城市与农村发展的新型社区和综合性功能服务平台。
特色小镇发展将经历4个阶段
特色小镇发展将经历4个阶段王廉/文按:王廉先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城市化问题专家,也是资源配置设计专家,曾为国内外多个新城设计运营方案和定位,被认为是前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出色设计者。
《中国城市经营》月刊首次刊发本文,以飨读者。
一、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不仅在形态、内涵、方式上要特,更要符合常态:满足就业、旅游、创业、宜居等功能。
没有“常态”,“新常态”如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就有可能是“空中楼阁”。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城镇打造,经历了常态的工业和商贸业立镇、产城合一,今天更发展到城镇综合体到城乡田园综合体的“新常态”(相对前者),这一常态与新常态演变过程,是城镇化从工商业兴城转变为服务业引领。
工商业城镇→产城合一→服务业主导,这种模式今天固化在了国土与政策全覆盖立体尊重发展上,也可以是说中国的600多个城市、2800多个县区、4万余个乡镇,需要成千上万个特色产城游社、非行政化特色小镇支撑区域与城镇化建设,从而14亿人口都能过上或享受到城镇化生活。
“特色”也就成了时代主题。
纵观国内外特色城镇发展史,莫不如此。
如日本有7万座寺庙,称得上宗教文化特色城镇的大约千个;美国诸如民谣等称得上特色小镇也有上万个,是以税源为特色进行的规划。
特色小镇从发展愿景看,常态是提供乡村更多的城镇生活,新常态是重要竞争力组成部分,收益的是未来,需要特在内涵、特在形态、特在个性和活动平台上。
二、中国应该发展怎样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基于二三产业兴起的“普遍城市化”,以及一二三线城市主导的“大中城市的城市化”2个阶段,从普、从专再从特的,也可以表述为普遍城市化、专业镇,再到特色小镇的演进过程。
只不过这一段将跨越行政区划小镇到社区式小镇,形成全覆盖趋势,以产城游社融合广泛推进,是大中城市郊区化、中小城市社区化、乡村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城市红利转向乡村的划时代拐点。
从中国实际出发,按照国外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教训,到2030年,中国估计应该发展不少于5万个以上特色小镇。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各级政府和各类投资主体建设特色小镇建言献策,我们对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联系了具有典型代表的特色小镇进行了实地调研。
研究发现,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热情高涨,各级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政府、企业和相关支持部门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我们需要回归特色小镇的价值本位,从“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视角出发,系统性设计特色小镇的支撑架构,有效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一、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时代性意义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特色小镇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产业发展新平台、“四化同步”新载体和新型城镇化供给侧改革新抓手,具有重要的时代性意义。
(一)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经济转型的产业发展新平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以“三期叠加”为典型特征的新常态时期。
这就要求我们构建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强调以产业发展为首要支撑,在产业选择上强调首选战略性新兴和历史经典产业,这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吻合的。
同时,特色小镇的产业首先强调“特”,这就为产业同质化竞争设置了一定障碍,也为深挖当地产业资源潜力提供了机会。
因此,在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为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搭建了新型平台,将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特色小镇建设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推进的新载体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特色小镇建设,从一开始讲究强调要具有“特而强”“聚而合”的气质。
也就是说,在产业上可以是工业、农业、信息产业驱动,也可以是服务业驱动。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七大要求和政策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七大要求及政策一、《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7.1)发布部门: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政策点评:该《通知》属于一样性、纲领性文件。
政策要点:建设目标:2020年1000个。
原那么:“突出特色、市场主导、深化改革”。
领域:“休闲旅行、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漂亮宜居”。
培育要求:“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漂亮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利完善的设施效劳,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责任主体:县级政府,(镇政府负责实施工作)。
资金支持:发改委支持特色小镇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给予奖励。
二、《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2016.8.3)发布部门:住建部村镇建设司政策点评:该《通知》要紧论述特色小镇推荐流程及选拔标准政策要点:推荐数量:依照经济规模、建制镇数量、最近几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及升级支持政策确信。
推荐材料(4样):1.大体信息表2.工作情形报告及PPT(还能够提供视频材料)3.整体计划4.政策支持文件。
推荐程序:省(区、市)组织专家评估、考核-报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住建部村镇建设司、财政部农业司复核+现场抽查。
候选要求:近5年无重大平安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群体性社会事件、历史文化遗存破坏现象。
三、《关于加速漂亮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10.8)发布部门:发改委政策点评:该《意见》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部署政策要点:整体要求:创新探讨,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分类施政:大城市周边重点镇:增强与城市进展的功能配套与统筹计划,进展成卫星城;远离中心城市的中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效劳带动周边农村。
人材+劳动力吸引:鼓舞外出农人回籍,强化校企合作,依托职业院校等建设培训基地培育人材。
商业环境:鼓舞“双创”,吸引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以构建创新生态圈,深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治理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网: 乡村振兴:不同类型特色小镇打造重点有何不同?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 特色小镇建设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发展平台。
从产业类型来看,除了农产小镇、工匠小镇、金融小镇、双创小镇、知识产权(IP)小镇外,旅游、文创、民俗、体育、艺术等文旅相关产业,也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成为主角。
旅游古镇: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近几年,古镇以其幽静的环境、传统的风貌建筑、丰富的人文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前往,其历史传统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随着特色小镇的政策发布和大众旅游业的发展,古镇也掀起了一批开发建设热潮。
古镇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育核心在于主题文化的体验情境设计,发展关键在于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注重夜色经济,保证持续的人流和消费,从而保持古镇旅游的旺盛生命力。
官网: 例如,凤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将古迹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有机融合,并开启了“夜游”模式。
夜晚,沱江把勾勒青瓦木舍的LED灯、千姿百态的霓虹灯、五彩缤纷的店铺灯、华丽辉煌的红灯笼倒映在江面上,打造了一个梦幻的水上凤凰。
同时,沱江两岸聚集的以酒吧、餐饮为主的休闲娱乐业态,延长了消费时间,提高了商业设施的运营效率,提升了项目影响力。
文创小镇:创意产品“走出去”
文创小镇是以文化元素挖掘、文化价值构建为基础,利用现代化的手法进行创意设计,并与商业结合,打造的一种独特的商业体验空间,是融特色文化、特色景观、创意产业、市场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发展平台。
文创小镇根植于乡土文化的就地城镇化模式,以文化创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赋予小镇更多的文化创意特色和城镇价值体系。
就文创小镇的发展而言,人才的吸引和留住是前提,文化、产业、社区的融合是促进,“文创+”跨界融合是推动,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是目的。
官网:
例如,上海的泰晤士小镇总占地1平方公里,目前已有美术馆、油画院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聚集了各类收藏馆和博物馆等特色文化展示交流平台,以及画廊、设计等多家文化创意工作室与文化产业经营平台。
泰晤士小镇提出“生活+休闲+创意”的文创产业集聚区概念,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园区与居住、社区紧密结合,打造24小时创意不间断、永不落幕的园区。
民俗小镇:民俗体验的商业运营
民俗小镇是指依托当地物质生产、社会生活、节庆等民俗的独特吸引力,通过体验性产品和空间的打造,运用商业化手法运营发展的特色小镇,现已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
官网:
民俗小镇的发展关键在于将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民俗文化往往通过体验式旅游去传播,来达到传承的目的。
因此,民俗小镇多以旅游为载体,以生活体验、节庆体验为主要形式,通过文化与旅游的互动途径增加小镇的魅力,形成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吸引客源消费,带动当地发展。
例如,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是主打关中特色美食风俗的乡村民俗小镇,如今已成为“关中印象体验地”。
一条条青砖灰瓦的仿古街道,古朴典雅的特色作坊,将生活氛围原生态再现。
袁家村依托关中生活习俗文化,营造了关中风情的体验氛围。
其发展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将发展主题(关中民俗)与百姓生活相关联,并用建筑景观实现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村域发展。
官网: 体育小镇: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随着运动健康、低碳休闲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户外运动也成为一种时尚,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
体育特色小镇的培育,能够带动当地旅游、文化等一系列产业,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首要要求是生态环境基础好,发展方向上要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百姓的体育生活方式,发展“体育+”,打造赛事、设施等吸引点,并融合高科技元素,强化服务,推动户外运动用品的供应,最终将体育运动与工业、科技、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形成户外休闲、冰雪运动、骑行文化、极限探索、运动品牌等休闲产业。
例如,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体育特色小镇以极限基地为基础,以打
官网: 造“裸心”体育为主题,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积极引进高端体育产业企业,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艺术小镇:构建自循环特色产业生态圈
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人们对艺术产业的消费呈爆发式增长,艺术产业也逐渐走进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中。
而作为处于发展黄金期的艺术产业与特色小镇的结合体,艺术小镇在我国变得炙手可热。
依托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艺术小镇整合各方资源,激发民间创客活力,形成一个集艺术研究、教育、生产、展示、交易、交流等相关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圈。
艺术小镇有几大明显特点:第一,众多的文化艺术活动是聚集人流的必备要素;第二,艺术小镇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风貌,建筑与景观设计均充满了艺术与人文气息,极具辨识度;第三,由本地艺术产业或独特IP延伸出的艺术商品,包括艺术品、电影、小商品等,成为推动艺术小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浙江丽水古堰画乡,就抓住了“丽水巴比松画派”表达的主题——家乡,并结合当地的历史遗存,打造了一个独特的乡愁艺术小镇。
依托生态和文化两大优势资源,构建了油画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双特”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