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外园林发展概况及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 哈佛革命 30年代末、40年代初,爆发了以丹·凯利、埃克博和罗斯三人为首的“哈佛 革命”,才彻底的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教条,标志着现代主义园林的真正诞生 。
三、西方现代园林案例分析(拉 ·维莱特公园)
地 点:法国巴黎 设计师:伯纳德·屈米
谢墨托夫 弗克斯拉 面 积:约55 hm2
“点”——由120 m的网 线交点组成,在网格交点 上分布了40个10 m边长的 立方体。 “线”——由空中步道、 林荫大道、小径组成。 “面”——地面上大片铺 地、大型建筑大片草坪、 水体等。
(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
(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
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宋代的网师园。
中部的水池、濯缨水阁和月到风来亭
* 宋、元时期是造园艺术的高潮期,这一时期造园活动频繁,文化 上的繁荣,尤其是诗、词、歌、赋的发展,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5、明清: 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造园手法更加精致。
5
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 园林与艺术的融合 • 园林与生态的结合 • 园林与文化的结合
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 通过对现代主义园林的理论与作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确实是现代主 义园林开创了现代园林新的思想和形式,并形成了与传统园林截然不 同的风格。随着园林与其它一些艺术和学科的交流,现代园林也开始 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 展。
中国现代园林发展历程(设计理 论)
借鉴——探索——创新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园林建设主要受苏联 城市文化、公园规划理论的影响,当时的园 林设计讲究功能分区,注重安排群众活动和 文体娱乐场所。
60年代中国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园林规划理 论
70年代以来,中国园林注重发挥传统特色, 更强调山水、植物、建筑的有机结合。

结合中外园林史、展望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结合中外园林史、展望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结合中外园林史、展望现代园林发展方向结合中外园林史、展望现代园林发展方向姓名:班级:学号:成绩:前言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世界园林有东方、西亚和希腊三大系统。

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东西方园林发展的进程也不相同。

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有优秀的造园艺术传统及造园文化传统,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发展出山水园林。

西方古典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园林为代表,把园林看作是建筑的附属和延伸,强调轴线、对称,发展出具有几何图案美的园林。

到了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园林风格互相融合渗透。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产生差异原因的探究(一)历史起源不同从《诗经》及《孟子》的记载可知,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就筑灵台、灵沼、灵圃,这是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

自此,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从周文王时代至东汉末年的萌芽期。

从早期供狩猎之用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的形成期。

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为理念、观赏游览为主的园林艺术。

第三个时期是隋唐宋的成熟期。

文人参与造园的活动把园林与诗、画相联系,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第四个时期是明清的全盛期。

建造了以大规模写意自然山水园及集各地名园胜景于一园为特点的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传统园林由“壶中天地”转向“芥子纳须弥”。

至此,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了最高峰。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

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因丈量尼罗河泛滥退水后形成的土地,发展了几何学并把几何概念用于园林设计,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由勒诺特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明显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以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成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西方园林由此步入辉煌时期。

(二)文化传统的差异儒、道、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同时,三者又相互融合,共同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多元互补的特色。

004-国内外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004-国内外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第四章国内外现代园林的的发展内外近近现代园林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园林1840年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园林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标志是出现了城市公园及西方造园思想和技艺大量传入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近代史阶段。

此期内,中国园林所发生的变化是空前的。

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在一些高等院校里(如中央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开设了造园课程。

1928年,还成立过“中国造园学会”。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租界,他们用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在租界里营造公园,以满足殖民者的游憩生活需要,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外滩公园,或称“外滩花园”(现黄浦公园,建于1868年)、虹口公园(建于1902年)、法国公园(又名顾家宅公园,现复兴公园,建于1908年)、天津英国公园(现解放公园,建于1887年)、法国公园(现中心公园,建于1917年)等。

1926年,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才内定将公园对中国人开放,后于1928年付诸实施。

除了租界公园和殖民地城市公园(如哈尔滨董事会花园,今兆麟公园,1906年建)之外,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也出现了一批中国人自建的公园。

其中较著名的有:齐齐哈尔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建于1897年),无锡城中公园(建于1906年),北京农事试验场附设公园(建于1906年,现归入北京动物园),成都少城公园(建于1910年,现人民公园),南京玄武湖公园(建于1911年)等。

这些公园多为地方当局所开辟,少数为乡绅集资筹建。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皇家苑囿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

其中,先农坛于1912年开放为城南公园,社稷坛1914年于开放为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颐和园于1924年开放,北海于1925年开放。

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摘要】中外园林艺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其中中国古代园林注重意境与禅意,西方园林则强调对自然的模仿与塑造。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现代园林开始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追求更多的功能性与艺术性。

未来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应注重创新与可持续性,同时与西方园林进行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园林艺术的进步。

中外园林艺术在思想与技法上的交流互鉴将为中国现代园林的创新提供启示,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外园林艺术、特点比较、中国古代园林、西方园林、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交流融合、文化影响、发展启示、合作创新、园林艺术史1. 引言1.1 中外园林艺术的历史中外园林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古代园林,如姑苏园林和颐和园等,这些园林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而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也有着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如希腊的雅典卫城和罗马的潘蒂欧园等,这些园林反映了古代西方文明的雅致和浪漫。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外园林艺术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中国,园林艺术逐渐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园林艺术则受到基督教、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中外园林艺术的历史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为后世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当代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外园林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2 园林艺术对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其美学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传承和弘扬文化。

园林艺术所展现的风格、意境、题材等因素,都与文化密切相关,从中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各个文化在共同的园林艺术语言下得以相互理解和尊重。

园林艺术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展示不同文化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现代园林建设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创新、科技与智能技术的赋能以及多元化需求的引领,中国现代园林呈现出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态势。

未来,中国现代园林建设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现代园林设计不仅注重美观和实用性,还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文化、人文和生态内涵,成为城市人们休闲和享乐的场所。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将持续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和美好体验。

【关键词】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创新融合、科技、智能技术、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综合化、美好发展前景、生活环境。

1. 引言1.1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正呈现出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园林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倡导绿色生态的现代园林得到广泛关注与支持。

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于现代园林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理念相融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科技与智能技术的应用赋能现代园林建设,使园林更智慧、便捷、舒适。

多元化的需求引领着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不仅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也促进社会文化交流与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通过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路径,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未来,中国现代园林建设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美丽风景线,持续为人们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

2. 正文2.1 城市化进程推动现代园林建设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现代园林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城市化进程推动着现代园林建设的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在国内外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关乎自然环境的美好,更关涉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在全球范围内,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是多元的、多样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地理环境和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一、国内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在国内的发展日益迅猛。

近年来,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园林景观设计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代中国的园林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等被誉为“人间天堂”,这些园林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艺术的杰作。

这些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园林文化遗产。

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涌现。

随着高等院校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开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园林设计师开始脱颖而出,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人才的涌现为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国政府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视日益提高。

在《全国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扶持力度。

城市绿地建设、景观规划等也受到高度重视。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亮点之一。

二、国外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与国内不同,国外的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且受到了文化、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欧美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1、历史回顾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园林主要是为少数人享用的,为公众服务的园林所占的比重甚微。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将一些王公贵族的园林开放,称为“公园”。

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大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规划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绿地系统,把园林从封闭的围墙中扩大到城市整体的范围,并首先称自己的职业为 landscape architect。

1900年哈佛大学开办 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标志着现代园林学科的建立。

此后,世界各国都用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名词作为有关园林的通用名词,并于1948年成立了国际园林师联合总会(IFLA)。

关于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文译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正式审订公布为:“园林学”(林学名词审订委员会1989,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订委员会1996)。

特别是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同审订委员会在公布名词的前言中作了一段专门说明:“在审订中,有些带争议性的名词均经过多次讨论后得到确定。

如‘园林学’一词,有的专家认为应以‘景观学’代替,但考虑到我国多年来习用的‘园林学’的概念已不断扩大,故仍采用‘园林学’,与英文中的landscape chitecture相当”。

目前可以见到的异名如风景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园建筑、地景等,都是不规范的名词。

2、“园林”的内涵及流派2.1 园林的内涵的延伸世界各国的园林形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自然、艺术和工程技术规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动植物、广场、园路及建筑小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境域。

从为少数人享用的皇家园林、贵族园林、私人宅园到公园,直至欧姆斯特德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地域扩大到整个城市,建立现代园林学,是一大转折.这个转变过程历时近200年。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摘要】中国现代园林在城市化进程下不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用科技与智能,以社会价值为导向。

城市化推动下,园林规划需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保护与园林建设相互促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设计中注重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同时融入创新元素,使园林更具独特性和时代感。

科技与智能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提升了园林的智能化水平,增强了园林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社会价值导向下的园林规划与建设,使园林成为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引导人们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将继续朝着融合自然、文化、科技和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创新、科技、智能、社会价值、规划、建设、结论。

1. 引言1.1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园林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不再只是简单的绿化美化功能,更多地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创新、科技与智能应用以及社会价值导向等方面。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园林不仅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更是人们休闲娱乐、心灵美好的风景线,承载着社会各个方面的期望和需求。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园林建设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并融入现代科技与智能元素,使园林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园林规划和建设也更加注重社会价值导向,将公益性、可持续性、创新性等因素纳入考量,使园林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探索,才能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城市化进程推动下的园林发展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园林论文资料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园林论文资料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园林论文资料第一篇: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园林论文资料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园林论文资料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确实具有迷人的魅力。

不管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或多或少地为其所感染。

而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愈来愈深,纯粹古典形式的中式园林不复存在了。

你也许看不到长廊侵雨、有亭翼然的场面,领略不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但是它的一些精髓却留了下来。

“虚实相生,以虚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融洽统一,重视空间问题,空间意象往往还有象征性、模糊性和抽象意义。

而这些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早就出现在我国传统中式园林的营建过程中,为世人所惊叹,并逐渐地运用在所谓的现代风景园林之中。

目录1.中国现代园林的概念2.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特点2.1 现代园林的结构布局特点2.1.1 景区空间的划分和组合2.1.2 景区空间的序列和景深2.1.3 观赏点和观赏路线2.1.4 运用轴线布局和组景的方法2.2 中国现代园林植物运用的特点2.2.1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2.2.2 中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2.3 现代园林建筑小品的配置2.3.1 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及特点2.3.2 建筑小品的创作要求 3.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3.1 现代园林的发展思路3.2 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3.3 总结现代园林的总的发展趋势4.参考文献1.现代园林的概念现代园林是由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体城市环境,即由城市中的花园转变为花园城市。

园林中建筑密度降低,以植物为主的景观取代了建筑为主的景观。

起伏的地形及草坪的建立,代替大面积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增加环境容量。

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术手段对园林进行科学规划与施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新型园林。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合更为紧密,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用生态学观点指导植物配置。

现代园林的研究及理论建设,将综合生态学、美学、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发展。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1、历史回顾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园林主要是为少数人享用的,为公众服务的园林所占的比重甚微。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将一些王公贵族的园林开放,称为“公园”。

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大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规划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绿地系统,把园林从封闭的围墙中扩大到城市整体的范围,并首先称自己的职业为 landscape architect。

1900年哈佛大学开办 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标志着现代园林学科的建立。

此后,世界各国都用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名词作为有关园林的通用名词,并于1948年成立了国际园林师联合总会(IFLA)。

关于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文译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正式审订公布为:“园林学”(林学名词审订委员会1989,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订委员会1996)。

特别是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同审订委员会在公布名词的前言中作了一段专门说明:“在审订中,有些带争议性的名词均经过多次讨论后得到确定。

如‘园林学’一词,有的专家认为应以‘景观学’代替,但考虑到我国多年来习用的‘园林学’的概念已不断扩大,故仍采用‘园林学’,与英文中的landscape chitecture相当”。

目前可以见到的异名如风景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园建筑、地景等,都是不规范的名词。

2、“园林”的内涵及流派2.1 园林的内涵的延伸世界各国的园林形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自然、艺术和工程技术规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动植物、广场、园路及建筑小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境域。

从为少数人享用的皇家园林、贵族园林、私人宅园到公园,直至欧姆斯特德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地域扩大到整个城市,建立现代园林学,是一大转折.这个转变过程历时近200年。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国内,园林景观设计行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涌入这一领域,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在城市绿化、公园设计、景观规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念,通过对国外发展现状的学习和借鉴,也为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将就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技术发展趋势、案例分析以及挑战与应对策略,旨在为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2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当前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分析其关键特点和优劣势,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分析,揭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园林景观设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探讨技术发展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经典案例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旨在为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和实践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国内园林景观设计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在国内得到了日益重视和发展。

现如今,国内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专业设计团队和优秀设计师,他们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设计水平。

在城市中,园林景观设计被广泛运用于公园、广场、社区等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人文气息和生态环境。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国内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绿色、可持续和文化传承的理念。

设计师们通过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环境特点,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蕴的园林景观作品,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1. 引言1.1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背景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如汉代的园林建筑和唐代的园林诗歌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现代园林建设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推动了园林建设。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利用的不断紧张,人们对于园林绿地的需求日益增长。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绿色生态倡导逐渐成为园林建设的主导理念。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已成为当下园林建设的主要趋势。

园林设计不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营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园林空间。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背景可以说是在城市化进程推动下,绿色生态倡导引领下,逐步由传统园林向现代园林转变,对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中国现代园林的意义中国现代园林的意义在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园林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现代社会,城市建设日益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园林的作用愈发凸显。

园林不仅是城市的绿色空间,更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着古老的园林艺术与建筑技艺。

中国现代园林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更在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生态、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园林建设的重要方向。

园林既是城市的绿色长廊,也是人们心灵的净土。

未来,中国现代园林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城市美好生活的愿景,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城市化进程推动下的园林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建设也在逐步发展壮大。

中国园林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PPT课件

中国园林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PPT课件

区域特征明显,产品结构地区差异显著。
我国绿化苗木种植行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区域性。 从全国范围来看,绿化苗木行业内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同 一产销区域内的企业竞争为主。我国绿化苗木种植业的发 展存在区域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间由于起步时间不同,产 业化发展水平、规模有较大差异。目前,我国形成了绿化 苗木种植业的四大主要产销中心,分别为:一是以浙江、 江苏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二 是以河南、山东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北京、天 津地区;三是以广东、福建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 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四是以四川、江西、云南为主要生产 区域,其主要市场为西南地区。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化种苗需求稳步增加。
根据2019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到2019年,全国城市规划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 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 上。2019年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城 市新增公共绿地为20093平方千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4.6平方米。若要达标,在2019~2019年间,全国平均 每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还要增加2万多平方千米。除公共 绿地稳步增长外,各地居住区、单位、防护绿地和借地绿 化也将快速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的非公共绿 地的发展将会高于公共绿地的增长,城市绿地总量将迅速 扩大。
中国园林行业现状 及发展前景
1、我国绿化苗木行业生产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
①我国绿化苗木行业现状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
区域特征明显,产品结构地区差异显著。 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行业竞争更为激烈。
由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的发展,以及农村 调整产业结构等刺激因素作用,从2019年到2019年, 绿化苗木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统计表明,2000年 -2019年,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的平均种植面积的增 长速度分别为22.07%、44.63%,要高于销售额的 增长速度20.92%、30.71%,尤其是观赏苗木更加 明显,说明我国绿化苗木市场已经开始接近饱和。据 国家林业局统计:从2019年到2019年,短短六年的 时间,苗木花卉种植面积由3.6万公顷增加到23.3万 公顷,增长了5.5倍。近年,苗木花卉生产规模扩大非 常迅速,有些地方甚至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新建的 苗圃集中在以下三类地区:大、中城市周边;著名苗 木之乡附近;“林业六大工程”带动的西部省区。

浅析中外园林艺术及中国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浅析中外园林艺术及中国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浅析中外园林艺术及中国现代园林发展方向摘要: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在发展中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休闲要求和对自然审美的渴望,值得深思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园林中国现代园林引言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和深刻内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

它以其典雅沉静、含蓄平淡、天人合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审美旨趣,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更是源远流长。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

论中外园林艺术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论中外园林艺术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论中外园林艺术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聚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并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手法。

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汲取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发现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中国现代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审美意旨,它有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成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质。

西方园林艺术突显“人工化”的痕迹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自然”为艺术特征截然不同。

造园艺术以“完整、鲜明”为特征,体现出严谨、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所以说,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抄袭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也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研究,吸收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性,把握传统观念的实际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

园林效仿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草树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经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具有移步换景的妙处,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山水风光。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是以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为主旨。

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于小庭院中,在二维的基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隔景等各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展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以及空间的曲折变化,让自然山水风光的气息渗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够领略大自然的乐趣。

第一讲中外园林发展概况及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第一讲中外园林发展概况及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宋代沧浪亭
元代狮子林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明代拙政园
清代留园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一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造园技术也是源远流长。中 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合称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1.商周的“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奴隶社会就有记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 灵台、灵沼、灵囿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但游憩不占主要地位,主要目的是 狩猎之用。 *囿: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 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 囿。
公元200年—300年
公元300年—500年 公元600年—900年 公元1000年—1300年

晋.南、北朝
铜雀台.华林园
华林园 西苑.华清宫.九成宫 艮岳 太液池
渐盛时期 成熟期
随.唐.五代 宋 元
公元1300年—1400年
公元1400年—1600年
兴盛期 公元1700年—1900年 1900年—1949年 1950年—1985年 公元1985—目前 停滞期 恢复期与发展 快速发展期
晴 峦 萧 寺 图
南 宋 画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4.隋、唐、宋“宫苑”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此时为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南北方园林得到交流,山水建筑“宫 苑”出现。此时期,由于“山水画”和诗的大发展,不仅直接反映山水本身 的壮美多娇,而且加大了人为艺术的手法,用诗情画意来美化它、歌颂它, 使它锦上添花,美上加美。所以,此期的园林特点是诗情画意的园林,也称 文人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 唐宋时期为诗词文学极盛时期,绘画也相当盛行,影响到园林的创作, 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写意山水园林”(唐代诗 人兼画家王维,辋川别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筑山庭
茶 庭
中日园林比较
内容 中国园林 日本园林
属于大陆型、仁山型,讲究园 林的堆山,园山以高耸巍峨为 地域环境 上,象征中国祖山的昆仑,并 以此喻仁比德 讲究儒道的和谐和诗情画意, 文化区分 突出儒性,体现出宗教的世俗 化 属于文人型,造园主体是文人 私家园林 群体,突出文人的情趣爱好, 表现诗、书、画、园的一体性 景观格局 属于建筑型,园林以建筑为主 景,显示人工的伟大和奇思 属于山水园,以山水为骨架, 以建筑为主景,植物点缀
园林布局
任务二 国外园林
二 意大利园林——台地园
一般依山就势,分成数层,庄园别墅主体建筑常在中层和上层,下层为花 草、灌木植坛且多为规划式图案,规则布局强调中轴对称,但注重规则式向大 自然风景的过渡。意大利多山泉,便于引水造景,因而常把水景作为园内主景 之一。植物以常绿为主,有石楠、黄杨、珊瑚树等。在配置方式上采用整形式 树坛,黄杨绿篱,以供俯视图案美,很少用色彩鲜艳的花卉,以绿色为基调, 不眩光耀目,给人舒适宁静之感。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2.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 此期的园林特点是以宫室建筑为主体,配以山、水、植物和动物。对宫 室建筑的选址、建筑的式样、数量、规模等都非常重视,真可谓“离宫别馆 相望连属,宏伟壮观威严非凡”。 大量建筑与山水结合的布局,例:“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 等。 “宫苑”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 筑宫苑。
宋代沧浪亭
元代狮子林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明代拙政园
清代留园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一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造园技术也是源远流长。中 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合称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1.商周的“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奴隶社会就有记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 灵台、灵沼、灵囿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但游憩不占主要地位,主要目的是 狩猎之用。 *囿: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 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 囿。
任务三 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1、现代园林绿化简况
就世界范围而言,园林景观行业已被公认为 “ 永远的 朝阳产业”。 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容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进程突飞猛进。1991年12月,在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九五”期间的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有总体的量化指标,如人均公共绿 地、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并提出创建“花园城市”、“ 园林城市”等设想。至2006年末,全国655个设市城市, 城市建成区绿化绿化覆盖率34.38%,建成区绿地率 30.27%,人均公共绿地7.94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末增 长6%、6.01%和3.38平方米。建设部开展“园林城市”的 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各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至 今,先后建立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2个,命名了国家园 林城市97个、园林城区4个。
晴 峦 萧 寺 图
南 宋 画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4.隋、唐、宋“宫苑”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此时为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南北方园林得到交流,山水建筑“宫 苑”出现。此时期,由于“山水画”和诗的大发展,不仅直接反映山水本身 的壮美多娇,而且加大了人为艺术的手法,用诗情画意来美化它、歌颂它, 使它锦上添花,美上加美。所以,此期的园林特点是诗情画意的园林,也称 文人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 唐宋时期为诗词文学极盛时期,绘画也相当盛行,影响到园林的创作, 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写意山水园林”(唐代诗 人兼画家王维,辋川别业)
第一讲
中外园林发展概况及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 国外园林 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四大园林: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⑶叠石筑山方面(假山) 北:规模小,多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的北太湖石和青石。厚重凝重。 南: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于庭中,可供赏玩、黄石。虚幻空灵。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⑷理水方面
北:水资源匮乏。例如北京,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城 内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 运水补给。因而水池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南: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阿房宫
长乐宫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 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这种“一池三山” 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建章宫北为太液池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3.南北朝“自然山水园林”— —过渡期
由于长时间的战乱,文人和画 家们厌烦社会,纷纷走入山区、 农村,欣赏大自然,歌颂大自 然的山山水水,真可谓“清风 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 情”。此时期,在文学、美术 上崇尚自然和田园生活,进而 兴起了自然山水园林。所以, 此时的园林从地址和内容上都 发生了变更,从城市转向成郊 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 然,成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 园林特点。 *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兴起时 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二 中国古典园林的南北差异
1.服务对象不同 北:皇家园囿为封建帝王服务 南:私家园林,由于园主不同,要求各不相同
颐和园
留园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2.规模及所处外部条件 北:皇家园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 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北方 承德避暑山庄
任务二 国外园林
法国园林(凡尔赛宫)
任务二 国外园林
四 英国园林 ——风景园
崇尚自然,以植物为主, 追求“田园野趣”,小路多不 铺装,采用规则向自然的过渡 手法,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 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常以花 卉为主题。后来发展了以某一 风景为主题的专类园,如岩石 园、高山植物园、水景园、沼 泽园,以及某类植物主题的蔷 薇园、百合园等。 英 国 皇 家 植 物 园 伦 敦 丘 园
任务二 国外园林
三 法国园林——宫廷式花园(凡尔赛宫)
十七世纪,意大利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并设有完全接收,而是 逐步演化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法国古典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相比其特点就是: 1、大:占地达几十至几百公顷,景致变化丰富,空间复杂繁多,但统一起来 能够主次分明。 2、总体布局是王权统治的体现。在园林中宫廷或府邸统率一切,处于整个地 段的最高处。 3、中轴线大大的突出。往往把最华丽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不只在中轴 线上或靠近它的两侧。 在理水方面与意大利园林不同,它主要用静水,欣赏水的反射,所以叫 水镜,而意大利园林多用动水。与意大利园林相同之处在于讲究对称、均衡、 井然有序。
近 20 年的迅速发展,园林行业自身日渐壮 大并逐渐走向成熟。据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四 级以上资质的园林企业约 1.5 万家,其中拥有园 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 127 家,二级企业 2000 余家。全国有地市级园林管理局680个,有园林 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 1200 家,其中甲级设计 企业 48 家,外资品牌设计单位 10 余家。物业管 理公司 4.5 万家,花卉市场 2397 家。 2005 年全 国花/苗农125万户,花卉苗木企业6.5万家,从 业人员440万人,分别比2004年增长10%、21%、 35% 。
中国园林史简表
大约年代 3500年前—3100年前 3000年前—2700年前 2600年前—2300年前 2200年前 2100年前 公元100年—200年 转折期 初始期 发展阶段 历史时期 商朝 西周 春秋.东周.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园林类型 沙丘苑台 灵台.灵囿.灵沼 章华台.姑苏台 上林苑 上林苑 濯龙园
公元200年—300年
公元300年—500年 公元600年—900年 公元1000年—1300年

晋.南、北朝
铜雀台.华林园
华林园 西苑.华清宫.九成宫 艮岳 太液池
渐盛时期 成熟期
随.唐.五代 宋 元
公元1300年—1400年
公元1400年—1600年
兴盛期 公元1700年—1900年 1900年—1949年 1950年—1985年 公元1985—目前 停滞期 恢复期与发展 快速发展期
枯山水庭院
任务二 国外园林
日本传统园林分三类
1.筑山庭 “筑山”即所谓“山水园”,以山为主景,瀑布为焦点; 2.平 庭 在平地上放土山象征真山,植物象征森林,枯山水仿水面; 3.茶 庭 面积很小,四周设有野趣的围篱,如竹篱、木栅,有小庭门入内, 主体建筑为茶汤仪式的茶屋,其中亦有洗手钵和石灯笼装点。
气候条件不同 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温暖、湿润
⑴建筑方面 北:尺度大,屋顶 平缓严谨,屋身粗壮质 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 显得封闭 南:尺度小,屋顶 高而尖,屋身轻巧纤细, 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 贯、渗透、层次丰富。
北方
南方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⑵植被方面 北:松、柏、杨、柳、榆、槐;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丁香、海 棠、牡丹、芍药。 南:植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虬松、柔柳)以供 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丹桂、红枫、金橘、腊梅、秋菊等) 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 林野趣。


任务一 中国古典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