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共20页

合集下载

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文学理论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目录编辑本段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虽然中西都有典型论,但典型(tupos)的概念,却基本上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类型说。

如狄德罗就认为:如果“屠瓦拿财务员是某一守财奴”,“格里则尔神父是某一伪君子”,而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和“伪君子”却“是根据世上所有的一切屠瓦拿和格里则尔来形成的。

这要显出这类人物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特点,这不是恰恰某一个人的画像”。

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

黑格尔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下文还将论及。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典型观于“五四”以后传人我国,但真正的讨论和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新中国成立初,我们主要从苏联移植了典型理论,当时认为典型性就是阶级性,典型人物便是将某个阶级的共同特征集中于一个典型人物身上。

这种“阶级论典型”说明显地带有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倾向。

接着出现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

这种见解开始重视个性因素,对于纠正上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和类型化、概念化倾向有一定作用,但仍未能把握典型的特征。

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把事物的最一般属性看作典型的本质,并不能把典型形象与一般形象区别开来,而且把一个活鲜鲜的艺术生命整体——典型,机械地划分这是个性、那是共性,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仍带有机械唯物论的阴影。

第3章 文学的形象系统

第3章 文学的形象系统

学论文概➢文学的形象系统辅助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123威尔弗雷德·L ·格林《〈病玫瑰〉的创造性阅读》第一节文学形象•文学的艺术形象,处于文学作品文本结构的中间层次。

它一方面关系着深层意蕴的传达,另一方面又制约着表层结构的处理,因此,文学形象就成了艺术表现的中心。

语言组织形象系统意蕴世界•文学形象是指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精神需要有着内在的联系,它是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便形成了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象征意象三者构成的互补性形象系统。

主体心理的知、情、意划分➢自古希腊始,对于人的主体心理就作出了几何学式的知、情、意划分。

知,研究真;意(意志),与善相关;情,与情绪情感相关。

➢德国古典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将知性、判断力、理性三种能力对应于知、情、意的主体心理结构。

知性涉及人对感性现象世界的认识;理性涉及对人的理性本体世界的认识;判断力的运用联结感性现象世界与理性本体世界。

➢康德的知、情、意结构主知性——知——感性现象世界——科学体心判断力——情——联结感性现象世界与理理性本体世界——艺术结构理性——意——理性本体世界——哲学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文学的世界是由系统性的艺术形象构成的艺术世界。

文学形象的系统性表现在两种意义上:其一是就艺术世界的有机性而言的;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其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的。

(一)艺术世界的有机性•由于艺术世界的整体性和有机性,其艺术形象必然具有系统性。

➢结合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来进行理解(二)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存在着一种审美功能上的互补性,因而存在着更深层面的由文学形象类型之间的互补性而显示的系统性。

➢结合整体的文学艺术世界来进行理解。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PPT课件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PPT课件

四 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 伦理评价及其基本美学原则
❖ 首先,任何真正的艺术典型无不是艺术家的 一个独特发现和创造。
❖ 其次,典型人物还必须表现着作家的伦理评 价,表现着他对生活的理想。
❖ 最后,艺术典型还必然集中地表现着作家的 基本美学原则。
概括总结
❖ 典型人物是一个极为独特、不可重复的人物个性, 这种个性是性格的丰富性与统一性、变化性与稳定 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在这种人物个性身上体现着 巨大的概括性,这种概括性是有着多质多层次结构 的复杂系统;首先,他概括着丰富复杂多质的社会 性;其次,他概括了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本质,显 示出一定社会生活的必然趋势;他与一定的典型环 境辩证统一在一起;并集中地表现着作家对生活的 独特认识、伦理评价和基本美学观点、美学原则, 烙有作家创作个性的鲜明印记。任何艺术形象只有 具备了这些基本特征,才能成为真正的典型;缺乏 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成为典型人物形象。
❖ 文学的形象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不是对 客观的具体物象的机械描摹,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在 创造。在这一过程中,它获得了全新的本质特征。 那么,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 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作家的艺术笔触不能仅限于 对客观社会生活的表象的摹写,还要深入到社会生 活的底蕴之中,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 注入其中,使得艺术形象既鲜明生动、具体可感, 又生气灌注,意蕴含蓄。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窑姐儿》,描写一 莫 个车夫弗兰索由于被主人逼迫亲手淹死 泊 了一条他所心爱的雌狗而变疯的故事。 桑 作品中雌狗(外号“窑姐儿”)和弗兰索 的形象可以说都是十分鲜明、具体、独 特的,能给人极其强烈的映像,但是作 家没有注意挖掘这些形象所蕴含的富有 普遍意义的社会内容,在形象的描写上 流于自然主义,因而这篇作品中的形象 没有多少典型意义。

第八章 文学形象

第八章 文学形象

我国学术界围绕典型理论的研究曾经出现的三次高潮:
• 第二次热潮发生在 60年代初。当时何其芳提出‚共名 说‛,认为典型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共性;蔡仪提出典型是 普遍性与必然性统一的说法;李泽厚则认为应该从一般与个别、 共性与个性的范畴关系中,通过辩证思维的推演进入更深一层 的逻辑范畴即‚必然与偶然‛‚本质与现象‛来考察典型,他 提出‚典型作为个性体现共性的特点,实质在于它是在偶然性 的现象中体现着必然性的本质或规律。‛这三种有代表性的观 点比‚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停留在 用哲学范畴来分析典型这一层面,并未揭示出典型的真正本质。
二、 文学典型的含义及审美特征
• 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作为文 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之一,它是指现实型文学作品言语系统 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 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 (一)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的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所 谓‚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 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 性‛。 在希尔特的启发下,黑格尔把‚特征性‛当作艺术创作的 重要原理加以提倡。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 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物、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就 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 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 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概括性:艺术形象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即文学形 象的概括性。 • 概括性的表现 : • 首先文学形象往往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表现必然。 例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形象,《故乡》中杨二嫂 ,闰土、 阿 Q等都是某类人的概括,他们有着某类人的共同命运。 • 其次,艺术形象概括的是诗人体会到的某种感情、某种精 神的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和杜甫的《迟日江山丽》两 诗 。此外,还可以是概括了诗人悟透的某种道理。如上述苏 轼的《题西林寺壁》,朱熹的《观书有感》。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共20页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共20页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之吉白夕凡创作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李津 09523017一、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示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局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和态度相连。

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

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

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别性造成的。

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掌控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

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

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条理。

文学理论 文学的典型性

文学理论 文学的典型性
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精选版课件ppt
17
本节要点
1、什么叫文学典型? 2、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什么叫典型环境? 4、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间的关系什么?
精选版课件ppt
18
(2)艺术手法的创新。文学典型的创造既是 作家对过去创作经验的独特运用,同时又以自 己的独特创造提供了新的艺术经验,其中闪耀 着作者的审美创造之光,足以拓展人们的审美 视野。
精选版课件ppt
12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人物离不开环境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文学典型一般指典型人
物。而人物的活动又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 因此,研究典型人物就必须涉及到典型人物与 典型环境的关系。
个性特征,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它不仅 能明显地将其所属的“类”与其它“类”区别 开来,而且能将所属“类”中的“这一个”与 “那一个”区别开来。因此,文学典型是一个 独具个性特征的感性存在。
精选版课件ppt
6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例如武松和武大郎,一个是身材魁梧,相貌堂 堂,性格豪爽,敢作敢为;一个是身材矮小, 形容委琐,人称“三寸丁,枯树皮”,性格内 向,胆小怕事。其它如雪宝钗和雪蟠、贾宝玉 和贾环、刘备和刘蝉等。
精选版课件ppt
9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聪明智慧的诸葛亮、机变灵巧的孙悟空、喜新 厌旧的陈世美、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杀夫改嫁 的潘金莲等等,他们已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的 人,而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中某一种精神品质 和性格特征的代名词。
精选版课件ppt
10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3、独特的审美价值 别林斯基说:“在真正的艺术作品里,一切形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学理论⽂学理论第⼀章⽂学的特征【关键词:⼀.⽂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存在的形态——⽂学的形象性三.⽂学形象的典型性四.⽂学是⽤语⾔塑造形象的语⾔艺术】第⼀节⽂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的表现对象——以⼈为中⼼的社会⽣活1.⽂学表现的对象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以⼈为中⼼的社会⽣活”。

①以⼈为中⼼:⽂学必须把⾃⼰的描写对象和表现对象放到“⼈”的⾝上。

⽂学作品必须时时刻刻以⼈为中⼼,就是指⽂学要以⼈的各种⽣活形态,以⼈的各种精神表现,以⼈与⼈的各种冲突⽭盾,作为⾃⼰写作的“原料”。

(⽂学是写⼈的、⽂学是写给⼈的)②社会⽣活:⼈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类⽣活形态。

③以⼈为中⼼的社会⽣活:社会⽣活是以⼈为主体和中⼼⽽形成的。

⼈,是联结社会⽣活整体的中⼼和纽带。

虽然都说⽂学的源泉是社会⽣活,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活都必然能成为⽂学的表现对象。

因为⽂学以审美情感作为⼼理中介来反映社会⽣活,这就决定了⽂学的表现对象只能是社会⽣活中作者所感所想并能引发作家审美体验的那⼀部分。

社会⽣活是⼴阔的、异常丰富的,在各种社会⽣活实践中,最能引起作者情感体验的⾃然是活⽣⽣的⼈,是⼈的⽣活、情感、思想和命运。

2.⽂学与社会科学理论著作的“本质”区别①社会科学理论著作,诸如哲学、历史学等,不是表现以⼈为中⼼的社会⽣活的,⽽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发展的总的规律和客观世界中某⼀事物发⽣发展的规律。

②⽂学,真正把⽴体的、活⽣⽣的⼈作为表现与研究对象,即,以⼈为中⼼的社会⽣活。

3.⽂学创作从⽂学创作上看,⽂学创作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图表达创作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以满⾜⼈们的情感需要。

情感贯穿在⽂学作品之中,作家总是尽⼒把⾃⼰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融⼊作品呈现给读者,这种情感带有普遍性,代表⼈类共同情感。

⼆.⽂学表现的内容1.⽂学作品内容:经过作家艺术处理的,蕴含了作家社会意识、社会理想、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表现在作品之中的以⼈为中⼼的社会⽣活。

文学概论第四章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学概论第四章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三)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意境既然是虚实结合,生于象外的产物, 它就必然蕴含着令人咀嚼不尽的韵味,然读者 从意境提供的意象去领略其深层的情思意蕴。 意境的内涵是一种难以言传而又韵味无穷的 “言外之意” “韵外之致”。 既然意境包含着丰富的深层意蕴,那么读 者在把握意境时,就不能停留在象下之意和言 内之意的浅层意蕴上,而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 想,透过形见出神,透过境见出情,进而把握 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领会意境深层所包含的 宇宙人生的无限意味。
既然意境包含着丰富的深层意蕴那么读既然意境包含着丰富的深层意蕴那么读者在把握意境时就不能停留在象下之意和言者在把握意境时就不能停留在象下之意和言内之意的浅层意蕴上而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内之意的浅层意蕴上而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透过形见出神透过境见出情进而把握想透过形见出神透过境见出情进而把握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领会意境深层所包含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领会意境深层所包含的宇宙人生的无限意味

二、虚实结合,境生象外。 意境是在情景交融中呈现出的一种虚实结合的 艺术境界,它是物象与物像之间多重复合联系 构成的耐人寻味,而又若有若无的虚幻的艺术 空间。所以意境的创造,必须在对具体物象 (实境)进行生动描写的同时,又必须超越具 体形象本身,开拓出一个诱发想象和联想,暗 示出更深广意味的审美想象空间(虚境)。虚 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意境创造的意向和目 的,体现着意境的审美内涵。虚境是意境结构 中的灵魂。


、典型人物 (一)定义:典型人物是具有独特而 丰富的性格、命运或心态,蕴含着深 广的社会内容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 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独创性的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既活跃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又植 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中;他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 独特的方式而生存,又无时无刻不体现“一定社 会关系”的本质;他既具有认识社会的巨大思想 价值,又给人以情感激动的较高审美价值 。

学习_课件第七讲文学典型

学习_课件第七讲文学典型
林黛玉:封建制度下爱情的牺牲品。
林冲:专制统治下被逼反抗的反抗者。
(二)文学典型的要求
1、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 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二)文学典型的要求
2、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 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我来得不巧了”。
持久不衰的文学典型
6
《西游记》中的人物典型
薛宝钗——温柔敦厚
“不见奢华,惟觉淡雅” “品格端方,容貌美丽” “罕言寡语,人谓装
愚” “随分从时,自云守 拙”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
“在整个感性世界里, 人是最高级的存在 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 世界上最高的美。”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性格,所以优秀 的小说往往会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典 型形象。
(2)典型性格所显示的灵魂深度。 第一、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 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第二、灵魂所显示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第三、性格和灵魂是否会合乎理想。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一)典型环境: 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
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 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 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 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孙悟空——万能,七十二变 “你当我是孙悟空哇,会七十二变?” 猪八戒——好吃懒做,丑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唐僧——念经,唠叨 沙和尚—人物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典 型是对人生和人性的一种发现和一种敞开,提升了读 者对人生和人性的感受和理解。典型人物身上蕴涵了 人生或人性中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表现了我们 共有的感受、情绪和思想,同时,又以强烈、集中的 个性化表现,显示了隐藏在人们熟视无睹的人生表现 和生活现象之下的底蕴或奥秘。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分析[小说]《阿Q正传》作者:鲁迅1、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

“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2、分析阿Q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3、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4、如何评价阿Q的革命?两方面分析评价:一、肯定阿Q要革命。

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

二、也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

阿Q 的革命复杂性,基本上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复杂性,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问题。

5、阿Q“大团圆”结局揭示了什么?有主、客观原因。

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

6、阿Q的典型意义。

①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

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

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7、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鲁迅对阿Q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8、简析赵太爷。

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

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

9、简析《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儿童文学中的类型形象与典型形象

儿童文学中的类型形象与典型形象

儿 童 文 学 中 的 类 型 形 象 与 典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王 泉 根
“浅”“薄”“缺乏深度”的重要原 因。也有论者将典型化视为艺术的儿 童文学,而给类型化则贴上通俗儿童 文学的标签。的确,与成人文学相 比,儿童文学的典型形象实在是太少 了。优秀的成人文学作品曾经塑造了 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如大战风车 的堂吉诃德、优柔寡断的哈姆莱特、 独立自尊的简·爱、贪婪自私的葛朗 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晴雯、精神 胜利的阿Q。可是,古今中外的儿童 文学又出现了多少典型呢?为什么儿
《小说面面观》) 这种高度概括性的形象比较地适宜
幼儿目瞪口呆。同样,思维能力刚有所发展的小 学生,思维水平还没有进入足以进行高度抽象的 逻辑判断、进行自主反思的层次,对他们来说, 文学作品中的成长、快乐、幽默、幻想、探险、 寻秘、游戏等才是具有无穷魅力的。 《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条目引了 一句孩子的话来阐释儿童文学的特征:“我们希 望出事——而且要快。”他们需要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个性鲜明、特点突出,使人过目不忘,这正 是类型化形象,也正是古典的灰姑娘、小王子, 今天的大头儿子、马小跳。正是中外儿童文学史 上无数个性鲜明、特点突出、使人过目不忘的类 型化形象与故事,才让千百万孩子获得了童年的 快乐,也让他们由此爱上了阅读。当他们以后成 了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自然会去阅读曹雪 芹、鲁迅、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自然而然会向 灰姑娘、小王子说再见。但须知,他们阅读习惯 的养成正是从阅读类型、阅读并非“深度写作” 的幼年文学和童年文学开始的。这就是“儿童阅 读”的客观规律与辩证法。 综上所述,对待儿童文学中的“类型”与 “典型”问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抛开不 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特点与阅读接受心理,不 能用“典型化”的一刀切去苛求为不同年龄段孩 子服务的所有作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艺术实践 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是:如何在少年文学尤其是 在少年小说、成长小说中塑造出富有当代意识的 共性与个性高度统一的新的典型形象,而没有必 要,更用不着去指责为什么幼年文学、童年文学 总是由类型形象唱主角。我们期待着新世纪少年 小说、成长小说中能出现更新更多的典型形象, 同时也期待着为幼儿园小朋友服务的幼年文学与 为小学生服务的童年文学也能涌现出更多的为孩 子们由衷欢迎的鲜明的类型形象,共建多元共 生、百鸟和鸣的良性儿童文学生态环境。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共20页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共20页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身后名源自,于我若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第五讲文学形象

第五讲文学形象

第五讲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三种形态。

在文学文本中,语言塑造出的形象感染了读者,令其产生认同或共鸣。

因而认识文学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一种,是以暗示、说理或含混方式塑造的文学形象。

所谓“意象”,也就是表意之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

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文学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哲理意味或者观念内涵,即具有象征性特点。

(一)文学意象的特征文学意象的意义,是一种象征的表达。

这规定了意象的审美特点必然和象征型文学的特点联系在一起,从而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

第一,指意性。

从意象的设置目的来看,文学意象具有指意性的特点,即一种意象往往是为了表达特定条件下生成的一种观念或者认识,是受写作者个人意图支配的形象,而不一定要符合现实生活的形象特征。

如艾青写过这样两首关于“池沼”的诗。

第一首题为《冬天的池沼》,第二首题为《青色的池沼》。

这两首诗的写作时间相差两个多月,也都使用了“池沼”这个核心意象,但是,它们却在诗中被分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前一首诗里面的意象“池沼”寂寞、枯干、荒芜、阴郁,代表了生命的消耗、悲痛与寂寞。

而后一首诗中的“池沼”,则平静、清潋、透明而富有青春气息,从而成为生机和希望的象征。

更有意思的是,在第一首诗中,“池沼”是静态的,在第二首诗中,“池沼”则是动态的。

在这里,“池沼”本身是怎样的、诗人所见闻的东西有什么客观形象特点等等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诗人按照什么样的意图去“使用”这个形象,从而使之呈现“自我意志”的要求。

第二,暗示性。

从意象的表达方式来看,一个意象往往通过隐喻、转义等等方式,暗示其内在的意义。

这使得我们理解一个意象的时候,不能仅仅查看这个意象本身,更要领悟它暗含的意义。

暗示,就仿佛是解谜。

文本意象仿佛是谜面,其暗示的意义则仿佛是谜底。

在舒婷的《思念》这首诗里面,每一个意象都很明确,但是,我们又必须“舍弃”这个意象本身的明确,想象并领悟其暗示出来的那部分含义。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语言、文化和艺术的结晶。

它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但是,无论形式如何,文学都具有一些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品具有情感表达的功能。

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世界和人性的感受与体验。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戏剧,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传递了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他表达了自己豪迈、豁达的情感;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则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文学作品具有艺术美感的追求。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

艺术美感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处理来达到。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众多的比喻、象征手法,使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第三,文学作品具有人物塑造的能力。

文学作品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言行、性格、命运等方面的表现,展现了人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例如,金庸笔下的侠客们,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使读者为之动容。

文学作品具有社会反映的作用。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映射,是社
会现实的呈现和反映。

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矛盾,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他以阿Q的形象来揭示当时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文学作品具有情感表达、艺术美感、人物塑造和社会反映等典型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使文学作品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也使文学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