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运动中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我校“文化艺术节”英语表演比赛中,有16名学生参加比赛,规定前8名的学生进入决赛,某选手想知道自己能否晋级,只需要知道这16名学生成绩的()A.中位数B.方差C.平均数D.众数2、甲、乙两人一周中每天制作工艺品的数量如图所示,则对甲、乙两人每天制作工艺品数量描述正确的是()A.甲比乙稳定B.乙比甲稳定C.甲与乙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3、对于数据3,3,2,3,6,3,10,3,6,3,2.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不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已知数据1,2,3,3,4,5,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3B .极差为4C .方差是53D5、某校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敏己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11名同学成绩的( )A .最高分B .中位数C .极差D .平均分6、若样本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1232,32,,32n x x 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平均数为30,方差为8B .平均数为32,方差为8C .平均数为32,方差为20D .平均数为32,方差为187、在对一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时,小华列出了方差的计算公式S 2=22222(5)(4)(4)(3)(3)5x x x x 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样本容量是5B .样本的中位数是4C .样本的平均数是3.8D .样本的众数是48、有一组数据:1,2,3,3,4.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 .1B .2C .3D .49、2022年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张家口举行,如表记录了四名短道速滑选手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x 和方差s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乙选手是这四名选手中成绩最好且发挥最稳定的运动员,则m、n的值可以是()A.m=50,n=4 B.m=50,n=18 C.m=54,n=4 D.m=54,n=1810、某校随机抽查了10名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的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方差为50B.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众数为50分C.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中位数为48分D.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为48分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跳远运动员李强在一次训练中,先跳了6次的成绩如下:7.6,7.8,7.7,7.8,8.0,7.9(单位:m).这六次成绩的平均数为7.8,方差为160.如果李强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7.6,8.0,则李强这8次跳远成绩与前6次的成绩相比较,其方差 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如果一组数据1a ,2a ,…,n a 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12a ,22a ,…,2n a 的方差是__________.3、某校九年级进行了3次体育中考项目﹣﹣1000米跑的模拟测试,甲、乙、丙三位同学3次模拟测试的平均成绩都是3分55秒,三位同学成绩的方差分别是s 甲2=0.01,s 乙2=0.009,s 丙2=0.0093.则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成绩最稳定的是 ___.4、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要选拔一名英语主持人,小聪参加选拔的各项成绩如下:读:92分,听:80分,写:90分,若把读,听、写的成绩按5:3:2的比例计入个人的总分,则小聪的个人总分为____分.5、一组数据:2,5,7,3,5的众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某班10名男同学参加100米达标检测,15秒以下达标(包括15秒),这10名男同学成绩记录如下:+1.2,0,-0.8,+2,0,-1.4,-0.5,0,-0.3,+0.8 (其中超过15秒记为“+”,不足15秒记为“-”)(1)求这10名男同学的达标率是多少?(2)这10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3)最快的比最慢的快了多少秒?2、5,16,16,28,32,51,51的众数是什么?3、某单位招聘员工,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项成绩的满分均为100分,前6名选手的得分如下:根据规定,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按一定的百分比折合成综合成绩.(1)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众数是分.(2)现得知1号选手的综合成绩为88分,求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3)求出其余五名选手的综合成绩,并以综合成绩排序确定前两名人选.4、某单位要买一批直径为60mm的螺丝,现有甲、乙两个螺丝加工厂,它们生产的螺丝的材料相同,价格也相同,该单位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个螺丝,它们的直径(单位:mm)如下:甲厂:60,59,59.8,59.7,60.2,60.3,61,60,60,60.5,59.5,60.3,60.1,60.2,60,59.9,59.7,59.8,60,60;乙厂:60.1,60,60,60.2,59.9,60.1,59.7,59.9,60,60,60,60.1,60.5,60.4,60,59.6,59.5,59.9,60.1,60.你认为该单位应买哪个厂的螺丝?5、某中学为选拔一名选手参加我市“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经研究,按表所示的项目和权数对选拔赛参赛选手进行考评.下图分别是是小明、小华在选拔赛中的得分表和各项权数分布表:得分表结合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选拔赛中四个项目所得分数的众数是,中位数是;(2)评分时按统计表中各项权数考评.①求出演讲技巧项目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②如此考评,小明和小华谁更优秀,派出哪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呢?---------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的意义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6位学生参加比赛,取得前8名的学生进入决赛,中位数就是第8、第9个数的平均数,因而要判断自己能否晋级,只需要知道这16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就可以.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分析】先根据折线统计图得出甲、乙每天制作的个数,从而得出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继而得出方差关系.【详解】解:由折线统计图知,甲5天制作的个数分别为15、20、15、25、20,乙5天制作的个数分别为10、15、10、20、15,∴甲从周一至周五每天制作的个数分别比乙每天制作的个数多5个,∴甲、乙制作的个数稳定性一样,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方差进行决策,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分析】直接根据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数据3出现了6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3,故①正确;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2,3,3,3,3,3,3,6,6,10,处于中间位置的是3,所以中位数是3,故②错误;平均数为22366210411⨯+⨯+⨯+=,故③、④错误;所以不正确的结论有②、③、④,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众数和平均数,掌握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分析】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再进行判断.【详解】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2+3+3+4+5)÷6=3,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排序后处在第3、4位的数都是3,因此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极差为5﹣1=4,B选项不符合题意;S2=16×[(1﹣3)2+(2﹣3)2+(3﹣3)2+(3﹣3)2+(4﹣3)2+(5﹣3)2]=53,C选项不符合题意;S=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计算是解答的前提.5、B【解析】【分析】由于共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比赛取前6名参加决赛,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即可.【详解】解:由于共有11个不同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及中位数之后的共有6个数, 故只要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进入决赛了.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中位数的意义.6、D【解析】【分析】由样本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可得()()()()2222123123···10,101010?··102,n n x x x x n x x x x n ++++=-+-+-++-=再利用平均数公式与方差公式计算1232,32,,32n x x x ++⋅⋅⋅+的平均数与方差即可.【详解】 解: 样本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222212312311···10,?··2,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n n ⎡⎤∴=++++=-+-+-++-=⎣⎦ ()()()()2222123123···10,101010?··102,n n x x x x n x x x x n ∴++++=-+-+-++-=∴ ()1231323232?··32n x x x x n++++++++ ()1131023232,n n n n n=⨯+=⨯= ()()()()22221231323232323232?··3232n x x x x n ⎡⎤+-++-++-+++-⎣⎦()()()()22221231910910910?··910n x x x x n ⎡⎤=-+-+-++-⎣⎦ 19218,n n =⨯⨯=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方差的含义与计算,熟练的运用平均数公式与方差公式进行推导是解本题的顾客.7、D【解析】【分析】先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得出样本数据,从而可得样本的容量,再根据中位数(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与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的定义、平均数的计算公式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解:由方差的计算公式得:这组样本数据为5,4,4,3,3,则样本的容量是5,选项A 正确;样本的中位数是4,选项B 正确; 样本的平均数是54433 3.85++++=,选项C 正确; 样本的众数是3和4,选项D 错误;故选:D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平均数与方差的计算公式等知识点,依据方差的计算公式正确得出样本数据是解题关键.8、C【解析】【分析】找出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详解】解:∵3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为3;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众数.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9、A【解析】【分析】根据乙选手是这四名选手中成绩最好且发挥最稳定的运动员,可得到乙选手的成绩的平均数最大,方差最小,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乙选手是这四名选手中成绩最好的,所以乙选手的成绩的平均数最小,又因为乙选手发挥最稳定,所以乙选手成绩的方差最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理解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差;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10、C【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10×(46+47×2+48×3+49×2+50×2)=48.2,故D选项错误,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10×[(46﹣48.2)2+2×(47﹣48.2)2+3×(48﹣48.2)2+2×(49﹣48.2)2+2×(50﹣48.2)2]=1.56,故A选项错误,∵这组数据中,48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8,故B选项错误,∵这组数据中间的两个数据为48、4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8482=48,故C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及公式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变大【解析】【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李强第二次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李强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7.6,8.0,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867.68.07.88m ⨯++=, ∴这8次跳远成绩的方差是:()()()()()222222127.67.827.87.87.77.828.07.87.97.88S ⎡⎤=⨯-+⨯-+-+⨯-+-⎣⎦ 0.0225= ∵0.0225>160, ∴方差变大;故答案为:变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和方差的计算,熟练掌握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解析】【分析】设一组数据1a ,2a ,…,n a 的平均数为x ,方差是22s =,则另一组数据12a ,22a ,…,2n a 的平均数为2x x '=,方差是2s ',代入方差公式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计算即可.【详解】解:设一组数据1a ,2a ,…,n a 的平均数为x ,方差是22s =,则另一组数据12a ,22a ,…,2n a 的平均数为2x x '=,方差是2s ',∵2222121[()()()]n s a x a x a x n =-+-++-, ∴2222121[(22)(22)(22)]n s a x a x a x n '=-+-++-, 则2222121[4()4()4()]n s a x a x a x n '=-+-++-, ∴2222124[()()()]n s a x a x a x n '=-+-++-,∴224s s '=,2428s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性质:当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乘以同一个数时,方差变成这个数的平方倍.即如果一组数据1a ,2a ,…,n a 的方差是2s ,那么另一组数据1ka ,2ka ,⋯,n ka 的方差是22k s .3、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详解】解:∵s 甲2=0.01,s 乙2=0.009,s 丙2=0.0093,∴s 乙2<s 丙2<s 甲2,∴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成绩最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4、88【解析】【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按照比例求得小莹的个人总分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532⨯⨯⨯(分),92+80+90=885+3+25+3+25+3+2答:小聪的个人总分为88分;故答案为:88.【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进行计算时候注意权的分配,另外还应细心,否则很容易出错.5、5【解析】【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求解.【详解】解:这组数据5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的知识,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三、解答题1、(1)70%;(2)15.1秒;(3)最快的比最慢的快了3.4秒【分析】(1)求这10名男同学的达标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求解;(2)根据10名男同学的成绩即可求出平均数;(3)分别求出最快与最慢的时间,故可求解.【详解】解(1)从记录数据可知达标人数是7∴ 达标率=7÷10×100%=70%(2)15+(+1.2+0-0.8+2+0-1.4-0.5+0-0.3+0.8 )÷10=15.1(秒)∴这10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是15.1秒(3)最快的是(15-1.4)=13.6(秒)最慢的是(15+2)=17(秒)17-13.6=3.4(秒)∴最快的比最慢的快了3.4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有理数的运算法则.2、16和51【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由此可求解.【详解】解:因为5,16,16,28,32,51,51中出现最多的数据为16和51,分别为两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6和5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熟练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解题的关键.3、(1)84;(2)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40%,60%;(3)2号:89.6分,3号:85.2分,4号:90分,5号:81.6分,6号:83分,综合成绩排序前两名人选是4号和2号【分析】(1)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即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找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再找出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即是众数;(2)先设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百是x ,y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x ,y 的值即可;(3)根据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分别求出其余五名选手的综合成绩,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80,84,84,85,90,92,84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众数是84分;故答案为:84;(2)设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x ,y ,根据题意得:1859088x y x y +=⎧⎨+=⎩, 解得40%60%x y =⎧⎨=⎩, ∴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40%,60%.(3)2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92×0.4+88×0.6=89.6(分),3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4×0.4+86×0.6=85.2(分),4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90×0.4+90×0.6=90(分),5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4×0.4+80×0.6=81.6(分),6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0×0.4+85×0.6=83(分).∴综合成绩排序前两名人选是4号和2号.【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加权平均数等知识点,依据题意,正确建立方程求出题(2)中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解题的关键.4、买乙厂的螺丝【分析】分别求出甲乙两厂螺丝的平均数,极差,方差,然后根据平均数,极差,方差综合选取即可.【详解】 解:60.2+60.3+61+600+60+60.5+59.60+59+59.8+59.70+.1=6205+60.3+60.1+6.2+60+599+59.759.86060x +++⎛⎫⨯= ⎪⎝⎭甲 mm , 60.1+60+60+60.2+59.9+60.1+59.7+59.9+60+60+600+60.1+60.5+60.4+60+59.6+59.5+59.9+60.1+601620x ⎛⎫=⨯= ⎪⎝⎭乙 mm ; 61592mm R =-=甲,60.559.51mm R =-=乙;2222222222222222222(60-60)+(59-60)+(59.8-60)+(59.7-60)+(60.2-60)+(60.3-60)+(61-60)1=+(60-60)+(60-60)+(60.5-60)+(59.5-60)+(60.3-60)+(60.1-60)+(60.2-60)20+(60-60)+(59.9-60)+(59.7-60)+(59.8-60)+(60-60S ⨯甲220.152)+(60-60)⎡⎤⎢⎥=⎢⎥⎢⎥⎢⎥⎣⎦; 2222222222222222222(60.1-60)+(60-60)+(60-60)+(60.2-60)+(59.9-60)+(60.1-60)+(59.7-60)1=?+(59.9-60)+(60-60)+(60-60)+(60-60)+(60.1-60)+(60.5-60)+(60.4-60)20+(60-60)+(59.6-60)+(59.5-60)+(59.9-60)+(60.1-S 乙220.05160)+(60-60)⎡⎤⎢⎥=⎢⎥⎢⎥⎢⎥⎣⎦; ∴从甲、乙两厂抽取的10个螺丝直径的平均数都是60mm ,但甲厂20个螺丝直径的极差为2mm ,方差为0.152;乙厂20个螺丝直径的极差为1mm ,方差为0.051.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应买乙厂的螺丝.【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极差,方差,以及根据平均数,极差,方差做决策,熟练掌握计算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5、(1)85分,82.5分;(2)①144°;②小明更优秀,应派出小明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分析】(1)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①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演讲技巧项目的百分比,进而求出圆心角大小;②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出小明、小华的成绩,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小明在选拔赛中四个项目所得分数的众数是85分,中位数是85802+=82.5(分);(2)①1-5%-15%-40%=40%360⨯40%=144°答:演讲技巧项目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144°;②小明分数为:855%7015%8040%8540%80.75⨯+⨯+⨯+⨯=小华分数为:905%7515%7540%8040%77.75⨯+⨯+⨯+⨯=80.75>77.75∴小明更优秀,应派出小明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中位数、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四川省绵阳市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在体育课的跳远比赛中,以4.00米为标准,若小东跳出了4.22米,可记做+0.22,那么小东跳出了3.85米,记作()A.﹣0.15 B.+0.22 C.+0.15 D.﹣0.222.”造林见林,见林见效”这是退耕还林、造林的基本要求,更是农民的朴实愿望,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包建华说,退耕还林直补给退耕农户带来实惠,累计兑现政策性补助资金331.92亿元,户均5500元.将331.92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3.3192×108B.3.3192×109C.3.3192×1010D.3.3192×10113.下列事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A.一星期有7天B.袋中有三个红球,摸出一个球是红球C.字母M、N都轴对称图形D.任意买一张车票,座位刚好靠窗口4.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且x≠0 B.x≤2且x≠0 C.x≠0 D.x≤﹣25.如图是一个由5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三视图是()A. B.C.D.6.已知四边形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B∥CD,AB=C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若AC⊥BD,AC=BD,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C.若AC⊥BD,AB=AD,CB=CD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D.若AB=BC=CD=AD,则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7.学校文艺部组织部分文艺积极分子看演出,共购得8张甲票,4张乙票,总计用了112元.已知每张甲票比乙票贵2元,则每张甲票、每张乙票的价格分别是()A.10元和8元B.8元和10元C.12元和10元D.10元和12元8.为了调查某班的学生每天使用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张华随机调查了20名同学,结果如下表:每天使用零花钱(单位:元) 1 2 3 4 5人数 1 3 6 5 5则这20名同学每天使用的零花钱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3,3 B.3,3.5 C.3.5,3.5 D.3.5,39.如图是一个长方形的铝合金窗框,其长为a(m),高为b(m),装有同样大的塑钢玻璃,当第②块向右拉到与第③块重叠,再把第①块向右拉到与第②块重叠时,用含a与b的式子表示这时窗子的通风面积是()m2.A.B.C.D.10.如图,已知AD∥BC,AC与BD相交于点O,点G是BD的中点,过G作GE∥BC交AC于点E,如果AD=1,BC=3,GE:BC等于()A.1:2 B.1:3 C.1:4 D.2:311.已知二次函数y=x2﹣5x+6,当自变量x取m时,对应的函数值小于0,当自变量x取m﹣1、m+1时,对应的函数值为y1、y2,则y1、y2满足()A.y1>0,y2>0 B.y1<0,y2>0 C.y1<0,y2<0 D.y1>0,y2<012.已知,如图,∠ACB=90°,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于点E,EF⊥AB于F,连接OE交DC于点P,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OE∥AB B.BC=2DE C.AC•DF=DE•CD D.DE=P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小明身高为140cm,比他高20cm的哥哥的身高为cm.14.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25°,则∠2=.15.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6,第三边长是一元一次不等式2x﹣1<9的正整数解,则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是.16.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17.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点P在△ABC内,△AP′C是由△BPC绕着点C旋转得到的,PA=,PB=1,∠BPC=135°.则PC=.18.有依次排列的3个数:3,9,8.对任意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6,9,﹣1,8,这称为第一次操作,做第二次同样的操作后也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3,6,3,9,﹣10,﹣1,9,8.继续依次操作下去,问:从数串3,9,8开始操作第一百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6分)19.(1)计算:3tan45°+|1﹣|﹣(3.14﹣π)0﹣(2)化简:÷(﹣a﹣2)20.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此某媒体记者小李随机调查了市区若干名中学生家长对这种现象的态度(态度分为:A:无所谓;B:反对;C:赞成)并将调査结果绘制成图①和图②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此次抽样调査中.共调査了名中学生家长;(2)将图①补充完整;(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市区80000名中学生家长中有多少名家长持反对态度?21.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2),BC的长为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C.(1)求反比例函数与直线AC的解析式;(2)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若使△OAP的面积恰好等于△ABC的面积,求P点的坐标.22.某商店以每件16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的利润不得超过20%,则该商家经过两次连续降价(两次降价百分率相等)后,使该商品的利润为20%;(1)若已知该商家商品原来定价为30元,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2)若每件商品定价为x(x为整数)元,将剩余170件商品全部卖出,商店预期至少盈利340元,则有哪几种定价方案?23.如图,AB是⊙O的直径,BC为⊙O的切线,D为⊙O上的一点,CD=CB,延长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D为⊙O的切线;(2)求证:∠C=2∠DBE;(3)若EA=AO=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24.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点左侧),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为直线x=,OA=2,OD平分∠BOC交抛物线于点D(点D在第一象限);(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D的坐标;(2)点M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轴上存在一点N,使得A、D、M、N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出点M的坐标;(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BPD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已知△ABC,AC=BC,CD⊥AB于点D,点F在BD上,连接CF,AM⊥CF于点M,AM交CD于点E.(1)如图1,当∠ACB=90°时,求证:DE=DF;(2)如图2,当∠ACB=60°时,DE与DF的数量关系是(3)在2的条件若tan∠EAF=,EM=,连接EF,将∠DEF绕点E逆时针旋转,旋转后角的两边交线段CF于N、G两点,交线段BC于P、T两点(如图3),若CN=3FN,求线段GT的长.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在体育课的跳远比赛中,以4.00米为标准,若小东跳出了4.22米,可记做+0.22,那么小东跳出了3.85米,记作()A.﹣0.15 B.+0.22 C.+0.15 D.﹣0.22【考点】正数和负数.【分析】根据高于标准记为正,可得低于标准记为负.【解答】解:∵以4.00米为标准,若小东跳出了4.22米,可记做+0.22,∴小东跳出了3.85米,记作﹣0.15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注意高于标准用正数表示,低于标准用负数表示.2.”造林见林,见林见效”这是退耕还林、造林的基本要求,更是农民的朴实愿望,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包建华说,退耕还林直补给退耕农户带来实惠,累计兑现政策性补助资金331.92亿元,户均5500元.将331.92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3.3192×108B.3.3192×109C.3.3192×1010D.3.3192×1011【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331.92亿=331 9200 0000=3.3192×101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3.下列事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A.一星期有7天B.袋中有三个红球,摸出一个球是红球C.字母M、N都轴对称图形D.任意买一张车票,座位刚好靠窗口【考点】随机事件.【分析】根据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可区别各类事件.【解答】解:A、一星期有7天是必然事件,故A错误;B、袋中有三个红球,摸出一个球是红球是必然事件,故B错误;C、字母M是轴对称图形,字母N不是轴对称图形,故C错误;D、任意买一张车票,座位刚好靠窗口是随机事件,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4.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且x≠0 B.x≤2且x≠0 C.x≠0 D.x≤﹣2【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专题】函数思想.【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2≥0且3x≠0,解得:x≥﹣2且x≠0.故选A.【点评】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5.如图是一个由5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三视图是()A. B.C.D.【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分析】找到从正面、左面、上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视图中.【解答】解:此几何体的主视图有两排,从上往下分别有1,3个正方形;左视图有二列,从左往右分别有2,1个正方形;俯视图有三列,从上往下分别有3,1个正方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关键是掌握三视图所看的位置.6.已知四边形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B∥CD,AB=C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若AC⊥BD,AC=BD,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C.若AC⊥BD,AB=AD,CB=CD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D.若AB=BC=CD=AD,则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考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分析】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以及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A、若AB∥CD,AB=C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正确;B、若AC⊥BD,AC=BD,无法得到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此选项错误;C、若AC⊥BD,AB=AD,CB=CD,无法得到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此选项错误;D、若AB=BC=CD=AD,无法得到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以及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正确掌握相关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7.学校文艺部组织部分文艺积极分子看演出,共购得8张甲票,4张乙票,总计用了112元.已知每张甲票比乙票贵2元,则每张甲票、每张乙票的价格分别是()A.10元和8元B.8元和10元C.12元和10元D.10元和12元【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设每张甲票、每张乙票的价格分别是x元,y元,列方程组得,求解即可.【解答】解:设每张甲票、每张乙票的价格分别是x元,y元,则,解得,答:每张甲票、每张乙票的价格分别是10元,8元.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此题的关键.8.为了调查某班的学生每天使用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张华随机调查了20名同学,结果如下表:每天使用零花钱(单位:元) 1 2 3 4 5人数 1 3 6 5 5则这20名同学每天使用的零花钱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3,3 B.3,3.5 C.3.5,3.5 D.3.5,3【考点】中位数;加权平均数.【分析】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2,2,3,3,3,3,3,3,4,4,4,4,4,5,5,5,5,5,则平均数为:=3.5,中位数为:=3.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9.如图是一个长方形的铝合金窗框,其长为a(m),高为b(m),装有同样大的塑钢玻璃,当第②块向右拉到与第③块重叠,再把第①块向右拉到与第②块重叠时,用含a与b的式子表示这时窗子的通风面积是()m2.A.B.C.D.【考点】列代数式.【分析】第②块向右拉到与第③块重叠,再把第①块向右拉到与第②块重叠时,第一块和第二块玻璃之间的距离是(﹣)×.窗子的通风面积为①中剩下的部分.【解答】解:[a﹣﹣﹣×(﹣)]×b=ab.故选B.【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不能准确的找到窗子的通风部位.应该根据图示找到窗子通风的部位在那里,是那个长方形,其长和宽式多少,都需要求出来,再进行面积计算.10.如图,已知AD∥BC,AC与BD相交于点O,点G是BD的中点,过G作GE∥BC交AC于点E,如果AD=1,BC=3,GE:BC等于()A.1:2 B.1:3 C.1:4 D.2:3【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AD∥BC,GE∥BC,易证得△AOD∽△COB,△OGE∽△OBC,又由AD=1,BC=3,点G是BD 的中点,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得OG=OD,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AD∥BC,∴△AOD∽△COB,∵AD=1,BC=3,∴OD:OB=AD:BC=1:3,∴OD=BD,∵点G是BD的中点,∴DG=BD,∴OD=OG,∵GE∥BC,∴△OGE∽△OBC,∴GE:BC=OG:OB=OD:OB=1: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已知二次函数y=x2﹣5x+6,当自变量x取m时,对应的函数值小于0,当自变量x取m﹣1、m+1时,对应的函数值为y1、y2,则y1、y2满足()A.y1>0,y2>0 B.y1<0,y2>0 C.y1<0,y2<0 D.y1>0,y2<0【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利用自变量x取m时对应的值小于0,确定m ﹣1、m+1的位置,进而确定函数值为y1、y2.【解答】解:令y=x2﹣5x+6=0,解得:x=2或x=3.∵当自变量x取m时对应的值小于0,∴2<m<3,∴m﹣1<2,m+1>3,∴y1>0,y2>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和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求得抛物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12.已知,如图,∠ACB=90°,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于点E,EF⊥AB于F,连接OE交DC于点P,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OE∥AB B.BC=2DE C.AC•DF=DE•CD D.DE=PD【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证明BC是⊙O的切线,进而得到P是CD的中点,利用中位线定理求出OE∥AB,据此判断A 正确;证明E是BC的中点,利用∠CDB是直角,据此得到BC=2DE,判断B选项正确;证明△ACD∽△EDF,即可得到AC•DF=DE•CD,判断C选项正确;只有当PE=PD时DE才等于PD,据此判断D选项错误.【解答】解:∵∠ACB=90°,∴BC是⊙O的切线,∵BC是⊙O的切线,∴OE垂直平分CD,∠OEC=∠OED,∴P是CD的中点,∴OP∥AB,∴OE∥AB,A选项正确,∵OE∥AB,O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AC是直径,∴∠ADC=90°,∴CD⊥AB,∴∠CDB=90°,∴BC=2DE,B选项正确;∵EF⊥AB,∴∠DFE=∠ADC=90°,∵DE=CD,BC是⊙O的切线,∴DE是⊙O的切线,∴∠EDF=∠CAD,∴△ACD∽△EDF∴,∴AC•DF=DE•CD,C选项正确.在四边形PDFE中,我们可以证明它是矩形,而不具备证明它是正方形的条件, ∴DE=,只有PE=PD时DE才等于PD,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长性质及三角形的中位线的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以及切线的性质,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小明身高为140cm,比他高20cm的哥哥的身高为160cm.【考点】有理数的加法.【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即可解答.【解答】解:140+20=160(cm).故答案为:160.【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有理数加法法则.14.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25°,则∠2=6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题意知,∠1+∠3=90°;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推知∠2=∠3.【解答】解:如图,根据题意,知∠1+∠3=90°.∵∠1=25°,∠3=65°.又∵AB∥CD,∴∠2=∠3=65°;故答案是“6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挖掘出隐含在题中的已知条件∠1+∠3=90°.15.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6,第三边长是一元一次不等式2x﹣1<9的正整数解,则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是3或4.【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x是符合条件的正整数判断出x的可能值,再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2x﹣1<9,解得:x<5,∵x是它的正整数解,∴x可取1,2,3,4,根据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得2<x<14,∴x=3,4.故答案为:3或4.【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求不等式特殊解的方法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正确解不等式,求出解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不等式应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6.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2+2.【考点】剪纸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严格按照图的示意对折,裁剪后得到的是直角三角形,虚线①为矩形的对称轴,依据对称轴的性质虚线①平分矩形的长,即可得到沿虚线②裁下的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10÷2﹣4=1,虚线②为斜边,据勾股定理可得虚线②为,据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高平分底边的性质可以得到,展开后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2,故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底边为2(10÷2﹣4)=2,腰的平方为32+12=10,因此等腰三角形的腰为,因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答:展开后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相关性质的运用能力,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容易得出来.17.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点P在△ABC内,△AP′C是由△BPC绕着点C旋转得到的,PA=,PB=1,∠BPC=135°.则PC=.【考点】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P′CA=∠PCB,进而可以得到∠P′CP=∠ACB=90°,进而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解答】解:∵△AP′C是由△BPC绕着点C旋转得到的,∴∠P′CA=∠PCB,CP′=CP,∴∠P′CP=∠ACB=90°,∴△P′C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出∠AP′B=90°,∵PA=,PB=1,∴AP′=1,∴PP′==2,∴P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到相等的量.18.有依次排列的3个数:3,9,8.对任意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6,9,﹣1,8,这称为第一次操作,做第二次同样的操作后也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3,6,3,9,﹣10,﹣1,9,8.继续依次操作下去,问:从数串3,9,8开始操作第一百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是520.【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首先具体地算出每一次操作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得出操作第100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解答】解:设A=3,B=9,C=8,操作第n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为S n.n=1时,S1=A+(B﹣A)+B+(C﹣B)+C=B+2C=(A+B+C)+1×(C﹣A);n=2时,S2=A+(B﹣2A)+(B﹣A)+A+B+(C﹣2B)+(C﹣B)+B+C=﹣A+B+3C=(A+B+C)+2×(C﹣A);…故n=100时,S100=(A+B+C)+100×(C﹣A)=﹣99A+B+101C=﹣99×3+9+101×8=520.故答案为:5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类,本题中理解每一次操作的方法是前提,得出每一次操作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的规律是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6分)19.(1)计算:3tan45°+|1﹣|﹣(3.14﹣π)0﹣(2)化简:÷(﹣a﹣2)【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1)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零指数次幂以及分母有理化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即可.【解答】解:(1)原式=3×1+﹣1﹣1﹣=3﹣2=1;(2)原式=÷=•=﹣=﹣.【点评】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分式的混合运算,通分、因式分解和约分是解答分式混合运算的关键.20.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此某媒体记者小李随机调查了市区若干名中学生家长对这种现象的态度(态度分为:A:无所谓;B:反对;C:赞成)并将调査结果绘制成图①和图②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此次抽样调査中.共调査了200名中学生家长;(2)将图①补充完整;(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市区80000名中学生家长中有多少名家长持反对态度?【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无所谓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学生家长的总数;(2)求出赞成的人数,补全统计图即可;(3)求出反对的人数占得百分比,乘以80000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40÷20%=200(人),则共调查了200名中学生的家长;(2)赞成家长数为200﹣(40+120)=40(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3)根据题意得:80000×=48000(人),则市区80000名中学生家长中有48000名家长持反对态度.【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21.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2),BC的长为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C.(1)求反比例函数与直线AC的解析式;(2)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若使△OAP的面积恰好等于△ABC的面积,求P点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1)求出C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设直线AC的解析式是y=ax+b,把A、C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2)设P的坐标是(x,y),根据三角形面积求出x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出y即可.【解答】解:(1)∵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2),∴AB=4,∵BC的长是3,∴C点的坐标是(3,﹣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C,∴k=3×(﹣2)=﹣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设直线AC的解析式是y=ax+b,把A(0,2),C(3,﹣2)代入得:,解得:b=2,k=﹣,即直线AC的解析式是y=﹣x+2;(2)设P的坐标是(x,y),∵△OAP的面积恰好等于△ABC的面积,∴×OA•|x|=×3×4,解得:x=±6,∵P点在反比例函数y=﹣上,∴当x=6时,y=﹣1;当x=﹣6时,y=1;即P点的坐标为(6,﹣1)或(﹣6,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和计算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22.某商店以每件16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的利润不得超过20%,则该商家经过两次连续降价(两次降价百分率相等)后,使该商品的利润为20%;(1)若已知该商家商品原来定价为30元,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2)若每件商品定价为x(x为整数)元,将剩余170件商品全部卖出,商店预期至少盈利340元,则有哪几种定价方案?【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增长率问题.【分析】(1)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商家经过两次连续降价(两次降价百分率相等)后,该商品的利润为2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若每件商品定价为x(x为整数)元,根据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的利润不得超过20%和剩余170件商品全部卖出,商店预期至少盈利340元,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解答】解:(1)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30(1﹣x)2=16(1+20%),解得:x1=0.2=20%,x2=1.8(不合题意,舍去),答: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0%.(2)若每件商品定价为x(x为整数)元,根据题意得:,解得:18≤x≤,∵x为整数,∴x=18,19,∴共有2种方案,方案①:每件商品定价为18元,方案②:每件商品定价为19元.【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和不等式组,再求解;注意把不合题意的解舍去.23.如图,AB是⊙O的直径,BC为⊙O的切线,D为⊙O上的一点,CD=CB,延长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D为⊙O的切线;(2)求证:∠C=2∠DBE;(3)若EA=AO=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考点】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专题】综合题.【分析】(1)连接OD,由BC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ABC为直角,由CD=CB,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OB=OD,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进而得到∠ODC=∠ABC,确定出∠ODC为直角,即可得证;(2)根据图形,利用外角性质及等边对等角得到∠DOE=∠ODB+∠OBD=2∠DBE,由(1)得:OD⊥EC 于点D,可得∠E+∠C=∠E+∠DOE=90°,等量代换即可得证;(3)作OF⊥DB于点F,利用垂径定理得到F为BD中点,连接AD,由EA=AO可得:AD是Rt△ODE 斜边的中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D=AE=AO,即三角形AOD为等边三角形,确定出∠DAB=60°,即∠OBD=30°,在直角三角形BOF中,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OF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O的长,得到BD的长,得出∠DOB为120°,由扇形BDO面积减去三角形BOD面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即可.【解答】(1)证明:连接OD,∵BC是⊙O的切线,∴∠ABC=90°,∵CD=CB,∴∠CBD=∠CDB,∵OB=OD,∴∠OBD=∠ODB,∴∠ODC=∠ABC=90°,即OD⊥CD,∵点D在⊙O上,∴CD为⊙O的切线;(2)证明:如图,∠DOE=∠ODB+∠OBD=2∠DBE,由(1)得:OD ⊥EC 于点D,∴∠E+∠C=∠E+∠DOE=90°,∴∠C=∠DOE=2∠DBE ;(3)解:作OF ⊥DB 于点F,连接AD,由EA=AO 可得:AD 是Rt △ODE 斜边的中线,∴AD=AO=OD,∴∠DOA=60°,∴∠OBD=30°,又∵OB=AO=2,OF ⊥BD,∴OF=1,BF=, ∴BD=2BF=2,∠BOD=180°﹣∠DOA=120°,∴S 阴影=S 扇形OBD ﹣S △BOD =﹣×2×1=﹣.【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扇形面积的计算,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4.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点左侧),与y 轴交于点C,对称轴为直线x=,OA=2,OD 平分∠BOC 交抛物线于点D (点D 在第一象限);(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D 的坐标;(2)点M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 轴上存在一点N,使得A 、D 、M 、N 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出点M 的坐标;(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BPD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数学建模跳高问题97996
电子科技大学第十三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学校第十三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如此。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如此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如此,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如此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打印〕学号签名2. 〔打印〕学号签名3. 〔打印〕学号签名日期:年月日校评阅编号〔由校数模组评阅前进展编号〕:电子科技大学第十一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校评阅编号〔由校数模组评阅前进展编号〕:跳高运动中数学问题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开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体育训练中,将更多数据量化,来分析体育运动员的优劣势,从而来帮助他们进展更合理的、更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这是信息时代开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拟合、logistic模型〔阻滞增长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跳高运动进展了分析和预测。
针对问题一和二,我们采用了利用阻滞增长模型进展预测,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开展,影响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在理论上也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
所以我们根据logistic模型,对数据进展了拟合,得到相应的函数,根据函数预测出下一届奥运会的成绩,由于人体机能等因素的限制,其中男子的极限成绩将会达到2.4024米,女子达到2.1173米。
在问题三中,根据附表容,我们建立了各身体素质指标与跳高成绩的散点图,发现是符合线性关系的,因此,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国际男子的身体素质进展了分析,此外,我们还用到了随机数法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得到的成绩,利用rand函数产生一组随机数,对模型进展了检测,发现与真实数据非常吻合。
四年级上测量跳远数学题
四年级上测量跳远数学题
四年级上测量跳远数学题,指的是在四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涉及到跳远距离测量的数学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跳远距离的测量问题。
以下是3个,四年级上测量跳远数学题的例子:
1.例题1:小华在跳远比赛中跳了18米,他的朋友小明的跳远成绩是他的1.2
倍。
小明跳了多少米?
2.例题2:学校运动会中,小红跳远的距离是小明的70%,已知小明跳了30
米,小红跳了多少米?
3.例题3:小丽在跳远比赛中跳了20米,她的成绩比小华少了15%。
小华跳
了多少米?
总结:四年级上测量跳远数学题指的是在四年级数学课程中,结合跳远距离测量的实际情境而设计的数学题目。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量立定跳远的数学依据
测量立定跳远的数学依据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立定跳远这项运动。
说到跳远,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那些英俊潇洒的运动员,像猎豹一样一跃而起?不过,想要跳得远可不是单靠猛劲儿就行的,还得有点数学的加持哦!没错,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一下,立定跳远背后的数学依据,顺便插科打诨,让我们轻松又愉快地领悟其中的奥妙。
2. 立定跳远的基本原理2.1 力量和速度的结合首先,咱们得明白,跳远这事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跳得远,首先得有力量。
简单来说,就是腿部肌肉的力量得跟得上,像个小火箭一样,迅速发力。
你想想,如果你在起跳的瞬间没用力,能飞多远呢?就像空中飞舞的鸟儿,若没风的助力,也飞不高。
所以,力量是基础,速度是关键!再说到速度,起跳的瞬间,得把脚下的地板踩得“咔嚓”作响,推着自己向前。
数学上说,这就是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你知道的,动能越大,起跳的高度和距离也就越远。
所以,力量和速度的结合,简直就像两个好兄弟,一起携手共进,才能突破极限。
2.2 角度的影响接下来咱们再说说角度。
大家可能觉得,跳远不就是往前一跳吗?其实不然,角度在这儿可是个关键角色!就像古话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跳得好的运动员,往往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起跳角度。
一般来说,最佳起跳角度大约在20到30度之间,这样既能保证高度,又能保持距离。
想象一下,如果你用90度的角度起跳,那就像是给自己加了个“飞翔”的限制,跳得远的希望就小了很多。
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3.1 测量的方法在跳远的训练和比赛中,测量的工作可是马虎不得!咱们一般会用标尺来测量跳远的距离,通常从起跳线到落地点的直线距离。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要是我跳得特别远,谁来帮我量呢?”哈哈,这时候就需要现代科技的帮助了,像激光测距仪啊,或者一些高科技设备,可以帮助咱们更精准地测量跳远的成绩。
3.2 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有了数据,接下来的分析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就像开车上路,光有方向盘不行,得有导航呀!在分析数据时,教练和运动员可以通过观察每次的跳远成绩,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更合理的训练计划。
跳远的教案高中数学
跳远的教案高中数学
教学内容:跳远
适用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跳远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掌握计算距离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跳远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图片展示跳远的规则和技巧;
2. 测量工具,如尺子、测量轮等;
3. 跳远场地。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跳远的规则和技巧(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跳远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起跳、飞身、落地等动作要领,并示范演示。
第二步:教授跳远的计算方法(20分钟)
教师介绍跳远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学生的起跳点和落地点,计算出跳远的距离,并让学
生进行练习。
第三步:练习跳远技巧(2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示范,练习起跳、飞身和落地等动作,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跳远
能力。
第四步:比赛和总结(15分钟)
教师组织跳远比赛,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技能。
比赛结束后,教师总结教学内容,提出改
进意见。
作业安排:
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跳远动作,并记录自己的跳远距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跳远的规则、技巧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
自己的跳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更复杂的跳远技巧和策略,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六年级奥数-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一.知识点总结1.单循环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无主客场之分。
(通俗的说就是除了不和自己比赛,其他人都要比)2.双循环赛:每两个队都要比赛一场,有主客场之分。
(每个队和同一个对手交换场地赛两次)一共比赛场数=(人数-1)×人数3.淘汰赛:每两个队用一场比赛定胜负,经过若干轮之后,最后决出冠军。
(每场比赛输者打包回家)二.做题方法1.点线图2.列表法3.极端性分析------根据个人比赛场数,猜个人最高分根据得分,猜“战况”三.例题分析例题1:三年级四个班进行足球比赛,每两个班之间都要赛一场,每个班赛几场?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解析:除了不和自己赛,和其他班都要赛,所以每个班赛4-1=3场一共进行的场数:3×4÷2=6场学案1:每个学校都要赛一场,共赛了28场,那么有几个学校参加比赛?解析:方法一:“老土方法”:1+2+3+4+……7=287+1=8个方法二:(人数-1)×人数=28×2=567×8=56,所以为8人例题2:20名羽毛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淘汰赛,那么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解析:第一轮:20÷2=10(场),10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第二轮:10÷2=5(场),5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第三轮:5÷2=2(场)....1人,3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第四轮:2÷2=1(场)胜利者和第三轮中剩下的一人进入下一轮比赛第五轮:2÷2=1(场)冠军一共参加了5场比赛。
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的场数:一场比赛淘汰一人,除了冠军不被淘汰20-1=19场例题3:规定投中一球得5分,投不进得2分,涛涛共投进6个球,得了16分,涛涛投中几个球?解析:方法一:(鸡兔同笼)6个球全投进得5×6=30分少得了30-16=14分有1个不进的球就少得5+2=7分,不但没得5分,反而倒扣2分所以没进的个数14÷7=2个进的个数6-2=4个方法二:5×()-2 ×()= 16根据个位数字特点猜数,5×(4 )-2 ×(2 )= 16进了4个学案2:规定投进一球得3分,投不进倒扣1分,如果大明得30分,且知他有6个球没进,他共进几个球?解析:方法一:(鸡兔同笼)假设6个没进的球也进,30+6×(3+1)=54分共投54÷3=18个方法二:3×()-1 ×( 6 )= 30(30+6)÷3=12个12+6=18个例题4:A,B,C,D,E,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单循环比赛,A已经赛了4盘,B已经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此时E赛了几盘?解析:利用点线图所以E赛2盘例题5:A,B,C,D,E,五位同学一起比赛乒乓球,单循环比赛,胜者得2分,负者不得分,比赛结果如下:(1)A与E并列第一(2)B是第三名(3)C和D并列第四名求B得分?解析:根据个人比赛场数猜最高分每人比赛4场,全胜得8分,有并列第一,就没有全胜,所以不可能得8分;有并列倒数第一,所以没有全败,没有0分;而每个人得分是个偶数,在0和8之间的偶数只有2,4,6,三个分数,三个名次,所以B得4分学案3:四名同学单循环比赛,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平者各得1分。
用数学分析立定跳远的方法
用数学分析立定跳远的方法
在跳远比赛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分析来确定最佳的跳远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1. 假设跳远运动员的起跳点与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为D,速度为v,起跳的角度为θ。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运动员离开起跳点时的速度v0和角度θ之间的关系:
v = v0 cosθ(1)
v0 sinθ= g t (2)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t为离开起跳点后的时间。
3. 根据式(1)和(2),可以将v0表示为v和角度θ的函数,即:
v0 = v / cosθ(3)
v sinθ= g t (4)
4. 运动员的飞行时间t和最大飞行距离D之间有以下关系:
D = v0 t cosθ(5)
5. 将式(3)代入式(5),可以得到:
D = v t (6)
由此可见,最大跳远距离D与运动员离开起跳点时的速度v成正比。
6.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为了实现最大跳远距离,运动员应该尽量提高离开起跳点时的速度v。
综上所述,数学分析告诉我们,要通过增加速度来最大限度地增加跳远距离。
因此,训练跳远技巧、提高爆发力和力量,以及改进起跳和落地的技术都对跳远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精品(全优)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一.解答题(共100题, 共580分)1.运动会上跳高的有22人, 跳远的有18人。
跳远的比跳高的少多少人?2.解答题。
(1)李叔叔乘坐依维克车去泰安, 车票是多少钱?(2)他拿80元钱买了些食品, 找回33元, 买食品花了多少钱?3.妈妈带100元给小巧买玩具. 一辆小汽车63元, 一个玩具小熊28元, 还能剩多少元?4.服装做了20件上衣, 43条裤子, 还要做多少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5.马小虎计算56加一个一位数时, 把这个一位数加到十位上去了, 结果是96. 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呢?6.最近雾霾严重, 一个口罩由原来的3元涨到6元, 现在王阿姨买了7个后还剩34元。
她原来有多少钱?7.妈妈买了26个苹果, 9个香蕉。
香蕉再增加几只, 就和苹果同样多?8.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盒子, 数一数这个长方体的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9.爸爸买了一些香蕉, 吃了7个后还剩45个, 爸爸一共买了多少个香蕉?10.书架上有23本漫画书, 连环画比漫画书少5本。
谁多谁少?有多少本连环画?11.商店里上星期卖出圆珠笔42支, 比卖出的钢笔多24支, 卖出钢笔多少支?卖出的圆珠笔和钢笔一共多少支?12.水果批发市场运进苹果和梨共93筐, 运进苹果56.运进梨多少筐?运进的梨比苹果少多少筐?13.软皮本3元, 小红有20元, 想买6本, 够吗?14.小黑猫钓了9条鱼, 小白猫钓的鱼数是小黑猫的3倍, 小灰猫比小白猫少钓5条, 小灰猫钓了多少条鱼?15.一共有多少棵?16.购买体育用品。
(1)买6个毽子, 需要多少钱?(2)王老师带80元钱, 够吗?(3)李老师可能买的是什么?买了多少?17.学校买了25副乒乓板, 8副羽毛拍。
(1)一共买了多少副乒乓板和羽毛拍?(2)羽毛拍比乒乓板少买多少副?18.一本书有40页, 小亚每天看7页, 看了3天, 还有几页没看?19.明明买一双球鞋用去55元, 还剩15元, 明明原来有多少元钱?20.丽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黄集中心小学2023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黄集中心小学2023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一、填空题1.在学校体育运动会跳远比赛中,小军跳1.9米、小明跳1.8米、小华跳2.1米,(______)跳得远。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信封的面积约是2(________)一幢大楼高15(________)一头大象重约6(________)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________)小明身高134(________),体重30(________)。
3.3.27米=( )米( )分米( )厘米0.8元=( )角5元6角7分=( )元21厘米=( )米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400(___)498(___)8(___)1(___)4(___)2(___)100(___)400(___)5.某超市每天上午10时开店,晚上9时关店。
这个超市每天营业(______)小时。
6.要使37÷4的商是两位数, 里最大可填(____)7.刮东风时,麦穗飘向西方,如果刮西南风,麦穗飘向(________)方向。
8.418÷6的商是________位数,商的最高位在________位上。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500(________);(2)一只手掌长约1(________);(3)一艘轮船的载重1000(________);(4)李明跑60米用时10(________)。
10.某小区有12栋居民楼,每栋楼有15层,每层有8户,每栋楼有(____)户.二、选择题11.下表是三(2)班学生选举班长时的统计表,( )最有可能当上班长。
时间笑笑 淘气 妙想 奇思 人数正正 正正正正 正 正一A .淘气B .笑笑C .奇思 12.下面算式中,商的中间是0的算式是( )。
A .6306÷B .7206÷C .5655÷13.教室黑板的面积大约有( )。
A .4平方米B .300平方米C .100平方分米14.小明的身高是145( ).A .厘米B .分米C .毫米15.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简单
当然,以下是一些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示例:1. 一个商店里有30个苹果,如果每个苹果卖3元,总共需要多少钱?2. 如果一个矩形的长度是12厘米,宽度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3. 在一场比赛中,小明跑了800米,小红跑了600米,小刚跑了400米。
谁跑得最远?4. 爸爸从银行取出3000元,他用其中的1200元买了一张桌子,还剩下多少钱?5. 小明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去学校,来回一共骑了8公里,每天骑车花费20分钟。
他平均每小时骑车多少公里?6.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开了4小时后停下来休息。
它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公里?7. 小华拿到一张50元的钞票,他想买一本价值39元的书和一只价值8元的铅笔盒,他会找回多少钱?8. 如果1箱牛奶有24瓶,那么10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9. 一支铅笔长18厘米,小明从中间折断了一半,现在铅笔还剩下多长?10.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11. 一辆公交车上有45个座位,已经有32人坐下了,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12. 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度是8厘米,宽度是3厘米,高度是5厘米,求它的体积。
13. 一杯果汁里有150毫升,小明喝了1/3 杯,还剩下多少毫升?14. 在一张纸上,小明画了1/4 的面积,他还能再画多少面积?15. 爸爸每天早上跑步5公里,妈妈每天早上跑步3公里,他们一周一共跑了多少公里?16. 如果一本书有320页,小华已经读了240页,还剩下多少页没读?17. 小明和小红一起做作业,他们花了1小时完成,如果小明用了2/5 的时间,小红用了多少时间?18. 一包糖有400克,小明吃掉了1/5 包,还剩下多少克?19. 如果一瓶水有500毫升,小华喝了1/2 瓶,还剩下多少毫升?20. 小明买了一件衣服,原价是120元,现在打8折,他需要支付多少钱?21.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如果宽度是5厘米,求它的长度。
22. 一架飞机以每小时500公里的速度飞行,飞了6小时后停下来加油。
运动会中的数学知识
运动会中的数学知识《运动会中的数学知识》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运动会可不仅仅是跑步、跳远、扔铅球那么简单,这里面藏着好多好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呢!就拿咱们的跑步比赛来说吧!每个选手跑的速度不一样,那怎么算出谁跑得最快呀?这就得用到数学啦!比如说,小明跑100 米用了15 秒,小红跑100 米用了18 秒,这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小明跑得更快吗?这就好像是两只小兔子比赛谁先跑到终点,一只跑得像闪电一样快,一只跑得慢悠悠的,谁快谁慢不是很明显嘛!再来说说跳远比赛。
每个人跳的距离可不一样长,那怎么来测量谁跳得最远呢?这时候尺子就派上用场啦!测量出每个人跳远的长度,然后一比较,谁远谁近就清清楚楚啦。
这就跟咱们比谁的铅笔长是一个道理呀,拿尺子一量,不就知道啦!还有接力比赛呢!每个小组有好几个人,那怎么安排顺序才能让小组赢得比赛呢?这也得好好算算。
如果第一个人跑得很快,但是后面的人跑得慢,那也不一定能赢呀。
这就好像搭积木,一块搭得高,后面搭得歪歪扭扭,不也容易倒嘛!在运动会上,计算总分也是个大学问。
每个项目的第一名得几分,第二名得几分,最后把所有项目的分数加起来,哪个班级的总分最高,哪个班级就是冠军。
这可不像咱们做算术题那么简单,得仔细认真,一个数都不能算错,要不然冠军班级可就错啦!我记得那次运动会,我们班在计算分数的时候,可紧张啦!大家都围在一起,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手里的本子,心里都在默默祈祷:“我们班一定要得第一呀!”当老师算出我们班是总分第一名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得跳了起来,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你说,数学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一个小精灵,在运动会里到处跑,帮助我们知道谁是真正的运动健将!运动会要是没有数学,那可就乱套啦!所以呀,数学不仅仅在课堂上有用,在运动会里也有着大大的用处呢!咱们可得好好学数学,这样才能在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色!。
初中数学 一次函数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有哪些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有哪些一次函数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应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与体育运动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次函数在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应用:1. 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运动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在体育运动中,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我们可以使用一次函数来计算不同时间段内的运动速度,并预测未来的速度变化。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运动能力、训练计划和竞技成绩。
2. 跳远与跳高的弹跳关系: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跳远和跳高中的弹跳关系。
在这些项目中,弹跳是指运动员利用腿部力量将身体从地面上推起的动作。
我们可以使用一次函数来计算不同弹跳力度下的距离或高度,并预测不同力度下的成绩。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运动力量、技术要求和竞技表现。
3. 投掷项目的抛射轨迹: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投掷项目中的抛射轨迹。
在投掷项目中,抛射轨迹是指运动员将物体通过一定力量和角度抛出后所形成的轨迹。
我们可以使用一次函数来计算不同发力角度下的抛射距离,并预测不同距离下的发力要求。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投掷技术、角度选择和竞技策略。
4. 游泳中的速度与距离关系: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游泳中的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在游泳中,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游泳的距离。
我们可以使用一次函数来计算不同时间段内的游泳速度,并预测不同速度下的完成时间。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游泳技术、节奏控制和训练计划。
5. 跑步项目的配速与时间关系: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跑步项目中的配速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在跑步中,配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跑步的距离。
我们可以使用一次函数来计算不同时间段内的配速,并预测不同配速下的完成时间。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跑步技术、耐力训练和比赛策略。
以上是一次函数在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应用。
一次函数的线性关系使得它在体育运动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与体育运动相关的问题。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了解一次函数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跳远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跳远练习题1. 小明参加一年级的数学跳远练习,他从起跑线出发,经过一段距离后落地。
以下是几个与小明有关的问题,请你帮忙解答:问题1:小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是6米,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是3米。
那么小明的总跳远距离是多少米?解答:小明的总跳远距离等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加上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
所以,总跳远距离 = 6米 + 3米 = 9米。
问题2:如果小明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是8米,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是2米,那么小明的总跳远距离是多少米?解答:小明的总跳远距离等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加上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
所以,总跳远距离 = 8米 + 2米 = 10米。
2. 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跳远实际情况的问题:问题3:小红从起跑线出发,经过一段距离后落地,落地点距离起跳点是5米。
如果小红的跳远距离是8米,那么小红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是多少米?解答:小红的总跳远距离等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加上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
已知总跳远距离是8米,起跳点到落地点的距离是5米,所以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等于总跳远距离减去起跳点到落地点的距离,即8米 - 5米 = 3米。
因此,小红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是3米。
问题4:小林从起跑线出发,经过一段距离后落地,落地点距离起跳点是7米。
如果小林的跳远距离是9米,那么小林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是多少米?解答:小林的总跳远距离等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加上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
已知总跳远距离是9米,起跳点到落地点的距离是7米,所以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等于总跳远距离减去起跳点到落地点的距离,即9米 - 7米 = 2米。
因此,小林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是2米。
3. 数学跳远练习题的最后一个问题:问题5:小明跳远的总距离是12米,起跳点到落地点的距离是4米。
那么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是多少米?解答:小明的总跳远距离等于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加上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
已知总跳远距离是12米,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是4米,所以起跑线到落地点的距离等于总跳远距离减去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即12米 - 4米 = 8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n 2 1 n xij ( xij x j ) 2 M j n i 1 n i 1
四、模型建立与及求解
4.1.1 阻滞增长模型 我们假设运动员跳高成绩增长率 r 是跳高原成绩 x 的线性减函数,即随着 跳高成绩的增加,跳高成绩增长速度会慢慢下降最终会达到饱和,且趋于一个常数 x m ,当 x x m 时,增长 率为 0:
r0 sxm 0
三、符号说明
r :运动员跳远成绩增长率; x :跳远原成绩; ������������ :跳远极限成绩; t :奥运会举办届数; L :最终成绩 V0:身体腾空的初速度 a:腾空时的起跳角 H:运动员的身高
3
g:重力加速度之间 Vx:水平速度 H0:0 时刻重心的竖直位移 Y : t 时刻重心的竖直位移
由上面的关系式可得出:
x r ( x) r0 1 xm
把上式代进指数增长模型的方程中,由于奥运会第一届跳远的规则是立定跳远, 而后面的比赛都是助跑的,所以第一届的数据不具有参考价值。利用初始条件 x(������2 ) = ������2 ,于是解得: ������������ x(t) = ������ 1 + ( ������������ − 1) ������ −������(������−������2 ) 2 4.1.2 利用阻滞增长模型进行预测 由初始条件������1 =7.185,������1 =1 可得模型公式为: ������������ x(t) = ������������ 1+( − 1) ������ −������(������−1) 7.185 利用 MATLAB(程序见附录 1)实现对历届奥运会男子跳远成绩的非线性拟 合(阻滞增长模型) ,可以得到: ������������ = 9.4407 r =0.2438 于是可以预测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跳远冠军成绩为: ������31 =8.7069(m) 如图 1 为利用该模型得到的跳远成绩拟合曲线:
4
图1
4.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设随机变量 y 与一般变量 x1 , x2 , , x p 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 0 1 x1 2 x 2 p x p
式中, 0 , 1 , , p 是 p 1 个未知参数; 0 称为回归常数; 1 , , p 称为回归 系数; y 称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 ,而 x1 , x2 , , x p 是 p 个可以精确测量并可控 制的一般变量,称为解释变量(自变量) 。 p 2 时,就称它为多元线性回归模 型。 是随机误差项。 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获得 n 组观测数据 xi1 , xi 2 , , xip , yi
论文题目:跳远运动中数学问题
摘要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自身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我们的社会文化 生活。其作为国民身体素质的硬性指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奥林匹克运动 会更是作为世界性公平竞技的标杆。 这其中的跳远运动更是一场表现自身实力的 不可多得的竞技场。本文研究的是跳远运动中数学问题,根据对题目的理解,我 们可以将运动员的成绩进行量化,通过对已知数据的拟合,建立了 logistic 模 型(阻滞增长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对跳远运动项目进行训 练建议以及成绩预测,从而可以帮助运动员了解自身优势劣势,完善自己,搭配 出更加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针对问题一和二: 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存在极限值,故跳远成绩不可能是 无限增长的,所以我们采用了 logistic 模型(阻滞增长模型)进行预测第 31 届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跳远冠军成绩以及未来男子跳远运动成绩极限状态。估 计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跳远冠军成绩是 8.7069 米,而男子跳远的极 限成绩将会达到 9.4407 米。 针对问题三和四:根据附表内容,我们利用 SPSS 软件将表格中的 9 项数据 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由于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 1 就说明相关性就越大,所 以首先得到其他 8 项数据与跳远成绩的相关系数;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计算出了各项的系数值; 最后根据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逐个去掉值较小的影响因 子, 得到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并且通过对结果的检验发现去掉身高体重这 2 个 影响因子后得到的跳远成绩数据最理想。 针对问题五:我们将跳远过程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运用 动力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得到跳远的最终成绩 L 与身体腾空的初速度 V0,腾空时 的起跳角 a,运动员的身高 H,重力加速度 g 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固定 V0,H,g 中的 两个变量, 剩下的那一个变量取五个不同的值,分别作出他们的 L-a 图放在同一 坐标中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三幅图,每幅图有 5 条曲线) ,最终我们得到了 H 越 大,V0 越大,g 越小,最终成绩 L 越大,而理论上的最佳起跳角约为 45 度。
x12 x1 p x 22 x 2 p x n 2 x np
矩阵 X 是一 n ( p 1) 矩阵,称 X 为回归设计矩阵或资料矩阵。在实验设 计中, X 的元素是预先设定并可以控制的,人的主观因素可作用其中,因而称
X 为设计矩阵。
4.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为了使参数估计量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对多元线性模型可做出若干基本 假设。 假设 1:回归模型是正确设定的。 假设 2:解释变量 x1 , x2 , , x p 是非随机的或固定的,且各 x j 之间不存在严 格线性相关性(无完全多重共线性) 。 假设 3:各解释变量 x j 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具有变异性,而且随着样本容量 的无限增加,各解释变量的样本方差趋于一个非零的有限常数,即 n 时,
二、模型的假设
1、 运动员的受力作用点在重心上, 而人体的重心在人身体的 1/2 高度的截面上。 2、在整个运动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即在腾空阶段重心只受重力的作用。 3、将助跑初速度视为身体腾空的初速度。 4、第二(腾空阶段)和第三阶段(重心从 A 到 C 的最后阶段)重心均作斜抛运 动。 5、比赛过程中成绩与外部环境原因无关。
2
5. 从运动学角度分析, 通过合理假设, 建立数学模型, 如何使男运动员跳得 最远。
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跳远成 绩( m ) 7.80 7.90 7.32 8.40 7.80 8.22 8.23 7.91 7.58 7.82 7.80 身高 (m) 1.81 1.90 1.85 1.84 1.80 1.88 1.81 1.76 1.89 1.87 1.84 1.81 国内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各专项素质指标与成绩 体重 (kg) 69 78 78 72 65 76 68 70 76 80 73 69 3 0 m 起动 计时跑 (s) 3.70 3.30 3.45 3.32 3.49 3.35 3.43 3.40 3.45 3.25 3.46 3.80 1 0 0 m 起动 计时跑 (s) 10.50 10.66 11.15 10.01 10.50 10.00 10.11 10.40 10.40 10.60 10.63 10.60 立定跳 远(m) 3.28 3.27 3.20 3.36 3.23 3.18 3.33 3.30 3.15 3.10 3.18 3.18 立定三 级跳 (m) 10.08 10.05 9.26 10.27 9.10 10.02 10.40 10.00 10.03 9.00 9.88 9.80 助跑五 级跳 (m) 24.00 22.80 21.00 24.10 23.10 24.30 24.80 22.70 23.00 23.00 21.5 23.50 深蹲 杠铃 (kg) 180 145 160 180 155 160 180 145 120 135 155 175
5
写成矩阵形式为:
Y Xβ ε
其中:
y1 y Y 2 y n
0 1 β p
1 x11 1 x 21 X 1 x n1 1 ε 2 n
关键词: SPSS 软件 logistic 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
斜抛运动
1
一、问题的重述
跳远,又名急行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动作组合而成。运动员 沿直线助跑, 在起跳板前沿线后用单足起跳, 经腾空阶段, 然后用双足在沙坑落, 比赛时以跳的远度决定名次 。跳远是最古老的竞技项目之一,在古希腊奥林匹 克的“五项运动”中就有跳远。据史料记载,首次正式的跳远比赛是从公元前 780 年开始的,当时作为五项比赛中的一个项目。男子跳远的第一个世界纪录由 英国人 F.G.古奇在 1864 年创造的,当时的成绩是 5.80 米。直到 1875 年才由冰 岛的劳尔以 7.04 米首次突破 7 米大关, 当时跳者多采用 “蹲踞式” 或 “走步式” 跳法。1931 年日本的南部忠平,第 1 次采用“挺身式”技术,创造了 7.98 米的 世界纪录。1935 年著名美国运动员 J.欧文斯凭借他出众的助跑速度和强有力的 起跳, 以简单的蹲踞式技术, 把世界纪录提高到了 8.13 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科学研究和实践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跳远技术的关键在于助跑和起跳的完美结 合,即提高腾空初速并按照一个合理的角度腾起。1960 年美国运动员 R.博斯顿 以 8.21 米的成绩打破了欧文斯保持了 25 年的世界纪录。 随后他与苏联的И.А. 捷尔-奥瓦涅相分别于 1965 年、1967 年先后达到 8.35 米的水平。在 1968 年第 19 届奥运会上, 美国的 R.比蒙创造了 8.90 米的世界纪录。比蒙的助跑速度在起 跳前达到 10.70 米/秒,腾起角为 26°,腾起高度约为 80 厘米,也有人认为墨 西哥城的气温、空气密度、湿度,尤其是地处高原海拔 2240 米的地势,为他创 造这一优异成绩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后,以欧洲为中心对跳远的腾空技术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忽略了助跑速度的研究。因此,跳远技术并无大幅度的提 高。现在随着体育技术的发展,对跳远技术的理论从生物力学,解剖学,心理学 进行了系统广泛的研究, 使跳远运动的成绩不断得到了提高。现在的世界纪录是 1991 年 8 月 30 日在东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由美国运动员米.鲍威尔创造 的 8.95 米。 请你们的团队从附表、国际田联(/home ) 、国际奥委会官 方网站(/athletics) ,及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和数据,解决如 下问题: 1. 通过国际田联、或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提供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 男子跳远运动成绩极限状态。 2. 预测即将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 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跳远冠军成绩。 3. 就附表国内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成绩的数据,选择合适 的方法,从身体素质角度分析影响跳远运动员成绩的重要因素。 4. 由附表提供的国内优秀运动员训练素质数据, 推断其跳远成绩; 如果要提 高成绩,加强那些方面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