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合集下载

心境障碍【51页】

心境障碍【51页】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因素
起病形式、年龄和病程 症状和体征 病前人格 家族史 对治疗的反应 实验室的有关资料
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精神病性症状
心境障碍(躁狂、抑郁) 分裂-情感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躯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疼痛. . .) 伴随躯体疾病(继发心境障碍、心身疾病) 共病问题(酒依赖、焦虑障碍)
【排除标准】 (1)心境变化并非躯体病或精神活性物质的直接后 果,也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 (2)排除躁狂或抑郁发作,一旦符合相应标准即诊 断为其他类型情感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 disorder)指一种以持久的 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在 CCMD-2-R中称之为“抑郁性神经症”归入神经症 • 大多数时间里心情沉重、沮丧,抑郁程度加重时也会 有轻生的念头 •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可有强迫症状 • 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 严重影响,患者常有自知力,有求治要求 • 持续2年以上,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 般不超过2个月
30.2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无幻觉、妄想,或
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
30.3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有幻觉、妄想,或紧
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
30.4 复发性躁狂症 在间隔至少2个月前,有过1次发
作,从未有抑郁障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双相情感障碍, 或环性情感障碍标准
躁狂发作:病程特点
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 初。躁狂症的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但90%以上 的病例起病于50岁以前
躁狂发作:典型临床症状- 三高
• 情感高涨
• 主观体验特别愉快,部分患者易激惹。 • 夸大观念、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环性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樊雅典

环性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樊雅典

环性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樊雅典发布时间:2023-07-07T02:35:13.984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7期作者:樊雅典[导读] 环性心境障碍是一种以欣快状态(轻度躁狂症状)和悲伤状态(抑郁症状)交替出现的精神障碍疾病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环性心境障碍是一种以欣快状态(轻度躁狂症状)和悲伤状态(抑郁症状)交替出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处于欣快状态时,患者症状表现为思绪奔涌、极度乐观、言语和行为增多,处于悲伤状态时,患者症状表现为兴趣活动减退、言语减少、焦躁不安等,这些症状表现均可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需要积极探寻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

下面小编来说说环性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

1.用药护理环性心境障碍患者需长期坚持服用抗精神药物才能控制和改善其病情,但是,不少患者不能坚持服药,对此,家属应督促患者坚持按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不可在病情缓解后,自行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以免影响用药治疗效果。

另外,长期服用锂盐等抗精神药物易引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对此,家属还需注意监测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发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2.安全护理环性心境障碍患者处于欣快状态时易出现冲动毁物、自伤、伤人等暴力行为,对此,家属应将其居室内的利器和危险物品移去,如热水瓶、玻璃瓶、剪刀、刀具、绳索等,以免其病情发作时毁物、伤人。

并且还需密切注意观察其行为变化,发现其出现暴力行为先兆,及时引导其将过剩的精力用到正常活动中,如鼓励患者打扫卫生、维护秩序等,并及时给予其这些行为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减少患者破坏性行为发生率,还能激励其做有利于他人或集体的行为。

处于悲伤状态时,环性心境障碍患者易出现自伤、自杀意图和行为,对此,家属应给患者提供整洁舒适、光线明亮、设施安全、空气流通的居室环境,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抑郁心理,并且,还需要做好患者行为观察,尽可能做到24小时陪护,尤其要加强晚间陪护,以便及早识别患者自杀的预兆,并及时防范,从而避免或减少其自杀行为的发生。

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心境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诊断标准需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和体格检查等多方面综合评估确定。

以下是心境障碍的主要诊断标准:
1.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
(1) 反复发作的抑郁和躁狂症状,症状需持续至少 1 个月;
(2) 每次发作均遗留下情感症状,如抑郁或躁狂症状;
(3) 排除其他疾病,如抑郁症、双相抑郁、精神分裂症等;
(4) 临床表现符合标准 1、2、3 条。

2. 单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
(1) 持续出现的抑郁症状,症状需持续至少 2 周;
(2) 排除其他疾病,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3) 临床表现符合标准 1、2、3 条。

3. 其他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1) 环性心境障碍:表现为心境低落、高涨或波动性,历时至少6 个月;
(2) 恶劣心境:持续性的情绪低落,不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
(3) 遗传性心境障碍:具有家族史,且临床表现符合遗传性心境障碍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来确定。

同时,心境障碍的治疗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心境障碍 诊断标准

心境障碍 诊断标准

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心境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也被称为情感障碍,它包括了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了症状、持续时间、功能障碍和排除其他疾病等方面。

以下将对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了持续时间的要求。

根据《精神障碍分类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抑郁症的诊断需要持续至少两周的抑郁心境,而双相情感障碍需要至少持续一周的躁狂或低落心境。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境障碍的症状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但如果没有持续一定时间,就不符合诊断标准。

其次,心境障碍的诊断还需要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

比如,抑郁症的诊断需要符合一系列的症状标准,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食欲改变、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价值感降低等。

而双相情感障碍需要符合躁狂和低落两种心境的症状标准。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是诊断心境障碍的重要依据。

另外,心境障碍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功能障碍的影响。

心境障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造成明显的影响。

因此,诊断心境障碍需要考虑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包括社交功能、学习工作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最后,诊断心境障碍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因为心境障碍的症状可能与其他精神疾病或身体疾病的症状相似,所以在诊断心境障碍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是基于症状、持续时间、功能障碍和排除其他疾病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符合这些诊断标准,才能确诊为心境障碍,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希望本文能对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

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A.至少2年,呈现多次轻躁狂症状及多次抑郁症状,但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

注:如是儿童和青少年,病期至少一年。

B.在这上述2年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没有一次A症状消失长达2个月。

C.在这2年中,从无躁狂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D.A症状不可能归于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也不是叠加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样精神障碍、妄想性精神障碍或未注明精神病性障碍。

E.这些症状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药物或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性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效应。

F.这些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必考)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必考)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必考)精神分裂症定义: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的特征,大多缓慢发病,是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A认知方面: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散播、思维终端、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词语新作;B情感方面: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C行为方面: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D意志方面: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偏执型分裂症【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

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内容。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已持续3个月青春型分裂症【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紧张型分裂症【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单纯型分裂症【症状标准】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3、起病隐匿,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未定型分裂症(混合型或未分型)【症状标准】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2、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

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从1952年起制订《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后来称之为DSM-Ⅰ。

1968年制订了第二版,DSM-Ⅱ。

从1974年着手制订而在1980年正式出版的DSM—Ⅲ特别受到重视,因为它有一整套临床工作用的诊断标准,对于美国的、甚至世界各国的精神病学家说来,不论于临床工作、还是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帮助。

1987年APA又修订出版了DSM-Ⅲ-R.但是,精神医学发展迅速,这也已不能适应需要,所以从1987年起就开始着手DSM-Ⅳ的制订。

在历届主席的支持下,APA组织了一个工作班子一DSM-IV制订工作组,主席为AllenFrances,副主席为H.A.Pincus,共有NancyC.Andreasen与R.L.Spitzcr等27名成员。

下设13个起草小组,每组5~12人,各负责起草一个部分。

组长分别是:焦虑性障碍,M.R.Liebowitz;谵妄、痴呆、及遗忘,G.J.Tucker;首次诊断于童年期的精神障碍,D.Shaffer与M.Campbell;进食障碍,B.T.Walsh;心境障碍,A.J.Rush;多轴诊断,J.B.W.Williams;人格障碍,J.Gunderson;月经前精神障碍,J.H.Gold;适应性障碍等,R.E.Hales;精神分裂症,N.C.Andrcasen;性障碍,C.W.Schmidt;睡眠障碍,D.J.Kupfer;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A.Schuckit。

每个小组在起草前先广泛复习文献,重新分析已有的资料数据。

起草后,将草稿交50~100位顾问专家征求意见(包括我国杨德森教授)。

同时又征询了60多个有关学会(如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护理学会等)的看法;也与WHO的ICD—10制订小组交流意见、APA又在HospitalandCommunityPsychiatry杂志上辟专栏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了12次现场测试,共计70余单位参加,涉及6000余病例.2年前,APA出版了一本“DSM-Ⅳ意见选择书”,广泛征求世界各国专家的看法。

心境障碍的诊断及干预策略

心境障碍的诊断及干预策略

治疗
抑郁发作的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ECT治疗
治疗
抑郁障碍的治疗原则 1.急性期
(1)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缩短病程, 若非难治性患者,一般6-8周应达到此目的。 (2)抗抑郁药应尽早使用,同时注意监测药 物治疗不良反应。
(3)抗抑郁药疗效不佳时可并用其他药,如 抗精神病药、部分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 酸盐、妥泰等。
临床表现(附: 老年性抑郁)
老年性抑郁患者除有抑郁心境外,还表现有: (1)突出的焦虑烦燥情绪 (2)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体更为明显 (3)认知功能损害症状(如计算力、记忆力、理 解和判断能力下降) ,类似痴呆表现 (4)躯体不适体诉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 欲减退、腹胀、便秘等 (5)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 无和罪恶妄想。
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原则: 药物安全性高 药物疗效确切 无/少有药物相互作用
(6)对前途虽感悲观, 但经劝说鼓励, 仍 会有好转, 一般不会有绝望感;虽有乏力或 精神不振, 但不会出现严重的思维和行为抑 制。
临床表现(附: 恶劣心境障碍)
(7)常伴随有焦虑、强迫症状的出现。 (8)躯体症状诉说也较常见, 常伴有头 痛、背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症状, 尚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如胃部不适、腹 泻或便秘等。 (9)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噩梦、睡 眠较浅为特点, 但无明显早醒、昼夜节律 改变及体重减轻等生物学方面改变的症 状。
常在750-1000mg/d。一般在合用治疗后的714天见效, 锂盐的剂量不宜太大。
2)三环类抗抑郁药与甲状腺素联用, 晨 加服三碘甲腺原氨酸(T3)25µg/d, 1周后加 至37.5-50µg/d, 可在1-2周显效, 疗程1-2个月, 不良反应小, 但可能有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焦虑、面红。

社区精神卫生名词解释

社区精神卫生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1.精神卫生: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保健措施2.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社区精神卫生保健得认为是精神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地区社会为单元,研究精神疾病的治疗,预防,康复和社会适应的统筹安排管理,以期通过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有效的实施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社会上散在的精神疾病患者,延缓精神疾病的复发,促进与维护社会秩序,增强安定和谐,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应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疗技术,对社区范围内全体人群用科学方法,促进人群心理健康,提高个体承受应激和适应社会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4.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感情,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大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5.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6.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一贯,反映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极端或明显偏离特定文化背景,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对待他人方面),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已具有临床意义7.痴呆: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症,通常表现为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呈慢性或进行性病程8.自杀未遂:有自杀动机和可能导致死亡的行为,但未造成死亡的结果9.准自杀:又称类自杀,可以是一种呼救行为或威胁行为,试图以此来摆脱困境,有自我伤害的意愿,但并不真正想死,采用的行为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少,通常不造成死亡10.社区康复:是指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将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社区视为一个整体,对残疾者的康复和预防所采取的一切措施11.功能训练: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训练,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训练12.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外显、内在的行为都符合复杂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其社会身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社会关系13.亚健康状态:指人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机体各系统功能低下等不够健康的生理状态14.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威胁时的系统反应过程,所致反应可为适应或适应不良15.应激反应:指个体经认知评价,知其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应激所致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反面的变化,也可称应激的心身反应16.焦虑:应激反应中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个体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变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17.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工会等社会组织的精神与物质的联系程度18.反向:指内心有某种欲望或真实想法,因受社会道德规范或国家法制限制不允许表达,只能尽力伪装,显现相反的态度和行为19.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潜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为其难以接受的动机,行为和情感辩护,说服自己,免除精神苦恼,保持个人自尊20.升华:指个体把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或欲望转向教高尚的目标和方向作表述,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21.心身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概念从心身相互关系出发,把许多人类疾病都归为心身疾病,狭义心身疾病概念,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性疾病22.慢性疾病患者:一般认为病程超过3个月、症状已较固定者可称慢性疾病患者23.第一反抗期:幼儿从3岁起,就发展独立的愿望,事事都愿自己干,此即自我意识发展的明显标志,是萌发独立性的表现,也称之为第一反抗期24.升华:指个体把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或欲望转向较高尚德目标和方向作表述,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什么是环性心境障碍

什么是环性心境障碍

什么是环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一种,相信很多朋友对环性心境障碍这种疾病不是很了解,那么什么是环性心境障碍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什么是环性心境障碍的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想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不妨接着往下看哦!什么是环性心境障碍?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狂躁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轻度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且在社会生活中会作一些承诺;但转变为抑郁时,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的“失败者”。

随后可能回到情绪相对正常的时期,或者又转变为轻度的情绪高涨。

一般心境相对正常的间歇期克长达数月,其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这种心境的波动与生活应激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过去有人称为“环性人格”。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的心境一直在高涨夸大和抑郁悲观之间波动;每一种心境可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

这种有节律的心境变化相当规则,而且事前并无值得关注的外界诱因。

这种人格障碍是环性情绪(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变体,但多数环性人格者不会发展为环性情绪。

环性心境障碍的特点是好交往,富有同情心,多动而少幻想,对外界事物兴趣广泛,有时开朗热情、思维敏捷、积极进取、喜悦乐观,有时则郁郁寡欢、情绪消沉。

环性人格者可无端地突然抑郁或兴高采烈,历时数日至数周不等。

很多躁狂抑郁症病人具有这种环性人格特证,而且此种人格易患躁狂抑郁症。

这种人格障碍多始于青少年阶段,其症状常随年龄的增长加重,多见于女性。

抑郁型人格、躁狂型人格和情感循环型人格三者都与之的某些症状相似,但其表现尚未严重到可诊断为情感性精神病的程度,也不影响其正常生活与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环性心境障碍的相关介绍。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已经知道什么是环性心境障碍了。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环性心境障碍的定义及症状,对环性心境障碍的特点也很清楚了。

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环性心境障碍这种疾病。

心境障碍(1)

心境障碍(1)

• 社会功能或主动行为变化
– 动作或说话比平时缓慢 – 睡眠、饮食、体重改变 – 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
• 动机的变化
– 晨起做事没动力或困难,甚至不 想起床 – 社会活动、娱乐活动减少或不感 兴趣,或不能感到快乐 – 性欲下降 – 对赞美或奖励没反应
• 认知改变
– – – – – 注意力或清醒思考有困难 对自己或未来消极思考 对过去所做感到内疚或懊悔 丧失自尊或感到失败 想到死亡或自杀
谢谢!
2013、5
心境障碍一生中患病率的年龄、性别比较
一 生 中 患 病 率 %
双相I型
合计 年龄 18~19岁 30~44岁 45~64岁 65岁以上 性别 男性 女性 0.8
双相II型
0.5
重性抑郁症
4.9
心境恶劣
3.2
1.1 1.4 0.3 0.1
0.7 0.9
0.7 0.6 0.2 0.1
0.4 0.5
5.0 7.5 4.0 1.4
心理问题中的“普通感冒”
患病率
• 情感障碍人群死亡率为15% • 自杀是20-35岁年龄段人群第二大死因,抑郁占其中 50% • 抑郁与其他疾病共存则死亡率/致残率更高 • 合并酒精和物质滥用 • 对人际关系,家庭/工作效率都有巨大的影响
患病率
平均患病率,%(范围) 心境障碍类型 重性抑郁症 心境恶劣 双相障碍 6个月到1年 6.5(2.6~9.8) 33.3(2.3~4.6) 1.1(1.0~1.7) 一生中 16.1(4.4~18) 3.6(3.1~3.9) 1.3(0.6~3.3)
抑郁发作
重性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生物学症状(躯体症状) • 核心症状

第05章_心境障碍与自杀

第05章_心境障碍与自杀


(1)哀伤(grief) 哀伤( 失去所爱的人,以及其他形式的丧失,如地位的丧失、分 居或离婚、经济的损失、失恋、退休、第一次离家、失去 友谊,甚至宠物的走失也会使人产生类似哀伤的情绪。 哀伤期,当事人会对外界事情失去兴趣,沉浸于对美好过 去的回忆中。但回忆不断重复后,会渐渐失去引发痛苦的 能力——一种反应消除的历程。 弗洛伊德对哀伤和抑郁的区分——他认为前者是对丧失的 正常的和有意识的反应;后者则被假定是由于把对所失去 的人的无意识的矛盾和敌对情感转向自己的结果。经过几 周或几个月不定的时期后,个体对外界的反应能力逐渐恢 复,哀伤减退,重新恢复对生活的乐趣。 一般认为居丧反应在半年到一年内可以完成。如果哀伤的 症状持续超过一年,则应寻求专业治疗。
Company Logo

抑郁症在我国的特点: 抑郁症在我国的特点: 知晓率低:多数抑郁症状并未引起重视,约30%的患 者从未诊治。 识别率低:漏诊者高达60%。 治疗率低:综合医院就诊中,接受合理治疗者仅10%。
Company Logo

5.双相(心境)障碍( 5.双相(心境)障碍(P147) 双相 )
Company Logo

躁狂症主要表现为“三高”症状: “三高” 第一是情绪高 情绪高。患者会持续地兴奋、高兴,心情洋溢 情绪高 着节日般的色彩,世界在他(她的眼中是那么美好,好像没 有任何事情可以令他(她)烦心。 第二是言语“高”。患者往往夸夸其谈,口若悬河, 言语“ 言语 即使见到陌生人,也大肆吹嘘炫耀自己,例如说自己多么 有钱、事业飞黄腾达、有多少人追求、办任何事都难不倒 自己等,轻的时候好像是一个说单口相声的天才,重的时 候则可能前言不搭后语。 第三是动作“高”。患者往往精力充沛,不知疲乏,每 动作“ 动作 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都毫无倦意,性需要和行为增多, 或者突然不停地逛街,乱花钱,买一大堆没用的东西送给 别人。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长久性,给人以浮躁、不踏 实的感觉。

第六章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2.心理症状
① 焦虑 ② 自罪自责:对既往的轻微过失而感到自责,认为给家人
和社会带来负担。严重的的会达到妄想程度。 ③ 精神病性症状:妄想和幻觉。有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
灾难妄想、被害妄想、谴责性的幻听。(但是有原因, 不荒谬)。 ④ 认知症状;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认知扭曲,对各种事 物均做出悲观的解释。 ⑤ 自杀观念和行为:半数以上会有自杀观念和行为。1015%最终死于自杀。还有扩大性自杀,杀死数人后再自 杀。
• 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 易被周围事物所吸收。
• 可有片断幻觉、妄想。 • 意识障碍、错觉、思维不连贯。 • 多数病人在疾病的早期就不同程度的丧失
自知力障碍。
病例
• 某女,19岁,高中生,因异常兴奋3周,挥霍乱 花钱而就诊住院。
• 患者近3周来性格突然发生改变,情绪出现异常愉 悦,整天兴高采烈,忙东忙西的,自我感觉良好, 经常逃学,喜欢逛街购物,胡乱花钱,出手大方, 买些不实用的东西,打扮一改常态而怪异。谈话 滔滔不绝。精力旺盛,晚上忙忙碌碌到后半夜。 把住院当成疗养。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与陌生 人随意交谈,毫无顾忌,很热情的与医生、护士 打招呼。说话幽默,不时引起其他围观病友哈哈 大笑。
6.预后
• 本病预后较好,但多易复发。有15%-20% 病人转为慢性。
• 未经治疗的躁狂发作持续3个月;约有50% 的病人经现代治疗恢复。
• 未经治疗的抑郁发作持续约6—13个月,药 物治疗3个月即结束发作。
• 恶劣心境属慢性心境障碍,预后较差。

7、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根据(CCMD-3) 1.躁狂、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4.心境障碍的类型:CCMD-3
(1)躁狂发作:春末夏初发病,病程较短,平均3 个月。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

诊断
【产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 或不良后某。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
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 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振准至少2周。
诊断
【排除标准l排除器质性梢神障碍、或精 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许多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有下丘脑一垂体 -肾上腺轴;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下丘 脑-垂体-生长素轴的功能异常。
(四)脑电生理变化 :睡眠脑电图研究发现, 抑郁症患者睡眠有以下改变:总睡眠时间减少, 觉醒次数增多;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 抑郁程度越重,REM潜伏期越短 。
病因和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1.继发性心境障碍 2.精神分裂症 3.心因性精神障碍 4.抑郁症与恶劣心境 5.躁狂症和抑郁症与环性心境障碍
治疗与预防
(一)双相障碍的治疗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是指对躁狂或
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且不会 引起躁狂与抑郁转相,或导致发作变频繁的药 物。 1)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2)碳酸锂 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 利培酮与奎硫平等,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心境稳 定剂作用。 2、电休克
诊断
(6)普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 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
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 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诊断
心境障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病因和发病机制

持续性心境障碍

持续性心境障碍

描述
环性心境障碍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缓和形式, 特点是情绪从轻、中度抑郁到轻度躁狂反复波动。 环性心境障碍的确诊中,必须有轻度躁狂症 状和抑郁症状交替出现,且至少持续两年。
环性心境障碍:
• • • • 1 2 3 4 表现形式 诊断标准 病因 治疗
躁狂表现形式:
1. 精力充沛、活动增多、坐立不安 2. 心情高涨、欣快 3. 易激惹 4. 思维奔逸、说话语速快、话题转换快 5. 注意力不集中 6. 睡眠减少 7. 对自己的能力和权力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8. 判断力差 9. 狂热 10.不断有异常行为 11.药物滥用,如可卡因、酒精和安眠药 12.有挑衅性、攻击性行为 13.拒绝认错
治疗
•要了解环性心境障碍的治疗,最好先了解双相障碍的治疗。 •对于大多数双相障碍患者来说,即便病情比较严重,有效的 治疗也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症状。双相障碍是一种易复发的 疾病,长期的预防性治疗非常必要。实践表明,药物治疗与 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是治疗双相障碍的最佳选择。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持续治疗,双相障碍可以得到较好的控 制。但即便这样,也会有情绪的波动,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 向医生报告。与医生密切合作,开诚布公地与医生交流对治 疗的担忧及采取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用表格记录每天的情绪症状、治疗方法、睡眠情况、 生活事件,有利于双相障碍患者及其家人更好地了解这种疾 病。这种表格也可以帮助医生有效地确诊、治疗。 •治疗双相障碍的药物要由精神科医生开。不是精神科的普通 医生也能开药,但是双相障碍患者最好去看精神科医生。
如果这种权利的丧失并非是能力水平业绩过错等硬指标而仅仅是那些人为的因素当事人对这种丧失的感受就会更深刻由此引发的失衡往往会形成巨感受就会更深刻由此引发的失衡往往会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如果处置不当它就会裹胁巨大的能量冲垮精神的堤坝洪水滔滔泛滥成灾精神很快就会失去它赖以生存的家园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模板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模板
• 常见精神疾病 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
精神分裂症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 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 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发病率:国内3━5‰,国外3-10‰,城市>农村, 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WHO在1986年的研究:精 神分裂症在不同的人群的发生频度相似。
7、睡眠的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严重程度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 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三、病程标准:≥一周 四、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
治疗
一、碳酸锂;0.8-1.5g 血锂浓度 0.81.4mmol/L 二、氯丙嗪等 三、SSRI(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再摄取抑制 剂)
3、青春型:青春期起病,发病急,病情进 展快,已思维破裂,情感变化喜怒无常,且与环 境不协调为主,可有本能(性欲、食欲)意向亢 进。预后较差。
临床类型
类型: 4、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主要表
现为行为杂乱无章,幼稚愚蠢,日渐加重的孤僻, 失眠,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思维贫乏,情感淡漠, 幻觉和妄想不明显。早期不易引起家人的重视, 不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病因
目前病因未明,现有的研究发现可能的发病机 制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电生理、 神经影像、神经发育及社会心理因素各个方面。而 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心境障碍的神经生 化异常进行的,包括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系统。
临床表现
可有情感高涨、低落以及与此相关其他精神 症状的反复发作、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因而 其临床症状特征可按不同的发作方式分别叙述。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有 下列3项 (若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心境障碍与自杀I-2

心境障碍与自杀I-2
4
• 重度(severe)抑郁发作: 3条典型+5条附加,至少2周 • 中度(moderate)抑郁发作: 2条典型+3或4条附加,至少2周 • 轻度(mild)抑郁发作: 2条典型+2条附加,至少2周
5
• 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 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
符合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且存在妄想、 幻觉或抑郁性木僵。
(Abramson, Seligman, Teasdale,1978)
无望感(hopelessness): 令人厌恶的事件→归结为整体的、稳定的因素→
无望感→抑郁 (Abramson, Metalsky, Alloy,1989)
27
大 鼠 是 如 何 抑 郁 的 ?
Sapolsky, 2003
28
以是妄想型的程度,不仅限于责备自己患了病)。
8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8)几乎每天感到思考或集中思想的能力减退,或者犹豫不决(或 为自我体验,或为他人观察)。
(9)反复想到死亡(不只是怕死),想到没有特殊计划的自杀意念, 或者想到某种自杀企图或一种特殊计划以期实行自杀。
B.这些症状并不符合混合发作的标准。
34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抑郁的预防
35
(Clake et al.1995)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1 躁狂状态 2 抑郁状态(ICD-10的标准) 3 抑郁状态的特殊类型:
恶劣心境、环性心境 4 对抑郁状态的认知理论的解释
36
第五位标号:
1-轻度
2-中度
3-重度,不具有精神病症状
4-重度,具有精神病症状
15
2)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

抑郁发作的三个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的三个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的三个诊断标准ICD-10(国际标准):抑郁发作以下描述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F32.0)、中度(F32.l)、重度(F32 2)和(F32.3)]。

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病人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也很常见的症状还有稍作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其他常见症状是:(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b)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C)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d)认为前途暗淡悲观;(e)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f)睡眠障碍;(g)食欲下降。

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一样,且一般不随环境而改变,但在一天内可显示出特征性的昼夜差异。

与躁狂一样,临床表现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青少年病人中,非典型的表现尤为常见。

某些病例中,焦虑、痛苦和运动性激越有时比抑郁更为突出。

此外,心境分改变也可能被易激惹、过度饮酒、戏剧性行为、原有恐怖或强迫症状恶化等附加特征或疑病性先占观念所掩盖。

对于三种不同严重程度抑郁的诊断均要求至少持续两周,但如果症状格外严重或起病急骤,时间标准适当缩短也是有道理的。

以上某些症状可以提出来构成被广泛认为具有特殊临床意义的特征性表现。

这些“躯体”症状(见本节引言,112页)最典型的例子是: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早上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早晨抑郁加重;客观证据表明肯定有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为他人提及或报告);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通常定义为过去1个月里失去体重的5%或更多);性欲明显降低。

一般只有肯定存在4条上述症状时,才被视为有躯体综合征。

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轻度(F32.0)、中度(F32.1)、和重度(F32.2和F32.3)抑郁发作几个类别都仅用于单次(首次)抑郁发作,若再具有抑郁发作,则应归于复发性抑郁障碍(F33.-)的亚型中。

标出不同的严重程度旨在包括不同类型精神科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临床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M-Ⅳ对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A.至少2年,呈现多次轻躁狂症状及多次抑郁症状,但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

注:如是儿童和青少年,病期至少一年。

B.在这上述2年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没有一次A症状消失长达2个月。

C.在这2年中,从无躁狂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D.A症状不可能归于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也不是叠加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样精神障碍、妄想性精神障碍或未注明精神病性障碍。

E.这些症状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药物或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性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效应。

F.这些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