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基本概念和时代特征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写照,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标志性事件。

高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古代到现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课程中所学的各个时期,分析其主要特点。

1. 古代时期古代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夏、商、周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封建等级制度,统治者通过颁布法律和征税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农业依然是社会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社会注重礼仪与道德,儒家思想逐渐兴起。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家的分裂和战争,诸子百家思想逐渐兴起,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纷争激烈。

统一中国的理想逐渐出现,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时期。

秦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法律和文字,对军事和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体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汉朝时期也是丝绸之路的开辟时期,传递了中国的文化和商品。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部和南部被分裂为多个政权,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出现了分化和多样化的现象。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唐宋元时期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和商业繁荣的时期。

在唐宋元时期,中国对外交往频繁,丝绸、茶叶和陶瓷等商品的贸易达到了一个高峰。

佛教、道教和儒教并存,文学、艺术和科技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6.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末期。

在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威胁。

丝绸之路逐渐式微,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却日益频繁。

明朝时期的航海家郑和远航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清朝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封闭状态,科技和经济相对滞后。

7. 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各个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
知识。

一、古代史知识点:
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建都镐
京(今西安)。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晚期的历史时期,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强国争霸,百家争鸣。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统一全国,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开创了汉武帝时代。

二、近代史知识点:
1.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和两
次鸦片战争。

2.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国,二次革命爆发。

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简单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愿同学们能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进步,了解和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振兴中华。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是悠久而丰富多彩的,经历了多个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中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探讨,并对每个时期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被称为封建时代。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诞生。

商朝期间,奴隶制度和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周朝时期,分封制度的引入使得社会结构更加稳定。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事件,如《尚书》和《易经》的形成和发展。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和割据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分封制度的破裂和百家争鸣的兴起。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尤其是齐、楚、秦等国家的崛起和争斗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成为主导,儒家、法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学派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发展。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交替的特殊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统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汉朝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外族入侵和内部分裂,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事件,如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繁荣和相对稳定。

隋朝的统一为唐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唐朝时期,中国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的“开元盛世”。

宋朝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的外族王朝,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崛起和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五、近代时期近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到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

高一历史的全部知识点

高一历史的全部知识点

高一历史的全部知识点高一历史是中学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学生们接触到一些重要历史知识点的时候。

通过学习高一历史的全部知识点,学生们可以对历史的进程和重要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下面将根据高一历史课程的内容,整理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章:历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历史的定义:历史是指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2. 历史的研究方法:历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考古研究法、语言研究法以及实地考察等。

3. 历史的特点: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发展性、相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第二章:古代文明与古代史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历史时期,主要特征是人类开始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

2.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的时期,农业的兴起使人类社会开始出现城市文明和国家的形成。

3.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埃及文明、亚洲河流文明(如黄河文明与印度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等。

第三章: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历史时期,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代则是封建社会的开端。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各国割据的局面。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

第四章:世界古代史1.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2.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律、军事、建筑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3. 印度古代史:印度古代有几个大的王朝相继兴衰,如摩揭陀王朝、孔雀王朝等,这些王朝对印度文化、哲学以及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中世纪1. 罗马帝国的瓦解:罗马帝国的瓦解标志着古代文明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 史前文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 古代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 重要文明成就: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佛教的诞生等。

3. 希腊与罗马- 古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腊神话。

- 古罗马: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罗马法、基督教的传播。

4. 中世纪- 欧洲封建制度:封建社会结构、封建等级制度。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主义。

- 十字军东征: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起源、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文化成就。

- 宗教改革:背景、主要改革者及其影响。

2.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

- 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活动。

3.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 启蒙运动对民主政治和科学发展的影响。

4.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主要发明(蒸汽机、纺织机械)。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

5. 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法国大革命:背景、过程、《人权宣言》。

- 美国独立战争:背景、《独立宣言》、宪法的制定。

- 19世纪的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列强的殖民扩张。

6.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主要战场、凡尔赛和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重要战役、联合国的成立。

7.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 冷战:美苏对立、核武器竞赛、意识形态的对抗。

- 后冷战时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全球化的挑战。

三、中国历史1.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青铜文化的繁荣。

- 秦汉: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长城的修建。

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一)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阶段特点:奴隶制国家产生、发展和繁荣。

1.政治:商:王权与神权结合;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盛行,以血缘为纽带;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经济:农业:“金石并用”时代,“刀耕火种”;井田制盛行;手工业:丝织、青铜技术先进;商业:商人、货币出现,工商业官府垄断。

3.文化:中国早期文化产生(甲骨文、金文等);文化教育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特。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年)●阶段特点: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1.政治:周王室衰落,诸侯混战;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各国变法,分封制瓦解。

2.经济:农业:铁器、牛耕出现,精耕细作;自耕农、佃农产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商业:私营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城市兴起。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3.文化:私学兴盛;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家主张、法家与中央集权、民本思潮;文化成就辉煌(现实主义《诗经》,浪漫主义《离骚》);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三)秦汉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阶段特点: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拓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汉代内朝、外朝(三公九卿)、刺史等)。

2.经济:农业:奖励耕织和垦荒;汉推广犁耕;手工业:技术提高(丝织、青瓷),丝绸之路兴起;政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商业:统一度量衡、货币秦半两圆形方孔钱;3.文化:思想专制(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科技领先(东汉造纸术);文化发展(秦统一文字:小篆。

隶书秦朝出现,汉代成熟。

汉赋)(四)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阶段特点: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文化多元。

1.政治: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2.经济:均田制实行,北方经济恢复;生产技术创新(翻车、灌钢法等)。

草市。

3.文化:书法隶变——楷、草、行。

信仰多样——儒、佛、道。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一、时代背景及特点:1. 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2. 时代特点:包括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内容;3. 影响及意义:包括时代背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政治方面的历史知识点:1.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管理机构等方面的内容;2. 政治思想:包括主要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统治者和领袖:包括重要的统治者和领袖人物及其对政治的影响;4. 政治事件和制度变革:包括重要的政治事件和制度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方面的历史知识点:1. 经济制度:包括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经济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内容;2. 经济思想:包括主要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经济发展:包括重要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4. 经济改革和政策:包括重要的经济改革和政策措施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社会方面的历史知识点:1. 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组织形式、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内容;2. 社会思想与文化:包括主要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现象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包括社会生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4. 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包括重要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 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2. 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包括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历史意义;3. 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回顾:包括事件的评价和历史回顾。

六、历史人物及其贡献:1. 历史人物的背景和经历:包括人物的生平和主要经历;2. 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影响:包括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3. 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影响力:包括人物的评价和影响力。

七、历史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和区域的自然特点;2. 地理资源和经济发展:包括地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包括地理条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地理变迁和地理问题:包括地理变迁和地理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各阶段简明特征_

高中历史各阶段简明特征_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私学兴起,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4、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5、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儒学在汉代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士人群体发展;佛教、道教传播,三教并立;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2、经济: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经济格局打破时空限制,经济功能增强;2、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概论古代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历史时期。

通过学习古代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

二、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初级形态,主要特征是人们以狩猎为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

原始社会阶级划分不明显,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简单。

三、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古代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以城邦国家为代表。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东方文明包括中国、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的文明。

中国文明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特点。

五、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古代社会的第三个阶段,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为特征。

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标志着中世纪的到来。

六、古代西方文明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希腊、罗马等古代帝国的文明,具有深远的影响。

希腊罗马文明重视理性和民主,为后世政治制度和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七、民族迁徙与文明交流古代的民族迁徙与文明交流丰富了人类历史,如游牧民族的迁徙、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这些迁徙与交流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现代史概论现代史是指16世纪以来的历史,包括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的科技革命和工业化进程,以及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殖民扩张。

九、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十、工业革命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工业革命标志着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

它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近代化进程,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一、现代社会的兴起与冲击现代社会的兴起和冲击是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包括自由主义的兴起、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世界两次大战等重要事件。

文章就以上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希望对学习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有所帮助。

通过对古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演变,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与机遇。

高中历史如何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

高中历史如何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

高中历史如何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研究和理解过去的时代特征与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如何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概述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时代特征与背景。

时代特征是指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和特征,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而背景则是指一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环境和条件。

时代特征和背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和特点。

二、学习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的重要性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个时代的特征和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具体的历史现象,它们发生或者存在的原因与背景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时代的特征和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本质和意义。

其次,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历史的发展逻辑和规律。

历史是连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背景。

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时代的特征和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起伏和演变,从而理解历史的发展逻辑和规律。

三、学习历史时代特征与背景的方法和技巧1. 多角度了解时代特征与背景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需要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来了解一个时代的特征和背景。

比如,可以研究一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经济发展的形式和特点,社会结构和阶级矛盾等方面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背景。

不同角度的了解可以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时代特征与背景的认识。

2. 查阅多种资料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我们需要查阅多种资料。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文献资料、历史故事、历史影视作品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等地,亲身感受和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一)[优秀范文5篇]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一)[优秀范文5篇]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一)[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一)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一)模块一、中国古代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尽显文明古国风采;专制、抑商、海禁导致近代迟滞单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A、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1)政治上: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2、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2)经济上: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全归奴隶主所有;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3、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王室衰微,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奴隶制生产关系(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小农经济产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3)民族关系上:通过争霸兼并战争,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打破。

B、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汉代时得到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汉承秦制”,察举制成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

高中历史教科书六个版块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教科书六个版块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教科书六个版块知识框架【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王朝体系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前475年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1840年二、宏观概括:“古代中国”教科书知识框架1、总体特征:世界文明古国,属于大陆农耕文明(与古希腊海洋工商文明形成对比),传统文明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并在东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又存在一定局限——虽有变化,但传统文明的发展呈现很强的延续性,并未自主实现从古代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近代时期,传统文明衰落,现代时期逐渐走向复兴。

2、政治(上层建筑):【君主制】——先秦“王政”时期(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21年后帝制时期(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912年专制帝制结束。

但“大一统”成为中国文明的重大遗产并影响至今。

必修Ⅰ专题一+汉武帝(三个必修模块)3、经济(经济基础):传统农业(自然经济)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发展;明清时期出现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两千余年。

未能自主产生近代工业文明。

必修Ⅱ专题一4、文化(意识形态):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传承发展两千余年,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产生重大而复杂的影响,未能形成民主思想体系;传统科技、文学艺术取得突出成就,但未能自主产生近代科技文艺。

必修Ⅲ专题一、专题二。

5、相互关系:一方面,作为中华文明基础的农耕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求稳守成、内敛求治的特征,它支撑着漫长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诞生了以求稳守成、强调秩序、家国同构、国家本位为特征的儒学体系;同时,传统科技和文学艺术深受农耕经济、专制主义、儒学体系的影响。

高三历史阶段特征知识点

高三历史阶段特征知识点

高三历史阶段特征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科,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历史阶段特征是理解历史发展脉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高三历史教学大纲,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知识框架。

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古代文明的起源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状态向文明社会的转变。

在这一阶段,农业的出现和城市的形成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农业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定居,从而促进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

早期的城市国家,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和古埃及的孟菲斯,展现了早期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二、古典时期的文化与帝国古典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文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希腊和罗马的文明达到了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的民主制度、哲学思想和艺术成就,罗马的法律体系和工程技术,都是这一时期文明成就的代表。

同时,这一时期的帝国,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汉朝,也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广阔的疆域。

三、中世纪的宗教与封建制度中世纪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宗教的传播,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深刻地塑造了社会结构。

封建制度是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单元。

此外,中世纪的商业和城市也有所发展,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四、近现代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兴起近现代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这一事件开启了欧洲对世界的探索和殖民扩张。

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如启蒙运动和民主理念,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现代世界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和平斗争的世纪。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立,以及全球化的进程,都是现代世界的重要特征。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期,指的是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转变,出现了许多显著的时代特征。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帮助大家复习高中历史。

一、政治特征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政治上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包括:1. 政治体制变革:在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统一的领导核心: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的领导核心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集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

3.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包括土地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化、国有企业化、计划经济等,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二、经济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推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调控和规划。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对经济、工业、农业等领域进行统一规划,以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

2. 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在社会转型期,国有经济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进步。

3. 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社会转型期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三、文化特征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特征:1. 思想解放: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解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特征。

人们开始思考和讨论更多的问题,对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了重新认识与反思。

2. 文化开放:文化开放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基本概念和时代特征第一篇中国古代史(170多万年前——1840年)一、春秋战国时期(前8世纪到前3世纪)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社会重要转型时期。

(1)政治: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贵族权力秩序,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官僚政治开始出现;以血缘为纽带的旧有氏族部落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迁移和杂居,不同血缘部落间互相通婚,促成民族大融合。

(2)经济:①铁犁牛耕促进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地主个体土地私有确立,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私营手工业兴起,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经营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③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官商、私商并存发展。

城市的发展依附于政治军事中心。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私人办学兴起。

二、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时代特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社会主流文化形成时期,农耕文明初步发展时期。

(1)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宰。

(2)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三、隋唐时期(589—907)时代特征我国农耕时代的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农耕文明进入繁荣时期。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概念和事件,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

以下是一些高中历史课程中常见的重要概念:1.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中国等古代文明,以及它们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特点。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4至17世纪欧洲的文化运动,标志着从中世纪到现代时代的过渡。

它强调了人文主义、艺术、科学和思想的复兴。

3. 科学革命:17世纪的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包括伽利略、牛顿和哥白尼的工作。

4. 启蒙时代:启蒙时代是18世纪欧洲的思想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平等和人权。

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场社会和政治变革,导致了君主制的崩溃和民主、平等、博爱的理念的传播。

6.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场重大经济和社会变革,标志着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和工厂制生产的转变。

7.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欧洲列强扩展其帝国和殖民地,影响了非洲、亚洲和美洲的历史,涉及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和文化交流等问题。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

9. 冷战:冷战是二战后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国际关系和冲突。

10. 人权和民主:人权和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涉及到个体自由、平等权利和民主政府的建立。

这些是高中历史课程中常见的一些重要概念,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进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历史复习应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即“基本史实——历史概念——知识体系(知识结构)——阶段特征”。

在这里,“史实”是基础,“特征”是纲目。

史实要能说明特征,特征要能统领史实。

下面我就把中国史各阶段的特征进行总结,方便进行高考复习。

中国古代史——时代阶段特征(略)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一、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政治: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从高潮到失败;中外反动势力从对抗到相勾结。

2、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建立。

3、思想: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二、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与形成,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走出近代化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开始传入;近代民主思想开始产生,维新思想逐步成为历史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

三、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袁世凯)的统治1、政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高涨和失败;袁世凯专制独裁和失败;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4、外交: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四、1915年~1927年: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1、政治: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共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民革命;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新版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汇编

新版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汇编

新版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汇编一、史前历史:史前历史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可以追溯至约2.3-2.5万年前,此时部分区域开始出现文明的征兆,开始有了人类记录的历史。

在此期间,文明的演进主要分为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这四个时期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又有了新的进展。

二、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时期,它从周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文明特色相当显著,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而它的宗教形式也以儒家主义为主导。

封建时期有许多传统文化特征:诗词文学的流行,“五经”的重要性,家族文化的发展,礼仪和习俗的繁衍等等。

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发展进入世界社会经济史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实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特点是有限财产所有者拥有工厂和生产资料,享有在竞争中取胜的权力。

此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之外,新的文化特征也开始萌生,其中包括科技发明的大量出现,思想文化的多样性,道德纲领也日益完善等。

四、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解决了资本主义问题的新社会,它以共产主义为目标,以竞争改为合作,以效率改为平等。

其特征有:社会公平、家庭幸福、尊重劳动、人人进步等。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成果,比如科技进步,社会问题的解决,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最大程度和谐共处,强调文化多样性等。

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又称“现代化时期”,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而孕育出来的,特征是实现了科技介入社会,经济发展丰厚,社会民主主义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明型社会的大势正在形成。

它的特征有:科技的快速进步、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经济体制、社会多元化等等。

最好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最好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最好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什么是古代史?- 古代史指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早阶段,从人类社会的出现开始到公元476年,也即西罗马帝国覆灭为止。

这一时期主要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等。

2.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从人类最早出现到约8000年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使用简单的石制工具,居住在山洞中。

3.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古代工具文化的阶段,大约从8000年前到5000年前。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磨制工具,农业社会开始兴起,人类社会逐渐由游牧狩猎转变为定居生活。

4. 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指的是人类熔炼并利用青铜的时期,大约从5000年前到3000年前。

青铜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社会分工的加深。

- 铁器时代是指人类开始熔炼和利用铁制品的时期,大约从3000年前开始。

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农业和手工业水平得到了重大发展。

5. 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主要指的是世界各地在古代时期兴起的具有高度发展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主要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这些古代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有着高度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古代帝国- 古代帝国是指在古代时期兴起的具有统一政权和强大影响力的国家。

主要的古代帝国包括:古埃及帝国、古希腊帝国、古罗马帝国、古印度帝国、古中国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古代世界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古代战争- 古代战争是古代世界各国之间为争夺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战争。

古代战争的形式多样,有步兵作战、骑兵作战、海战等不同的类型。

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兵器和战争策略对后世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指在古代时期产生的哲学和思想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基本概念和时代特征大全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一、春秋战国时期(前8世纪到前3世纪)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社会重要转型时期。

(1)政治: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贵族权力秩序,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官僚政治开始出现;以血缘为纽带的旧有氏族部落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迁移和杂居,不同血缘部落间互相通婚,促成民族大融合。

(2)经济:①铁犁牛耕促进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小农经济出现,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私营手工业兴起,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经营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③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官商、私商并存发展。

城市的发展依附于政治军事中心。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私人办学兴起。

二、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时代特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社会主流文化形成时期,农耕文明初步发展时期。

(1)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宰。

(2)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三、隋唐时期(581—907)时代特征我国农耕时代的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农耕文明进入繁荣时期。

(1)政治:国家统一,典章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3)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文化多元,兼收并蓄。

三教(儒、道、佛)既互相斗争,又相互吸收合理因素,三教合一局面开始形成。

中华文化对周边影响加强,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四、宋元时期(960—1368)时代特征我国农耕时代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1)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

从10世纪初起,宋先后与辽、西夏、金等政权并立,元朝最终实现了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另一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

经过宋初的改革,中央集权对地方分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经济: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交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3)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

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

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五、明清时期(1368——1840年)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1)政治:君主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斗争。

(2)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粮食增产和商品经济发展。

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承古萌新。

①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科学技术大总结,但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差距拉大;②儒家思想活跃,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但日益僵化,阳明心学影响扩大,带有反专制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③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④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农耕文明的衰落。

⑤随着传教士东来,早期的西学东渐开始出现。

(4)明清时期的中国,在农耕经济空前繁荣的同时,又隐藏着近代前夜的危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开始全面落后于英美等西方国家。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1840——1949)六、19世纪40—50年代时代特征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1)政治:清朝依然坚持专制统治,但是,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受到冲击。

中国开始丧失部分主权,独立自主发展局面和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中国掀起了各种形式的反侵略斗争。

既有政府组织的斗争,也有民间自发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清暴动,既有旧的传统延续,又有新的特征萌发。

(2)经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等西方国家实力增强。

鸦片战争及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利于列强在华商品倾销,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出口增多。

在此冲击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私营手工业日益破产,中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依赖程度日益增强。

在欧美社会生活方式影响下,通商口岸地区的中国人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客观来说,中国人开始分享工业革命的新成就。

(3)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逐渐成为社会新思潮。

中国人新闻观念兴起。

但这只是先进知识分子的观念,绝大部分官民依然保守。

七、19世纪60—90年代时代特征清朝主导的中国社会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1)政治: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化,洋务派政治势力增强。

(2)经济: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开始发展。

洋务派利用官方资源兴起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这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开始。

19世纪7、8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产生。

中国人社会生活进一步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逐步中西合璧。

(3)思想文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念占住社会思想主流。

中国教育开始改变,由培养统治人才,逐渐转向培养军事、经济、翻译等实用人才,开始向英美官派留学生,民间留学风气也因而兴起。

八、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时代特征内忧外患加剧,政治民主化艰难起步。

(1)政治:甲午战后,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内民众的抗争此伏彼起。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成为外国侵略势力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两种方案。

1894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希望以光绪帝为首的清朝统治者借鉴俄、日改革成功经验,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走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激烈反对,改革失败。

1899年,义和团运动兴起。

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列强改变策略,“以华制华”。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2)经济:列强对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清朝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有志之士提出“实业救国”,产生收回利权思想。

(3)文化: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成为思想主流。

进化论、平等、民权等观念,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

众多的报刊出版,推动了社会教育。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新篇章。

九、民国初年(1912—1920年)时代特征(1)政治: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贯穿始终。

北洋军阀(袁世凯及其部下)统治时期,力图恢复专制统治。

国会、国民党被解散,《临时约法》被废除。

1915年,日本与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局面。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度,维护《临时约法》,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保住了“共和”之名,但《临时约法》始终没能得到恢复。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实质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2)经济: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短暂春天”。

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体现了“民主”、“平等”、“共和”、“自由”精神。

(3)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社会思想得到极大解放。

(4)国际形势深刻影响着这一时期中国社会。

一方面, 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外国侵华势力有所消长,欧洲列强忙于战争而无暇顾及中国事务,日本趁机独霸中国;第二方面,中国参加协约国集团,战后成为战胜国之一,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第三方面,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愿意平等对待中国,这种反差,引起了中国人进一步觉醒,放弃对欧美日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幻想,研究十月革命,研究马克思主义,痛恨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卖国行为,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 新民主义革命开端。

中国共产党早起组织在这种背景下建立。

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也关注俄国革命的成功。

十、蒋介石国民政府的统治(20世纪30、40年代)时代特征(一)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时代特征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

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就。

但是,内忧外患严重。

(1)国民政府的内忧外患①国民政府的“内忧”,一方面来自于国民党内部斗争,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斗争。

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南京国民政府。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

但不久,国民党内,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又进行混战。

1930年11月,蒋介石取得最终胜利。

1927年8月1936年,中共领导了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武装斗争。

毛泽东军民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建立起来。

1931年,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国共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

1936年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内战基本停止,开始由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②国民政府的“外患”来自于日本侵华。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