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判断题

1.央行可以强令货币供给紧缩,但不能强令其扩张。T

讲解:央行通过调高法定准备率就可以强令货币供给紧缩,但央行实行任何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时,都要依赖于商业银行和公众的配合才可以实现扩张,如果商业银行不把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个人和企业不愿意向银行贷款进行消费或投资,货币政策就难以实现它的扩张效果。

2.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比对付经济衰退更为有效,因为中央银行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必须紧缩信贷,而中央银行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不必扩张信贷。T 讲解:与上题类似。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尤其是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然减少超额准备金或收回贷款,这些都必然紧缩信贷,使信贷规模缩小,所以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然可以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或可贷资金增加,但商业银行可能担心贷款的风险不愿贷出去,即出现“惜贷”现象,这就使货币政策对解决经济衰退问题大打折扣。

3.若其他情况不变且AS为向上倾斜,则政府开支的增加最终将导致公众储蓄量的上升。T 讲解:政府开支的增加会增加国民收入,所以最终会导致公众储蓄量和消费量的上升。

4.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T

讲解:IS和LM曲线移动的距离就是总需求或国民收入的变化量。因此,引起IS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通过方程可以看到,比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转移支付、政府购买、自发税收、出口、货币供给等都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的平移。税率、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投资需求利率弹性、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等都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的转动)都会影响总需求。

5.如果政府增税,人们将减少他们的消费支出,如果政府花费了新增的税收收入,那么总需求保持不变,因此IS曲线不会移动。F

讲解:如果政府增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所以消费支出将减少。如果政府花费了新增的税收收入,这里有三种情况,一是政府将新增的税收全部用于政府购买,因为政府购买的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是净增加的,IS曲线向右移动;二是一部分用于政府购买,一部分用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那一部分和税收抵消,但购买支出增加的部分和税收相比是净增加的,效果和第一种情况一样,只是增加的数额小了一些;第三种情况,纯粹的劫富济贫,即全部用于增加转移支付,这样由于乘数相同,二者相抵消,总需求不变,IS曲线不会移动。但第三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不作考虑。

6.当实际货币需求随收入提高而增加时,LM曲线将变得更陡,则可知当货币供给的任何变化将导致LM曲线有较少的移动。T

讲解:“当实际货币需求随收入提高而增加时,LM曲线将变得更陡”这句话表明k是不断增大的,因为L1=ky,k又与LM的斜率同方向变化。而LM曲线移动的距离为△y=△M/k,

所以当k不断增大时,△M一定就会引起△y较小的变化,即货币供给的任何变化将导致LM 曲线有较少的移动。

7.当价格水平固定时,扩张的货币财政政策将减少失业,但它们对利率的效应刚好相反。T 讲解:当价格水平固定时,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会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减少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但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下降,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

8.如果某人产生“货币幻觉”,那么他关心的是他工资(或财产)的实物价值,而不关心其货币形式的变动。F

讲解:正好反了。“货币幻觉”是只对货币形式的变动产生反应,而忽视了对价格水平或实际价值的关心。

9.如果投资函数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那么财政政策比其它政策更有效。T 讲解:如果投资函数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说明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可以完全乘数地发挥作用,而货币政策此时的效果为零(仅对通过投资调节经济这条渠道而言)。

10.在古典模型中,产出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只在于适应产出的变化。T 讲解:在古典模型中,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都是可以灵活变动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无论经济最初在什么位置,都会在价格和货币工资的灵活调整下很快达于充分就业的状态,需求的任何改变(无论来自于自发的还是政策的推力)都只能使经济短暂地偏离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最终还是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需求只能通过改变价格水平或名义变量(以使实际变量不变)来适应产出的变化。所以对产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供给,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决定了经济的产出水平。

11.凯恩斯认为,工人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工资的下降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T

讲解:古典学派(马歇尔、庇古等)认为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凯恩斯认为劳动需求是货币工资的函数,因为工人存在货币幻觉。而新古典学派在分析劳动市场均衡时接受的是古典学派的观点,放弃了凯恩斯的观点。那么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货币幻觉,所以工人更关心的是货币工资的变化而不是价格水平的变化,当货币工资上涨时,工人就愿意增加劳动,反之,当货币工资下降时,工人就会减少劳动。

12.在短期,工资基本上是给定的,这支持了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刚性的论点;而在长期,工资是完全可变的,这又支持了古典学派的论点。T

讲解:这句话主要是表达人们对于凯恩斯主义和古典学派的结论性总结,即两个学派其实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它们的理论只是分别解释了不同时期或不同条件下的经济现象而已,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理论。

13.IS曲线越平缓,乘数值越大。F

讲解:IS曲线的斜率为-1/dK,乘数只是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之一,所以如果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不变,(投资)乘数值越大,IS曲线越平缓,但反过来,当IS曲线越平缓时,就不能确定(投资)乘数值是否越大。

14.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经济的扩张。T 讲解:凯恩斯主义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利率的下降,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在新的均衡点下,价格上升,产量增加,经济实现了扩张。

15.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上升,IS曲线将变得更平缓。T

讲解: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上升,则投资乘数变大,所以IS曲线的斜率变小,IS曲线将变得更平缓。

16.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F

讲解:在萧条时,由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通常会出现政府的财政赤字,为了平衡预算,政府必须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而降低税率是扩张性的,它会导致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扩大,无益于预算平衡。

17.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了短期产出的水平。T

讲解: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了均衡的就业量,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明产出是均衡就业量的增函数,有一个均衡的就业量就可以决定一个均衡的短期产出。

18.如果经济处在持续的上升时期,那么短期供给曲线将由于工资的上涨而向上移动。T 讲解:工资的上涨引起厂商的生产成本增加,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厂商利润的下降,所以厂商会减少供给,这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19.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可由单个产品供给曲线的形状直接推得,但总需求曲线的形状与单个产品需求曲线的形状则无必然联系。单个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向变化,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而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反向变化,则是由于利率效应、实际余额效应等方面的原因。另外,微观供求模型中价格与总供求模型中的价格也有不同,后者是前者的加权平均。

20.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

分析: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就单个产品的供给曲线而言,由于弹性的完全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越长,弹性释放越充分,价格对供给量的长期影响就比短期的大。宏观的总供给曲线恰相反:它在短期向右上方倾斜,在长期却变得垂直。也就是说,在短期,价格水平的变化可以改变总供给的水平,但在长期却不能。

21.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亦如此。

分析: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在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状态,消费者实现了效用的最大化,厂商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高,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此时政府的干预也被认为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但在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叉点上,虽然经济实现了总供求的均衡,但国民收入可能要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并且存在非自愿失业。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说法,这种情况可以由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所导致。因此,要求政府积极地进行经济干预,以熨平经济波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22.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以萨伊定律和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为前提,其必然结论就是经济总能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货币的作用是中性的,政府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只能改变价格水平,而不可能使产量、就业等实际变量发生变化。因此,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的,货币工资的变化具有“刚性”或“粘性”的特征,从而劳动市场常常是非出清的,存在非自愿失业,产出也低于潜在水平,此时,扩张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在使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也促进了产出的增加。因此,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起码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或存在向右上倾斜的部分。但在长期,凯恩斯主义者也倾向于同意总供给曲线垂直的说法,因为在长期内,一切价格都能自由地涨落,这就使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的趋势。

23.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非自愿失业应归因于工人自身。

分析:这句话是正确的。凯恩斯认为,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他们会对货币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使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这样,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将会上升,从而使劳动需求减少,相应地要求货币工资下降以使实际工资恢复到市场出清的水平。根据凯恩斯的假设,货币工资不可能向下调整,这样就造成了非自愿失业。

二、单选题

1.技术进步将会引致( A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移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移

C.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讲解:技术进步可以在现有的劳动和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更高的生产效率,使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都有较大增长,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会向右移。

2.根据总供求模型,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产出( D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讲解:根据总供求模型,均衡产出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影响总需求,即增加总需求,总产出是否增加要依赖于总供给的形状,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则均衡产出不增加,如果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向上倾斜的,则均衡产出会增加。

3.根据总供求模型,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 D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讲解:原理同上。

4.在总需求理论中,( B )

A.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由增税来弥补,那么,利率和收入水平均不会变

B.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由增税来弥补,那么,利率和实际收入上升

C.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由增发钞票来弥补,那么利率下降,实际收入上升

D.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由出售债券来弥补,那么利率上升而实际收入下降讲解:政府支出不特指都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因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政府支出的增加等于税收的增加时,国民收入是净增加的,同时会引起货币需求和利率的上升。

5.凯恩斯效应将为零,如果( D )

A.经济不处在流动性陷阱上 B.投资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

C.庇古效应有效的话 D.投资需求对利率完全无弹性讲解:凯恩斯效应为零是指当价格水平变化时,通过利率传导的途径对总需求无影响,即不影响利率或利率的变化不影响投资和总需求。经济不处在流动性陷阱上,说明当价格变化引起货币需求或实际货币供给变化时会引起利率因而总需求的变化,所以凯恩斯效应不为零。庇古效应和凯恩斯效应是不同的两条传导渠道,彼此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投资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则对总需求影响较大,所以凯恩斯效应较大,而当投资需求对利率完全无弹性时,则当利率因价格变化而变化时,对投资和总需求均无影响,所以凯恩斯效应为零。

6.根据庇古效应,总需求将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因为( C )

A.投资是利率的函数,而利率将下降

B.那些拥有土地和耐用消费品的人们的净资产价值的增加,从而使他们增加消费

C.那些持有通货和政府债券的人们的净资产的价值增加,从而使他们增加消费支出

D.政府支出将自动增加

讲解:庇古效应是说明当价格变化时通过影响实际货币余额或财富价值进而影响消费和总需求的一种传导途径,所以只有C是正确的,B是错的,因为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土地和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也会下降而不是增加。

7.假定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 D )。

A.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 B.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

C.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 D.以上都可能

讲解: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增加总需求,因为未实现充分就业,所以供给也会增加,因为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所以供给的增加会引起生产资料的成本进而价格水平的上升。当总需求增加时会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引起劳动需求曲线右移,导致均衡的实际工资和就业量都增加。另外,政府支出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引起货币需求和实际利率的增加。

8.充分就业以后,劳动供给曲线陡峭表明( C )。

A.名义工资提高 B.实际工资提高 C.A和B D.无法确定讲解: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劳动供给曲线陡峭表明当劳动增加时,实际工资随之提高,由于是充分就业以后,所以劳动量的增加一定伴随着货币工资的增加,因为工人通常是依靠加班加点来增加劳动量的。

9.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明( A )。

A.资源有闲置 B.边际产量递减 C.上述答案都正确

讲解: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表明总需求增加时,产出也能相应地增加,所以资源必然有闲置。另外,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只需要总产出是就业的增函数就可以了,不在乎边际产量是递减还是递增的。

10.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 D )。

A.价格水平低 B.资源极端闲置 C.边际产量不变 D.上述答案都正确讲解:水平的总供给曲线通常意味着资源存在大量的闲置,总需求严重不足,所以均衡的价格水平很低,此时总需求的增加引起产出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化,通常表明经济处

于大衰退或大萧条。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雇佣劳动是按照劳动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都是刚性的,即实际工资不变,所以厂商雇佣的劳动的边际产量都是一样的。

11.假设长期存在“货币中性”,即货币存量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同比例增长,而不影响实际产出,那么总供给曲线的形态将类似于( A )。

A.古典情形 B.凯恩斯情形 C.向右上方倾斜 D.向右下方倾斜讲解: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它表明在长期中存在“货币中性”,所以二者对应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样的。

12.如果产品价格是刚性的,总需求量下降则( B )

A.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

B.均衡可能在充分就业下达到,也可能小于充分就业

C.将会出现持久的失业

D.以上都不对

讲解:当总需求下降时,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也会下降,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在原来的实际工资水平就会出现失业(即周期性失业)。如果货币工资可以任意向下变动,即使价格水平不变,劳动市场可以重新达到均衡(但低于原来的充分就业水平)。如果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都不可变动,那么失业就会持久地存在,产出就会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13.如果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当总需求下降时,( B )

A.将导致失业,但只是相对较短时期的失业.因为实际工资将通过价格水平的调整而下降B.将导致持久的失业,因为实际工资将高于均衡的实际工资

C.将导致持久的失业,因为实际工资将低于均衡的实际工资

D.将导致暂时的失业,因为价格水平将保证充分就业

讲解:与上题类似,参看上题后半部分答案。

14.若商品价格提高,则总供给( D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讲解: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则商品价格提高会引起总供给的增加,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则商品价格提高不会引起总供给的增加。

15.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A )。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讲解:当某些因素在价格不变时导致总供给的减少或在总供给不变时导致价格的上升,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上移。价格的提高只是引起总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不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需求的增加和技术进步都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右移,只有工资提高增加了厂商的生产成本,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它们的利润,所以厂商会相应地减少供给,这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或上移。

16.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7000亿元,总需求为6900亿元,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的,可以断定( A )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就业量将上升 D.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讲解:依题意可知,目前经济存在的状况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存在产品过剩,所以厂商会减少产量,当然就会解雇一部分工人,导致就业量的下降。

17.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 C )。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 不确定

讲解:价格水平的变化只引起总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不影响总需求曲线本身的变动。

18.凯恩斯认为总供求的交点( D )

A.将总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B.将绝不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C.将绝不会在均衡点上 D.可能在,也可能不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讲解:凯恩斯认为经济的均衡可能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也可能不处于充分就业之上。经济通常是处于非充分就业水平之上的,处于充分就业之上的情况是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特例。凯恩斯认为古典的理论只能解释充分就业情况下的产出和就业的决定,是由缺陷的,而自己的理论不仅能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形,也能解释非充分就业的产出和就业的决定,因而是通论,即一般的理论。

19.下面哪一项是潜在产出的长期决定因素( C )。

A.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水平

B.货币

C.技术

D.对过分增长的工资罚以重税

20.增加国防开支而无相应的增税措施,将会引起( A )。

A.价格上涨和GDP上升

B.价格上涨和GDP下降

C.价格下降和GDP下降

D.价格下降和GDP上升

21.潜在产量就是( A )。

A.不受价格水平变化影响的产量

B.是潜在的但不可能实现的产量

C.是确定的而非可以改变的产量

D.可以被财政或货币政策改变的产量

22.古典主义将会同意以下的哪种说法( B )。

A.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用

B.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无用

C.财政政策有用,货币政策无用

D.财政政策无用,货币政策有用

23.宏观经济学的传统观念可能会反对以下哪种说法( D )。

A.工资和价格对失衡可以有迅速的反应

B.当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C.积极地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只会影响价格,但不会影响产出和就业

D.非自愿失业是一种经常有的状态

2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财富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税负会增加

D.以上几个说法都对

25.能够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的是( D )。

A.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

B.价格水平的下降

C.政府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

26.古典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 D )。

A.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弹性都为零

B.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曲线都垂直

C.宏观生产函数是稳定的

D.劳动市场是出清的

27.总供给曲线倾斜的原因可能是( C )。

A.劳动力供给立即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

B.劳动力需求立即对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做出调整

C.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但劳动力供给却不受影响

D.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但劳动力需求却不受影响

28.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B )。

A.是由于工资面对劳动市场过量的需求时没有提高

B.是由于工资面临劳动市场过量的供给时没有降低

C.也被古典经济学家所承认

D.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无足轻重

29.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B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和产出水平均无影响

30.“长期”总供给曲线的“长期”( C )。

A.是就资本存量是否可变而言的

B.是就技术水平是否可变而言的

C.是就劳动力市场能否对价格水平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而言的

D.是就日历时间的长短而言的

31.在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情形下,实际产出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平,总需求的增加将会使( D )。

A.产出和价格都有明显的提高

B.产出和价格都无明显的变化

C.产出增加较多,价格无太大变化

D.价格提高较多,产出无太大变化

32.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某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会使( D )。

A.产出增加,价格下降

B.产出增加,价格提高

C.产出减少,价格下降

D.产出减少,价格提高

33.其他条件不变,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最终将会使( B )。

A.产出增加,价格提高

B.产出增加,价格下降

C.产出减少,价格提高

D.产出减少,价格下降

二、计算

1.设IS曲线的方程为r=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

r=0.00001625y-0.0001M/P 。式中,r 为利率,y 为收入,G 为政府支出,P 为价格水平,M 为名义货币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解:解IS 、LM 的联立方程组:P

M y r LM G

y r IS ?-=+-=0001.000001625.0:00005.00000185

.0415.0: 消去r ,易得总需求曲线方程为(保留两位小数): P M G y 88.244.145.11942+

+= 容易看出,名义货币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政府支出增加,将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2.设总量生产函数Y=F(K,L),式中Y 代表总产量,K 代表总资本量,L 代表总劳动量。试说明,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则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产量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

解:设生产函数Y=F (K ,L )为规模报酬不变的一次齐次式,则有

)1,(),(L

K F L L L K F L Y == 令y=Y/L ,k=K/L ,上式可写为:

y=f(k)

也就是说,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产量y 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k 。

3.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 s =500,总需求曲线为y D =600-5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水平上升10%,

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解:(1)解方程组 y S =500 y D =600-50P 易得P=2,y=500 如图18-1

图18-1

(2)总需求水平上升了10%,即新的总需求水平为550单位。易知点A (2,550)是新的总需求曲线AD 1上的一点。设AD 1的方程为y=a-50P ,将A 点坐标代入,易得AD 1的方程为Y D =650-50P

结合总供给曲线Ys=500易得为P=3,Y=500.

4.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 ,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 ,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解:解方程组

y = 2000 + 750/P

易得均衡时的价格和收入分别为P=1和y=2750。

5.假定某经济社会为不含政府和国外的两部门经济,且存在以下经济关系:

y=c+i,L=(0.9y-900r)P,c=90+0.9y,M=900,i=900-900r,P=1

其中,y、c、i、r、M、P分别代表产量、消费、投资、利率、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

求:(1)均衡利率和收入

(2)若货币供给增加,超过900,收入和利率会有什么变化?

(3)写出总需求曲线的表达式。

解:(1)将消费和投资函数代入y=c+i并整理,易得IS曲线的方程

y=9900-9000r

将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函数代入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P=L,易得LM曲线的方程y=1000+1000r

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组,可得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分别为

r=0.89 y=1890

(2)LM方程亦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y = M/0.9 + 1000r

解其与IS方程的联立方程组,可得

r = 0.99 – M/9000,y = 990 + M

容易看出,如果M增加,M>900,则r减少,r<0.89;y增加,y>1890。

(3)由M/P=L,可得LM方程y=1000/P+1000r

解其与IS方程的联立方程组,并消去利率r,可得总需求方程

y=990+900/P

6.假定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0.04N2,劳动力需求函数是H d=175-12.5(W/P),劳动力供给函数是N s=70+5(W/P)。

(1)在P=1和P=1.25的水平下,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量;

(2)求在P=1和P=1.25水平下经济的短期产出水平。

解:(1)当价格水平P=1时,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函数分别为:N d=175-12.5W, N s=70+5W

联立求解方程组,可得均衡就业量:N=100

当P=1.25时,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分别为

N d=175-10W N s=70+4W

解方程组可得均衡就业量为:N=100

(2)从(1)中可以看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在P=1和P=1.25的水平下,均衡就业都为100单位。由y=14N-0.04N2 ,得此时短期产出为y=1000单位。

四、分析讨论

1.试说明主流学派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说明经济的“滞胀”状态的。

答:主流学派经济学家用供给冲击解释“滞胀”产生的原因。如图18-2中,AD曲线的位置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AS s0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的提高)向左移动至AS s1的位置,容易看出,与原来的均衡点E0相比,新均衡点E1的价格水平提高了,产量下降了。也就是说,经济中出现了“滞胀”。

图18-2

2.试比较IS-LM模型和AD-AS模型。

答:IS-LM模型被认为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标准阐释,它是在产品和货币两个市场的背景下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其中,IS曲线反映产品市场的均衡要求,LM曲线反映货币市场的均衡要求,在两条曲线的相交之点,两个市场实现了一般均衡,相应的国民收入即为均衡收入。与IS-LM模型不同,AD—AS模型将价格水平作为一个变量来处理,将IS、LM两曲线“合并”成一条AD曲线;该模型的分析背景亦有所扩大,对劳动市场的分析成为导出总供给曲线的逻辑基础。这些变化使得AD-AS模型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并且可以被用平分析更为广泛的经济问题。

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第十五章A D—A S曲线答案 一、判断 1、国外净需求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F 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T 3、政府“投资”公共产品比投资竞争性领域具有更大的挤出效应。()F 4、一般而言,上升段的总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隐含着充分就业均衡,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经过该点。()F 5、凯恩斯一般强调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T 6、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量越少,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就越大。()F 7、如果一国物价水平不变,其他国家物价水平下降,则对该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将减少()T 8、物价水平上升和总财产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F 9、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T 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F 11、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F 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F 二、选择 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B )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A )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4、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UPRT训练与评估程序开发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UPRT训练与评估程序开发复杂状态导致的飞行中失控(Loss of Control Inflight In-Flight,LOC-I)已经成为商业运输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国际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在促进民航安全的六项安全策略中将LOC-I列为最高优先事项。为了预防复杂状态并能够从复杂状态中改出,开展UPRT训练与评估程序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依托中国民航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CAAC)安全能力基金项目“飞机复杂状态预防与改出训练培训体系建设”和“基于大数据的飞行学生心理健康/疾病风险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AS2016-11),围绕飞行员如何预防、处置复杂状态,避免LOC-I事故等研究思路,开发了提高飞行员应对复杂状态核心能力的训练与评估程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训练需求分析。在访谈、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使用层次任务分析法(Hierarchical Task Analysis,HTA)对复杂状态典型工作场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两轮问卷调查,得到了典型场景下预防与改出复杂状态分解任务的重要性、频繁性及困难性结果。根据所需执行任务的重要性、频繁性和困难性来判断任务的训练优先级,该结果可作为课程开发依据,为教员提供训练重点。(2)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工作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等方法,筛选出41项飞行员预防与改出复杂状态所需的胜任特征指标,并将其划分为知识、技能、认知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4个维度;然后,通过第一轮问卷筛选指标,第二轮问卷验证维度划分的正确性;最后,构建了包括4个维度24项胜任特征指标的预防与改出复杂状态胜任力模型。(3)复杂状态训练方案的研究。在胜任力模型基础之上,以能力提升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开发了UPRT训练内容和方式,针对模拟机训练开发了基于姿态的训练场景和基于诱发因素的训练场景,并制定了训练科目开发流程,使训练科目开发更加科学、高效。(4)复杂状态训练效果评估方案的研究。 首先,以柯氏模型为基本框架,分别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设计了复杂状态训练效果评估方案。其次,为了减小行为层评估的主观性,根据胜任力模型设计了飞行员UPRT模拟机训练评价表。最后,将空管系统中BOOM评价移植到复杂状态训练效果评估中,为UPRT教员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效果评估规范和工

BP中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一,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训练样本的目的是数学模型的参数,经过训练之后,可以认为你的模型系统确立了下来。 建立的模型有多好,和真实事件的差距大不大,既可以认为是测试样本的目的。 一般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相互独立,使用不同的数据。 网上有人说测试样本集和验证样本集不一样,测试样本集数据主要用于模型可靠程度的检验,验证样本集的样本数据要在同样条件下,再另外采集一些数据用来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有人采用交叉验证,交叉验证指的的训练样本集、测试样本集、验证样本集、三中数据集都组合在一起,数据的划分采用交叉取样的方法。二,如何选择训练集和测试集 未完待续 网上有人说经常采用的是m-folder cross validation的方法,把样本分成m份,轮流把其中一份作为测试集。至于m取多少看样本数量而定,样本充足的话m=10,另外m=3也是经常被使用的 至于验证集,通常并不需要。 三,Clementine中如何选择节点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前期整理好数据后,选择partition节点连接入数据流,在里面可以设置训练集、测试集及验证集,若要平分在测试集及训练集栏位内填上50%。

另外可以设置标签及数值;下面的设置是对数据表中增加标志字段(区分测试集和训练集)的数值进行选择,第一个表示使用1、2、3这样的数值来表示,第二个是使用“1_training“等来表示,第三个是使用”training“等来表示,可以通过第二个图中的value来观察。此外下面还有设置随机种子的选项。 ps:在分割完不同集合后,可以右击partition节点,选择cache中enable,这样随机分割完的数据就可以暂时存在缓存中,这样不同时候进行不同建模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样本不同而使结构受影响!(第一次执行后会在节点的右上方出现绿色的文件件的标签) 四,如何建立测试模型 如果训练好模型后,把所得的模型节点从右上方拖到数据流的测试集后,建立连接后,再加个分析节点或一些结果的节点就可以了。

4ADAS模型习题

AD-AS模型 一、名词解释题 1.滞胀是指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和价格水平较高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 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2.总需求 3.总供给 二、判断题: 1.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并不影响就业水平和实际工资率。 T 2.在古典模型中,产出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只在于适应产出的变化。T 3.凯恩斯认为,工人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工资的下降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T 4.凯恩斯认为,工资在上升或下降两个方向都是富有弹性。 F 5.若其他情况不变且AS为向上倾斜,则政府开支的增加最终将导致公众储蓄 量的上升。 T 6.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由三部分组成:水平部分、向上倾斜部分以及几乎垂直 的部分。 F 7.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 T 8.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总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 F 9.如果某人产生“货币幻觉”,那么他关心的是他工资(或财产)的实物价值, 而不关心其货币形式的变动。 F 10.在短期,工资基本上是给定的,这支持了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刚性的论点; 而长期,工资是完全可变得,这又支持了古典学派的观点。 T 11.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经济的扩张。T 1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了短期产出的水平。T 13.如果经济处在持续的上升时期,那么短期供给曲线将由于工资的上涨而向 上移动。T 14.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F 15.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 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T 三、单项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2.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D)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曲线向右方倾斜是由于(D)。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A)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自然语言处理_NLP Dataset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Models(NLP训练和测试模型数据集)

NLP Dataset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Models(NLP训 练和测试模型数据集) 数据摘要: Three data sets from the PASCAL Recognising Textual Entailment Challenge. they are Development Set,Test Set,Annotated Test Set. 中文关键词: 训练,测试模型,开发集,测试集,带注释的测试集, 英文关键词: Training,Testing Models,Development Set,Test Set,Annotated Test Set, 数据格式: TEXT 数据用途: Information Processing 数据详细介绍:

NLP Dataset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Models Three data sets from the PASCAL Recognising Textual Entailment Challenge.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test (now ended) and instructions for the data sets, please visit the official site. Development Set (58k zipped) Test Set (74k zipped) Annotated Test Set (67k zipped) 数据预览:

点此下载完整数据集

ISLM模型

IS-LM模型(IS-LM Model) 什么是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反映和同时均衡条件下,和关系的模型。 "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着名的(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的创始人(AlvinHansen),在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也称"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图形"。 按照的观点,(L)和货币数量(M)决定着的均衡,而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既决定于利率(i),又决定于(y)的水平。由此,在以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以作出一条(如图1)。 (1) 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i)+L2(Y)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S为,M为名义货币量,P为,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持有的愿望和货币数量相等,即和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一致。 希克斯又认为,社会储蓄(S)和投资(I)的愿望,决定的均衡,而储蓄和投资又必须同收入水平和利率相一致。由此,在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座标平面上,又可作出一条(如图1),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适应。 通过以上分析,对收入的决定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即凯恩斯体系的四大根基--、、和货币数量同时决定收入的均衡水平。在收入均衡点上,同时存在着以LM表示的货币市场的均衡和以IS表示的资本市场的均衡。如图1-5中, IS-LM模型在一个平面坐标中表示,横轴表示经济需求面决定的收入或产出(Y),纵轴表示利率(R)。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条件,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1) 在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利率的平面系统中,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IS线代表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和产出水平组合的集合。 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investment(I)等于saving(S)是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因而把描述商品市场均衡条件的产出与利率关系组合曲线称为IS曲线。表明: ?①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②M/P=L1(i)+L2(Y)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 为利率。

PanoSim-ADAS传感模型介绍

PanoSim-ADAS传感模型介绍 背景 未来,随着各项ADAS新法案的诞生,车辆上的标配传感器会越来越多。举例来说,倒车影像现在就成了美国新车的强制装备。此外,各大机构、主机厂越来越严格的碰撞测试和ADAS测试也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在车辆上搭载这些汽车电子产品。 自动泊车、高速自适应巡航和紧急自动刹车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以及备受瞩目的无人驾驶技术都非常依赖传感器,因此车上的传感器不但要多,还要能正确使用。给车辆安装这些独立系统后,司机就能获知更多信息,车辆也能实现少数自动驾驶功能。 各大机构、主机厂等对虚拟传感器模拟仿真越来越重视,传感器模拟仿真技术应运而生。简介 PanoSim具备独立的传感器仿真模块,可以对传感器进行单独高效的测试,也可以多传感融合测试,并联合车辆动力学模型、场景模型进行高精度传感环境模拟仿真,为各大机构、主机厂提供多种ADAS传感运用方案,保证研发效率以及实用运用。 PanoSim提供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真值传感、无线通讯、鱼眼像机、针孔像机、双目像机等传感器。传感器采用几何建模+物理建模相结合的混合建模方式,能够输出传感原始数据和目标数据。用户可在车辆模型任意位置安装传感器,并设置其物理属性如雷达的照射开度、功率衰减、频率、角度和有效距离等。 PanoSim传感配置界面

功能运用 ●摄像头算法开发测试应用 ●雷达算法开发测试应用 ●多传感信号融合以及算法开发测试应用 ●雷达/摄像头在环测试设备集成 PanoSim-ADAS传感模型通过结合视觉传感器模型可以直接输出仿真结果,可以为对比真实传感数据、传感算法应用、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开发等提供数据支持提高传感数据的置信度。 模型介绍 雷达模型 PanoSim雷达模型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是基于几何建模与物理建模相结合的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基于回波信号的雷达物理建模方法,较为逼真地模拟了雷达的探测机理(而不是雷达的物理结构),并能反映环境对雷达探测信号传播的影响(噪声、杂波等干扰和衰减)模型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好。雷达模型支持设置雷达功率衰减、RCS估算等物理特性,克服了传统方法的RCS值获取难,准确度无法保证问题。 车载雷达几何模型RCS估算 ?雷达模型性能: 1)真实的模拟雷达探测机理

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第十五章AD—AS曲线答案 一、判断 1、国外净需求就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就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 )F 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 )T 3、政府“投资”公共产品比投资竞争性领域具有更大的挤出效应。( )F 4、一般而言,上升段的总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隐含着充分就业均衡,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经过该点。( )F 5、凯恩斯一般强调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T 6、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量越少,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就越大。( )F 7、如果一国物价水平不变,其她国家物价水平下降,则对该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将减少( ) T 8、物价水平上升与总财产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F 9、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就是自然失业率。( )T 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F 11、在其她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 )F 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F 二、选择 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就是: 。( B )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就是因为: 。( A ) A、其她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她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其她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她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4、下列哪一观点就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软件测试综合练习题目-答案

软件测试综合练习题 1. 在系统验收测试中,______A___是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下使用模拟数据运 行系统; ______A___是在一个实际环境中使用真实数据运行系统。 A.验证测试B.审计测试C.确认测试D.模块测试 2. 采用瀑布模型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文档。 以下关于产生这些文档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D___。 A.外部设计评审报告在概要设计阶段产生 B.集成测评计划在程序设计阶段产生 C.系统计划和需求说明在详细设计阶段产生 D.在进行编码的同时,独立的设计单元测试计划 3. 正式的技术评审 FTR(Formal Technical Review) 是软件工程师组织的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下面关于 FTR 指导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____C__ 。 A .评审产品,而不是评审生产者的能力 B .要有严格的评审计划,并遵守日程安排 C .对评审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讨论,以求彻底解决 D .限制参与者人数,并要求评审会之前做好准备 4. 对于软件的β测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D 。 A .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内部展开的测试,由公司专业的测试人员 执行的测试 B .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内部展开的测试,由公司的非专业测 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C .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外部展开的测试,由专业的测试人员 执行的测试 D .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外部展开的测试,可以由非专业的测 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5. ____B__ 可以作为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志。 (37)A .使用了特定的测试用例 B .错误强度曲线下降到预定的水 平 C .查出了预定数目的错误 D .按照测试计划中所规定的 时间进行了测试

TeslaK提供深度学习框架基准测试平台

Tesla K80提供深度学习框架基准测试平台 案例简介 ?本案例中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异构计算实验室使用Tesla K80集群对目前主流的五大深 度学习框架(Caffe,CNTK,MXNet, TensorFlow和Torch)进行性能基准评测。 ?In this case, researchers from the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Laboratory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benchmarking and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unning performance of five state-of-the-art deep learning frameworks (Caffe, CNTK, MXNet, TensorFlow and Torch) by using the Tesla K80 cluster. ?本案例中用到NVIDIA GPU:16块 Tesla K80 背景 香港浸会大学异构计算实验室从2007年开始则研究GPU并行计算,在GPU计算与高性能计算领域有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我们团队在各个应用领域的GPU优化算法都有较丰富的科研成果,如网络编码算法,基因匹配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等都取得突破性的性能提升。 我们团队在2014年与华为合作研究的深度学习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基于CXXNET框架,研发出基于MPI的分布式深度学习框架。同时,该框架也成功应用于ImageNet大规模图片识别的模型训练。当前,各大知名公司和研究单位开源优秀的深度学习框架,而各个框架在单GPU节点和多GPU节点的性能表现各不相同。香港浸会大学异构计算实验室对各大框架在Tesla GPU集群上进行性能基准评测。 在未来,深度学习框架由于出发点各不相同,在各种硬件资源下表现的性能也表现各异。我们采用取长补短的方式,对相关算法进行优化,使得深度学习框架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硬件资源,提高模型训练或测试速度。 挑战 深度学习算法在GPU上的优化很大情况下依赖于NVIDIA提供的cuDNN和cuBLAS软件库,然而不同厂商在设计自己的深度学习框架时在软件库使用和资源调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的硬件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也有所不同。对于终端用户来讲,在众多深度学习框架中,较难选择较高性能的框架;对于研究人员来讲,每个框架都有自己的实现方法,很难知道哪一种实现方法已经是state-of-the-art。基于这两个问题,提供一个深度学习框架的性能基准评测是很有必要的。 深度学习社区的发展迅速,深度学习框架的更新迭代也非常之快,而每一次新的迭代出现的性能也存在差异。使得用户使用深度学习框架训练模型时间效率低下或无法发挥实际硬件的计算能力。 为快速评估出各个框架在一些通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上的性能表现,我们设计基于Tesla K80硬件平台的性能基准测试,在同样的硬件环境下,评测5大深度学习框架在同样的深度网络模型的性能表现。以最公平的评测方式为用户展示性能测试结果比较,并持续更进框架版本更新,让用户在选择深度学习框架时对性能的表现有一个直观理解。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判断题 1.央行可以强令货币供给紧缩,但不能强令其扩张。T 讲解:央行通过调高法定准备率就可以强令货币供给紧缩,但央行实行任何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时,都要依赖于商业银行和公众的配合才可以实现扩张,如果商业银行不把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个人和企业不愿意向银行贷款进行消费或投资,货币政策就难以实现它的扩张效果。 2.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比对付经济衰退更为有效,因为中央银行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必须紧缩信贷,而中央银行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不必扩张信贷。T 讲解:与上题类似。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尤其是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然减少超额准备金或收回贷款,这些都必然紧缩信贷,使信贷规模缩小,所以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然可以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或可贷资金增加,但商业银行可能担心贷款的风险不愿贷出去,即出现“惜贷”现象,这就使货币政策对解决经济衰退问题大打折扣。 3.若其他情况不变且AS为向上倾斜,则政府开支的增加最终将导致公众储蓄量的上升。T 讲解:政府开支的增加会增加国民收入,所以最终会导致公众储蓄量和消费量的上升。 4.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T 讲解:IS和LM曲线移动的距离就是总需求或国民收入的变化量。因此,引起IS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通过方程可以看到,比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转移支付、政府购买、自发税收、出口、货币供给等都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的平移。税率、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投资需求利率弹性、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等都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的转动)都会影响总需求。 5.如果政府增税,人们将减少他们的消费支出,如果政府花费了新增的税收收入,那么总需求保持不变,因此IS曲线不会移动。F 讲解:如果政府增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所以消费支出将减少。如果政府花费了新增的税收收入,这里有三种情况,一是政府将新增的税收全部用于政府购买,因为政府购买的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是净增加的,IS曲线向右移动;二是一部分用于政府购买,一部分用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那一部分和税收抵消,但购买支出增加的部分和税收相比是净增加的,效果和第一种情况一样,只是增加的数额小了一些;第三种情况,纯粹的劫富济贫,即全部用于增加转移支付,这样由于乘数相同,二者相抵消,总需求不变,IS曲线不会移动。但第三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不作考虑。 6.当实际货币需求随收入提高而增加时,LM曲线将变得更陡,则可知当货币供给的任何变化将导致LM曲线有较少的移动。T 讲解:“当实际货币需求随收入提高而增加时,LM曲线将变得更陡”这句话表明k是不断增大的,因为L1=ky,k又与LM的斜率同方向变化。而LM曲线移动的距离为△y=△M/k,

TensorFlow平台目标检测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TensorFlow平台目标检测模型的设计与实现目标检测技术是计算机视觉任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在智能交通、人脸检测、航空航天领域以及医疗图像设备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会发现,仍然存在很多因素会限制实际检测效果,包括待检测目标的尺寸、形变、有无遮挡、背景区域变换等。因此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目标检测仍然是一个需要完善和提高的科研课题。 本文研究了基于回归思想和基于候选框的目标检测这两类算法。在以YOLO 网络框架为代表的基于回归思想的目标检测中,我们发现这类检测算法速度快、流程简单,但是它在检测精度上做的并不够完善。 以Faster R-CNN为代表的基于候选框的目标检测算法在检测准确率上有优势,但需要比较大的时间成本。我们使用当今比较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作为实验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RPN区域生成网络的多尺度目标检测算法,可以利用特征图层次的高低来有针对性的提取大、小目标的特征。 此外本文还对分类回归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提出了一种二维损失函数,使候选框在最后的训练时更容易接近真实框。本文以YOLO为网络基础,对其中的部分卷积层重新设计优化。 选择用RPN网络代替YOLO最后的全连接层,同时引入了锚框的概念来回归生成待检测目标的位置信息,这使得改进后网络的训练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本文利用的实验数据集是PASCAL VOC数据集,并且在20个检测目标中对每一个类别的检测精度以及速度上都有计算和分析。 通过多项实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来的基于RPN区域生成网络的多尺度目标检测算法以及针对小目标检测的YOLO改进算法在精度与速度上都有了相应的提

软件测试综合练习题目-答案分解

软件测试综合练习题 1.在系统验收测试中,______A___是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下使用模拟数据运行系统; ______A___是在一个实际环境中使用真实数据运行系统。 A.验证测试B.审计测试C.确认测试D.模块测试 2.采用瀑布模型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文档。以下关于产生这些文档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______D___。 A.外部设计评审报告在概要设计阶段产生 B.集成测评计划在程序设计阶段产生 C.系统计划和需求说明在详细设计阶段产生 D.在进行编码的同时,独立的设计单元测试计划 3.正式的技术评审 FTR(Formal Technical Review) 是软件工程师组织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下面关于 FTR 指导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____C__ 。 A .评审产品,而不是评审生产者的能力 B .要有严格的评审计划,并遵守日程安排 C .对评审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讨论,以求彻底解决 D .限制参与者人数,并要求评审会之前做好准备 4.对于软件的β测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D 。 A .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内部展开的测试,由公司专业的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B .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内部展开的测试,由公司的非专业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C .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外部展开的测试,由专业的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D .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外部展开的测试,可以由非专业的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5.____B__ 可以作为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志。 (37)A .使用了特定的测试用例 B .错误强度曲线下降到预定的水平 C .查出了预定数目的错误 D .按照测试计划中所规定的时间进行了测试 6.下面① -- ④是关于软件评测师工作原则的描述,正确的判断是 _____D_ 。 ①对于开发人员提交的程序必须进行完全的测试,以确保程序的质量 ②必须合理安排测试任务,做好周密的测试计划,平均分配软件各个模块的测试时间 ③在测试之前需要与开发人员进行详细的交流,明确开发人员的程序设计思路,并以此为依据 开展软件测试工作,最大程度地发现程序中与其设计思路不一致的错误

IS-LM模型

IS-LM模型 IS-LM模型(IS-LM Model) 什么是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Alvin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也称"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图形"。 按照希克斯的观点,灵活偏好(L)和货币数量(M)决定着货币市场的均衡,而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既决定于利率(i),又决定于收入(y)的水平。由此,在以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以作出一条LM曲线(如图1)。 (1) 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i)+L2(Y)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持有现金的愿望和货币数量相等,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一致。 希克斯又认为,社会储蓄(S)和投资(I)的愿望,决定资本市场的均衡,而储蓄和投资又必须同收入水平和利率相一致。由此,在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座标平面上,又可作出一条IS曲线(如图1),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适应。 通过以上分析,希克斯对收入的决定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即凯恩斯体系的四大根基--消费函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习题及答案全的

一、名词解释 1.资本边际效率2.自主投资 3.加速原理4.投资边际效率 5.IS曲线6.LM曲线 7.流动性偏好8.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 9.货币供给10.IS—LM模型 11.谨慎动机1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二、单选题 1.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函数决定( )。 A.名义利率B.实际利率C.价格水平D.消费水平 2.若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企业投资( )。 A.过多B.过少C.正好D.都不对 *3.根据托宾的“q”说,当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大于新建企业的成本,则( )。 A.新建企业更合算B.购买旧企业更合算 C.两者都一样D.无法确定 4.( ),LM曲线向右移动。 A.名义利率下降B.总产量增加 C.货币需求增加D.货币供给增加 5.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6.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 )。 A.增加投资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量D.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 7.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8.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三、多选题 1.IS曲线表示( )。 A.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产品市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收人与利率的组合 C.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D.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2.以下关于IS曲线斜率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程度敏感,IS曲线较为平缓 B.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程度敏感,IS曲线较为陡峭 C.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曲线越平缓 D.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曲线越陡峭 3.下列引起IS曲线左移动的因素是( )。

IS-LM模型及AD-AS模型分析

第八章 IS-LM 模型(产品-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及 AD-AS 模型(凯恩斯的AD-AS 总供求模型)分析 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IS 曲线 一、与产品市场均衡相关的几个函数 1.消费函数: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C=C 0+cY 其中(0〈c 〈1) C 0为自主消费,是全部消费与支出中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部分消费支出。 C 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Y c ?? 2.储蓄函数:表示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因为C+S=Y 所以 S=Y-C=-C 0+(1-c )Y 1-c 为边际储蓄倾向,MPS= Y s ?? 3.投资函数:表示投资和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1).投资 1)定义 投资是指资本形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这里所说的实际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不包括有价证券。 2).投资的种类: 根据投资包括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重置投资、净投资和总投资。 重置投资又称折旧的补偿,是指用于维护原有资本存量完整的投资支出,也就是用来补偿资本存量中已耗费部分的投资。 净投资则是指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支出,即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包括建筑、设备与存货的净增加。净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利率等变化情况。 重置投资与净投资的总和即总投资,即为维护和增加资本存量的全部投资支出,如下式: I T =D+△I 根据投资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非住宅固定投资、住宅投资和存货投资。 非住宅固定投资是指企业购买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支出。 住宅投资是指建造住宅和公寓的投资支出。 存货投资是指厂商持有存货价值的变动。 根据投资形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

EasyTraining模型训练流程文档

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nhui USTC iFlyTek CO.,LTD. The EasyTraining Toolkit 系统概览及流程指南 科大讯飞版权所有(2006)

目录 目录 0 一.系统概述 (1) 二.上下文相关(Context-dependent)模型的训练流程 (3) 2.1 上下文无关模型的训练 (4) 2.1.1 用CompV估计全局方差 (4) 2.1.2 用ModelGen克隆monophone (5) 2.1.3 分割训练数据列表 (5) 2.1.4 用HLEd将词级MLF文件转为音素级MLF文件 (5) 2.1.5 HERest训练不带sp的monophone模型 (6) 2.1.6 在monophone中加入停顿模型sp (7) 2.1.7 HERest训练带sp的monophone模型 (8) 2.1.8 校正训练数据 (10) 2.1.9 用校正后的数据训练模型 (11) 2.2 克隆上下文相关(context-dependent)模型 (13) 2.3 状态绑定上下文相关模型 (15) 2.4 分裂高斯 (16) 2.5 生成最终模型 (18) 三.右相关声母及带调韵母模型的训练流程 (19) 3.1 无关模型的训练流程 (19) 3.2 克隆右相关声母及带调韵母模型 (19) 3.3 分裂高斯 (20) 3.4 得到最终模型 (20) 四.HTK声学模型测试 (21) 4.1 HParse生成语法网络 (21) 4.2 HVite识别 (21) 4.3 HResults计算识别率 (22) 五.版本信息 (23)

运作管理在线练习及在线测试

运作管理在线练习及在线测试 1、指出下列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属于加工装配式的生产过程(1.0分) (正确的答案:A) A、汽车制造 B、石油分馏 C、火力发电 D、饮料生产 2、服务业运作管理与制造业生产管理的区别(1.0分) (正确的答案:C) A、不进行制造性生产 B、生产率水平高 C、与顾客接触程度高 D、可以充分利用库存平衡生产 3、下列行业不属于服务业的是(1.0分) (正确的答案:D) A、交通运输 B、政府机关 C、文化教育 D、食品行业 4、现代生产管理的环境有下列变化:(1.0分) (正确的答案:D) A、生产系统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完整和复杂 B、技术进步使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C、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长 D、生产系统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形式转变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表现为(1.0分) (正确的答案:C) A、产品制造过程没有瓶颈环节 B、加工过程各工序的安排上紧密衔接 C、能够由生产一种产品迅速转到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应变能力 D、加工过程各工序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 6、订货生产方式(1.0分) (正确的答案:D) A、是适用于通用产品生产的生产方式 B、适宜采用对象专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C、适宜采用高效的专用生产设备 D、生产系统应有能够由生产一种产品迅速转到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应变能力 7、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和技术协作是为了(1.0分) (正确的答案:A) A、使企业得以简化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B、企业只能专门做一种产品 C、企业之间相互交易,可以创造更多财富 D、建立更多的企业以促进就业 8、生产系统中采用专用设备是因为(1.0分) (正确的答案:C) A、无法用通用设备生产 B、它的价格比通用设备低 C、它的生产效率比通用设备高 D、它适合多变的生产工艺 9、生产工艺专业化形式是(1.0分) (正确的答案:B) A、在生产单位内,按产品的工艺过程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形式 B、生产单位内,集中同类型设备和同工种工人,对各种产品进行相同工艺方法加工的形式 C、对生产工人不断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形式 D、尽量使用专用设备进行生产的生产形式 10、生产工艺专业化形式的优点是(1.0分) (正确的答案:C) A、生产成本低 B、生产率水平高 C、生产系统柔性高 D、在制品存量少 11、生产工艺专业化形式的缺点是(1.0分) (正确的答案:D) A、生产系统柔性高 B、在制品存量少 C、生产系统刚性大 D、生产率水平低 12、产品对象专业化形式是(1.0分) (正确的答案:A) A、生产单位里配备加工产品所需的全套设备和各工种工人,完成产品大部分工艺过程 B、工人都从事与自己专业技能相符的工作 C、对生产工人不断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形式 D、使用通用设备进行单一产品生产的生产形式 13、产品对象专业化形式的优点是(1.0分) (正确的答案:D) A、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B、工艺路线复杂 C、生产系统柔性高 D、在制品存量少 14、产品对象专业化形式的缺点是(1.0分) (正确的答案:A) A、生产系统可靠性较差 B、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C、在制品运输路线长 D、在制品存量少 15、生产工艺专业化形式适应生产的产品是(1.0分) (正确的答案:C) A、汽车 B、洗衣机 C、专用设备 D、石化产品 16、产品对象专业化形式适应(1.0分) (正确的答案:C ) A、单件小批量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C、大批量产品生产 D、专用产品定制生产 17、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管理组织特性是(1.0分) (正确的答案:D)

大数据CPDA考试模拟样题 数据分析算法与模型

考试模拟样题—数据分析算法与模型 一.计算题 (共4题,100.0分) 1.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 一元线性回归.xlsx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xlsx 要求:(1)绘制散点图,并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3)计算判定系数,并解释其意义; (4)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a=0.05); (5)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6)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所有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正确答案: (1)以人均GDP为x,人均消费水平为y绘制散点图,如下:

用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可求得相关系数为0.9981。从图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看出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比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2)以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y = 0.3087x + 734.6928 回归系数0.3087表示人均GDP每增加一个单位,人均消费水平大致增加0.3087个单位,人均GDP对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正向的,人均GDP越高人均消费水平也越高。 (3)判定系数R方为0.9963,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很好。 (4)T检验和F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线性关系显著。 (5)做预测分析可得,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则其人均消费水平为2278.1066元。 (6)人均GDP为5000元时,由预测分析的结果可知,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为[1990.7491,2565.4640],预测区间为 [1580.4632,2975.7500]。 2.根据以下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给出鸢尾花数据,其中包含萼片长、萼片宽、花瓣长、花瓣宽、以及花的类型数据,请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回答。(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