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中心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1、《中心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以出示旋转对称图形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复习旋转对称图形的知识上导出新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新的概念的掌握。

学生在初一下学期学习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心对称知识时一方面要用这一知识作类比,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轴对称概念对中心对称概念的干扰,在教学中本课在揭示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加强了和轴对称图形的辨析,并在练习中掌握它们的区别,让学生在类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是本课重点,课前我和学生一起玩魔术,准备四张扑克牌,三张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牌,一张是中心对称图形的.牌,老师背过身,让学生任意转一张牌,老师都能猜出,让学生想为什么,同学们想不想学会这个本领?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也会这个本领了。

对于刚才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急于知道,但仅利用现有的知识技能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认知的冲突,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开始学习。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在课堂结束时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同学们明白了课前魔术表演的奥秘,也其乐融融地投入了游戏中,让他们体味到了数学的趣味和神奇。

本课在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特征的导出由学生自主探索而得,在演示给学生两个三角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让学生观察图形中对应线段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中心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连线测量发现了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发现了规律,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在课尾安排了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知道中心对称图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充满了对称美,也让学生知道自己也能设计这些图形,再次让学生体味数学的魅力——图形美,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并设计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中心对称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中心对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中心对称解决实际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中心对称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中心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心对称解决几何问题。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黑板。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现象,如旋转门、时钟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中心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中心对称解决几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中心对称解决。

引导学生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3.3中心对称教案

3.3中心对称教案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而推导出中心对称的性质。
(2)中心对称作图方法的掌握: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尺规工具进行中心对称作图。
举例:教师示范作图过程,学生跟随操作,针对作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3)将中心对称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中心对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中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中心对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中心对称的性质:列举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对应点距离相等等;
3.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识别中心对称图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4.中心对称的作图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尺规作图工具完成中心对称图形的作图;
5.中心对称的应用:利用中心对称进行简单图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使其能够理解和识别中心对称图形,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心对称的概念。

2.能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及组合等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2.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概括、探索、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3.通过图形间的变换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变化可以通过一系列基本变化的组合得到,体会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4.通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本节以图形的旋转为基础,通过活动认识中心对称,探索成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标准》要求探索的性质是“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而非“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画图,认识和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心对称和中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中心对称是旋转变换的特殊形式,所以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变换和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扫清了学习障碍,本节课的知识也为即将研究的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以及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以及对其性质的基本应用。

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来看,初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能够组织起有效的合作交流和探究。

数学中心对称教学反思(2篇)

数学中心对称教学反思(2篇)

数学中心对称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经历,体验和自主探索”,突出过程性目标,实现教的转变、学的转变、课堂气氛的转变。

下面以《中心对称》一课为例,进行反思。

一、关于概念的教学中心对称概念的引出。

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学习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我设计先复习轴对称概念和性质。

本课在揭示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时,加强了和轴对称的辨析,让学生在类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对称这一概念,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教的转变:本节课我把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在引导学生画中心对称图时,我只给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把对称中心定在不同的位置。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让学生通过画图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达到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的目的。

三、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让学生设计上面的各种类型图,学生自己去解答,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发现了规律,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五、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

本节我设计如下联系生活的题:利用中心对称测量河宽六、不足之处1、轴对称的概念强调不到位、不够细致,尤其是对称点的概念。

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太短。

2、没讲中心对称与旋转对称的关系。

初中数学_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3中心对称(续表)中心对称的定义: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2.通过定义提炼出3个要素:2个图形,饶点旋转180度,重合【探究2】中心对称的性质如图,△ABC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这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多媒体演示旋转180°的过程.中心对称的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4)旋转角180度【探究3】学以致用:中心对称的画图A应用一: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对称图形B应用二:判断两个全等的图形是否关于某一点对称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对称概念,和关键字眼,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它们的性质,再用比较的方法对比旋转,深刻领会了中心对称.学生类比旋转画图,归纳总结中心对称画图的步骤小结:画中心对称的步骤:连,延长,截【探究4】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对应点坐标的特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3),B(-3,1),C(-1,3),△A1B1C1与△ABC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画出△A1B1C1小结:一对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若坐标是(x,y),则对称后的坐标是(-x ,-y )一对关于X轴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若坐标是(x,y),则对称后的坐标是( x, -y )一对关于Y轴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若坐标是(x,y),则对称后的坐标是( -x ,y )【探究5】1.学生展示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通过定义提炼出3个要素:1个图形,饶点旋转180度,重合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2判断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通过逆用中心对称的性质,更好的熟练掌握本节难点。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表演扑克牌小魔术:准备十几张图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一张“2”是中心对称图形的。

师:让所有的扑克方向一致摆放,随意抽出一张,学生注意力在抽出的那张上,把剩下的扑克牌合拢,并偷偷地旋转180°,然后把抽出的再插到牌中,最后把抽出来的那张找出来。

生:观看老师的魔术表演。

魔术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师生互动发现新知方案一:若有学生指导这个魔术表演中的奥秘,就让学生来说。

生:老师让所有的扑克方向一致摆放,当抽出牌后偷偷旋转了其他的牌,再把抽出的这张放回,再展开就能把这张方向不同的找出来了。

如果发现所有的牌均没有变化,就知道抽出来的一定是最特别的那张。

由此引出“2”这张中心对称图案。

(再接方案二的内容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归纳总结。

“概念的教学”必须克服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方案二:若没有人能解释这个魔术表演的奥秘,就留下悬念。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上面这些图形都绕它的中心点旋转180°后,观察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有什么联系?课件展示4个图形,将其旋转180°,引导学生归纳中心对称图形定义。

师:没有人能发现奥秘没有关系,相信学完这节课后,一定会有同学知道。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这几个图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其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生:合作探究师:课件演示将每一个图都旋转180°。

生:他们与原来的图案能重合。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中心对称图形”,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中心对称图形定义。

生:归纳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若学生说的不好,教师可以适当予以引导。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案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案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心对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中心对称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对其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2.学会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如何运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实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而引出中心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形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并观察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解答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初中数学公布课中心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公布课中心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公布课《中心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节课要紧学习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中心对称是旋转变换的特殊形式,因此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变换和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扫清了学习障碍,本节课的知识也为即将研究的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和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术:明白得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等概念;把握中心对称的性质;应用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进程与方式::经历探讨发觉中心对称性质的进程,提高观看、分析、抽象、归纳等能力;体验猜想、类比等数学思想。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把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难点:准确明白得概念及性质,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旋转的基础上,从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学生在学习旋转的进程中,已经充分体验了观看、测量、旋转画图等活动,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讨性质的进程,取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体会和体验,具有了必然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看、分析、抽象归纳能力。

(二)、教学方式: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要紧采纳启发探讨和直观演示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启导学生观看、探讨、抽象、分析中心对称的概念,揭露刻画中心对称的性质。

(三)学习方式: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育“可持续进展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舞学生采纳动手实践、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适应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辅助手腕: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来配合教学,就能够够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为学生提供丰硕的感知材料,培育学生数学直觉能力。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教学案例反思南岗中心学校黄广华新学期开学以来,时间飞逝,眨眼过了将近两个月,在教学方面,我认为自己的各种能力有所提升,同时感受非常深:一、团队合作,助我成长我得到过教研组的许多帮助,他们都对本节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对我的帮助很大。

二、教材处理,关注课标本次课选的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材3.3《中心对称》,本节课属于概念课,内容较多,如何上好本节课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标,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课标明确指出本节课的要求: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因此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中心对称图形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处理1:观看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通过魔术表演,启发学生广泛地联想,让学生知道,中心对称概念实际上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中心对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处理2:体现中心对称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由特殊到一般认识过程(1)□ABCD中,能说出A的对称点吗?(2)对称点A,C与对称中心O有什么关系吗?(3)B的对称点呢?BO=DO?B,O,D也在同一条直线上吗?(4)下面老师给你一个点E。

你能找到它的对称点吗?(学生上黑板板演,如F )(5) 你能说说为什么点F 就是对称点吗?(6)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来总结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吗?通过问题串的形式,由特殊到一般,学生通过找特殊点的对称点,找到对称点和对称中心的关系(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然后再探索一般的对称点(如E 和F )是否有这些性质。

处理3:把例题作为中心对称性质的应用来考虑应用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

过点O 作直线EF ,分别交AB ,CD于点E ,F 。

求证:OE=OF(请用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证明)证: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O是对称中心EF 经过点O ,分别交AB 、CD 于E 、F 。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标准》要求是:探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利用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画图。

本课通过复习轴对称和前面学习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导入本节知识,主要讲述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性质和画图,中心对称和前面学习的平移、旋转,作为“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内容,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是本节学习的重要目标。

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也为即将研究的中心对称图形、以及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是初四学习函数图象、圆和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对知识的学习和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和本章前几节课中,已学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学生已充分理解了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已初步积累了一定探究图形变换的数学经验,具备了分析探究性质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进行观察、探究等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全等变换的认识,并使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心对称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的三种全等变换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目标】1.了解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3.会利用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作图。

4.体会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1、梳理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定义、性质、尺规作图等知识点。

2、准备好尺规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 唤醒旧知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是什么变换?什么是平移?两要素? 2.图二是什么变换?什么是旋转?三要素?3.图三是什么变换?什么是轴对称?轴对称是针对几个图形而言?4.这三种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三大全等变换,为引入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C 'B 'A 'CO BA质探究做好铺垫。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猜想、探究得出中心对称的性质,及运用性质做中心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几何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心对称的概念。

2.能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及组合等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2.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概括、探索、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3.通过图形间的变换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变化可以通过一系列基本变化的组合得到,体会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通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游戏及图片欣赏;第二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游戏及图片欣赏活动内容: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发现两幅图形的内在关系,这个活动为课堂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也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内容:通过以上观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效果:通过学生找到上图的对称关系,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为后面寻找组合图形所运用的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奠定了基础。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内容1: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内容2:中心对称的性质:探究得出结论:内容3:作图:(1)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2)如图,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与△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举例:内容4: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内容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区别:中心对称指两个全等图形的相互位置关系,中心对称图形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联系: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成中心对称.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内容:随堂练习1、画一个与已知四边形ABCD成中心对称的图形.(1)以顶点A为对称中心;(2)以BC边的中点为对称中心.2、第五环节:课堂小结请同学试着小结本节课。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4.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中心对称”和下一节“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与图形的变化(平移、旋转)中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中心对称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完善初中对“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并为后续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做铺垫.(二)学习目标1.能准确叙述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并会初步应用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经历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究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类比、特殊—一般等数学思想3.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美,迸发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激情(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及其应用难点:中心对称性质的探索【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升入初中后,在七年级又学习了轴对称,在八年级学习中心对称之前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积累了一定的探索图形变化方法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一)教法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追问、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以及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运用了的多媒体技术,把动态的问题直观地表现出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的内涵.(二)学法设计:结合教法的安排,本节课的学法指导确定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事操作、观察、归纳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评价设计】通过即时检测完成目标1,通过性质探究及小组展示完成目标2,3【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回顾与思考【师生活动】教师播放课件图1图2图3提问:从这些生活情境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变化?它们的要素分别是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平移与旋转.平移的要素是方向和距离:旋转的要素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教师追问:图1,图2同样是旋转,差别在哪里?学生回答:角度不同,前一个转动一般角度,后一个转动特殊角度180度O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这种特殊的旋转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中心对称.继续追问:看到对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轴对称.教师出示投影,学生对照回顾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定义:在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平移与旋转导入新课,凸显中心对称与旋转的关系,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回顾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中心对称的探索,指明方向,做好知识储备.【问题应对】学生能找到画面中的图形运动,也能说出它们的要素.对于两个旋转的差别,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教师可提醒学生从要素上着手分析.由此启发学生按一定规律和顺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比较省时省力.(二)探索与发现任务一:认识中心对称【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你能类比轴对称的定义给中心对称下个定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定义:定义:在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这点就叫做对称中心.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100页中与中心对称定义有关的内容,完成导学案上.【设计意图】类比轴对称的定义得出中心对称的定义,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能突出两个定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性质探索指明方向.【问题应对】学生能够类比轴对称的定义说出中心对称的定义,也能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但对于对应点这个概念理解肯定不到位,会误以为对应点连线就是对应顶点的连线.对此,先不必指出,留待后面探究性质时再指出.即时检测:判断题:①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 )②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 ( )③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那么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对称中心旋转180°必定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 )④两个图形,将其中一个绕一点旋转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则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设计意图】第二题引导学生学会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一个命题是错的,第四题强化中心对称旋转的是180度.由这四道题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中心对称关注的是两个图形在形状、大小、位置上的关系.【问题应对】学生能顺利判断出对错,对原因表述可能不是很流畅师注意纠正引导.任务二:探索性质【师生活动】教师说明探究方法和要求:请类比轴对称性质的探索过程,完成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注意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5分钟后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学生按要求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梳理出以下三种思路:1.运用测量:OA=OA ',OB=OB ',OC=OC '教师评价:测量是我们发现数学知识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2.根据定义:旋转180度重合得到三角形全等以及OA=OA ',OB=OB ',OC=OC '教师评价:图形的定义是我们发现性质的源泉.3.根据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转得出上述性质.教师评价:抓住特殊图形运动的一般本质,由一般到特殊思考问题,是数学学习常用方法.教师追问:有没有小组在线段的位置关系上有所发现?学生回答中教师借助对顶角引发探究,得到AA ' 过对称中心并被平分的事实教师评价后,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性质:出示性质:1.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教师追问:对上述得出的性质有疑问吗?在学生回答没有疑问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应点连线有几条,借此让学生弄清对应点与对应顶点间的关系,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强化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初中数学_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有关中心对称的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欣赏自然界的中心对称图形;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在参与活动中发展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三、教学时间:( 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活动过程]:1.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带领学生回顾旋转的定义以及性质;2.提出问题:当旋转哪些特殊角度会使旋转前后图形有特殊的位置关系?师生互动引出课题;[活动目的]: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教师的提问、追问让学生体会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从属关系,为后续学习做铺垫;二、【探究新知】☞知识点1:两成中心对称★两图形成中心对称定义: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图中两组图形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能够重合?师生互动后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总结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活动目的]:引入定义以后,通过学生找关键词,体会成中心对称是旋转的一种特殊情况;☞知识点2:探索成中心对称两图形的性质★动手画图,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请自己画一个图形,选取一个旋转中心,把所画的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180°,连接旋转前后一组对应点,你发现了什么?再选几组对应点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中心对称的性质:[活动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画出旋转以后的图形,通过小组作品的展示,总结两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性质,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以及学生说理进一步验证,最后学生动手画图;[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加深对性质的认识,最后通过推理证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知识点3:中心对称图形先独立观察,再小组交流归纳:中心对称图形:[设计过程]: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怎样的变换图形能与原图形重合?师生互动总结定义,通过两组练习题进行训练,加深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并进一步举例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中的中心对称图形.[活动目的]: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演示认识定义,在总结定义关键词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其与两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发展学生类比学习的意识,通过练习、举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点4:旋转对称图形观看微视频,学习旋转对称图形定义[设计过程]:1.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了解旋转对称图形定义;2.举例说明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活动目的]: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比其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联系,了解二者之间的从属关系,加深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类比学习的意识;三、【效果检测】1.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有A. 个B. 个C. 个D. 个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3.如图,与关于成中心对称,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为对称中心,若,,,则的长为.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分别为,,,.Ⅰ请在图中画出,使得与关于点成中心对称;Ⅱ直接写出(1)中的三个顶点坐标.第3题第4题知者加速;我们把图(1)称作正六边形的基本图,将此基本图不断复制并平移,使得相邻两个基本图的一边重合,这样得到图(2),图(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图(n).(1)将图(n)放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其中第一个基本图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则;(2)图(n)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活动过程]:学生学习完主要知识后是否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教师通过效果检测来掌握.同时效果检测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公布答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互帮进行对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帮扶”,及时解决组内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互帮、教师个别点拨等方式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再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四、【自主建网】★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2.展示两图形成轴对称实例,体会二者之间联系;[活动过程]: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串联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类比轴对称,体会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类比学习的意识;【因人作业】必做题:课本84页----1,2,3选做题:课本84页-----4[设计说明]:通过因人作业的设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中心对称》学情分析《中心对称》是八下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三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平移、旋转.按照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习平移、旋转应该达到的水平是: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升入初中之后,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掌握了旋转的定义与基本性质,立足于小学的基础和已经有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探索中心对称的相关性质因为学生的基础和学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为了每个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3.3 中心对称教案与反思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3.3 中心对称教案与反思

3.3 中心对称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1.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重点)2.能够根据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作图.一、情境导入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如图剪纸中两个金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类型一】中心对称的识别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图形中,左边图形与右边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 )A.1组 B.2组C.3组 D.4组解析:将选项中左边图形沿着某一点旋转180°能与右边图形重合的是(1)(2)(3),所以(1)(2)(3)中左边图形与右边图形成中心对称.共3组,故选C.【类型二】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标志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根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逐一进行判断,选项A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D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根据概念,将这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探究点二: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类型一】确定对称中心如图,已知△ABC和△A′B′C′成中心对称,画出它们的对称中心.解析:由于△ABC和△A′B′C′成中心对称,即从整体上看,此图是一幅中心对称图案,以本题有两种解法.解法一:根据观察,B、B′及C、C′应是两组对应点,连接BB′、CC′,BB′、CC′相交于点O,则O为对称中心.如图.解法二:B、B′是一对对应点,连接BB′,找出BB′的中点O,则点O即为对称中心.如图.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特征,找正确对应点.当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时,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找对应点;如果直观体现不明显,可采用测量方法找对应点.【类二】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求面积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试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由于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依题意可知△BOF与△DOE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此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以转化到直角△ADC中,于是此面积即可求得.解:因为矩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BOF与△DOE关于点O成心对称,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就可以转化到直角△ADC中.又因为AB=2,BC=3,所以Rt△ADC的面积为12×3×2=3,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将阴影部分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来解决更简单.探究点:作中心对称图形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1)请你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2)将(1)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解:(1)如图所示;(2)这个体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此图形最少旋转90°能与自身重合.三、板书设计1.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结合图形,多观察,多归纳,体会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素材积累】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有关中心对称的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欣赏自然界的中心对称图形;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在参与活动中发展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三、教学时间:( 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活动过程]:1.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带领学生回顾旋转的定义以及性质;2.提出问题:当旋转哪些特殊角度会使旋转前后图形有特殊的位置关系?师生互动引出课题;[活动目的]: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教师的提问、追问让学生体会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从属关系,为后续学习做铺垫;二、【探究新知】☞知识点1:两成中心对称★两图形成中心对称定义: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图中两组图形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能够重合?师生互动后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总结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活动目的]:引入定义以后,通过学生找关键词,体会成中心对称是旋转的一种特殊情况;☞知识点2:探索成中心对称两图形的性质★动手画图,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请自己画一个图形,选取一个旋转中心,把所画的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180°,连接旋转前后一组对应点,你发现了什么?再选几组对应点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中心对称的性质:[活动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画出旋转以后的图形,通过小组作品的展示,总结两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性质,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以及学生说理进一步验证,最后学生动手画图;[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加深对性质的认识,最后通过推理证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知识点3:中心对称图形先独立观察,再小组交流归纳:中心对称图形:[设计过程]: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怎样的变换图形能与原图形重合?师生互动总结定义,通过两组练习题进行训练,加深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并进一步举例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中的中心对称图形.[活动目的]: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演示认识定义,在总结定义关键词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其与两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发展学生类比学习的意识,通过练习、举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点4:旋转对称图形观看微视频,学习旋转对称图形定义[设计过程]:1.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了解旋转对称图形定义;2.举例说明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活动目的]: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比其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联系,了解二者之间的从属关系,加深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类比学习的意识;三、【效果检测】1.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有A. 个B. 个C. 个D. 个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3.如图,与关于成中心对称,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为对称中心,若,,,则的长为.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分别为,,,.Ⅰ请在图中画出,使得与关于点成中心对称;Ⅱ直接写出(1)中的三个顶点坐标.第3题第4题知者加速;我们把图(1)称作正六边形的基本图,将此基本图不断复制并平移,使得相邻两个基本图的一边重合,这样得到图(2),图(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图(n).(1)将图(n)放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其中第一个基本图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则;(2)图(n)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活动过程]:学生学习完主要知识后是否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教师通过效果检测来掌握.同时效果检测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公布答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互帮进行对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帮扶”,及时解决组内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互帮、教师个别点拨等方式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再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四、【自主建网】★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2.展示两图形成轴对称实例,体会二者之间联系;[活动过程]: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串联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类比轴对称,体会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类比学习的意识;【因人作业】必做题:课本84页----1,2,3选做题:课本84页-----4[设计说明]:通过因人作业的设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中心对称》学情分析《中心对称》是八下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三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平移、旋转.按照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习平移、旋转应该达到的水平是: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升入初中之后,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掌握了旋转的定义与基本性质,立足于小学的基础和已经有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探索中心对称的相关性质因为学生的基础和学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为了每个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设计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符合一般学生的认知规律。

另外,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针对基础扎实,学力很强的学生,设计教学时要有“知者加速”的准备。

同时,也可以以“知者”帮“困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本节课,我力求全面的体现我校的自然分才教学特色,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力量,小组长的力量,每个小组的“知者”的力量,挖掘每个同学渴求知识的内在力量,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学有所获。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师生互动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本节知识进行了学习。

课后进行了效果检测,从效果检测中发现了不足,又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指导以后的教学。

最后的【效果检测】效果是全班45人中,第1题选择中心对称图形通过的人数是45人;第2题40人通过,主要问题是对轴对称知识有所遗忘;第3题44人通过;第4题39人通过,个别同学没有掌握直角三角形30°角性质;第5题38人通过,个别同学对中心对称的性质掌握不扎实。

最后的知者加速题有29个同学完成。

说明本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还有10名左右的同学对中心对称与坐标变换之间联系还需要个别指导。

《中心对称》教材分析图形的变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用变换的眼光看待图形,可以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一种有效工具.和轴对称一样,平移、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灿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洁形式之一.它们不仅是探索图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探索平移、旋转、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体会坐标与平移的关系,认识并欣赏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心对称》是八年级下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三节;本章共9课时:其中新授课共8课时,复习课1课时包括:《图形的平移》3课时,《图形的旋转》2课时,《中心对称》1课时,《简单的图案设计》1课时,《回顾与思考》1课时《中心对称》教学重点: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经历有关中心对称的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中心对称》检测题目☆检测内容:1.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有A. 个B. 个C. 个D. 个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3.如图,与关于成中心对称,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为对称中心,若,,,则的长为.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分别为,,,.Ⅰ请在图中画出,使得与关于点成中心对称;Ⅱ直接写出(1)中的三个顶点坐标.知者加速;我们把图(1)称作正六边形的基本图,将此基本图不断复制并平移,使得相邻两个基本图的一边重合,这样得到图(2),图(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图(n).第3题第4题(1)将图(n)放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其中第一个基本图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则;(2)图(n)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中心对称》教学反思本节教材属于图形变换的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旋转”后的一种对称现象,因此涉及归纳、类比等思想方法,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我采用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图片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分析探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实例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会感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单调乏味,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八年级学生对一些“动”图形很感兴趣,为此本节主要以几何画板为工具,将所学内容直观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易于发现、总结。

教学时以启发和小组讨论交流为主,进行谈话式的引导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学生启发、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说出来;相互补充,学会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师是朋友、是合作者;讲解则是学生探索结果的概括,对学生的鼓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又制作了微课,组织学生自学《旋转对称图形》,使学生明确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从属关系,学生理解效果很不错;本节课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发现问题却不能主动提出来.教学中的学困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有待于提高.课程标准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终身发展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

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和运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对探索科学的兴趣,勇于创新。

具体来说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不同纬度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