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案26(岳麓版必修一)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课程标准展现本课课标,并理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新课导入建议案例一——故事导入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导入: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
青年范喜良新婚三天就被拉去修筑长城,其妻孟姜女身背寒衣,万里寻夫至长城脚下,却得到了丈夫已经死去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墙为止倒坍八百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
在这里我们不去考虑故事的真伪,我们更关心的是当时为何劳役如此繁重?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当时又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本课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案例二——问题导入秦朝仅仅统治中国1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
为什么一个短命而亡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学习本课。
●教学流程设计(见学生用书第4页)1.背景(1)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战国时期①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王”,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阅读教材第6页“秦朝疆域图”,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效信息?【提示】(1)秦朝疆域面积辽阔,北起辽东,南至象郡,西起临洮,东到大海。
(2)秦朝在全国许多地方设郡,说明已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
(3)1.权力的高度集中。
2.皇帝制度(1)创制: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创制了皇帝制度。
(2)特点: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1)(2)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
(3)1.(1)推行:秦灭六国后,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2【教学设计】《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 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史实,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尽管在经历了短促的十几年后便土崩瓦解,但它毕竟是秦王嬴政结束群雄割据的历史缔造的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秦帝国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不仅适应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课讲授一、从群雄割据到统一1.春秋时期(1)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2.战国时期(1)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君改称“王”;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2)诸国变法:各诸侯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
3.秦的统一经过100多年的角逐,秦国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高中历史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 必修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1.了解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理解中内集权制、郡县制等概念。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3.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提高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分组探究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观察历史图片感知历史表象,利用自学、上网等途径搜集资料,分组协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结合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途径融入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进程的印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民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但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君主专制,两者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影响范围广、程度深、世所罕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难点: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的含义教学流程
图片导入
视频播放
材料展示
学生思考
春秋争霸
战国变法
学生讨论“统一的原因”
学生绘制“统一”简图、自由发言材料展示
问题诱导
学生思考:皇帝制度
学生角色扮演:秦始皇、三公九卿
确立学生讨论: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
教师陈述、学生绘制“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巩固学生概括、讨论对措施的感受
学生阅读、整理资料,代表陈述
影响教师:问题诱导
学生讨论:对秦始皇的评价小结陈述
师生探究过程。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特点;知道郡制,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以上一节课学校过的有关内容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民间故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对今天的政治改革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导入新课:导言提问{第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早期”指哪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最为典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类制度本身所固有的不足最终导致它被哪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所取代?时期:①我国古代早期:指夏商西周时期②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强调部族血缘关系及权力的世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时候知道,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是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并且诸侯国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周王封给诸侯不仅有土地,同时还有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但当过了100年以后,周王和诸侯的血缘关系就变得很疏远了,当诸侯国的实力与周王室的实力相当或高于周王室的实力时,诸侯国还会愿意被周王统治吗?如果不愿意,那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种局面又会不会结束呢?这节课我们将要来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和李白《古风·其三》思考回答问题)思考:为何完成统一大任的会是秦王嬴政?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教师姓名罗宇学科历史班级 1.7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官制度、秦法的内容。
通过学案预习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表达观点能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中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加强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材料的方法课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信息交流与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合适的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上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分析郡县制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第 2 页第 3 页【导课阶段】教师活动:简单回顾前课内容,迅速进入主题。
【悟学阶段】教学内容(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自主学习】教学目标:学生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大致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三公九卿制的作用。
3.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合作探究,材料分析】教学目标:知道郡县制的内容,分析郡县制是否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对比分封制与郡县制。
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朝堂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上的意见分歧。
教师活动2: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分析材料,论证观点。
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阅读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灭六国后,就国家应推行哪一种地方管理体制,朝堂之上出现两种意见。
宰相王绾主张向西周一样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请你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并根据所学知识及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论证你的观点。
资料1:秦朝初封建时,分天下为36郡,郡设计理念导课阶段回顾前课,承上启下。
悟学阶段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材料,自主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秦国:(1)宰相:最高行政长官、最高军事首领,可率兵出征。
(2)无御史大夫、太尉官职秦朝:三公九卿制第 4 页设守、尉、监。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
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三省
六部
4.(2008·上海单科共同部分 20)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
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A. 西周
B. 秦朝
C. 东汉
D. 明
朝
5.(2007·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问题过关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相 实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同 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作用
都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统治方面发挥过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 经济基础 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同 前提
周王室势力强大
国家大一统
基础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 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为基础
第 2 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 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 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 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 控制。
经典试题
1.(2010·安徽文综 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确立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教案)(授课人:政法学院历史学专业 09(5)班姓名:郑华颖)★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特点;3)知道郡县制,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1)以看课本的“宴乐图”开始教授新课,培养学生学会看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民间故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2)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对今天中国的政治改革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处理方法:通过讲授生动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切感,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突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处理方法: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通过探讨中央集权制度对今天中国政治改革产生的重大启示作用,让学生体会政治制度建设的魅力,使本课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页,先浏览下教材。
(板书)李白曾写过一首诗叫《秦王扫六合》,诗是这样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高中历史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岳麓版必修1(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为战胜对方,均重视选贤任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推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
(2)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让学生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进行“材料解析”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情感目标(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与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难点: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三、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本节教材时,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理解:①秦朝的统一具备客观条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加上徭役赋税繁重,法律的严酷等,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由此灭亡;③秦朝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怎样的,周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使周王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掌握秦朝郡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①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②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秦始皇是对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①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②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③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教学策略:理解名词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
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专制主义:一种君臣关系,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课外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秦朝历史。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其特点,以及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原因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评价秦朝统一政策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究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通过学习秦朝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已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但对秦朝统一及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影响和意义可能仍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对历史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入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尚需培养和提高。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现代观念的影响,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能存在片面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5.观看一部与秦朝历史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大秦帝国》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要涉及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准确,无知识性错误。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
分析
本科内容的部分史实学生在初中学过,但是内在联系不明确,所以本课主要滤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来龙去脉。
教学策略与方法
1.师生互动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演绎法、引导、点拨: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自我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主动参与学习
2.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课堂气氛
②讨论任务:
对探究点和疑问点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
6.点评、质疑过程中老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2.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引导、点拨、提升
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予以改正和完善导学案
形成知识框架
学生讲解
互相补充
任务分工
高效完成
(1)感受探究情境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及其宗法分。②通过做真题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并 学会运用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体会秦朝的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反应人民的愿望
内容
分析
第一目: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主要交代统一的背景,学生可以结合初中知识连历史事实。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目:“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学生从课本汲取的新知识需要记忆。第三目:废分封,设郡县,本课难点需要探究得出措施。
3.[2015·浙江卷]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说课稿岳麓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说课稿岳麓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4.拓展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分享自己在拓展学习中的发现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拓展评价: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中央集权制度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中央集权制度的体会和心得,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实验: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中央集权制度下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力。
-游戏: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机制。
-辩论赛:组织学生就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清晰的PPT,展示历史事件、制度特点和关键知识点。
-研究资料:秦简、汉简等古代文献资料,探究中央集权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具体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理解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等概念。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提高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度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课时安排:课时
导语:复习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与影响?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使周王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但是到了春秋时期,旧有的统治秩序被打破,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那么,诸侯割据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结束的?怎么样才能真正地保证王权不受威胁,保证王权永远至高无上?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春秋时期()诸侯力量增强,大宗取代小宗()尊王攘夷,大国吞并小国。
春秋五霸的形成
、战国时期()诸侯称王,大夫政变。
如公元前年发生的三家分晋和公元前年的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的争霸及地理位置()各国变法。
以公元前商鞅变法为代表
、秦朝的统一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经过多年的奋斗,于公元前——年,赢政先后灭掉韩、赵、魏、燕、楚、齐,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统一的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变法彻底、赢政的个人魅力等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特征为权力的高度集中)
、“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赢政统一六国,意气风发,非常得意,觉得功劳盖世,所世有李白作: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始皇帝”的由来: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
秦王赢政改称“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其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三公九卿的设置(第页)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废分封、置郡县
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
嬴政坚决否定了分封的主张,坚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至郡。
秦代的地方机构共分为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的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
每郡下设若干个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选拔制度:中央任命
考察制度:()中央派官员考察()上计(地方定期汇报)
法律制度:“轻罪重罚”的方针。
法律苛密,刑法不下余种,如宫、笞、坑等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赢政下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为加强境内的联系,又拆除了阻碍交通的关卡、堡垒,修建了驰道和直道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使小篆和隶书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整顿各地的风俗。
、影响
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学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学习时应该注意归纳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各朝代的中央集权提供了范本。
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习题巩固:
、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削弱地方权力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防止大臣专权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全国有通行的文字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行使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世代相袭.考试选拔.地方推荐.皇帝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