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幻灯片PPT
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明北京 城坛庙 分布
月坛 日坛
地坛
紫禁城
社稷坛
太庙
先农坛
天坛
一、坛庙的种类
寝殿 正殿 两庑
正殿门
元代岱庙
五镇: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
寝殿 中殿 大殿 御香殿
二山门
山门 牌坊
四海: 东海(山东莱阳) 北海(山海关)望祭,无庙 南海(广东番禺) 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
·
四渎: – 江渎(四川成都) – 淮渎(河南唐县) – 河渎(山西永济) – 济渎(河南济源)
4)明堂 明堂辟雍
实测总平面
总平 面复 原想 象
中心建筑 实测平面
中心 建筑 复原 想象
2、祭祀祖先
– 1)太庙
立七庙或九庙 ; 同堂异室 奉先殿
– 2)官员家 庙
3、先贤祠
– 1)文庙 – 2)关帝庙等
二、实 例
1。北 京天坛
1)平面布局与重要建筑物
– 两重坛墙,四组建筑
1、祭祀自然神
– 1)天地日月, 风云雷雨
– 2)社稷坛 社:五土之神稷 地坛 :五谷之神
– 3)山川神—五岳、五镇、四海、
四渎
泰
五岳:
安
岱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
中国古建筑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1续 PPT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战国: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做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作为墓顶的盖板,盛行于中小型墓中。由于其
易于折断,拱顶墓室在西汉中叶开始发展。 东汉:拱顶墓室成为墓室结构的主流。
商——西汉:竖穴为主,土圹木椁 东汉——明清:横穴为主,砖石发券
三、陵园建筑
4.3陵墓
1、秦始皇陵——地上陵台
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骊山 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陵园,总面积约2k㎡。陵园 成长方形,周围有陵墙二道 环绕。
陵台由三级方截椎体组成, 最下一级350m*345m,三级 总高46m,是中国古代最大 的一座人工坟丘,由于风雨 侵蚀,轮廓已不甚明显。
内垣北墙开两门,其余内外垣各面均开一门
4.3陵墓
“墓”:大概是最为原始,正宗的概念了,笼统的说,墓 是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物的固定设施。
更有学者从字音上进行解释,清代乾嘉学派的中坚人物段玉 裁称,“墓”就是“慕”——“孝子所思慕之处”。
凡掘坑穴葬,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方叫“墓”,“墓” 中透露出的是中国人朴素的早期丧葬观念——“不树不封”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石墓的主要类型:崖墓、石拱墓和石板墓等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唐、宋墓中,两拱相交形成的穹窿结构用的比较广泛; 明清两代,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于防腐措施。
“陵”的本意是指高大突兀的山丘,后来则逐渐成为皇家坟冢
的专用名词,这非帝王不可为,所以只有帝王才能把墓造的如山 一样高大。
【中国建筑史】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2)外朝
太和门廊院——太和殿庭院的前奏 前三殿: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文华殿(后有文渊阁)——太子读书处。 武英殿——皇帝召见大臣商议政务处。
寝区
朝 区
西内苑
太仓等
后寝 东宫
两仪殿, 内朝,常朝,帝寝,
太极殿, 中朝,日朝
承天门, 外朝,大朝,宫殿式
洛阳建康宫殿与隋大兴宫(唐太极宫)不 同点:
– 东西堂制 改变为 三朝纵向排列 – 废除骈列制
(六)宋金元
– 皇城、宫城居于城市中央
(七) 明清
– “三 朝” 以三 殿来 表示
出土当时这座陵园的规划图——《兆域图》 《兆域图》是具有时代典型意义的程式化、制度化的代表作。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遗址M1享堂
二层回廊平面图
台顶平面图
(三)秦汉
西汉长安未央宫已发掘遗址位置图
前殿
椒房
规划布局
整个前殿建于一座大台之上, 主体由三座宫殿组成,前 可能为外朝,中可能为内 朝(宣室),后可能是后 寝。(刘庆柱)
(二)明清北京宫殿
– 吸收前朝各个时期优 秀做法形制集大成者
– 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 间,形成逐步展开的 建筑序列
– 建筑处理上,采用以 小衬大,以低衬高的 对比手法
1.历史
北京作为首都是1153年,称 为“金中都”,完全按汉族 文化建造。
“元大都”——忽必烈灭金 后建造。
“明清北京城”——在元大 都的基础上改建。
东汉洛阳宫殿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 宫殿.陵墓.坛庙.ppt.Convertor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采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证明了夏商两代宫室都处于“茅茨土阶”时期。
二里头和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春秋时晋故都新田、战国时齐故都临淄、赵故都邯郸、燕下都、秦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米或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不是庭院式建筑,再配以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期。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西汉武帝时,宫殿与宫殿之间布置有池沼、树木等,富有园林气息。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天子宫室设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
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紫禁城中轴线)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宫殿型庭院的主要特点:严谨的平面布局庞大的空间体量完整的庭院空间森严的等级规范一、唐长安大明宫大明宫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宫城周长7628米,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外朝三殿:依次坐落着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和内朝紫宸殿。
含元殿两翼,伸出翔鸾、栖凤两阁,南面正门为丹凤门,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之间纵向轴线长约1.2公里。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殿,是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受俘、上尊号等重要仪式的场所。
殿身面阔13间,深29.2米,面积为1966.04平方米,与明清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面积相近。
内廷部分是以太液池为中心,池中有蓬莱山,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处,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
【中国建筑史】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遗址M1享堂
二层回廊平面图
台掘遗址位置图
前殿
椒房
规划布局
整个前殿建于一座大台之上, 主体由三座宫殿组成,前 可能为外朝,中可能为内 朝(宣室),后可能是后 寝。(刘庆柱)
– 殿前 有五 门
明南京故宫复原平面
总结: 1.朝和寝:
– 前朝后寝 – 朝:东西堂制—三朝前后相重
2.宫殿和官署:
– 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
– 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二。实例
(一)唐大明宫
建筑群的处理:
– 突出主体建筑, 强调纵轴
(二)周
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
宫城居王城中央 左祖右社 朝位于宫室前部 宫内有九室以居 九嫔 三朝五门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前朝:三朝
外朝(大朝)
内朝(日朝)
燕朝
燕朝(常朝)
路门
“路门之后为寝,分王寝和
治朝
应门
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 前面的庭即燕朝。”(百
外朝
雉门
科)
五门: 皋门
库门
在“凹”字形城台上正面开三座门洞,两翼又各开一 掖门,形成明三暗五的五座门洞。城台上正面有一座九开 间重檐庑殿式城楼,左右两翼各设明廊十三间,四隅各设 重檐四角攒尖顶的角亭。
(2)外朝
太和门廊院——太和殿庭院的前奏 前三殿: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文华殿(后有文渊阁)——太子读书处。 武英殿——皇帝召见大臣商议政务处。
首次发现的前朝后寝分立的宫 殿遗存。
【中国建筑史】4-10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PPT课件
.
15
.
16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7
.
18
.
19
.
20
.
10
北京太庙前殿室内彩画·中间三间梁坊、斗栱、天花满贴金箔,单线勾勒图案,规 格 高于故宫太和殿。其余各间用金量也很大
.
11
北京太庙前中后三殿
.
12
北京太庙中殿及后殿·后殿另成一院,殿内存放与当政皇帝关系已远的祖宗牌 位
.
13
北京太庙牺牲所六角井亭
.
14
4。太原晋祠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 金人台 会仙桥
.
1
北京社稷坛棂星 门
.
2
北京社稷坛南门
.
3
北京社稷坛祭殿·现改为中山纪念堂,其身后为拜殿,清改称戟门
.
4
3。北京太庙
.
5
北京太庙入口
.
6
北京太庙庙门·明代琉璃 门
.
7
北京太庙戟门·凡宫殿、庙宇、官府内列戟者均可称戟门。太庙列戟24,属最高等 级
.
8
北京太庙东角门
.
9
北京太庙前殿
【中国建筑史】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第一节、宫殿
宫殿是宫城及殿堂的总称,是帝王生活起 居和听政理事之所,具有居住和行政建筑 双重特征。
一.宫殿形制演变 什么是宫殿形制?
– 内容—生活区(寝),办公区,政令所出(朝) – 布局—朝和寝的关系; – “朝”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形制演变的三个线索,三对关系:
首次发现的前朝后寝分立的宫 殿遗存。
F1、F2、F3三块建筑遗迹南北 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F1、F2为宫殿,F3为北廊庑。 F1:一座檐廊环绕的四室寝殿。 F2:一个大空间的厅堂,为处
理政务的“朝”。
宫殿总复原
F1复原
F2复原
3、商都亳的宫城——偃师乡商城Ⅰ号址
(1)紫禁城
长:960米,宽:760米,
内廷
面积:72万平方米
紫禁城正门为午门,后门 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 西为西华门。
以乾清门为界,前为“外
外朝
朝”,后为“内廷”。
午门前广场:130米×600 米
设端门(重檐庑殿顶)
天安门(重檐歇山顶)
午门
由门楼、东西廊庑及四角亭组成的复合式建筑,是中 国宫城标志的阙门。
太和门
九开间重檐歇山顶殿 宇式的宫门,位于二米 高的白石须弥座上,绕 以白石雕栏杆,正门前 摆放铜狮及陈设。
曾作为御门听政处。 在举行御门听政时,皇 帝和侍臣侍卫在宫门上, 百官立于门前丹墀内, 呈奏听旨,庭院就成为 露天的会场。
– 殿前 有五 门
明南京故宫复原平面
总结: 1.朝和寝:
– 前朝后寝 – 朝:东西堂制—三朝前后相重
2.宫殿和官署:
– 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中外建筑史4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PowerPoint演示文稿
42
3.故宫的人力物力消耗
1406年准备,1420年建成,前10年备料,四 年施工. (1)工 (2)木 (3)砖 (4)石
43
5.几处重点庭院的设计手法 (1)太和殿庭院 (2)太和门廊院
44
(1)太和殿庭院 • 位于组群中最重要的位置,突出、显要。 • 最大的廊院尺度,可容纳万余人举行仪式。 • 单体建筑的最高等级——太和殿,九开间,
• 商代,宫殿建筑由单体变为群体。 • 西周,从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的
宫殿也应采用合院的形式,且已由前堂后室演变为前朝 后寝。
6
7
(2)、发展中的宫殿形制(春秋至南北朝) 使用高台建筑 前朝后寝(汉) 东西堂制(汉) 宫殿前设阙
阙,最初是供守望、显示威严的建筑。 春秋时宫殿正门开始建阙。
渎,建庙祭之
61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山东沂山、西镇陕西吴山、北 镇辽宁医巫闾山、南镇绍兴会稽山、中镇 山西霍山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四渎:江渎/淮渎/河渎/济渎
62
第二类 祭祀祖先 太庙:皇帝祭祖 家庙:平民祭于“祠堂”
· 北京太庙(“左祖右社”,规定布置的) ----似为宫寝建筑的原型,等级高,用色 简单。 实例: A.北京历代帝王庙(最多时100余位帝王) B.其它
·凶礼:对丧葬的有关礼制------陵墓建筑 ·军礼:指出征、命将、狩猎、行军等方面的礼仪规定 ·宾礼:指朝觐、聘使、君臣相会时的礼节 ·嘉礼:日常服饰、车仗等规定
54
②吉礼建筑分为两大类:坛与庙----“敬天 法祖”思想的具体体现:
· 属于祭祀自然保护神的称之为坛,祭 坛
中国建筑史四宫殿坛庙陵墓PPT教案
吸收前朝各个时期优 秀做法形制集大成者
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 间,形成逐步展开的 建筑序列
建筑处理上,采用以 首都是1153年,称 为“金中都”,完全按汉族 文化建造。
“元大廊院——太和殿庭院的前奏 前三殿: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文华殿(后有文渊阁)——太子读书处。 武英殿界,前为“外 朝”,后为“内廷”。
午门前广场:130米×600 米
设端门(重檐庑殿顶) 天安门(重廊庑及四角亭组成的复合式建筑,是中 国宫城标志的阙门。
在“凹”字形城台上正面开三座门洞,两翼又各开一 掖门,形成明三暗五的五座门洞。城台上正面有一座九开 间重檐庑殿式城楼,左右两翼各设明廊十三间,四隅各设 重檐四角攒尖顶的角亭。
1.朝与寝 2.宫我国现知最早的宫殿。
特征: 封闭庭院(廊院) 夯土台 基
轴线:大门轴线在主殿轴线偏东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牛牛文档分享牛牛文档分享中 期宫殿遗址F1、F2、F3
首次发现的前朝后寝分立的宫 殿遗存。
F1、F2、F3三块建筑遗迹南北 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F1、F2为宫殿,F3为北廊庑。 F1:一座檐廊环绕的四室寝殿。 F2:一个大空间的厅堂,为处
朝” 以三 殿来 表示
殿前 有五 门明南京故宫复原平面牛牛文档分享总结: 1.朝和寝:
前朝后寝 朝:东西堂制—三朝前后相重
2.宫殿和官署:
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
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牛牛文档分享陕西咸阳宫遗址1号复原
牛牛文档分享牛牛文档分享牛牛文档分享
出土当时这座陵园的规划图——《兆域图》 《兆域图》是具有时代典型意 建筑群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本章要点
宫殿 坛庙 陵墓
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 物。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 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筑。这 三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建筑成 就。
同时宫殿、坛庙、陵墓又是帝王权威和统治 的象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社会的统治思 想和典章制度对它们的布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 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大明宫
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大宫之一。 从高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是
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为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 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 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间,进 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 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一列 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证唐 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 梁架跨度。
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 群,是大唐帝国国都的王宫,总面积达4800 亩。
大明宫位于高处,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内 街市。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 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 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宫 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 台、楼、亭等基址有40余处。宫南部为前朝,以自 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含 元殿系大明宫正殿,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此举行。 殿基面阔十三间、近76米,进深六间、40余米,现 存高15米,充分体现了当年"九天阊闾开宫殿"的磅 礴气势。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周围有三清 殿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朝廷宴会和接 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殿基长130余米,宽近80米。 其上建有前、中、后毗连的三殿,周围绕以回廊, 规模十分宏伟。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 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 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存在了220余 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 行大朝贺活动。
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 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长70米, 南北宽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 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 殿前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是 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庭。
清代则沿用明代旧宫,其间已有重建、 改建,而总体布局仍大体保持明代旧貌。
总体布局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 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 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 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宫殿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茅茨土阶就是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其中二里
头与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 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 的组合体,其台基很高,或用人工堆砌,或因天 然土阜裁切修筑。有两千年遗风。宏伟的前殿和 第三,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称为“内 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
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 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 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 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约200米处即为龙首塬 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又名蓬莱池,面积 约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状接近椭圆形, 在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高5米多,称作蓬莱 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 楼阁和殿宇厅堂。 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 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 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 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 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 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 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 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明清北京宫殿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
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
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
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
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
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420年基 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 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600平 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 开朗。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 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 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 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这固 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 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
游宴区。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
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 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 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 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 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 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凤 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 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 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 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