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再别康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吟诵、咀嚼,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三美”。
2、通过意象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3、能够背诵《再别康桥》。
【学习重难点】
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味“三美”,感受诗的艺术性。
难点:能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案
【教材助读】
一、《再别康桥》背景知识:
1.“新月派”简介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
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格式,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生动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
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3.作品时代背景
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而在国内他所面对的现实是:在康桥遇见的才女另嫁他人,自己与不相爱的人结婚。
时代的风云让作者感到无所适从,诗人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脆弱、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当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字注音
朔.月()漫溯.()长篙.()蒿.菜()嵩.山()枯槁.()记载.()河畔.()挑衅.()斑斓.()
2.文学常识
①徐志摩,是派诗人,《再别康桥》,康桥今天称为_ _,徐志摩曾在那里留学。
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
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3.《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如“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答:
4.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请找出来。
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3、诗歌中“轻轻的”和“悄悄的”有何用意?
4、柳树本身是什么颜色,诗歌中为什么是“金柳”,作者为什么要把“金柳”比作“新娘”?
5、如何理解“招摇”,“甘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梦
7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为什么要“沉默”?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了《再别康桥》这一首诗的“三美”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更能体会到徐志摩对母校的爱与留恋,也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这样热爱我们的母校。
【当堂检测】
一、字音字形
青荇()长篙()浮藻()漫溯()
笙箫()荡漾()
二、重要词语
1.浮藻:2.漫溯:3.斑斓:
三、作者简介《再别康桥》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人。
1931年,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__________,不幸遇难,时年34岁。
四、根据《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1.指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3)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下列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3.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哪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4.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5.古诗词中表达离别内容的有很多,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题目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目《再别康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________(当时、昔日)的梦。
8.《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______________等复杂感情。
巩固案
【基础达标】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
(4分)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2分)【延伸拓展】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2《再别康桥》导学案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2、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再别康桥》,康桥今天称为_剑桥_,徐志摩曾在那里留学。
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
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3.《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如“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答:整首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画得出的画面、意象。
诗人用了绚丽的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画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4、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请找出来。
运用叠字、押韵、顶针、回环、复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读之朗朗上口,余音绕梁,形成一种音乐美
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
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这些景色像不识人间烟火的精灵,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温柔的绘画美。
3、诗歌中“轻轻的”和“悄悄的”有何用意?
(1)运用叠字、复踏的修辞,情感细腻、真挚耐人寻味。
(2)也写出诗人不忍惊动康桥的宁静美,对康桥离别时的忧愁,依恋和不舍4、柳树本身是什么颜色,诗歌中为什么是“金柳”,作者为什么要把“金柳”比作“新娘”?
(1)、绿色,在夕阳的照耀下变成了金色,
美丽、华贵、优雅。
(2)、柳谐音留,有留恋之意,把柳比作新娘体现了对康桥的喜爱和依恋。
5、如何理解“招摇”,“甘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招摇:本意是故意虚张声势,引人注意;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青荇的柔软、婀娜、活泼、可爱,从侧面也写出了康河的水的温柔之美。
“甘心”则是被康河的美陶醉之后的爱恋
6.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梦
(1)把康河比作彩虹又把彩虹比做梦,写出了康河的多彩与美丽。
(2)梦也指作者美好的理想,指对爱、美、自由的追求。
(3)更是指当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7.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为什么要“沉默”?
因为离别而黯然伤神,作者的离愁别绪已达到了最深沉、最真挚、最难舍的时候,千言万语都化作这无声的沉默,用沉默诉说着对康桥的依恋、不舍。
【当堂检测】
1. 答案:畔xìng diàn shì斓
2. 答案:(1)比喻(2)拟人、顶真(3)比喻(4)反复
3.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朗诵停顿。
B项应该是“在我的心头/荡漾”。
答案:B
4. 解析:“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
物。
参考答案:三个。
即金柳、青荇、潭水。
5. 解析: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参考答案: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6. 参考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 答案:昔日
8. 参考答案:对康桥浓烈的爱对康桥的无限依恋依恋、无奈、惆怅
【基础达标】
一、1.长篙漫溯挥一挥一片云彩
2.①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②把星的光辉装满船舱,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
点拨:要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3.C 点拨:A项中“飘”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
4.B 点拨: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的意思。
二、1.三个即金柳、青荇、潭水
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2.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点拨: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三、1.写景抒情
2.悲伤、遗憾、苦闷点拨:要抓住诗人在诗歌中贯穿始终的感情。
3.昔日
【延伸拓展】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
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