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内容框架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五、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简评
背景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国际贸易量、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 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欧共体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其宗旨是消除成员国之间 贸易壁垒,推进经济一体化。如果欧共体贸易壁垒逐步取 消,那么依据标准的比较优势理论,人们有理由预期,汽 车,电冰箱,时装等不同行业产品,应在不同国家通过专 业化方式生产出来,不同成员国生产同类产品现象应不断 减少并趋于消失。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几十年后,欧盟主要国家仍在生产功能类似但品 牌不同的汽车;人们仍在伦敦,巴黎,波恩,罗 马超市中购买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不 同款式时装和生活用具;满载瑞典家具驶向伦敦 的轮船与满载英国家具运往斯德戈尔摩的轮船在 海上相遇。
2、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
水平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 : 在水平一体化模型中,跨国公司主要在经济 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似的进出口贸易国家之间 从事类似的经营活动,因此倾向于在各个国家都 建立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在当地生产,满足 当地需求。 在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之间建立内部市 场,进行差别产品交易,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 征,同时又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在需求的拉动下 ,产业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的特征
(1)产业内贸易是以异质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家 之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产业内贸 易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2)产业内贸易的参加国都以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 市场,参加国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机会是相同的,因 而不可以简单地凭贸易前同种商品的价格差来事先预测某 一国家的商品贸易模式。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篇1《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1.背景介绍:《国家竞争优势》是由迈克尔·波特所写的一部经济学领域的著名书籍,于1990年首次出版。
这部书籍旨在通过分析一个国家的特定经济特征,包括商业环境、劳动力市场、投资环境、政策等,来探讨一个国家如何发展其竞争优势。
这本书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对比与参照: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与结构、机遇。
这些要素的组合决定了国家的竞争优势。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素质高,且市场需求大,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可能发展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3.创作风格:《国家竞争优势》的创作风格非常清晰明了,波特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
他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经济特征,来展示如何通过优化经济环境来提高国家的竞争优势。
4.深入分析: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并不仅仅取决于其经济要素,还与其政策环境、企业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包括低税收、低地价等政策,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就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5.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此外,波特提出的四个基本要素也为我们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
6.总结:总的来说,《国家竞争优势》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框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思路。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篇2《国家竞争优势》读书报告一、简介《国家竞争优势》是由迈克尔·波特所撰写的一本商业书籍,其旨在探讨一个国家如何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成功。
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波特提出了一个用于评估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模型,该模型基于四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与结构以及机遇。
解释国家竞争优势模型
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用于解释一个国家如何在某一产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波特识别出了四个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
1. 要素条件: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等。
2. 需求条件:指的是国内市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3. 相关和支持行业:与主导产业相互补充和依赖的其他产业。
4. 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状况:包括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 阅读引导。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影响因素以 及如何制定和实施国家竞争优势战略,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国家竞争优势》》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国家竞争优势》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因素
能够
竞争
产业
环境
影响
国际
国家竞 争优势
优势
企业
提高
需求
国家
生产要素
这个
竞争力
机遇
获得
相关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国家竞争优势》是一本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所写的著作,该书主要探讨了一个国家如 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在本书中,波特提出了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模型,该模型涉及四个关 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环境,以及两个辅助因 素:政府和机遇。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 本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丰富的生产要素,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就能够 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需求条件也是影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对产品有更高的质量要 求,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就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如 果一个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大,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就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在“理论篇”中,本书主要探讨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 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有助于读 者更好地理解国家竞争优势的本质和来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范围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 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 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 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 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
性质不同
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 较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必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 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现状。 因为这样可以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使本国获利。 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 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 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 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政府的辅助作用也很明显,它主要是通过对四个基本因素施加影响而
发挥作用。政府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产业组织政策对消费者权益 的保护等影响供给和需求,帮助产业和企业提高竞争优势。.
简要评价:
1.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相 比,不仅强调了动态分析,而且更加贴近国际贸易 现实,从多层面、多因素、多阶段分析了经济生活 的现象与本质。 波特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取得优势的关键是要确保 竞争机制发挥作用,而国家竞争优势获取的主要途 径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动态的。这其中,政府 的作用是为竞争机制、创新机制的生存营造适宜的 国内环境。这些观点是有创意的。
(二)另外的两个辅助因素:
除了上述四个基本因素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也在影响着 国家的整体竞争优势,这就是机遇和政府。 机遇是指经济发展过程遇到的一些新机会和新情况,比如战争、大的
经济动荡、石油危机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和汇率变化等。这些偶然性因 素会影响到需求、供给、成本、价格等,从而会使各国的竞争优势发 生大的变化,有的国家会在机遇中快速上升,有的国家则因竞争优势 的失去而逐渐没落。(例如今天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机遇,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机遇)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一、本书简介
《国家竞争优势》是全球管理大师、“全球战略之父” 迈克尔·波特最具声名的波特竞争力三部曲之一,也是他关 于竞争力的最全面的著述。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完全改变了我们原来 对财富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是如何形成和保持的观念。波特 对于国际竞争力创始性的研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政策 它也改变了各城市、各企业,甚至像中美洲这样的地区的 思想和行为。
在国家竞争优势与产业的关系中 第四个关键要素就是 企业包括企业如何创立组织和管理பைடு நூலகம்及竞争对手的条件如 何等而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往往随产和国情的差异 而不同国家竞争优势也就是指各种差异条件的最佳组合本 国竞争者的状态更在企业创新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塑造上扮 演重要的角色
5. 两个可变因素 机遇和政府 波特教授认为:机遇和政府是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可变因 素。
A 机遇角色 可遇不可求机遇的来源可能是自然演化的也可 能是由一个偶然的事件促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捕捉稍 纵即逝的机遇在各国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成功史中机遇是 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B 政府角色干预与放任的平衡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最后一个 因素是政府。 虽然政府在创造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上扮演 重要角色,但其政策的影响力却是可正可负,而且其效果 也是片面的。一个产业如果缺少基本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环 境政策再好也是枉然,政府并不能控制国家竞争优势,它 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竞争优势。
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 在国内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性行业,是一个 行业能够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第三个条件。关联行业和辅助行业在 高级生产要素方面投资的好处将逐步扩溢到本行业中来,从而有助 于该行业取得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 4 企业的战略 、结构和同业竞争 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
迈克尔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6dc69a6-7165-11ec-936e-7cb59b590d7d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erdot;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者:张毅焦秀红商业研究1998年第05期有关国与国之间从事贸易的利弊分析和国际贸易理论学说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理论学说也分流多派。
从十六至十七世纪时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重商主义理论”,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倡导自由贸易的国际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到本世纪初期强调国家资源优势的“heckscher—ohlin理论”,到六十年代中期雷蒙·弗农提出的“产品成长阶段理论”,再到七十年代出现的着眼于有限市场、规模经济和捷足先登者优势的“新贸易理论”等,无不试图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面对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经济与贸易格局,提出更完善、更贴近现实的国际贸易理论。
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出版了他的书《国家竞争优势》。
该书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又称“波特钻石理论”)是这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成果。
迈克尔·波特进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目的非常直接和清楚:他希望确定在国际经济和贸易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成功,而有的国家却失败。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及其理论是他与同事对遍布十个国家的一百个行业进行研究后的成果。
与之前的新贸易理论学者一样,波特认为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存在一些缺陷,即问题的关键在于揭示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够在某一特定行业取得国际成功,进而获得垄断行业地位。
例如,为什么日本在汽车行业表现如此出色?为什么瑞士在精密仪器设备和化学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德国和美国在化学工业上有优势?从国家资源角度讨论国际经济和贸易的赫克歇尔-奥林理论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而比较优势理论只能给出一些解释。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较好地回答了这一理论问题。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就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介绍,并就其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一组决定因素及其辅助因素决定的。
它们是:1、生产因素。
它包括:(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熟练程度、人力成本;(2)自然资源。
土地的肥沃程度、数量、可耕地、气候、区位和地理规模大小;(3)知识资源。
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图书馆、统计机构、各种科学协会;(4)资本资源。
资本供应量和成本、资本收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资本之间的流量;(5)基础设施。
邮电通讯系统、支付手段、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
生产因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
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
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
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
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作用。
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生产工艺、营销策略就成为企业今后开拓国际市场的一大竞争优势。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PPT课件
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 整合能力等。
2020年9月28日
14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 及其意义
区别:比较优势理论着眼静态分析,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强 调以竞争、创新为基础的动态分析。
联系: 在生产要素方面,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强调生产要
3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是从微观企业竞争优 势、中观产业竞争优势和宏观国家竞争优 势三个层面上讨论的。它既探讨了要素、 技术及其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又反 映了竞争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年9月28日
4
基本观点:
一个 国家在某个行业取得国际成功的可能 性程度是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 、关联和辅助性行业以及战略、结构和竞 争企业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汽车、钢铁等传统部门被日欧赶超 ,其他新兴行业也面临激烈竞争。
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对 外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有不断增大之势,波特的理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1991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
四个组成部分应当同时存在,方可有效地 影响 和促进竞争力的发展.
2020年9月28日
5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
相关及支撑产业
生产要素:指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 生产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 的需求情况。
相关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 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 有互补性的产业。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案例——以日本为例
• 其在高级要素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 需求状况 :对国内的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 日本消费者对产品要求很高 • 在关联的和支持性的产业方面 •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 机遇方面 • 政府方面
• 思考: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目前中 国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理论
•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基本 含义
• 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一年一个台阶。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使得中国渐渐进入贸易摩擦的多发期, 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中 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 多的国家。 • 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的新贸易保护政 策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如何应对及如 何进行贸易政策改革提供建议。
项目、年份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资本、技术 密集型 1980 51.3 34.6 14.1
1985 1990 1995 1999 51.27 25.6 15.7 11.6 27.6 36.4 50.8 48.5 21.1 38 33.5 39.9
谢谢~o(∩_∩)o
何去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在各国具有优势地位 的产业成功史中,机遇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B 政府角色干预与放任的平衡
但政府并不能控制国家竞争优势,它所能做的就是通过
虽然政府在创造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上扮演重要角色,
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竞争优势。
国家发展阶段
生产要素导向factor driven 阶段、投资导向investment driven 阶段、创新导向innovation-driven 阶段、富裕导向 wealth-driven 阶段 。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对发展中国的 借鉴意义
•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发展贸易和 制定贸易政策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经济 迅速发展并迅速走向国际竞争市场的中国 来说也不例外。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1.请谈一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同一产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而这一理论对我国在加强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带来很多启示。
波特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回答了一国的特定产业为何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他以为,先进产业及其环节的核心是质量、特色和新产品创新。
我国目前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这些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竞争优势。
在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过程中,关键是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而这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
因此,我国要想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由一个贸易大国成为一个贸易强国,必须使产业革新升级。
我国大国的经济特点,使我国不能过度依赖出口替代,而要同时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重视进口替代,不过进口替代也是为了培养出口替代的能力。
所以,我国应实行出口替代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战略。
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其立足点是培植优势产业。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实施进口替代的产业部门一般应是关键的幼稚产业部门,并对其保护的期限有明确的规定,促使其发展成熟,具备出口能力。
通过利用外资,同外商合资、合作或独资发展现代创造的产业部门,有效地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的结合。
国家应选准战略产业,实行战略性政策,对其加以强有力的扶持和保护。
波特认为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而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
可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的基石。
我国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大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以现有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培育一批跨国、跨地区、跨部分、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团体,进步我国企业经营规模效益及国际竞争能力。
一般而言,加工贸易的生产环节多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对经济增长率的带动作用不高,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产品,对国民经济的产业中像研发、设计、科技创新、改良生产等关键环节的贡献率很小。
对波特国家竟争优势理论的评析
对波特国家竟争优势理论的评析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相继出版《竞争战略》(1950年)、《竞争优势》(1985年)、《全球产业中的竞争》(1986年)和《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四部著作。
这四本书一脉相承,围绕竞争优势这一问题展开层层深入的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一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释一国的经济环境、组织、机构与政策在产业竞争优势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找出一个国家可以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
波特“力图解释在现代全球经济下,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的源泉。
”与一般的理论和政策主要着眼于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宏观条件所不同的是,主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更强调公司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国家竞争优势》中“国家竞争优势论”的理论贡献主要为两个方面,即关于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的“国家钻石模型”和国家竟争优势的发展阶段论。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一)“国家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认为,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宏观因素共有六个方面:生产要素状况(Factor Conditions)、需求状况(Demand Conditions)、关联的和支持性产业(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Fir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机遇(Chance)和政府(Government,其中前四者为核心影响因素,这些核心要素创造了企业竞争的基本环境,每一个核心要素都会影响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它们构成了著名的“国家钻石”(National Diamond),又译作“国家菱形”模型。
(如图)(二)国家竟争优势的发展阶段论波特认为一国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
在此阶段,基本要素上的优势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
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
在此阶段,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来源于资本要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学习报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Michael Porter)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
一个国家的兴衰其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生产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
图3—12所示。
由于此图形看起来像一个菱形,所以又把它称为“菱形图形”或“钻石图形”。
四个基本因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两个辅助因素是机遇和政府。
1.要素条件要素条件中的要素指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它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
要素可分为初级要素、级要素、专门要素、一般要素。
初级要素是被动继承的。
它们的产生需要较少或不那么复杂的私人投资和社会投资,比如自然资源、气候、简单劳动力等。
高级要素是指高科技、熟练劳动力等,它们往往需要长期的投资才能得到,高级要素才是竞争优势的长远来源。
一般要素是一些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如公路系统和受过高等教育的雇员等。
专业要素是指专门领域的人才、特殊的基础设施、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如掌握光学技术的研究所等。
专门要素比一般要素更能为国家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
2.需求条件需求条件对竞争的影响是通过国内买主的结构和买主的性质实现的。
不同的国内需求使企业对买方需求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并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国内需求给当地公司及早提供需求信号或给当地企业施加压力,要求它们比国外竞争者更快创新、提供更先进产品的产业或部门时,国家最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国内市场的三个特征对国家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们是细分的需求结构、老练和挑剔的买主以及前瞻性的买方需求。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
世界一流供应商可能帮助下游公司看到利用新技术
的新方法、新机会,让其尽快得到新信息和供应商的 新创产品;有竞争力的供应商还充当把信息和创新从 一个公司传到另一个公司的渠道,从而使整个行业的 创新速度加快。
相关产业的国际成功还可带动有关产业的国际成功
(共享营销渠道和服务,使有关产业从生产当初便能够迅速打 开市场。如美国计算机在国外的大量销售使计算辅助设备、软 件、数据服务等产业也在国外获得了很大市场。)
支持性产业主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机械设 备等上游产业, 能为下游产业快速有效地适应市场需 求变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有许多相互联系的、有竞争 力的产业,该国便容易产生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有竞 争力的几种相关产业往往同时在一国产生(如美国的电 子检测设备和病人监测器,韩国的录相机和录相带,丹 麦的奶制品、酿制品和工业酶等产业几乎都是相伴相生 的)。
一国要使自己的某一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必须注 意相关和支撑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分布的集中、信息 的交流,取得地方经济和集团经济效果,建立起强大的 产业簇群。
波特认为由于国内买方与公司在地理文化上的接近他们最容易使公司嗅到最新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并在买方压力下比国外竞争者更快创新提供更先进的产品并确立产品质波特认为由于国内买方与公司在地理文化上的接近他们最容易使公司嗅到最新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并在买方压力下比国外竞争者更快创新提供更先进的产品并确立产品质性从量性能和服务方面的高标准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相反买方要求越低越容易使厂商安于现状产品质量服务提高得越慢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_张金昌
经济热点 2001年第9期中国工业经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张金昌波特(M ichael E.Po rter)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套解释一个国家产业或企业竞争优势的全新理论。
这一理论尽管当初在政府界、理论界和企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并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波特教授的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认同。
本文就波特教授关于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的理论做一剖析。
一、波特关于贸易理论的批评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一国产业或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在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率)方面的比较优势,新贸易理论认为一国产业或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在技术、规模等方面的优势。
而波特认为,这些理论现在的解释力均值得怀疑。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质疑。
他认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说好一点是不完全的,说坏一点是错误的。
从宏观层次来看生产率和竞争力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从价格决定因素来看生产率只是一个因素,生产率对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容易被汇率和工资的相反方向的变化所抵消,并且竞争力提高和生产率增长方向并非总是一致。
一些政策(例如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可能提高了当前的竞争力但却以将来的生产率的降低为代价。
他认为,资源禀赋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发挥作用,但基于资源禀赋优势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常常是难以持久的。
关于要素禀赋理论的质疑。
他认为,工业化国家的自然发展趋势是退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进入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领域。
因为如果希望继续从事劳动密集产品,那么就必须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
由于工资水平因合同、最低工资法、失业增加等原因锁定,采取保护措施来保持工作岗位从长期来看也是不成功的,将会给其他使用这些保护产业产品的产业增加额外的费用。
这一解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力的变化。
但这一解释不能揭示发达国家之间竞争力的变化。
发达国家之间常常是产业内贸易为主。
另外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退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课件
强化品牌建设与管理
品牌建设与管理是指通过品牌策划、设计、推广和维 护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品牌价值
和竞争力。
强化品牌建设与管理需要加强品牌战略规划,提高品 牌形象和标识设计水平,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
强化品牌建设与管理有助于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和 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01
02
03
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注重培育自身核心 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服务 的质量和附加值。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 动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创 新驱动企业发展。
国际化战略
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 际竞争力。
对政府决策的启示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政府应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 活力。
交通设施
完善的交通设施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通讯设施
信息通讯设施的发展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作用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财政支持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公共服务
政府可以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02
CATALOGUE
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资源要素
自然资源
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是一 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转 化为经济优势。
人力资源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优 势的重要来源,可以通过教育和 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国家竞争优势 的关键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