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种族主义文化与美国的对外关系进行分析。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人类与社会》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人类与社会》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人类与社会》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4分,共16分)1.最早提出著名的太阳系“星云假说”的学者是( )。
A.牛顿 B.达尔文C.哥白尼、 D.康德2.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因是( )。
A.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B.人的生活条件的变化C.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 D.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3.英国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
A.森林资源 B.气候资源C.人力资源 D.矿产资源4.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于( )。
A.1996年 B.1995年C.1947年D.1944年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12分。
4小题共48分)1.什么是血缘家庭?2.什么是“地理大发现”?它取得了哪些成果?3.原始社会末期产生阶级的主要条件有哪些?4.什么是图腾崇拜?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
16分)具体论述城市化的发生动力。
四、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具体问题。
20分)知识经济又被称为“新经济”,请举例分析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4分,共16分)1.D 2.D 3.D 4.B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
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12分。
4小题共48分)1.什么是血缘家庭?答:血缘家庭是在同辈分内部发生两性关系的婚姻集团,又称作等辈婚或兄妹婚,是群婚制的最初阶段。
(5分)它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生活单位。
(3分)作为一种婚姻制度,血缘家庭排除了不同辈分的直系血亲之间的性关系。
中美关系冲突风险防控机制的不足、根源及解决路径
1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3期总第830期No.23,2020Total of 8300 引言全球关注的2020年美国大选已尘埃落定,虽然拜登胜出,但特朗普执政的四年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严重破坏,美国朝野上下高度一致的反华共识说明中美关系的实质和走向已彻底改变,指望拜登政府让中美关系完全回到从前并不现实,更何况落败的特朗普依然拥有强大的民意支持,四年以后很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中国需要在中美关系冲突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方面补短板,做好与美国反华势力打一场持久战的困难准备。
本文从管控分歧的措施出发,分析中美关系近年来已有的各种管控措施产生的实际成效与存在的不足,探寻建立中美关系冲突风险防控机制的可行性和具体举措。
1 中美关系冲突风险防控机制的缺失和不足中美建交四十多年来,双边元首交流机制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特朗普执政的四年对华采取单边极限打压政策,导致中美之间很多交流机制被迫中断。
诚如本人在前期研究成果《中美关系冲突风险防控现状分析》一文中所言:中美双边关系当前的管控举措偏政治经贸和外交,在双边军事和媒体及立法等层面的交流偏弱,尤其军事领域是突出的短板。
这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发展并不平衡的客观事实,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美各个领域摩擦的加剧。
鉴于中美在台海和南海的摩擦日趋白热化,如何加强中美双方的军事交流机制更是迫在眉睫。
其次,双方交流机制既存在法律约束性严重不足,又存在美国单边霸凌主义。
有一些条约美国国会并没有通过,只是中国立法机构单方面通过,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中国有约束力,对美国没有约束力,象征意义更加大于实际意义。
以中美军事交流状况为例,目前中美之间没有任何互相有约束性的军事双边条约,但美国国会反华势力频频提出对台军售议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因而中美在军事层面的彼此信任度是中美关系所有的领域中最低的,中美未来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系数相对来说也是最高的,这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国防发展的高度戒备、疑虑和防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美正常的军事交流受到美国国内反华政客的严重干扰。
当代美国对外战略的特点
当代美国对外战略的特点当代美国对外战略的特点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且建立起了以美国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开始谋求自己全球的霸主地位,美国并以此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
美国当代对外战略体现霸权主义、孤立主义干涉主义和全球反恐等思想,不同时期美国的对外战略会有不同,但力图主导全球社会是唯一的目标。
关键词:霸权主义孤立主义全球战略全球反恐人权一霸权主义(一)什么是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在1974年接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
近代霸权主义始于“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向海外扩张的国家,它最先独占了对非洲的殖民掠夺。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几乎囊括了中南美洲。
继之,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开始了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掠夺。
在近现代史上,有霸权主义劣迹的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沙皇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国。
现在我们分析的就是美国的霸权主义。
(二)美国的霸权主义第二次世界大站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英法等老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几年的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发展经济,强调和平就成了当时的唯一话题。
然而,面对苏联的崛起,美国却感到了一丝害怕,这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格格不入,因此被美国视为自己将来的威胁。
二战的胜利也使美国萌发了“霸气”,霸权主义此时已经初露端倪。
美国霸权主义的目的是通过霸权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在全世界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念,控制其他国家,维护美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美国霸权的具体表现为肆意发动对外战争。
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以经济援助方式控制其他国家,干预他国内政,独断专行,公然置国际社会的反对于不顾,贸然发动战争,动辄对其他国家制裁,搞单边主义。
美国“另类右翼”政治的兴起及其对华政策
[内容提要]“另类右翼”是21 世纪美国政坛崛起的新势力。
其代表人物利用网络新媒体,以白人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为旗帜煽动底层白人的种族意识和民族仇恨,动员后者使用暴力甚至恐怖主义行为反移民和反全球化,使其成为“另类右翼”政治合法化的社会阶级基础。
以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为标志,美国白人(特别是底层白人)因身份认同引发的焦虑和“另类右翼”政治势力的诉求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并通过特朗普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展现出强大的政治效能,对美国政治格局和对外关系产生着颠覆性影响。
“另类右翼”的崛起促成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将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从“合作竞争”转向“对抗竞争”。
理解特朗普政府“另类右翼”的政治本质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当前美国政治和中美关系走向。
[关键词]“另类右翼”白人种族主义中美关系21 世纪初,“另类右翼”(alternative right)的崛起为美国政治光谱增加了新的色彩,但并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2016 年,以“另类右翼”为选民基础的唐纳德·特朗普出乎意料地赢得美国大选后,媒体和学界仍视其为偶发的黑天鹅事件,称之为“特朗普现象”(Trump Phenomenon),并认为随着特朗普政府进入执政状态,美国传统的政治格局和对外关系将逐步得以修复。
然而,2016年迄今的现实政治表明:“另类右翼”所代表的边缘、无序和非理性取代了美国精英政治的中心、有序和理性的既定秩序,“特朗普现象”正在构建美国内政外交的新秩序。
对美国“另类右翼”的研究由此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乔治·霍利(George Hawley)、托马斯·J.梅因(Thomas J.Main)等根据欧美政治谱系对“另类右翼”的思想渊源、核心主张进行了梳理、介绍和比较。
沃尔特·拉克尔( Walter Laqueur)等从演变过程、组织和运作方式研究“另类右翼”的性质问题,认为其是21 世纪的法西斯主义和恐怖主义。
美国文化与外交
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历程:立国早期、19世纪末到一战、一战到二战之间、二战后的美国世界领袖地位、冷战和“美国治下的和平”、当代美国霸权和世界秩序
什么是意识形态:组成社会政治纲领的一整套主张、理论与目标,它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的;某一个人、集团或某种文化所特有的思想方式。
早期苏/俄共产主义和美国政策、二战和美苏关系、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大角逐、意识形态背景下的中美关系、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革命的干涉、冷战后的美国外交和意识形态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的原因及策略分析:安全原因、吸引注意力、提高讨价还价的筹码、国内权力更替 美国的利益: 安全考虑 反恐与防扩散 美国的战略:保持军事压力、巩固同盟关系、对多边外交的态度发生变化、武力进攻朝鲜的可能性分析 韩国的利益:安全问题 民族统一问题 韩国的战略:巩固韩美军事同盟,谋求核保护伞、阳光政策的演变、积极应对朝鲜统治崩溃问题 日本的利益:安全问题 夸大朝鲜威胁,借机推动军事大国化,甚至核武化 日本的战略:加强日美同盟、夸大朝鲜威胁、将核问题与人质问题挂钩、单独对朝鲜进行制裁 俄罗斯的利益:战略利益 经济利益 朝鲜崩溃所可能导致的难民问题 俄罗斯战略:积极参与多边外交,重塑大国形象、能源外交、加强远东的军事力量 中国可能的应对策略:尽早针对朝鲜政权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作出各种预案、劝说朝鲜通过多边外交解决危机,继续推动六方会谈、半岛无核化的目标不能动摇、防止朝美关系出现革命性转变、恰当运用经济援助作为处理中朝关系的工具 中国面临的困难:朝鲜政权延续的不确定性崩溃?统一? 难民问题 六方会谈停滞,有破裂的危险 条约义务 中国的利益:战略安全问题、国家领土安全、通过多边外交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维持现状,推动半岛无核化是中国的现实利益诉求。
恐怖主义的渊源:古罗马、伊斯兰、中国
主题报告--好莱坞大片中的美国意识形态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上午好!2009年一部席卷全球7.5亿美元票房的好莱坞大片的剧情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来概括:面对印度人发现的全球危机,美国的黑人总统无力回天,白人中产阶级家庭搭乘俄国寡头的私人飞机,赶上made in China 的诺亚方舟,最终奔向新大陆。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的《2012》。
仔细揣摩剧情我们会发现电影在描绘了一幅世界末日图景的同时,暗藏着某些意识形态的因子。
而且这并不是一个个案,这其实是电影的一个共性。
今天我的主题报告就是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好莱坞大片中的意识形态。
原理部分:“意识形态”一词最初是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于1796 年正式提出的。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界限和可靠性程度的学问。
“一旦反映人类真实需求的可信知识出现,一个关于理想的人类社会的最终蓝图就可以获得。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神圣家族》的“对法国革命的批判的战斗”这一节中。
马恩经典作家意识形态理论的要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反映某一特定社会阶级的精神观念及物质生活状况,受到该意识形态操控的人由于为这种教化所影响,对实际状况与理想状况产生混淆,因而处于无意识的认同状态,心甘情愿地接受统治阶级的思想。
1969年,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让·路易斯·阿尔都塞发表了其经典论著《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应于军队、法庭、监狱等具有鲜明的暴力和强制特征国家机器(state apparatus),是另一套专门化的机构:宗教、法律、家庭、教育、政治、传媒系统和文化(文学、艺术、体育)。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在于把个体“询唤”为主体,通过“询唤”,意识形态剔除了主体对社会的不满因素,使其产生归属感、参与感、安全感和荣誉感,这一过程之后,主体不再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臣服于主流意识形态,任凭驱使,成为国家机器的顺民。
阿尔都塞将艺术归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一种,艺术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性,属于美学意识形态的范畴,而美学意识形态又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子系统。
《美国文化与外交》书评
·书评·对美国外交的深层诠释——读《美国文化与外交》刘国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美学术界,从文化角度研究国际关系瘌一国对外政策是常见的方法,特别是在美国学术界,已发表了大量论著,且不乏真知灼见。
但美国学者是站在本国文化角度来论述国际关系的,在看待他国文化时很难摆脱惟我独尊的“文化中心主义”。
因此,中国学者有必要对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美国文化在其对外文化战略中的影响等等,做出客观的分析,这也是对美国学者的一种回应。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王晓德先生的新著《美国文化与外交》即是这样一种尝试。
本书选题新,内容丰富。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间,国内学者撰写的有关美国对外政策的著作已有几十部,内容涉及美国对外政策史、美国与某国或某一地区关系史、美国某一时期或某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等等,然而对文化因素则较少涉及。
毫无疑问,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是国家利益的最基本要素,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
但不可否认,文化因素,特别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则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
对于那些在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外交决策者来说,其外交决策和在外交舞台上的活动方式,更是会打上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烙印。
正如作者在本书绪论中所指出的:“文化不仅在确定国家对外政策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一国对外政策的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美国文化与外交》第2页,后面引文皆引自本书)。
因此,考察、分析美国外交的文化背景,可以使我们对美国外交活动的特征,如天赋使命思想、种族优越感、孤立情绪、扩张倾向等,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由此进一步说明,美国外交不同于别国的独特之处。
作者认为,影响美国外交的文化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美利坚民族的天赋使命思想。
美国人的天赋使命思想来源于基督教的救世思想,随着早期移民移植到新大陆,并在开发新大陆的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成为美国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中央情报局,美国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
中央情报局,美国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哈桑•达班德魏文编译引言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在世界上明显和现实地始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巴黎公社(1871年)。
那里表明法国主要的社会阶级的对抗和斗争,即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为控制国家的斗争,以确保他们所代表的阶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利益。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种矛盾在本地区和美国资本主义大垄断的时代加剧了。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在瓜分世界、掠夺和剥削其他的国家和人民的争夺中统治权力之间对立的具体例子。
1917年的俄国革命,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和后来印度支那人民特别是越南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是标志这种矛盾的一些历史事件。
本文将简要地分析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对外政策,目的是探讨这种政策在不同国家对数亿公民带来的主要后果。
为此必须检查这个国家采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及对世界进行帝国主义统治的思想。
在这方面,可以看到美国过去和现在利用16个情报机构提供的服务,或者说利用间谍的服务,来确保它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战略的利益。
在这些情报机构中,中央情报局在支持美国帝国主义对世界的政策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说明了解中央情报局的机构、方法和及其活动的重要性,它是20世纪和21世纪美国对外政策最重要也许是最有效(并不总是如此)的工具之一。
最近在欧盟的国际媒体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全世界绑架、拷打外国公民,进行非法活动,表明这个机构在间谍方面的权力,它如同一部拷打的机器,是在世界上买卖毒品主要角色。
中央情报局与暗杀其他国家的政治领导人有直接联系,同时制造、推动和资助内战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是在国际范围内国家恐怖义的主要根源,对其他的主权国家(阿富汗和伊拉克及世界上其他地方)搞军事入侵。
在美国国内,迫害政治上持不同政见的人,打入工会、组织和政党,进行收买、贿赂或是破坏批评资本主义制度的人士,中央情报局是美国帝国主义关键的因素和主要的基地。
美国的民族主义在其对外政策及对华政策中的影响
美国一直批评他国的民族主义,宣扬自由、民主。
那么,在美国存在民族主义吗?它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扮演了怎样一种角色,它又是如何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的?一、美国的民族主义及其特点在美国存在高度民族主义化的事实,但却很少有人使用美国民族主义这个概念,甚至在学术界也不太愿意接受这个概念,认为它是一种爱国主义。
首先,这与其发展过程有关。
在美国,民族主义更多是一种民间自愿精神,与政府关系不大。
劳伦斯·米勒在《美国精神》一书中就谈到他刚到美国时对美国遍地皆是的结社活动感到十分惊讶,经过多年亲身体验,他发现各种结社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是民众自愿选择的,不是被政府或精英控制的,因此实际上更是一种直觉的感情。
如,在美国的中小学校都有爱国致辞,探其根源,源于学校自发的,直到1942年国会才正式表示赞同[1](p56-57)。
政府的行动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公民自愿的活动和组织使其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合法性。
第二,美国认为民族主义是旧世界的污秽的东西,相信在美国所表现出来的是不同于旧世界的爱国主义。
因此这是一种美国自身优越感观念的反应。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是对自己的民主、法制和制度全心全意的认同,其基础是一种政治理念。
它在感情上是向上、积极的,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反抗或排斥而引发的,是一种来自对战争的自信和对和平的美好憧憬(这归因于美国多次获益于战争),不像一些其他民族的民族主义,它们往往带有历史的悲剧感和沧桑感。
美国的这种民族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具有前瞻性,关注的是现在和不久的未来;而且不仅把眼光放在国内,同时放眼整个世界。
反映到美国外交政策上,这使它带有某种传教性精神,经常损害其它国家和政府的道德权威,忽视别国的民族主义感情。
如“9·11”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提出的“和我们站在一起,或是反对我们”这种黑白分明的道德观。
其次,这种充满优越感的民族主义使美国对他国了解不深,或存在过大疑惑,这为美国的对外交流设置了障碍。
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人类在全球化进程纵深推进的大潮中迈入了21世纪,曾经深刻影响世界近现代史的民族主义在上个世纪末的苏东剧变中又实现了一次令人瞩目的勃兴,直到今天方兴未艾。
在历史上,从美国独立战争到法国大革命,从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到两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参与国际关系的演变,推动着世界历史向前发展。
民族主义并非是我国传统上解释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并通过凸显民族矛盾以模糊阶级矛盾。
其实它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现实外延,以民族或民族国家为载体对于国际关系格局在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谈到民族主义,马上浮现在脑海中的往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雅各宾党人“祖国在危机中”的号召和《马赛曲》,以及费希特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说》。
这时民族主义起到了凝聚民族意识,集中民族力量的作用。
对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极大作用。
放眼东方,从中国的戊戌诸君子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土耳其的“青年土耳其党”到凯末尔主义;从埃及的阿拉比起义到纳赛尔政变。
还有印度的甘地主义,尼赫鲁主义和印度尼西亚苏加诺的“纳沙贡”。
东方的革命者将发端于欧美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本民族精神传统相结合,发起了反抗殖民统治和掠夺的民族主义运动,同时将民族主义传向全世界。
但是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有其内在结构上的对世界和谐,和平发展的潜在破坏性。
人类将对民族主义的曲解付诸于实践更往往造成历史悲剧,这正是本文所要说明的问题。
民族主义天然的与民族和民族国家两个概念相联系,而引发国际关系变动的具体承担者正是民族及由其建立的民族国家。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具体含义。
而这三个名词的定义恰恰又是历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所争论不休的。
作者认同埃内斯特·格尔纳的观点:“一言以蔽之,民族主义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它要求族体的疆界不得超过政治的边界。
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障碍剖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障碍剖析作者:付国强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5期付国强(黑龙江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摘要】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普通老百姓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彼此之间文化鸿沟的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日益突显。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障碍;假定一致性忽视差异;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文化思维定式0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各领域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
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已俨然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人与来自世界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频繁。
交流涉及到几乎所有能够涉及到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医药,教育,等等。
然而,由于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几方中至少有一方对其他一方或几方的历史,风俗,传统,习惯等不甚了解,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其后果轻则造成相互误解,彼此尴尬,重则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导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
本文深入剖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交际障碍问题及避免方法,并利用生动的案例加以诠释。
1 假定一致性忽视差异(Assuming Similarity Instead of Difference)假定一致性忽视差异是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会犯的一个文化上的错误。
它指的是在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际时,由于对对方文化不了解,误以为对方在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都和自己没有什么差别,于是用对待自己人的方式对待对方,从而导致交际不成功。
比如,一个韩国人在宴请一位来自美国的客人时点了一盘狗肉,认为韩国人爱吃的美国人也一定爱吃,他就犯了“假定一致性忽视差异”的文化错误。
要知道,狗这种动物在美国人的眼里是宠物,是朋友,甚至可以被视做家庭成员。
浅谈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种族歧视抬头的原因【最新】
浅谈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种族歧视抬头的原因【摘要】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国家成分和民族成分十分复杂,这也就促成了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本文对造成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种族歧视不良风气抬头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种族歧视里根 “9·11”事件众所周知,美国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着强大的综合实力,也因此美国在国际社会上一直渴望扮演“救世主”的形象,宣扬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尊重人权等。
然而事实上,美国内部的种族歧视一直受到各种理论与实践支持。
17世纪,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美国土著印第安人及被从非洲贩卖来的奴隶生活苦不堪言;美国立国之初,1787年《联邦宪法》中对于取消种族歧视只字未提;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于1862年发布了《解放宣言》,农奴制终于废除,然而经过内战和重建,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仍受到极其严重的种族歧视与迫害;直到20世纪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走向觉醒,出现了诸如1955年底蒙哥马利城黑人抵制公共汽车的运动以及1957年的小石城事件,更有我们熟知的著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等,通过此阶段的运动,美国的种族歧视在法律上基本消除。
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种族歧视呈现抬头趋势,并愈演愈烈。
这在无形之中给美利坚民族大融合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对此笔者认为,分析美国种族歧视不良风气抬头的原因应从多个角度考虑。
一、种族优越论美国的种族歧视存在了几个世纪,白人的种族优越论是其根源。
我们知道美国在被殖民时期主要的领导阶级是英、法等白人,这些西方殖民者一直保留着古代西方种族主义思想,甚至把它带到了美洲。
“他们认为每一种肤色透视一种身体的、心志的与道德的水平。
肤色浅的是物种进化到高级阶段的标志,是高级物种,高级物种生来具有创造高度文明的生物本能,而深色人种天性愚笨,只能成为被统治的对象。
”1这里说的“他们”,就是英、法裔等白人,这也说明从历史上他们就一直存在种族优越论的思想,在他们心里白人就是优于其他种族,没有任何科学的理由,只是由于这种错误的思想根深蒂固。
美国外交史论文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演变美国外交史姓名:梁铁芹学号:2009210035 专业:历史学概要:19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对华交涉时处处追随英国的炮舰政策,奉行“搭便车”外交,以分取一杯羹;19世纪60年代,美国联合英、法等强国为进一步维护和扩大在华特权,由蒲安臣推行“合作”政策;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和大陆铁路的完工,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掀起一股强大的反华浪潮,美国开始实行排华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单独提出对华“门户开放”,初步体现了美国对华外交的独立姿态。
关键词:“搭便车”外交“合作”政策排华政策“门户开放”学术界对美国对华外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阶段,尤其是对排华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入,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但是对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国对华外交的研究就显得有点单薄,本文就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演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19世纪40年代美国对华“搭便车”外交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早期中美对等的外交关系,美国开始实行以侵略为特征的不对等外交。
鉴于美国生存在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圈内,没有足够的实力与英国抗衡;又正忙于开展西进运动和向拉丁美洲扩张势力,而美国在华商业利益占其海外投资总额的分量很小,没有必要像英、法那样在中国咄咄逼人。
因此,美国打着有别于英国炮舰外交的“和平”旗号“选择追随英国的办法,借英国的实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狮子一吼,猎物到手;豺狼微笑,拾起骨头①”,奉行被欧洲国家极为不屑一顾的“搭便车”外交,来谋求在华利益,这是美国在当时保护自身利益的最佳方式。
英国以炮舰外交打开中国大门后,美国权衡利弊,在其“还是强国中一个不发达的弱国,即使有在东亚施展政治和军事权威的愿望,它也不具备这种能力②”的情况下,决定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形态和对犹太宗教文化的压制
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形态和对犹太宗教文化的压制作者:高迪迪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0期高迪迪(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本文通过分析WASP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确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指出由于基督宗教文化与犹太宗教文化中对“上帝”的不同定义,造成了以WASP基督宗教文化对犹太宗教文化的不可避免的排斥。
此外,由于犹太宗教文化中的“精英”意识及选民观念,造成传统犹太文化无法与西方主流文化相适应,两相作用的结果便是美国WASP主流文化形态对犹太宗教文化的抑制。
关键词:美国主流文化;WASP;犹太宗教文化中图分类号:G1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35-02一、WASP确立的主流文化WASP一词最初由美国政治学学者安德鲁·海克于1957年最先提出。
(Hacker:1011)其中字母AS意指祖先来自英国的安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P指的是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W则是指白人(Whites)。
那么,WASP就是指祖先是来自英国最先移民北美,并信仰基督新教的白人族群。
WASP们拥有首批来美欧洲移民“先占先得”的心理优势,自诩为美国的“主人”。
WASP们组成了最初的美国社会。
在北美移民大潮之初,和美国建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WASP们拥有事实上“正宗”美国人之称谓。
王林、董小川认为优势文化有向外扩散的自然属性。
众所周知,北美新英格兰地区原来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之一,因此,美国立国之初,甚至在美国尚未成立之时,来自英国的基督新教徒便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英国文化顺理成章地在美国文化中牢牢地占据了支配的地位。
美国最早的WASP群体构成了美国主流社会和美国的上层精英阶层。
他们牢牢把持着美国社会的文化主导,社会交往和婚姻多在其内部进行。
WASP们的后代多接受高档的贵族式教育,享受最高教育质量的“常青藤”盟校高等教育。
第一讲 美国外交政策:Thematic and Sources
解析美国外交政策来源的因果漏斗图
对外政策输入
体系作用 社会作用 政府作用 反 职责作用 馈 个人 作用 馈 反
决策过程
对外政策输出
图形解析
自变量:政策输入,多个来源集体决定政策 制定,起作用的两种方式:产生决策的必要 性,影响决策过程 干预变量:政策制定过程——复杂 因变量:外交政策输出
Explaining Policy Patterns解释外交形 式
四种战略主张竞相吸引美国决策者注意,尽管它们 之间存在差异,但都致力于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界 定美国的利益、美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没有任何一种战略将单独指导新千年美国外交政策 美国外交政策将既受传统影响,又被新环境塑造 美国似乎缺乏设计应对新世纪的能力植根于美国自 身已发生变化和正在发生变化,即今天的美国不再 是先前面对苏联共产主义威胁的美国。 假如我们打算预测新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形状,我 们必须更多理解世界、美国、美国的政府体系、政 治领导人及其他外交政策负责人的行为,以及赋予 美国人民及其领导人以活力的相互竞争的观点。我
On America’s Purpose and Rol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9.11事件动摇了美国无敌的神话 反恐战争是深刻影响美国的第四场全球战争 Henry Luce : “20世纪是美国世纪” 21世纪仍是美国世纪(9.11并没有使亨利 卢西预言的基础)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attern and Process
Eugene R. Wittkopf, Charles W. Kegley, Jr. James M. Scott
Contents目录
论越美关系正常化进程(1976-1995)
第36卷第3期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5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Vol.36No.3May2019论越美关系正常化进程(1976—1995)屈光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上海200062)摘要:越南战争给越美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战争结束不久,为治愈战争创伤,解决战后遗留问题,越美两国开始有限接触,并显示实现双边关系正帯化的意愿。
但由于美国国内保守势力对美越建交的反对、越苏友好条约的签订以及越南出兵柬埔寨等因素的澎响,越美关系难有突破。
80年代中期后,越南推行革新开放政策,柬埔寨问题逐步进入和平解决轨道以及越南配合美国解决越战美军失琮人员和战俘问题,这些为双边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冷战结束后,国际彩势发生急剧变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抗让住于相互交流和互惠合作。
为了融入国际社会以推动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越南希望美国尽早解除对越禁运和封锁,而出于开拓越南市场、利用越南有利笛战略位置以及解决“越南战争综合征”的需要,美国对越南释放和解善意。
经过双方多次磋商,两国于1995年7月实现了关系正帯化。
越美关系正帯化不仅对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产生重要澎响。
关键词:越南战争;越美关系;越南战争综合征;東埔寨问题中图分类号:K3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262(2019)03-0069-10越南战争历时十余年,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给越美两国关系的发展蒙上了厚厚的疑云。
1995年,经过近20年的摩擦和谈判,越美两国实现了双边关系正常化,从而真正结束战争状态,两国关系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学界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涉及越南战争的背景或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影响,也有一些成果聚焦美越关系由敌对走向缓和乃至邦交关系的构建。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2012形势与政策)胡锦涛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第一,着眼大局,立足长远,积极推进中美伙伴合作。
双方应该以更加广阔的全球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路。
第二,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互利双赢的中美经济合作新格局。
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推动建立两国更加全面积极的经济合作框架,开展更大规模的财政、金融、经贸合作,扩大能源、环保、农业、卫生等方面交流合作,拓展新领域合作,使中美经贸合作纽带更加紧密。
第三,加强沟通,密切磋商,深化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协调和合作。
中美两国应该开展共担责任、共迎挑战的全球伙伴合作,加强在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继续在地区安全、区域合作和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和交流,努力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四,加深友谊,面向未来,积极促进社会各界友好交流。
要加强对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规划,促进两国立法机关、地方、工商、学术、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对话和交流,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第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
台湾、涉藏等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核心利益所在,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中美关系:登高望远、求同存异(2012考研形势与政策)——中美伙伴合作应该基于相互尊重。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
中美两国要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尊重对方核心利益,通过沟通加深了解,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交流扩大共识。
——中美伙伴合作应该基于互利共赢。
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美交往更加紧密,交流互鉴应该成为我们的共同选择,合作共赢应该成为我们的相处之道。
——中美伙伴合作应该基于共迎挑战。
中美两国应该就国际事务加强沟通和协调,合作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美国黑人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5、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与评价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只有两次大的转变,一是从独立到二战,主要是奉行孤立自守既孤立主义,二是从二战后到现今,主要是充当世界警察,奉行的是杜鲁门主义既霸权主义。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
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
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
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⑴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主义”: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和平战略”:“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的“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
评价:仔细研读美国的历史,不难发现:一部美国史,就是一部是不断拓张的历史:从大西洋西岸到太平洋东岸、从北美大陆到夏威夷海域、从美国领空到外层空间,到处都展现着美国从北美“大陆”向“全球”的扩张过程。
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及其外交政策,到处充斥着各种形式的扩张性:大陆扩张、海外扩张、全球扩张;经济扩张、政治扩张、文化扩张;人权扩张、军事扩张、生活方式的扩张,凡此种种。
美国善于利用价值观和西方的道德观来伪装自己军事活动,并且为其辩护;美国拉拢边缘国家,并且扶植亲美政府并提供支持;由于地理因素和投放力量的改变,美国的外交总方针是"近交远攻";美国进行的是较有对抗性与针对性的外交,目标明确;军事上的假想敌成为外交上的指导依据。
6、试述美国民主与文化的渊源美国主要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移民的,较多吸收了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化,如三权分立原则就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构想。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种族主义影响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种族主义影响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各种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一个敏感的议题。
因为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奴隶制、移民政策等原因,种族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
而这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种族主义影响。
一、外交政策制定者的身份首先,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往往是白人精英,这也导致了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白人的价值观和利益。
尤其是在过去,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中几乎没有任何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少数族裔的代表。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美国的外交政策存在着特定的种族主义色彩。
除此之外,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中的女性、LGBTQ等少数群体的比例也较低,这也意味着外交政策很难真正地反映出各种族、各种群体的利益和需求。
二、对外交往中的偏见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种族主义在美国外交政策中还表现为在对外交往中对不同种族国家的偏见。
事实上,美国在对待伊朗、伊拉克等中东国家的外交政策中,经常伴随着对伊斯兰教信仰、阿拉伯文化以及伊斯兰国家的刻板印象。
也就是说,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伊斯兰文化和阿拉伯民族的戏剧化想象之上的。
而这些偏见,则很容易导致美国外交政策在中东地区的失误。
此外,在对东亚国家的外交政策中,美国也经常将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简单地归纳为“东方文化”和“个人主义社会”,并且经常将这种文化制度简单地与西方文化和民主体制进行对比。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可避免地使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被强行地置于对比之下,这样的对比显然是粗暴的和不恰当的。
三、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另一个体现种族主义的点,则是在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上。
美国在与其他国家的打交道时,往往会以美国自身的标准和观念作为衡量其他国家的标准,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有相当的傲慢和优越感。
同时,偏见和误解很容易导致美国在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上陷入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1980年拉美裔仅占总人口0.9%,2000年上升到10%,原因 之一是20年间大量移民,之二是普查统计口径不统一,“族 群成分”由居民自行申报。 美国白人比例1980年 84.6%,2000年 69%,20年下降 15%; 亚裔比例1980年 1.4%, 2000年 4%
“白人”根据祖先原籍国家分组
华人 1980: 806,040 0.4%; 1990: 1,645,472 0.7%. (20年增3.2倍) 印度人1980: 361,531 0.2% (20年增4.9倍)
第六讲
种族主义文化与
美国的对外关系
美国文化中的种族优越感根深蒂固,难以消除。 这种种族优越感同样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异族 他国人的看法与态度,并在美国处理与其他文化 不同的国家的关系上表现出来。
古代罗马人是沙文主义者,但绝不是种族主义者。 在罗马人征服了古希腊人之后,希腊人被沦为奴隶。 但是希腊人以及后来被征服的其他所谓东方种族都 成了罗马人的文化启蒙老师。奴隶没有被标上种族 的标签。他们在被解放成为自由人后,照样可以进 人政府,被任命以高官,变成统治者。古罗马社会 的阶级划分同种族属性也没有挂钩而形成必然关系。 在古罗马的艺术形象中,历史记载中,哲学大作中, 诗歌中,都有不少黑人的形象,同时对黑人有着许 多正面的颂歌和评价。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希腊 和古罗马的文化都不是单一文化,而是多元文化, 不是一花独放,而是百花齐放。
英国人则不然。从12世纪后期起,他们就企图 征服爱尔兰。他们把爱尔兰人看成是懒隋、病 态、危险、缺德、无知的低等人和下等人。17 世纪,英国人就把被征服的爱尔兰人运到英属 西印度群岛充当奴隶劳力。所以,我们可以说, 种族主义在英国人中比在西班牙人中更加根深 蒂固。盎格鲁人是种族主义的始祖。
2、美国种族主义的文化根源 美国白人的种族优越感或种族主义无疑根源于美 国白人自视为上帝的选民的概念,但与美国独特 的地理环境和独立之后形成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 他们自认为生活在一个与旧大陆完全相异的新世 界,这里地大物博,富饶无比,人们的民主自由 又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体给予保障,所以他们 确信美国是世界最好的国家。这种视自己为“天 下第一”的观念必然成为种族主义产生与泛滥的 温床。
种族的的外型与种族优劣是没有关系的。而是 与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 美国教授福特在20世纪70年代的试验证明了这 一点。
将一个来自非洲的移民的孩子和一个犹太移民 的孩子放在一个幼儿园学习,一年以后,两个 孩子测量智商,结果完全一样。
现代意义上的种族主义几乎与西方文明的兴起是同步 的。欧洲人把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时,第一 次广泛而直接地与数目众多的不同肤色的种族发生了 接触。白人统治者身上的种族优越感乃是他们在与其 他种族发生接触时的一种自然或本能的反映,而种族 主义则是他们为了征服异族合理化而杜撰的一种“神 话”, 这种“神话”逐渐成为一种理论体系。1853年 法国社会学家戈比诺的《论人类种族不平等》一书是 种族主义的圣经。
表 2. 1980 年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
人数 白人 1.88 亿 黑人 2700 万 “其他” 700 万 % “其他” 人数 84.6 拉丁美洲裔 206.2 万 12.2 印地安人 140.0 万 3.2 华裔 80.6 万 菲律宾裔 77.5 万 日裔 70.1 万 总计 2.22 亿 100.0 印度裔 36.2 万 资料来源:罗贝,1988:142。 “其他” 韩裔 越南裔 夏威夷人 爱斯基摩人 萨摩亚人 关岛-阿留申人 人数 33.5 万 26.2 万 16.7 万 4.2 万 4.2 万 3.2 万
在美国建国初期,白人至上的看法已成为法律的一 部分及政治原则。直到林肯解放黑奴,美国政府发 表民权宣言,声明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这种不平 等的法律和政治原则才得以纠正。种族不平等从法 律上废除了,但没有从人们心理和行为上完全消灭。 “黑人天生不如白人”,“有色人种低智低能”, 在许多白人脑袋里已经根深蒂固并代代相传。
学者的研究结果证明,欧洲从古代一直到中世纪 并没有深厚的种族主义的土壤。种族主义应该说 起源于欧洲人征服“新大陆” 以后,是资本主义 的产儿或私生子,是近代奴隶制和殖民主义的直 接产物。美国是种族主义的创始人和发起者之一, 同时也是种族主义最顽强的维护者。
在西方历史上,以种族或皮肤颜色来决定人们 的社会地位的例子寥寥无几。杜· 博伊斯曾指出, 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曾发生过浅色皮肤的民族 歧视暗色皮肤种族的现象,但是随着贸易的发展 和种族间通婚的流行,这种以皮肤颜色不同而区 分种姓的现象逐渐消失。古希腊时期,人们也曾 用皮肤的颜色来区分民族。但是这种区分并不包 含歧视的成分。
土著印地安人
4%(1107万人),
0.8%(近200万人)。
2010年4月:总人口 307,006,550 白人 65.5%,黑人 12.8%,拉美裔15.4%, 亚裔 4.5%,太平洋裔 0.2%, 混血 1.7%. 估计2050年,拉美裔会通过移民和高生育率而成为 美国第一大族群(帕里罗等,2002:192)。
德裔 爱尔兰裔 英格兰裔 意大利裔 法裔 波兰裔 荷兰裔 (占总人口的23.3%) (15.6%) (13.1%) (5.9%) (4.1%) (3.8%) (2.5%) (Kromkowski,1997:51)
“亚裔”在2000年为1107万人:
华裔 日裔 韩裔 越南裔 菲律宾裔 印度裔 其他 2,633,849 占0.9% 958,946 0.3% 1,148,951 0.4% 1,171,776 0.4% 2,089,701 0.7% 1,785,336 0.6% 3,916,204 1.4%
美国
文化与外交
参考书目: 1、莫里森等著《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世界 知识出版社。 2、陈依范《美国华人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美国是在近二百多年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一个最大 的移民国家。美国的移民具有 6 个主要特点: 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移民的主体来自不同的国度。
2. 移民数量大:美国的移民近来每年都超过90万人。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2010年2月11日报道: 2008年美国非法移民总数 为1160万人, 2009年 减少到 1060万人。 主要原因: 边境管理和监控力度加大; 经济不景气使部分非法移民离境。
2006年美国总人口为 3 亿,其中:
白人 69%,黑人 12%,拉美裔 13%,
亚洲、太平洋裔
一、美国白人种族优越感的文化根源 1、种族主义的起源 人与人身体各异。按照生物学特征,人类又区分 为不同的群体。这些特征涉及皮肤颜色、眼型、 头发和脸型。千百年来,人们按照这些特征,将 人类不同的群体称作不同的人种。身体的差别是 客观存在;按照特征划分为各个人种,是人们的 认知结果;对人种区别 赋予何种认识,则是人们 判断的结果。
真正的种族主义是在欧洲人实行宗教改革和“发 现” 美洲大陆之后。在占有、征服和攫取财富的 驱使下,刚刚从摩尔人长达7个世纪解放出来的 西班牙人,在寻找印度的金银珠宝征途中,无意 中撞上了美洲大陆。在1492年之后,欧洲人对中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土著人及其高度发展的 文明采取了“三光政策”:杀光、抢光和毁光。 在西方人的铁蹄下和火枪,火炮面前,海地一半 土著人被杀,古巴、牙买加、波多黎各成了无人 荒土。 应该指出的是,以肤色来区分种族的种族 主义井不是西班牙的传统。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曾在19 世纪被美国的农奴主雇佣文人作为他们推行种族 主义之依据。原因是,亚里士多德曾写道:“有 人生来为自由人,有人生来便是奴隶。” 尽管亚 里士多德是奴隶制度的维护者,但是他从来没有 把奴隶和其拥有者的“天然属性”同种族和肤色 联系在一起。其二,亚里士多德仅对当时欧洲社 会的奴隶制度进行了客观描述,并没有肯定它的 合理性、永恒性和合法性。
美国传统白人社会主张所谓“纯种论”,反对“杂交种”。 那么纯种的含义又是什么?在美国传统文化中,纯种人所谓 高加索人种。他们“纯而无暇”,“正而无害”。而黑人乃邪 恶、不正、罪恶之源。正如其色,黑而脏,坏而丑。美国人常 用的对黑人的贬义词是“nigger”。该词来自西班牙语,西班 牙语原来的词义并不包含褒贬,只是形态描写的类型化词汇。 但是被美国英语借用后,这个词带上了贬义。对于美国的人来 说,这个词指黑人为社会最最底层的人。在他们看来,黑人男 性往往同罪犯、吸毒者、小偷等名词相关;同愚蠢、堕落、懒 惰、缺德、暴力、危险这些形容词相联系。而黑人女性的外表 形象是肥胖,社会形象是吃劳保、不劳而获、单身母亲等等。
依照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 卡特的说法,美国 的种族主义是阶级、种姓和文化综合作用的 结果。也就是说,美国的种族主义包括了经 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多种因素。换言之, 种族主义是美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 一个组成部分。也有人称这种理论为“新马 克思主义” 理论或修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克雷斯还提出了一种所谓“种族 主义纯心理学理论”。美国社会科学界称这一理 论为“克雷斯理论”。她认为,种族主义在美国 是白人由于自己在肤色、外形、外观和生理上有 区别于其他种族的地方而产生一种超人和至上心 理的表现,是一种心理变态或心理病态。
1758年,瑞典动植物学家林奈对人类进行了分 类,列出了六个种类:野人、美洲印地安人、 欧洲人、亚洲人、非洲人和变态人。 1775年,德国早期人类学家布鲁门巴赫根据对 颅骨的测量,把人种分为:高加索人种、蒙古 人种、埃塞俄比亚人种、亚美利加人种和马来 人种。
现在通常分为: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 罗人种。
3. 移民种类多:美国“移民法”规定申请移民美国的 各类“优先条件”,以及各类难民安置。 4. 移民在教育和专业技能上一般具有较高的素质。 5. 每年有大量非法移民。 6. 各族群新移民的居住地域相对比民占总人口10%, 如果加上父母之一出生在国外者,则达21%。 2010年4月,国外出生者占公民的 11.4%。
当欧洲社会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种族主义 也没有抬头。在十字军东征前,传统天主教会 强调的是人类各族和人民的团结和联合,不论 其语言、外表、行为和肌肤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天主教会甚至认为人类的血统都是一样的;任 何种族也不得歧视其他种族。但是从中世纪和 十字军东征开始,天主教开始向异教徒宣战; 向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开火。他们说,犹太人的 血已被污染,已经不纯,因此他们有权屠杀和 消灭犹太人。但是,这个时期的种族主义还处 于萌芽状态,其中,宗教的因素占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