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防治管理规定新版
浙江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_办法_
浙江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
浙江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是如何制定的?下文是浙江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欢迎阅读!浙江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为预防和控制性病传播蔓延,保障公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浙江省取缔卖淫嫖宿活动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性病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以及非淋菌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软性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性传播疾病。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性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订并组织实施辖区内的性病防治规划。
第五条性病防治是全社会的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应当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性病防治的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性病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皮肤病防治站(院)是各地性病监测机构,未设皮肤病防治站(院)的,卫生防疫站为性病监测机构。
部队、铁路、工矿企业、劳改、劳教等单位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承担本单位的性病监测防治任务,并接受当地性病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七条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必须对供血员、血液及血液制品实行严格检查,对针灸、注射、手术等器械和敷料必须严格按规程进行有效消毒,以防止性病的血源性和医源性传播。
第八条婚前(限于城市和县城关镇)、产前、供血、大中专学校招生、参军、就业等健康检查,保育幼托、饮食服务、旅游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的健康检查,在境外居住一年以上的入境公民以及经批准入境定居或者工作的华侨、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健康检查,都必须把性病列为检查项目。
性病检查由性病监测机构承担或指导。
凡查出的性病患者,未治愈前不准结婚、供血、入学、参军和继续从事保育幼托、饮食服务、旅游等工作;发现孕妇患有梅毒、艾滋病及艾滋病毒感染的,应当采取措施中止妊娠。
医院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
医院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
为预防、控制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保护我县居民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的相关制度,制定本制度。
1.规范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从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
2.加强对从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规范执业行为,重视对病人隐私的保护。
3.加强对性病、艾滋病患者相关信息的监测,做好患者信息的登记,按制度进行网络报告。
重视性病、艾滋病报告漏报的自查工作。
4.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
5.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全院职工的法制观念,创造全体职工重视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良好环境。
6.不断提高性病、艾滋病诊断与治疗水平,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性病、艾滋病的诊断、治疗工作,积极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和咨询工作。
7.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认真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减少职业暴露,杜绝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8.临床医生和网络报告员必须履职尽责,做好疫情信息管理,妥善保管患者病历资料。
9.对于拒绝报告疫情、隐瞒疫情、因玩忽职守而错报漏报疫情者,依照医院处罚制度给予处罚,如造成疫情播散、暴发流行等严重后果,将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医院性病管理制度
医院性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性病诊治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性病科室、门诊和相关临床科室。
第三条医院性病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严禁泄露患者隐私。
第四条医院性病诊治工作应当遵循疾病防控原则,加强宣传教育,预防性病的传播和流行,促进性健康。
第五条医院性病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标准。
第六条医院性病管理工作应当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性病诊治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性病诊治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诊治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性病诊治水平。
第八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性病的认识,促进性健康。
第二章性病诊疗第九条医院性病诊疗应当遵循科学、规范、个体化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第十条医院性病诊疗应当遵循便民、快捷、高效的原则,为患者提供及时、周到的医疗服务。
第十一条医院性病诊疗应当遵循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原则,严格执行患者信息保密制度。
第十二条医院性病诊疗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记录管理制度,规范记录保存、查阅和使用。
第十三条医院性病诊疗应当建立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纠正和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第十四条医院性病诊疗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诊治过程中的问题。
第十五条医院性病诊疗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制度,依法处理医疗纠纷事项。
第三章预防控制第十六条医院性病预防控制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的原则,加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十七条医院性病预防控制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性病流行动态。
第十八条医院性病预防控制应当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
第十九条医院性病预防控制应当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性病的认识,促进性健康。
性病规范管理制度
性病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性健康教育,预防性病的传播,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种性病防治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性病防治专业人员以及从事性病防治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国家对性病防治工作实行全国统一管理,建立性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
第四条社会各个单位都有责任进行性病防治教育宣传工作,普及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公民的防护意识。
第五条性病防治工作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技术,防止性病的传播和流行。
第二章性病防治工作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国家设立性病防治机构,负责性病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工作。
第七条性病防治机构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并实施性病防治计划,推广性病防治知识;(二)对行为高危人群开展性病防治宣传教育;(三)对性病患者进行隔离观察以及治疗工作;(四)开展性病病原体的监测和研究;(五)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对涉及性病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工作。
(六)与有关部门合作,加强对性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性病的诊断治疗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治技术水平,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九条公民有权利获得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对个人身体健康负有责任。
第十条公民有发现性病传播迹象的义务,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
第十一条公民有发现性病患者的义务,应当及时送到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治疗。
第十二条公民在性生活中有权利和义务要求对方做好性病防护,承担起保护自己和对方的责任。
第十三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性病防治法律法规,不得在未成年的情况下从事性行为。
第四章性病传播行为的打击第十四条对于利用性病传播进行非法勾当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对于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性病传播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对于故意隐瞒性病患者身份,不到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检测和治疗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对于故意传播性病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性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罚。
性病防控管理制度
性病防控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保障医院职工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有效防控性病的传播,订立本《性病防控管理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以规范性病防控管理工作,提高满意度,确保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2. 性病防控宣传教育2.1 宣传教育内容•医院将定期组织性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栏、官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向医务人员与患者广泛传播性病防控知识。
•宣传教育内容包含性病的传播途径、防备措施、早期症状等,并强调性行为健康的紧要性,提倡正当性行为。
•宣传料子应精心设计、易于理解,采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呈现,并使用简明通俗的语言,避开使用含有鄙视、羞辱或恶搞性质的内容。
2.2 宣传教育责任•由医院内设的性病防控宣传教育团队负责订立、组织实施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并及时更新宣传料子。
•医院每年将举办不少于六次性病防控培训会,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医务人员的性病防控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患者。
•各科室负责人要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参加培训会,并定期召开一次学术沟通会,共享科室防控经验。
3. 患者性病防备与隐私保护3.1 性病筛查管理•医院设立性病筛查室,负责对有性行为史的患者进行定期性病筛查,包含但不限于性病相关检验和咨询。
•医务人员应遵从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在进行性病筛查前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查目的、方法、风险和利益,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严格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对性病筛查结果仅限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本人知晓,不得泄露给其他任何人员,除非经过患者本人同意或法律规定。
3.2 医疗记录保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记录保密制度,不得随便披露患者就诊信息、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等个人隐私信息。
•纸质和电子病历应妥当保管,防止信息泄露,定期备份,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医务人员制度与要求4.1 个人防护与消毒•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有关性病防控的专业培训,并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物品。
•医务人员在处理性病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洗手和消毒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无菌。
医院艾滋病及性病防治管理制度
医院艾滋病及性病防治管理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卫生法律法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艾滋病及其他性病的发生与蔓延。
特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艾滋病及其他性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医务人员应积极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掌握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和梅毒,及其他性病如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性病的防治知识和诊断标准。
3、医务人员发现艾滋病病人及其感染者和疑似病人、梅毒、淋病及其他性病,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填卡报告防保办和网上直报。
4、用于性病、艾滋病检查、治疗的医疗器材、用品,必须严格消毒。
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处理,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置
5、病人在手术、输血前,必须进行梅毒、艾滋病检测,以利早期做好消毒防护准备工作,防止传染病污染蔓延。
医院禁止使用艾滋病、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液、血浆等血液制品。
6、医务人员在进行性病、艾滋病治疗、检查时,应注意消毒隔离、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7、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若发生或可疑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
做好相应防治处理。
8、医务人员应对艾滋病、性病病人的有关情况保守秘密,防止泄露病人隐私。
9、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避免对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感染
者的歧视。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又称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行为传播的某些感染性疾病。
性病的防治一直是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因其传播途径广泛、危害严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管理和防止其传播。
本文将介绍性病防治的管理办法,以期提高性病的防控水平。
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健康教育宣传是性病防治的首要任务。
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普及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保健能力。
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如社区健康讲座、学校教育、互联网平台等,向公众普及性病的基本常识、防护方法与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性病的严重性以及可能的健康风险。
此外,还可以组织制作宣传资料,如手册、海报、小册子等,供人们随时查阅和学习。
二、加强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性疾病监测体系,对性病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系统监测和分析,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特别是在疫情暴发或有疫情蔓延迹象的地区,应增加监测频次和深度,及时了解疫情动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同时,要加强各级卫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良好机制。
三、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疗卫生机构是性病防治的重要阵地。
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性病防治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性病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和全面的诊疗服务。
此外,要推广使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四、加强预防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策略,是性病防治的关键。
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性工作者、同性恋者等,要加强监督管理,提供安全套等防护用具,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测。
此外,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降低性病感染的风险。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性病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实现有效防治。
各国应加强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解决难题,推动性病防治工作的不断发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一、引言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简称STDs)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如梅毒、淋病、艾滋病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性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规范性病的防治工作,保护公众的健康,制定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与原则2.1 目标本办法的目标是促进性病的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和预防,提高公众的性健康水平,减少性病的传播。
2.2 原则- 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增强公众对性病的认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 综合施策:采取综合手段,包括宣传教育、社区干预、医疗机构等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性病防治工作。
- 全面关怀:关注性病病患的全面健康需求,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
三、性病防治管理机构3.1 设立性病防治中心各地区应设立性病防治中心,负责性病的监测、研究、预防和治疗工作。
性病防治中心应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设备。
3.2 建立性病防治网络建立性病防治网络,协调各级性病防治中心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性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性病的预防与宣传教育4.1 宣传教育的目标宣传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性病的认识和了解,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2 宣传教育的内容- 性病的基本知识:包括性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 性健康教育:宣传正确的性知识,倡导健康的性行为。
- 自我防护措施:介绍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多个性伴侣等自我防护的方法。
4.3 宣传教育的形式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开展主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咨询活动等。
五、性病的诊断与治疗5.1 性病的诊断性病的诊断应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体检和问诊等。
各级医疗机构应有足够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
5.2 性病的治疗性病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性病类型和个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医院性病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性病防治工作,包括性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消毒、隔离、信息报告等。
三、组织与职责1. 医院成立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性病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2. 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性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性病防治方案、培训医务人员、监督性病防治措施落实等。
3. 临床科室负责性病患者的诊疗、护理和消毒隔离工作。
4.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性病防治工作中的感染控制工作。
四、性病防治措施1. 医务人员应积极学习性病防治知识,掌握性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2. 医院设立性病咨询门诊,为患者提供免费咨询、检测和诊断服务。
3. 医院对疑似性病患者进行及时诊断,确诊后给予规范治疗。
4. 医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和用品的消毒处理。
5. 医院对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6. 医院对性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和预防性治疗。
五、信息报告与资料管理1. 医务人员发现性病患者后,应及时向预防保健科报告,并按规定时限填写报告卡。
2. 预防保健科负责性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3. 医院建立健全性病防治资料档案,包括患者病历、检查报告、治疗记录等。
六、培训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性病防治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医务人员评优评先的依据。
七、监督与处罚1. 医院定期对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性病防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另行规定。
性病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性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从事性病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性病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依法行政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性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立性病防治科(室)或指定专人负责性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从事性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第七条加强性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性病危害的认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第八条对性病重点人群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报告和隔离治疗性病患者。
第九条对性病疫情实行网络直报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
第十条开展性病监测工作,定期分析性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一条加强性病防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治疗与康复第十二条性病患者应及时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换治疗方案。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性病诊疗规范,确保治疗质量。
第十四条对性病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第十五条加强性病康复工作,对康复患者进行随访,防止复发。
第五章信息管理与保密第十六条性病患者信息属个人隐私,医疗机构和从事性病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应严格保密。
第十七条性病防治信息实行分级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第十八条性病防治信息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谎报。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条性病患者未按医嘱治疗,造成他人感染性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从事性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修改说明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修改说明为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对1991年实施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新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有关答问如下:一、《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订的背景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性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自1991年实施以来,对于加强和规范性病防治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十年来,我国性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告性病的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性病(如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数逐年上升,一些性病(如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在我国已基本没有病例报告。
二是我国艾滋病经性传播比例不断上升。
性病是艾滋病传播的协同因素。
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患艾滋病的性病患者更容易通过性接触方式传播艾滋病。
加强性病防控对于预防艾滋病传播有积极的作用。
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从疫情报告、预防控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包括性病在内的传染病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0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也对加强梅毒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
四是性病诊疗技术和防控措施在近年来有了新的进展。
五是为了提高《办法》实施效力和可操作性,需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对1991年的《办法》进行必要的修订。
修订后的《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性病防治工作,对预防控制性病的发生与流行,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等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顺利实施。
二、《办法》修订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一)依法原则。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等相关政策对《办法》进行修订,确保《办法》的各项规定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艾滋病性病防治条例
艾滋病性病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保护公众身心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艾滋病,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本条例所称性病,是指除艾滋病之外的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性传播疾病。
第四条艾滋病、性病防治实行属地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是艾滋病、性病防治的专业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第二章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公民加强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农业、民政等部门应当编写、印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定期播放或者刊登有关的公益性广告。
第十条教育部门应当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和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纳入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健康教育计划。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无删减范文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 引言性病是指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等。
近年来,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公众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切实加强性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 性病的预防2.1 推广性教育(详细介绍性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性知识、性行为风险等方面的内容)2.2 宣传避孕措施(详细介绍避孕措施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避孕药、避孕套等)2.3 提倡互助互爱的性关系(详细介绍建立健康的性关系的重要性和方法)3. 性病的检测与诊断3.1 定期体检(详细介绍定期进行性病体检的重要性和适用人群)3.2 性病的常见症状(性病的常见症状,如性器官溃疡、排尿困难等)3.3 性病的诊断方法(介绍性病的常用诊断方法,如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等)4. 性病的治疗与管理4.1 确诊后的治疗(详细介绍性病确诊后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和药物)4.2 康复期的管理(介绍性病康复期的管理要点,如避免性接触、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4.3 宣传知识,杜绝歧视(介绍性病患者应该受到的公众关注和支持,抵制性病歧视)5. 性病防治的组织与管理5.1 设立性病防治机构(建议设立专门的性病防治机构,统一负责性病防治工作)5.2 加强人员培训(建议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性病防治方面的培训)5.3 组织性病防治宣传活动(建议定期组织性病防治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的防治意识)6. 总结性病防治是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档总结了性病的预防、检测、诊断、治疗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希望以此为依据,能够有效提高公众对性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减少性病的发生和传播。
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摒弃歧视,为性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共同构建一个健康而充满爱的社会。
山东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含修正)
山东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修正)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日期:1990-2-8执行日期:1990-2-8第一条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性病,包括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及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的监测与防治,按国家《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执行。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性病防治工作,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制止性病的发生和蔓延。
第四条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性病的监督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性病防治任务,并按规定报告疫情。
医务人员对性病患者的病情有保密义务。
第五条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取缔卖淫、嫖娼活动。
对查获的卖淫、嫖娼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进行性病检查,发现性病患者强制进行治疗。
第六条劳改、劳教单位负责在押、在教人员的性病检查、治疗,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协助。
第七条民政部门对收容的流浪乞讨人员应组织性病检查,发现性病患者要及时给予治疗。
第八条经省政府批准实行婚前体检的地方,婚姻当事人办理结婚登记时,须持指定医疗单位出具的《婚前健康检查证明》,患性病未治愈的不得结婚。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应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性病的发生和蔓延。
第十条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的健康检查,应将性病列为必查项目。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组织进行的性病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第十一条对入境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和由境外回国的我国公民进行性病检查,应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开展专科性病防治业务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经市地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一)具有性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二)具有性病辅助诊断技术设备。
未经市地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诊治性病。
经批准诊治性病的,应按规定报告疫情。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一、艾滋病、梅毒、淋病疫情分析截止2012年12月31日,按照居住区统计报告,发现HIV/AIDS80例,其中存活66例,死亡14例,AIDS病22例,HIV58例。
男性68例,女性12例,性别比5.67:1。
青壮年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经性传播途径传播76例,占总人数95%,其中同性传播42例,占性传播途径的55.24%,其他途径4例。
梅毒353例,淋病28例,其中梅毒居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首位,占甲乙类发病总数的43%(353/821)。
20-35岁是梅毒,淋病的主要发病年龄。
二、我国《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二条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以下几类:(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梅毒和淋病;(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三)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提供性病诊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医疗机构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应当取得与性传播疾病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确定相应科室,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应的诊疗场所,包括诊室、治疗室和检验科等;(二)具备性病诊断治疗、消毒灭菌所必需的设备、设施及药品等;(三)具有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经性病诊疗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
第十三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职责是:(一)根据性病诊断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性病患者或者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并按照规定报告疫情;(二)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咨询和必要的干预;(三)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培训;(四)开展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五)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人员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应当定期接受性病防治知识和专业技术岗位培训。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15号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正文:----------------------------------------------------------------------------------------------------------------------------------------------------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年8月12日卫生部令15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的发生与蔓延,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和梅毒;(二)软下疳、性病型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第三条国家对性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二章机构第五条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设性病防治机构,并健全疫情报告监测网络。
本办法所称性病防治机构是指县以是个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承担皮肤病性病防治机构职责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六条省级性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研究拟定所在地区性病防治工作规划,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二)负责所在地区性病的监测,以及性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三)负责所在地区性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七条其他性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性病防治规划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二)负责所在地区性病的监测,以及性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三)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性体检;(四)对性病患者进行随访指导;(五)开展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六)培训性病防治专业人员。
第八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专科性性病防治业务的应当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性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二)具有性病辅助诊断技术设备和人员;第九条个体医生从事专科性性病诊断治疗业务的,必须经执业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武汉市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条例(2015年修正)-地方人大法规
武汉市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条例(2015修正)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保障公民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对艾滋病(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下同),梅毒、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其他性病的防治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纳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鼓励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学研究,将防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专款专用,协调解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艾滋病、性病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性病监测中心,市、区卫生防疫站(以下统称艾滋病、性病防治机构),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事艾滋病、性病诊治的医疗机构分别承担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日常防治管理工作和诊治工作。
市、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工作。
第六条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艾滋病、性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各类中等、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健康教育应当包括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
第七条艾滋病、性病防治机构必须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技术培训等工作,收集、分析、上报、反馈疫情,进行艾滋病、性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八条医疗、防疫保健人员发现艾滋病、性病病人,必须向所在地的区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再由该卫生防疫机构向市艾滋病、性病防治机构报告。
发现艾滋病、梅毒、淋病病人和疑似艾滋病、梅毒、淋病病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发现其他性病病人,在48小时内报告。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新版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12-31(卫生部令第89号)《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2012年11月23日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以下几类:(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梅毒和淋病;(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三)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
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性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防治、科学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指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性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将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整合防治资源,实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性病防治工作。
根据需要制定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确定需要管理的性病目录,决定并公布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性病病种。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防治工作,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结合当地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性病防治计划。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性病防治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性病防治工作逐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性病防治队伍建设,负责安排性病防治所需经费,组织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性病防治工作,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等活动。
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科研等相关机构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参加性病防治公益活动。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一、引言性病是一种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性病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
性病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都很大,严重的情况会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的意义制定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能够帮助防止和控制性病的传播,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生命。
同时,科学有效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也能够促进性教育和性健康的普及,提高公众的性健康意识。
三、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1.加强性教育性教育是预防性病的重要手段,应该在学校、社区和家庭等多个层面进行。
性教育内容应涵盖科学的性知识、健康的性观念、安全的性行为和性病预防措施等。
2.加强性病监测和报告对于发现的性病病例,应该及时进行监测和报告。
通过性病监测,可以科学有效地掌握性病流行的情况和趋势,为制定精准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3.加强预防措施的普及推广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如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换伴侣、要求伴侣进行性病检测等。
同时,在高风险人群中应加强宣传,指导他们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针对高危职业人群要加强管理,做好防护工作。
4.加强性病诊治和管理对于患有性病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诊疗流程和管理要求,做到规范、科学、安全。
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和康复治疗,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5.加强性病防治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性病防治机构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推进性病防治技术和设备的创新应用,为战胜性病提供更好的技术和保障。
四、总结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的制定对于控制性病的流行和保障公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性教育,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预防措施的普及率,规范诊治和管理要求,加强机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性病的流行,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病防治管理规定新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12-31(卫生部令第89号)《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2012年11月23日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以下几类:(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梅毒和淋病;(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三)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
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性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防治、科学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指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性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将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整合防治资源,实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性病防治工作。
根据需要制定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确定需要管理的性病目录,决定并公布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性病病种。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防治工作,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结合当地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性病防治计划。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性病防治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性病防治工作逐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性病防治队伍建设,负责安排性病防治所需经费,组织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性病防治工作,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等活动。
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科研等相关机构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参加性病防治公益活动。
第七条医学院校、医务人员培训机构和医学考试机构,应当将性病防治政策和知识等纳入医学院校教育、住院医师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类培训以及医学考试的内容。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性病患者及其家属。
性病患者就医、入学、就业、婚育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机构和人员第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性病防治工作需求,指定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理规划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
第十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性病防治中的职责是:(一)协助卫生部制定全国性病防治规划;(二)指导全国性病防治工作,开展性病监测、疫情分析及管理、培训督导、防治效果评估等工作;(三)组织制定和完善性病实验室检测等技术规范,开展性病实验室质量管理,定期开展性病诊断试剂临床应用质量评价。
第十一条省级、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性病防治中的职责是:(一)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性病防治计划,开展性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分析及管理、培训督导等工作;(二)组织并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性病防治宣传教育、有易感染性病危险行为的人群干预工作;(三)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性病实验室质量管理。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提供性病诊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医疗机构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应当取得与性传播疾病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确定相应科室,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应的诊疗场所,包括诊室、治疗室和检验科等;(二)具备性病诊断治疗、消毒灭菌所必需的设备、设施及药品等;(三)具有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经性病诊疗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
第十三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职责是:(一)根据性病诊断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性病患者或者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并按照规定报告疫情;(二)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咨询和必要的干预;(三)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培训;(四)开展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五)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第十四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从事性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进行考核。
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学会开展对皮肤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相关学科医师的培训,应当包括性病防治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内容。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人员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应当定期接受性病防治知识和专业技术岗位培训。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开展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应当定期接受性病防治知识和专业技术岗位培训。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取得与性传播疾病诊疗相关科目的医疗机构信息。
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发布有关医疗广告应当依法进行。
第三章预防和控制第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当地性病流行特点,确定性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对大众开展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第十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在有易感染性病危险行为的人群集中的场所宣传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安全性行为,鼓励有易感染性病危险行为的人群定期到具备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性病检查。
第十九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应当为性病就诊者提供性病和生殖健康教育、咨询检测以及其他疾病的转诊服务。
第二十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应当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有易感染性病危险行为的人群开展性病、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提供咨询等服务。
第二十一条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机构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应当将梅毒免费咨询检测纳入日常服务内容;对咨询检测中发现的梅毒阳性患者,应当告知其到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就诊。
第二十二条开展妇幼保健和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对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检测、咨询、必要的诊疗或者转诊服务,预防先天梅毒的发生。
第二十三条性病患者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性病。
第二十四条性病流行严重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对特定人群采取普查普治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诊断和治疗第二十五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建立门诊日志,对就诊者逐例登记,对有可能感染性病或者具有性病可疑症状、体征的就诊者应当及时进行相关性病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当性病患者存在严重危及健康和生命的伴随疾病,可以转诊至伴随疾病的专科诊治,并给予性病诊治支持。
不具备开展性病诊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者科室,在诊治、体检、筛查活动中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性病患者时,应当及时转诊至具备性病诊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者科室处置。
当患者存在严重危及健康和生命的伴随疾病,可以安排在伴随疾病的专科继续诊治,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或者科室应当给予性病诊治支持。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就诊者进行性病相关检查时,应当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提供性病治疗服务,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公示诊疗、检验及药品、医疗器械等服务价格,按照有关规定收费。
性病治疗基本用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并逐步提高报销比例,性病基本诊疗服务费用纳入报销范围。
第二十八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性病诊断标准及相关规范的要求,采集完整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临床检验和诊断治疗。
第二十九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务人员,应当规范书写病历,准确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疫情,对性病患者进行复查,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等预防服务,并予以记录。
第三十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务人员,应当告知性病患者及早通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及时就医。
第三十一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并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推荐方案及时为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提供治疗,并为其婴幼儿提供必要的预防性治疗、随访、梅毒相关检测服务等。
对确诊的先天梅毒的患儿根据国家推荐治疗方案给予治疗或者转诊。
第三十二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进行性病临床检验,应当制定检验标准操作和质量控制程序,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和结果报告,参加性病实验室间质量评价,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性病的医源性感染,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第五章监测和报告第三十四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全国性病监测方案。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全国性病监测方案和本地性病疫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性病监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性病监测和专题调查,了解不同人群性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
第三十五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是性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开展性病诊疗的医务人员是性病疫情责任报告人。
性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性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性病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应当报告的性病病例时,应当按照要求及时报告疫情。
第三十六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等做出诊断,按照规定进行疫情报告,不得隐瞒、谎报、缓报疫情。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机构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应当按照要求收集和上报相关信息。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泄露性病患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第三十七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疫情报告网络建设,为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第三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疫情信息报告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对性病疫情信息进行收集、核实、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疫情趋势,对疫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检查。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三十九条卫生部负责对全国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绩效考核和效果评估。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绩效考核与督导检查。
督导检查内容包括:(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性病防治工作职责落实情况;(二)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工作职责落实情况;(三)不具备开展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性病患者的转诊情况;(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性病防治培训情况。
第四十一条卫生行政部门对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校验和评审时,应当将性病诊治情况列入校验和评审内容。
第四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受理个人或者组织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举报,并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或者隐瞒。
第四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本机构性病防治工作管理,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本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相应的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