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奏鸣曲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伯爵夫人《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

——(选自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一、歌剧背景

《费加罗的婚姻》取材于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P.A.C.de博马舍的话剧,歌剧脚本由意大利诗人L.达·蓬泰改编,1786年首演。改编后的脚本虽然削弱了原剧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增添了抒情性的描写,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而且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淫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莫扎特这部歌剧的主要贡献是没有沿用当时流行的意大利趣歌剧的滑稽夸张、和杂耍式的手法,而着重描绘了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心理刻划,增强了歌剧的抒情性,并在剧中发挥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现力。

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由于此剧题材敏感,上演期间国内的贵族大为愤慨,皇帝个人虽然很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创作于1786年的这部歌剧,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还有谁对谁唱情歌、谁看谁却不是谁的有趣故事。随着近代舞台的技术进步,每一次观赏此剧时都有全新的体会。

二、咏叹调背景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幕罗西娜(伯爵夫人)与苏珊娜(女仆)她们站在伯爵看不到的地方,商量怎样去进行今夜的新计谋。罗西娜很忧伤:不得不和女仆一道来捉弄自己的丈夫,这实在是令人难堪。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能让丈夫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她宁愿这样去做。信写好了,罗西娜从头发上摘下一根发卡让苏姗娜别在便条上,并让她写上“若同意约会,请把发卡还给我”这一行字。她们听得有人来,便将信藏在苏珊娜的怀中。

苏姗娜趁机把约会的便条塞进伯爵手里,他喜出望外,离开了客厅。伯爵夫人等着苏珊娜,讲好互换衣服,以便扮装苏珊娜的模样。并唱出一首伤感的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何处寻觅那美妙的时光? 幸福和爱情在心中激荡。何处是那海誓山盟? 甜言蜜语在何方? 充满喜悦的快乐的日子,仅仅一瞬间就消失……”苏珊娜上场与伯爵夫人互换服装。

三、歌曲处理、演唱技法

歌唱者在深入细致地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的语言规律、音乐风格特点以及结构形成之后,就要将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进其内,

运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展开内心的音乐想象,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形象。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对演唱的声音特质、色彩变化、音乐的连接方式、旋律的起承转合、高潮、收尾以及情感发展的层次变化等等进行整体的设计构思,选择最佳的演唱手段,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

我认为该作品的第一部分宣叙调,音调短促,反映罗西娜内心的焦急和不安,所以这部分演唱时就和说话一样,时而紧凑时而舒缓但不改变节奏

第二部分咏叹调,由ABA的形式组成,A段曲调委婉、稳重,表现出这个伯爵夫人高贵的身份以及对往日幸福的回忆。回忆部分气息要连贯,始终保持好横膈膜的力量,用说话的感觉来演唱。用力量带动气息,用气息带动声音,用声音带动情感

B段略显激动,表现出她内心充满忧伤希望。

然后又回到A段,回忆是美好的,意味深长

第三部分转入小快板,曲调较为开朗,心情也更加激动,表现出希望自己的真诚能感化自己的丈夫,演唱时注意谱上所有标出的小连接线以及音乐的律动,要稳而不拖,快而不跳,是很典雅的风格,要很有激情。这个地方的演唱必须在技巧上把握好,高位置,横膈膜的力量保持,才能把这段表现到位

颤音的地方演唱我认为要又能够气息去推从而使自己的演唱达到乐器演奏的效果,因为人声也是一种乐器。

四、莫扎特音乐风格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他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他的音乐一般都比较轻松活泼,雍容典雅,这与他早年成名有关我认为他的音乐最能代表整个维也纳古典乐派。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什么叫友谊”。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得好:“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在主调风格的钢琴音乐里,莫扎特是第一位用音乐来进行心理描绘和性格刻画的作曲家。他总是用锐利、精巧的动机呈现和灵活顺畅的调性变化来取得情绪上的对比。莫扎特钢琴音乐的创作,既继承了其前辈作曲家的写作手法,又在音乐语汇和曲式。他的曲风以清新细腻明朗著称,他的音乐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

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