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诊断与治疗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心肌病,为左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障碍,但需除外造成这种改变的病理生理因素(如脓毒血症)或引起异常负荷状态及缺血的解剖因素(如主动脉缩窄、冠状动脉异常)。
美国儿童DCM的年发病率为0.57/100 00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儿童心肌病精准诊治协作组的多中心调查资料显示DCM为同期住院心肌病患儿的第1位,占32.95%。
儿童DCM治疗原则为尽可能寻找可治疗的病因或干预靶点以恢复心脏结构和功能,尽可能延长患儿无症状生存时间和(或)改善生存质量,尽可能延长患儿自身心脏的使用时间以及合理选择器械或外科治疗手段。
但当前儿童DCM的诊断和治疗尚无指南或共识供参考。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儿童心肌病精准诊治协作组和心力衰竭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组织专家,在广泛征集心肌病患儿家长最想知道的常见问题基础上,经多轮次征求国内儿童心血管专家和基层儿科医生的意见与建议,凝练出亟待解决的儿童DCM重要临床问题,制订了本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儿童DCM的诊治。
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PREPARE-2023CN165),目标使用者为儿科医师,目标人群为临床诊断DCM、年龄<18岁的儿童。
共识制订的基本方法及程序(略)。
一、儿童DCM的分类、病因及临床特征儿童DCM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包括家族性、获得性和特发性DCM,后者指全身性系统性疾病累及心肌,心肌病变仅是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
家族性DCM 中30%~50%有基因突变和家族遗传背景。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家族性DCM:(1)家系中(包括先证者在内)至少有2例DCM患者;(2)先证者一级亲属中有尸检证实为DCM 或有50岁以下不明原因猝死者。
获得性DCM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如炎症或免疫性DCM等。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引言:心脏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成人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之一,它主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和心室结构的改变,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为了规范和统一对成人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心脏病学会特制定了《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
一、诊断标准:1. 心电图(ECG):在ECG上显示左心室肥厚特征波,如增高的QRS波群、ST段改变、T波倒置等。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显示心肌厚度增加,肥厚部位主要集中在室间隔;还可测量心室流出道梗阻度,观察心脏功能状态。
3. 心磁共振成像(MRI):能提供更准确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尤其适用于无法通过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的患者。
4. 基因检测:对有家族史或高度怀疑遗传性背景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疾病。
二、治疗原则:1.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
-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2.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肥厚及流出道梗阻。
- 利尿剂:适用于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液体潴留的患者。
- 钙拮抗剂:减少心肌肥厚和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3. 心脏手术:- 流出道梗阻消除术:主要用于有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 心脏移植:对晚期病情进展、合并心力衰竭且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控制症状者考虑心脏移植治疗。
4. 其他治疗措施:-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曾经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植入,以预防猝死。
- 爱奇立泵(LVAD):适用于晚期病情进展严重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以提供血液循环支持。
三、随访与预后:1. 随访:- 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注意家族成员的筛查;-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患者及家属。
炎症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

炎症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炎症性心肌病(ICM)在心脏病学中是一个较年轻的领域,ICM是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心肌炎伴有心功能障碍,研究表明在不明原因的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中约40%~50%可能存在心肌炎症。
IC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
ICM最重要的无创诊断方法是心脏磁共振,但心内膜心肌活检仍然是金标准。
ICM的治疗主要涉及标准的抗心衰治疗及疾病特异性治疗,但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生物标记物的开发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进ICM的诊断和治疗。
心肌炎和炎症性心肌病(ICM)在心脏病学中是一个较年轻的领域,最早是WHO/世界心脏病联盟(WHF)在1995年定义的。
随着心内膜心肌活检(EMB)技术的完善、PCR技术的应用和心脏MRI(CMR)的发展,人们对心肌炎和ICM的认识逐步提高,对其定义更加精确[1]。
但目前我们对其理解仍然存在不足。
ICM是一种组织学和功能诊断,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心肌炎伴有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1],其可能代表急性心肌炎发作≥1次后的演变,持续的炎症状态会导致炎症性心肌病。
本文简要阐述ICM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一、发生率50%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不明原因心肌病患者存在同位素显像证实的活动性心肌炎[2]。
不明原因心肌病中经心肌活检证实的心肌炎的发生率为9%~40%[3-4],其中扩张型心肌病中心肌炎检出率达40%[4],可归类为ICM。
ICM和扩张型心肌病并不互相排斥。
二、病因ICM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病因以病毒性感染最为常见,约占15%~30%,也可见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
与ICM相关的最常见病毒包括:可从心脏清除的原发嗜心病毒,包括腺病毒和肠病毒(如柯萨奇B型病毒和埃可病毒);可能终生存在的嗜血管病毒(如细小病毒B19);终身存在的疱疹病毒科中的嗜淋巴病毒[如人类疱疹病毒6(HHV6)];通过激活免疫系统间接引发心肌炎的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HCV)、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以及来自冠状病毒科的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中医心病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心肌病

中医心病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不同病因(遗传性病因较多见)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
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中医心病学在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就为您详细介绍。
一、中医对心肌病的认识中医虽然没有“心肌病”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心悸”“怔忡”“胸痹”“喘证”“水肿”等范畴。
中医认为心肌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情志失调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
其次,饮食不节也有影响。
过食肥甘厚味、饮酒无度,易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浊上扰心胸,阻遏心脉。
再者,劳逸失度也不容忽视。
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均可损伤正气,使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瘀滞。
另外,外感六淫之邪,尤其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内舍于心,也可引发心肌病。
二、中医诊断心肌病的方法中医诊断心肌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方面,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
面色苍白或青紫,多为气血瘀滞;面色无华,多为气血不足。
舌苔白腻,多为痰湿内阻;舌苔黄腻,多为痰热内蕴。
闻诊主要听患者的呼吸、语音等。
呼吸急促、语音低微,多为心气不足;呼吸喘促、喉中痰鸣,多为痰浊阻肺。
问诊重点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睡眠等情况。
如心悸、胸闷、胸痛的发作频率、程度、诱因,以及是否伴有头晕、乏力、水肿等。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
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如脉细弱无力,多为气血不足;脉弦涩,多为气滞血瘀。
触诊主要触摸心前区,了解有无肿块、压痛等。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结果,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等,进行综合判断。
三、中医治疗心肌病的原则和方法中医治疗心肌病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一)辨证论治1、心气不足证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心律失常心肌病诊断标准

心律失常心肌病诊断标准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又叫做致右室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1. 诊断标准:心脏无明显器质性改变,但有心悸、胸痛或晕厥等表现,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2.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
3.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营养素缺乏等有关。
4. 治疗:目前无根治方法,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可控制病情。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心肌病的一个类型,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与遗传、病毒感染或者是营养素缺乏等有关。
若患者怀疑自身患有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可到医院心血管内科或者是心血管外科就诊,病情危急时先到急诊科就诊。
对于确诊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患者,虽然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阻止病情恶化,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症状,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常见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另外,由于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预后不定,所以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也需注意休息,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例如长跑或者是爬山等,以免加重对心脏的负担,从而导致心肌病发作。
1。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与治疗PPT

心肌酶学检查:检测心肌酶的活性,判断心肌缺血程度 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明确心肌缺血的原 因
鉴别诊断
心绞痛:胸 痛、心悸、 呼吸困难等
症状
心肌梗死: 胸痛、心悸、 呼吸困难等 症状,但持 续时间更长
心律失常: 心悸、头晕、 乏力等症状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 低心肌梗死风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 利等,用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等, 用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介入治疗
目的: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 缺血症状
治疗过程: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 冠状动脉狭窄部位
单击
缺血性心肌病的 治疗
缺血性心肌病的 治疗效果与预后
缺血性心肌பைடு நூலகம்的 诊断
缺血性心肌病的 预防与护理
诊断标准
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 置
心脏超声:左心室壁运动异常、 室壁增厚
心肌酶: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 升高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 窄或阻塞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观察心肌缺血时的心电图变化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 限酒、适量运动等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低盐、 低脂、高纤维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饮食调理
低盐低脂饮食: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水平 适量摄入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奶等,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脏健康。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方法:探究几种心肌病的诊断与建议。
结果:心肌病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是引起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疾病。
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种由遗传、非遗传和后天性原因单独或组合而引起的疾病。
结论:心肌病包括HCM、LVNC等等,治疗方法有免疫治疗法,化学消融法等[关键词] 心肌疾病;病因学1心肌病的病因学诊断1.1遗传性心肌病遗传性心肌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左心功能不全密集(LVNC)等等。
肥厚性心肌病基因和基因修饰的心肌病心肌肌节蛋白基因突变的数据积累发现导致HCM患者50%?85%通过,我们发现18基因突变,超过400位点突变导致HCM HCM患者有至少六个突变汉族人。
因此,HCM定义为遗传性心肌病。
HCM主要是基于超声波或核磁共振影像诊断,体检发现异常心电图T波倒置应该心脏成像,并询问家族史和家检查在常常表现为的发病很重要的作用,患者常常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细胞,炎性细胞浸润约三分之二,纤维脂肪浸润有可能是慢性心肌炎修复。
LVNC:例患儿家族中的基因组学研究认为它可能对28号染色体XQ G4.5基因突变有关,也可能与基因有关rkbpl2,11p15,LMNA等。
由于在LVNC和治疗左心室扩大的心脏图检查成人心力衰竭治疗,薄而致密的心外膜心内膜层厚度和非致密层。
后者包括骨小梁和小梁隐窝厚过程,隐窝与左室腔交通的连续性,主要涉及到顶端,心室壁及侧壁和小梁问深槽直接从左心室腔内血液。
1.2获得性心肌病获得性心肌病包括心肌病(DCM),压力性心肌病(Takotsubo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等等。
基本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根据“建议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认真检查原因,其原因是不难诊断。
DCM:这是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的组合,其特征是左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2018年4月21日,我国发布了首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该指南在2007年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的基础上,引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资料,借鉴国外指南和科学声明的优点,进行指南制定。
该指南的总体原则是根据系统评估和专家讨论形成推荐意见,接受多数专家的共识。
指南的推荐类别和级别定义借鉴欧美心衰指南。
该指南从以下几点具体展开:扩张型心肌病的定义与病因分类、生物标记物、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特殊类型的诊治要点和心脏康复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异质性心肌病,以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为特征,发病时需要排除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等。
该病发病率为年5-8/10万,好发人群为黑人和男性,发病年龄为20-60岁。
临床表现包括左心功能不全表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心脏体征等。
扩张型心肌病可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包括家族性DCM和非家族性DCM,其中家族性DCM约占60%。
获得性DCM是指遗传易感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DCM。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特发性DCM原因不明,需要排除全身性疾病,据文献报道约占DCM的50%。
基于国内基层医院诊断条件限制,建议保留此诊断类型。
而继发性DCM指全身性系统性疾病累及心肌,心肌病变仅是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
扩张型心肌病的生物标记物主要包括遗传标志物和免疫标志物。
二代测序技术(NGS)是近年出现的一项革命性测序技术,一些平台已经建立商业化心脏NGS检测设备,作为公共平台用于检测FDCM的基因。
抗心肌自身抗体(AHA)是机体产生针对自身心肌蛋白分子的抗体总称,主要有抗ANT抗体、抗β1AR抗体、抗M2R抗体、抗MHC抗体和抗L-CaC抗体五种。
AHA阳性是反映DCM患者体内有自身免疫损伤的标记物,这些抗体具有致病作用,AHA阳性常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及其演变的DCM患者。
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

心肌病的定义与分类
心肌病对人类的健康影响主要体现在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上。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衰竭或猝死。
心肌病的发生与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使心肌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或纤维化,进而导致心肌功能下降。
心脏移植是治疗严重心肌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植入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基因表达,以改善心肌功能。
目前基因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基因治疗
运动评估
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等,以改善心肺功能卧撑等,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
抗阻运动
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30-60分钟,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频率。
运动频率和强度
饮食与生活指导
05
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的建议
增强公众对心肌病的认知
心肌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VS
目前,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其中,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肌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运动情况,判断心肌的厚度、室壁运动等情况。
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起搏治疗、心脏移植等。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主要是改善心肌代谢、防止心衰等;起搏治疗适用于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无力等情况;心脏移植是治疗严重心肌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供体不足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
04
心肌病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03
家庭和社会支持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心肌病是一种由心肌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以及心室壁运动异常等。
心肌病可以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类,遗传性心肌病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而非遗传性心肌病则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关。
以下是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一、诊断:心肌病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磁共振等。
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症状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症状的严重程度等。
2. 体格检查:包括心率、呼吸、血压、颈静脉压力、心音、心尖搏动等检查。
3. 心电图: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电活动,判断心律异常和心肌梗死等情况。
4.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脏大小、心室壁运动、心脏瓣膜功能以及血流速度等。
5. 心磁共振:心磁共振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可以检测心包厚度、心室肥厚程度等。
二、治疗: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脏康复。
1. 药物治疗:根据心肌病的类型和临床表现,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凝剂等。
2. 手术治疗:对于心肌病伴有心律失常、心室扩大等严重情况,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移植、心脏支架植入等。
3. 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是指通过运动、饮食、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恢复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合理的康复计划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再发症的风险。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建议:1. 定期复查:心肌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2. 控制风险因素:戒烟、限制饮酒、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这些都是减少心肌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3. 心理支持:心肌病的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心理支持是很重要的。
4. 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减少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等不健康的食物摄入。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诊断与治疗PPT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诊断流程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心脏、 肺部、血管等部位,了解有无
异常
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 可以进行基因检测,了解有无遗
传因素
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超声心动 图检查,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
功能等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 家族史、生活习惯、用药情况等
预防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心率和血压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治 疗效果和预后
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心律失常的改善程度 心功能改善程度 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长期预后的改善程度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 药物控制心率
非药物治疗:进 行心脏康复训练, 如运动、饮食、 心理辅导等
手术治疗:对于 药物治疗无效或 病情严重的患者, 可以考虑进行射 频消融术或心脏 起搏器植入术
定期随访:定期 进行心电图、超 声心动图等检查, 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性别:男性预后较差
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预后 较差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手术 等,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不同
患者依从性: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越好,预后越好
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对预后的影响较大, 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预后
预后的改善措施
药物治疗:使 用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等药物控制心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预 防
预防原则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3心肌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

2023心肌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心肌炎是一种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非缺血性疾病,心肌炎的临床谱非常广泛,包括急性心肌炎、慢性心肌炎、炎症性心肌病及心肌炎症反应等。
由于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故其诊断依赖于心内膜心肌活检(endomyocardial biopsy,EMB)的病理结果。
一、心肌炎的流行病学心肌炎的发病率大约为10~22/10000。
2013年,全球共有150万心肌炎患者,其中约有2.5%表现为急性爆发性心肌炎。
虽然心肌炎的发病在年龄、性别及种族方面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心肌炎的发病年龄段主要为年轻及中年,平均诊断年龄约为42岁。
二、心肌炎的病原学心肌炎的病因很多,包括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自身免疫性(如Churg-Strauss综合征、克罗恩病、巨细胞性心肌炎及肉瘤样病等),药物高反应性(如青霉素、氯氮平、天花疫苗及破伤风类毒素等),及对化疗药物的慢性暴露等。
其中,病毒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
在欧洲及美国,据资料统计,柯萨奇病毒和细小病毒B19是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
德国的一项单中心数据报道,细小病毒B19是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55.7%),其次是人类疱疹病毒(24.1%)及EB病毒(1%)。
三、心肌炎的分型目前,关于心肌炎的分型应用最广泛的是1987年发布的Dallas标准:EMB 心肌炎的组织学证据为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相邻心肌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如果没有心肌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可视为边界性心肌炎。
当炎症细胞浸润存在时,可进一步分为淋巴细胞性,嗜酸性粒细胞性,巨细胞性,肉芽肿性或多核细胞性心肌炎。
1991年,Lieberman等将心肌炎分为如下四种类型: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动性心肌炎和慢性迁延性心肌炎。
(1)暴发性心肌炎的特点是发病突然,伴有严重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源性休克,EMB提示多部位的活动性心肌炎并伴有较高死亡率;(2)急性心肌炎可隐匿发病,伴有一定程度左心室功能障碍,EMB提示活动性或边界性心肌炎,可完全康复或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3)慢性活动性心肌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同急性心肌炎,EMB因疾病进展程度可表现为活动期或缓解期心肌炎,伴不同程度纤维化及巨细胞浸润,疾病的转归是扩张型心肌病;(4)慢性迁延性心肌炎隐匿发病,左心室功能可正常,EMB提示心肌活检提示活动性或边界性心肌炎,可完全康复或进展为持续性心肌炎。
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可以影响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从而出现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症状。
然而,由于心肌病的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因此其诊断标准也比较复杂。
本文将介绍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肌病。
一、心肌病的定义心肌病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肌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以及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症状。
心肌病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
二、心肌病的分类根据心肌病的病因和病理特征,可以将心肌病分为以下几类: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不完全表现型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病、致死性心肌病等。
三、心肌病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
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促、胸闷、乏力等症状。
此外,家族史和遗传因素也是诊断心肌病的重要参考。
2. 心电图心电图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肌病。
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可能出现ST段和T波改变、QRS波群增宽或左束支传导延长等异常。
3.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肌肥厚、收缩功能不良等异常。
4. 心磁共振成像心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肌病患者的心磁共振成像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等异常。
5. 心肌活检心肌活检是一种直接检查心肌组织的方法,可以确定心肌病的病理类型和程度。
然而,心肌活检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脏造成损伤,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四、心肌病的治疗心肌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脏的负荷和改善心功能。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心脏移植、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可以纠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68322

(二)肥厚型心肌病 以心室肌, 尤其室间隔的不对称性肥厚为 特征,由于许多病人因不对称 性心室肥厚而造成心室流出道 梗阻,故以往又称梗阻型心肌 病。部分病人有家族发病倾向。
(三)限制型心肌病 以心内膜心肌纤维 形成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与缩窄性心包 炎相似。可为特发性,也可伴有其它疾 病。 (四)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指右心 室正常心肌逐渐进行性被纤维脂肪组织 所代替。心律失常、猝死常见,尤其在 青年患者。家族发病倾向明显。 (五)不定型心肌病 包括一些不完全符 合上述任何一组的心肌病,如纤维弹性 组织增生症、线粒体疾病等。
心 肌 病
大 坪 医 院 心 内 科 王 红 勇
1995年WHO/ISFC工作组关于 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的报告 心肌病是以主要的病理生理学 或如果可能的话以病因学发病 机制为基础进行分类。 定义和分类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功能障碍的 心肌疾病。
(一)扩张型心肌病 以心室扩张并 伴有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可以是 特发性、家族性/遗传性、病毒性和/ 或免疫性、酒精性/中毒性、或虽伴 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但其心肌功能 失调程度不能用异常负荷状况或心 肌缺血损伤程度来解释。常发生心 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猝 死。
三、临床表现 1、 症 状 起 病 多 缓 慢 , 逐 渐 出 现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的 症 状 , 如 心 悸 、 气 急 、 浮 肿 、 胸 痛 , 但 含 硝 酸 甘 油 无 效 , 可 有 栓 塞症状。 2. 体 征 心 脏 体 征 : 心 尖 搏 动 向 左 或 左 下 移 位 ; 心 前 区 或 心 尖 部 可 有 抬 举 性 冲 动 ; 叩 诊 心 界 向 左 或 左 下 扩 大 或 双 侧 扩 大 ; 听 诊 H R ↑ , S 1↓ , 常 可 闻 及 病 理 性 S 3 或 S 4, 心 率 快 时 可 闻 奔 马 律 , 二 尖 瓣 或 二 尖 瓣 可 闻 及 收 缩 期 杂 音 , 此 杂 音 在 心功改善后可减轻,可闻及各种早搏。 血 压 在 心 衰 时 可 轻 度 升 高 , 双 肺 低 可 有 罗 音 , 肝 肿 大 , 下肢浮肿。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一份全面且权威的指南,旨在为中国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扩张型心肌病的最新诊断与治疗策略。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表现为心室腔扩大,心室壁变薄,心脏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本文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扩张型心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本指南的目的和重要性。
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期望能够提高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水平,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策略以及随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指南还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医生提供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治疗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指南的推广,推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二、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由于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诊断可能较为困难。
以下是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步骤和考虑因素。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
患者可能伴有心律失常,如房颤或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史、既往疾病史和用药史等。
体格检查: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脏听诊、肺部听诊和腹部检查等。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表现为心界扩大、心音低钝、心率增快等体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提示心力衰竭导致的肺淤血。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中起到辅助作用。
常规血液检查可显示心力衰竭的指标,如脑钠肽(BNP)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肥厚或心肌缺血等异常表现。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扩张型心肌病诊断的关键。
围生期心肌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抗凝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但 需注意出血风险。
非药物治疗手段介绍
卧床休息
吸氧治疗
严重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吸氧治疗以 缓解症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对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可考虑CRT治 疗以改善心脏功能。
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积极配合治疗。
产后随访
产后定期随访,评估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建议
并发症预防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降 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处理建议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 律失常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06
专家共识解读与未来展望
关键内容提炼与解读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将围生期心肌病分为轻型、中 型和重型。轻型患者症状较轻,心脏扩大不明显;中型患者 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重型患者病情严重,常合并 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
03
围生期心肌病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概述
01
02
03
既往无心脏病史
患者在妊娠最后3个月或 产后6个月内首次出现心 肌病症状。
05
患者管理与教育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方式指导
心理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 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 度劳累;合理饮食,控制钠盐摄 入;适当进行轻体力活动,避免 剧烈运动。
孕期监测及产后随访策略
孕期监测
加强孕期检查,密切关注患者心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围产期心肌病诊断标准: 符合DCM的诊断标准; (3)围产期心肌病诊断标准:①符合DCM的诊断标准; 围产期心肌病诊断标准 DCM的诊断标准 妊娠最后或产后5个月内发病。 ②妊娠最后或产后5个月内发病。 (4)心动过速性DCM的诊断: ①符合DCM的诊断标准; (4)心动过速性DCM的诊断: 符合DCM的诊断标准; 心动过速性DCM的诊断 DCM的诊断标准 慢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12% 15%以上 每天, >12%以上/ ②慢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12%-15%以上/每天,包 括房速、房扑、房颤和持续性VT等 括房速、房扑、房颤和持续性VT等;③室率多在 VT 160次/min以上,少数可能只有110-120次/min。 160次/min以上,少数可能只有110-120次/min。 以上 110 部分患者因心衰就诊,UCG检查心脏扩大 检查心脏扩大、 ④部分患者因心衰就诊,UCG检查心脏扩大、心室 腔内存在粗大突起肌小梁和深陷隐窝, 腔内存在粗大突起肌小梁和深陷隐窝,将其诊断 为心肌致密化不全(遗传性心肌病) 为心肌致密化不全(遗传性心肌病)。
8
三、发病机制
DCM的发生与持续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 DCM的发生与持续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 反应有关,以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B 反应有关,以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 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最终转化为DCM DCM关系最为密 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最终转化为DCM关系最为密 切。 DCM常呈现家族性发病趋势。 DCM常呈现家族性发病趋势。不同的基因 常呈现家族性发病趋势 产生突变和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都可以引起 DCM并伴随不同的临床表型 并伴随不同的临床表型, DCM并伴随不同的临床表型,发病可能与环境 因素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因素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10
伴传导障碍的绝大多数与定位于 1q21的核纤层蛋白基因(lamin A/C)伴 1q21的核纤层蛋白基因(lamin A/C)伴 的核纤层蛋白基因 随骨骼肌病变的通常是X 随骨骼肌病变的通常是X染色体连锁的 遗传方式,由定位于X染色体的Xp21的 遗传方式,由定位于X染色体的Xp21的 Xp21 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及Xp28等基因缺陷 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及Xp28等基因缺陷 Xp28 所致。 所致。
13
2.
3. 继发性DCM的诊断: 继发性DCM的诊断: DCM的诊断
(1)感染/免疫性DCM:由多种病源体感染, (1)感染/免疫性DCM:由多种病源体感染,如病 感染 DCM 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 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患 者心肌活检证实存在炎症浸润、 者心肌活检证实存在炎症浸润、检测到病毒 RNA的持续表达、随访到心肌炎自然进展到 RNA的持续表达、 的持续表达 心肌病阶段等。诊断依据: 符合DCM DCM的诊 心肌病阶段等。诊断依据:①符合DCM的诊 断标准; 断标准;②有心肌炎病史或心肌活检证实存 在炎症浸润、检测到病毒RNA的持续表达、 RNA的持续表达 在炎症浸润、检测到病毒RNA的持续表达、 血清免疫标志物抗心肌抗体等。 血清免疫标志物抗心肌抗体等。
12
1.
特发性DCM的诊断:符合DCM的诊断标准, DCM的诊断标准 特发性DCM的诊断:符合DCM的诊断标准,排 DCM的诊断 除任何引起心肌损害的其他疾病。 除任何引起心肌损害的其他疾病。暂保留特 发性DCM的临床诊断, 发性DCM的临床诊断,有条件的单位应尽可能 DCM的临床诊断 进行病因诊断。 进行病因诊断。 家族遗传性DCM的诊断:符合DCM的诊断标准, 家族遗传性DCM的诊断:符合DCM的诊断标准, DCM的诊断 DCM的诊断标准 家族性发病是依据在一个家系中包括先证者 在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DCM患者, 在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DCM患者,或在其一级 DCM患者 亲属中有不明原因的35岁以下猝死者。 亲属中有不明原因的35岁以下猝死者。仔细 35岁以下猝死者 询问家族史对于DCM的诊断极为重要。 询问家族史对于DCM的诊断极为重要。 DCM的诊断极为重要
(1)除家族史外, (1)除家族史外,尚无临床或组织病理学标准 除家族史外 来对家族性和非家族性的患者进行鉴别, 来对家族性和非家族性的患者进行鉴别, 一些被认为是散发的病例实际上是基因突 变所致,能遗传后代。 变所致,能遗传后代。
4
由于疾病表型,与年龄相关的外显率, (2)由于疾病表型,与年龄相关的外显率,或 没有进行认真全面的家族式调查易导致一 些家族性病例被误诊为散发病例。 些家族性病例被误诊为散发病例。 (3)DCM在遗传上的高度异质性, (3)DCM在遗传上的高度异质性,即同一家族的 在遗传上的高度异质性 不同基因突变可导致相同的临床表型, 不同基因突变可导致相同的临床表型,除 了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可导致该病 的表型变异外,修饰基因可能也起了重要 的表型变异外, 的作用。 的免疫或环境等因素引起。 继发性DCM:由其他疾病、免疫或环境等因素引起。 DCM
(1)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1)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原因,有 缺血性心肌病 些专家们认为不应使用“缺血性心肌病”这一术语, 些专家们认为不应使用“缺血性心肌病”这一术语, 心肌病的分类也不包括这一名称。 心肌病的分类也不包括这一名称。 (2)感染/免疫性DCM:病毒性心肌炎最终转化为DCM, (2)感染/免疫性DCM:病毒性心肌炎最终转化为DCM,最常 感染 DCM DCM 见的病源由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 见的病源由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巨细胞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以及细菌、真菌、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以及细菌、真菌、立克 次体和寄生虫等。 次体和寄生虫等。 (3)中毒性DCM:包括了长时间暴露于有毒环境,如酒精性、 (3)中毒性DCM:包括了长时间暴露于有毒环境,如酒精性、 中毒性DCM 化疗药物、放射性、微量元素缺乏致心肌病等。 化疗药物、放射性、微量元素缺乏致心肌病等。
2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一类既有遗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 DCM是一类既有遗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 成的复合型心肌病,以左室、 成的复合型心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双心 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 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通常经二 UCG诊断 DCM导致左室收缩功能降低 诊断。 导致左室收缩功能降低、 维UCG诊断。DCM导致左室收缩功能降低、 进行性心力衰竭、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进行性心力衰竭、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传导系统异常、血栓栓塞和猝死。DCM是心 传导系统异常、血栓栓塞和猝死。DCM是心 肌疾病的常见类型, 肌疾病的常见类型,是心力衰竭的第三位 原因。 原因。
14
酒精性心肌病诊断标准: 符合DCM (2)酒精性心肌病诊断标准:①符合DCM 的诊断标准; 长期过量饮酒( 的诊断标准;②长期过量饮酒(WHO 标准:女性>40g/d 男性>80g/d >40g/d, >80g/d, 标准:女性>40g/d,男性>80g/d, 饮酒5年以上); );③ 饮酒5年以上);③既往无其他心脏 病史; 早期发现戒酒6个月后DCM 病史;④早期发现戒酒6个月后DCM 临床状态得到缓解。 临床状态得到缓解。饮酒是导致心 功能损害的独立原因,建议戒酒6 功能损害的独立原因,建议戒酒6个 月后再作临床状态评价。 月后再作临床状态评价。
9
DCM的家系中采用候选基因筛查和 在DCM的家系中采用候选基因筛查和 连锁分析策略已定位了26 26个染色体位点与 连锁分析策略已定位了26个染色体位点与 该病相关,并从中成功找出22个致病基因。 22个致病基因 该病相关,并从中成功找出22个致病基因。 不伴有传导障碍和( 不伴有传导障碍和(或)骨骼肌病变 的致病基因通常定位于1q32 1q32( 的致病基因通常定位于1q32(肌钙蛋白 ),2q31 肌联蛋白), 2q35( 2q31( T),2q31(肌联蛋白), 2q35(结蛋 ),4q12 4q12( 肌糖蛋白) 白),4q12(β-肌糖蛋白)等。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 建议解读
1
前
言
原发性心肌病分类和命名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肥厚型心肌病(HCM)、 (DCM)、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 (HCM) 肌病(ARVC)、限制型心肌病(RCM)和未定型心肌病 肌病(ARVC)、限制型心肌病(RCM)和未定型心肌病 (ARVC) (RCM) 五类。病毒性心肌炎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属继发性、 五类。病毒性心肌炎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属继发性、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纳入未定型心肌病。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纳入未定型心肌病。有心电紊 乱和重构尚无明显心脏结构和形态改变, 乱和重构尚无明显心脏结构和形态改变,如遗传背 景明显的WPW综合征, 景明显的WPW综合征,长、短QT综合征,Brugada综 WPW综合征 QT综合征,Brugada综 综合征 合征等离子通道病暂不列入原发性心肌病分类。 合征等离子通道病暂不列入原发性心肌病分类。
7
二、自然病程与流行病学资料
DCM常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DCM常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常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猝死率高, 年病死率15% 50%。 15%猝死率高,5年病死率15%-50%。美国对 晚期DCM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DCM DCM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DCM患病 晚期DCM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DCM患病 率为36.5/10 36.5/10万 率为36.5/10万。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 院采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调查全国9 院采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调查全国9个 地区8080例患者,发现我国DCM 8080例患者 DCM患病率 地区8080例患者,发现我国DCM患病率 约为19/10 19/10万 约为19/10万。
11
四、临床诊断
DCM的诊断标准: DCM的诊断标准: 的诊断标准
(1)LVEDd>5.0cm(女性) >5.5cm(男性)。 (1)LVEDd>5.0cm(女性)和>5.5cm(男性)。 (2)LVEF<45%和 (2)LVEF<45%和(或)FS<25%。 FS<25%。 (3)更为科学的是LVEDd>2.7cm/m2,体表面积(m2)=0.0061 (3)更为科学的是LVEDd>2.7cm/m 体表面积(m 更为科学的是 ×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更为保守的评 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更为保守的评 (cm)+0.0128 (kg) 价LVEDd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即预测值 LVEDd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 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 SD+5%。其他X线胸片、心脏同位素、心脏CT CT有助 的2倍SD+5%。其他X线胸片、心脏同位素、心脏CT有助 于诊断,磁共振检查对于一些心脏局限性肥厚的患者, 于诊断,磁共振检查对于一些心脏局限性肥厚的患者, 具有确诊意义。 具有确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