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2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24张PPT)

【理解与运用】
1.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S t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点拨:隐含了v一定)
2. 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 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 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运动的快慢
情景创设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 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断依据是什么? 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 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你同意“裁判员”的观点吗?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课件展示】:下图是甲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起跑6秒后的 情景,谁运动的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下图乙是决赛成绩表, 谁运动的快?依据又是什么的?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 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
也可以用公式
来计算它的速
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 体的平均速度, 一定要指明是在 哪段路程内的平 均速度。
自行车运动员做 变速运动
【强调】
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掌握其不变性,理解并牢 记匀速直线运动概念。
v/(m/s)
t/s
• 【拓展】-----生活中的物理 • 例:交通标志牌的意义 • (以小轿车的限速为例) • 表示该路段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是
120Km/h; • 从该标志牌处到徐州还有 100Km
• 【活学活用】
• 在不违反交通的情况下,上图中的轿车从 此刻到达徐州至少需要多少min?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二章 机械运动 第五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二章 机械运动 第五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2.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
实验器材:小车、贴有刻度尺的斜面、木
块、金属片、停表
实验过程:如上图所示,将贴有刻度尺的斜面倾斜 适当角度后固定,然后从斜面顶部零刻度处将小车 由静止释放,并同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在下表中记 录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到30 cm刻度处时所用的时间。
仿照上述步骤,将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零刻 度处由静止释放,依次记录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到 60 cm和 90 cm刻度处所用的时间,最后计算出小车 在每一段路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
与运动有关的信息。
示例:跑步者的速度约为3.2 m/s。 信息一:__骑__车__者__的__速__度__约__为__4_.7_5__m_/_s__。 信息二:__跑__步__者__比__骑__车__者__早__出__发__1_0_s__。
测量平均速度
路程s/m
20
40
60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通过实地测量,对本实验的改进提出意见和 建议,并与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2.估测骑自行车行进的平均速度
路程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有很多。随着科技的进步, 测量工具使用起来越简便和精确,人们可以从种类繁 多的工具中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测量工具来完成测量。 可是如果身边没有测量工具呢?试想一下,如果没有 刻度尺和停表,我们该如何测量骑自行车行进的速度 呢?你能尝试进行估测吗?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 实际测量。
科学窗
实践活动
1.测量人正常行走、竞走或跑步的平均速度
活动器材:停表或手表、卷尺、小红旗。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过程(每个实验组至少有5人): (1)在操场上,测出60 m的路程,每隔20 m做一个记号。 (2)选出3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20 m、40 m、60 m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共23张PPT)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__线____且_速__度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
运 动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不__相__等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的 平均速度:
快 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V=s/t=15km/0.5h= 30km/h (3)t=s/v=15km/40km/h=0.375h=22.5min 答:(1)标志牌“熊家塚15km”是指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熊家塚的路程 s=15km;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则车的速度为30km/h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熊家塚最快需要22.5min.
慢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其通过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常考速度估测: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___m_/_s_;男子百米赛中运动员的平均速 度约为10 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5 m/s;声音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3_4_0_m__/s__。
s-t、v-t图像的理解及计算
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 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 错误的是( D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长 教室每层楼高约3 m;课桌的高度约75_cm__;物理课本的
度 和
长度约26 cm,宽度约18 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18 cm;
时 间
一张纸的厚度约0.1 _m_m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运动的快慢

2.有些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如何利用里程 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答案:可以从一个里程碑处开始计时并骑着自行车往 前行,到另一个里程碑处停止计时,算出经过两个里程碑 所用的时间t,再用速度公式 算出自行车在两个里程 碑之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 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答:刘翔的平均速度为8.52m/s.
计算题解题规范
①写明已知条件,写明必要文字描述,写好解。 ②写明使用的公式,计算过程中需要带有单位。 ③进行总结,写好答。
小练笔
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A.正在启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在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归纳总结
解析:前50 m的平均速度: 后50 m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前50 m的平均速度为8.33 m/s;后50 m的平均 速度为7.14 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69 m/s。
4.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 (2011)如下表所示。
站次 1 2 3 4
站名 北京南 济南西 南京南 上海虹桥
那么这些速度之王的速度是 如何判断的呢?
知识点1 速度
判断速度的实验方法有两种: ①通过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谁经过的路程长,谁就速度快。
②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经过的路程相同,谁花的时间越短,谁速度快。
物理学规定,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越大,速度就越大;或单位路程内时间越少,速度就越小。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专题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专题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由路程和时间图像知,乙、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可以判断乙、
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乙、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v乙=


= =4




m/s,丙车的速度v丙= = =1


m/s,所以甲车和乙车运动的速度相
同,丙车的速度最小。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丙车向后运动,故BCD错误,


列车的平均速度v= =

=270.5

1
km/h
2
3
4
5
类型四 交通安全问题
4. 如图甲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A向右运动,小车B向左运
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计时到第15 s两车
正好相遇。求:
1
2
3
4
5
(1)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多远;
10 s两人的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不等,因此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A错误;
由图可知小芳的v-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一直不变,小芳相对于湖畔的垂柳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
芳总是运动的,故BD正确;由图可知,第10 s末两人的v-t图像相交,说明两人的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课时分层提优
专题一 物体长度的特殊测量
建议用时:15分钟
例1.
(教材P18T2改编)
1.1.应用转换思维测硬币直径 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四次沿不
同方位测得硬币的直径的示数如下表,表格中第一次测量数据的估读值

0.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
观看动画并思考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 子弹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 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 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 相对静止。
思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 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
图示中用厚刻 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哪个是 正确的?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
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四个 字:选、放、
读、记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12cm 。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文具盒
选定参照物
课桌
判断位置 是否变化
运动
课本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 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第一章__机械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第一章__机械运动

•例: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 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 能没有误差。 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 减少误差。 D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 能的。
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min)和小时(h)
知识巩固
3.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 3.05cm _____ (3.02cm-3.08cm都正确)
4.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 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 A 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 1mm 2.20cm 是 , 该物体的长度为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配合法
辅助工具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替代法
1、下列哪个长度最接近于18cm( D ) A.一般墨水瓶的高度 B.圆珠笔芯的直经 C.课桌桌面的宽度 D.物理课本宽度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 的是( B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5
6
7
8
9
10
会看
看对: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不要斜视或俯视。
×

×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④ 读对:必须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 一位。(读数包含两部分:准确值和一位
估计值)
⑤ 记对:数字加单位。 ⑥算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会读
会记 分度值1cm ; 物体长度 2.7cm .
2cm+ 1.00cm 2.70cm 准确值 0.7cm 估读值(分度 值的下一位)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共30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共30张PPT)

4
10.下列数据中符合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D )。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N; B.立式空调正常工作电流大约为0.2A; C.此时你所在考场内的温度约40°C; D.我国高铁正常运行的时速可达350km/h
能力提升
11.(2019·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 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 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2~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0~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 3s 时甲在乙的前方
4
3.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2__.4__5_cm。
4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4.(2019·河北)卫星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它从图中所
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 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
照物是
地球或地。面
4
5.春暖花开,我县净心谷景区甲定山头映山红漫山遍野, 吸引了很多游客驱车前往,进入景区,远处的花海扑面而 来,这是以 运动的汽车 作为参照物。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
与 所用时间的平方 成正比,表达式为:s=
0.3m/s2×t2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
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7.5m .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
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
(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
8.古隆中距襄阳市区某中学16km,该中学在游古隆中研学活动 中,有学生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着 地磁场 ,同学们的步行速度大约4km/h,则同学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古隆 中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4 h。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1章机械运动(共65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1章机械运动(共65张)

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的研究时,可以利用v=s/t来计 算,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注:讲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 内的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1、特点:是快慢不变和运动路线是直线即方向不变;
运动的快慢不变即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都相等。
2、公式:V=s/t
3.v=s/t的物理意义: (1)对于同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不变 的,是一个常量,所以,S与 t成正比。 (2)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t无关,但可以用s/t来计 算
V1 V2 2
一人沿一平直马路步行,前五秒钟走了 十米,后二十秒走了五米,求该人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 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 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
讨论:利用公式
v=
s
t
计算出来
的速度,能够精确地描述匀速直线运 动的快慢。它也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 线运动的快慢吗?
在能变够速计运算动物中体,在利一用段公时式间内v或= 一s段t
路程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注意: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 记住:公式只有一个:
v 总路程 全 总时间
而绝对不能用:
v全
(2)单位必须统一;
(3)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 解、答四步必须明确。
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1m/s –1.5 m/s 3.6km/h --5.4km/h
骑自行车:5m/s 18km/h 汽车: 30m/s 108km/h 声速: 3光40速m: /s3×108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测量平均速度
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高处
释放。同学听到乒乓球第一次
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听
到第二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停止
计时,并比较计时结果。
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1.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 。

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
说明:斜面的作用是让小车做变速运动(使小车获得速度),金属片的作用
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
时间
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
便于测量时间
时造成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

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
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4.表格设计
路程
s1=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5.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 ,把和后
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 、 ,利用公式 = 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引 入 新 课
公路上有许多速度监测设备,其中一
种测速设备采用的是区间测速的方法
(如图所示),即通过测算车辆在两个
监测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判断车辆在
该路段是否超速。这种测速设备是如
何测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课件优秀课件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课件优秀课件PPT
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1).找出要判断的是哪个物体。 (2).选择参照物。
(3).看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的变化。 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
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直升飞机 C、自己 D、
无法判断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 比较路程;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刻度尺的使用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 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做到一
看、二放、三读、四记。 一看:看零刻度线的位置、看刻度尺是否
磨损,看量程和分度值。 二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值的一侧要 紧貼被测物体,不要利用已磨损的零刻线。
三读: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四记:记录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 录估计值,还应注明测量单位。(结果由
●1mm=1000μm 1μm=1000nm
例题
某次列车19:20出发,次日凌 晨6:35到达目的地。历时多
少小时,多少分?
组合单位
1m/s=3.6km/h 1g/cm3=1*103kg/m3
例1 建在公路边的速度标志牌写 着60km/h,它表示经过这一路程 的车速不允许超过这个速度,这 个速度合多少m/s?
数字和单位组成)
刻度尺的使用
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刻度尺的使用
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 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直尺测量同一支铅笔 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
量结果的记录是正确的?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河北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速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河北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速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A. 3∶1
B. 3∶4
C. 5∶3
D. 4∶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
11. 【荣德原创】在高速公路上,自驾去北京的王先生
在行驶至如图甲所示的路牌处时,恰好与一辆开往北
京的高客(高速公路客运车)并行。其中图乙中
“120”的含义是 小汽车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20
的运动速度与其最接近的是(
C
)
A. 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
B. 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C.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D. 飞机在高空飞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通常情况下,人的步行速度接近(
A. 3 m/s
B. 4 km/h
C. 5 m/s
D. 8 km/h
B
)
点拨: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 m/s,而4 km/h≈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如图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
相同时间比路程
法,图甲的方法是

相同路程比时间
,图乙的方法

。物理学上采取图
(填
“甲”或“乙”)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机械运动 2.2长度及其测量(课件)

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机械运动 2.2长度及其测量(课件)

量程和看分度值。
①量程即测量范围,指刻度
尺一次所能测量长度的范围。
②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
的精确程度。
感悟新知
(2)测量时要做到“四会”
知2-讲
①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② 会放: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刻
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
1.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 误差产生的原因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讲
感悟新知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识对比
知3-讲
●错误产生的原因:
(1) 不遵守测量规则;
(2)记录结果时粗心。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
量,就可以避免错误。
感悟新知
方法技巧
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如
长度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等。
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大会推荐采用的一种标准度量
衡单位系统。
感悟新知
知1-讲
科学思维 单位换算使用的是等量代换法,换算过程中要
保证等式两端相等。
感悟新知
2. 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如图1)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3. 其他长度单位 (1)1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传播的距离,约为9.46× 1015 m。 (2)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 用符号AU表示,1AU=1.495 978 707×1011 m。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长度的测量
知2-讲
1.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现代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主要有直尺、卷尺、游标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物
太阳
在金星上看到太阳西升东落 地球(地面)
月亮在云中穿行

乘观光电梯者感觉地面在上升 观光电梯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花丛
公共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灯在向后退 公共汽车
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Hale Waihona Puke 地球5.甲、乙两同学乘同一辆火车去 北京,甲同学看着右面的另一列车, 突然感觉所乘火车向前开去,乙同 学看着左面的站台说火车根本没动。 这是怎么回事?
白蜗牛
黑蜗牛
(1)以杯子为参照物,如何描述 两只蜗牛的运动?
(2)以黑蜗牛为参照物,如何描述 白蜗牛的运动? (3)以白蜗牛为参照物,如何描 述黑蜗牛的运动?
问题1:黑(或白)蜗牛相对于杯子是否在运动? 问题2:以黑蜗牛为参照物,白蜗牛是否在运动? 问题3:以白蜗牛为参照物,黑蜗牛是否在运动?
2.“太阳钻进了厚厚的云层里”、 “乌云渐渐遮住了太阳”。前一说 法中说什么物体在运动?后一说法 中又说什么物体在运动?这是怎么 回事?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精彩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 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 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 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 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 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 颗子弹.
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 弹?
运动的天体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分析:1和2号小孩运动了,判断依据是什么?
置变化,根据所学的知识来描述 小木块的运动。
提问:缓慢地拉动纸条,小木块是运
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追问:有不同的描述结论吗?
再问:上述两个不同的结论都正确吗? 为什么?
2.较快地拉动长纸条,观察 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 条上的位置变化,根据所学
的知识来描述小木块的运动。
提问:较快地拉动纸条,小木块是运动
答案:甲、乙两同学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甲是
以 另一列车为参照物,乙是以 站台 为参物。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不选择参 照物行不行?
(2)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有没 有限制?
(3)既然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参照物怎么选?
设问:在自然界中能否找到一个绝 对静止的物体?
结论: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答案:前一说法中说 太阳 在运动;
后一说法中又说 乌云 在运动。 因为 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的。。
3.甲同学坐在快速行使的出租车
内,乙同学骑在自行车上,都向北
行使。若以出租车为参照物,乙同 学骑的自行车向 南 运动;若以自 行车为参照物出租车向 北 运动。 (以上均选填“南”或“北”)
运动 哈雷彗星绕太阳转动
精彩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 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 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 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 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 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 颗子弹.
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 弹?答案: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 静止的 。
仔细观察《学习活动卡》P43上的 蜗牛图片,根据学过的有关机械运动和 参照物的知识,提出两个相关的问题。
设问: 从上述两幅静止的图像(书P54)中 同学们能读出哪些信息? 问题1.拍摄的时间、地点?
问题2.在这段时间内轮船是否在运动? 追问:你是如何判断轮船在运动的?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的定义:
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做做想想”
1.缓慢地拉动长纸条,观察小木 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条上的位
问题:
1.前者研究对象是
竹排 ,参照物是青山或两。岸
2.后者研究对象是 青山 ,参照物是 竹排 。
想一想.议一议.
分析: 1.以地面 为参照物,车内的乘客在运动; 2.以驾驶员为参照物,车内的乘客是静止的。
(或汽车)
三.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的。 (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说明: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机械运动
一.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 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二.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参照物体B称 为--参照物。 三.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的。
四.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 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的还是静止的?
追问:小木块相对于纸条和桌面的运动 情况一样吗?
二.参照物的定义:
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物体B称 为--参照物。
说明:
1.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为了研究方便,通常选择相对地面固定不动的 物体作参照物。
学生活动3
“小 小 竹 排 江 中 游, 巍 巍 青 山 两 岸 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