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教学文案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名词解释索引教育学原理1、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家梅伊曼(《实验教育学讲义》,1908)和拉伊(《实验教育学》,1907)。
实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思辨的教育学;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真正“科学化”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试验和论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2、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和利特等人。
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要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实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918)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二为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地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④课程的组织要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心要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达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第六章 影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教育思潮

第六章影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教育思潮一、终身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同,7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思想。
它的出现和兴起一方面促进了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一方面也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
(一)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1.终身教育思潮兴起的背景终身教育思潮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思潮。
它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法国著名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在《终身教育引论》中,以“现代人面临的挑战”为题论述了推动终身教育产生的若干因素。
这些因素是:(1)当今世界的加速变革(2)人口增长(3)科学技术的发展(4)政治的挑战(5)信息化社会的到来(6)闲暇的增加(7)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出现危机(8)伦理道德危机(9)意识形态的危机、信仰与学说的多元化。
朗格朗认为,这些问题和需求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将动摇整个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导致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严重失灵,教育不得不寻求新的道路,即终身教育的道路。
总的来说,可以将终身教育思潮的产生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1)终身教育思潮是现代社会急速发展变革的必然结果由于政治、经济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的增长与不断更新,剧烈的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危机,从而适应这些剧烈的变化。
所以,对变革的适应是人们终身不断学习的最大驱动力。
(2)终身教育思潮是改革传统学校教育弊端的时代诉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到一次性的教育已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教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方式。
传统学校教育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等弊端也被大众广为诟病,另一方面,其他校外教育活动如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兴起,使人们意识到,学校不是唯一受教育的场所,学校教育的权威性遭到挑战。
因此,需要有新的教育体系来弥补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由此产生。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

外国教育史结业考试试题(A卷)考号姓名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1. 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将氏族贵族子第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
2、夸美纽斯,是17世纪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
3、骑士教育是中世纪早期西欧等级制度的产物, 也是一种特殊的。
4、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原则,为近百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6、中世纪西欧晚期的城市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基尔特学校,另一类是。
7、提出“产婆术”的古希腊教育家是:。
8、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提案“”,以资助发展教育,表明国家控制教育开始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9、法国教育家卢梭的“儿童观”是应当把当做儿童看待。
10、古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和前后两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经由赫尔巴特(1776—1841)得到发展。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A. 哲学B.社会学C.文化学D.伦理学2.“新教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洲国家工业化发展,垄断进一步形成而出现在欧洲的一种反对()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革新已有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教育改革运动。
A.传统教育B. 实科教育C.古典教育D.人文教育3.()一生著述颇丰,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经验与教育》等著作中。
A.爱伦凯B. 罗杰斯C.马斯洛D.杜威4.12世纪前,欧洲中世纪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类型是教会学校和()A. 商人学校B. 骑士教育C. 文法学校D. 行会学校5.骑士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中世纪一种特殊形式的()A.学校教育B.宫廷教育C.教会教育D.家庭教育6.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A.军人B.哲学家C.手工业者D.农民7.联邦德国各州拥有(),主管各类学校教育。
教育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教育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教学工作的基础是()A、作业布置与批改B、课外辅导C、上课D、备课正确答案:D2、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疏导原则正确答案:C3、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
这种学制属于( )A、单轨学制B、终身学制C、双轨学制D、分支型学制正确答案:C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B、创新教育理论C、素质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正确答案:A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B、了解和研究学生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正确答案:C6、我国中小学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学生会B、共青团C、少先队D、班集体正确答案:D7、教育者要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正确答案:D8、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小组教学D、班级授课制正确答案:A9、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A、创造力B、个性C、智力D、体力正确答案:C10、()是指数名教师向一群年龄和程度不同的学生授课,一般由一个教师主讲,若干名教师辅助讲授,但没有固定的班级、统一规范的教学制度等。
A、个别教学制B、导生制C、道尔顿制D、群体教学制正确答案:D11、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B、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开设哪些科目正确答案:D12、文化本位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能够自动自觉地追求()。
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终身教育正确答案:终身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终身教育引论》(保罗.朗格朗)和《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行,另一本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出版后,终身教育成为指导未来教育的时代理念。
此后出现的“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都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
终身教育的含义是人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间接经验正确答案:间接经验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是对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系统化、心理化,组成课程和教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学习间接经验可以避免重复人类在认识发展中所经历的错误和曲折,用最短的时间、较高的效率来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知识。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修养正确答案: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
运用修养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②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察举制正确答案:察举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自汉文帝开始,但没有形成制度,察举制作为一种比较完备的制度得以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
首先,汉武帝设孝廉一科,标志着察举制以选官常制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其次,汉武帝时察举取士的范围扩大到了布衣之士;再次,增加察举的科目,而孝廉是最主要的科目,在选拔考试中,儒家受到特别的优待,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局面。
察举制设立之初,极大地促进了讲习儒经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教育的发展,被称为科举制度的先导。
终身教育体系探讨

终身教育体系探讨 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或称终身学习)是起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80年代后开始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付诸实践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社会组织,建立各种教育机构,提供各种教育的场所和机会,建立和架构一个使学习者能够终身受到教育的体系,最大限度地创造学习的条件,使人们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
另一方面是促进个人的终身学习,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满足其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体系有如下特点:一是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即尽可能有效地向社会开放。
二是教育体系结构的有机联系和协调一致,即要建立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和各个层次教育的有机联系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网络,最终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
三是教育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型之间互有包容性,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包容。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
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1. 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值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
这一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经济结构、过程及功能方面,甚至还影响到日常生活方式和普通家庭生活,使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题目及答案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经由赫尔巴特得到发展。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D)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A、哲学B、社会学C、文化学D、伦理学2、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C)。
A、毕达格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3、(D)一生著述颇丰,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经验与教育》等著作中。
A、爱伦凯B、罗杰斯C、马斯洛D、杜威4、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5、12世纪前,欧洲中世纪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类型是教会学校和(D)。
A、商人学校B、骑士教育C、文法学校D、行会学校6、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D)。
A、直观性原则B、教育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7、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B)。
A、军人B、哲学家C、手工业者D、农民8、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C)学校。
A、等级性B、贵族性C、世俗性D、民族性9、联邦德国各州拥有(D),主管各类学校教育。
A、地方主权B、经济主权C、文化主权D、教育主权10、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B)。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11、(A)是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的教育手段。
A、游戏B、活动C、训练D、运动1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B)。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13、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B)哲学。
教育思潮

一、名词解释1、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现代世界教育思潮中最基本的和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同各国经济发展呈互动关系,在各国新的教育思潮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保持者强劲的力量。
2、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是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 它的产生有赖于悠久的文化基础、渴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国际竞争的政治基础。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技重要性的广泛宣传, 以及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上的科技取向。
3、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的教育理论思潮。
这是一种在西方具有极大影响的教育理论思潮。
4、终身教育(学习)思潮:终身教育: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总和。
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一切教育方面,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
终身学习: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5、全民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
6、进步教育思潮:进步教育是用来表示1910一1950年之间美国学校中所发生变化的一个名词。
是以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心理学为基础,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主张在课程、内容、方法及师生关系上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教育派别的思想。
7、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是把以发生认识论为核心的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认知能力、教学过程和学科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中,提出了以学习知识结构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8、教育思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相同的理论旨趣与价值观、并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而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想潮流。
是关于教育的一种观念形态、抽象理论,是对历史和现实社会中教育活动的一种主观反映。
二、填空1.里根总统时期推出的《美国2061计划》:它是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定的,全称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其主旨是普遍提高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科学、技术等核心课程的教育质量。
试论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12

试论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甘肃省岷县清水初中邮编748411 刘有忠内容提要:本文就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涵义、产生和发展,作了详细的探讨和论述,分析了它们各自产生的背景及原因,特别是对我国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实施进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作了较详尽的研究、分析和实证,并从中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得出:义务教育作为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少年、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是终身教育重要的关键性阶段,是继续学习、终身教育的基础,必须自然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立足于人的自我完善,立足于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把学习阶段扩展到人的一生,把人终生的生活、生存、学习、教育联系起来,是义务教育的自然顺延,是各种不同教育整合的一个连贯体系的结论。
针对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对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提出了发展策略。
如“如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重心”,“学校教育必须主动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等较有价值的提法,有较高的交流价值。
关键词:义务教育终身教育关系发展策略一、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对义务教育的解释是,义务教育是指国家在法律中规定一定年龄的儿童必须受到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也就是说,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特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普遍性是指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适龄儿童,不分民族、种族、社会地位和贫富贵贱,不分男女性别,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无条件享受和履行义务。
强制性是指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保证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开始流行是20世纪60年代。
保罗·朗格朗说:“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
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要求②。
开放大学办学理念探析

开放大学办学理念探析摘要:研究英国开放大学和中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等四所开放大学办学理念的内涵与形成,指出“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是开放大学的核心理念,其形成与大学使命、教育本质、大学职能、大学特色、技术手段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开放大学;办学理念;研究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
本文通过对英国开放大学和中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等开放大学办学理念的研究,对进一步办好我国的开放大学,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外开放大学办学理念内涵解读所谓理念,指远景与方向的指导原则,或者说是组织的最高领导原则。
大学理念则是关于为什么办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思想观念,是人们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认识,是对大学与外部世界诸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定,是大学内部管理及运转的哲学基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实践过程和结果。
基于对办学理念理解和把握的基础,我们对四所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的内涵进行分析研究。
(一)英国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为没有机会在传统大学校园里学习的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质量保证,管理先行”,是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
英国开放大学创办之初就提出对学习者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方法开放和观念开放;即打破年龄限制和校园围墙限制,使受教育者终生获得和谐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使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惟有开放的学习,学生可以选择所学内容,选择学习地点,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这种开放的思想既是对终身教育的诠释,也是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之源。
英国开放大学是世界远程教育的成功典范,发展近四十年来,它的教学质量跻身于英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大学行列,这也源于其“为没有机会在传统大学校园里学习的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与“质量保证,管理先行”的办学理念。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下成人学习论文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成人学习【摘要】现代社会,学习是成人求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成人需通过终其一生的持续学习不断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成人终身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作为战略目标之一。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潮流和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及形态的重大变化,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更新知识以获得新的适应力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学习成为成人求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终身教育理念赋予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以重大的挑战和良好的契机,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责任,成人教育工作者如何指导、引导成人学习者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其终身主动、自觉全面地学习,持续不断地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生始终的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和。
终身教育的特点是: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终身学习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学习,出现在终身教育之后,是终身教育由理念转变成一种现实的理论。
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它的基本点是:人一生中自觉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学习时间、学习环境等),不断学习,即学习是“全人生学习、全方位学习”,以便使自身的潜在能力不断转化为现实能力。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终身学习的欲望、需要是伴随着社会而存在的,不管社会是否具备终身教育的条件,终身学习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正如“活到老,学到老”所表达的那样,学习是伴随着人生而具有终身性的,而且,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
可以说,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
终身教育思潮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朗格朗提出的有关于教育制度变革的一种思想潮流

终身教育思潮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朗格朗提出的有关于教育制度变革的一种思想潮流。
因为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趋势,所以刚刚开始推行就受到了世界各国国的亲赖和追捧。
半个世纪过去以后,当我们来回顾伟人们的过去创举时,不同的反思和进一步追寻也在不断的进展和深入。
潮流有起有落,我们习惯称潮流的这种属性为自然规律。
而终身教育作为思想上的一种潮流,是否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呢?所谓成事在天,某事在人,因此这股思想潮流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因素所决定的。
教育是社会化的东西,他应该由社会来共同承担和解决。
因此国家应该站在人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来面对教育思潮的这股潮流对我们的洗礼。
在终身教育问世以后,能够得到后继的发展,那么结果很清楚是继续不断上升的。
如果没有很好的接受到这股潮流的巨大作用,那么后果会很可悲,结局将会是国家和民族的衰落,此话并非空穴来风。
在历史和现实的实践中就有证明;我们深知:德国能够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在国家军事以及综合实力上的领先导致了德国甘冒这个风险,还看到了德国在整个国家建设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用怀疑教育的长期投资是否会有足够的收益。
对德国来说,给他们的回报是马克思,是爱因斯坦。
而他们一个是近代科学巅峰早就的人物,一个是近代社会学研究泰斗。
教育的回报也让德国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废墟上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重新恢复了昔日的实力,赶超在许多大国的前例。
对整个国际关系上分析的成就来说,给出的是德国能够在十九二十世界大国之利举足轻重就可以影响半个地球的强大的教育体的推动力。
因此教育才这么神秘而后人如此的顶礼膜拜,推崇至极,因此终身教育这个思潮在许多大国崛起后是如此的致观重要,因而世界都强力地需要用教育,用知识来武装每一个人的头脑,用教育和知识来伴随人的一生。
这是谈到教育思潮为何在提出能够得到长期的支持和拥护。
我们简单地把它称为:教育思潮的“起”。
这个起包括了全球意义上学习终身教育的这个“起”和我们国家对终身教育模式学习的“起”。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考点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及详解配套练习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考点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及详解配套练习题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考点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及详解配套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这种教学发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认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57-58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主要学习内容为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重点是"骑士七技"。
118-1193、教育心理学化:即将教育工作置于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基础上:(1)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 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4)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293-2984、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愚蠢的人不可能有德行,德育应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320-32110、导生制:是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喀斯特所创,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38015、《国防教育法》:1958年,艾森豪威尔总统颁布《国防教育法》,该法的目的: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6、终生教育: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创立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教师个人终身发展目标及阶段性目标

教师个人终身发展目标及阶段性目标Ⅰ、概念理解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终身教育的创立者是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终身学习将教育和培训纳入一个新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教育和培训将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
是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为此,作为教师的我,要时刻专注专业化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终身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规划。
Ⅱ、现状从2004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快三年了。
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较顺利的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换,从一名师范生到一名教师的转变,在工作中我认真踏实,得到了校领导,老教师的指导、帮助,从而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跨越式的发展。
但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
Ⅲ、发展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一、总体目标一个人能力的开发,以将来的事业需求为基础,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每一个人保持生命活力的必然。
我的学习目标是:不断学习,自我超越;立足岗位,奉献社会。
教书要让学生满意,得到学生的肯定,做人要让同事佩服,尊敬。
具体实施方案: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
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比较初等教育》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比较初等教育》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比较初等教育》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比较初等教育》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码:1864;课程考核:形考(50%、网核)、终考(50%、机考)阶段性测验一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19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_______提出来的。
A.朱利安B.索科洛娃C.塔西陀D.施奈德 2.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_______,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A.《演说家》B.《共和政体》C.《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D.《比较教育》3._______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A.埃德蒙.金B.色诺芬C.琼斯D.朱利安 4.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
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_______和_______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A.古罗马、古埃及B.古罗马、古印度C.古希腊雅典、斯巴达D.古希腊、斯巴达 5.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_______,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C.《礼记》D.《马可.波罗游记》6.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_______。
A.《比较教育》B.《比较教育研究》C.《教育年鉴》D.《国际比较教育》7.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_______”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教育因素。
A.历史性B.国际性C.名族性D.传统性 8.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_______的方法去探寻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终身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20 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旨在强调终身学习、 教育整体化、教育民主化和教育革新,建 立学习化社会的国际教育思潮。
一、终身教育的形成过程
•
1919年英国出版的《成人教育报告书》
•
终身教育的概念
•
1926年 耶克斯利 《终身教育》
•
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
主题: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成人教育
•
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
• “Education Permanent”→“Lifelong Education”
• “终身教育”成为国际教育思潮的起点
பைடு நூலகம்
• 1970年 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
• 阐述和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依据
•
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
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
思想意识形态的挑战
三、终身教育的内涵
• 第一,教育过程持续地贯穿人的一生; • 第二,教育过程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 • 第三,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 • 第四,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和连续性; • 第五,终身教育要求打破传统教育的体制。
四、终身教育的目标
• 目 标:“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 内 容:(1)培养新人
六、终身教育的意义
终身教育的代表著作 《终身教育引论》 《学会生存》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世界各国制定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促进“学习化社会”形成
• 1996年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
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
•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思潮自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提案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和不遗余力地推动,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并以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果敢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
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终身教育思潮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育(传统认为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表现出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征。
所谓终身教育,简言之,就是指能满足个人在一生中多个阶段生存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
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于完善自我,构建学习化社会。
综观终身教育的著作理论,其基本内涵可概括如下:1.时空的整体性。
即教育与学习“时时都有,处处皆在”。
传统教育往往将人的一生分割为三个时期: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
终身教育则冲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认为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完结永不休止的活动,即人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教育与学习,不可分割。
教育是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互为衔接、彼此制约、相互整合的终身过程,它能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
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组织结构和最适当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智能。
主张冲出教育学习只有在学校才是正规式的狭隘局限,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密切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各种教育体系都是人终生教育和学习的机构和场所。
2.对象的全体性。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员,不论其性别、年龄、职业如何,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受教育、人人皆学习的学习化社会,以期给每一个人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
终身教育下西安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35基金项目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子项目教师教育理论创新与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作者简介向华(6—),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2010年2月第13卷第1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 Xi ′an University of A rts and Science (S oc ial Sciences Editi on)Feb .2010Vol .13No .1[教育教学研究]终身教育下西安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向 华(西安文理学院教育系,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推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
为了促进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探讨终身教育下我国尤其是西部桥头堡的西安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分析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继续教育应更新观念,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新颖法,并能切合学员的实际需要,使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在学智、人格等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西安地区;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 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7X(2010)01-0048-09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实施与推进阶段,虽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继续教育所面临的任务越发紧迫和艰巨。
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在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上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由于缺乏政策、制度的支持和创新,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的引导和规范,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因此,探讨终身教育下我国尤其是西部桥头堡的西安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推进与深化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基本观点1.终身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未来社会的信息和知识总量激增,知识陈旧速度加快,更新周期缩短的知识和智力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生产组织和生产工艺不断变革,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变动频繁,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改善的同时,对于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局限于人生青少年时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终身教育的创立是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他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潮。
他阐释说:“终身教育即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
”2他认为;将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和工作两个部分是毫无根据的,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与教育。
教育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
他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
用我们明快的传统语言说,即“活到老,学到老”。
从而我们不难看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由“生命”、“终身”、和“教育”组成的。
不可谓是一个时间长、空间广的教育“百花园”。
终身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又是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全面发展之重要砝码,终身教育,无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更好地发展自己适应社会,最终达到全民学习意识普遍形成,即“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关键是实施终身教育思想。
3面对汹涌澎湃而来的思潮,中国教育必然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才能够处于不败之地——终身教育就是一种新思潮。
②终身教育的实践
我们是21世纪的新一代青年,为了适应随时变化的时代,我们还有许多新的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
面对多元的世界和复杂的外围环境,面对不断革新的知识,我们要分析的现象太多,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太多,我们要解决的矛盾太多,而这些太多的现象、问题和矛盾并不是能够靠我们的经验和顿悟所能解决的。
只能靠我们大胆去实践,大胆去创新,而这些必然要求我们去掉浮躁心态,静下心来,去学习、去思考。
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学习观,牢固确立终身学习思想。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知识要力求做到要兼容并蓄,学以致用,做到知识的历久弥新。
我们在工作之余还必须不断地“充电”,培训、进修、交流、深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相关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知识,达成“博”与“专”的统一,古代读书人有句格言“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言之无物,风度、气质、修养就不会提高,人就会变得粗俗。
而现在的“学习”与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概念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⑴在学习态度上,从过去的“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
过去有的人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为考试、考核和完成任务安排学习;有的人把学习与工作对立起来,片面地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虚的,是单指讲学习而不抓工作,不抓经济,没有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有的人,一提学习,就说怪话、牢骚话,颇有微词,但一旦出了事、有了麻烦,就假装承认学习没抓好,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逐步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而且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是自觉的主动的。
⑵在学习时间上,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贯穿一生的终身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是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一生,从生到死的全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未来不可知,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时间上具有终身性。
⑶在学习手段上,从过去静态的单元的为主转变为动态的多元的为主。
过去的学习手段是:书本、纸和笔,是静态的单一的。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手段除书本、纸和笔外,使用更多的是电视、电脑、多媒体等动态的多元的学习手段。
⑷在学习内容上,从过去以学习科学技术为主逐步转变为既要学习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以学习人文科学为主。
过去由于物质匮乏,人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以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为主。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学习的内容丰富发展了,既要学习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
已成为主旋律:人的行为、人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相处以及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
⑸在学习的对象上,从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团体学习为主。
过去的学习好像是个人、家庭的事,以个人为主。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支集思广议、相濡以沫、配合默契的团队,才能战胜对手,取得成功。
⑹在学习的评估上,从以分数为主转变为以绩效为主。
过去评估学习的优劣,注重分数,忽视知识的应用,忽视能力。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评估学习,既要看分数,更要看效果,主要是看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效果。
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终身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通过开放式学校、社会化学校、个性发展选择的学校、各类资源共享的学校、适用灵活富有弹性化的学校。
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向上的个性,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极强的实践能力。
④终身教育的受益终生
终身教育概念最早提出的代言人保罗.朗格朗断言:“无论如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寻求更好生活的唯一解决方法,在于彻底贯彻终身教育的原则,并且把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5现代发展史告诉我们:驱动经济快车,靠的就是全体国民的精良素质,靠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优先发展人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要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需求,就要创新终身教育方法。
学为己任,终身做人,终身在学,以新促学,以职求学,增智为学,也就是为了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学,孜孜不倦地终身学,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