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0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器使用说明
C60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器说明书

一、分析仪器简介1,应用领域C60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可以用于连续测量CO、CO2、CH4、SO2、NO等气体浓度,可同时测量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气体成分。
C60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是一种多通道、多组份分析仪。
仪器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红外气体检测技术。
具有优良的稳定性、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广泛用于锅炉、电厂烟道气、化工流程、石化工业、冶金工业等领域,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分析。
2,仪器的特点(1)可连续测量SO2、、、、、、C2H4、C3H8等气体浓度。
(2)可同时分析多个组份。
(3)多路4-20mA模拟输出及继电器接点输出。
输出接线见附图3(4)自动标定、故障自诊断、数字通讯功能(5)精度高、稳定性好(6)菜单式操作,全中文液晶显示(7)ppm和mg/m3(8) 极短的预热时间—5分钟(9)仪器操作简单、快速设定和运行方便(10)使用空气自动仪器标定零点(<5﹪CO2必须用N2标定零点>)(11)仪器量程标定的时间间隔时间:根据环境条件每6-12个月作一次校准。
(12)仪器控阵性能好,可车载使用。
3 工作原理C600 分析仪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测量原理。
(1)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量原理这种原理基于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原理。
利用一定的波长的红外光吸收。
人们一直都知道:很多材料能吸收红外辐射(由于分子内振动)对任何一种材料,它的吸收能力随波长(它的吸收光谱)变化而变化,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吸收光谱,红外气体传感器运作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对以上事实的发现。
表1中显示了典型的红外光谱,包括一氧化碳、丙烷、己烷和二氧化碳。
表1:吸收光谱设计原理所有红外气体传感器都有基本的组成部分:一个红外源(即白炽灯),探头(如热电池,烟火探头),选择适当波长的方法(如光带通过干扰过滤器)和样本元件。
辐射从辐射源通过样本元件和波长选择器。
波长选择对传感器的相对选择性有相当大的影响。
未被样本吸收的辐射被探头测出,对样本中目标气体的浓度值提供测量的结果。
红外线温度计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红外线温度计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红外线温度计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非接触式仪器。
它使用红外线技术来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线能量,从而推测物体的表面温度。
红外线温度计分析仪是用于工业、建筑、医疗、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常见工具。
本文将介绍在使用红外线温度计分析仪时需要注意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1.保持正确的姿势在使用红外线温度计分析仪时,用户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以避免因过度伸展或扭曲身体而受伤。
特别是当使用较长的仪器时,需要保持好平衡和姿势。
2.避免使用在易火、易爆危险环境中红外线温度计分析仪不能用于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中,因为这种仪器需采取一定的热量来检测物体表面温度,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3.避免使用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在高温高压环境中,红外线温度计分析仪可能会受到损坏或损失准确的测量结果。
因此,应该在适宜的环境下使用。
4.避免照射到强烈的辐射源尽管该设备使用的是红外线技术,它仍然可以被其他光源干扰,如紫外线、X射线和可见光,因此,使用时要避免照射到强烈的辐射源,以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5.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导致仪器的损坏。
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湿润、避免在雨天使用,并注意及时清洁设备。
6.避免频繁操作频繁使用将导致设备损坏,减少使用频率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保养规程1.注意清洁使用后应当清洁设备。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去除污渍,并小心的擦拭表面,避免刮伤仪器。
2.使用适配器提供的电源适配器是定位为该仪器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应该注意适配器的合适,以免烧毁设备,起火等危险。
3.防护皮套适当的使用防护皮套可以有效的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皮套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而不会导致设备受到不必要的损坏。
长期使用中可定期清洗。
4.防水保护在干燥环境中使用,若潮湿,应该注意防水问题。
5.存储在存储仪器时需要注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将仪器保持在干燥温暖的地方,并存储在一个易于访问和寻找的地方,以便您可以使用或调整它。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其波长范围为0.78—1000微米。
它在红光界限以外,所以得名红外线。
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之间。
太阳光谱图波长——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相邻两光波同相位点间的距离称为波长。
波数——波数是描述红外辐射的一个参量,是指每厘米长度内所含红外波的数目。
频率——单位时间内光波振动的周数。
光子能量——光波以辐射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受的能量,用E表示,单位为J。
特征汲取波长——在近红外波段和中红外波段,红外辐射能量较小,不能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而只能被样品分子汲取,引起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所以红外汲取光谱也称分子振动光谱。
当某一波长红外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某种分子振动能级的能量之差时,才会被该种分子汲取,并产生相应的振动能级跃迁,这一波长便称为该种分子的特征汲取波长。
2.1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气体对红外线的选择性汲取。
红外线分析仪常用的红外线波长为2~12µm。
简单说就是将待测气体连续不断的通过肯定长度和容积的容器,从容器可以透光的两个端面的中的一个端面一侧入射一束红外光,然后在另一个端面测定红外线的辐射强度,然后依据红外线的汲取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就可知道被测气体的浓度。
本项目中采纳的是ABBAO2000系列仪表,配以URAR26红外模块。
朗伯—比尔定律——其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汲取层厚度成正比。
这就是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测量依据。
2.2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特点1、能测量多种气体除了单原子的惰性气体和具有对称结构无极性的双原子分子气体外,CO、CO2、NO、NO2、NH3等无机物、CH4、C2H4等烷烃、烯烃和其他烃类及有机物都可用红外分析器进行测量;2、测量范围宽可分析气体的上限达100%,下限达几个ppm的浓度。
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器

1、目的:建立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器的操作规程,使检测员正确使用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器。
2、适用范围:本仪器适用于空气中CO和CO2的测定。
3、责任人:检测员。
4、正文:4.1 操作步骤4.1.1开机预热。
如果用外接电源供电,将标配的电源插头在仪器版面的“POWER”插座上,将侧面板上的“电池、外接”转换开关拨到“外接”处,将侧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按到开的位置,液晶显示屏点亮。
如果用电池供电,请将“电池/外接”开关拨到“电池”处,将“电源开关”按到开的位置,液晶显示屏点亮。
4.1.2校零点。
将仪器侧面板上的圆形切换阀旋钮拧到“调零”位置(红点对准“调零”要拧到底),先选择“参数设置”,在选择零点校准(此时表头读数应在零点附近,如相差较远则调节侧面板上的零点电位器(零点1对于CO零点,零点2对应CO2零点),使CO读数在”0.0×10-6到2.0×10-6之间,CO2读数在“0.000%到0.020%”之间,带读数稳定后按动“调零”键。
4.1.3校终点。
将仪器侧面板上的圆形切换阀旋钮拧到“测量”位置。
按动“↓”键光标“→”移动到“一般测量”按“确定”键等到读数稳定后。
(注:此时一定要将仪器面板上的”泵“键按下,让抽气泵停止运转。
)将减压阀装在标准气瓶上安装好,气嘴接橡皮管。
打开标准气总阀,再缓慢旋动减压阀旋杆,将皮管插到仪器入口”IN“处,使表头显示值上升约1分钟稳定,调侧面板上的终点电位器显示值与标准气值相等。
关上减压器阀再关上气瓶总阀。
按动“泵”按键启动抽气泵,将标气排出,当指示小于5.0×10-6时再将切换阀拧到“零点”处,指示回到“0”附近,终点就校好了。
4.1.4测量。
将仪器侧面板上的圆形切换阀旋钮拧到“测量”位置。
按动“↓”键光标“→”移动到“一般测量”按“开始测量”键。
将取样探头拉出,用皮管取样器与入口“IN”相接,便可将被测环境中的气体抽入仪器内,从显示器上能直接读得被测气体CO、CO2的浓度值。
红外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红外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红外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样品中红外辐射的仪器,常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为了确保红外分析仪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者的安全,有必要制定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以下是红外分析仪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1.仪器操作前的准备a.工作场所应干燥、整洁,并保持适当通风。
b.检查仪器电源及线路连接是否正常,并确保接地良好。
c.检查仪器上的控制按钮、显示屏、传感器等是否完好,并及时更换损坏部件。
2.仪器开机前的准备a.将仪器设置在水平平稳的位置上,并保持周围没有遮挡物。
b.检查样品舱内是否有残留物和污染物,如果有需要及时清理。
c.确保红外光源和探测器的工作温度达到设定值,一般需要预热一段时间。
3.仪器操作时的注意事项a.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探测器,并将样品放置在样品舱中。
b.严禁非专业人员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使用仪器。
c.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参数。
d.定期校准仪器,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使用红外分析仪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红外光源和探测器,以免产生热伤害。
4.仪器使用完毕后的处理a.关闭仪器电源,并拔掉电源插头。
b.清洁仪器外部表面,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物附着在仪器上。
c.定期更换仪器中的滤波器和反射镜,并只使用厂家指定的配件和耗材。
d.保持仪器和附件的完好无损,严禁拆解、改装仪器。
5.仪器保养和维护a.每日使用结束后,应进行仪器的日常保养,包括清理样品舱、调整光源和探测器温度、擦拭仪器表面等。
b.每周或每月进行仪器的定期保养,包括更换滤波器和反射镜、校准仪器和重新校准和验证参数等。
c.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检修,包括清洁仪器内部、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松动、检查光源和探测器是否正常工作等。
总之,红外分析仪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是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和使用者安全的基本要求。
通过遵循规程,可以减少仪器的损坏和故障,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红外线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红外线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红外线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的红外线光谱的仪器。
它能够提供样品的结构、成分、功能信息等。
在使用红外线分析仪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才能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率,并且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红外线分析仪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1. 前操作准备在使用红外线分析仪前,需要进行以下操作准备:•样品准备:样品必须是干燥无水,不含杂质的材料。
•仪器校准:确保仪器处于最佳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校正。
•环境准备:确保操作环境干净、安静、稳定,无干扰项或所有干扰项已被屏蔽,并保证电源连通稳定。
2. 装样操作装样是红外线分析仪的重要操作之一。
在进行样品装载之前,请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进行以下整理:•清理:使用的样品池必须干净,无杂质并且已充分干燥。
•防污染:在操作前要确定样品是否与氧气、水或其他物质接触和污染。
•加载量:样品的装载量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充分发挥样品的测量效果,同时不影响仪器性能。
3. 仪器调试在使用红外线分析仪时,需要进行正确的仪器调试,以确保测量过程中状态正常。
调试步骤如下:•温度调整:确认仪器的温度稳定并高于环境温度。
•手动校正:进行基线调整,保证仪器测量的准确性。
•自动校准:按照操作手册进行自动校准。
•检查谱图:检查谱图是否符合要求。
4. 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红外线分析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保持台面整洁:在操作仪器时,需要保持台面干净整洁,确保仪器稳定。
•不要碰触光学部件:光学部件非常脆弱而容易受到损坏,不要用手或其他物体触摸光学部件。
•避免有害物质污染:与红外线分析仪接触的任何物质都必须是干燥无水、不含杂质且无污染的。
•调整样品池:在升温或增加样品时,要及时调整样品池的位置。
5. 操作完成在操作完成后,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安全关闭:在停止使用红外线分析仪前,必须要彻底关闭仪器,包括电源、气源、液源等。
•保持干燥:在仪器中使用样品时,保持样品池干燥和干净。
红外气体分析仪 流程说明书

红外气体分析仪 流程说明书MIRAN SapphIRE目录第一章开机 (1)第二章校零 (2)第二章检测 (4)第三章数据传送 (6)第四章清除记忆 (7)第五章数据分析 (9)第一章开机开机画面1:Please wait 请等待自检程序运行while runningself test ……画面2:MAIN MENU 主菜单1=Analyze/Sta rt 分析/开始2=Change gas 改变气体3=Site info 位置信息4=Config/Setup 配置/设定5=Report/Data 报告/数据按CONTROL控制键,观察仪器电池容量;画面3:第二章校零开机画面1:Please waitwhile runningself test ……画面2:MAIN MENU 主菜单1=Analyze/Sta rt 分析/开始2=Change gas 改变气体3=Site info 位置信息4=Config/Setup 配置/设定5=Report/Data 报告/数据按2键画面3:Select applic:选择应用1=CO 一氧化碳2=Fast-L-Scan 快速全扫描3=Full-L-Scan 完整全扫描4=R22-12.5 10005=R22-9.1 1000*Enter=other 回车=其他按3键,画面回到主菜单:画面4:MAIN MENU1=Analyze/Sta rt2=Change gas3=Site info4=Config/Setup5=Report/Data按1键:画面5:ZERO MENU:校零菜单Last zero:上一次校零18Aug04 02:44Status:Valid 状态:有效1=New zero 新的一次校零Enter=continue 回车=继续按1键画面6:Install 安装化学(零气)过滤器ChemicalFilterEnter=continue 回车=继续按Enter键:画面7:Wait for cell 等待气体池充满零气to fill withzero air ……60 seconds 倒数60秒Enter=SkipPurge 回车=跳过清除(即省略清除气体池内残留气体)画面8:Wait while 等待校零zeroing……[]19%ESC=Cancel 退出=取消画面9:Save this 是否保存本次校零?Zero?Status:Valid 状态:有效1=Repeat zero 1键=重复校零Enter=Save 回车=保存按Enter键:画面10:Please wait……请等待画面11:Install 安装颗粒过滤器particulatefilterEnter=Continue 回车=继续安装颗粒过滤器(紫色园盒);按ESC键,返回主菜单。
红外线光谱仪操作说明书

红外线光谱仪操作说明书章节一:引言红外线光谱仪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和特性的重要科学仪器。
本操作说明书旨在向用户介绍红外线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正确有效地使用仪器。
章节二:仪器概述红外线光谱仪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光源、样品室、光栅、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等。
仪器在进行红外光谱测量时,会发出一束红外光线照射样品,然后检测样品反射或透射出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将其分散到不同波长,再由检测器测量并传输给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章节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操作红外线光谱仪之前,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确保仪器正常通电,并处于待机状态。
- 准备好所需的红外线光谱样品和透明基片。
- 清洁样品室和光学元件,确保无灰尘和杂质。
2. 样品测量- 将样品室打开,放置透明基片。
- 确保样品室内无杂质,并将待测样品放置在透明基片上。
- 轻轻合上样品室,确保样品与光路正常接触。
- 启动红外线光谱仪,选取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
- 按下“开始测量”按钮,开始进行样品测量。
3. 数据分析- 完成样品测量后,仪器将生成一个光谱图像。
- 使用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分析软件对光谱图像进行处理和解释。
- 根据所需的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章节四:注意事项- 在操作红外线光谱仪前,务必认真阅读和理解本操作说明书,并按照指导进行操作。
-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对仪器造成意外损坏。
- 在测量样品之前,确保样品室和光学元件的清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工作。
- 避免触摸红外线光源和检测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和个人安全。
- 在进行样品测量时,尽量避免强光干扰,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章节五:故障排除故障:仪器无法启动。
排除方案:1. 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常,并确保通电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2. 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
3. 如仍无法启动,联系售后服务人员进行维修。
故障:测量结果不稳定或异常。
排除方案:1. 清洁样品室和光学元件,确保无灰尘和杂质。
气体分析仪维护使用说明书

气体分析仪维护使用说明书一、介绍气体分析仪是一种用于定量测量和分析气体组分的仪器。
本维护使用说明书旨在帮助用户正确操作、维护和保养气体分析仪,以保证其性能和准确度。
请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指导进行操作。
二、产品附件1. 气体分析仪主机:包含显示屏、操作按钮和相关传感器等部件;2. 电源适配器:用于给气体分析仪供电;3. 数据连接线:用于将气体分析仪连接至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4. 使用说明书:详细介绍气体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使用注意事项1. 环境要求:- 气体分析仪应在温度范围内使用(例如:0°C至40°C);- 避免暴露于潮湿、尘土过多或高温环境中。
2. 操作要求:- 请确保仪器和手部干燥,以防止静电干扰;- 操作时请轻触屏幕或按钮,避免使用力过大导致损坏;- 不要将液体或金属物品溅入仪器内部。
3. 电源管理:- 使用适配器提供的电源或内置电池进行供电;- 若长时间不使用,请将适配器拔掉以节省能源。
四、操作指南1. 打开/关闭气体分析仪:- 按下电源按钮3秒以上,直至显示屏亮起即可开启;- 再次按下电源按钮3秒以上,直至显示屏熄灭即可关闭。
2. 选择气体分析项目:- 在主界面上滑动显示屏,可查看不同的气体分析项目;- 点击所需的项目后,进入该项目的详细界面。
3. 校准仪器:- 在气体分析项目界面下,找到校准选项,并按照屏幕提示进行校准;- 校准适配不同气体的传感器,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4. 数据传输和存储:- 使用数据连接线将气体分析仪连接至计算机;- 打开数据传输选项,将数据转移到计算机中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存储。
五、维护与保养1. 清洁:- 关闭仪器并断开电源后,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外壳、显示屏和按钮等部分;- 不要使用化学溶液或有机溶剂清洗,以免损坏仪器表面。
2. 保养:- 定期检查气体分析仪的传感器和管路,确保其通畅和灵敏;- 如有探测器可能被污染,请按照说明书清洁或更换。
C600分析主机说明书

一、分析仪器简介1,应用领域C60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可以用于连续测量CO、CO2、CH4、SO2、NO等气体浓度,可同时测量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气体成分。
C60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是一种多通道、多组份分析仪。
仪器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红外气体检测技术。
具有优良的稳定性、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广泛用于锅炉、电厂烟道气、化工流程、石化工业、冶金工业等领域,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分析。
2,仪器的特点(1)可连续测量SO2、、、、、、C2H4、C3H8等气体浓度。
(2)可同时分析多个组份。
(3)多路4-20mA模拟输出及继电器接点输出。
输出接线见附图3(4)自动标定、故障自诊断、数字通讯功能(5)精度高、稳定性好(6)菜单式操作,全中文液晶显示(7)ppm和mg/m3(8) 极短的预热时间—5分钟(9)仪器操作简单、快速设定和运行方便(10)使用空气自动仪器标定零点(<5﹪CO2必须用N2标定零点>)(11)仪器量程标定的时间间隔时间:根据环境条件每6-12个月作一次校准。
(12)仪器控阵性能好,可车载使用。
3 工作原理C600 分析仪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测量原理。
(1)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量原理这种原理基于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原理。
利用一定的波长的红外光吸收。
人们一直都知道:很多材料能吸收红外辐射(由于分子内振动)对任何一种材料,它的吸收能力随波长(它的吸收光谱)变化而变化,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吸收光谱,红外气体传感器运作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对以上事实的发现。
表1中显示了典型的红外光谱,包括一氧化碳、丙烷、己烷和二氧化碳。
表1:吸收光谱设计原理所有红外气体传感器都有基本的组成部分:一个红外源(即白炽灯),探头(如热电池,烟火探头),选择适当波长的方法(如光带通过干扰过滤器)和样本元件。
辐射从辐射源通过样本元件和波长选择器。
波长选择对传感器的相对选择性有相当大的影响。
未被样本吸收的辐射被探头测出,对样本中目标气体的浓度值提供测量的结果。
红外线光谱仪使用说明书

红外线光谱仪使用说明书一、简介红外线光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分析仪器。
本使用说明书旨在帮助用户正确操作红外线光谱仪,以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二、安装1. 红外线光谱仪应安装在稳定的工作台面上,以确保运行时的稳定性。
2. 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说明安装仪器所需合适的电源和连接线。
3. 确保仪器周围环境无干扰,避免灰尘、湿度等因素影响仪器的使用。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源开关,并确保设备正常启动。
2. 选择相应的实验模式,如透射模式或反射模式,根据样品类型和分析需求进行选择。
3. 根据需求调节波数范围,确保波数范围符合分析的要求。
4. 准备样品,并放置到样品夹架上,确保样品在仪器的测试范围内。
5. 校准仪器,点击校准按钮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仪器输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6. 启动扫描功能,仪器开始对样品进行红外线光谱扫描。
7. 等待扫描结束后,将结果保存或打印出来,以备后续分析和参考。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仪器的安全和稳定性,防止碰撞或摔落。
2. 严禁将湿润的手或化学试剂接触到仪器部件,以防止损坏或事故发生。
3. 操作前请先了解红外线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性能,以确保能正确操作。
4.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如仪器出现故障或读数不准确等,应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检修。
5. 使用完毕后,务必关闭电源开关,并进行仪器和工作台的清洁。
五、维护保养1. 定期清洁红外线光谱仪的镜头和样品夹架,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定期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或破损,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3. 进行定期仪器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避免长时间不使用红外线光谱仪,应进行正确的存储和保管,以免受到损坏。
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 Q: 红外线光谱仪的分辨率是多少?A: 本型号仪器的分辨率为X cm-1。
2. Q: 如何进行样品的透射模式测试?A: 使用仪器附带的样品夹架将样品放置在仪器内,选择透射模式,并启动扫描功能进行测试。
红外线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红外线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注意:以下为红外线光谱仪使用方法的说明书,按照所给题目格式进行撰写。
红外线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1. 简介红外线光谱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说明书旨在详细介绍该仪器的使用方法,帮助用户正确操作和获取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2. 准备工作在使用红外线光谱仪之前,请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 确保仪器连接稳定:检查仪器的电源和数据线连接是否牢固。
- 清洁样品室:清理样品室表面和检测窗口,确保无灰尘和杂质。
- 确认样本准备: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需要分析的样品,并将其置于透明盒子中。
- 其他准备工作:根据实际需求,可能还需要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3. 使用步骤3.1 打开仪器- 将红外线光谱仪连接到电源,并开启电源开关。
- 等待仪器自检完成,确保所有指示灯正常。
- 按照设备手册的要求,打开仪器的软件界面。
3.2 样品测量- 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室内,并轻轻关闭样品室门。
- 在软件界面上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式和参数设置。
-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仪器将自动开始测量。
3.3 数据记录和分析- 等待测量完成,测量结果将自动在软件界面上显示。
- 点击“保存”按钮,将测量结果保存到指定的路径下。
- 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绘制光谱图、峰位分析等。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仪器之前,请仔细阅读设备手册,了解各项功能和操作指南。
- 操作过程中,请注意安全,避免触摸仪器内部或移动部件。
- 根据需要,定期清洁样品室和检测窗口,以保证准确的测试结果。
- 调整好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 注意对不同样品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5. 故障排除-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仪器故障或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操作,并联系售后服务人员或技术支持中心。
- 在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时,尽量详细描述故障情况,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解决方案。
6. 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电源线、数据线等连接是否牢固。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使用 分析仪操作规程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使用分析仪操作规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是利用气体或液体对红外线进行选择性吸取的原理制成的一种分析仪表,它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分析范围宽选择性好抗干扰本领强等特点,被广泛应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是利用气体或液体对红外线进行选择性吸取的原理制成的一种分析仪表,它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分析范围宽选择性好抗干扰本领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中。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接受上下两个电极的方法,通上电流,电极之间就形成一个火花式光谱仪光源。
在这火花式光谱仪光源中,电极之间空气或其他气体一般处于大气压力。
因此放电是在充有气体的电极之间发生,是依靠电极间流过的电流使气体发光,是建立在气体放电的基础上。
低压火花以及控波型光谱分析仪光源是在电容电场作用下,接受掌控气氛中放电;火花光谱分析仪光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淡薄掌控气氛中放电;等离子体火花式光谱仪光源是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掌控气氛中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以及电流的关系不遵守欧姆定律的)。
光谱分析仪光源的作用是将待测元素变成气体状态,而后激发成光谱,依据该元素谱线强度转换成光电流,由计算机掌控的测光系统按谱线的强度换算成元素的含量。
光源作用的这种动态过程,就是将样品由固态变成气态,其中一部份元素激发而发射光谱,而这些气态的样品又不断地向四周扩散,分析间隙的气态样品也在不断更新,以求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当火花光谱分析仪光源激发确定时间后,蒸气云中待测元素浓度增大,只有蒸气云中浓度充分大,才能得到大的光电信号。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是否稳定正常地运行,直接影响到仪器测定数据的好坏,假如气路中有水珠、机械杂物杂屑等都会造成气流不稳定,因此,对气体掌控系统要常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首先要做试验,打开掌控系统的电源开关,使电磁阀处于工作状态,然后开启气瓶及减压阀,使气体压力指示在额定值上,然后关闭气瓶,察看减压阀上的压力表指针,应在几个小时内没有下降或下降很少,否则气路中有漏气现象,需要检查和排出。
红外烟气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红外烟气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红外烟气分析仪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能够对烟气中的一些重要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但是在使用红外烟气分析仪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和保养要点,以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可靠、高效。
安全操作1. 使用前检查在使用红外烟气分析仪之前,需要进行以下检查:•确认设备通电正常,电源及接地是否符合要求;•确认检测部件安装牢固、接口连接良好;•检查所有控制开关的动作是否规范;•确认操作手册、使用规范的完好。
2. 正确操作•操作前阅读产品说明书和应用技术手册,掌握设备工作原理、操作细节、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严禁在运行过程中随意操作;•操作过程中若发现仪器异常或故障,应及时停机排除故障。
3. 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防护镜等个人防护设备,以保护眼睛、呼吸道等难以承受有害气体的器官;•使用红外光源时,要避免照射到眼睛,可能会造成视力受损;•注意设备周围的清洁卫生,并避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以防意外发生。
4. 关机和维修•当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关机,确保仪器安全、无损坏;•如果需要维修仪器,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保证修理效果,并且不要私自拆卸仪器。
保养规程日常保养•每次使用结束后,及时清洗仪器,避免灰尘等污染物堵塞;•定时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检查气压、流量等数据,以确保检测准确性;•定期检查和更换滤纸,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
环境保养•使用时应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放在潮湿、排风不畅的环境中;•在工业生产中,需要特别注意检查烟囱的通畅性,定期清除烟囱中的积尘,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仪器正常运作;•注意所处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数据,避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检测设备的性能。
总之,正确操作和定期保养红外烟气分析仪,是保证其长期有效运转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操作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以适应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燃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燃气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燃气分析仪是一种专业的工具,用于分析燃气的成分和含量。
正确使用燃气分析仪能够保证燃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燃气泄漏和爆炸的风险。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燃气分析仪。
二、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电子设备操作和维护经验,并具备相关安全知识;2. 操作人员应熟悉燃气分析仪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步骤;3.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安全操作要求。
三、燃气分析仪的准备1. 检查燃气分析仪的外部是否有损坏或异常;2. 定期校准燃气分析仪,确保其准确和可靠;3. 确保燃气分析仪正常工作并处于稳定状态后,方可开始操作。
四、燃气分析仪的使用步骤1. 调整燃气分析仪的参数,如检测范围、测量时间等,使其适应当前测试要求;2. 打开燃气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并按照仪器上的指示操作;3. 将燃气样品导入燃气分析仪中,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将燃气泄漏出来;4. 检测完成后,关闭燃气分析仪的电源,并及时清理仪器表面的污物;5. 定期校准和维护燃气分析仪,确保其准确和可靠。
五、安全操作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等;2. 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以避免误判或燃气积聚导致危险;3. 严禁在易燃或易爆环境下使用燃气分析仪;4.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燃气泄漏,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5. 禁止对燃气分析仪进行未经授权的拆卸、维修或修改;6. 尽量避免将燃气分析仪暴露于潮湿、高温或强磁场的环境中;7. 不得将燃气分析仪接触腐蚀性物质,以免造成损坏。
六、燃气分析仪的维护和保养1. 定期检查燃气分析仪的工作状态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2. 定期校准燃气分析仪,并记录校准结果;3. 定期清理燃气分析仪的外部和内部,保持仪器的整洁;4. 定期更换燃气分析仪的耗材和易损件,如滤芯、电池等;5. 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定期对燃气分析仪进行全面的检修和保养。
七、紧急处理措施1. 发现燃气泄漏时,应立即远离泄漏源,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2. 发现燃气分析仪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联系售后服务中心进行维修;3. 发现燃气分析仪出现异常噪音或异常热量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切断电源。
TC-600氧氮分析仪中文说明书1

TCH-600氧氮氢联测仪中文说明书力可公司1介绍1 介绍☐插图说明……………………………………………………..………………..…1-12 ☐保证书……..………………..………………..………………..…………………1-15 注意事项.………………….………………….………………….………………1-16 警告事项.………………….………………….………………….………………1-16 ☐警告符号.………………….………………….………………….………………1-17 ☐和其它设备的接口.………………….………………….………………….……1-18 ☐主设备及附件列表……………………………………………………..……… 1-20 ☐选用件…..………………………..……………………………..……....……… 1-21 ☐部件和附件列表…………………………………..……………………..………1-22 ☐技术规格……………………………………………………………..…………...1-26 ☐即时手册…………………………………………………………..…………...….1-282 安装☐插图说明……………………………………………………..………………..… 2-2 ☐抬举和移动仪器……………………………………………..………………..… 2-3 ☐仪器安装…………………………………………………………………..………2-4 ☐设备要求…………………………………………………………………..………2-7 ☐电源安装…………………………………………………………………..………2-9 国内电源安装……………………………………………………………..………2-9 电源选择…………………………………………………………………..…… 2-10 国际电源安装……………………………………………………………..…… 2-12 交流电缆的技术规格……………………………………………………..…… 2-12 ☐电极炉冷却系统…………………………………………………………..…… 2-13 ☐入口气体净化试剂的安装………………………………………………..…… 2-15☐分析气体净化试剂的安装………………………………………………………………2-16 ☐氧气和水分吸收试剂管的安装…………………………………………………………2-18 ☐吸尘器的安装……………………………………………………………………………2-20 ☐计算机的安装……………………………………………………………………………2-21 LECO提供的计算………………………………………………………………………2-21 用户提供的计算………………………………………………………………………… 2-23 最低的计算机配置……………………………………………………………………… 2-23 3选用件安装☐插图说明…………………………………………………………………………………3-2 ☐天平的安装………………………………………………………………………………3-3 天平的设置………………………………………………………………………………3-3 天平初始化………………………………………………………………………………3-4 天平测试…………………………………………………………………………………3-5 ☐打印机……………………………………………………………………………………3-7 4系统设置☐插图说明…………………………………………………………………………………… 4-3 ☐控制及指示………………………………………………………………………………….4-4 ☐自动传送分析结果………………………………………………………………………….4-6 ☐维护计数值设定…………………………………………………………………………….4-8 维护计数值定义…………………………………………………………………………….4-9 ☐生成分析报告……………………………………………………………………………….4-10 ☐屏幕排版…………………………………………………………………………………….4-12 工具栏……………………………………………………………………………………… 4-12 状态栏……………………………………………………………………………………… 4-12 桌面栏……………………………………………………………………………………… 4-12 ☐分析表格设定……………………………………………………………………………… 4-13 表格内容定义……………………………………………………………………………… 4-14 ☐分析方法设定……………………………………………………………………………… 4-15 分析方法定义……………………………………………………………………………… 4-17 分析参数设定………………………………………………………………………… 4-17 元素参数设定………………………………………………………………………… 4-17 气标参数设定………………………………………………………………………… 4-18 炉子参数设定………………………………………………………………………… 4-19步进分析参数设定……………………………………………………………………… 4-21 ☐样品模板…………………………………………………………………………………… 4-23创建样品模板……………………………………………………………………………… 4-23 登录使用样品模板………………………………………………………………………… 4-24 ☐标样………………………………………………………………………………………… 4-25 标样定义…………………………………………………………………………………… 4-26 ☐系统设定…………………………………………………………………………………….4-27 系统设置的定义…………………………………………………………………………… 4-29 系统设置……………………………………………………………………………….4-29 天平设置……………………………………………………………………………….4-31 ☐传送格式…………………………………………………………………………………… 4-32 定义传送内容……………………………………………………………………………… 4-33 定义传送符号……………………………………………………………………………… 4-34 串行口……………………………………………………………………………………… 4-35 串行口定义…………………………………………………………………………… 4-36 预览传送数据……………………………………………………………………………… 4-37 ☐用户设定…………………………………………………………………………………… 4-38 添加用户…………………………………………………………………………………… 4-38 添加密码…………………………………………………………………………………… 4-39 指定用户功能……………………………………………………………………………… 4-40 ☐语言选择…………………………………………………………………………………… 4-415操作☐插图说明…………………………………………………………………………………… 5-5 ☐操作指南…………………………………………………………………………………… 5-6 分析前……………………………………………………………………………………… 5-7 分析后……………………………………………………………………………………… 5-8 使用后……………………………………………………………………………………… 5-8 ☐坩埚………………………………………………………………………………………5-9 标准坩埚…………………………………………………………………………………5-10 加热坩埚…………………………………………………………………………………5-10 高温坩埚…………………………………………………………………………………5-10 ☐电极清扫刷坩埚…………………………………………………………………………5-11 ☐样品制备…………………………………………………………………………………5-12 ☐样品种类…………………………………………………………………………………5-12屑状样品……………………………………………………………………………5-12粉末样品……………………………………………………………………………5-12胶囊样品……………………………………………………………………………5-12样品尺寸……………………………………………………………………………5-12 流动试剂…………………………………………………………………………………5-13 清洗及安装镍兰……………………………………………………………………5-13超高温纯净镍兰……………………………………………………………………5-13 Windows软件菜单……………………………….……………………………………… 5-14 文件菜单…………………………………….……………………………………………5-14 打印…………………………………….……………………………………………5-14 打印预览……………………………………………………………………………5-14打印设置……………………………………………………………………………5-14输入…………………………………….……………………………………………5-15 输出…………………………………….……………………………………………5-15 退出………….……………………………………………………………………….. 5-15 编辑菜单…………………………………….……………………………………………5-16 插入…………………………………….……………………………………………5-16 填充…………………………………………………………………………………5-16 剪切…………………………………….……………………………………………5-16 复制…………………………………….……………………………………………5-16 粘贴………….………………………………………………………………………5-16 视图菜单…………………………………….……………………………………………5-17 工具栏………………………………….……………………………………………5-17 状态栏………………………………………………………………………………5-17 第一行………………………………….……………………………………………5-17 分析栏………………………………….……………………………………………5-17 上一行………….……………………………………………………………………5-17 仪表盘…………….……………………………………………………………………5-18 峰值寻找……………………………………………………………………………… 5-18 氧化物分离(OxSep)………………………………………………………………..5-18 样品菜单…………………………………….……………………………………………5-19 登录…………………………………….……………………………………………5-19 天平…………………………………………………………………………………5-19 分析…………………………………….……………………………………………5-19 终止…………………………………….……………………………………………5-19传送…………………………………………………………………………………5-20删除…………………………………….……………………………………………5-20 设置菜单…………………………………….……………………………………………5-21 校正…………………………………….……………………………………………5-21空白…………………………………………………………………………………5-21漂移校正……………………………….……………………………………………5-21标样…………………………………….……………………………………………5-22方法………….………………………………………………………………………5-22计数器………………………………….……………………………………………5-22样品模板……………………………………………………………………………5-22 系统…………………………………….……………………………………………5-22用户…………………………………….……………………………………………5-22传送格式…….………………………………………………………………………5-23语言…………………………………….……………………………………………5-23自动调宽……………………………….……………………………………………5-23显示…………………………………………………………………………………5-23 诊断菜单…………………………………….……………………………………………5-24 环境监视……………………………….……………………………………………5-24环境监视表…………………………………………………………………………5-24 开关…………………………………….……………………………………………5-24漏气检查……………………………….……………………………………………5-24电磁阀……….………………………………………………………………………5-24自动装置……………………………….……………………………………………5-25电极炉………………………………………………………………………………5-25校正…………………………………….……………………………………………5-25网络…………………………………….……………………………………………5-25 维护菜单…………………………………….……………………………………………5-26 登录…………………………………….……………………………………………5-26显示日志文件………………………………………………………………………5-26 ☐登录试样……………………………………………………………………………………5-27 试样登录定义………………………………………………………………………………5-28 天平登录……………………………………………………………………………………5-28 ☐分析试样……………………………………………………………………………………5-29 ☐删除试样……………………………………………………………………………………5-30 ☐打印样品结果………………………………………………………………………………5-31☐传送结果……………………………………………………………………………………5-33 ☐重新计算结果………………………………………………………………………………5-34 ☐校正…………………………………………………………………………………………5-35 ☐空白校正……………………………………………………………………………………5-36 ☐标样校正……………………………………………………………………………………5-37 标样校正定义…………………………………………………………………………5-39☐漂移校正……………………………………………………………………………………5-40 ☐结果管理……………………………………………………………………………………5-41 在分析表中插入数据…………………………………………………………………5-41插入分析………………………………………………………………………………5-42在选择的表格中设置相同的值………………………………………………………5-42在分析表中选择第一行………………………………………………………………5-43在分析表中选择第分析行……………………………………………………………5-43在分析表中选择上一行………………………………………………………………5-43输入样品数据…………………………………………………………………………5-43输出样品数据…………………………………………………………………………5-44输出定义………………………………………………………………………………5-46 ☐使用剪贴板……………………………………………………………..…………………..5-47 剪切数据到剪贴板…………………………………………………..………………..5-47复制数据到剪贴板…………………………………………………..………………..5-47粘贴数据到剪贴板…………………………………………………..………………..5-47 ☐分析图形设置………………………………………………………………………………5-48 显示菜单………………………………………………………………………………5-48 选择过程…………………………………………………………………………5-48 ☐峰值寻找……………………………………………………………………………………5-50 图形菜单…………………………………………………………………………….. 5-51 图形菜单定义……………………………………………………………………5-51 打印图形…………………………………………………………………………….. 5-51峰值寻找方法建立……………………………………………………………………5-52 峰值寻找方法定义………………………………………………………………5-53☐氧化物分离(OxSep)………………...…………………………………..………5-54 氧化物分离图形………………...………………...…………………..………5-54 氧化物分离图形功能…………...…………..…………………..………5-55 打印图形………………...…………….………..………………..…………5-56氧化物分离方法建立………………...……………..………………..………5-57氧化物分离方法定义…………...……………..………………..………5-58典型方法的参数………………….……………………………………5-59系统设置………………...…………………………………………………5-60数据缓冲区数据移位定义………………….…………………..………5-616维护☐插图说明…………………………………………………………………………………… 6-2 ☐维护周期表………………………………………………………………………………….6-3 ☐空气过滤器清扫…………………………………………………………………………….6-5 ☐入口催化剂充填……………………………………………………………………………6-7 ☐分析气催化剂充填………………………………………………………………………… 6-8 ☐加样器过滤器……………………………………………………………………………….6-12 ☐登录周期维护……………………………………………………………………………….6-14 ☐下电极座和O型圈的更换…………………………………………………………………6-15 ☐炉子过滤器充填…………………………………………………………………………… 6-17 ☐汽缸密封O型圈和滑块……………………………………………………………………6-19 ☐落样块O型圈和落样块……………………………………………………………………6-21 ☐次级过滤器………………………………………………………………………………… 6-23 ☐检查日志文件……………………………………………………………………………… 6-25 ☐更新维护计数器…………………………………………………………………………… 6-267工作原理☐工作原理……………………………………………………………………………………..7-3 ☐大气压力……………………………………………………………………………………..7-5 ☐校正曲线选择………………………………………………………………………………..7-7 线性校正……………………………………………………………………………………..7-8 校正技巧………………………………………………………………………………..7-8 两次曲线校正………………………………………………………………………………..7-9 校正技巧………………………………………………………………………………..7-9 三次曲线校正………………………………………………………………………………..7-10 校正技巧………………………………………………………………………………..7-10 ☐比较水平……………………………………………………………………………………..7-11 ☐分步气体分析和程序升温………………………………………………………………7-13 概述…………………………………………………………………………………………..7-13 程序升温……………………………………………………………………………………..7-14 升温方法………………………………………………………………………………..7-14温度保持-氧………………………………………………………………………….7-15温度保持-步进………………………………………………………………………..7-15 ☐红外辐射、吸收和检测……………………………………………………………………..7-16 ☐热导检测………………...………………………………..………………..……7-17 气体的热导率………………...………………………………………..……7-188诊断☐环境监测……………………………………………………………………………………..8-3 环境监测表…………………………………………………………………………………..8-4 环境监测虚拟表……………………………………………………………………………..8-5 环境监测定义…………………………………………………………………………..8-6 ☐校正………………………………………………………………………………………… 8-8 催化炉……………………………………………………………………………………… 8-8 设置大气压力……………………………………………………………………………… 8-11 设置载气流量……………………………………………………………………………… 8-12 热导池电压校准………………...…………...………………………..………… 8-13 热导池电桥电压检查………………......……………………………..……8-13设置电桥………………...…………………………….………………..……8-14 备份校正…………………………………………………………………………………… 8-15 备份校正值…………………………………………………………………………… 8-16恢复校正值…………………………………………………………………………… 8-17 网络………………………………………………………………………………………… 8-18 网络定义……………………………………………………………………………… 8-20 ☐炉子诊断……………………………………………………………………………………8-21 ☐漏气检查…………………………………………………………………………………… 8-23 ☐电磁阀……………………………………………………………………………………… 8-25 ☐开关………………………………………………………………………………………… 8-26 开关状态…………………………………………………………………………………… 8-27 泵头温度……………………………………………………………………………… 8-27泵头压力……………………………………………………………………………… 8-27冷却水温度…………………………………………………………………………… 8-27电极温度……………………………………………………………………………… 8-27变压器温度…………………………………………………………………………… 8-27 ☐自动装置…………………………………………………………………………………… 8-29 自动清扫…………………………………………………………………………………… 8-29 自动加样…………………………………………………………………………………… 8-30☐电子调整…………………………………………………………………………………… 9-310维修☐插图说明…………………………………………………………………………………… 10-2 ☐分析气路图………………………………………………………………………………… 10-3 参考气流路径……………………………………………………………………………… 10-3 测量气流路径……………………………………………………………………………… 10-4 ☐冷却水槽的排水…………………………………………………………………………… 10-5 ☐漏气故障处理……………………………………………………………………………… 10-7 旁路系统…………………………………………………………………………………… 10-7 ☐报警信息…………………………………………………………………………………… 10-8 ☐可弯曲可更换的气路管…………………………………………………………………… 10-12 气路管的部件号…………………………………………………………………………… 10-12 ☐线性化……………………………………………………………………………………… 10-13 ☐电磁阀说明表图…………………………………………………………………………… 10-1511插图目录12目录13简图和附件列表图2-1………………………TCH-600后面板图……………………………………………… 2-8图2-2………………………电压选择图示………………………………………………………2-11图2-3………………………添加冷却水图………………………………………………………2-14图2-4………………………试剂管充填图………………………………………………………2-17图2-5………………………除氧气和水分试剂管帽的拆卸图…………………………………2-19图2-6………………………除氧气和水分试剂管的拆卸图……………………………………2-20图2-7………………………吸尘器的安装图……………………………………………………2-21图3-1………………………天平控制板…………………………………………………………3-6图3-2………………………天平装置……………………………………………………………3-6图4-1………………………控制器和显示器……………………………………………………4-5图5-1………………………坩埚类型……………………………………………………………5-9图6-1………………………空气过滤器的位置图………………………………………………6-6图6-2………………………催化炉试剂管的位置图……………………………………………6-10图6-3………………………催化炉试剂管的充填图……………………………………………6-11图6-4………………………加样头过滤器的更换图……………………………………………6-13图6-5………………………下电极座和O型圈的更换图………………………………………6-16图6-6………………………微粒过滤器的更换图………………………………………………6-18图6-7………………………活塞密封O型圈和滑块图…………………………………………6-20图6-8………………………落样块图……………………………………………………………6-22图6-9………………………次过滤器图……………………………………………………… 6-24图10-1………………………冷却水槽排水图………………………………………………… 10-6图10-2………………………TCH-600气路图……………………………………………… 10-17图10-3………………………漏气检查顺序图………………………………………………… 10-18图11-1………………………红外池和热导池恒温箱………………………………………… 11-4 图11-2………………………红外池装配图…………………………………………………… 11-5图11-3………………………红外检测器装配图……………………………………………… 11-6图11-4………………………热导池装配图…………………………………………………… 11-7图11-5………………………动态流量补偿器装配图………………………………………… 11-8图11-6………………………热交换器装配图………………………………………………… 11-9图11-7………………………冷却水闭环系统图……………………………………………… 11-10图11-8………………………液-液热交换装配图…………………………………………… 11-11图11-9………………………冷却水阀装配图………………………………………………… 11-12图11-10……………………催化炉加热装配图……………………………………………… 11-13图11-11……………………分析气催化炉加热装配图……………………………………… 11-14图11-12……………………入口气体净化装配图…………………………………………… 11-15图11-13……………………恒温箱加热装配图……………………………………………… 11-16图11-14……………………上电极装配图…………………………………………………… 11-17图11-15……………………下电极装配图…………………………………………………… 11-18图11-16……………………计量阀装配图…………………………………………………… 11-19图11-17……………………变压器装配图…………………………………………………… 11-20图11-18……………………微颗粒过滤器装配图…………………………………………… 11-21图11-19……………………底板和支架装配图……………………………………………… 11-22图11-20……………………交流电源分配板………………………………………………… 11-23图11-21……………………加样头过滤器…………………………………………………… 11-24图11-22……………………电源装配图……………………………………………………… 11-25图11-23……………………质量流量控制器装配图………………………………………… 11-26图11-24……………………冷却水泵装配图………………………………………………… 11-27图11-25……………………动力气模块装配图……………………………………………… 11-28图11-26……………………除氧气和水分试剂管模块装配图……………………………… 11-29图11-27……………………加样头装配图…………………………………………………… 11-30图11-28……………………下电极座装配图………………………………………………… 11-31图11-29……………………短电极刷装配图………………………………………………… 11-32图11-30……………………长电极刷装配图………………………………………………… 11-33图11-31……………………氦气连接装配图………………………………………………… 11-34图11-32……………………动力气连接装配图……………………………………………… 11-35图11-33……………………排水管装配图…………………………………………………… 11-36图11-34……………………电极炉装配图…………………………………………………… 11-37图11-35……………………视图A…………………………………………………………… 11-38图11-36……………………视图B…………………………………………………………… 11-39图11-37……………………视图C…………………………………………………………… 11-40图11-38……………………金属气路管更换指导…………………………………………… 11-41由美国密歇根州约瑟夫街LECO公司生产的仪器保证自安装之日起六个月在材料和工艺方面的保质期。
燃气分析仪操作说明书

燃气分析仪操作说明书一、简介燃气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仪器设备。
本操作说明书将详细介绍燃气分析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各项功能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器材准备在操作燃气分析仪之前,请确保以下器材准备完备:1. 燃气分析仪主机及相应附件:包括传感器、探头、样品管等;2. 电源线:确保设备能正常供电;3. 校准气体: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校准气体;4. 手册和软件:熟悉燃气分析仪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三、操作步骤1. 连接电源:将燃气分析仪主机与电源线连接,确保仪器能正常供电。
2. 开机与初始化:按下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并初始化完成后,进入待机状态。
3. 校准:根据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
首先将仪器与校准气体连接,按下校准按钮,并按照仪器屏幕上的指引完成校准的各项参数输入。
4. 取样:用样品管将待测气体引入燃气分析仪,确保样品管与探头连接紧密,同时避免气体泄漏。
5. 开始分析:按下分析开始按钮,根据仪器的工作模式和设定参数,仪器将开始对待测气体进行分析。
6. 结果显示与记录:将分析结果显示在仪器屏幕上,并注意记录或保存相关数据。
同时,根据需要可以将结果通过打印、导出或其他方式进行输出。
7. 关机与清理:在使用完毕后,按照仪器的关机步骤操作,关闭燃气分析仪并进行相关的清理工作。
确保仪器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四、注意事项1. 安全使用:操作燃气分析仪时,请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2. 适用范围:燃气分析仪适用于各类燃气的分析,但需要根据不同气体的特点和分析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3. 校准间隔:定期校准燃气分析仪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建议按照仪器说明进行校准,校准间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
4. 清洁保养:燃气分析仪外壳及配件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水汽等对仪器的影响。
同时,注意及时更换传感器和探头等易耗部件。
5. 技术支持:若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及时与设备供应商或相关技术支持人员联系,以获得帮助和解决方案。
红外线设备使用说明书

红外线设备使用说明书尊敬的用户,感谢您购买我们的红外线设备。
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设备,我们为您准备了以下使用说明。
请在使用设备之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一、产品概述本红外线设备是一种用于检测、测量和识别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
它基于红外线辐射原理,能够准确无误地测量目标物体的温度,并将结果显示在仪器屏幕上。
该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电力、安防等领域。
二、产品特点1. 非接触式测量:红外线设备采用无接触测量技术,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仪器即可测量目标温度,避免了传统温度测量设备可能引起的交叉感染和触电风险。
2. 高精度测量:该设备具备高精度的温度测量功能,测量误差仅为±0.5℃。
准确的测量结果可帮助您准确判断物体的温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快速反应:红外线设备非常快速,测量时间仅为1秒左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多功能设计:除了温度测量外,该设备还具备最大/最小温度记录、发射率调节、闪光灯、温度单位切换等功能,满足您不同的测量需求。
三、操作步骤1. 准备:打开设备电源,待设备启动完成后,将其对准目标物体,并保持一定的测量距离。
2. 测量:按下测量按钮,设备会发射红外线至目标物体表面,并记录其温度。
3. 结果显示:测量结果将即时显示在设备屏幕上。
您可以通过屏幕上的单位切换按钮选择温度显示单位。
4. 附加功能:如果您需要记录目标物体的最高或最低温度,您可以使用最大/最小温度记录功能。
此外,通过调节设备的发射率,您可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四、注意事项1. 使用环境:请确保设备在室温环境下操作,避免极端高温或低温影响设备性能。
2. 测量距离:请根据设备说明书建议的测量距离进行操作,避免距离过远或过近导致测量误差。
3. 测量目标:确保目标物体表面干净,无遮挡物或液体,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4. 安全使用:使用设备时请注意防止红外线直射眼睛,以免造成眼睛受伤。
五、维护与保养1. 设备保养:保持设备外观清洁,不要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
氧氮分析仪TC600操作规程

一、设备点检1.载气检查1.1入口压力:目测压力在规定范围内,如不在范围内,则通过减压阀调整;1.2系统压力:目测压力在规定范围内,如不在范围内,则报仪器科;1.3载气流量:在仪器工作状态下,载气流量应显示在规定范围内。
2.动力气检查:目测压力在规定范围内,如不在范围内,则通过减压阀调整;3.试剂更换、炉头清扫和漏气检查:见五日常点检;4.凡进行了试剂更换或停电后重新启动,必须对仪器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仪器才能投入生产分析;5.每班点检后记录在如下的点检记录表上。
TC-600点检记录表机名:氧氮分析仪型号:TC-600序号点检项目点检基准点检周期早中夜1 氦气入口压力20psi±2psi 1次/班2 动力气入口压力40psi±4psi 1次/班3 氦气系统压力1480~1500mmHg 1次/班4 分析时流量450ml/分±10 ml 1次/班5净化栽气干燥剂/CO2吸收剂更换每月1次测量部分干燥剂/CO2吸收剂更换周1次6 稀土氧化铜更换每月1次7 天平检查天平自动校正1次/班8 加样滑板清扫,涂油脂周1次9 上、下电极用专用刷子清扫1次/5次分析10 内循环冷却水水量在报警器以上、温度<35℃1次/班11 除尘管玻璃棉2/3变黑更换1次/班12 环境检查1.CO、CO2(H、L)≥1.5V 1次/班2.氮池输出<0.5V1次/班3.净化炉650℃±10℃1次/班4.氧化铜炉650℃±10℃1次/班年月日点检者说明:“√”表示正常;“○”表示更换;“Δ”表示检修;“×”表示故障。
二、安全注意事项1.试样燃烧结束后,不准用手直接拿坩锅,以防烫伤;2.掉换试剂时,需将分析气体的载气关闭,以防试剂冲出;3.掉换氧化铜、金属铜时,先将载气关闭,然后慢慢拿出管子,注意管子很烫,防止烫伤。
三、技术参数:(一)1克试样时测试范围:1.氧 0.000005~5.0%2.氮 0.000005~3.0%(二)精度:氧和氮 0.2μg/g或1.0%RSD(三)检出限:氧和氮 0.001μg/g(四)一般试样称量:通常为1克(五)天平显示精度及重现性: 0.0001~100克±0.0001克(六)所需气体:1.载气 He≥99.99% 20psi±2psi2.动力气 N2、Ar或压缩空气40Psi±4psi (七)所需化学试剂和材料:1、无水过氯酸镁2、钠石棉3、金属铜车丝4、金属铜屑5、稀土氧化铜6、Supelco过滤剂(氧水分离器)7、石英棉8、玻璃棉9、石墨外坩埚10、石墨内坩埚(八)电源与炉子:1.主机电源: 230V±10% 50/60HZ 40A2.计算机电源:115/230V±10% 50/60HZ 5/3A3.炉子形式脉冲炉,最大功率7.5千瓦(九)计算机与操作系统:1.计算机:Pentium42.操作系统:Windows XP 必须无油无水LECO 501-171 LECO 502-174 LECO 501-621 LECO 502-295 LECO 501-170 LECO 783-785-110 LECO 502-177 LECO 501-081国产国产交流电单相四、开机与关机:1.打开主机电源开关;2.打开计算机电源开关;3.打开载气与动力气阀门并调整到规定的压力;4.系统自动进入到主画面;5.用鼠标在视窗软件菜单中点击设置(Configuration),在设置菜单中点击语言选择(Select Language),在随即出现的菜单中选择“中文”;6.关机时首先点击气路的开关按钮,选择“关”;7.退出主画面,在电脑桌面中点击开始按钮,选择关闭计算机;8.关闭主机电源开关。
CS600红外分析仪操作规程最终稿

Q/JB 505.7-2009LECO CS600红外分析仪技术操作规程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钢中碳、硫的快速分析。
碳、硫的分析范围如下:2 引用标准GB/T20123钢和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20126非合金钢低碳含量的测定第二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CS 600红外分析仪操作说明书3 仪器工作原理加入助熔剂的被测样品通氧,在感应炉高温作用下熔化,样品中的碳转化为CO、CO2;硫转化为S02,用氧气作载气将待测气体带出,以无水过氯酸镁除去H2O,以滤尘器除去尘埃,S02用红外检测器定硫,之后待测气体经铂硅胶催化将CO转化为CO2,将SO2转化为SO3,SO3被纤维素吸收,CO2用红外检测器进行定碳,由计算机处理,打印出各元素的百分含量。
4 试验条件4.1 工作环境要求室温:5~35℃相对湿度:45~85%4.2 工作电压:稳压至220V4.3 氧气(载气)纯度:99.9%入口压力:35Psi±10%4.4 氮气(动力气)纯度:99.9%,要求无油无水入口压力:40Psi+10%5 试样要求待分析样品要求清洁、无污物、无油、无潮、无长卷、无烧蓝。
6 分析前准备6.1分析前诊断的操作6.1.1在分析画面下点击“诊断”按钮后选择“漏气检查”项,出现系统漏气检查画面,一般进行全系统漏气检查,点击“画面诊断”按钮,点“漏气检查”,再点“系统漏气检查(s)”按钮,系统先进行稳定,加压30秒,平衡88秒检查,再进行漏气检查60秒,如漏气检查结果显示“已通过”,说明漏气检查已通过,系统无泄露;如系统漏气检查末通过,进行分段漏气检查,需检查具体漏气部分。
6.1.2在分析画面下点击“诊断”按钮后选择“环境参数”项,出现环境监测画面,如各电压、压力、温度和电流值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未出现报警,则可以正常进行分析。
仪器各参数范围6.2标样校准、漂移校准和确认操作为正确分析试样,每班接班后必须选择与生产钢种相适合的标样、合适的通道进行确认,如果超出范围,应进行校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界气体通过传感器的一个底端颗粒型过滤器扩散到光学室内,内部的钽酸锂热电探测器提供输出信号,它随其表面热能的变化而改变。长寿命的钨丝
灯作为红外热源供给探测器,灯的电源电压必须是脉冲信号(如图1),最佳脉冲信号频率为4Hz 50%的占空比。对光源的调制,背景干扰因素也可以降低和消除。探测器信号包含对于直流偏移电压的多阶响应。
预热结束后一起进入测量。
仪器上电后30分钟自动调零一次,以后的调零施加及周期按主菜单的:自动调零设定“中的设定进行。
四菜单操作说明
C600红外气体分析仪为可选配多组分检测仪器,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而定
1、上电后进入LOGO界面
2、5秒后系统进入预热调整阶段这段时间有100秒
3、预热结束后仪器进入测量状态
1、相对于气体或电化学传感器的1-3年的使用寿命,CDIR方法使用寿命长(10年以上)。
2、检测范围宽广,从0-100%。电化学只能检测到5%。
3、传感器与被检测的气体没有接触,不纯在中毒的问题,适合检测带有腐蚀性的气体。
4、检测速度快,该方法能实时给出检测数据,没有延迟时间(仅取决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而其他传感器至少有30秒的延迟时间。
仪器前面板图 见附图1
1.屏幕显示
2.流量计
3.PUMP泵开关
4.CAL零点标定
5.ESC返回到前一状态
6.↑“减少”或“向下翻页”功能编号
7.↓“增加”或“向上翻页”功能编号
8.→设定数字的下一位选择
9.OK确认按钮
仪器面板图 见附图1
仪器后面板图示 见附图2
二、仪器的安装
1.开箱检查
把仪器从包装箱取出前,要检查包装箱有无损坏
人们一直都知道:很多材料能吸收红外辐射(由于分子内振动)对任何一种材料,它的吸收能力随波长(它的吸收光谱)变化而变化,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吸收光谱,红外气体传感器运作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对以上事实的发现。表1中显示了典型的红外光谱,包括一氧化碳、丙烷、己烷和二氧化碳。
表1:吸收光谱
设计原理
所有红外气体传感器都有基本的组成部分:一个红外源(即白炽灯),探头(如热电池,烟火探头),选择适当波长的方法(如光带通过干扰过滤器)和样本元件。辐射从辐射源通过样本元件和波长选择器。波长选择对传感器的相对选择性有相当大的影响。未被样本吸收的辐射被探头测出,对样本中目标气体的浓度值提供测量的结果。样本中的另一个探头(或渠道)被设置成另一种波长,不会被样本中任何可能出现的波长稀释,这通常被用来提供参考测量值。
当组分为二氧化硫时
当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时
当为多组分时:
根据实际需要,按“”键来控制泵的开和关。
若要手动调零时按“”键来控制,手动调零时仪器由“空气入口”抽进空气标定零点(即零点调整),时间为1分钟(可在菜单中设定)。(一氧化碳仪器量程<0—3% ,请先由“1 inlet”通氮气在按“”键)
4、菜单操作说明(按“上下”键可移动光标,按“确认”键可进入所选功能
(9)仪器操作简单、快速设定和运行方便
(10)使用空气自动仪器标定零点(<5﹪CO2必须用N2标定零点>)
(11)仪器量程标定的时间间隔时间:根据环境条件每6-12个月作一次校准。
(12)仪器控阵性能好,可车载使用。
3工作原理
C600分析仪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测量原理。
(1)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量原理
这种原理基于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原理。利用一定的波长的红外光吸收。
红外源还需要有一条电路,它通常通过波动来调节红外源的输出(可能以前的设计是使用固定照明和机械锤)。这使得射线散发强度呈周期性变化,并使得同步监测技术的使用成为可能。
为进行温度和气压补偿,通常会在一台微处理器里使用计算机系统。这首先要求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补偿的数据会以某种形式传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户。
图2是一个典型的双渠道红外传感器概要图,及其独立的支持电子系统。
4.10气体流量1.2—1.5L/min
4.11使用环境 温度 +5--+45℃ 相对湿度<90%RH
大气压力 700—1200mbar
4.12电源 AC220V±10% 50±0.5Hz 150VA
4.13外形尺寸 483mm×177mm×315mm
4.14重量 10KG
5,仪器构造
5.2仪器的外形结构
三、仪器的启动
说明:仪器在严格按照上一章“仪器安装”各步骤进行完毕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
本仪器是智能仪器,接通电源,5分钟预热后仪器进行一次零点校正,运行30分钟再自动进行一次调零校正,以后处于测量状态,可正常使用。CO2分析仪其量程〈3%的,仪器在预热过程中必须先通零点气,零点气为惰性气体(如N2)。如用空气作为零点气需要让空气经过碱石灰过滤器,以除去空气中约0.04%的CO2。
11
1红外光源2反射体3同步马达4切光器5样气室6前吸收室7后吸收室
8毛细管9为流量传感器
红外光束通过过滤光片、样气到达检测器,在样气池与红外光源之间有一个由同步马达带动的切光器,将红外光束变成交替的脉冲光源,如果样气池中有吸收,由微量传感器产生脉冲信号。检测部分是由前后两个吸收室组成。吸收带中心部分在检测器前吸收室首先吸收,而边缘部分则背后吸收室吸收。前后吸收室的吸收大致相同。前吸收室和后吸收室之间通过一个微流量传感器相连。
使用两个红外探测器,测量用探测器内置过滤器,对于特殊气体较强的基本吸收谱段是透明的。这样允许用短的光通道,而且能够保持满意的分辨率,使得传感器结构紧凑。测量用探测器输出的峰-峰振幅波动会随光辐射通过气体的削弱而减小,参考探测器使用不同的过滤器,对此变化不敏感。通过两个探测器信号峰峰值的比值,用户能够辨别因环境和物质改变而使对应目标气体的输出信号的减小。
一、分析仪器简介
1,应用领域
C60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可以用于连续测量CO、CO2、CH4、SO2、NO等气体浓度,可同时测量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气体成分。C60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是一种多通道、多组份分析仪。
仪器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具有优良的稳定性、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广泛用于锅炉、电厂烟道气、化工流程、石化工业、冶金工业等领域,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分析。
适合用于有气体扩散隔膜,颗粒过滤器,防火焰和防爆封装
扩散型气体采样
低功耗
自修正
快速响应
耐恶劣环境的外型设计
补充催化燃烧和电化学传感器的不足。
说明:
该红外传感器系列采用非色散红外原理来探测和监测气体的,这种不中毒的传感技术测量目标气体具有唯一、良好的高分辨吸收信号,常被用来鉴别目标气体的存在和高精确的测量。使用适当的红外源,可以通过气体对于光吸收的分析来测量目标气体的浓度。
总之:气体分子对红外线的选择性吸收是红外气体分析仪的设计基础。
CO、S O2等极性分子具有永久电偶极矩,因而具有振动、转动等结构。按量子力学分成分裂的能级,可与入射的特征波长红外辐射耦合产生吸收,不同的极性分子由不同的光谱吸收带,例如,CO的吸收峰在4.65μm处,SO2的吸收峰在7.35μm处.朗伯—比尔定律反应了此吸收规律。
5、当光标在“气体参数”,再按“确认”键时,
6、上下移动光标如光标指向二氧化硫(点击确定)
7、零点校正界面
根据实际需要,按“”键来控制泵的开和关。
根据设定的吹扫时间,完成后自动返回气体“校正菜单”。
7、气体校正界面,通过点击左右键来选择位,上下键更改数据
8、点击“确认”后进入气体标定界面
标定之后自动返回测量主界面。
优点:
可靠且维护成本低
自动防故障工作
一体化结构
IR3xxx系列是用于探测和监测CO、碳氢化合物和乙炔的,工作的湿度范围是0到100%RH,环境温度-10到+50℃。适用于对于红外传感器尺寸有限制的工业安全场合,坚固的316S11不锈钢结构可抵抗大多数弱酸,长期暴露在硫化氢下无损害。传感器应该封装在扩散型颗粒过滤器之后,并且在防爆/防火层的内部或适当的火焰防止装置后。
9、电压参数界面:视为调试用参数
注:其他三组分与一氧化碳操作类似。
11、输出界面:
12、模拟量输出界面:
13、1号模拟量输出调整
点击确认,有光标后可调整
确认后光标消失,数据已存储
比例吸收系数Fa由下面的关系式定义:
Fa = 1- [S1/(R.S2)]
其中:S1和S2分别为测量和参考探测器的输出峰峰值
R= S1’/S2’S1’和S2’分别定义为标定时在没有气体,或者浓度为100%的N2气体环境下的S1和S2的值
更为详细的有关传感器和信号处理,以及推荐电路可以参考e2v的红外传感器应用手册
如果目标气体是一种气体,固定光路设备又处于在恒定气压下,则输出信号(及信号/声音比率)会随着气体浓度增加成类似于指数衰变的趋势,即红外传感器是固定地非线性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加降低。
上述对个组件的说明是非常典型的红外传感器,但在任何一个实用系统中都需要有支持电子。更常用的探测技术是使用放大设备来放大探头输出的极小的模拟信号,被放大的输出信号在被模拟过滤后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Figure 2: Block schematic of high accuracy 2 channel infrared gas sensor
微小型红外原理气体传感器(非防爆)IR3xxx
特征:
按需配置,IR31BC测CO,IR32BC、IR33BC测碳氢化合物,和IR34BC测乙炔
%LEL和%体积比测量
I=I0ekcd
式中:I0——红外辐射的初始能量;
I——红外辐射被气体吸收后的能量
k——与气体及辐射波长有关的常数
c——被测气体浓度
d——辐射通过气体层的厚度。
测量经吸收后红外光的强度便能计算出相应气体的浓度,这便是红外气体分析的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