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教案)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

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本节课的实验多、现象多、概念多,学生初次接触这么多的实验和概念,需要用举出实例、相互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找出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区别,不可直接去告诉学生,否则学生不能理解,即使知道了它们的本质区别,碰到了具体的问题还是不会分析。

其中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变化是一个有结果的过程,而性质则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如“铁生锈”和“铁易生锈”。

其中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结果是铁变成了铁锈;而铁易生锈则属于铁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只说明了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为铁锈,并没有确定的结果,所以是铁的化学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蜡烛、火柴、玻璃杯(烧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一、导入新课师: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

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和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和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和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识别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

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教学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正确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

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小实验。

二、推进新课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首先展示胆矾,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1-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实验激趣
1.教师引言: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学到许多更加新颖而且非常有用的东西,使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每天与各种各样的物质打交道,你能说一说你身边现有的物质是何种材料?在自然界中本身就有呢还是经人制造的?(学生说出学习用具、衣服、桌子、玻璃、铁等金属制品),所有这些都与化学有关,化学简直就象如来佛的手掌一样,大到无边,哪里有物质,哪里就有化学。
②在前面的演示实验中,我们得到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澄清石灰水具有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性质„„。
(4)对“变化规律”的理解:
①古人知道了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有红色铜生成,从而使铜先于铁使用,开创了伟大的“青铜时代”。
②人们掌握了食盐的变化规律,从而使食盐不只是一种调味品,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得多种化工产品,用于各个行业。
2.引导学生欣赏教材图1—1,使学生明确我们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都与化学密不可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师板书课题。
3.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说出有关现象,体验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在化学世界里,物质的变化真是奇妙无比,下面我们做几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大胆说出来。
(二)“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教学
1.教师直接给出化学的定义,并板书。
2.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一些事实材料和其它资料对化学研究物质的四个方面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给予简要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再点拨小结。供选取的材料如下:
(1)对“组成”的理解:如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多种,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拼写数十万单词那样。再如,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第三例,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参教材第45页码水的组成揭秘。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1)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 (1)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4)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7)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7)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1)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3)第1课时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药品的取用 (13)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 (16)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联系及运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

合作探究探究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2)胆矾研碎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粉末状的胆矾无(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粒状石灰石等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课堂讨论归纳总结知识拓展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word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word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物质的性质。2、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预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性质。
包括:,如:。
2、化学性质,
包括。如。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物质的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汽油燃烧、菜刀生绣,这种性质在什么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投影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第1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区别常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初步学会对化学变化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迁移]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酒精用于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三、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B.用铝做成锅
C.用石墨做电极D.用铜制造导线
2、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走进化学世界一. 教材分析《走进化学世界》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

本章内容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使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较为模糊,对化学实验和方法的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认识化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2.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2.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如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等。

3.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3.采用案例分析法,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器材和实验试剂。

2.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3.教学设计文档和学生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医疗、环保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

3.操练(15分钟)演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研究对象2.化学变化与性质、物理变化得区别和联系3.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意义,了解实验注意事项4.了解实验中所接触到的仪器,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和基本操作5.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把知识窜成窜的重要性,养成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两种类型的变化和物质的两种类型的性质难点:初中常用仪器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操作的内容【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化学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完成:一.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的科学。

二.物质变化和性质:叫物理变化,叫化学变化。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四、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见仪器介绍1.试管:①用作的反应容器,在或时均可使用。

②溶解。

③收集。

2.烧杯:用于和的反应容器,在或时均可使用。

注意:加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破裂。

3.量筒:量度。

注意:不能,不能。

4.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子):①用于。

②用作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容器。

注意:①不能加热。

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玻璃片盖住。

③在瓶内做物质燃烧实验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放水或细沙,防止集气瓶破裂。

5.酒精灯:用于加热。

(以后还要详细介绍)6.胶头滴管滴瓶用途:胶头滴管用于。

滴瓶用于。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再,而滴瓶上的滴管。

7.铁架台(铁夹、铁圈):用于,一般常用于、等操作。

注意: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主题词: 走近化学走进化学亲近化学[单元教材概览]1.第一单元的学习是学生一生中化学学习的启蒙,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都起着先入为主的极其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在治理环境,开发能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在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感悟化学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学,让学生在主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化学的历程,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科书在编写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就完全打破老教材的体例格局,对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变化、物质性质三个知识点只保留了一个。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第二单元课题2中出现,物质性质在第二单元课题1中出现。

这样编写好像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但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一下,学生在学习第一课时时减少了学习上的压抑感,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同时也便于教师在教学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兴趣上,也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想像美好的化学世界,去憧憬未来的世界。

.课题2的是新增的内容,体现新课标将探究学习作为学习的重要的内容,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与体验。

.课题3与老教材中学生基本操作实验相比,减少了浓酸、浓碱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仪器的连接等内容,将这些操作分散在气体制取实验中。

增加了活动与探究,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体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学习给物质加热的正确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趣味,增加了给学生亲身感受的机会。

本章学习的地位主要是:激发兴趣,学习方法。

其作用是:开启化学的大门——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体验化学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课题1)激发兴趣的起点——在化学的探究中感悟求知的乐趣(课题2)学习方法的启蒙——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方法(课题2)化学实验的起步——在实验的尝试中学习基本技能(课题3)[知识结构透视][单元目标聚焦]1.知识与技能:能列举与化学有关的事例说明什么是化学及化学研究的对象;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化工生产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化学研究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走进化学世界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门路是实验,初步学会察看和描绘实验知识现象的方法与技术2、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搁置的规范化,能进行药品的取教用加热、清洗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学1、认识化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在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亲密关目过程系2、能存心识地从平时生活中发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初步学会标与方法书写研究活动报告的方法感情态度1、激发兴趣,培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与价值观2、培育谨慎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1、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搁置的规范化,能进行药品的取教课要点用,加热、清洗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材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分1、仪器基本操作教课难点析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差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派等)前言:同学们回想一下在第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下边我们以填表的形式回首一下知识脉络:新课: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门路回想、思虑、概括1′是,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15′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从头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充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会破碎,而不会破碎,但可从头组合成新分子,性让学生说、让学生写,加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认真填表深印象、掌握扎实2.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派等)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色。

(1)充足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响,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升原子的利用率,力争使全部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采取,实现“零排放” 。

(4)生产出有益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优秀产品。

4.认识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如拥有超塑延展性的;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宁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资料,其特色是拥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自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通过资料搜集、展示交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3.素养目标(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2.初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白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一、导入新课[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化学老师,也是你们走进神奇化学世界的引路人,为了祝贺我们在座的同学顺利地由初二荣升初三,我想为大家献上一杯红酒表示我的祝贺。

(演示:清水变红酒。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天气这么热,我想同学们夏天最喜欢喝的还是汽水吧,因为我自己现在就很想喝。

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

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

【导语】本篇⽂章是由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仅供⼤家学习参考。

第⼀单元⾛进化学世界 ⼀、内容与分析 (⼀)内容: 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的识别、药品取⽤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法。

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法,其核⼼是药品的取⽤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和了解药品取⽤规则。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标及分析 (⼀)⽬标: 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 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科学探究的重要⼿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学会药品的取⽤、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分析: 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途及使⽤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科学探究的重要⼿段。

3、“学会药品的取⽤、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操作能⼒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进⾏物质的取⽤、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所谓——动⼿做,不如⽤脑记;⼆是有恐惧⼼理——不敢动⼿,怕危险。

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持条件分析 在讲到药品的取⽤时,为了给学⽣做好⽰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块状固体取⽤”和“液体取⽤”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规则→托盘天平的使⽤→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液体药品取⽤→酒精灯的使⽤⽅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书面作业,注重作业质量,要求书写工整、逻辑清晰。
2.实践作业和探究作业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3.拓展阅读和家长互动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对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5页的练习题1、2、3,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根据课堂讲解,尝试书写两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进行平衡。
-总结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简答题形式完成。
2.实践作业:
-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化学现象,如电池放电、铁器生锈等,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所学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化学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然而,由于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
-通过探讨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介绍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系列与化学相关的日常现象,如燃烧、腐蚀、电池工作等,引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要求学生书写几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平衡。
2.学生互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世界》全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世界》全章教学设计

九上《 1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教课方案课题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为绚烂多彩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亲密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培育学生察看生活、研究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

在教课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媒体协助教课、组织学生议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认识化学。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培育学生热爱化学、认识化学的激情。

2.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培育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态度。

教课要点、难点及打破要点1.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

3.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什么是化学。

教课打破现实生活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直观、最真切的根源,所以在介绍“什么是化学”时尽量从与学生亲密有关的现实生活下手,从他们熟习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从熟习的事物中意会陌生的观点,在熟习的环境中理解新的知识。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陈说:同学们必定听过好多的童话故事吧,大家还记得画龙点睛和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下边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两个故事。

(在好久以前,传说有一根魔棒,用它点一下石头,石头就会变为亮闪闪的黄金,这就是画龙点睛的传说。

神笔马良讲的是:以前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家境贫穷。

他从小就喜爱画画。

此后,他获得一支笔,用这支笔划出的东西都会变为真的。

2.小结学生的叙述并导入:这两位同学讲得很好,多么奇特的魔棒与画笔!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魔棒与画笔吗?它们究竟在哪里呢?就在我们今日开始学的化学里。

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化学世界。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学生讲话,表达自己的3.下边请同学假想一个富裕创意的梦想,并说出你们的梦想。

梦想)4.承接发问:大家的梦想都这么美好,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多彩。

那么,这样美好的梦想我们如何去实现呢?5.点睛之笔:其实很简单,经过化学的方法我们的梦想就能够实现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钢铁生锈、酸雨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实验演示:结合实验现象,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实验演示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还能引发学生的惊奇感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钢铁生锈、酸雨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化学实验,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化学的变化规律。
3.通过设置悬疑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本单元主要包括化学科学的起源、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变化的实质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准备仪器: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药品: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

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实验]演示实验1-3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演示实验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1液态的水2块状的胆矾3蓝色硫酸铜溶液4块状大理石[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分析]可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依据)[讨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举例]铁生锈、煤气燃烧、燃放鞭炮等。

[分析]通过以上讨论和课本图1-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掌握化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明确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理解物质、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3)化学变化的实质: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即原子的重新组合,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视频:播放化学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方法和技巧。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互动教学,如在线化学知识测验、实验模拟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物模型:使用实物模型展示化学分子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
-化学试剂仪器:准备化学试剂和仪器,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词:小组、合作、交流、沟通、协作、团队、意识、批判性、思维。
-句: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培养沟通、协作、团队意识、批判性思维。
7.化学实验安全
-重点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规程、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词: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规程、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句: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知识,遵守实验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句: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3.化学变化的实质
-重点知识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词:化学、变化、实质、原子、组合、反应、类型。
-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知识点: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实验、假设、验证。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7.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主题词: 走近化学走进化学亲近化学[单元教材概览]1.第一单元的学习是学生一生中化学学习的启蒙,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都起着先入为主的极其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在治理环境,开发能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在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感悟化学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学,让学生在主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化学的历程,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科书在编写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就完全打破老教材的体例格局,对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变化、物质性质三个知识点只保留了一个。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第二单元课题2中出现,物质性质在第二单元课题1中出现。

这样编写好像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但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一下,学生在学习第一课时时减少了学习上的压抑感,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同时也便于教师在教学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兴趣上,也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想像美好的化学世界,去憧憬未来的世界。

.课题2的是新增的内容,体现新课标将探究学习作为学习的重要的内容,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与体验。

.课题3与老教材中学生基本操作实验相比,减少了浓酸、浓碱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仪器的连接等内容,将这些操作分散在气体制取实验中。

增加了活动与探究,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体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学习给物质加热的正确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趣味,增加了给学生亲身感受的机会。

本章学习的地位主要是:激发兴趣,学习方法。

其作用是:开启化学的大门——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体验化学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课题1)激发兴趣的起点——在化学的探究中感悟求知的乐趣(课题2)学习方法的启蒙——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方法(课题2)化学实验的起步——在实验的尝试中学习基本技能(课题3)[知识结构透视][单元目标聚焦]1.知识与技能:能列举与化学有关的事例说明什么是化学及化学研究的对象;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化工生产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化学研究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和人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的探究实验初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观察记录等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与化学有关的事例,使学生从化学对生命、生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中萌发学习化学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继而产生朦胧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扫描]重点:对学生进行化操作的训练。

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理解。

[单元学情分析]1. 化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生活中的事和物无一不可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从熟悉中发现陌生,从已知中了解未知,不断激发兴趣,调动求知欲,并从中挖掘出化学的意义为学生掌握化学变化做铺垫。

2. 对一门学科的好奇心是化学启蒙教学有利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个探究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好奇心提升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研,迁移到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从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及探究的思路与方法。

3. 学生已有了物理和生物学习的经验,如氧气可以帮助燃烧、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分析、推理实验现象。

[实验与活动分析]1. 学完课题1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的关系,了解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哪些属于绿色化学,哪些不符合绿色化学,提出你的改进意见并与同学交流。

2. 课题2第一课时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家中先做蜡烛燃烧的实验,并记录观察的现象,同时查阅、收集有关蜡烛性质、用途的相关资料,并尽可能收集生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蜡烛,用于课堂交流;第二课时学习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中想办法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并交流各自的办法和体会。

这些活动既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课程资源,学生用于交流可以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化学学化学研究的对象课题1 课题3课题2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有什么用 科学探究方法实验基本技能习的方法。

第二课时学习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中想办法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并交流各自的办法和体会。

3.课题3的操作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体验的机会,这个学习过程是别人不可替代的,因此不能用学生演示代替,更不能仅做教师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教师要演示试管的具体位置,否则实验耗时长且容易失误或造成试管炸裂。

[单元课时分配]课题1 ——一课时课题2---------两课时:一课时用于探究蜡烛极其燃烧。

一课时用于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课题3——-两课时:一课时用于了解实验室及其守则、认识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学习药品的取用。

一课时用于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

[单元教学建议]1.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化学的世界里,从而走近化学。

课题1(相当于以前的绪言课)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的课题,其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悟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有用的知识.与原教材绪言相比新教材删去了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等知识点,增加了关于化学与生活、科技及化学发展史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这一单元的处理,以往教师都将绪言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和重要知识作为“主料”,而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辅料”。

而现在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确实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从而激起他们对化学世界的憧憬,产生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化学学习对他们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人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但当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g盐吸收了。

生活之于教育,犹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入手,使学生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的兴奋点,不要远离学生原处的生活情景和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去让学生记住或背诵化学研究的对象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情绪。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知的矛盾,在问题解决中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的精髓。

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采取引导式,如实验引导、问题引导、实物引导、事例引导等,然后可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讨论哪些与化学有关,还有哪些你知道的事或物也与化学相关等问题,教师可从学生的发言中了解学生对化学了解的程度,学生可以在互动的学习中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化学的体验。

(课题1的设计)2.通过对物质性质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走进化学。

课题2分两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以两个探究实验为载体,让学生体验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重点追求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因此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的时空,在体验中学会观察,学会设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合作。

(课题2的设计)两个实验的体验点有所侧重,蜡烛燃烧侧重观察方法的体验,可通过学生实验——交流———再实验的方法,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不断完善对蜡烛的观察;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比较则侧重实验的设计,体验对比方法的应用。

必须注意,在这个课题的教学中一定要组织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归纳和总结观察的方法,探究的思路,将体验的过程得以升华和提炼,成为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吸入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比较的探究实验中,学生会遇到如何取气的问题,教师可布置学生先在家中试一试,有了先前的体验,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改进集气的方法,可使学生体验更深,动作更加娴熟,这也可以作为实验设计的探究。

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后,可增加点燃镁带的反馈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蜡烛燃烧对比在火焰及其亮度、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有哪些不同,从而使学生对燃烧的现象观察更加仔细,更加全面。

对于探究实验报告,教师要告诉学生它的作用,同时可提供范例,但不一定要求学生模仿,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实验最好由学生完成,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又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不过蜡烛燃烧产生CO的验证实验有一定难度,2建议由教师完成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

3.通过实验操作及探究活动使学生建立热爱化学的情感,应用化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的求知欲,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化学,亲近化学。

课题3是实验基本操作课,分两课时完成,其重点在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

建议先让学生参观实验室,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参观之后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提出问题,使学生对化学药品的归类、保存、放置的方法有大致的印象。

对实验的规则有大致的了解,为走进实验室做准备。

参观前要提示学生看什么,使学生有目的的参观,印象更深(课题3设计)。

基本操作的教学要和附录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结合起来。

我们建议采用任务教学法,即将物质的取用、加热等操作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应用提供的仪器去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通过选择仪器,选择正确的操作方法,手脑并用,建议采用先由学生操作,再由学生演示,学生评价、矫正的方式组织教学,在生生互动中完成任务,其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在操作中暴露学生的错误,在矫正中掌握规范的操作,经过错误的尝试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