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考备考的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若x0是f(x)的极值点,则f’(x0)=0 (2013文12)若存在正数x使2x(x-a)<1成立,则a的
取值范围是( )
A.(-∞,+∞) B.(-2,+∞) C.(0,+∞) D.(-1,+∞)
数形结合的思想
x y 1 0
(2013文3)设x,y满足约束条件 x y 1 0 则z=2x-3y的最小值是( ) x 3
• ※关于考试内容
1.函数与导数 (1)“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调整为:“结合 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2)“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 求一些简单的反函数”调整为:“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 函数” 2.数列 淡化与不等式的结合(但是递推公式的要求加强了) 3.不等式 课时量有所减少。(1)删除了不等式的证明 (2)把“掌握简单 不等式的解法”降低为“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4.三角函数 课时有所减少(删去万能公式、和化积积化和公式) 5.立体几何 增加了三视图,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文理科要求有明显差距 6.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 淡化双曲线,注重向量的工具性 7.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
变中求新 新中求活 活中求能 能中求胜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一.吃透“考试大纲 ” 多加钻研“课程标准”
※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 1.在知识要求方面 传统内容: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 新大纲:三个层次“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 迁移“
2. 在能力要求方面 传统内容的五项指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 践 能力,创新能力” 新大纲的七项指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 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是否需要志愿 性别男女需要4030不需要160270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 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
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 有关?
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供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老年人,需要 志愿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
附:
三、新课程高考试题以思维能力考查为核心,注 重以下能力的考查
(08年文19) 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学生中的普
及情况,调查部门对某校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6人得分情况如 下:5,6,7,8,9,10.把这6名学生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 (1)求该总体的平均数; (2)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这6名学生中抽取2名,他们的得分 组成一个样本.求该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0.5的概率.
3.在考察要求方面 通过对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三.新课程高考的实践与思考
4.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但最根本的依据 是教材.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因此,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 •试题考什么?依据<<考试说明>>制定.
比如5:《考试说明》对三视图的要求: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 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 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比如1:(2008年高考12)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 7,在该几何体 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 6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 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和b的线段,则a + b的 最大值为
算法思想
2013年高考试题: 文科7,理科6
分类讨论的思想 2013年高考试题: 理科(21)
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及独立性检验的思想
2010年高考试题: (19)
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及独立性检验的思想
2010年高考试题: (19)
为调查某地区老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 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下:
成等差数列,若 a1 1,则S4
(A) 7 (C) 15
(B)8 (D)16
(10年高考17)设数列 an 满足 a1 2 , an1 an 3 22n1.
(Ⅰ)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Ⅱ)令 bn nan ,求数列 bn 的前n项和 Sn .
(09高考21)已知函数 f (x) (x3 3x2 ax b)ex
A.p : x R ,sin x≥1
p3 : x [0, ],
1 cos 2x sin x 2
B. p : x R sin x≥1
p4 : sin x cos y x y 2
sin x 1 C. p : xR
其中的假命题是 (A) p1, p4
(B)p2 , p4 (C)p1, p3 (D)p2 , p3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主要数学思想有-----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 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与整合,另外,算法思想,用 样本估计总体、最小二乘法、独立性检验的推断 原理和假设检验等思想也需要关注!.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2013文8)设a=
lo,g32
b=
log
2 5
,C=
log
3 2
则( )
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探究能力、推理 论证能力和应用意识的考查.
注意文科、理科能力要求的差异.
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Biblioteka Baidu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
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 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对考生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 以字母形式的运算为主.
和 q4 :p1 (p2 ) 中,真命题是
(A) q1, q3
(B) q2 , q3
q q (C) 1, 4
(D) q2 , q4
比如4:《考试说明》对文科古典概型的要求是“会用列举法计算 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因此对文科学生来讲基本事件的个数的计算,因加强列举法的 训练,没有必要将排列组合知识教给学生.
A. a>c>b B. b>c>a C. c>b>a D. c>a>b
(2013文11)已知函数f(x)=x3+ax2+bx+c,下列结论 中错误是的( )
A. x0 R, f(x0)=0
B.函数y=f(x)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C.若x0是f(x)的极小值点,则f(x)在区间(-∞,x0) 单调递减
(I)若 a b 3,求f (x) 的单调区间;
(Ⅱ)若 f (x)在(,), (2, ) 单调增加,在 (,2), ( ,)
①以数学内容为基点,以基本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要求 为立足点,突出考查一般能力的表现,测量学生的学习能力.
②以多元化、多途径、开放式的设问背景,比较客观、 全面地测量学生观察、试验、联想、猜测、归纳、类比、 推广等思维活动的水平,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求异创新思 维.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
③以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问题考查学生,有效地测 量学生抽象、概括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使学生认识 世界、把握问题本质、筹划应对策略.
的图象,
(2008年高考试题1)已知函数y=2sin(ωx+φ)(ω>0)在区间[0,2π]的图像如
下:那么ω=( )
A. 1 B. 2
C. ½
D. 1/3
(2009年高考试题14) 已知函数 y sin( x )( 0, )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比如3:《: 考试说明》对‘常用逻辑用语’中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要求是:
本题改变了三视图“看图说话+简单计算”的考查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一方面,试题分寸把握的好,只有一条棱,准确体现高中阶段对三视图的定位, 避免了考查向机械制图方向(精确,使用)靠拢的误解,又准确考查考生对三视图的 理解.
另一方面,对长方体作用的考查,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长方体的作用. 以长方 体为依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A.-7 B. -6 C. -5 D. -3 x 1 (2013理9)已知a>0, x,y 满足约束条件x y 3
若z=2x+y的最小值为1,则a=( )
y a(x 3)
A.B1.
C1. 1
D.2
4
2
文科16,文科14,理科11,理科13等等
化归思想
2013年高考试题:理科1 ,文科7 ,理科12,等等
09高考2)
复数
3 2i 3 2i 2 3i 2 3i
(A)0
(B)2 (C) 2i
(D) 2i
(10高考2)已知复数
z z
3i 2,
1 3i
z是
的共轭复数,则
zz =
(A) 1 4
1 (B) 2
(C) 1
(D) 2
(09高考7)等比数列{an } 的前 n项和为Sn ,且4a1,2a2, a3
6.高考命题期望的参数与系数指标
1.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40至0.55之间.
2.高考试题 易:中:难=3:5:2
3.高考试题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只让20%的学生
能做完.
7.新课程高考试卷的结构:
选择题12个(每个5分,共60分),填空题4个(每个5 分20分), 简答题5个(每个12分,共60分),选做题一 个(三选一)(10分).除了选做题外每个题型中都有容 易题,中档题,难题.
•试题内容怎么呈现?依据教材.
新课程高考试题准确把握了《考试说明》对知识的三
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对中学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 在指导高考备考过程中,应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研究高 考试题,提高备考效率.
《考试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并对这三个层
次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首次在“大纲”中对能力级别的行为动词进行了归类, 给出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行为动词.教师应认真体会和理解这些变化,准确把握备 考难度.
D. p : x R sin x 1
《考试说明》对‘常用逻辑用语’中逻辑联结词的要求是: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10年5)已知命题
p1:函数 y 2x 2x 在R为增函数,
p2:函数 y 2x 2x 在R为减函数 ,
q 则在命题 1: p1 p2 , q2: p1 p2 , q3 :(p1) p2
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能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2007年高考试题1) 已知命题
(2009年高考试题5)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 p : x R ,sin x
1,
p1
: x
R, sin
2
x 2
cos2
x 2
1 2
则( )
p2 : x, y R,sin( x y) sin x sin y
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
(2007年高考试题理13).已知双曲线的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
离为6,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2008年高考试题理14)过双曲线
x2 9
y2
16
1的右顶点为A,右焦点为F.过点F平行双曲
线的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B,则△AFB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对于文科就超出了解的要求)
(2009年高考试题理4) 双曲线 x2 y2 1 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4 12
• 比如2:《考试说明》对三角函数 y Asin(x ) 图象的要求是:“了解函数 y Asin(x )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函数 y Asin(x )
了解参数A,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09年1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 cm2)为
(A) 48 12 2 (B) 48 24 2
(C)36 12 2
(D) 36 24 2
(10年14) 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可以是
.(写出三种)
5.新课程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命题,根据<<课程标准>> 的要求,突出以下特点:
比如《考试说明》对“了解”的要求是: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
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
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体会、初步了解等.
比如1:《考试说明》对双曲线的要求是: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
三本题凸现了高考试题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的指导思想,试题首先在空间几 何知识内部综合,把三视图的有关知识,(长方体中)线线,线面关系,数量关系有机综 合在一起,然后横向联系,把不等式,方程,最值问题串株成线,体现了方程与函数思 想,基本不等式应用的思想,使新课程知识和传统知识有机结合,使新增知识融入到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之中.
取值范围是( )
A.(-∞,+∞) B.(-2,+∞) C.(0,+∞) D.(-1,+∞)
数形结合的思想
x y 1 0
(2013文3)设x,y满足约束条件 x y 1 0 则z=2x-3y的最小值是( ) x 3
• ※关于考试内容
1.函数与导数 (1)“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调整为:“结合 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2)“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 求一些简单的反函数”调整为:“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 函数” 2.数列 淡化与不等式的结合(但是递推公式的要求加强了) 3.不等式 课时量有所减少。(1)删除了不等式的证明 (2)把“掌握简单 不等式的解法”降低为“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4.三角函数 课时有所减少(删去万能公式、和化积积化和公式) 5.立体几何 增加了三视图,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文理科要求有明显差距 6.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 淡化双曲线,注重向量的工具性 7.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
变中求新 新中求活 活中求能 能中求胜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一.吃透“考试大纲 ” 多加钻研“课程标准”
※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 1.在知识要求方面 传统内容: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 新大纲:三个层次“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 迁移“
2. 在能力要求方面 传统内容的五项指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 践 能力,创新能力” 新大纲的七项指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 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是否需要志愿 性别男女需要4030不需要160270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 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
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 有关?
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供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老年人,需要 志愿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
附:
三、新课程高考试题以思维能力考查为核心,注 重以下能力的考查
(08年文19) 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学生中的普
及情况,调查部门对某校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6人得分情况如 下:5,6,7,8,9,10.把这6名学生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 (1)求该总体的平均数; (2)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这6名学生中抽取2名,他们的得分 组成一个样本.求该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0.5的概率.
3.在考察要求方面 通过对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三.新课程高考的实践与思考
4.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但最根本的依据 是教材.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因此,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 •试题考什么?依据<<考试说明>>制定.
比如5:《考试说明》对三视图的要求: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 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 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比如1:(2008年高考12)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 7,在该几何体 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 6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 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和b的线段,则a + b的 最大值为
算法思想
2013年高考试题: 文科7,理科6
分类讨论的思想 2013年高考试题: 理科(21)
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及独立性检验的思想
2010年高考试题: (19)
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及独立性检验的思想
2010年高考试题: (19)
为调查某地区老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 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下:
成等差数列,若 a1 1,则S4
(A) 7 (C) 15
(B)8 (D)16
(10年高考17)设数列 an 满足 a1 2 , an1 an 3 22n1.
(Ⅰ)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Ⅱ)令 bn nan ,求数列 bn 的前n项和 Sn .
(09高考21)已知函数 f (x) (x3 3x2 ax b)ex
A.p : x R ,sin x≥1
p3 : x [0, ],
1 cos 2x sin x 2
B. p : x R sin x≥1
p4 : sin x cos y x y 2
sin x 1 C. p : xR
其中的假命题是 (A) p1, p4
(B)p2 , p4 (C)p1, p3 (D)p2 , p3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主要数学思想有-----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 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与整合,另外,算法思想,用 样本估计总体、最小二乘法、独立性检验的推断 原理和假设检验等思想也需要关注!.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2013文8)设a=
lo,g32
b=
log
2 5
,C=
log
3 2
则( )
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探究能力、推理 论证能力和应用意识的考查.
注意文科、理科能力要求的差异.
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Biblioteka Baidu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
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 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对考生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 以字母形式的运算为主.
和 q4 :p1 (p2 ) 中,真命题是
(A) q1, q3
(B) q2 , q3
q q (C) 1, 4
(D) q2 , q4
比如4:《考试说明》对文科古典概型的要求是“会用列举法计算 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因此对文科学生来讲基本事件的个数的计算,因加强列举法的 训练,没有必要将排列组合知识教给学生.
A. a>c>b B. b>c>a C. c>b>a D. c>a>b
(2013文11)已知函数f(x)=x3+ax2+bx+c,下列结论 中错误是的( )
A. x0 R, f(x0)=0
B.函数y=f(x)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C.若x0是f(x)的极小值点,则f(x)在区间(-∞,x0) 单调递减
(I)若 a b 3,求f (x) 的单调区间;
(Ⅱ)若 f (x)在(,), (2, ) 单调增加,在 (,2), ( ,)
①以数学内容为基点,以基本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要求 为立足点,突出考查一般能力的表现,测量学生的学习能力.
②以多元化、多途径、开放式的设问背景,比较客观、 全面地测量学生观察、试验、联想、猜测、归纳、类比、 推广等思维活动的水平,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求异创新思 维.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
③以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问题考查学生,有效地测 量学生抽象、概括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使学生认识 世界、把握问题本质、筹划应对策略.
的图象,
(2008年高考试题1)已知函数y=2sin(ωx+φ)(ω>0)在区间[0,2π]的图像如
下:那么ω=( )
A. 1 B. 2
C. ½
D. 1/3
(2009年高考试题14) 已知函数 y sin( x )( 0, )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比如3:《: 考试说明》对‘常用逻辑用语’中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要求是:
本题改变了三视图“看图说话+简单计算”的考查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一方面,试题分寸把握的好,只有一条棱,准确体现高中阶段对三视图的定位, 避免了考查向机械制图方向(精确,使用)靠拢的误解,又准确考查考生对三视图的 理解.
另一方面,对长方体作用的考查,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长方体的作用. 以长方 体为依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A.-7 B. -6 C. -5 D. -3 x 1 (2013理9)已知a>0, x,y 满足约束条件x y 3
若z=2x+y的最小值为1,则a=( )
y a(x 3)
A.B1.
C1. 1
D.2
4
2
文科16,文科14,理科11,理科13等等
化归思想
2013年高考试题:理科1 ,文科7 ,理科12,等等
09高考2)
复数
3 2i 3 2i 2 3i 2 3i
(A)0
(B)2 (C) 2i
(D) 2i
(10高考2)已知复数
z z
3i 2,
1 3i
z是
的共轭复数,则
zz =
(A) 1 4
1 (B) 2
(C) 1
(D) 2
(09高考7)等比数列{an } 的前 n项和为Sn ,且4a1,2a2, a3
6.高考命题期望的参数与系数指标
1.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40至0.55之间.
2.高考试题 易:中:难=3:5:2
3.高考试题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只让20%的学生
能做完.
7.新课程高考试卷的结构:
选择题12个(每个5分,共60分),填空题4个(每个5 分20分), 简答题5个(每个12分,共60分),选做题一 个(三选一)(10分).除了选做题外每个题型中都有容 易题,中档题,难题.
•试题内容怎么呈现?依据教材.
新课程高考试题准确把握了《考试说明》对知识的三
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对中学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 在指导高考备考过程中,应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研究高 考试题,提高备考效率.
《考试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并对这三个层
次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首次在“大纲”中对能力级别的行为动词进行了归类, 给出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行为动词.教师应认真体会和理解这些变化,准确把握备 考难度.
D. p : x R sin x 1
《考试说明》对‘常用逻辑用语’中逻辑联结词的要求是: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10年5)已知命题
p1:函数 y 2x 2x 在R为增函数,
p2:函数 y 2x 2x 在R为减函数 ,
q 则在命题 1: p1 p2 , q2: p1 p2 , q3 :(p1) p2
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能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2007年高考试题1) 已知命题
(2009年高考试题5)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 p : x R ,sin x
1,
p1
: x
R, sin
2
x 2
cos2
x 2
1 2
则( )
p2 : x, y R,sin( x y) sin x sin y
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
(2007年高考试题理13).已知双曲线的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
离为6,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2008年高考试题理14)过双曲线
x2 9
y2
16
1的右顶点为A,右焦点为F.过点F平行双曲
线的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B,则△AFB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对于文科就超出了解的要求)
(2009年高考试题理4) 双曲线 x2 y2 1 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4 12
• 比如2:《考试说明》对三角函数 y Asin(x ) 图象的要求是:“了解函数 y Asin(x )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函数 y Asin(x )
了解参数A,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09年1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 cm2)为
(A) 48 12 2 (B) 48 24 2
(C)36 12 2
(D) 36 24 2
(10年14) 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可以是
.(写出三种)
5.新课程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命题,根据<<课程标准>> 的要求,突出以下特点:
比如《考试说明》对“了解”的要求是: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
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
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体会、初步了解等.
比如1:《考试说明》对双曲线的要求是: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
三本题凸现了高考试题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的指导思想,试题首先在空间几 何知识内部综合,把三视图的有关知识,(长方体中)线线,线面关系,数量关系有机综 合在一起,然后横向联系,把不等式,方程,最值问题串株成线,体现了方程与函数思 想,基本不等式应用的思想,使新课程知识和传统知识有机结合,使新增知识融入到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