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作者:丁加峰指导教师:汪晓熹
【内容提要】在鲁迅著作中,有些作品是以农民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描与了20世纪初农民的生活和思想,以及他们在人生海洋中的呻吟和挣扎,塑造了许多真实的农民形象,甚至驰名世界的典型。在这长长的农民形象的画廊中,有以精神胜利法著称的阿 Q,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倔强泼辣的爱姑,有慷慨好客的六一公公,有背负着生活重担而愁苦忧郁的闰土等。对他们的描写,鲁迅多是撷取其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 或所谓的“半生事迹”,或是从童年写起,直到二三十年后的境界遭遇。这样,人们也就可以从他们身上更清楚地看到一个时代农民生活的历史,看到鲁迅对造成他们灾难的社会根源的探索。对比现在的中国农民生活,可以讲中国农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农民真正地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但也有少量农民就像鲁迅作品里的农民形象,现在还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现在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镇。
【关键词】鲁迅小说;农民形象;阿Q;闰土新中国农民
一鲁迅小说里的农民有着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淳朴、厚道和热情
(一)鲁迅著作中的农民形象有着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热情
在鲁迅著作中,有些作品是以农民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描写了20世纪初中国农民的生活和思想,以及他们在人生海洋中的呻吟和挣扎,塑造了许多真实的农民形象,甚至驰名世界文坛的典型。在这长长的农民形象的画廊中,有以精神胜利法著称的阿Q ,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倔强泼辣的爱姑,有慷慨好客的六一公公,有背负着生活重担而愁苦忧郁的闰土等。对他们的描写,鲁迅多是撷取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断片,或所谓“半生事迹”,或是从童年写起,直到二三十年后的境界遭遇。这样人们也就可以从他们身上更清楚地看到一个时代农民生活的历史,看到鲁迅对造成他们灾难的社会根源的探索。
我们不知道阿 Q 童年是怎样生活的,但闰土少年时代的生活风貌,却被写得生动具体,有声有色。他是那么智慧、勇敢,心胸开朗,说起海边农村的事来,无论是田里看瓜、刺猹或海滩上捉跳鱼、拣贝壳,无不滔滔不绝,娓娓动听。
第1页共8页
那个诗书门第的迅哥听了情不由已的惊叹道: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从《故乡》里这个活跃在瓜田海滩上,健壮、活泼,见多识广,口齿伶俐的闰土,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社戏》中摇着航船生气勃勃,敢于闯荡的双喜、阿发、桂生……,这群农民的孩子和闰土一样,虽然小小的年纪,却都有适应农村生活的本领,他们除了放牛、撑船、钓虾外,“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两三个还是弄潮好手”。劳动生活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大自然广阔的天地丰富了他们的智慧,而且他们都有着劳动人民传统的淳朴、厚道和热情。长年生活在这偏僻的海边小村上的农民,十之有九都不识字,不懂得那么多的圣贤经传。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乐,虽然年纪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一村老老小小,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俩个词来”。村里的农民们,都是慷慨好客,友爱热情,一家有客人,都是大家的客人,小朋友们在田野里放牛、钓虾,钓的虾都给小客人。这些农民的孩子,千方百计地劝说大人,让他们摇着船带小客人去看戏,并尽心地照料途中的安全。看戏回来的航程中,偷罗汉豆吃是《社戏》最引人兴趣的场面。因为煮豆是要请客吃的,所以阿发兴奋地说:“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这样淳朴、厚道的思想,在“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地旧社会里,像一粒光明的火种,使人心明眼亮,看到生活的未来和希望。
(二)鲁迅著作中的农民形象有着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淳朴、厚道
这种高尚的品质,并不是阿发、双喜们独有的,在闰土身上也看到它的闪光。闰土邀请迅哥夏天到他海边的乡下管西瓜时,在士大夫家庭生长的迅哥,冲口而出地问道:“管贼么?”“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这虽然是两句漫不经心的平常对话,却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不同阶级的年龄相仿的两个不经事的孩子,思想有多么大的差异。我们把迅哥、闰土的谈话和阿发让“偷”自己的罗汉豆联系起来,就清楚地看到,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培养了友爱无私的品德,在他们中间一直保持着淳厚的风习,几千年来和有产者的自私庸俗相对抗并且战胜了它。鲁迅描写了这些农村孩子健康的身体和美丽的心灵,也写了他们安宁的牧歌般的生活环境。他反复咏叹闰土活动的海边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虽然作家为他故乡自然景色的美陶醉了,
第2页共8页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鲁迅描写故乡“仙境”般美妙的时候,是和童年时代对农村孩子的友谊联系在一起,是在对遥远的往事回忆中,而且无论看瓜、刺猹、看社戏,又都是夜晚的活动。在迷茫的夜色中,就更使人们感到那金黄的圆月下,海滨沙地上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景色的清新辽阔,田野河边演出社戏时仙境般的情况引人遐想。
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描写的虽然是旧中国儿女的病苦,他们灰色的生活和忧郁的心灵。但鲁迅的立意在反抗,要那些沉睡的人们觉醒起来,摆脱身上沉重的负荷走向反抗。他作品中把农村孩子们的世界写得那么真诚和谐,在黑暗的旧中国社会里,像沙漠里的一片绿洲,像满天阴霾中的一线阳光。鲁迅在新文化思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创作的时候,怀着赞美的心情去描写孩子特别是农民孩子的世界和现实社会的险恶相对照,实际上是对旧社会的否定,是和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一致的。他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也是因为他在孩子们身上,寄托了无限的振兴国家民族的希望。
二鲁迅在他的小说里通过刻画主人翁悲剧的命运揭露封建的等级观念,严重地腐蚀了中国农民的灵魂。
(一)在封建的等级观念的束缚下鲁迅小说里的农民的思想变得麻木
古老的中国社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旧物。在这块吃人的场地上,决不能容纳美好事物,鲁迅小说中的迅哥和那些活泼健壮的农村孩子,在辽阔的海滨,在水草香味扑面的田野里,建立了珍贵的友谊。二三十年漫长的时光过去后,人生海洋中沉沉浮浮的闰土,由于贫困、灾难的风风雨雨的袭击,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他红活圆实的手,变得粗笨僵硬而且干裂,紫色的圆脸上刻着又深又粗的皱纹,浑身瑟索着,完全失去了童年时小英雄的风采。闰土不仅形容枯槁,变化最大的是他的精神,封建的等级观念,严重地腐蚀了他的灵魂。他神情板滞、迟钝,已像个木偶人了。《故乡》中的“我”,是个受过民主主义思想洗礼的革命知识分子,虽然长年辗转异地谋生,但精神的丝缕依然牵系着失去的时光。他和闰土的友谊,一直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久别重逢,许多离情别绪,自然涌上心头。作品中对他们相见的场面,作了震动人心灵的描写: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在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第3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