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课件第四课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岭南版 (共29张PPT)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岭南版 (共29张PPT)
草 丛 中 的 世 界
巨 人
假如你变大了,会发
生什么有趣、新奇的故 事呢?会为人们做什么 有用事情呢?
我 变 大 了 , 老 虎 变 小 了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 生学的 知识, 教职员 躬亲共 学;要 学生守 的规则 ,教职 员躬亲 共守。2 021/8 /8202 1/8/8 Sunday, August 08,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 8/820 21/8/8 2021/ 8/820 21/8/ 88/8/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 21年8 月8日 星期日2 021/8 /8202 1/8/8 2021/8 /8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巨 人 筑 城 堡 不 费 力 气
假如你变小了,会 发生什么有趣、新奇 的故事呢?
过河
狮子来了
大西瓜
摘果子
迷路了
过河
改变
环境
过河
狮子来了
大西瓜
摘果子
迷路了
过河
谁的想象力最丰富、最新奇?
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 又有趣? 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 21/8/ 82021 /8/82 021/8/ 88/8/ 2021 6:12:31 PM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两课时共40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两课时共40页)
字景情理
掌握生字

yóu ào

小组 合作
犹傲橘
赠刘 盖菊 残 君橙
品读美景

荷叶
入诗境,悟诗情。
残菊 黄橙 绿橘
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
感悟深情

赠刘景文
为什么要赠刘景文?
赞美美景,歌颂收获,勉 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读诗明理
理 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菊残犹有傲霜枝。
研读古诗
抓字眼,晓诗意。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 如”效果一样吗?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 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 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 经得起风霜考验。
研读古诗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
前两句和后两句诗 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山行
寒山 石 径 白 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小组同学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研读古诗
抓字眼,晓诗意。
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 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 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 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山 石 径 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秋比春美 近景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研读古诗
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对比,比喻新意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秋,情感独特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诗意,富有哲理
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 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 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 的作用。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8安全记心上 第四课时(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8安全记心上 第四课时(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安全通行证
家庭中怎样避免危险的发生?
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电气 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安装静电消除器,定期检查接地系统以确保其正常 工作。
保持设备的干燥和清洁,防止潮湿和腐蚀对设备的 影响。
对于老旧的线路和设备,应该及时进行更换和升级, 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用电安全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安全通行证
道路上行走时怎样避免危险的发生?
走路时要集中注意力 走路时,一定要集中注 意力,要随时观察路面 情况,注意过往车辆,不 要戴耳机听音乐、看手 机、玩游戏机。
安全通行证
户外存在的安全隐患
户外触电事件发生的原因
安全通行证
选选看,你能不能获得安全通行证
下列答案中属于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是 () A.穿越隔离带 B.在机动车道上玩滑板 C.上车后系好安全带
安全通行证
上下楼梯时怎样避免危险的发生?
慢步轻声靠右行,不打闹。 不要将手放在兜里,不在楼梯上系鞋
带。 排队下楼时要与前后保持一定距离。 不能攀爬楼梯扶手。 上下楼不奔跑、不拥挤。
安全通行证
家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家庭用电事件发生的原因
1. 设备故障:设备损坏或过载可能导致火灾或电击。缺乏定期维护 或不良维修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从而引发事故。 2. 不当使用:不正确地使用电气设备,如插入不合适的插头或未正 确安装电气设备,可能会导致电击或火灾。 3. 违反安全规定:在电气设备附近存放易燃物品或在没有专业人员 的情况下进行电气维修,可能会导致火灾或电击。 4. 自然灾害:例如雷击、闪电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电路 故障,从而引发事故。 5. 恶意行为:例如破坏或盗窃电线、设备可能导致电路中断或设备 损坏,从而引发事故。

国学吟诵课件三年级上第四课

国学吟诵课件三年级上第四课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译:天地无私无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 不施仁恩,让百姓自己发展。
天地之间,不就像个大风箱么?中间空虚无物, 作用却不穷竭,鼓动起来风吹不息。
·素解文意
老子把万物比喻成刍狗,是要说明天地之道是自然无 为的。老子又把天地比喻成风箱,中间空无一物,但只要 拉动就可以鼓出风来,而且生生不息,不会竭尽。
·素解文意 天地之所以能永恒存在,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
作、变化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如果一个人能以 天下为先,那么他就会得到百姓的爱戴,也会永远 留在百姓心中,从而得到与道一样不灭的长生,能 这样做的人就是“圣人”。
链接:寓言故事《彼此成就》
多形式熟读文本 熟读成诵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镂空记忆背诵。
郊外你送我那荑草, 美丽真出奇。 荑草呵不是你有多美丽, 只因你来自美人的手里。
·字词释义
①姝:和下文的“娈”,都是女子美丽、美好的 意思。
②爱:躲避。 ③有炜:即炜炜,红而发亮。
品诗味 诗的第一节,男子在苦苦等待他的心上人,一
个娴静、美丽、多情的女子。 诗的第二、第三节,女子亲手送给男子彤管和
荑草,东西虽然普通,却是爱情的象征,因此价值 非同一般。同时,这也是男子爱屋及乌的反应。
分步练读
第四章
·文白对读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翻译:道是虚的,作用却无穷无尽。深远呵! 它好像是万物的宗主。摧折锐气,消解纷争;含敛 光芒,混同尘世。隐秘呵!似无又似有。我不知道 它从哪里来的,好像产生在天帝之前。
拓展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完美版)Lesson 4第4课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完美版)Lesson 4第4课

Let’s play.
Go!
Stop!
Hi.....
Hello.....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My name is Guo Yang. How are you?
Fine, thanks. And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Fine, thank you. Nice to meet you.
Play-roles
Hello! My name is Lily. What’s your name?
是“It’s nice to meet you.”的省略形式。答语通常是: Nice to meet you, too. 见到你也很高兴。 例句:—Hello! Miss Li! Nice to meet you.
—Hello! Boபைடு நூலகம்s and girls ! Nice to meet you, too.
3
sthree book
4
sfour book
5
sfive book
Let's count
one chair
two chairs
three chairs
four chairs
five chairs
Language points
one book 与 two books
one book 一本书 ,one译为“一”,后面跟可数名 词的单数形式,为基数词。
Let’s chant!
One book, two books. 一本书,两本书,
Three books, four. 三本书,四本。 One, two, three, four, 一,二,三,四,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全部课件(共4课)PPT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全部课件(共4课)PPT

活动过程 探究空气体积是否可以改变
按压 空气体积减小
抽拉 空气体积增大
空气没有确定的形状,也没 有确定的体积!
活动过程
活动二:探究空气是否有确定的质量
如何测量
活动过程
探究方法一
把空气装在气球中或塑料袋中,直接测量。测量后,减 掉塑料袋等的质量。
根据测量数据,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去掉塑料袋、气 球的质量后,空气的质量没有了,或者很小很小。难道空气 没有质量吗?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导入新课
瓶口很高,瓶内的水很少, 开始乌鸦喝不到水,后来聪明的 乌鸦往瓶内放小石块,水慢慢升 高,乌鸦就喝到水了。
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水、牛奶、水杯、水槽、 订书钉、天平、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 件等。
学生准备:细线、小石块、橡皮泥。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探究液体、固体是否占据空间
部,倒立后竖直的放入水 中,再竖直取出杯子。
活动过程
实验方法: 橡胶管连接带孔塑料杯底部
出气口,用气筒连接橡胶管另一 头,向杯子充气,观察杯子中空 间的变化。
活动过程
入水不湿小实验。
活动过程
纸不湿的原因:
因为空气占据空间,当杯子垂直放入水中时,水 无法进入杯子里,杯子里盛满了空气,所以塞在杯子 里的纸团不会湿。
牛奶质量
拓展活动
取一块冰,称一称它的质量,融化后再称质 量,比较前后质量是否有变化?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活动过程
橡皮、课本能直接放在课桌上,墨水为什么要 装在瓶子里才能放在桌子上呢?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木块、螺母、石块、装有水的玻璃杯、形 状不同的瓶子、袋装醋、袋装奶、水槽、实验记录单、多 媒体课件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的三⾸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描绘的是秋之⾊,展现了⼀幅动⼈的寒⼭秋⾊图;《赠刘景⽂》写的是秋末的景⾊,让⼈从残败中看到⽣机、看到希望,寄意深远,让⼈回味⽆穷;《夜书所见》写诗⼈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教案1 教学要求: 1.⾃主学习本课⽣字,能⼯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课时 ⼀、说话训练,进⼊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句或⼏句描写秋天景⾊的句⼦吗?(⽣说话练习) ⼆、故事导⼊,揭⽰课题:介绍杜牧、岳麓⼭。

1.下⾯请同学们先听⼀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位⽂学家,他从⼩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

他的诗⽴意新奇,优美隽永,⾻⽓雄劲,在当时⽂坛别具⼀格。

他⼜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武全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产生,生出。
“有人家”使深山充满生气, 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 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诗意: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3)作者抓住“__荷__尽____”与“__菊__残____”,描绘出秋 末的萧瑟景象。“___已__无___”与“__犹__有____”形成 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__您__”,在诗中 指___刘__景__文___(人名)。 “ ___橙__黄__橘__绿___ ” 说明秋天 色彩丰富。
代表作品:《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 《江南春》《早雁》等。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深秋时节的山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字,字面意思为“歪斜, 不正”,这里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 向山上延伸的,体会石径的特点。
6. 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对的打“√”,错
的打“×”。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
色。
(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
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有关秋天的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秋的风味。苏轼认为
秋天是最好的季节,由此写下了“____一_年__好__景__君__须__记_, 最是橙黄橘绿时”。杜牧笔下深秋的枫林是这样的: “___停__车__坐__爱_枫__林__晚___,__霜__叶__红__于__二__月__花___。”秋风在 叶绍翁的笔下变得十分通人性,能让人产生思乡的情绪, 他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___江__上__秋__风__动__客__情___。”

PEP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课件第四课时

PEP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课件第四课时

是的,教学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情,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 种万能的教学方法,至少我还没听说过那些低效的教师 在课堂上往往只是简单地给全体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而 且很可能没有仔细考虑自己布置的任务是不是学生感兴 趣的或是需要的),然后要求学生用二十分钟完成。同样, 不用亲历现场你也能猜到,有些学生五分钟就能完成任 务,而这段时间里还有些学生甚至都没有开始,总有些学 生无法在二十分钟内完成任务因此,这个二十分钟的规 定会带来课堂纪律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学生集中 注意力,但有的学生会抱怨自己还没听懂,而那些提前完 成的学生则会感到无聊,并且着急地等着新任务。
假如你现在走进一位高效教师的课堂,毫无意外, 你会看到学生一定正在忙着学习。这些学生虽然不 一定整齐划一地干同样的事情,但他们手头一定有事 做,而不会坐在课桌前发呆。
相对地,假如你现在走进一位低效教师的课堂,你 可能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分配了学习任务,总 有那么几个学生坐在椅子上无所事事。他们或许在 打瞌睡,或许在做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
总之,他们不是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听讲,而是急不可耐地 挨过上课时间,显然,你已经知道,从上课铃到下课铃的整个 课堂时段中,只有那些高效教师才能保持课堂不被琐事中断, 并且保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高效教师的课堂上,没有 一分钟被浪费,没有学生无事可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 效的教师很少遇到有关课堂纪律的问题。 那么,高效教师是如何让整个课堂从头到尾一直保持饱满的 状态呢?他们仔细规划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以保证没有时间 被浪费;他们仔细规划讲课过程,力求简明扼要(因为他们知 道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为领 先的学生着想,他们也为后进的学生着想。
-- Hello, I’m Mike. What’s your name?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上课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上课课件



傲 橘
橙残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挑 tiǎo (挑战)
tiāo (百里挑一)
读一读: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小红经过层层挑. 选,最终获得第一名。她真 是个百里挑. 一的技术人才。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源自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径. (
jìng

zèn√g )
jìn )
橙. (
chéng

céng )
同音易混字
橙 chéng

字义:红和黄合成的颜色。如:橙黄。 组词:(橙色)(橙子)(橙黄橘绿)
字义:水清。如:澄清。 组词:(澄清)(清澄)(正本澄源)
运用:山橙园飘香,一条澄清的小溪从园中穿过,处处风景如画。 这条小溪的水很澄清。
联想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反衬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 “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寒凉逼人,更体现 了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梧 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 漂泊流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 发作者的联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 起家乡的温馨美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诗人 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
《赠刘景文》写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 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 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其人生坎坷遭遇, 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空气》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空气》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3)结论:空气有质量,20筒空气的质量大约与50颗绿豆的质量相当。 4.用电子秤称量篮球充气前后的质量 (1)谈话:有同学对上述测量结果不满意。50颗绿豆的质量是多少啊?是啊,绿豆有大有小,用绿 豆的个数表述空气的质量不够精确。常见的质量的单位是克或千克,我们能否用前面提到的测量质量 的工具测量一下呢? (2)用电子秤称量篮球充气前后的质量 称量充了20筒空气的篮球的质量;给篮球放气后再次称量;记录两次测量的数据。 (3)结论:空气有质量,20筒空气大约有2克。 (4)讨论:为什么电子秤称量不出一袋空气的质量,却可以称出充气前后篮球的质量?因为篮球里 装入的是压缩空气,空气的量增加了,充气前后的质量差别就比较明显;充气前后篮球的体积没有明 显变化,排除了空气浮力的干扰。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通过《认识一袋空气》一课观察过空气的基本特征,知 道空气是无色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对于空气有没有质量( 学生常说重量)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但是根据生活经验会有他自己的想法, 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学生对天平这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
《空气有质量吗》说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 内容《空气有质量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 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 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
本课是在感知过空气,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之后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进行探索和 求证的一课。要让学生用“质量”一词替换学生常说的“重量”一词,但不需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 质量。 本课先提问学生“空气有质量吗?”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想 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学生一定能想到用一年级下册 《谁轻谁重》一课中用过的天平,让学生思考论证空气有没有质量的具体的方法,并思考在操作过 程中影响天平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因素,经历探究论证的过程。也可以对工具有更深入的认识,体会 到工具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观察和测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第4课时 去奶奶家 北师大版(共18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第4课时  去奶奶家 北师大版(共18张PPT)

探索与发现
淘气去奶奶家,需要先乘4时的火车,在新站换车,再 乘2时的汽车。
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 置?在图中标出来。
探索与发现
淘气去奶奶家,需要先乘4时的火车,在新站换车,再 乘2时的汽车。
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火车行驶路程 + 汽车行驶路程 115×4= 460(千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北师版)
第四课时 去奶奶家
目录
1 情景导学 2 探索与发现 3 学以致用
01 情景导学
竖式计算
情景导学
35 × 24
14 0
353 ×1 3 10 5 9
02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淘气去奶奶家,需要先乘4时的火车,在新站 换车,再乘2时的汽车。
3位同学通过画图表示题目 的意思,你能看懂吗?
学以致用
4.张叔叔家住北京,春节乘火车回青岛老家,途经天 津、济南,最后到青岛。
(1) 426-122=304(千米) (2) 122+304+393=819(千米)
或 426+393=819(千米)
学以致用
4.张叔叔家住北京,春节乘火车回青岛老家,途经天 津、济南,最后到青岛。
(3) 152×3=456(千米) 大约在济南
学以致用
2.用竖式算一算。
48×3 =144 48
× 23 144
32×5 =160
32 ×5
16 0
学以致用
2.用竖式算一算。
256×3 =768
256 × 1 13
768
243×4 =972
243 × 1 14
972
3.看电影。
学以致用
(1)28×5+9=149(人)

第四课 愿做“开口笑”(课件)小学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四课 愿做“开口笑”(课件)小学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06
课后活动
把你遇到的烦心事,写 到纸上,尝试用积极的解释思 考它,叠成纸飞机进行放飞, 让你的心情变得在团队合作中,积极发挥 自己的作用,为团队的成 功贡献力量,同时学会感 恩团队成员的支持与帮助 。
05
课堂小结
每一件事情都有两面,用消极的眼 光看待,我们就会变得不开心;但用积极 的眼光看待,我们就会变得开心,这就是 “开口笑”的秘诀。希望同学们遇到挫折 或困难时,不要悲观,换个角度用积极乐 观的态度面对,迎难而上获得成功。
02
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 个美好瞬间,感恩身边 的人和事,让自己的心 灵更加富足。
03
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时 ,用积极的心态去适应 和接受,从而更好地融 入新的环境。
在人际交往中应用积极眼光
01
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尝试 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 场和感受,以积极的方式 化解冲突。
02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 处,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 励,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 友谊和信任。
的学习态度。
当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积极分析原因,
02 找出问题所在,努力改进,而不是一味
自责或放弃。
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寻求帮助,如向老师
03 、同学或家长请教,共同解决问题,提
升学习效果。
在生活中应用积极眼光
01
遇到挫折时,用乐观的 心态去面对,相信自己 能够度过难关,从而培 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爸爸妈妈也不是有意的,他 们工作很辛苦,他们也想陪 我,我要体谅理解他们。
他们说话不算数,早知道就 不那么早写作业了!我不管, 我就要去动物园。
03
思维大转盘
积极解释下面的情境,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事情
01
玩的大汗淋漓、口干 舌燥,到家后发现桌 上只有小半杯水。 我可以这样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最新教学课件PPT(附课堂演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最新教学课件PPT(附课堂演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3.知有儿童挑促织
(1)诗中“挑”的读音是(B ),意思是(C )。
A.tiāo
B.tiǎo
C.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D.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
(2)“促织”指的是(A )。
A.蟋蟀
B.蝈蝈
C.蚂蚱
四、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我把车马停下,是因为爱那枫林晚景,霜染 的枫叶胜过二月鲜艳的花朵。 __停__车__坐__爱__枫__林__晚__,__霜__叶__红__于__二__月__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 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啊! __一__年__好__景__君__须__记__,__最__是__橙__黄__橘__绿__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___您____”,在诗中 指___刘__景__文____ (人名)。 (2)“橙黄橘绿”说明( A ) A.秋天色彩丰富,很美。 B.作者喜爱这两种水果。
3.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对的打“√”,错的打 “×”。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 意志消沉。( )
二、百字练笔 用一段话描写《夜书所见》中“儿童挑促织”的情景。 略。
举,向上托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 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 花枝还傲寒斗霜。
品读诗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连环画 PPT精品课件4人美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连环画 PPT精品课件4人美版
文字说明和画面,把一个事件或者 故事,按情节发展顺序图文并茂的 表现出来,而且精简。
图画形式可以是单线白描,漫画, 油画,水墨画,剪纸,水彩 ,木 刻以及国画等不同艺术形式。
守 株 待 免
连环画的创作过程
步骤一:设计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步骤二:找出主要情节中的关 键内容 步骤三: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猜一猜
兔子领先
慢慢的乌龟超过了兔子
乌龟最后胜利了
乌龟和兔子开始比赛

乌龟和兔子开始比赛
兔子领先
兔 赛

慢慢的乌龟超过了兔子
乌龟最后胜利了
说一说:这组作品有什么特点?
乌龟和兔子开始比赛
兔子领先
慢慢的乌龟超过了兔子
乌龟最后胜利了
特点:
故事性 精简性 图文并茂 色彩丰富
连环画: 连续的图画。配合简练的
步骤四:设计出连环画的封面
一:乌龟和兔子开始比赛 二:兔子领先 三:慢慢的乌龟超过了兔子 四:乌龟最后胜页:文字、人物活动、场景 封底:可根据需要添加或者省略
开动脑筋
作品欣赏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植树》ppt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植树》ppt课件

30÷3 = 10 6÷3 = 2 10+2 = 12
36 ÷ 3 = 12 ( 棵 )
答:每班平均分到12棵树。
探究新知 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 3 6 ÷ 3 = 1 2(棵)
÷ 答:每班平均分到12棵树。
新课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2分钟) 讨论:可以分成几组? 三(1)班有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 成几组?
新课学习
一共有36棵树苗。
÷
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36 ÷ 3 =
()
思考:怎么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
探究新知 方法一
先分3捆,再分剩下的6棵,每 班分得12棵。
探究新知 方法二
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30÷3 = 10 6÷3 = 2 10+2 = 12 答:每班平均分到12棵树。
探究新知
你解释你的发现吗 ?用你的发现尝试 计算52÷4。
我还可以写一组 算式:
40÷4=10 44÷4 =11 48÷4 =12
探究新知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用十位上的数除以这个数,再用 个位上的数除以这个数,最后把结果加在一起。
我把52看作40+12,然后再进行计算。 40÷4=10 12÷4=3 10+3=13
课堂练习 2.口算并说一说算理。
42÷2= 21 69÷3= 23 26÷2= 13 36÷3= 12 48÷4= 12 93÷3= 31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用十位上的数除 以这个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这个数, 最后把结果加在一起。
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第52页2、4题。
板书设计
拓展提高
小组PK: 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准, 并说出解题思路。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土壤的成分 课件ppt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土壤的成分 课件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沙子 小昆虫
枯树枝
黏土 植物的枯叶
蚯蚓
土壤里还有什么?
• 将自己的发现用便签纸写下来 贴在记录单上!
• 耐心、仔细观察,轻声细语交 流!
证明土壤中有水!
证明土壤中有空气!
证明土壤中有沙土和黏土!
开始冒气泡。 土块塌了。 水变浑浊。 土壤出现分层。
土壤中 有水、 空气、 沙土、 黏土
......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土壤
4.土壤的成分
还需要什么?
哪里可以找到土壤?
花园 、草地、菜园、田野、果园、池塘……
土壤有什么作用呢?
土壤有什么作用呢?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 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 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土壤里有什么
自己观察土壤,用便签纸记下 你新发现的土壤成分。
1、土壤有的是褐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 黑色的。 2、土壤里有腐殖质。
……
土壤是由水、空气、沙土、黏 土......多种成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