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教学改革刍议

合集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历史专业教学改革刍议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历史专业教学改革刍议

体系等方面进行 了一些改革和实践 , 了一定的成果。 取得 【但 】 众所周知 , 从本世纪初以来 , 涉及课程价值 、 课程 目标 、 课程 内 容、 课程结构等各个方 面的基础教 育新课程改 革也在全 国范 围积极进行。那么 , 现有高师历史 专业的教 学效果 如何?能 否适应新的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 的需要?笔者通过对一些地 方高师院校历史专业 的部分毕业生 、 在校生进 行 了一次 问卷 调查 , 并通过查阅部分高师历史专业 的培养方案可 以看到 , 随 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不断深入 , 高师历史专 业教学改革 的 步伐却相对迟缓 。如在教 学内容方 面, 目前一些 高师历史专 业 的课程设置还是沿袭 以往的学科 体系 , 以两 大通史为 主再 辅 以一些选修课 , 教学 内容仍 以政治 、 济和文化史 为主 , 经 仍 然是注重物质的传统历史观 。而 目前 中学历史 教学则是 物质 与精神结合的总体研究历史观 , 的是从 政治 、 强调 经济 、 、 外交 学 习、 、 、 社会 文化 心态等总体上进行考察。 【二者之间存 在着 2 定的差距 , 所以有些毕业生 要慨叹有些 东西在大学根本 就
20 0 8年 第 l 期 1 ( 总第 14期 ) 6
世 纪桥
No 1 , 0 8 . 12 0
Sii i h J Qa o
( eea N .6 ) G nrl o 14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高师 历史 专业 教 学 改革 刍议
杨 卫 东
( 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 西平 16 0 ) 300
院校历史专业 的一些专家 、 学者是本次 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 方案 的设计者 , 与 了中学历 史新课 程标 准的研发 与设 计 , 参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讨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其逻辑思维深邃的智慧所含蕴博大精深,尤其维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层次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那么,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该如何改革?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布置各类文言文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增强教学元素的逻辑性,特别是要重视文言文的字面及精神意义,培养学生正确提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实践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文言文。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及室内外环境资源丰富文言文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促进学生更自觉地深入学习。

文言文教学应重在实效,既要充分发挥老师丰富的文言文教学经验,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精华所在。

总之,通过不断改革,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言文,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掘文化资源,挖掘文言文历史深处的智慧,进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改革刍议

高中历史必修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改革刍议

582020.08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摘 要]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8—2019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组依据课标编写了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并交付国家教材委员会审定。

《纲要》分上下册,上册为中国史,下册为世界史,强调历史时序性的同时,注意点线面的结合。

本文分析了《中外历史纲要》的特点及探讨了当前新教材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必修新教材 改革策略高中历史现行必修教材有三本,分别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专题史,新教材必修改为通史,设模块《中外历史纲要》,按通史架构分成若干学习专题,对应课标专题实施单元教学,每个单元有概述,字数300—500字,包括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每课的篇幅4—6页,结构有导语情境导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或图片;正文3—4目,字数1500字上下;辅助学习项目丰富,有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思考点、史料阅读等组成,课文最后还有探究与拓展包括问题探究、学习拓展,依托史料实证,重在拓展和培养素养。

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史学立意的“大写意”与史料选择的“工笔画”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思维培养与以史育德的统一。

一、从体例和内容看新教材的特点(一)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是历史教育永恒的追求。

新教材更有利于学生从清晰的历史脉络中增强历史理解力,在更具体的阐述中感悟价值,在更详尽的史实中增高中历史必修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改革刍议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葛家梅强认同,在史学拓展中发展思维,在史料辨析中提高能力。

如:新教材第10课《辽夏金元的 统治》中提到“元朝还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开罗宣言》提到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等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图1 思想革命示意图
在理清逻辑关联后,教师顺势展示陈独秀《告青年》中的文言片段,在学生尝试阅读却无法通晓其意时,教师趁机设疑:“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文化水平很低,他们能否读懂?”引导学生移情神,凝思旧文体的弊端。

紧跟着出示《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片段与鲁迅的白话小说,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学的优势。

接着叙述五四运动后数百种白
图2 新文化运动内容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二)立足长、短时段,透视人物群像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目标4指向比较、评价能力,我们利用有血有。

传统与现代:地方院校《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刍议——以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为核心

传统与现代:地方院校《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刍议——以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为核心
t u h n alk n s o olg s a d u i e s is L c olg s a d u i e i e ,b s d o e c ig c n e t o i a g ti l i d f c l e n n v r i e . o a c l e n n v r t s a e n ta h n o c p s ft s e t l e s i h c us o re,s o l ih ih h o a tn c c l r ,e p o ema e ass c sfl tr tr ,a d c mb n e wi e h ud h g l t e lc le i u t e x l r t r u h a k l e au e n o ie t m t t g t h u i l o i h h h
以教 学理 念 、 内容 、 法 为核 心 方 魏 郭 辉
( 贵州师 范学 院历 史与 社会 学 院 , 贵州 贵 阳 5 0 1 ) 508
摘要 : 中国历史文选》 《 作为大学历 史专业主干基础课程 , 在各类 高校历 史专业 中均有开设。地方 院校在 此课 程教 学理念上应该 突出地方民族 文化特 色, 挖掘 乡村 民间文献等资料 , 将其与地方文献的研 究紧密结合 。 在教 学 c容上要注意吸收学界前 沿成 果、 a 古籍整理方法 , 强地 方文献及 史志等 内容 , 更多关注学生 实践教 加 要
Co e ta d M e d ntn n 出0
Tr d to nd M o e n t a ii n a d r iy:Re o l O lSe e t d W o kr a hi n Lo a le e n n v r iis so y Te c ng i c lCo lg sa d u i e ste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历史教学备课艺术刍议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历史教学备课艺术刍议

活跃 , 往往 会提 出许多令 教师 意想不 到 的问题 , 中不 其 乏智 慧的火花 , 如果教 师在备课时对这些 环节没有认 真 地 准备 , 临场就 无法给 予学生 满意 的 回答 , 至根本 无 甚
法 回答 问题 。“ 有无 知 , 则有 知 ; 无不 知 , 无知” 张震 ) 则 ( ,
学学科和非教学学科 之间的联系。 历史 教学 中经常会涉
“ ” 新 即要求 教师进行创新 , 也是新课 程改革 的主 这
及其他学科 的知识 , 师在教学备课 中必 须对其他 学 故教 科 的相关 知识 有一定 的了解 。例如我们在学 习《 近代 以 来世界 的科学 发展历 程 》 , 师就必 须掌 握相应 的物 时 教 理知识 、 学知识 及生物 科学 的知识 ; 化 在讲 “ 理学 ” 就 时

结 合教 材归纳 , 然后 提 出问题 分组 讨论 , 后 比较 得 出 最 两者 的异 同。而在分 析《 文艺 复兴 时期人文 主义思想 复 兴、 发展》 , 完全是摘 录教 材以外的 图片 、 时 我 视频 , 让学 生从 直观上理解 这一时期人文 主义精神 的发展 , 从而更 好地理解人 文精神的 内涵 。 三、 求学之道 , 使专于精——历史备课要 求“ ” 精
新论视窗 z x L xE C H U JoU A G E ?
居 高 声 自 远 ,非 是 借 秋 风
— —
历史教 学备课 艺术 刍议
觉今是而 昨非 ,t E改月化 , 长进”朱熹 ) 便是 ( 。历史教 师
在备课 中敢 于尝试 经常性地变换 教学方法 , 忌用一种 切 方法去完成一个 阶段的教学 内容 , 这样学生才 不会对 学
三是板 书设计要精 心。板书是教材 内容的提炼 和浓缩 , 是对教 材的高度概括 , 的板 书设计 在给学生知识 的 同 好 时 , 给学生美 的感受 。有的教师总是抱 怨学生 的作业 也 字迹模糊 , 式不规范 , 格 殊不知 , 中很 重要 的 因素是学 其 生长期模仿教 师的结 果 。 四是 习题要精选 。 以致用 , 学 理 论 的最后 归宿在 于解 决实际问题 , 习题 , 精选 运用 知识 ,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学条件和学生现状 , 注重“ 学为主体 ” 和“ 信息主导” 两个方面的探讨。 ( 一) 综合运用自修与研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 中 ,可 以从 以下
在中华文明数干年的发展演变 中 , 出现 了众多
底 蕴深 厚 的 文化 门 类 , 每 种文 化 门类 在 不 同发 展 演
话, 三是如何将课堂教学效果持续化。 目前, 在课时不 可变动的情况下 , 准确定位教学思路 , 精心选择教学 内容 , 改革教学方法, 是提高教学质量 、 提升课程建设 水平的重要任务。

( 二) 坚持历史继承与现实扬弃相结合 。以讲授 中国传统 文化 知识 、 内涵 为主线 , 同时 , 立足现 实 , 以多维视角来观照 中国传统文化 的历史价 值和时 代意义 , 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 激发 学生学 习、 传承
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 围,树 立积极 的价值导向 , 保证学生的外在感受与形成有效的内在转化。
面、 准确地掌握 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 , 进一步丰富
知识储备; 学会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 能够运 用文化视角审视当下生活、 解释社会现象。
因此 ,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首先从本质上是一个
中以下三个问题越来越凸显 : 一是如何在庞大的文化
( 一) 坚持感性体验和理 } 生反思相结合 。引导学 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注 重提炼传统 文 化精神 , 理性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 的双 重影响 , 提升
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的能力和质疑精神 ; 增强探 究意
识和 兴趣 ;
宝库中精选教学内容 ; 二是如何实现传统与现实的对
二、 精心选择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 , 笔者认为 , 中国传统 文化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遗产 , 也是世界文化体系 的重要构成 ,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 它鲜明地体现出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刍议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刍议

面。此外, 可以借机培养学生作为师范生所要具备的基本
素质 和技能 ,使他们从技术到心理都受 到一定 的锻炼 , 为 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和独立的科研 打下基础。 把《 中国历史文选 》 堂构建成学生 自主学习 的平 台 课
1 8 8
我校历史文选课开设在第一学年 , 学生经过高考后近 三个 月的煎熬和等待 , 经过入学后一 个月 的军训 , 又 对学 习有着强烈的欲望和美好的憧 憬 , 对专业课及任课老师有 着强烈的好奇及 内心的崇拜 。 这种情绪和激情如被 引导到 学习 , 是一股很强 的学 习动力 。但是历史文选课的教材和 这种情绪是 不协 调的 , 它艰涩难懂 , 味性差 , 趣 犹如一盆 冷 水 浇在学生激情火焰之上 。 这种情绪 和现实的反差使学生 与这 门课程渐行 渐远 。怎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老 师在课堂教学中下足功夫 。 譬如教材 第一部分是 甲骨文与 金文 , 在授课 时抓住学 生的好奇心 , 给他们写古文字 、 讲文 字构造 、 放甲骨文 、 金文的 图片 , 以他们知道但不十分 了解 的东西作为切入点 , 十二属相 、 比如 天干地支等等。 学生 的 兴趣调动起来后 , 明确提倡 、 鼓励 、 支持 学生 自主学 习 , 比 如鼓励学生 查一下 自己的姓 或名或是 自已感兴趣 的某个 字古文怎么 写 , 过了什么样 的演变过程 , 经 并鼓励他 们走 上讲 台进行现场演示 。 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带来 了成 就感 和被认 同感 , 从而获得学习的巨大动力。这是一个 引 导学生 由认识到接受 、 到实践的过程。开始时学生可 能是 被动的 、 试探的 , 当他们 内心觉得有收获 的时候 , 被动就变 成 了主动。当然 , 这个过程是个反复的 、 时刻会发生变化的 过程 , 老师对这个过程要有准备 , 要不厌其烦 , 适机引导。 二、 投其所好 。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抓住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 ) 一 教学 内容投其所好 抓住学生求知 的心理 ,讲解某些具体 问题 的时候 , 尽 可能层层深入 、 生动形象 , 并尽可能让 学生参 与其 中。举例 来 说 , 一段时 间的学习 , 经过 让学生总 结有 哪些字可 以表 达“ ” 年 这个概念 。 学生略作思考就可以回答 出“ ” “ , 年 、岁”

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

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



问题 的提 出
而在我们 的教学 。 作为地方院校 , 学生生源虽然不及重点大学, 但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 最重 要 的主 干课程之一, 古代文学的教学 应该有基本 的要求和培养标 准, 不然 , 本身进校时基础就 比重 点大学差一截 , 进校 后 的培 养如 不想 办 法跟 上 , 差 距 就 会 越来 越大 , 那
代文学课时一再 压缩 , 致使古代 文学教学基本上 采用被动的线性授课 方式, 生学习兴趣难 以提 学 高, 学生的传统文学文化修养普遍较差 , 甚至到三 四年级的时候 , 还有 一些 学生对较 为常用的繁体 字不 认识 , 更不 用说 写 ; 的学 生 对 历史 上一 些 著 有 名的作家作 品张冠 李戴 ; 的学生甚 至对文 学朝 有 代也相 当模糊 ; 有的学生拿到 一篇作品不知如何 欣赏 ; 相当一部分 同学对古代文 学 中的一些经典 名篇不能背诵 ; 至于会古典诗词 曲写作的学生更
革” 前期成果之一。
维普资讯
第2 5卷
攀枝花学院学报
第 4期
“ ” 主要指精品课程建设 、 3, 重点学科建设 、 学位点
建设 。这里 的“ ”, 1 主要 是指通 过 上 述三 个 方面 的
了本校汉语 言文学专业 的培养层次 , 另一方面又 促使我们的教学科研快速上档次 , 并对其他学科 有带动 示范 效应 , 而整 体 促 进 汉 语 言 文 学 专业 从
应 能力 的学 生 。
二、 改革 设想
改革 可从 教 与学 两方 面 考虑 , 简称 “ 3+1和 4
+1工程 ” 。
是少得可怜。凡 此种种 , 都使汉语 言文学专业 的 学生专业底 气不 足, 以在 工作 中体现 出 自己的 难 专业修养和水平 。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 因, 应该说主要不在学生 ,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刍议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刍议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刍议作者:张霞来源:《学理论·下》2009年第10期摘要:《中国历史文选》的课堂,以其工具性为契入点,可以构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这需要教师做到:注重学生心理认知;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作业设置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料室藏书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与所学知识进行亲密接触;大方给予学生时间、引导及称赞等。

关键词:《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兴趣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0188—02作为历史专业的基础课、工具课,《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提供一条学史入门的途径,使他们学会并掌握一些治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既包括知识的学习,又包括能力的培养。

目前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仍有许多与此不符的地方,譬如这门课的特性之一——工具性在许多高校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国历史文选》课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它所选用的文章是古文和古字(笔者认为历史文选课选用的文章应该是古文和古字,目前有些教材是白话本,课后注释很全面,学习难度大大降低,达不到全面锻炼学生基本功、培养学生历史感的目的。

本文所用教材是周予同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给学生带来很大距离感、陌生感、恐惧感,笔者不止一次听学生说看到课本的感觉是害怕,没有吸引力,没兴趣、没动力去研读。

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教学目的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课堂的趣味性可抵制教材的枯燥,课堂的活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欲望。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中所起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沉溺于目前很多高校沿袭的“老师满堂讲、学生满堂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即忘记”这样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以其工具性为契入点,《中国历史文选》的课堂可以构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教学中,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重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刍议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刍议
生 旦箜 塑( 工2 垫 ! 型! Q ( :
教 育 科 研
想 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 ,就必须把这些抽象 的原理 统教学 方法表现这些 概念 、过程和原理 ,总有这样 或那样的缺憾 ,而使用多媒 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这样 的优 体则一 f 以弥补传统教 学的不足。将宏 观与微观、整体 与部分 、动与静紧密结合 势 ,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 、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 ,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 ,清 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 使抽象 问题迎刃而解。
题 时 ,教师要严 肃认真地对待。教师要以一颗和蔼心对待教学 内容有关的史料 的时间前后 ,学生容易记错 。我用顺 I Z l 溜 “ 革命风暴刮起后 ,把沉睡 的亚洲人 和历史 小故事 ,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 ,做到深人浅出 。比如 “ 新文化 吹醒了” ,这样学生轻松就记住 了,并且牢记在心。
进行教材 处理 ,才能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实效。在教学实践中 ,认真钻 集会 ,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教师是指导和订正 。 ”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 , 对历 研课本 , 让学生 心中有数 ,目 标 明确。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 史内容进行感知 ,对课文 的内容有感而发 ,使思想得到启迪 ,灵魂得到净化 , 境 ,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 “ 愿”学。 个性得到张扬 。历史课堂教学是师生灵魂的对话 。比如俄 国十月革命 、资本主 让学生 明确学 习 目 标 ,课本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也是学生学习的 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 、非 、拉各 国的 民族解放运动 ,共 同促成世界现
豆芽课 。 二 、鼓 励 学 生 提 出 疑 问
课堂提问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设疑的 目的在于释疑 ,教师应视 问题 的难易程 度采用不同的方法 。 教 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剖析 当时中教会学生思考 , 这对学生来说 ,是一种最有价值 从而得 出结论 。要让学生喜欢你 的课让历史课 ,把历史课堂教学 当成一种艺术 的本 钱。教师要 把握一个原则 :“ 不愤不启 、不悱不 发。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 享受 。这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来 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 的精深理解和熟 正确 处理 “ 疑”与 “ 释”的内在联系 ,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 ,回答问 练把握 ,来 自教师的禀赋和气质。例如 :“ 亚洲的革命风暴 ”与 “ 亚洲的觉醒”

历史教科书转型刍议

历史教科书转型刍议
樨稚 免
E C R C 疆 ! 曼8 AR 2 W U Ri l M R E (I +
历 史 教 科 书 转 蛰 刍 议
西 北 师范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李 虎
【 摘 要 】教科 书是 学校 开展教 学活动的基本依 据和材料 ,也是课程 实施 的基 本载体 。因此 ,历 史教 科书的结 构和
在 《 现代课程论 》中 ,将教科 书定义为 “ 学校 或是任
何 学 习集 团 在 学 习一 定 领 域 的知 识 时 所 ” 显 然 ,便 于 教 学 方 式 而 编 写 的教 科 书 更 多 的 考 虑 到 教 师 的教 学 ,而 忽 略 了学 生 运 用 教 科 书 自主 的 学 习 。在 王 策 三 先 生 的 《 学 论 稿 》中 对 教 科 教 书 的概 念定 义 如 下 : “ 科 书 是 教 师 和 学 生 学 习学 科 知 识 教 的 主要 材 料 。 ”在 此 ,笔 者 认 为 教 科 书 是 教 师 教授 和 学 生 学 习学 科 知 识 的 主要 材 料 ,并 且 教 科 书 更 多 的 是 帮 助 学 生 自主探 究 学 习 。教 科 书 应 给 学 生 以 自主 学 习 的指 引 ,教 科 书 内容 的 选 择 、 问题 的 设 置 都 应 考 虑 学 生 的年 龄 特 点 、认
的教科 书更 多的是关 注 ,如何方便教 师教学 ,这样 的教科
书 对 学 生而 言毫无 吸 引力 ,从而 导致 学生 不感兴 趣 。 因 此 ,教 科 书 从 “ 材 ” 到 “ 材 ” 的 转 变 ,是 学 生 学 习 的 教 学 需 要 , 更 重 要 的 是 “ 材 ” 教 科 书 更 能 帮 助 学 生 自 主 学 学
教科 书。”就此意义上 ,教科书 已不再 是仅仅提供给学生

中职教学中《中国历史》“课程思政”的探析与实践

中职教学中《中国历史》“课程思政”的探析与实践

中职教学中《中国历史》“课程思政”的探析与实践发布时间:2023-05-25T03:52:06.4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1期作者:李海燕[导读] 中职教育在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国历史》课程教学中,需立足于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提升其的历史使命感,并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弘扬思想政治、传播优秀文化,将历史课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进而实现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德育素质的提升。

(大荔县职业教育中心陕西渭南大荔 715100)摘要:中职院校所使用的《中国历史》教材,是根据一线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编写而成。

中职历史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融入了很多的思政元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职《中国历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化中职历史教学模式,以推动中职历史教育的发展,提升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学;《中国历史》;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6-130-01中职教育在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国历史》课程教学中,需立足于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提升其的历史使命感,并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弘扬思想政治、传播优秀文化,将历史课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进而实现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德育素质的提升。

一、加强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中职教学中《中国历史》“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到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并进行一定的延伸与拓展,而要实现课程思政的良好育人效果,教师是关键,因此,中职院校有必要重视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

比较文学教学内容改革刍议

比较文学教学内容改革刍议

比较文学教学内容改革刍议
近年来,文学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界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文学课程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和探讨,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

笔者认为,文学教育的改革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教学内容
传统的文学教育内容往往是从古代文学开始逐步推进了解到现代文学,这种划分方式限制了学生的知识格局,也不利于他们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文学作为当代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完全有必要给予其更多的重视。

因此,可以考虑从现代文学的特点、风格和主题方面入手,打破常规教学方式,注重推陈出新,注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拓展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加入相关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文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文学教育中,教师往往采用“讲解+背诵”的教学方式,除了让学生难以保持专注外,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表达能力。

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交互,通过小组讨论、问答形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和表达。

同时,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形式。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理解、欣赏文学,更好地培养素养和思维创新能力。

总之,文学教育改革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和多样性,贯彻不断拓展课程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新时代、新发展趋势和人们的认知需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刍议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刍议
的 过 程并 重 。新 教材 在 这 方 面 给 师 生 们 留 下 了较 大 的 思 维 空 间 。例 如 “ 洋务 运 动” 这~ 节 ,新 教材 有意 识 地 留下 了对 洋务 运动 的评价 不写 ,却通 过课 后 “ 结 合史 实 ,谈谈 你 对洋 务 运动 的评 价 ” 的练 习题 把这 个 问题 提 出来 。这就 需 要教 师 和学 生通 过教 学 过程 ,通 过 对历 史事 实 的分 析 、综合 、比较 、归 纳 、概 括等 认 知活 动来 得 出历 史 的结 论 ,从 而 提高 学生 的历史 思 维能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 学 刍议
云 南省 保 山市施 甸 县第 二 中 学 王 文高
摘 要 :教学 是一 个 实践过程 ,教 育观念 的转变 ,教学 思 想的 跟进 ,教材 的认识 ,教学 的变更 ,教 师素养 的提 高 ,学生 年龄 与教 材 深 浅的和 理结 合 , 教 学 设备 及条 件存 在状 态 ,其 他学 科 任务 的难易 度 , 学 科 间知 识是否 能在 相对 同步 中互 相借 鉴 ,历史 本学科 框
是 如前所 述优 化 课堂 教学 内 容 ,创 设积 极 的学 习环境 ,
构 建先进 而科 学 的教 学模 式 ,让 学生 “ 愿 ”学。 二 是 提高历 史学 科 的课 程实 用 价值 ,让学 生 “ 乐 ”学 。我
力 ,提 高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类似 例 子有 许 多 。历 史 教 师 必须 借 此在 课 堂教 学 中引 导 学 生 探 究 形 成 结 论 的 生 动过
须 改 变 陈 旧 落 后 的 教 学 方 式 ,要 以学 生 为 本 ,改 革授 课 的 方 式 、方 法 ,构 建先 进而科 学的课 堂教 学模 式 。 第 一 ,改革 教学 内容 的呈 现方式 ,实现 教学 内容 呈 现方 式 的多样 化 和科学 化 。所 谓 多样 化 ,即教 学 内容 呈现 不再 单 纯依

成熟的历史教育,以完善人格为最高目标-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成熟的历史教育,以完善人格为最高目标-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分类号密级UDC 编号学位论文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与健全人格教育的教学实践探索谢芳青指导老师姓名:王延藻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名称:教育硕士·历史论文提交日期:2005年9月答辩日期:年月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二○○五年九月摘要历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学”。

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怎样的人类,由怎样的人类去发展;我们这个社会上的人类有怎样的文化与文明,有怎样的公德心和人性品质;该怎样组成和谐的人类社会,该如何懂得相互尊重、相互亲爱、相互欣赏;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与环境,对待宇宙世界,如何掌握和利用知识和科学,如何修炼自己的良心和宽阔自己的胸怀等等。

历史教育不仅要承担如此的教育任务,而且必须面对如此的课题来作教学内容,以突出学科的本质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

成熟的历史教育,以完善人格为最高目标。

养成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而且还是历史教师在新课改大潮中必须认真探究的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何,现有历史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健全人格教育,是笔者从广泛的问卷调查中寻找突破口,然后选择了以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为核心,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重点落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信念和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培养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历史学习中,学会为自己决策,养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与个性,即培养民主的人格,使学生拥有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如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物教学健全人格教育目录第一章前言…………………………………………………………1.1 选题意义……………………………………………………………………1.2 学术回顾……………………………………………………………………1.3 思路与方法……………………………………………………………………1.4 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健全人格教育: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一项急迫任务…………………………………………………………………2.1 健全人格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问卷调查)…………………………2.2 健全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3 健全人格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世界课改的共同趋势………………第三章高中历史人物教学:渗透健全人格教育的主渠道3.1 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将问卷调查情况说明)……………………3.2 针对新课改目标,革除历史教学弊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设计………………………………………………………………………………3.3 春风化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文化建设,教室、公共场所)……………………………………………………………………3.4参照新课标教学建议,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探索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3.5 学科协作,发挥语文、政治等其它课程的综合作用,鼓励网络条件下的历史学习………………………………………………………………………………第四章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与健全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设计4.1 教学设计(上)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林则徐、左宗棠、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4.2 教学设计(中)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列宁、拿破仑、希特勒、罗斯福、居里夫人、比尔·盖茨)4.3 教学设计(下)中国古代史部分……………………………………(孔子、商鞅、秦始皇、司马迁、)结束语5.1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5.2 有利于改变单一的评价体系…………………………………………5.3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附录一:参考文献………………………………………………附录二:问卷调查表及统计表……………………………………后记………………………………………………………………第一章前言1.1 选题意义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

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改革刍议作者:魏训田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6期摘要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存在课时严重不足、学生知识储备匮乏、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教学内容以完善学生相关知识结构,充分运用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系统辅导和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更好地完成《中国历史文选》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国历史入选作品教学创新教学目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of "Selected Works of Chinese History"WEI Xuntian(Politics-law Department,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Selected Works of Chinese History",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such as deficient hours, lack of students' knowledge reserve,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 To fulfill the teaching purposes better, we must pertinently supply teaching contents, perfect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give students systematic guidanc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s by the course web.Key wordsselected works of Chinese history; teaching innovation; teaching purposes1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现状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教学后记刍议

教学后记刍议

教学后记刍议
徐选旺
【期刊名称】《俪人:教师》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教学后记是各科教案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一般往往被人忽视,误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要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总结经验教训,寻求带规律性的、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的东西,借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必须善于课后总结,即写好教学后记.有些教师以为讲课是备课的结束,讲完了课就万事大吉,不是的.写好后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总页数】1页(P332-332)
【作者】徐选旺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时堰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后记刍议
2.济南"鹊华历史文化公园"刍议后记
3.专业高校外国语院系教改和发展的去同质化刍议——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记
4.将教学后记运用于体育教学刍议
5.教学后记刍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历史教学备课艺术刍议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历史教学备课艺术刍议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历史教学备课艺术刍议
陈春娟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1(000)027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课程目标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顺应这些变化,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不仅要启用新教材,改变现在的教学行为,而且还应改变对备课的传统认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上好课,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陈春娟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市高级中学,21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
【相关文献】
1.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云南留筠馆首届8月品茗茶叙活动记
2.居高声自
远非是籍秋风——回忆陈俊生同志3.关于“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的研究报告4.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新郎酒的大视野5.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访多
米诺喷码技术有限公司亚太区总裁韩立新先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历史教学改革刍议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历史的重要作用,指明了进行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将历史与文学相联系、将讲历史变为说历史、进行启发性学习三种历史教学的重要形式,最后呼吁新时期历史教学的改革,实现历史教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大学历史;影视教学;学习方式
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来,历史课就一直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旧唐书?魏徵传》中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的传统之一,由此,中华民族形成了历朝历代重视修史的惯例。

目前国内的大学也非常重视历史的教学,一些大学还专门设置了历史系或者历史学院,历史的教学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学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历史是史书上那些干巴巴的名字,距离他们很遥远,听上一节课还可以,一直听下去便会觉得索然无味;其次,虽然高校的历史专业教材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也只是版本不同、时间早晚而已,在其内容设置、体系编排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教师也不容易提起激情。

最后,历史教学的方法基本上维持在满堂灌的形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在上面写,学生在下面记,等到下课老师走了,学生也合上笔记不再翻看。

这样必然导致大学历史课堂学习效率的低下,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降低,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进入教学,大大丰富了大学课堂的形式。

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来说,多媒体引入教学,可以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突破,最终促进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历史与文学相联系,活跃课堂,掌握多种知识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一直就有一个共识“文史不分家”。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是语文老师将文学的教学与历史联系起来,通过历史背景来讲授文学,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学,而历史老师则很少在讲历史时提到文学,就是提到也是在讲该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文化成就。

笔者认为,在历史的教授过程中,适当加进一些文学作品的熏陶,可以增强历史课程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世界历史时,提到欧洲,教师就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当时的文学作品,文学与历史是相映发展的。

在介绍中世纪时,由于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中世纪的政治特点就表现为,政教合一、神学取得万流归宗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禁欲主义,与之相应,此时的文学就表现出四种类型,即教会文学、骑士文学、城市文学、民间英雄史诗,中世纪的文学除了但丁的《神曲》之外,就没有其他可圈可点的了,由此可见中世纪的黑暗。

再如讲到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教师就可以将启蒙运动、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相关文学作品进行介绍,将雨果、司汤达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进行相关介绍,使同学们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可以在视觉上对此有一个更为宏观的把握。

这样相互借鉴,既可以使历史的把握更准
确,也可以使同学们欣赏一些世界名著,拓宽视野,同时,也可一改过去历史课堂死气沉沉的场面,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讲历史变为说历史,历史人物走下来
历史人物在大多数同学的心目中一直是躺在历史书中的名字,毫无生气,让历史人物从冷冰冰的书本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们中间,这样就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历史也就成为了活着的事物。

采取这种办法教学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轻松很多,现在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

《百家讲坛》最初就是由厦门大学历史教授易中天的《品三国》而被观众迅速熟知的。

《品三国》的出现,使得一些普通人也对于三国时期的故事日渐熟知。

再如被誉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老师袁腾飞,通过他之口,两宋风云被缓缓讲述了出来,学生们不用埋在故纸堆里读《宋史》,就可以得知宋代的风云风貌。

由此可见《百家讲坛》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的强大魅力。

通过这种方式,历史人物从死气沉沉的书本上走了下来,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走到了普通人的身边,这也使历史走向了大众,不再呆在厚重的书本里。

又如,借助博客讲明史的当年明月,洋洋洒洒七本书,将明朝的历史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讲了出来,在他的笔下,历史人物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讲述着他们经历的一些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不被普通人了解的大明王朝逐渐向我们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

在这种方式之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随之而来,他们在闲时娱乐的时候就可以掌握自己本该掌握的知识,既放松了心
情,又学到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启发性学习,以专题进行演练,进行研发性教学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历史课的习惯认识是历史就是死记硬背,并且要背过这些大量的、无聊的东西。

其实,在世界上,许多国外的大学,背诵几乎就从来不是历史系学生们的一个基本功课。

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是围绕一些历史专题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写论文。

在他们看来,历史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探索和进行实践的过程。

历史系的学生们所要做的,实际上就是围绕一个个专题,去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梳理,然后再写成一个个可以给读者看的东西。

这就是说历史的事实虽然很重要,但是毫无疑问历史的方法更重要。

笔者十分赞同国外同行的观点。

在将以上两部分内容落实好后,学生们会对于历史学有一个宏观而全面的把握,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总体状况来设立一些专题进行训练。

比如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再让小组决定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时间就可以交给同学们自己来支配了,由于大学生们的空闲时间相对更多,他们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查资料,制作课题。

等到教师约定的时间,学生们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走上讲台,将自己小组的研究状况向同学们进行展示与讲解,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们自己的讲演能力、组织能力,也可以促进老师和同学们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同时还可能会让老师学到不少,所谓教学相长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展历史学学生们的知识面,历史系的教师
们还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来为学生们开设一些相关历史选修课程,如《四大家族专题》《中国婚姻家庭与社会》《中国文化专题》《世界文化史》等课程,使得学生在学遍必修之后,利用选修来调节学习状态。

总之,大学的历史学习是一个更为放松、更为开放的课程,可以利用各种合适的方法来探索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历史与文学相联系、将讲历史变为说历史、进行启发性学习都是探索新时期历史教学的重要形式。

我们呼唤新的历史教学方式,我们期待着高校历史教学的改革,由此来培养出既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同时又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的历史学本科毕业生,使他们能够经受住市场经济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