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二章宋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欧阳修的散文 •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 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 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 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 他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 耳。”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 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 颇为赞赏。 • 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 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 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 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 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 • 除了古文之外,辞赋也是他擅长的文体。 • 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 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其名作 如《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 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 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 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 • 欧阳修的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 有里程碑的意义。
• 这是因为:在宋代文学尤其散文中,道统 文学观具有压倒ຫໍສະໝຸດ Baidu的势力,而柳开、穆修 的创作虽无所成就,甚至谈不上是文学家, 但他们对于“道统”的鼓吹却远比王禹偁 积极有力。 • 后代作家在追溯其文学渊源时,首先不是 从散文艺术,而是从“道统”的意义上去 寻找一个连结韩愈、柳宗元与自己的中介 环节。
• 第二节欧阳修及其领导下的散文 • 经过宋初作家多方面的探索,针对晚唐五 代文风进行革新的思潮逐渐形成。 • 到了宋仁宗庆历(1041-1048)前后, 伴随着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领导的政治革 新运动的开展,文学革新的思想变得更为 自觉。因为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 理论的指导以及更切于实用的文学形式, 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了 继承和发扬。
第二章 宋散文
• 宋散文概况 • 北宋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名家辈出,佳作如林。相较而言,南宋散 文成就相对低一些。 • 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北宋出现了欧阳修, 三苏,王安石等名家,他们倡导和参与的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古文改革方面,以其 丰富的创作业绩,不仅扭转了晚唐、五代 以来的浮靡文风,而且还纠正了唐代后期 散文中出现的艰涩古奥的弊端,奠定了宋 代散文指切时政,平易畅达的新文风。
• 如《秋声赋》: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 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sà ),忽奔 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 也,鏦鏦铮铮(cōng ,金属撞击声 ),金铁 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 •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 声在树间。”
• 二、王禹偁的散文理论与创作 • 在散文写作方面,王禹偁作了有益的尝试。他的 散文,便有意吸收了骈文整齐而容易上口、具有 声韵之美的优点,形成既自由流畅又有一定音乐 节奏的新风格。 • 如《录海人书》的 一节: • 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有曝背而 偃者,有濯足而坐者,有男子网钓鱼鳖者,有妇 人采撷药草者,熙熙然殆非人世之所能及也。 • 在说理性的文字中,由于王禹偁提倡的是“传道 而明心”,不只是以“道”即固有的儒学教条来 教训人。《待漏院记》为了说明天下安危系于宰 相的道德修养这一政治见解,把两种宰相在漏院 等候上朝时完全不同的心思,用前后对应的排比 句式加以描述,写出“贤相”与“奸相” 的形象。 王禹偁通常避免生僻晦涩的词句, 文笔显得清丽 流畅。
• 一、北宋初期 • 北宋初期的散文名家有柳开、王禹偁和范仲淹。 • 柳开和王禹偁的作品多针砭时弊,反映民瘼,现 实意义很强,他们推崇韩愈,反对六朝、残唐五 代的浮艳文风,力求立意高远、平易朴实,是北 宋文学革新运动的先驱。 • 范仲淹为北宋初年散文的代表人物,他在政治上 主张革新,在文学上仍然主张革新,其散文与政 治革新联系紧密,要求革除弊政,政变国家的积 贫积弱现象,反映到文章中,便是诸多的政论、 文赋及散记。其中以《岳阳楼记》为代表。其文 风是叙事简明、议论精辟,结构严谨,文气通畅。
• 五、南宋后期 • 南宋后期,国家将亡,慷慨激昂的救国精 神,血战复国的坚韧意志,忌恨新朝的民 族气节,怀念故国的沉痛情感,构成了宋 代亡国前后散文的基调。其中以文天详的 《指南录后序》、《已未上皇帝书》、 《癸亥上皇帝书》和谢翱的《登西台恸哭 记》等为代表。
• 第一节 宋初散文和复古思潮 • 北宋初期的散文理论,一派以柳开、穆 修为代表,是纯粹把复兴古文作为复兴儒 道的手段,而另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虽 强调 “道”的至高地位,但对于“文”仍 有相当的重视。
• 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 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 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 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 例如《释秘演诗集序》的中间一段: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 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 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 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 也!一时贤士,皆愿从之游,子亦时至其室。十 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 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 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夫! 寥寥数笔,释秘演、石曼卿两位奇士豪宕磊落的 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际已跃然纸上,而作者对两 人的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 感慨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 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 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 徐有致。
• 从“环滁皆山”的扫视开始,将读者的视线逐渐引 向西南诸峰,推近到琅琊山,入山中溪泉旁,随峰 回路转,又引人抬头看见泉上小亭,再从作亭者为 谁、命名为谁的设问,推出主人公——号“醉翁” 的太守,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的感慨议论, 趁势导向山中四时之景,收转来写“醉翁”的酒宴 和醉态,酒宴散后的情景,“醉翁”与人不同的心 境,最后点明太守为“庐陵欧阳修”即作者本人。 • 全文既萦回曲折,又连绵不绝,无一句跳脱。文中 把骈文中对偶相映的句法变化使用,时散时偶,句 子的字数时齐时不齐,这样,既有明晰的节奏感, 又流动摇曳,作者内心淡淡的孤独、怅惘之情在这 种咏叹的节奏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 一、柳开、穆修的散文理论(复古思想 ) • 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元,意思是 继承韩愈、柳宗元;后改名开,字仲涂。他自己解 释改名、字的用意是:“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也, 将开今人之耳目使聪且明也,必欲开之为其涂矣, 使古今由于吾也。”(《补亡先生传》)他是以维 持道统不堕的一代新教主自居。 • 穆修(979-1032)字伯长,他比柳开小三十多岁, 但思想与柳开很相似,也是以继承韩柳的文道合一 的古文传统为己任。 • 柳开、穆修尖锐批判晚唐五代以来流行的骈文。柳 开说,这些文章“华而不实,取其刻削为工,声律 为能”(《上王学士第三书》),穆修说,“今世 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臵耳目,浮轨滥 辙,相迹而奔”(《答乔适书》)。
• 三、北宋后期: • 北宋后期散文,主要是沿着欧苏体系发展 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少游、张耒、 晁补之等等,虽以诗词闻名,但其散文也 不乏佳作,尤以议论见长,文风平易自然, 理明辞畅,深得欧苏文风。 • 另外,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论》从洛阳名 园盛衰论及天下的兴亡得失,颇也颇具欧 苏文风。
• 四、南宋前期 • 南宋前期散文,多抗战内容和黍离之悲,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胡铨《戊午上 高宗封事》,是以呼吁抗战,反对投降为 主题; • 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则通过北宋汴 京的繁华景象的描写,表达时事沧桑的黍 离之悲。 • 另外,南宋前期的散文家及代表作还有陆 游《入蜀记》,朱熹《百丈山记》,陈亮 《中兴五论》等等。
• 二、北宋中期: • 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的繁荣期。此期唐宋 八大家中的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 都相继驰名文坛,他们只是北宋中期散文 流派的一支,称为欧苏体系。除了欧苏体 系之外,还尚有理学体系,史学体系等等。
• 1、欧苏体系: • 北宋中期的散文家,绝大多数都是学者。 因而,他们不仅能以锐利目光关注时政, 而且还能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出历史教训, 警醒当局,告诫后代。 • 欧苏体系中的欧阳修,三苏、曾巩和王安 石等都是此期的代表作家。像欧阳修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苏洵的《六国论》。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秋声赋》,苏 轼的《前后赤壁赋》,曾巩的《墨池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都是优秀文艺散 文。
•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 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 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 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 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 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 • 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 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臶鲜明地提 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 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 过人胆识。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 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
• 对无形的秋声作了形象的描绘。用排比对 偶句法构成三次短促的节奏,写得秋声有 惊天动地之感。 • 末几句的写景越发显得萧瑟平静,丝毫不 为秋声所动。 • 在两相映衬而合成的整体意境中,突出了 作者内心对秋天衰飒气氛的敏感和悲哀。
•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 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 峻切之外别开生面。 • 《醉翁亭记》的开头: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 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 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 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 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 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 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 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 非天命的历史观。 • 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 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写了对死生 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 为文而文之作。
• 他们的主张大体是崇道与尊韩。柳开、穆修的 “崇道”,则完全限制在宣扬封建政治与道德准 则的范围,甚至他们对儒家之道的理解也没有什 么新鲜的东西,所写的议论说理之文,只是些枯 燥的说教。 • “尊韩”和“崇道”联系在一起,他们又把韩愈 作为文学家的一面完全忽略,而把他作为道学家 的一面加以强调。在文章风格方面,没有韩柳的 才气和个性,只是很机械地反骈文而行。 • 他们的主张在当时并不受欢迎。柳开说 “立身行 道必大出于人上而遍及于世间,岂虑动得憎嫌, 挤而斥之” ;穆修也说自己的古文被人视为“语 怪”,被人“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即 指以为惑”。
• 2、理学体系 • 除了欧苏体系外,还有理学体系的散文也 值得珍视。其代表人物是周敦颐、二程、 朱熹等,其中以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代 表。 • 3、史学体系 • 史学体系的散文也值得一提,其杰出代表 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此书持论公 允,忠于史实,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的 描写生动形象,情节曲折。如《赤壁之 战》、《淝水之战》等等。
• 三、柳开、穆修及王禹偁之影响 • 关于柳开、穆修及王禹偁对后来散文的影 响,有一种有趣的现象:从实际创作来说, 后来的散文主要是沿着王禹偁的方向发展 的;他的文章中既重视表现理念又具有抒 情性的特点,和化骈入散、清晓流畅而又 具有韵律感的文字风格,在欧阳修、苏轼 等散文家那里都得到继承,从而形成了与 唐代古文不同的宋文流派。 • 但是,在理论上,却把柳开、穆修的地位 提得很高,尊之为宋初文风改革的开山人 物。邵伯温《闻见前录》说:“本朝古文, 柳开仲涂、穆修伯长首为之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