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物流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方向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方向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方向●状现尽管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但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天灾”,决策失误、恐怖主义、地区性军事冲突等“人祸”仍时有发生,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和预报,有的即使可以预报,但由于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太短,应对的物资、人员、资金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因此需要完善的措施。
对于我国而言,应急物流还是一个新事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
从宏观层面上看,从我国**大地震到“5.12”汶川大地震,从SARS、“禽流感”到近年频发的矿难、雪灾,人们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的被动局面均暴露出现有应急机制、法律法规、物资准备等多方面的不足,而且我国属于自然灾害高发国家,公共卫生设施、国家处突的经验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急需对应急物流的规划、基础设施、实现途径等进行完善。
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限制等原因,任何决策者都无法确保所有决策均正确无误,另一方面,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交货期延长,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货到而不能及时提取等也会产生应急需求,企业迫切需要制定预案,对不可抗拒的和人为造成的紧急状况进行有效地防*,将应对成本降到最低。
●问题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
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其问题突出表现为: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缺乏,公路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
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部分区域运网稀疏。
此外,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
2、组织机制不健全。
应急物流的组织协调人员大多临时从各单位抽调,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尚未形成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中央、地方和有关企业之间联动的组织机制。
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应急物流是特殊情况下紧急保障的一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受灾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世界都应对应急物流予以重视,而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
像2008年汶川地震、特大雪灾,2010年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着重从应急物流体系切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应急物流自然灾害信息化建设一、应急物流概述应急物流是指为了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以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等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根据突发情况下的特定需求,进行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性的活动。
应急物流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首先,同其他物流相比,它有社会公益性,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执行的主体为政府,资金也来源于政府,所以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物流效益的实现的。
其次,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很难准确地估计某些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强度、影响范围等。
这对开展应急物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它的不确定性伴随着应急物流的流量,流向的剧烈变动。
最后,为了减少损失,又需要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急物流的保障,所以难度也加大了。
应急物流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所有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救援,都伴随着大量的应急物资筹集、存储、调配、运输、配送和回收等物流活动。
各种自然灾害,突发的公共事件是无法避免的。
而发生此类事情时,第一时间把合适数量、质量的应急物资送到目的地,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这对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快速恢复正常秩序,尽可能减少各类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二、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多数情形下,第一时间的应急物资保障总体还难以实现。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应急物流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急物流是指在灾害、事故、紧急事件等不可预见的突发情况下,为满足救援、抢险、恢复生产等任务的需要,以最短时间、最少物力、物质和人力成本为前提,通过科学组织、协调和管理,动态调整物流资源,完成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的一种物流服务。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正在不断发展,取得了许多成果。
其中,随着应急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应急物资的快速采购、调配和分发已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国家级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此外,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智能化物流设备和监管系统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应急物流的效率和精度。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应急物流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虽然已经有所进步,但储备数量、种类和地点的选择仍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其次,应急物资调配和分发系统的运作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全面了解物流资源的供应情况和需求情况,及时调配物流资源,成为关键。
同时,物资分发的精度和速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最后,应急物流的监管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目前,应急物流的监管还较为薄弱,管理不够科学,信息不够及时,监控手段不够全面。
未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应急物流也将会迎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简要分析我国应急物流发展趋势:一是智能化与自动化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应急物流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基于智能化物流设备和监管系统,可以实现物流资源的智能、自动调配和监管,提高应急物资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二是多元化趋势。
应急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物流运输和储备,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疫情期间的应急物流不仅要考虑物资的储备和运输,还要关注人员流转和物品检测等问题。
未来,应急物流将会趋向多元化,与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相结合,实现综合应急物流的发展。
我国应急物流建设状况及对策建议
我国应急物流建设状况及对策建议【摘要】对于应急物流,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应急物流的建设,在突发性事件下,还不能很好地完成应急物资的调度和配送工作。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应急物流的建设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一、应急物流的概念及特点应急物流指的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进一步来说,应急物流指的是“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日益频发,应急物流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企业和学术界也对应急物流给与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除具有一般物流的特点外,应急物流还有如下特点:(1)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
这是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最明显的特征。
这一特征对应急物流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将急需物资运送到事发地点。
而对于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来说,事发地的交通、天气等因素通常更为复杂,也是对应急物流体系的一个极大考验。
同时,应急物流的不可预知性,也对时间约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
由于突发性的事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应急物流的需求在地域、时间、类别和数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随机性。
如2002年SARS期间,对医疗物资的需求大大增加;2008年512地震期间,灾区对抗震救灾物资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都体现了这一点。
(3)弱经济性。
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使用和维护,带有典型的公共服务的特点,不仅需要企业与市场,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从物流的效益角度来论,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应急物流是纯消费性的行为,并不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二、我国应急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灾害频发、突发事件增多、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应急物流已成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应急物资的滞后和充足性不足在我国,应急物资主要分为消防、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四大类。
但是,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建设仍滞后,物资储备、配置、投放滞后,占地小、品种少、质量差,不能充分满足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需求。
二、物流配送渠道不畅应急物流体系的配送渠道不畅,导致物资难以及时配送到需要的地方,缺乏联动机制,物流系统的管理难度较大。
此外,物流运输公司普遍缺乏应急物流经验,无法充分发挥应急物流的作用。
三、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应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无法实现物流需求和供应的科学、高效、快捷配送。
发展趋势:一、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体系应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全面提升储备物资的品种齐全和规模适宜,为应急物流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二、完善应急物流网络布局通过建立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实现省际、市际的物流运输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依托市场力量发动应急物流力量。
三、推进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各省、市、县应急物流信息的共享、互通,实现物流需求与供给的科学配对。
建立智能化应急物流管理系统,保障物流运作的高效准确性和信息的科学性。
四、优化应急物流服务模式建立应急物流服务机制,发挥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志愿服务组织等多方面的作用。
通过建立“一品一码”系统,实现物资流向全程的监管及跟踪,提高物流安全系数。
五、提高应急物流专业化人才队伍水平要增加应急物流培训的质量和力度,加强应急物流人才、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应急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应急物流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要健全完善应急物流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法规,重视应急物流建设并投入资金,提高应急物流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水平,加强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物流需求与供给的科学配对,以提高我国应急物流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现状及对策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应急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信息共享不够充分:灾害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共享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对物流运输的决策和组织带来一定的困难。
2.物流设备基础设施薄弱:受自然灾害严重程度及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一些地区的物流设备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较弱。
3.物流应急力量缺乏:物流企业的物流应急队伍规模不够强大,应急响应能力有待提高。
4.物流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还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能力,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灾害信息的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灾害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共享。
同时,推进多部门跨界合作,充分发挥应急物流的协同行动力。
2.加强物流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物流交通条件,提高应急物流的适应能力。
同时,适时开拓应急物流设备和技术,提高物流应急物资运输能力。
3.加强物流应急力量建设: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应急物流事业,建立物流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物资运输能力。
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应急物流的信息管理和运作能力。
加强与应急救援部门联动,建立物流应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化的全过程掌控。
综上所述,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我国应急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急物流是指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为满足相关群体的物资需求,采取一系列组织、调配、协调等措施,保障物资的准时、快速运达目的地,提供紧急援助的物流体系。
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有必要对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应急物流现状1. 应急物流网络不完善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网络虽然在很多地区已经建立,但整体上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应急物流网络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紧急物资的需求;不同地区之间的物流协同性不强,难以形成有机的应急物流系统。
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物资的运输和分配,影响灾区和受灾群众的救援工作。
2. 应急物流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信息、资金、设备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和管理。
我国的应急物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技术手段相对简单,很难满足大规模的应急物流需求。
现有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应急预警系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做到实时监控和预测,使得应急物流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都有所不足。
3. 应急物流管理手段亟待改进在应急物流管理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导致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存在协同不畅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应急物流管理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应急物流装备和人员的储备不足,难以保障紧急情况下物资的及时运输和分配。
1. 提高应急物流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密度2. 推动应急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未来,我国应急物流技术水平的提升将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
应急物流技术的创新可以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提高应急物流的速度和准确度,同时建设更加完善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和应急预警系统,实现对应急物流的实时监控和预测。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应急物流的反应速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物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首先,绿色物流有利于保护环境。传统的物流方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污染和 资源浪费,如运输过程中的尾气排放、不合理包装等。而绿色物流则通过采用环 保技术和设备,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绿色物流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消费者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 提高,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中的环保因素越来越重要。发展绿色物流,有助于企 业提高形象和声誉,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应急物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急物流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缺乏专业的应急物流人才和技术支持。
2、预案建设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应急物流预案,但这些预案 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无法满足各种复杂突发事件的需求。
3、物资储备不足。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总量不足,品种和分布也不尽 合理,难以满足应急需求。
1、政策支持方面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参与农村日用品物流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财政 补贴。同时,加大对农村交通运输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水平, 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2、物流技术应用方面
在农村日用品物流体系中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 这些技术,实现农村日用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例如,利用物联网 技术对日用品进行实时追踪和监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物流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 预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物流运营管理和配送路线。
3、人才培养和服务意识提升方 面
一方面,加强对农村日用品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包括专业知识、服 务意识、客户沟通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开 展农村日用品物流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总结
我国农村日用品物流在满足农民生活需求的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加强政策 支持、强化物流技术应用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意识提升等措施的实施,将有 助于改善我国农村日用品物流现状,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 农民的生活需求。这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一)对应急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欠完善我国把构建高效、快捷的应急物流提上了日程,但相应的行动还显得十分罕见,与之配套的构建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十分少,各类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够系统、全面,且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与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又缺乏足够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的理论。
(二)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指挥绩效低并且不能充分利用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力量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不能做到统一领导、行动就会给组织救援工作带来难以逾越的阻碍。
无组织或组织混乱致使救援人员等待前序应急物资、装备的到达而错失最佳的救援时机,救援延迟。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可是无数的非政府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却没有相应的组织或人员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救援工作。
(三)军民结合性不好,专业队伍和救援装备缺乏,派遣程序相对复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军、民都急切的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却不能有效地实现两者的结合达到“1+1>2”的效果。
如果能有效地集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的投入到灾害救援工作中来,可以有效的实现救援工作中的应急物流。
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如资质认证、征用补偿等,难以有效调动物流企业投入应急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无法发挥管理运营、资源整合和服务运营网络等方面所具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承担重大自然灾害救灾任务的主要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等,缺乏专业的救援队伍,在灾害发生是一般只有航空和管道的受破坏度最小,而空中救援力量的申请和派遣程序过于繁琐。
(四)不能有效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沟通,致使虚假的、引起恐慌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是社会的耳目和喉舌,不断报道公众关心的热点新闻。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应能充分发挥其主导舆论的强大功能,但新闻记者并非专业人士,对危机的发生及处理带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化解危机的专家如果不能有效地与媒体沟通,舆论报道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给一些恐怖分子空隙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另外一些不法商贩借机制造舆论致使一些商品工供不应求,给人民增加巨大的不安、恐慌,甚至是动乱和暴力。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是指在突发事件、紧急情况下,通过物流手段将所需物资及时、准确、安全地运输到指定地点,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解决。
首先,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应急物流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因此,应建立应急物流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
其次,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物资储备不足。
在突发事件时,储备物资的充足性直接关系到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应加强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库。
第三,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输能力不足。
应急物流运输需要具备快速、安全、可靠的特点。
因此,应加强对应急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应急物流运输能力。
最后,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化技术在应急物流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效率,有效减少应急救援工作中的时间和成本。
因此,应加强对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去解决。
只有通过全面提升应急物流系统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 1 -。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事件、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下,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应急需求,组织和调配物资、设备、人力等资源,及时、有效地运输和配送到需要的地点。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组织机构不健全:应急物流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度机制。
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程度不高,造成应急物资调配效率低下。
2. 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应急物资储备不够充足,无法满足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要。
储备物资种类单一,覆盖范围有限,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灾害情况下的需求。
3. 运输工具和设备不足:应急物流中关键的运输工具和设备不足,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应急物流的需要。
缺乏专业的应急物流设备和技术,限制了应急物流的发展。
4. 缺乏专业人才:应急物流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的应急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会对应急物流的运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2. 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加大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力度,提高应急储备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建立应急物资库存系统,及时、有效地储备和更新物资,确保能够满足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需求。
3. 提升运输工具和设备水平:加强对应急物流运输工具和设备的投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适应性。
发展应急物流专用运输工具和设备,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我国应急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出和各方面力量的努力,应急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逐步完善,以满足应急需求,并为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3)二、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4)(一)应急物流体系框架与运作机制 (6)(二)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7)(三)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能力 (8)(四)应急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 (9)三、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0)(一)应急物流体系规划与政策法规不完善 (11)(二)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3)(三)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与数量不足 (14)(四)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共享不畅 (14)(五)应急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15)(六)应急物流社会参与度不高 (17)四、国内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18)(一)国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经验 (19)(二)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启示 (20)五、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22)(一)加强应急物流体系规划与政策法规建设 (23)(二)加大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4)(三)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结构与布局 (25)(四)提升应急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 (26)(五)加强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27)(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29)六、结论 (30)(一)研究成果总结 (30)(二)未来展望 (31)一、内容综述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尚未完全适应突发事件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现有体系的局限性,提出具体的完善对策建议。
文章回顾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指出其在体系化、专业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资源配置、组织协调、信息共享、技术保障、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资源保障不足、协调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技术支撑薄弱、服务质量亟待提升等。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应急物流作为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分支,旨在为突发事件或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提供高效的物资调配和运输服务。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有效地调配物资和服务的物流系统,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加速,突发事件频发,加大了国家应急物流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面临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
一、现状1、物流基础设施仍需建设应急物流的实施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路网、水运设施、铁路设施等。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有限的资源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应急物流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应急物流服务体系亟待建立应急物流服务是指在突发事件中,物流服务机构向社会提供快速有效的物流服务,保障应急救援的高质量开展。
但是我国应急物流服务机构尚未建立起来,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导致物流服务的统筹性、协调性不足。
3、应急物流机制不够完善应急物流需要完善的机制支持,确保应急物流工作的高效进行。
我国缺乏科学、合理、完整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物资调配、车辆调度等关键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和质量。
4、人才缺口严重二、发展趋势未来的应急物流将更加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路网、水运交通、铁路设施等的修建和优化,以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优化应急物流系统,将建立健全的应急物流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完整的物流支持体系,实现突发事件物资和服务的快速、有效调配。
3、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将规范化为了确保应急物流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物流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规范,使应急物流工作能够更加顺畅有效。
4、应急物流人才培养将不断加强应急物流人才是军队和民间机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未来的国家应急物流将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以提高应急物流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应急物流在国家应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家应该着眼解决当前应急物流面临的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应急物流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应急物流是指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组织和运用物流资源,实施物资调度、运输和配送等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灾害频繁发生,应急物流在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水平较高。
一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物流建设,积极推动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国家成立了应急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应急物资的储备标准和运输要求。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各地,运输设备和技术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为应急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
我国应急物流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物流资源配置不均衡。
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物资储备相对不足,应急物流能力较弱。
其次是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还不高。
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但目前我国在应急物流的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急物流的专业队伍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经验丰富的应急物流人才,影响了应急物流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
要通过建立统一的储备体系,提高物资储备的布局和覆盖范围,保证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要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物资储备投入,弥补物资储备的不均衡问题。
其次是加强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实时传输,提高物流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推动物流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创新,提高应急物流的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
第三是加强应急物流人才培养。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一批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要加强对应急物流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应急物流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变能力。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应急物流是指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对应急物资的运输、储备、调配和分发等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面对日益增多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我国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储备物资存储设施不足、运输工具不足等方面。
一些地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由于储备物资不足而难以及时满足受灾群众的需求。
尚存在部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导致灾后物资运输困难的问题。
2. 应急物资储备不足虽然我国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依然存在储备不足的情况。
一些地方的应急物资储备缺乏多样性和充足性,导致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3. 应急物流配送机制不完善应急物流配送机制是应急物流体系的关键环节。
但目前在我国,应急物流配送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不畅、协同配送能力不足等方面。
这导致在灾后物资分发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影响灾区物资的及时分发。
4. 应急物流人才储备不足应急物流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的领域,但是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人才储备不足。
这不仅限制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也限制了应急物流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发展趋势分析1. 建设多元化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未来,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储备物资的多样化和充足化。
重点需要建设多元化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粮食、饮用水、医疗器材等多种类型的物资,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2. 提高应急物流配送技术水平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提高配送技术水平。
包括加强信息技术支持,提高协同配送能力,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保障应急物资的及时分发以及灾区人民的需求。
2023年应急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应急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物流已经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物流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快速有效地运输、存储和分配物资的物流模式。
它通过在应急情况下的调度、物资储备和运输将物资迅速送到需要的地方,以满足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
目前,随着应急物流行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呈现出以下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急物流行业市场存在庞大的需求空间。
国内外自然灾害、疫情和各种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这些突发事件需要应急物流行业提供支持。
根据统计,应急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还将持续增长。
二、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在应急物流行业中,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物流技术的进步,应急物流企业使得物资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运输,提高应急物资的准确性、可靠性。
利用智能化技术、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技术,使得企业可以在应急情况下快速响应,减少时间成本,提高物资分配的效率。
三、企业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扩大和企业数量的增加,应急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多地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应急物流市场,形成了不少企业,使得行业竞争与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不仅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而且需要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品牌形象。
四、服务标准不断提升应急物流行业作为一种服务型行业,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目前,应急物流行业的服务标准不断提升,企业在品质、速度、安全等方面都需要做到更好,努力提升客户体验。
总之,应急物流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行业。
虽然市场竞争加剧,但是企业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和提高技术水平,可以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政策支持的加强,应急物流行业的未来将更加广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应急物流是在突发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采取紧急调度、优先运输、快速处理等手段,及时提供必需品和救援物资的物流系统。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应急物流能力不足。
在灾害发生时,物流网络面临严重堵塞和崩溃的风险。
有时候,物资和人员无法及时抵达灾区,导致救援和支援行动受阻。
2.信息共享不畅。
在应急情况下,物资调度和运输需要实时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我国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导致信息流通和共享的效率低下。
3.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导致在灾害发生时无法及时调度和运输必需品。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物流网络的覆盖和能力。
加强应急物流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扩大运输能力和储备能力,提高物资调度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2.加强信息技术支持。
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共享,提高应急物流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3.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政府应加大对应急物流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输体系,提高应急物流的快速响应能力。
4.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专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应急物流人才队伍,提高其综合应急指挥和调度能力,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求。
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和体系,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我相信我国的应急物流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应急物流作为支撑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应急物流是指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组织、协调、调配资源,以确保重要物资的及时到达和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应急物流现状的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探讨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物流水平和能力提供参考。
一、我国应急物流现状我国应急物流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相对滞后,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不完善,应急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应急物资储备和分发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
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亟待完善。
现行的应急物流管理模式较为分散,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都制约了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现有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在应急响应、资源调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虽然我国应急物流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对应急管理的重视以及不断加大对应急物流的投入,我国应急物流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未来,我国应急物流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我国应急物流将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对交通、仓储、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以提高应急物流的运输能力和运作效率。
2.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分发体系建设。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分发体系,加强对重要物资的储备管理和分发流程设计,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
4. 完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与机制。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形成高效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日趋完善。
然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应急物流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中,采取专门的物流组织和技术手段,依靠合理的物流网络快速调动、分配、运输和配送救援物资,以保障灾害救援、抗灾救援和重大事故应对的有效性和迅速性。
在我国,由于近年来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频发,应急物流已经成为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我国应急物流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从政府到社会力量都广泛参与的品牌业务,各级政府也提高了对应急物流的重视度和投入力度。
另一方面,应急物资需求的潜在增长使得应急物流系统有所升级改进,物流网络更加完善,配送能力也不断提升。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在应急物流领域,我国的交通、物流、农业等部门贡献了很多,见证了应急物流的巨大进步。
二、我国应急物流面临的问题但是,在我国应急物流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应急物流管理不及时。
虽然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但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管理不及时和不到位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地方,应急物品往往不足,质量不高,品种少,无法满足灾民的需求。
其次,应急物资运输配送受到限制。
由于灾害的特殊性质,应急物资的运输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道路堵塞、机场、火车站等交通运输节点的停运。
部分基础设施不通畅、被损毁,也会影响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
再次,应急物资库存管理不够全面。
有些地方应急物资库存虽然数量足够,但是质量、类型、品牌等方面却没有做到全面管理和规划,有的库存物资甚至已经过期或者氧化,失去了使用价值。
最后,应急物流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当前的应急物流主要由政府、军队、企业等各自为政,如果各方在管理制度上缺乏整合,这将导致应急物流联动、协作和资源共享的难度加大。
三、我国应急物流未来发展的思考针对以上问题,应急物流未来的发展应该有以下几个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物流・36 2010・3我国应急物流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王坚红 王 京内容提要:文章介绍了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研究、应急物流预案、物流法规建设、组织指挥、一体化物流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就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应急物流 发展现状 组织指挥体系 应急物流预案中图分类号:E0-05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王坚红,军事经济学院军队采办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大校军衔。
王京,国美电器业务经理,物流管理硕士。
应急物流是国家、社会团体应对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事件,为减轻、减少各种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并尽可能挽救更多人民生命所开展的一系列紧急物流运作活动。
它是利用各种物流设施装备进行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以确保救灾物资能及时快速高效地从供应者输送到需求者手中。
应急物流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尤其是在第一时间响应受灾地区的救灾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的现状我国公共应急事件的组织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无序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应急物流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这一体系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防控禽流感和2008年南方大雪灾、“5・12”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我国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自上而下依次由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和专家组组成。
其中,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救灾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救灾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救灾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救灾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救灾、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救灾管理工作。
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救灾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救灾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中央和各省(市、区)基本建立和规范了应急救灾预案、响应程序和灾情会商机制,初步做到大灾3天内中央资金到位、24小时内救灾物资到位,从而保证了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通过立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二)应急物流的法规体系建设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救灾预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围绕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救灾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救灾机制、体制和法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救灾预案、105个专项和部门预案以及绝大部分省级救灾预案编制基本完成,全国救灾预案框架体・军事物流・37 2010・3系初步建立,加上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水法》、《防洪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2006年就开始制定的《紧急状态法》的公布实施,这成为我们进行应急物流活动的重要保障。
(三)运输体系建设运输在应急物流运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全国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按照“交通不断,货流不断,客流不断,病源切断”的要求,处理涉及交通堵塞或中断的事件360件次,紧急运送物资2814万吨。
在2004年防控禽流感、2008年的抗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中更是作用显著。
目前,我国全面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救灾运输领导机构和通讯联络制度,初步形成了拥有318万多辆救灾运力的道路运输救灾保障体系。
铁路方面,《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已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从2005年~2020年,铁道部将投入两万亿元资金进行铁路建设。
公路方面,根据交通部新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5年~2030年,国家将斥资两万亿元,新建511万公里高速公路,使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15万公里,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万~230万公里,全面建成覆盖全国的国道主干线。
民航方面,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民用运输机场142个,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63311万吨。
此外,水运和其他运输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有条不紊地规划建设中,这些必将为应急物流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储备体系建设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特别是对仓库、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各个部门机构分割的物流体制逐渐演变为社会化的物流体制,社会化的仓储服务设施成为仓储运作的主体。
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强了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设。
从1998年开始,根据我国区域灾害特征和救灾工作的需要,在沈阳、天津、郑州、武汉、长沙、成都、西安八个城市建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分别承担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备任务,储备的物资以单、棉帐篷为主,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建立地方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截至2005年5月,全国省级建成救灾仓库面积137943平方米(含中央级物资储备库),库容368623立方米,建库地市157个,建库县447个。
(五)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建设信息在应急物流运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物流领域,信息平台整合了政府、海关、交通、货代等相关物流资源,推动了社会的“大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社会闲散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在技术装备方面,新式库房、包装工业、托盘货架以及物流周边设备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物流业的运作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二、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的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应急物流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运动规律,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扮演着在灾害事故发生的最初时间及时把受灾地域所需救援人员、装备和生活用品、医药等物资送达指定地点的关键角色。
当前,我们对公共突发事件运动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处置方法和手段还缺少深入的研究。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先导,研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流的特有规律,把握其本质,是指导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实现对受灾群众抢救的重要保证。
(二)应急物流一体化程度低,快速响应能力较弱,综合保障能力不强我国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政府自上而下建立了较全的相应组织机构,但分散组织、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使组织的整体应急处置效率降低。
此外,目前国内对于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条件下交通线路的维护和抢修、抗震救灾活动的组织指挥、相关设备的征用、预案的制定、程序的实施、补偿和抚恤、经费保障以及平时演练等方面进行的法律规范还不完善,导致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在某些方面还无法可依,从而影响了我国应急处置的快速、及时性。
(三)应急救灾物资中央储备工作存在缺陷一是我国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品种单一,数量不足,在食品、药品、衣被、净水设备等物资的储备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中央储备点的布局不太合理,在储备点的建设上,对新疆、西藏、云南等灾害多发地区考虑不足,造成救灾物流的成本 ・军事物流・38 2010・3过大,影响了灾民的紧急安置。
三是储备物资在管理使用上缺乏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物资的回收利用存在问题,造成物资的使用效率不高和丢失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四)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急需改善当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使用一些先进的信息系统来处理非常规情况下的各类数据和信息。
美国是全球人流、物流最频繁的国家,面对2003年传染性极强的非典疫情,其境内病例却一直保持在低数位,这里美国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水平功不可没。
因此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我国应急物流水平的重点所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仍有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物流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交通运输设施总体规模较小,现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物流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
抗击“5・12”汶川大地震就暴露出我国缺少适应山区等复杂环境和无路行走条件下的运输工具,如航空直升机等。
三、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对策(一)加强应急物流的理论研究,建立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物流理论体系加强应急物流理论研究实际上是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理论准备,为有效开展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提供理论基础。
既要加强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基础理论体系,又要加强应急物流的应用理论研究,建立方法论体系。
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从应急物流功能着手,在一般物流理论基础上形成应急物流网络规划、运输、仓储与储备、配送、包装及信息理论;从应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着手,主要研究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物流的保障理论。
(二)建立救灾预案体系,立法保障应急物流运作从国外物流运作的经验可以看出,及时有效地搞好灾难发生后的物流运作,与灾前自上而下制定的相关预案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分不开的。
美国一贯重视通过立法来界定政府机构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了以《国家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和《灾难和紧急事件援助法案》为核心的危机应对法律体系。
到目前为止,日本共制定有关危机管理(防灾救灾以及紧急状态)的法律法规约227部。
日本在救灾预案体系中的规划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替代运输方案的预备,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和运作方案;二是赈灾物资的运输、物流设备以及其它需分工合作等事项均由物流专业人士事先规划,并加以手册化;三是预先规划避难所,平时可作他用,一旦发生灾害,立即转成避难所收容灾民,并作为物资发放的据点。
(三)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流组织指挥协调机构,形成一体化应急物流体系一体化应急物流主要体现在功能上的一体化、机构与职能上的一体化和信息处理的一体化,三者的一体化才能显示应急物流的综合保障能力。
实现功能上的一体化,应从应急物流网络的规划与建设着手,建立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网络。
为此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物流企业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广泛吸收社会物流资源参与共同建设。
实现机构和职能上的一体化,应在目前的国家、省市、县地方政府三级组织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体化应急物流指挥协调机构上。
从历年我国发生的大的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到,有效的组织指挥机构是应急物流开展的核心,要层层建立领导负责制,全面协调把握应急运作过程。
信息处理的一体化,就是要建立应急物流各级组织能在第一时间共享突发事件各种信息的信息网络,并使每一级都有责任及时反馈相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