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生活史
河蟹
一、河蟹养殖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螃蟹、大闸蟹、清水蟹等。
在动物分类系统中隶属于节支动物门、甲克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等。
河蟹在淡水中生长育肥,在海水中生殖繁育。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生存竞争,河蟹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了解河蟹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对于进行河蟹无公害养殖来说十分重要,有利于在养殖生产中利用这些特征创建适宜于河蟹生长育肥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成活率、回捕率、生长率,减少病害发生率,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无公害河蟹的品质,获得稳产高产。
(一)外部形态河蟹的身体分为21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6节和尾部1节。
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已完全吻合,因此河蟹的全身仅分为头脑部和腹部两大部分。
从外形上看,河蟹有头胸部(蟹壳)、腹部(脐子)和胸足(爪子)三大部分组成。
1.头胸甲河蟹的头胸部是身体的主要部分,背面覆盖着一层坚硬的背甲。
河蟹的大小像其它短尾类一样,也以头胸甲长度来表示。
2.腹部腹部俗称蟹脐,共分7节,弯向前方,紧贴在头胸部腹面。
腹部的形状,在幼蟹阶段为狭长形;在成长过程中,雌性渐呈圆形,雄性则仍为狭长三角形。
所以分别俗称团脐、尖脐(长脐)。
腹部的形状是区别雌雄性别最显著的外形标志。
雌性腹肢共4对,着生于第二至第五腹节上,腹肢上的刚毛细而长,是附着卵的地方;雄性腹肢已转化为交接器,着生于第一、第二腹节上。
3.胸足胸足是胸部的附肢,包括1对螯足和4对步足,是行动器官。
(二)内部结构河蟹体内具有完整的各种器官,现仅就于无公害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结构加以简要概述。
1.呼吸系统鳃是呼吸器官,共有6对,位于头胸部两侧鳃腔内。
鳃腔通过入水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
河蟹的呼吸作用是不能停止的,即使离开水体,河蟹仍要尽力呼吸。
了解河蟹的这种生理特点,对于现实生产中河蟹的管养与运输有重要的意义。
2.循环系统心脏位于头胸部中央,背甲之下。
血液由心脏经动脉流出,经过入鳃血管,进入鳃内进行气体交换,再由鳃静脉汇入心脏,由心脏上3对心孔回到心脏,如此往复循环。
河蟹养殖ppt
③河蟹在蜕壳时以及蜕壳完成前不摄食。
④河蟹蜕壳后,身体软弱无力,称为软壳
蟹。需要在原地体息1h~1.5h,才能爬动,钻
入隐蔽处或洞穴中,此时极易受同类或其它敌 害生物的侵袭。因此,河蟹每次蜕壳后1h~ 1.5h,是其生命过程中最脆弱的时刻。在这段 时间内,河蟹完全丧失抵御敌害和回避不良环 境的能力。人工养殖促进河蟹同步蜕壳和保护 软壳蟹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
第三章
河蟹的养殖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Milne-Edwards,见图3-3-1),属甲
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又称毛蟹、
螃蟹,是我国特产。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各海 域沿岸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
一、河蟹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1.栖居方式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晰、水
这是由于河蟹除了用第三对顿颚足进行切
割和研磨外,其胃内还有一个背齿、二行侧齿
和二块枕骨状板共同构成研磨食物的器官,称
胃磨。因此对食物的加工较彻底,其消化吸收
较好。饱食后多余的养料贮藏在肝脏中(即所
谓的蟹黄)。因此它的耐饥能力也是很强的, 长达一个月不吃食也不致饿死。水温在5℃以下 时,河蟹的代谢水平很低,摄食强度减弱或不 摄食,在穴中蛰伏越冬。
3.争食和格斗
河蟹不仅贪食,而且还有
抢食和格斗的天性。主要发生在以下四种情况:
①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大,易发生
争食和格斗;
②投喂动物性饵料时,为了争食美味可口的
食物互相格斗; ③在交配产卵季节,几只雄蟹为了争一只 雌蟹而格斗,直至最强的雄蟹夺得雌蟹为止;
水产动物增养殖技术甲壳类增养殖技术习题答案
1.中国明对虾无节幼体的身体不分节,半透明,具有( )对附肢。
2.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幼体发育速度加快。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培育水温一般控制在( )。
3.中华绒螯蟹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体外被( )甲壳。
4.对虾身体由( )个体节组成,即头部( )节、胸部( )节、腹部( )节。
5.中国明对虾具有( )对附肢,除尾节外,每一体节均具1对附肢,末对附肢与尾节组成( )。
6.中国明对虾雌虾的纳精囊位于( )之间的腹甲上,为雌虾交配并贮存精子的器官。
7.中国明对虾的蜕皮受到眼柄中X器官与窦腺所分泌的( )激素和Y器官所分泌的( )激素所控制。
8.中华绒螯蟹初孵幼体称溞状幼体,经( )次蜕皮变态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 )次蜕皮变成幼蟹。
9.在分类上,中华绒螯蟹隶属于( )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
10.中国明对虾人工越冬亲虾的水温一般控制在( )。
11.凡纳滨对虾系热带性虾类,人工养殖期间最适水温为( )。
12.中华绒螯蟹第三期溞状幼体的第1、2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 )对、尾叉内侧缘的刚毛对数( )。
13.性成熟的雌雄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的适宜温度为(),最适盐度为( )。
14.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时的适宜水温为( ),盐度为( )。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明对虾的生活史。
2.简述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的饵料投喂技术要求。
3.简述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选购标准。
4.简述中华绒螯蟹亲蟹的选择标准。
5.简述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的技术要点。
6.简述中国明对虾亲虾越冬期间的培育方法。
7.简述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的管理技术。
8.简述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9.简述虾蟹类生物蜕皮的生态意义。
10.简述虾苗的选择标准。
11.简述中华绒螯蟹的生活史。
12.简述南美白对虾养成期间的日常管理技术。
13.简述中华绒螯蟹亲蟹的暂养育肥技术要点。
14.简述虾苗的计数方法。
15.简述凡纳滨对虾的生态习性。
中华绒螯蟹吃什么东西
中华绒螯蟹吃什么东西
中华绒螯蟹为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又名河蟹、大闸蟹,是我国传统的水产珍品。
中华绒螯蟹常穴居江、河、湖荡泥岸,昼匿夜出,以动物尸体或谷物为食。
到每年秋季,长得比较丰满,常回游到近海繁殖,母体所带的卵在翌年3-5月间孵化,幼体经过多次变态,发育成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
每届秋季,当此蟹在繁殖回游期中,渔民常在河湖中筑簖,到晚上用灯光诱捕之。
其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钾、钠、镁、硒等微量元素,蟹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是餐桌上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滋味鲜美的水产佳肴,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典型形态特征。
这个能是我在百度看到的,首先没有想到是它的营养这么丰富。
我从小就吃这个,每年差不多十月份就可以吃了,可以清蒸,爆炒,清蒸味道很鲜,我最喜欢,也是因为我懒,哈哈!爆炒也好吃,但是我不会。
总的一句话,蒸,炸,炒,都好吃,没有问题。
母蟹吃黄,公蟹吃膏。
我每次和别人说这个的时候,好多人都不知道,我还得说半天,但是我想说,真的很好吃,我们哪里很多都做养殖的,所以,每年都是买给贩子了,今年呢,想试一下能不能在网上卖,然后也想把我家乡的美食推荐给大家。
大闸蟹是什么蟹种?
大闸蟹是什么蟹种?大闸蟹是弓蟹科绒螯蟹属甲壳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亦称河蟹、毛蟹、清水蟹等,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均有分布,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食用历史,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下面来看一看大闸蟹是什么蟹种吧!一、物种论述大闸蟹是中国传统的水产珍品,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弓蟹科、绒螯蟹属甲壳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亦称河蟹、毛蟹、清水蟹等,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均有分布,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食用历史,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
二、形态特征大闸蟹的头胸甲呈圆方形,边缘有细颗粒,前半部窄于后半部,背面较隆起,螯足粗壮,雄性掌、指节基半部的内、外面均密具绒毛,雌性的绒毛只在外侧存在、内侧无毛,腹部已退化成片状紧贴在胸部下面,雄性呈狭长三角形,雌蟹呈椭圆形,步足四对。
三、分布范围大闸蟹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北自辽宁、南至福建沿海诸省通海河流中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两岸的湖泊、江河中最常见,在我国著名的大闸蟹产地有阳澄湖、固城湖、宝应湖、洪泽湖、高邮湖、太湖、军山湖、梁子湖等。
四、生活习性1、杂食性:大闸蟹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藻类、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动物尸体等为食,在食物匮乏的季节亦常自相残食,人工养殖可投喂配合饲料、屠宰场下脚料、细嫩瓜果蔬菜等。
2、夜行性:大闸蟹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隐蔽在水底石块下或土洞、石缝中,到晚上才出来活动、觅食,事实上大闸蟹的视觉非常敏锐,在极微弱的光线下也能有效的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
3、穴居性:大闸蟹是穴居性动物,喜在岸边或泥底掘洞穴居且掘洞能力很强,有时只需几分钟就能掘出一个洞穴,掘洞时先用头胸部推泥造成凹陷,然后再用螯足挖深并用一侧的步足扒泥。
五、著名产地1、固城湖大闸蟹:固城湖大闸蟹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固城湖,亦称固城湖螃蟹、高淳螃蟹等,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2007年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产于江苏省苏州市阳澄湖,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阳澄湖”也成了大闸蟹的代名词,2005年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华绒螯蟹 弓蟹科绒螯蟹属动物
中华绒螯蟹弓蟹科绒螯蟹属动物
中华绒螯蟹是弓蟹科、绒螯蟹属甲壳类动物,又名河蟹、大闸蟹,是中国传统的水产珍品。
体型较大;头胸甲长为47毫米,宽53毫米;头胸甲呈圆方形,边缘有细颗粒前半部窄于后半部,背面较隆起,前面有6枚突起,前后排列,前者2枚较大后者4枚小,居中间2枚较小而不明显,各个突起均有细颗粒;额分为4齿,齿缘有锐颗粒;眼窝缘近中部的颗粒较锐;前侧缘具4齿,第1齿最大,末齿最小,由此向内后侧方引入1条斜行颗粒隆线,侧缘附近也具同样隆线;后缘宽而平直;螯足粗壮;长节背缘近末端有一齿突,内、外缘有小齿腕节内缘末半部具1颗粒隆线向后伸至背面基部,内末角具一锐刺,刺后又有颗粒。
雄性掌、指节基半部的内、外面均密具绒毛,而雌性的绒毛只在外侧存在,内侧无毛。
中华绒螯蟹虽在淡水里生长,但却要在河口附近的浅海中繁殖后代。
每年秋季成熟个体汇聚到通海的河道中,顺流而下至河口区域,并在此交配、产卵、越冬。
成蟹喜欢在泥岸的洞穴栖息,或匿藏石砾及水草丛里,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
食性杂,不管是水生维管束植物、岸边植物,还是有坚硬外壳的螺、蚌等,它都能巧妙地捕食。
中华绒螯蟹在中国分布很广,通海的江河基本都有分布;随着远洋运输业的发展,中华绒螯蟹随着大型船舶的压仓水也能漂洋过海,世界沿海诸国常可见到。
中华绒螯蟹生活史
中华绒螯蟹生活史
长江流域的中华绒螯蟹一般在江河湖泊生长至2龄,自9月下旬蜕壳为绿蟹起性腺开始迅速发育。
至10月中下旬,大部分性腺已发育进入第Ⅳ期,遂离开江河湖泊向长江口作生殖洄游。
长江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洄游在每年9~12月间。
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为亲蟹汛期,全汛可捕捞时间通常为60~70天。
上海河口区汛期发生较晚,在11月~1月。
10月中下旬已有少量中华绒螯蟹亲体陆续到达河口区产卵场。
河口区亲蟹高峰期在11月下旬。
到了11月底,亲蟹群集于河口浅海交汇处的半咸水域,开始交配繁殖。
雌蟹一般在交配后7~16小时内产卵。
受精卵附着在雌蟹腹肢的刚毛上。
并向咸度更高的水域聚集,至第二年年初,亲蟹蟹汛基本结束。
河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的养殖技术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
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来源:)一、河蟹的生物特性1、生活史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
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
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性(1)穴居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
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
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
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
在陆地上,录音笔哪个牌子的好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
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
中华绒螯蟹
农资荟萃安锦1号(XPD024-2015,见第24页图3)由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麻阳苗族自治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联合选育。
3月中旬气温12℃以上时就开始萌动,3月底至4月初展叶后进入快速生长期,6月下旬块根开始膨大,7~10月为块根快速膨大期。
每年冬季第2次霜降后开始落叶,采收期在落叶后至第2年春季萌芽之前。
生长势较强,叶片长20厘米、宽21厘米,藤蔓粗壮,藤叶繁茂性好。
地下块根生长较快,每株1~2个块根,平均长度可达40厘米,直径10~15厘米,单个块根重1.4~2.5公斤,块根形态好,一年生块根呈纺锤形的占比80%左右。
一年生块根淀粉含量35%,粉质细滑,粗纤维含量少。
综合抗逆性较强。
多点试验每667平方米鲜葛产量1700公斤(不插竿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单行起垅宽约120厘米,两边沟宽30厘米;双行起垅宽200厘米,沟宽50厘米。
定植点的距离以株距50厘米为佳,一垅栽双行的宜呈三角形栽植,每667平方米栽植550~700株。
及时抹芽(大面积栽培的不抹芽),视情况每隔15~20天喷施高钾专用叶面肥,全年喷施6~8次。
葛之星1号(XPD025-2015)由湖南省强生药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联合选育。
4月上旬移栽,全生育期240天左右。
多年生藤本,长可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
藤茎基部粗壮,从根颈部开始着生侧蔓,叶互生,具长柄。
三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盾形,裂口数为2,先端急尖,基部较圆,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
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盾形,裂口较小。
块根肥厚,多数为圆筒型,表皮浅黄褐色、有条纹。
1~3年生植株不开花结果。
块根淀粉含量16.7%,喜光、耐肥,田间生长表现抗性好。
多点试验每667平方米鲜葛平均产量2170.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土壤深翻后按行距1~1.1米的规格要求开挖种植沟,沟深50~60厘米,沟宽50~60厘米。
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成活后用尿素提苗1次。
螃蟹
前两日,趁到上海郊区去参观蟹塘这个机会,问过一位年长个蟹农:“老伯伯,你晓得‘大闸蟹’名称是哪能来个?”搿个蟹农想了一歇,捞起一只螃蟹笑着讲:“记得伲阿奶讲过,雌蟹个半圆形脐盖像‘大闸门’,雄蟹个尖脐盖像‘小闸门’,伊拉身浪向侪有一扇‘闸门’,所以叫做‘闸蟹’或者‘大闸蟹’。镇文化中心搜集民间传说个辰光,我拿迭桩事体写下来了!”搿个蟹农看见我有点勿相信,就从屋里向拿出一本镇文化中心编个民间传说集。搿个蟹农讲个内容,垃拉前人笔记文献搭仔相关书籍当中侪寻勿着,完全属于一种民间传说。“大闸蟹”是因为长相而得名个说法尽管生动,但明显属于硬装榫头,实在经勿起推敲。
螃蟹(páng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螃蟹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它们的身体被硬壳保护着。螃蟹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螃蟹与虾、龙虾、寄居蟹算是同类的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也有一些的螃蟹栖于淡水或住在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逸周书·五会解》、《周礼·天官·疱人》中均有记载。以螃蟹命名的电影于1982年在委内瑞拉上映。
河蟹
第11章河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名毛蟹、螃蟹、大闸蟹,是在海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长的底栖动物。
其在分类上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
河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是深受人们喜欢的水产珍品之一。
第一节河蟹的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河蟹身体扁平宽阔,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背面一般呈墨绿色,腹面灰白色。
头部和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是身体的主要部分,具背甲和腹甲。
背甲中央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前缘正中的额部有4个额齿,左右前缘各有4个侧齿,在额部的两侧有一对复眼,着生于眼眶之中。
复眼内侧有两对触角。
腹甲四周密生绒毛,中央有一凹陷为腹甲沟,生殖孔开口于腹甲上。
腹甲前端正中央部分为河蟹的口器。
河蟹的腹部称为蟹脐,已退化成薄薄的一片,紧贴在头胸部的下面,共分7节,四周长有绒毛,河蟹的肛门即开口于末节内侧。
幼蟹的腹部为狭长形,随着河蟹生长发育,雌蟹腹部渐呈圆形,俗称团脐;雄蟹则为狭长三角形,俗称尖脐或长脐,这是识别河蟹雌雄性别的最显著标志。
河蟹头腹部有腹肢,胸部有5对胸足,是河蟹运动的主要器官(图14-1)。
图14-1 河蟹二、生活习性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
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是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
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
在受到惊扰或其他动物袭击时,河蟹便躲到洞里去。
在严冬季节,河蟹就潜伏在洞穴越冬。
三、食性河蟹为杂食性动物,但偏食动物性,如鱼、虾、螺、河蚌、蠕虫等,植物性饵料多为水生维管束植物,或一些岸边植物的叶茎。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
河蟹食量很大,在7、8、9三个月的暴长季节,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且有抢食好斗的习性。
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也不致于饿死。
四、蜕皮与生长河蟹的寿命一般为1~3周龄。
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要经过多次蜕皮。
河蟹养殖技术 ppt课件
四、蜕壳与生长
河蟹的蜕壳机制与对虾相似。
河蟹的生活史
受精卵 胚胎发育 蚤状幼体 5次蜕皮 大
眼幼体 索饵洄游 幼蟹(扣蟹)越冬 养 殖
成蟹 生殖洄游 受精卵
第二节 河蟹的人工育苗技术
一、育苗场的建设 同中国对虾的育苗场建设相似: 包括育苗池、饵料池,以及供水系统、加温系 统、供气系统、供电系统等等。 另外在河蟹育苗过程中,要求有淡化过程,所以 还要求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第三章 河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的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与形态构造 (一)分类 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 .
Milne-Edward) 俗名河蟹、大闸蟹。 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十足目、爬Leabharlann 亚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二)外部形态
河蟹的背面一般呈墨绿色,有时也呈赭黄色, 腹面灰白色。
在10~18℃下,则需1~2个月才能完成胚胎发 育。
在自然界中,整个胚胎发育可达4~5个月之久。 在27~28℃的高温环境下,容易造成胚胎死
亡。
(三)幼体变态
河蟹幼体期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期 三个阶段。
蚤状幼体分五期,经五次蜕皮变态为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变成幼蟹;幼蟹再经许多 次蜕壳才逐渐长成成体。
它的身体分二部分:头胸部和腹部。河蟹的头 部和胸部合在一起,组成头胸部,腹部比较退 化,折贴于头胸部之下。五对胸足伸展于头胸 部的两侧,左右对称。头胸部和腹部都有附肢。
(三)内部构造
与对虾相似,同样具有: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 循环系统 : 排泄器官 : 神经系统 : 感觉器官 : 生殖系统 :
蟹类繁殖生物学
12.蓝蟹blue crab(Callinectes sapidus)
三、繁殖
(一)性征
蟹类为雌雄异体。 雄蟹腹部退化,呈窄长三角形,第一、二对附肢特化为 交接器。 雌蟹成熟后腹部宽大,呈半圆或卵圆形,第二至第五对 腹肢双枝型,用以抱持卵群。
雌蟹
Broad, U-shaped abdomen of adult female crab to protect eggs
雌蟹在产卵前,先将身体埋在泥沙中,并用步足支撑身 体,抬高头胸部,打开腹脐。由于蟹卵的粘性出现的时 间很晚,雌蟹将身体埋在泥沙中,一是防止雄蟹干扰, 避免受精卵流失;二是可以形成腹部附肢刚毛搅卵、粘 卵的环境,防止受精卵在搅卵阶段从腹脐两侧及上端流 失。
河蟹繁殖5个阶段:
(5)搅卵附卵阶段
产卵时,生殖孔呈喷射状地排出着精的卵粒,精子遇咸 水,激活精子,多精入卵,单精受精。受精卵开始没有 粘性,象一团浆糊兜在雌蟹腹部,由其腹部附肢不断搅 动卵粒,使其吸水膨胀,并产生粘性,附着在附肢的刚 毛上,呈葡萄串状。此时的雌蟹称为抱卵蟹。
Zoae,溞状幼体
Megalopa,大眼幼体
四、蜕壳与生长
Dungeness crab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蜕壳与生长模式(湖泊型)
蜕 壳(皮) 卵 孵 出 第 1次蜕皮 第 2次蜕皮 第 3次蜕皮 第 4次蜕皮 第 5次蜕皮 第 6次蜕皮 第 7次蜕壳 第 8次蜕壳 第 9次蜕壳 第10次蜕壳 第11次蜕壳 第12次蜕壳 第13次蜕壳 第14次蜕壳 第15次蜕壳 第16次蜕壳 第17次蜕壳 第18次蜕壳 名 称 Ⅰ期 溞 状 幼 体(Z1) Ⅱ期 溞 状 幼 体(Z2) Ⅲ期 溞 状 幼 体(Z3) Ⅳ期 溞 状 幼 体(Z4) Ⅴ期 溞 状 幼 体(Z5) 大 眼 幼 体(M) Ⅰ期 仔 蟹 Ⅱ期 仔 蟹 Ⅲ期 仔 蟹 幼 蟹 幼 蟹 幼 蟹 幼 蟹 幼 蟹 幼 蟹 黄 蟹 黄 蟹 黄 蟹 绿 蟹 标 准 体 重 0.13mg 0.27mg 0.50mg 1.0mg 1.8mg 5.0mg 10.0mg 20.0mg 50.0mg 0.125g 0.30g 1.0g 3.0g 10.0g 25.0g 50.0g 100.0g 150.0g 250.0g 生 长 阶 段 蟹苗阶段 (育 苗)
螃蟹养殖
螃蟹无公害养殖关键技术介绍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养殖生产,种草放螺为河蟹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期间应用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养殖期间应用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增加河蟹的抗病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病害的发生,使养成的商品蟹个体大、无污染、品质佳,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池塘的可持续发展。
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生产过程中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彻底清塘、晒池,为无公害生产打好基础每年收获后应排干池水,彻底清除过多的淤泥、充分曝晒,并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常规清塘药物消毒,清除过多的杂食性鱼类和有害生物,生石灰用量为100~200千克/亩,漂白粉用量为20克/米,不用高毒或高残留的药物,确保生产无公害产品。
二、人工移栽种植水草,模拟自然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种植水草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性措施,在河蟹养殖池塘中种植水草已被广大养殖户认同,种植水草应以沉水性水草为主,目前在江浙一带河蟹池塘养殖中种植较多的是伊乐藻。
常用分枝扦插的方法进行增殖,一般在放苗前一个月进行清塘消毒,再进行水草移植。
水草移栽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刚栽下水草时水位控制在50厘米以下,并及时用复合肥1~2千克/亩,促使伊乐藻快速成活生长,6~7月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水体总面积的60%以上。
三、投放鲜活螺蛳,满足河蟹对生物活性质的需要。
每年清明前后在池中投放螺蛳等鲜活淡水贝类,每亩投放量为300~500千克,让其自然繁殖,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饲料。
四、选用良种,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应选用自育或当地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幼蟹作蟹种,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作蟹种,同时剔除无饲养值的性早熟的“小老蟹”和明显步足残缺、体表附着寄生虫、带病菌、活动能力弱的劣质幼蟹,选优质、体质健康、附肢齐全、规格整齐的幼蟹,这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基本保证。
五、控制放养密度。
要养殖大规格商品蟹,必须打破“高密度、高产量”的传统生产方式,大力提倡“稀密度、大规格、高效益”的养殖模式,降低养殖密度。
中华绒螯蟹入侵欧美水域
中华绒螯蟹入侵欧美水域生科陈佳栋101312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Milne-Edwards),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螃蟹,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
自然分布区主要在亚洲北部、朝鲜西部和中国东部沿海湖泊、河流。
最近,英国纽卡素大学Herborg 等人在《生物入侵》杂志上( “中华绒螯蟹对英国的入侵和对欧洲大陆入侵的比较”,2005 ,7 :959-968) 报道,1997 年以来,中华绒螯蟹在英国的分布地区在加速扩展。
沿着海岸,1997 ~1999 年间每年沿岸扩展448 公里,比1976 ~1999 年间平均扩展78 公里激增近6 倍;沿着河流,1995 ~1998 年间每年向上游伸展49 公里,比1973 ~1998 年间的每年16 公里激增约3 倍。
在英国东海岸的泰晤士河、亨伯河、泰恩河及北海部分地区等都已有其分布,在英国南海岸的廷河也有发现,估计河蟹将在英国所有主要河口地区出现。
这一报道引发了一些人对河蟹入侵引发英国生态危机的普遍忧虑。
一、对中华绒螯蟹入侵的反响中华绒螯蟹在欧、美大陆的入侵、建群和繁衍,引起了养殖学家、生态学家以及产业界人士的广泛注意和兴趣。
目前,在欧、美尚未见到河蟹商业捕捞的统计资料,但中华绒螯蟹定居并大量繁衍已成事实,并已开始产生较大影响。
它一方面形成了可供捕捞生产和贸易的商机,如在新加坡市场上,曾出现产自欧洲的河蟹;而更多的是,引起了对这一生物入侵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的忧虑,如对其他天然水生生物种群、工农业水利设施等的危害,乃至它作为卫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寄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
在英国,如今大闸蟹大面积入侵英国主要水道,抢占英国本土虾类领地,英国人以为这是来自中国的“威胁”,将它看作一种可怕的入侵生物,产生了如“大闸蟹会捕食当地受保护生物,如白螯淡水龙虾和三文鱼卵和鱼苗”的忧虑。
河蟹生物学特性
河蟹生物学特性一、分类地位、经济价值1、河蟹的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英文名:Chinese mitten crab俗称毛蟹、河蟹、大闸蟹,是我国特有的水生经济动物。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
Thoracotremata; Grapsoidea; Varunidae; Eriocheir。
河蟹在我国地理分布较广,自然分布于我国的沿海城市及内陆十多个省市。
60年代后期,我国各地开展河蟹人工繁殖放流,使原先没有河蟹分布的地区也进行了河蟹养殖,河蟹是我国的特产之一,由于它对于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适应能力很强,所以养殖广泛。
2、经济价值品质优秀的大闸蟹具有8个特征:青背、白肚、金爪、黄毛。
一、青背:蟹壳呈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
二、白肚:蟹肚呈白色,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给人水亮玉质般的美感。
三、金爪:蟹爪金黄,坚实而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
四、黄毛:蟹螯和蟹腿上的毛长而浓密,呈金黄色。
据分析:每公斤蟹肉中含有蛋白质140克,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0克,钙129克,磷14克,铁13克,核黄素7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
二、生活习性(1)栖息:喜穴居和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
河蟹营穴能力很强,洞穴一般呈管状,底端不与外界相通。
穴道与地平面约有10度左右的倾斜,穴道深处常有少量积水,使洞穴保持潮湿。
洞口与穴道直径基本一致,并与蟹体大小相宜,洞口形状呈扁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等,穴道长20—80厘米,甚至一米以上。
河蟹从幼蟹阶段起,就具有穴居习性,穴居既可防御敌害的侵袭,又可越冬,是对自然界的一种适应。
(2)食性:河蟹为杂食性动物,荤素食物都吃。
河蟹的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商品饵料。
通常河蟹偏食动物性饵料。
河蟹养殖技术
出,注入经沉淀的海水,再将一定数量的雌蟹或雄蟹放入 即可。 2、交配 按雌雄性比2—3 :1的比例,放入盐度为18~30的交配池 中,放养密度为5~10只/平方米。适宜水温为8~12℃。
(三) 抱卵蟹的越冬管理
1、越冬池的处理 越冬池提前1月准备,在使用前要进行清淤、消毒,要求彻底清
起,组成头胸部,腹部比较退化,折贴于头胸部之下。五对胸 足伸展于头胸部的两侧,左右对称。头胸部和腹部都有附肢。
(三)内部构造
与对虾相似,同样具有: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 循环系统 : 排泄器官 : 神经系统 : 感觉器官 : 生殖系统 :
二、生活习性
殖的成蟹。 ②雌雄蟹最好异地选购。
亲蟹的运输
把亲蟹装入聚乙烯网袋中,力求蟹体平放,扎牢袋口,使 亲蟹在袋内不能活动,以减少亲蟹附肢的脱落和本身体力 的消耗。
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潮湿;防止风吹、日晒、雨淋,也不 宜放在高温或不通风的车厢内。
2、暂养育肥
购回的亲蟹应雌、雄分池饲养育肥,加强管理 暂养池:面积一般为1~5亩,水深1~1.5米。放养密度为250~500
三、河蟹的人工繁殖
(一)亲蟹的暂养 抱卵蟹的获得有两种办法:一是捕的选购
其选择标准为:身体健壮、肢体齐全、无伤无病、外观呈“青 背白肚,红毛金爪”;
个体规格为:雌蟹100克/只左右、雄蟹100~150克/只左右;雌 雄比例2~3:1。
选留时间北方一般在国庆节前后,南方稍晚。 选择亲蟹的注意事项: ①要了解所选购亲蟹的种苗来源。最好选择适合于本地生长繁
尾叉内侧缘的刚毛对数依次为3、3、4、4、5对。
虾蟹复习题提纲
1、 名词解释 :齿式:虾类头胸甲中央上前突出,形成一个额角,额角上下缘组成一个齿式。
并列影像:很多小眼联合形成的物体总影像。
叠加影像:所有的光集中形成的影响。
窦腺:是存储和输导激素的中心。
饵料系数:F=R1-R2比上G1+G2-G0R1:投饵数量 R2:残饵数量 G1:终极重 G2:死亡重 G0:初始重中肠盲囊:又称“干胰脏”,有消化,储藏,分泌功能。
肢鳃:原枝壁内外的褶皱,形成的附属物。
分为“内叶”和“外叶”表面积大,有分枝刚毛,角质状物,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Y-器官:分泌蜕皮激素的器官,主要成分为:20—羟蜕皮酮。
绿腺:触角腺,由白色的皮部和绿色的髓部构成。
依丛型呼吸:不能进行呼吸的调节,很容易形成缺氧,从而导致死亡二、填空1.虾蟹类的幼体阶段可分为(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十足幼体)等。
2.中华绒鳌蟹的雌孔位于(第三步足的胸板上),雄孔位于(第五步足的步足胸板上)雌性腹肢具有(4)对,位于腹部(2—5)体节,雄性腹肢具有(2)对,位于腹部(1,2)体节。
3.影响虾蟹类摄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盐度)、(PH)、(水质)等。
4.中国对虾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是(18—20度)幼虾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到31度)能够的上限温度约为( 35—38度)5.生长在步足底节上的鳃有(肢腮)(足腮)生长在附肢基部体壁上的鳃称作(侧腮)。
6.池塘养殖对虾合理投饵的确定依据(饵料的种类)、(投喂量)、(投喂次数)、(处理方法)、(摄食检查)。
7.世界经济虾蟹类主要类群为(对虾类)、(真虾类)、(龙虾类)、(螯虾类)(蟹类)。
8.对虾类的纳精囊位于(第四步足和第五步足的基部),闭锁型的种类如(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开放式的种类如(南美白)对虾,二者在人工繁殖时的不同在于(开放性纳精囊虾类交配时需要雄性,闭锁型不需要)。
9.对虾类与真虾类腹部的不同是后者的形态是(真虾类腹鳞与腹鳞之间没有交叉),如(长臂)虾、、(沼)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绒螯蟹生活史
长江流域的中华绒螯蟹一般在江河湖泊生长至2龄,自9月下旬蜕壳为绿蟹起性腺开始迅速发育。
至10月中下旬,大部分性腺已发育进入第Ⅳ期,遂离开江河湖泊向长江口作生殖洄游。
长江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洄游在每年9~12月间。
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为亲蟹汛期,全汛可捕捞时间通常为60~70天。
上海河口区汛期发生较晚,在11月~1月。
10月中下旬已有少量中华绒螯蟹亲体陆续到达河口区产卵场。
河口区亲蟹高峰期在11月下旬。
到了11月底,亲蟹群集于河口浅海交汇处的半咸水域,开始交配繁殖。
雌蟹一般在交配后7~16小时内产卵。
受精卵附着在雌蟹腹肢的刚毛上。
并向咸度更高的水域聚集,至第二年年初,亲蟹蟹汛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