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学课件(好用)

合集下载

油层物理学-渗透率ppt课件

油层物理学-渗透率ppt课件

二、达西公式的推广 (一)达西公式的微分方程
对于实际中不均匀的孔隙介质,加上不均质的流体(即 多相)流体同时渗流时,常作非平面、非稳定的线性渗流。 大量实验证明,达西定律也是适用的。
达西公式的一般表达式为:
Q KA Pr KAP1 P2 gZ1 Z2
L
L
当岩样水平时,流体作水平渗流,Z1-Z2=0,则:
M2
达西
cm g s cm2 cm3/s cm/s g/cm3 atm cp D
混合单位制
矿场
公制
英制
实验中发现,无论砂柱中 砂层类型如何改变,流量总是 与测压管水柱高差、及砂柱横 截面积成正比,而与砂柱的长 度成反比。
Q kA h1 h2 kA h
L
L
v Q k h1 h2 k h
A
L
L
式中; Q ——总流量;
A ——截面积;
v——渗流速度,可以理解为单 位时间内单位截面积的注入量(cm/s);
Q KAP
L
式中,当△Pr,L无限小时,可写成:
v Q K d Pr
A dL
上式即为达西公式的微分形式,公式前面的负号代表压力 增加的方向与渗流距离增加的方向相反。即在渗流方向上, dPr/dL应该是负值。 由于Pr=P+ρgZ 代入上式得:
v K d(P gZ)
dL
这是达西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pe
pw )
Q 2Kh( pe pw ) ln(re rw )
平面径向渗流的达西定 律的基本表达式
参数的物理含义
Q 2Kh( pe pw ) ln(re rw )
式中: h——地层厚度(m);
pe ——外边界压力(Pa);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一章(1) 相态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一章(1) 相态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相图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2.1 单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P 1( 气 )
P2 = P 露
P2
P2
P2 = P 泡
P3( 液 )
F ( p, T , v ) = 0
相态方程 相图: 用来表示相态方程的图形。 相图: 用来表示相态方程的图形。
油田开发中最常用的是: 相图。 油田开发中最常用的是:p—T相图。 相图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相图
储层烃类一般有气 三种相态; 通常: 储层烃类一般有气、液、固三种相态;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相图
某一个体系的相态是压力(p)、温度 和比容 的函数: 和比容(v)的函数 某一个体系的相态是压力 、温度(T)和比容 的函数:
性质 原油 大庆S区 大庆 区 胜利T区 胜利 区 孤岛G层 孤岛 层 大港M层 大港 层 克拉玛依 玉门L层 玉门 层 江汉W区 江汉 区 辽河C区 辽河 区 川中油田 任丘P层 任丘 层 相对密 度D420 0.8753 0.8845 0.9547 0.9174 0.8699 0.8530 0.9744 0.9037 0.8394 0.8893 运动粘度 /(cm2/s) 50 ℃ 70℃ ℃ 17.40 37.69 427.5 51.97 19.23 12.9 37.4 12.3 63.5 17.95 157.5 25.55 62.2* -

油层物理2.7 油层物理课件

油层物理2.7 油层物理课件

2 储层岩石的声学性质
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声波有纵波与横波之分。
声波测井
(1).纵波速度
vp
1
(2).横波速度
1
vs u /
(3).威利公式
t tm
t f tmLeabharlann 3 储层岩石的导电性§2.7
岩石的导电性指岩石传导电流的性质。 岩石的电阻率表示岩石阻止电流通过的能力
RA
L
岩石的电阻率是由其矿物组成、孔隙度、含油和含水饱和度、 水的化学组成以及岩石的温度决定的,与地层的几何尺寸、形状 无关。
4 储层岩石的放射性
放射性测井
§2.7
(1).通过对岩石放射性的研究,可以确定储层岩石的类型以 及有效的生、储、盖层,从而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2).判断出岩心在地层中的位置深度。
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1 砂岩的骨架性质 §2.2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2.3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2.4 储层流体饱和度 §2.5 岩石的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2.6 毛管渗流模型及其应用 §2.7 储层岩石的其他物理性质
温度传导系数α与比热容C和热传导系数λ之
间的关系:
c
§2.7

《油层物理学》PPT课件

《油层物理学》PPT课件

PTP课件
11
学科的发展历史
20-30年代——美国前苏联注意到油藏流体特性及影响, 初步形成了流体性质的测试方法。 49年——M.麦盖特的《采油物理原理》汇总了20世纪上半 叶关于储油岩石和油、气、水流体性质的研究实践资料, 概括并提升到物理学角度予以描述和解释,指导了各种驱 动类型油气田的科学开发。 56年——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卡佳霍夫出版了《油层物理 基础》,把油层物理从采油工程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 的学科分支。
4.吴迪祥,张继芬等,《油层物理》,石油工业 出版社,1994年4月。
5、杨胜来,魏俊之,《油层物理学》,石油工业 出版社,2004
6、沈平平,《油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理论与实 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PTP课件
15
第一大部分 储层屑颗粒、胶结物 岩石空隙——孔隙、裂隙、溶孔、溶洞等
25
浊流
辫状河
曲流河 三角洲和障壁坝 浅滩
风成沙丘
A::悬浮为主
B:悬浮和跳跃
C:跳跃和悬浮
D:跳跃、滚动和悬浮
E:跳跃、滚动和悬浮
F:跳跃 PTP课件
26
2、参数法
不均匀系 a数 d60 分选系数 S d75
d10
d25
平均 M z 值 163 5084
标准 偏 (84 差 1)6(95 5)
研究储油气层内与油气运动有关的问题,
包括:
1、影响油气储集与渗流的介质特征
2、储油气岩石介质中的流体特征
3、储油气岩石中油气的流动特征及其与
介质的相互作用
PTP课件
6
课程主要内容——渗流力学部分
1、渗流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表征流体渗流过程的基本能量方程、流体势方程、达

油层物理学PPT课件

油层物理学PPT课件

测定仪器如图3-1-4所示:。 图3-3
第23页/共246页
• 当液滴在重力作用下要脱离毛细管末端 时,表面张力也与脱落时的液滴形状成比 例。将正要滴出的液滴进行拍照,然后在 照片上测量液滴的最大直径d1,以及距 离液滴顶端为d1处的直径d2,根据下面 的公式计算表面张力
(1 2 )d12 g
第2页/共246页
第一节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一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基本概念
• 度量分子-表面现象的物理性质是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并由表面张力过 渡到润湿性。
第3页/共246页
图3-1-1 界面分子受力状况示意图
• 对含有多相流体的孔隙介质的特性来说,必须考虑 到两个互不相溶的“相”的分界面上力的影响。如果 一相是液体而另一相是气体时,它们的分界面实际上 就是液体表面。其界面分子的受力状况如图3-1-1所 示。
第19页/共246页
表3-1-4 固体表面液体(气体)吸附层厚度
固体 玻璃 石英 石英 玻璃 玻璃毛管 固体
液体
水溶液 水溶液
水 水 庚基酸 N2,CO2
吸附层厚度 (微米) 0.01—0.001
0.02 0.1 0.075 0.21 0.001
第20页/共246页
• 液体中溶解有各种可溶物质,这些溶 解物质的存在会改变液体原来的界面性 质。例如,水中溶有醇、酸等有机物质, 可以使表面张力降低;而当溶入某些无 机盐类时,如NaCl、MgCl2、CaCl2等则 可提高其表面张力。
第三章 饱和多相流体时岩石的 物理性质
第1页/共246页
储油气层岩石内饱和着油、气、水多相流体,因而存 在着错综复杂的流体之间以及流体和孔隙壁面之间的界 面关系,它直接影响流体在孔隙中的分布和渗流。 • 在研究饱和多相流体的岩石物理性质时,通常是以研 究油层中与界面现象有关的表面性质为基础。与界面现 象有关的表面张力、吸附作用、润湿作用以及毛细管现 象将对流体渗流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多相流体在岩石 孔隙中的渗流性质-相渗透率也取决于上述表面性质。 • 运用表面物理化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油层中的各种界 面现象,对于认识油层,寻找油气运移富集的规律以及 提高油层石油采收率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油层物理毛管力PPT课件

油层物理毛管力PPT课件

五、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
1、毛管压力曲线的定义
11 P ( )
R1 R2
1 11
Rm
R1
R2
Pc P Rm
Pc f (sw )
岩心中湿相饱和度与毛管压力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但由于油
藏岩石孔隙结构复杂,直接推导数学模型有困难,但可以用实验的方法
测量出不同湿相流体饱和度下的毛管压力用曲线的形式来描述,这种曲
PHg
72 cos0 480 cos140
PHg
1 5 PHg
压汞法所测得的毛管力的值约是半渗透隔板法所 测得的毛管压力值的5倍
第33页/共37页
六、不同测定方法的毛管压力的换算
• 2、压汞法测得的毛管压力PHg与油层条件下的油-水毛管压力Pow的换算
• 已知汞表面张力σHg=480mN/m,θHg=140°,油水界面张力σow= 25mN/m,θow=0°,则
• 通常,人们把液滴通过孔道狭窄处时,液滴变形产生附加阻力的现象称为“液阻效应”。而将气泡通过窄 口时产生附加阻力的现象称为气阻效应,或称贾敏(Jamin)效应。
• 当两相流动时,特别是当一相连续,另一相可能不连续,成分散状于另一相时,加之岩石中孔道大小不一, 孔喉很多,使得各种阻力效应十分明显。这就是在生产中应尽可能避免钻井泥浆进入油层,酸化后应尽力 排出、排尽残酸,以及使地层压力不要低于饱和压力而造成油层脱气的理论根据。当然,事物总是一分为 二的,近代发展的各种堵水技术,三次采油中的泡沫驱等,就是变不利为利的例子。
Pc R m
Pc f (Sw )
第15页/共37页
三、孔道中的毛管效应附加阻力
• 1、当油柱(或气泡)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一种阻力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2 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
1-基质孔隙;2-喉道;3-裂缝; 4-洞穴;5-基质
碳酸盐储集岩中,除由于溶洞、裂 缝及次生孔隙的发育,因此其孔隙结 构有特殊性。
碳酸盐储集岩中,孔隙结构是 指岩石所具有的孔、洞、缝的大 小、形状和相互连通关系。
二、 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砂岩中存在四种基本孔隙类型: 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裂隙。 前三种类型与岩石结构有关,裂隙则可与其它任何孔 隙共生。
图1-1-1 砂岩储集岩的孔隙和喉道
1-连通孔隙;2-喉道;3-死胡同孔隙; 4-微毛细管束缚孔隙;5-颗粒;6-孤立的孔隙
孔隙与喉道的相互配置关系,每一支喉道可以连通 两个孔隙,而每一个孔隙则至少可以和三个以上的喉 道相连接,最多有的可以与六个到八个喉道相连通。 孔隙反映了岩石的储集能力,而喉道的形状、大小则 控制着孔隙的储集和渗透能力。
图1-1-3 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示意图
三、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
碳酸盐岩孔隙的 分类及命名,乔 奎特等按受组构 控制及不受组构 控制将碳酸盐岩 孔隙划分为三大 类十五种基本类 型,如图1-1-4所 示。
图1-1-4 碳酸盐岩的孔隙分类命名 (据Choquette; p.p.w.& pray, L.C., 1970)
(4)纹理及层理缝 在具有层理和纹层构造 的砂岩中,由于不同细层的岩性或颗粒排列 方向的差异,沿纹理成层理常具缝隙,储渗 意义不大。
(5)溶蚀孔隙 溶蚀孔隙是由碳酸盐、长石、 硫酸盐或其它可溶组分溶解而形成的。可溶 组分可以是碎屑颗粒、白生矿物胶结物或者 交代矿物。
溶蚀孔隙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比较复杂,次生变化非常强 烈,可以产生大量次生孔隙,再加上裂缝常常很发育, 使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岩性变化大、间包括孔隙、洞穴和裂缝空间。 孔隙可以容纳油气,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连通作用。 裂缝分布不规则,在裂缝发育的地层也具有容纳油气 的能力,但主要起连通作用。洞穴往往与裂缝共生, 在洞穴发育的储层中,它也是一种储集油气的空间。
所有的砂岩最初都有粒间孔,常常是渗透好、孔喉大。 溶烛孔是由于碳酸盐、长石、硫酸盐或其它易溶物质的溶 解造成的。具溶蚀孔隙的砂岩储集性可以从极好到极差, 这取决于孔隙和喉道的大小以及孔隙空间的相互连通性。 孤立的溶孔并不会改善渗透能力。对低渗透岩石来说,当 溶孔互不连通时,它的渗透率仍然很低。含有较多粘土矿 物的砂岩则有大量的微孔隙,其特征常常是高比面、小孔 径;低渗透性和高含水饱和度,并且对淡水的粘土膨胀灵 敏度增加。裂隙只占总孔隙空间的百分之几,但它将提高 任何一种储集岩的渗滤能力。
砂岩储集岩的孔隙大小和形状取决于砂子颗粒相 互接触的关系以及后来的成岩后生作用所发生的变 化。孔隙喉道的大小和形态主要取决于砂岩的颗粒 接触类型和胶结类型,砂岩颗粒本身的形状、大小、 圆度和球度也对孔隙及喉道的形状有直接影响。
孔隙分为连通孔隙、死胡同孔隙、微毛 细管束缚孔隙和孤立的孔隙四种,其中连通 孔隙是有效的。
油层物理学课件
第一章 储油气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集岩的孔隙空间和 孔隙类型
一、 储集岩的孔隙空间和孔隙结构
岩石中未被矿物颗粒、胶结物或其它固体物质填集 的空间称为岩石的孔隙空间。岩石孔隙空间,最主
要的构成是孔隙和喉道。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 空间称为孔隙,而仅仅在两个颗粒间连通的 狭窄部分称为喉道。
孔隙类型及孔隙几何形状均随成岩作用而发生 变化。从大孔隙演变成微孔隙;矿物被溶解而形 成孔隙;以及孔隙从部分到全部被沉淀矿物所占 据。
孔隙类型很少是单一的,大多数储集岩中有多 种孔隙类型共存,构成不同的孔隙组合。
(1)粒间孔隙 砂岩为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 含少量胶结物,在颗粒问的孔隙称为粒间孔隙。 以粒间孔隙为主的砂岩储集岩,其孔隙大、喉道 粗、连通性较好。无论从储集能力或渗滤能力的 观点来看,最好的砂岩储集岩是以粒问孔隙为主 的。
(7)裂缝孔隙 由于构造力作用而形成的微裂缝有 时可以十分发育。微裂缝呈细小片状,缝面弯曲,绕 过颗粒边界,其排列方向受构造力控制。在砂岩储集 岩中,裂缝宽度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仅由裂缝造成的孔隙度很小,通常小于1%,但能 提高储集层的渗透能力。裂缝性储集层的初产量一般 较高,如果没有良好的孔隙层,则产量很快就会下降。
(2)杂基内的微孔隙 包括泥状杂基沉积在石化时 收缩形成的孔隙及粘土矿物重结晶晶间孔隙。高岭土、 绿泥石、水云母及碳酸盐泥杂基中均具此类孔隙。杂 基内的微孔隙极为细小,宽度一般小于O.2微米。此 种孔隙虽然可以形成百分之十几的孔隙度,但渗透能 力极差。杂基内的微孔隙几乎在所有的砂岩中均有分 布。
(3)矿物解理缝和岩屑内粒间微孔 长石和云母等 解理发育的矿物常见有片状或楔形解理缝,其宽度大 都小于O.l微米。此类微孔隙的储集特征比杂基内的 微孔隙更差,因为它常呈一端敞开的“死胡同孔隙”, 故它一般是不含烃的无效孔隙。
他们认为,大多数碳酸盐岩仅具有微 小的孔隙,但其孔隙主间对‘油气聚集作 用却不相同。不同的孔隙类型具有不同的 分布特征及含油气特点。因此,对孔隙类 型就会有助于勘探布署。
1)溶孔 不受颗粒边界限制,边缘呈港湾状,形状 不规则。
2)颗粒内溶孔和胶结物内溶孔 早期易溶矿物交代 颗粒后被溶解形成粒内溶孔。如早期碳酸盐局部交代 了长石,后来碳酸盐被溶解,致使长石具晶内溶孔或 呈蜂离状。
3)铸模孔 包括颗粒的铸模孔和粒间易溶胶结物的 铸模孔。
由于溶蚀孔隙往往是在原生粒间孔隙或其它孔隙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实际上不好区分。尤其是当 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同时存在时,更是如此。 仅具溶蚀孔隙的砂岩的储集性变化很大,可以从差到 很好。 (6)晶体再生长晶间隙、胶结物的晶间孔 在许多致密 砂岩中,石英的再生长明显地减少了原生的粒间孔隙, 最后只在再生长的晶体之间保留了细小的四面体孔或 片状缝隙(喉道)。石英再生长可以很明显地降低孔隙空 间和渗透能力,有时几乎可以填满全部孔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