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现浇混凝土结构是指在施工现场连续浇筑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的硬化和固化来形成构件。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指在主体结构浇筑完成后,对柱、梁、板等构件进行加固和补充浇筑的工艺。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保证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一些要点:1. 后浇带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后浇带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现场,除去不利于浇筑和施工的杂物;检查主体结构的质量,确保主体结构合格后再进行后浇带施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浇筑顺序、浇筑高度等。
2. 后浇带模板的安装: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先安装好后浇带模板。
模板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且要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模板的横、纵向和高度的调整,以保证后浇带的几何尺寸和平整度。
3. 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在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浇筑。
首先要配置好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然后按照计划的浇筑顺序进行浇筑,保证后浇带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同时要控制好浇筑的速度和浇筑的高度,防止浇筑过快或过高导致混凝土的流动和沉降不均匀。
4. 后浇带的加固与防护: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后,需要进行加固和防护措施。
加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加固钢筋网、加固加厚或采取其他措施。
加固的位置和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
在施工完后要进行防护,如覆盖防水层、进行养护等,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5. 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的验收:完成后浇带施工后,要进行验收和质量检查。
首先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确保施工程序和要求符合规范要求;然后要对后浇带的质量进行检查,包括几何尺寸、平整度、强度等方面的检查;最后要进行试验和检测,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现浇混凝土结构是指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进行现场浇筑和养护,使其成为建筑结构的一种施工方法。
而后浇带则是指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完成后,再对部分梁、柱和板等部位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
1. 后浇带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和整理工作,清除浇筑中可能留下的混凝土渣滓或其它杂物,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2. 后浇带施工的钢筋处理后浇带施工的第一步是对需要加固的部位进行钢筋的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焊接和连接,确保钢筋的正确位置和稳固连接,以满足后浇带的加固要求。
3. 后浇带施工的模板搭设在对钢筋处理完毕后,需要对后浇带的浇筑部位进行模板的搭设。
在搭设模板时,要保证模板的平整和牢固,且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尺寸的控制,确保后浇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后浇带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浇筑在模板搭设完毕后,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的制备,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在浇筑时需要注意均匀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空鼓和漏浆等现象。
5. 后浇带施工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及时对后浇带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的适宜含水率,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的时间和方式需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安排。
除了以上的要点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在施工中尤其注意。
比如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注意防止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位移和变形,以及对模板的支撑和固定。
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工艺和养护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和效果。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包括对现浇混凝土的验收和清理、钢筋处理、模板搭设、混凝土配合比和浇筑、以及后浇带的养护等环节。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要点进行施工,可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从而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现浇混凝土是指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直接浇筑、凝固成型的方式。
现浇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
后浇带施工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介绍:1. 后浇带的定义:后浇带是指混凝土结构在主体结构完工后,为了满足特定要求而进行的再次浇筑施工,通常用于加固、扩展或修补结构的某些部位。
2. 后浇带的施工时机:后浇带的施工时机要在主体结构完全硬化之后进行,以免对主体结构的施工和养护造成不利影响。
3. 后浇带的施工准备: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需要先对主体结构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4. 后浇带的浇筑方式:后浇带的浇筑方式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即悬浇和接浇。
悬浇是指后浇带与主体结构之间留有一个空隙,后浇带与主体结构之间不产生粘结。
接浇是指后浇带与主体结构之间直接相接,后浇带会与主体结构产生粘结。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
5. 后浇带的混凝土配合比:后浇带的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具体施工要求确定。
其配合比应能满足工程强度要求,并具备良好的可泵性和流动性。
6. 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常见的施工方法有人工浇筑、泵送和喷射等。
施工时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浇筑,以避免产生空洞或裂缝。
7. 后浇带的养护措施:后浇带在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到28天不等,养护期间应做好水养护和温度控制。
8. 后浇带的验收标准:对于后浇带的验收,需要检查其施工质量和强度。
检查项目包括混凝土的密实性、外观质量、强度、硬化度等。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现浇混凝土是指在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将混凝土原材料直接倒入模板中,然后现场浇筑成构件的施工方法。
这种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下面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1. 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是为了解决构件连接处的温度、收缩和混凝土施加荷载而设置的。
后浇带通常沿构件的水平方向设置,一般要求宽度不小于100mm。
在设置后浇带时,要考虑后浇带与原浇筑的混凝土的粘结性,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2. 后浇带的材料选择:后浇带的材料选择应与原浇筑混凝土的材料相同,以确保两者的粘结性。
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后浇带施工。
3. 后浇带的施工时机:后浇带的施工时机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来确定。
一般要求后浇带施工时,原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且温度和收缩的变形已经趋于稳定。
4. 后浇带的露面处理:在施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后浇带的露面应进行适当的保湿处理,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导致裂缝的产生。
保湿处理可以采用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
5. 后浇带的质量控制: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密实性和露面质量等方面。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强度满足要求。
浇筑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振捣措施,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密实,避免空隙和缺陷的产生。
露面质量的控制需要保证后浇带的平整度、垂直度和表面光洁度符合要求。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包括后浇带的设置、材料选择、施工时机、露面处理和质量控制等。
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性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现浇混凝土结构是指混凝土的浇筑、振捣、保养等工作在同一时段内一次完成的工艺。
后浇带是一种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构件,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进行的一次补浇工作。
后浇带可用于补充混凝土结构的承重能力、加强结构抗震性能等,并能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
1. 合理设计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后浇带的设置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荷载特点以及结构形态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后浇带能够在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后浇带的位置应选择在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如柱、梁、板的连接处或重要框架节点处等。
后浇带的尺寸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状态、工程负责人的要求以及具体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确保后浇带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确定好浇筑顺序和浇筑方式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应先规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浇筑方式。
浇筑顺序一般从下向上进行,即先浇底板再浇墙体和梁柱。
浇筑方式可采用单向施工或双向施工。
双向施工法中心线的两侧同时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双向施工时应保证后浇带连接处的密实性和一致性。
3. 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是后浇带的核心部分,其浇筑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浇带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混凝土质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控制好水灰比和配合比,避免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过快或过缓。
(2)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充分的清理和涂覆分离剂等处理,以保证混凝土与原浆的牢固连接。
(3) 浇筑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无空鼓,防止在后期的使用中产生裂缝和结构松弛的现象。
(4) 浇筑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保养,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提高现场管理和安全措施现场管理和安全措施对于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应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安全措施:(1) 指定合格的现场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编制详细的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浇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在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与预制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施工周期短、结构灵活、质量易控制等优点,因此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后浇带即在混凝土结构浇筑结束后,在局部部位或整体上进行第二次浇筑的施工工艺。
通过后浇带施工,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为了更好地掌握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后浇带施工的必要性、前期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技术要点,以及验收及注意事项。
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才能保证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建筑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后浇带施工的必要性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它不仅可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还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整体质量。
具体来说,后浇带施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塑性设计要求:后浇带是整个混凝土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它承受着结构整体的荷载转移和变形调整。
通过后浇带施工,可以有效补偿整个结构在施工阶段的不足,满足塑性设计要求,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3. 结构耐久性:后浇带是混凝土结构中容易受到影响的部位,如温度变化、加速腐蚀等。
通过后浇带施工,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2.2 后浇带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后浇带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定位测量:首先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进行精准的定位测量,确保后浇带的位置准确无误。
2. 现场清理: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杂物和积水,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干净,为后续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3. 安全防护:设置清晰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现浇混凝土是指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的混凝土,相比于预制混凝土更灵活、适应性强。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就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讨论。
1. 后浇带施工前需做好准备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确保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另外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和积水,保持施工区域的整洁。
2. 后浇带布置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在混凝土结构中预留出后浇带的位置。
在预留位置上设置脚手架或模板,以便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3. 后浇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要严格执行设计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采用外振内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后浇带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注意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
高温会加快混凝土的凝结和龄期,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低温则会延长混凝土的凝结和龄期,影响施工进度。
因此需要根据气温和季节变化,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6. 后浇带与主体混凝土的连接后浇带与主体混凝土的连接是确保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的关键。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注意与主体混凝土的连接处的处理,采用金属连接件或搭接接头等方式,保证后浇带与主体混凝土的牢固连接。
7. 后浇带施工质量检验在完成后浇带施工后,需要对浇筑混凝土进行质量检验。
主要包括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密实性等进行检测,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质量,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一、概述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是指在已完成部分的混凝土施工后,再进行补充浇筑的一种施工工艺。
后浇带的施工方法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具体施工方法。
二、施工准备工作1. 工程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并进行合理的布置。
2.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和安装模板,保证后浇带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
3. 水电设施准备:根据后浇带的要求,在施工前提前安排好水、电、暖和通风等相关设施。
三、施工步骤1. 地面处理:在后浇带的施工区域,清理和平整地面,确保没有杂物和凸起的部分。
2. 基层处理:在地面上喷涂或涂刷一层胶黏剂,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在胶黏剂表面铺设一层混凝土砂浆,厚度一般为10-20mm,以增加基层的粘结力和稳定性。
3. 钢筋布置: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的排布和布置,注意钢筋的直径、间距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4.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好后浇带的模板,确保模板的固定牢固和尺寸平整。
5. 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按照施工方案,将混凝土原材料按比例进行搅拌,然后倒入施工区域,使用振动器进行浇筑和密实,确保混凝土均匀分布和密实度达到要求。
6. 养护处理:在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处理,采取覆盖保湿、喷洒水等措施,保持后浇带在养护期间的湿度和温度稳定。
7. 模板拆除和收尾工作:在混凝土硬化和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并进行清理和收尾,以确保后浇带的外观和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2. 钢筋布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的布置和固定,保证钢筋的合理受力和连接。
3. 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保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孔洞、脱模等质量问题。
土木工程知识点-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的定义
土木工程知识点-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的定义1)后浇带的定义后浇带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2)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小施工阶段的结构长度,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及消除施工期间的差异沉降等;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直接减少使用期间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不宜仅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结构超长(见《高规》-3.4.12、《混凝土规范》-8.1.1)的温度应力问题。
对温度应力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3)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的平面位置应结合基础及其以上结构布置综合考虑,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 1/3 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上部结构后浇带宜与地下室后浇带位置相同,也可与基础后浇带平面位置错开,但必须在同一跨内,可曲折而行。
4)后浇带的分类及浇筑时机习惯上可将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机如下:(1)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其浇筑完 60 天时,大致可完成收缩量的 70%(《防水规范》指出: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在龄期为 6 周后才能基本稳定)。
(2)沉降后浇带,主要用以消除施工期间建筑物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后浇带混凝土与其两侧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应有足够的保证。
一般要求沉降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完工1个月后浇注,因为只有在主体封顶后,也就是静荷载都添加完了,再放置一个月(如沉降观测记录在高层封顶时,沉降曲线平缓可在高层封顶一个月后封闭后浇带;沉降曲线不缓和则宜延长封闭后浇带时间),才能保证沉降后浇带两侧的主体都在满静荷载作用下有一定的时间去完成自身的沉降,且沉降后浇带处需要做厚,并在底层添加不小于直径为 10 的钢筋网片,用构造措施再次加强或抵抗以后的沉降差。
(3)伸缩后浇带,主要用以减少早期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摘要】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从施工前准备工作、后浇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后浇带支模施工、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后浇带的拆模与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要点。
在总结中强调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水平,推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混凝土配合比、支模施工、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检验、总结、问题、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后浇带是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后浇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后浇带支模施工、混凝土浇筑和养护,以及后浇带的拆模与检验。
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处疏漏都可能导致后浇带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在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操作,确保后浇带的质量。
施工现场要保持整洁,材料要储存合理,施工设备要经常检查维护,以确保施工进程顺利进行。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才能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2. 正文2.1 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前准备工作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障。
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首先是对工程现场进行勘测和测量,确定后浇带的具体位置和尺寸,确保后浇带的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是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混凝土原材料、支模材料、浇筑工具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一、前期准备工作(1)制定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根据结构设计图纸、规范、技术规定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等工艺操作流程,同时确定材料配合比、施工队伍及各种施工机具设备的数量和规格。
(2)进行建筑结构模板、钢筋加工、水平位置较准等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并对混凝土浇筑现场进行安全措施的检查、评估和整改,确保施工安全。
(3)进行现场环境的清理和处理,清除混凝土现浇中障碍物和基础表面灰土、油污等杂物,保持施工现场的卫生整洁。
(4)确定浇筑方式、浇筑顺序、浇筑面积和浇筑深度,同时将人员分组,确定人员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提前预备各种施工所需辅助工具和设备。
(1)浇筑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材料质量、施工环境、天气情况等对浇筑持续时间和速度进行合理控制,过短或过长的浇筑时间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当浇筑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程度,避免出现拱起空鼓情况,同时进行加强浇筑部位的振捣。
(3)当浇筑达到设计高度后,应等待适当时间,待混凝土自然凝固成适宜的已入贯性后,再进行后续的浇筑操作。
(4)后浇带施工前应先对浇筑部位进行清理、拓宽,在施工前需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清理,去除混凝土表面的灰霜和泥土,以免后期剥离。
(5)在后浇带施工时,应先将混凝土送至施工部位,从细小浇注点开始根据浇筑模板导向浇筑,依次浇筑至全部完成,整个过程包括可控制的时间、深度和数量等,随时对施工情况进行监测。
(6)在后浇带浇注过程中,要避免浇注速度过快、过猛或尺寸过大等不良情况,遇到这些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控制,以确保重要部位全部浇筑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7)在浇筑完后,应及时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及时处理,保持施工场地的清洁整洁,并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基本的养护处理。
三、施工中的注意事项(1)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要遵循设计图纸要求和规范规定,注意施工环境安全和操作规范。
(2)浇筑混凝土时需要严格按照材料配合比进行材料配制,定量定时进行拌和,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查。
混凝土后浇带
一、1:“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沉降的变形缝。
该缝根据工程具体条件,保留一定时间(保留时间一般保留到结构封顶后,不少于30天),在此期间早期温差及30%以上的收缩已完成,再用比原结构提高一级的混凝土填筑密实后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2模板工程侧模和底模均采用组合钢模板,另拼散拆。
支撑采用钢管支撑系统。
支模前,清除垃圾及杂物,将松动混凝土凿除,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清成毛面,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支撑系统必须搭设稳固,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面接缝严密,板底平整度≤2mm,与已浇筑混凝土高低差≤2mm。
3:钢筋工程后浇带钢筋同于底板、砼墙和楼板结构钢筋,在后浇带位置钢筋连续不断。
钢筋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无混凝土浆、砂浆及杂物粘牢,必要时还要除锈。
钢筋绑扎点应全部绑扎。
4:混凝土工程填筑前,必须重新清除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
填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外加剂掺量配合比等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执行,如设计无规定,填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比原结构强度提高5-10N/mm2。
混凝土浇筑完毕,必须保持不少于15天的潮湿养护。
5:注意事项混凝土浇筑同于普通混凝土的施工规范规定操作。
混凝土配制必须严格控制。
浇筑密实,无漏振和过振现象。
后浇带外混凝土表面质物必须清理干净。
5.5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通常在设计中,我们是写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作法如下:后浇带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大于等于0.015%.后浇带中梁、板钢筋跨内均增加20%,后浇带应待主体结构完成60天且沉降稳定后再用较相邻砼强度等级高一级的膨胀砼浇注。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总结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总结现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在施工中经常需要留置后浇带。
后浇带就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如后浇带施工质量不好,会使建筑结构整体性不好,造成渗漏等质量问题。
现根据本人工作经验,对后浇带施工总结出以下施工方法,以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
标签:混凝土施工封闭0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建筑物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法,在实际的施工中我们进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城市建设中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
而且后浇带的设置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由于长度过长,内部自身的温度应力较大,需要等其温度降至一定值,使其收缩膨胀完全,才能进行浇注,一般要等42天,用高一级的砼是因为后浇带部位比较薄弱,需要用高一级的砼来施工。
1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程序1.1 后浇带的施工应该严格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并且对于它的宽度以及时间间隔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在混凝土结构的后浇带我们可以将结构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一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间,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
后浇带一般从梁、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梁处通过。
并且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做到有图必遵的原则。
我们在日常的施工中对于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形式多见。
1.2 在后浇带施工时我们应该先把后浇带周围做好防护安全工作,防止出现垃圾等赃物污染到施工缝与钢筋的结合面,其次就是对于后浇带的地基进行处理使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
在实际的施工前应该首先清理钢筋表面的赃物以及混凝土表面使他干净,有利于混凝土的浇筑,而且也要根据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数进行支架模型设计,当一切条件按照设计进行完毕时,我们就要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了,在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我们要首先观察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是否达到规定的硬度以及时间,在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后,还要对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最好是用微膨胀混凝土并且要掺入早强减水剂,做到认真施工、合理作业,确保混凝土的密实。
后浇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设置规范是什么?
后浇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设置规范是什么?后浇带就是在大范围浇灌混凝土时,为防止其硬化收缩产生裂缝而留的一段暂时不浇灌的临时施工缝,具有调压力差、调标高差、调时间差、减小温度收缩的作用,它的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
一、后浇带是什么意思?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的形式种类:1、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是为解决结构高低差所产生的沉降不均匀。
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而设置。
通常设置在高低变化的低结构部位,沿高结构贯通设置,缝宽一般为800㎜。
2、伸缩后浇带伸缩后浇带是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产生的裂缝。
后浇带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通常每隔30-40m设置一道,缝宽一般为800㎜。
3、温度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是不稳定的,已建成的结构受热会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前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性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会导致构件内部出现裂缝。
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二、后浇带的作用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点我:送工程实用干货)。
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4、减小温度收缩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现浇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应用
浅谈现浇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应用摘要: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连续整体的结构。
本文通过介绍施工后浇带的功能、做法及遇到的问题等谈谈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后浇带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后浇带施工可参照本办法。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
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
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些,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一、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
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
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混凝土后浇带规范
混凝土后浇带规范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
混凝土后浇带规范:1、对后浇带的要求1.1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该缝需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将整个结构连成整体。
1.2在后浇带构造中,除图中注明者外,后浇带钢筋应该按贯通留筋。
1.3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应考虑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来获得。
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施工。
1.4沉降后浇带在主体封顶后,根据沉降记录,由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封闭;收缩后浇带应该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5d后方可封闭。
1.5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
一般其宽度为70~100cm。
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后浇带宽度800mm。
后浇带内的钢筋应完好保存。
1.6地下室后浇带必须采取覆盖保护措施,凡因留置后浇带而形成较大地下室后浇带必须采取覆盖保护措施,凡因留置后浇带而形成较大悬臂的部位应加支撑,待后浇带砼浇筑后强度达到100%时才能拆除。
1.7后浇带填筑前必须全面进行清理干净。
如地下室积水,应抽排干净并清除干净该处余泥渣物,用水冲洗干净后,方能浇筑砼。
2、后浇带的留设、后浇带的留设2.1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承体系应以其两侧轴线为界,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承体系应以其两侧轴线为界,自成一独立体系,自成一独立体系,同时又要确保与整体支承系统共同受力,即当相邻结构施工时,后浇带部位的支承架参与整体支承系统共同受力,但当相邻结构模板及支承架拆除后,后浇带部位的支承架及模板独立工作的性能不变,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与模板间应不产生间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接缝平顺。
平顺。
2.2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承体系必须在后浇带部位的砼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后,方可拆除,板部位的后浇带模板支撑时,两侧考虑采用钢板网,其安装方法按常规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技术摘要: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采用后浇带可以解决由于混凝土温度收缩、或主体沉降差而产生的内力或变形过大等问题,起到消除收缩裂缝、或沉降变形裂缝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混凝土后浇带的工作原理和设置原则,并结合工程施工实例,探讨了混凝土后浇带的主要施工技术,研究了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后浇带;设置;施工技术1 后浇带的种类1.1 施工后浇沉降带当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地基均较好时,可以采用施工后浇沉降带。
由于差异沉降不是很大,而且沉降完成较快,后浇带灌注混凝土后,剩余的差异沉降不会引起结构的开裂。
如果天然地基持力层或桩基持力层落在岩层或卵石层上,这时,沉降差很小,高层与低层基础可连成整体,可以不必设施工后浇沉降带。
当地基土压缩性高、厚度较大时,高层与低层差异沉降很大,这时,宜设置传统的沉降缝,使高层与低层安全脱开,也就是不再设置施工后浇沉降带。
1.2 施工后浇收缩带及施工后浇温度带施工后浇收缩带及施工后浇温度带是为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及温度应力而单独设置的,实际工程中,往往要求一个后浇带能同时解决沉降、收缩、温度应力三方面的问题。
2 后浇带的设置原则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普通混凝土容易开裂,后浇缝的设置能把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待收缩变形或沉降变形完成后,再用膨胀混凝土后浇并连成整体,以抗衡残存的应力;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纵向或横向的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m~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为宜;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后浇带水平方向可不设置在同一截面上,但应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不宜错开。
3 后浇带的工作原理3.1 消化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
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
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1)调压力差。
主楼荷载大,可采用筏板基础以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2)调时间差。
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3)调标高差。
3.2 减小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也会热胀冷缩。
由于混凝土绝大部分的硬化收缩量在施工之后1~2个月内完成,若没有设置后浇带,收缩变形将受到约束,在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构件会出现裂缝。
设置后浇带后,收缩影响会大大减小。
4 工程实例及其施工技术措施厦门五缘湾某办公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桩基采用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500-125-AB),总建筑面积为112400m2,建筑高度为99.9米,其中地下两层为停车场,建筑面积36928m2;地上两层裙房,三栋塔楼,均为办公,A、C栋26层,层高3.6米,B栋24层,层高3.9米,地上建筑面积75472m2。
本工程三栋塔楼与纯地下室之间设计沉降后浇带,其他的为伸缩后浇带,后浇带宽800mm,一层后浇带长约760m。
下面介绍本工程后浇带施工的几点主要技术措施。
4.1 底板、楼板及墙体的后浇带施工4.1.1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垫层施工时,将后浇带处垫层做加强处理和防水特殊处理。
在后浇带底部设置250mm×250mm的排水沟,两端设置集水坑,为清理垃圾进行冲洗和排除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泌水提供方便。
因地下水位较高且遇雨季施工,在后浇带两端设置集水坑,并做坡度为0.5%的垫层泛水处理,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避免钢筋锈蚀。
4.1.2 顶板、其他梁板后浇带:后浇带两侧的梁板结构被后浇带断开,成为悬挑结构,并且还要承受上部其他结构的自重和后续工程施工荷载,单靠正常施工的模板支撑系统远远满足不了该部位的强度和刚度。
因此,后浇带的模板应与其他模板断开,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撑宜采取二次拆模的施工工艺。
否则可能造成梁板上部裂缝、后浇带部位下挠等质量事故。
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后浇带处模板支撑系统安全:(1)后浇带处模板支撑要相对独立,单独计算,后浇带两侧应保留承重荷载支撑不少于两排(梁板支撑均应保留),立杆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以便于其他部位及支撑及时拆除,正常周转。
(2)对于后浇带部位保留第二次拆除的梁、板模板及支撑,必须保证该部位的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和上一层梁、板单独能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时,最下一层才能拆除,必须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压强度报告来计算,计算时可考虑扣除该部位悬挑梁、板自身所能承受的荷载,其余荷载由后拆模板支撑体系来承受,同时应有可靠的纵横向水平拉杆拉结以防支撑体系失稳。
后浇带的支模和拆模,不管采用何种施工工艺,都要进行计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来指导具体施工,以确保模板及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4.1.3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两端头和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砌360mm砖墙封堵,砌筑砂浆强度不应小于M5. 0,内外用防水砂浆进行抹灰,并根据设计要求做防水处理。
其作用:一可防止雨水、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二可作为挡土墙,不影响基坑四周及时回填土方;三可作为后浇带处模板使用。
4.2 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高5~10cm挡水带,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
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砌砖保护。
4.3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灌时间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d--60d;沉降后浇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谢国章 福建 厦门 361009施工技术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沉降后浇带在主体封顶后,即全部填充墙砌筑完成后才进行后浇带施工;伸缩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后60天,才进行后浇带施工。
4.4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灌4.4.1 后浇带两侧有两条施工缝,为确保其浇灌质量,在主体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接槎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为后期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体混凝土施工时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1)采用钢丝网及加强钢筋作侧模的竖向施工缝,在主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可靠的技术质量保证措施(一般采用加强钢筋固定),防止侧向压力过大而使钢丝网向外凸出,造成水泥浆严重流失,为此应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高度和振动棒与侧模的间距,根据施工时间经验,振动棒与侧模的间距控制500mm为宜,为确保该部位混凝土密实和防止水泥浆流失,垂直施工缝处宜采用钢钎捣实。
(2)采用木模的竖向施工缝,在主体混凝土尚未达到终凝时,应及时将施工缝处的木模拆除,拆除时应避免该处混凝土受到损伤,可采用高压水枪将混凝土竖向表面冲毛,并露出骨料,或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拆除后人工凿毛;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竖向施工缝,主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高压水枪进行表面冲洗,清除浮浆、碎片,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并将冲洗清理下来的浮浆及垃圾及时清除干净。
4.4.2 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本工程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采用早强、收缩补偿型混凝土。
4.4.3 浇灌混凝土前基层处理:浇灌混凝土前应把施工缝处的钢丝网或木模拆除干净,对后浇带处的钢筋进行整理、调直、除锈、施焊,将接槎处混凝土的浮浆、污垢及松散部位进行一次彻底清除,水平后浇带采用二次拆模的,应清理接触面,重新安装模板和支撑,做到接缝严密,支撑牢固,并使模板充分湿润,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不易产生渗漏水。
钢板止水带应与主体混凝土同时浇筑,应保证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灌前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涨性能,其7天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施工中应防止由于雨水或施工用水浸泡使遇水膨胀止水条过早膨胀,及时做好防止浸泡措施,并将止水条牢固固定在预留槽内或缝表面的中间位置。
4.4.4 混凝土的浇灌:后浇带混凝土浇灌时应将其表面浮浆、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1: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
施工中特别要控制进行界面剂和给浆处理后,应及时浇灌混凝土,否则水泥砂浆凝固和界面剂固化后,新老混凝土不能密切结合,将留下裂缝和渗漏隐患。
地下室及水平板面浇灌宜采用一端向另一端分层斜面浇灌,有利于泌水的排除和新旧混凝土的结合,不易产生裂缝。
剪力墙、竖向后浇带每层浇灌完毕后,应停止一天左右时间待混凝土沉降稳定后,再浇灌其上部水平后浇带,防止连续浇灌引起混凝土沉降而导致裂缝产生。
5 结束语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必须根据设计、规范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并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后浇带的保护、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灌等几方面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以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收缩变形和沉降差,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1]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沈刚.对混凝土后浇带工程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喷孔中间段设5mm排水孔;蒸汽不得直接吹向混凝土和模板。
整个养护过程由专用测温表和专人测温,分别对养护棚内和环境温度进行监控,防止因温差过大造成梁体开裂。
②在冬季施工时,梁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覆盖养护罩,蒸汽养护分为四阶段:a静停: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静停4~6小时。
在冬季,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浇筑完毕后应进行低温预养,预养温度为5~10℃。
b升温:升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0℃;测温频率为1次/半小时。
c恒温:棚内各部位的温度差不超过5℃,梁体芯部(梁端中央深入30mm处)混凝土温度不应大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