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护理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护理课件
使用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麻醉药混合 液,注射在外渗部位周围,注意避免 损伤神经和血管。
冷敷或热敷的使用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外渗程度,选择适当的冷敷或热敷 。
冷敷适用于减轻疼痛和肿胀,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 药物吸收。
抬高患肢和休息
将外渗部位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外渗和损伤。
教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 全用药,遵循医嘱,避免自行 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05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儿童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儿童输液外渗是常见的护理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儿童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较细、活动过度、固定不当等。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固定针头 、加强巡视等。处理方法包括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药物治疗等。
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观察源自射部位在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发红等异常情况。
注意患者感受
及时询问患者感受,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预防性敷料的合理使用
敷料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纱布、棉垫等。
敷料更换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02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
注射器
选择合适规格的注射器,确保针 头长度和直径适合患者血管和药 物特性。
输液器
选择质量可靠、符合标准的输液 器,避免因输液器问题导致药物 外渗。
正确的注射技巧
注射方法
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如缓慢注射、 脉冲式注射等,以减少药物外渗的风 险。
注射部位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注射化疗药物时,药物发生外渗现象,进入
周围组织或血管外的空间,导致药物浪费或引起局部反应。

为预防和
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可遵循以下团体标准:
1. 外渗预防:
- 注射前检查:在注射前仔细检查药物包装,确保无损坏或泄漏。

- 注射技巧:使用针头尺寸适当的注射器,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注射部位,消毒后干燥。

- 缓慢注射:慢速注射药物,以减少压力和药物喷射的可能性。

- 定期更换注射器:避免使用老化的注射器,以减少泄漏的可能性。

2. 外渗处理:
- 停止注射: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射药物。

- 保持镇静:对患者保持冷静和镇定,避免过度恐慌。

- 移动患者: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和部位,相应移动患者的身体部位,使药物流出的部位最低点,避免药物扩散至更大范围。

- 抗毒性处理:根据药物的毒性,进行相应的抗毒性处理,如洗涤、冷敷、促进排除等。

- 调查报告:及时向医生报告外渗情况,并记录详细的病历信息。

3. 监测与随访:
-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局部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和病情变化。

- 随访: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要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和治疗效果。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详细描述
局部冷敷通常使用冰袋或冷湿毛巾进行,每次冷敷时间约为 20-30分钟,每天2-3次,连续使用3-5天。冷敷时应注意避 免冻伤和刺激皮肤,同时应随时观察皮肤变化,如出现异常 应及时停止使用。
硫酸镁湿敷
总结词
硫酸镁湿敷是一种具有抗炎、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外渗处理方法,常用于 治疗静脉炎、静脉输液外渗等。
3
全身性炎症反应
重度药物外渗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甚至导 致休克和死亡。
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静脉血管质量
静脉血管壁薄弱、血管硬化、静脉 曲张等均可增加药物外渗的风险。
药物性质
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高渗性药物 等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容 易引发药物外渗。
注射技术
注射技术不熟练,如穿刺技术不当 、注射速度过快等均可增加药物外 渗的风险。
详细描述
硫酸镁湿敷是将硫酸镁和水按1:4的比例混合,将纱布浸泡在硫酸镁溶液中, 然后敷在患处,每次敷20-30分钟,每天2-3次,连续使用3-5天。使用时应 注意避免硫酸镁溶液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喜辽妥软膏涂抹
总结词
喜辽妥软膏涂抹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外渗处理方法,具有抗炎、消肿、促进血液循 环等作用。
总结词
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
详细描述
在输注药物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史、血管情况 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如使用保护性敷料、避免长时间压迫等,以 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局部冷敷
总结词
局部冷敷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外渗处理方法,通过冷敷可以减 轻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缓解红肿等症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xx年xx月xx日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培训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培训课件
2.10%葡萄糖酸钙 是阳离子高渗性溶液,进入皮下 间隙后刺激血管和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
3.20%甘露醇 使用4-8次后,由于血管壁增厚,内皮 细胞坏死,血管内淤血,引起周围组织炎性水肿。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11
4.抗生素 在输注过程中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可导 致局部静脉炎及疼痛不适。
5.营养液 输液量多,输注时间长,且婴幼儿难以安 静合作,往往会造成液体渗漏。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12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2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6英寸之间, 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13页】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13页】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欢迎大家观看
内容提要
1、化疗药物外渗原因 2、化疗药物外渗后所致的
不良反应及严重后果 3、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流
程及注意事项 4、各种预防化疗药物的方

概念
化疗药物的外渗
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侵到皮下组织中。
药物因素:药物PH值、渗透压、药物浓 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射
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
1
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
压迫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2
操作因素: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 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
拔针后按针眼不准确。
3
其它因素:淋巴水肿;输入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
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
外渗后处理
①用注射器连接原头皮针将药液回抽,以减少化疗药的渗出量。 ②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
度,疼痛的性质。 ③在原针头静脉推注0.9%氯化钠5ml+地塞米松5mg后拔掉针头,或用
0.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④局部封闭后给予外敷4-6h,然后将外敷药撤掉1-2h,暴露局部,继续给
4
A
可能与渗漏液的剂量、 浓度、部位、个体差 异有关
B
外渗损伤溃疡一般在 3-10天内发生

病人主诉 注射部位 有尖锐的 刺痛或烧 灼感

注射部位 有肿胀

静脉推注 时有阻力

滴注过程 中溶液的 流速突然 变慢
如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 止输液,或患者诉输注部 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 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
谢 谢 大 家
观察及随访。 ⑧渗漏24h后进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 ⑨出现组织破坏及溃疡时酌情进行手术治疗。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共22张PPT】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共22张PPT】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优选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主要内容
1 概念 2 常见刺激性药物的分类 3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原因 4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预防 5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对症处理
概念
药物 外渗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 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一般表现为肿胀、胀 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烧灼、刺痛、局部 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
用 使5用0%套硫管酸针镁静溶滴液甘热露敷醇患处时,,有应消同炎时去用肿7的5%功的效。酒精纱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可以预防和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多巴胺外渗的预防与处理-2
处理方法:
1.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酚妥拉明 为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使周围血管痉挛解 除,改善微循环。
2.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湿敷或25%
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 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 为重要。
药液外渗的防护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患者
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熟悉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的次数,减少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 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 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目录
• 药物外渗概述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01
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血管内漏出到血管周围组 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渗透时间,可分为急性外渗和慢性外 渗。
对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减少药物对外周血 管的刺激;对于一般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
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糖尿病、பைடு நூலகம்管疾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 当的输注方式,并注意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 对药物外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出针头前,尽量不移动针头,以免增加外 渗范围。
抬高肢体
局部冰敷
将发生外渗的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外渗部位,以减轻疼 痛和肿胀。
局部封闭和湿敷治疗
局部封闭
对外渗部位进行封闭注射,以抑制药液的扩散和促进药液的吸收。
湿敷治疗
使用药物外渗湿敷剂或硫酸镁湿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抬高肢体和早期活动
01
抬高肢体:抬高发生外渗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2
早期活动:外渗处理后,可适当进行早期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外渗药 物的吸收和代谢。
03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旳避免及解决静脉给药是临床重要给药途径之一, 在输渡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致药液外渗, 导致皮肤血管受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旳护理问题,是不是输液外渗=护理事故?一、药物外渗旳病因学1、药物因素2、机械损伤3、生理因素4、血管因素1、药物因素⏹输入旳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输入旳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入压变化, 药物自身旳毒性作用等⏹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旳高危药物⏹高渗液体如:500g/L 葡萄糖注射液、200g/L 甘露醇;⏹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垂体素⏹阳离子液如:氯化钠、葡萄糖酸钙⏹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抗肿瘤药物如: 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甲氨碟呤等。

2、机械损伤机械性损伤旳因素多为:穿刺技术不纯熟,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者不合伙、躁动不安、低龄小朋友对疾病旳认知限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体合适束缚、固定避免针头脱出)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对旳(凝血不正常)给药措施不当对长期静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存血管,以减少穿刺旳次数3、生理因素病人静脉弹性减少,对针管旳包绕能力削弱, 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接近关节旳静脉和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常为慢性病病人, 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恶性肿瘤等,血管长期营养障碍, 使管壁通透性明显增高、弹性减少, 损伤后修复功能减少, 也易发生输液外渗。

⏹昏迷、严重脱水,此类患者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长, 手术麻醉、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反复接受静脉给药旳癌症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此类患者血管构造与功能障碍, 静脉输液或外渗旳也许性明显增大。

4、血管因素⏹注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剧增高旳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脉旳完整性并导致破损。

二、预防措施⏹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求一针见血, 避免刺破血管。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红肿、疼痛、炎症等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全身影响
某些药物外渗后,可引起 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过敏 反应、中毒症状等。
治疗延误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治疗延 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
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血管因素
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血管 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增加药物
案例三:静脉留置针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留置针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 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VS
详细描述
静脉留置针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固定不牢 、患者活动过度、血管条件差等。预防措 施包括加强固定、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技 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处理方法包括 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等, 若出现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就医 。
外渗的风险。
药物因素
药物的渗透压、酸碱度、浓度 等理化性质,以及药物的输注 速度和温度,都可能影响药物 外渗的发生。
技术因素
输液操作技术不熟练、穿刺技 术不佳、固定不牢固等,也可 能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 程度以及配合度等个体差异, 也可能影响药物外渗的发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03
立即停止注射
01
立即停止给药,并保留针头,避 免拔出,以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 。
02
通知医生,评估外渗程度,确定 后续处理措施。
评估外渗程度
轻度外渗
外渗面积小,皮肤颜色正 常或略红,温度正常,疼 痛轻微。
中度外渗
外渗面积较大,皮肤红肿 明显,温度略高,疼痛较 重。

药物外渗_应急预案

药物外渗_应急预案

一、概述药物外渗是指在药物输注过程中,由于输液管理不当,药物进入周围组织而非血管通路,造成局部皮肤或组织的损伤。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药物外渗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药物配置和输注操作规程,规范输液操作。

(2)对输注药物进行仔细核对,确保药物名称、剂量、浓度和给药途径正确。

(3)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外渗。

(4)对高渗、刺激性、腐蚀性药物,应选择合适部位输注,并加强局部皮肤保护。

2. 应急处理(1)发现药物外渗后,立即停止药物输注,告知患者并安抚情绪。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

(3)根据药物外渗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 轻度外渗:局部湿热敷,观察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

b. 中度外渗:局部湿热敷,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喜辽妥外用、消肿垫外敷、局部冰敷制动,观察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

c. 重度外渗:根据药物性质,采取以下措施:- 强碱性药物外渗:局部湿热敷,使用维生素C或利多卡因局部环封。

- 高渗性药物外渗:局部湿热敷,使用0.2%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

- 阳离子药物外渗:局部湿热敷,使用0.2%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

- 刺激性药物外渗:局部湿热敷,使用0.5%的654-2局部湿敷;酚妥拉明10mg生理盐水10ml-15ml局部环封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血缺氧。

(4)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5)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安慰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三、后期处理1. 对药物外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2. 分析药物外渗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3.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附则1. 本预案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各科室应根据本预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优选全文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优选全文

ppt课件
16
2.疾病因素
①昏迷、休克、肺心病、病危患者,由于微循环障碍,血管 通透性增加
②癌症患者长期输液及反复使用化疗药物,静脉脆弱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 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等
ppt课件
17
3. 药理学因素
用于治疗的药物刺激强、浓度高、局部与 药物、接触时间长。
ppt课件
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常见的药物如下: TPN、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氨基 酸、脂肪乳、50%葡萄糖、KCL、VC、多巴胺、间羟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渗透压、 刺激性及化学毒性有关。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3) 普通药物 外渗后仅有肿胀且很快吸收或经热敷吸 收,无明显局部刺激作用。但个体有差异。
35
4.防感染
小水疱未破溃的应减少摩擦,防破裂感染,可用碘 伏涂抹,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不剪去表 皮,再用碘伏外敷。凡感染、溃疡或坏死创面应按外科换 药处理
ppt课件
36
5.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设法吸出或去除渗出液,如果保守治 疗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可考虑早 期手术切除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 痛。
ppt课件
33
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外渗的患者用酚妥拉 明10mg、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同时用山茛菪 碱针剂外敷效果良好
ppt课件
34
3.化疗药物、TPN、20%甘露醇及5%碳酸氢钠渗漏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早期局部一般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 ③应用拮抗剂 ④局部封闭
ppt课件
ppt课件
15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解毒剂
2
可中和或减低发疱性药物毒性以减
轻组织伤害的物质。
刺激性药物
3
一类能引起静脉或局部组织刺激性或炎性反应的化学药物。
4
发疱性药物
一类能引起皮肤或粘膜起泡、溃疡或坏死的化学药物。
发疱性化疗结合类发疱剂
• DNA结合类发疱剂从静脉外渗时与组织细胞中的DA结合并迅速导致细胞死亡
5.2 经CVAD给药的预防措施
5.2.1输注发疱性药物时间>60min 或使用便携式输注泵给药时, 宜选 择 CVAD。 5.2.2给药前应通过抽回血及推注生理盐水确认 CVAD 通畅。 5.2.3p0RT 给药时, 应确保无损伤针固定在港体内。 5.2.4输注过程中应定时观察穿刺区域有无液体渗出、发红、肿胀等。
• DNA-外渗药物复合物从组织中的死亡细胞中释放出来,并通过内吞作用被临近的健康细胞吸收。 这种细胞吸收细胞外物质的过程建立了一个组织损伤的持续循环
• DNA-外渗药物复合物在组织中存留很长一段时间,并在周围区域循环,这些外溢损伤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变得更大、更深、更痛
分类 烷基化剂 蒽环类抗生素
其他抗癌抗生素
4.5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 应及时处理、记录、上报等。
5.1 经外周静脉导管给药的预防措施
5.1.1宜选择前臂粗、直、有弹性的上肢静脉, 同一静脉在 24 h 内不应重复穿刺。 5.1.2化疗给药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5.1.3宜使用透明无菌敷料固定, 导管留置时间应 24 h。 5.1.4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应看到静脉回血后方可给药。 5.1.5输注发疱性药物时 a)静脉推注 2~ 5m1 药液或每输注 5~ 10 min 后, 宜评估并确认静脉回血。 b)总输注时间应<60 min。c) 不应使用输液泵。 d) 患儿不应选择头皮静脉。

药物外渗的处理途径及方法文献

药物外渗的处理途径及方法文献

药物外渗的处理途径及方法文献药物外渗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药物泄漏出了原本应用部位、内腔或管路外的现象。

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操作错误等。

药物外渗的处理途径和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将从预防、处理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论述。

一、预防药物外渗的处理途径及方法1.建立科学的用药方案:包括规范用药途径、剂量、频次等,避免用药过量、频繁造成药物外渗的可能。

2.增强医护人员的药物知识和技能: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药物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正确使用药物,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包括用药前准备、用药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等,确保每一步操作正确无误。

4.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相关设备,确保设备正常工作,防止设备故障引起的药物外渗。

根据文献《药物外渗的控制及处理方法研究进展》(白云等,北京医学,2024)的研究,以上预防药物外渗的处理途径及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

二、处理药物外渗的方法1.及时发现并停止药物外渗:医护人员在发现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避免继续外渗。

2.清洗受污染部位:采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用的溶液清洗受药物污染的部位,确保清洗彻底,避免药物滞留。

3.敷贴干净敷料:在清洗受污染部位后,使用干净的敷料进行包扎,避免二次污染和感染。

4.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对药物外渗的患者需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安全。

根据文献《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护理干预》(吴艳明,护理学杂志,2024)的研究,以上处理药物外渗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外渗的不良影响,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相关措施1.加强护理团队合作:医护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合作,避免操作误差,共同预防和处理药物外渗。

2.上报汇总药物外渗事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物外渗事件上报和统计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药物外渗的相关数据,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第 2 页 共 12 页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二、药物外渗的预防
1、血管的选择 1 护士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2 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在一根血管上反复穿刺; 3使用高危药物时,尽量选择前臂及较粗大的静脉穿刺,避免选用腕部掌侧、手(足)背等处,这些部位有细小的 肌腱韧带,一旦发生药物外渗造成损伤,将难以处理。尽量不使用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造 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 4乳癌病人禁止在患侧上肢输入化疗药物,因乳癌病人腋窝淋巴结清扫,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血液淤滞易 造成渗漏; 5 避免有动静脉瘘的肢体; 6 有上腔静脉阻塞的病人,避免使用上肢静脉输入; 7 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输入高危药物的病人,可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可有效防止药物外渗。
第 3 页 共 12 页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二、药物外渗的预防
2、输入化疗药物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先用生理盐水加压快速冲入,针尖处无软硬度变化、静脉回血通畅无外渗表 现后再接含有化疗药物的输液袋或注射器,妥善固定。 3、有无肿胀、有无回血使用高危药物时,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静脉推注给药时,每注射 3~4mL应回 抽一次,以检查有无回血。 4、病人宣教 1 叮嘱病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 2询问输注药物时病人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 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 3护士操作时应让病人身着宽松外衣,告诉病人在输注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 液外渗。 5、护士每班须对输注高危药物病人的治疗情况作详细记录,并床边交班。护士长必须加强检查。
(一)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 (二)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三)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是否为强碱性药物、高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 巴胺、垂体后叶素等)、阳离子药物(钙剂)、化疗药物等。 (四)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 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五)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避免机械性损伤: 首先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
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 损伤
输液完毕,采用新拔针法,即先拔出针头, 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 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从而减轻甚至消 除针头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伤。
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壁刺 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 减轻了对浅表静脉的破坏,从而减少了静 脉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15cm,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 伴麻木感; 4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 渗出,皮肤变色,瘀斑,或肿胀,水肿大 于15cm,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 中度-重度疼痛
技术不过硬,缺乏临床经验。
对局部解剖不清楚,穿刺位置不 得当。
查看患者不到位,发现药物外渗 不及时。
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
适用于阳离子溶液外渗的药物如10%氯化钾、 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
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 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持续 湿敷。
50%GS+25%硫酸镁+VitB12
适用于血管收缩性药物
方法:取酚妥拉1ml(10mg) 加生理盐水50ml,取4层纱 布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 每次局部湿敷30m in,每天 早、中、晚各1次,持续湿敷。
3、建立静脉通路: 必须以无菌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 确定穿刺成功后再注入或输入特殊药 物。 穿刺处若有肿胀,即使有回血时也 应将针头拔出,重新穿刺。 勿使注射静脉的远端受压,并将注 射肢体适当抬高以利于回流,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敷料、夹板,以 免遮盖输液部位。 避免多次穿刺同一静脉重复输液。 已发生外渗后不应在该处静脉远端 再作穿刺。
(3)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 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 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 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 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 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用50%硫酸镁溶 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2、血管静脉的选择 应遵循选择弹性好、充盈度好、回流顺畅 的原则,不选用有炎症、硬化且滑动的血管。 对于输液量大、药物刺激性强、输液时间 长的患者应选择流速快、走向直且粗大、管 腔较大的血管,并远离关节和静脉瓣。 不选用在神经、肌腱或大血管表面的血管, 在这些部位穿刺易造成永久性损伤。 对于老年患者,原有血管性疾病时应避免 使用下肢静脉,在复苏抢救时可用深静脉插 管输液。 必要时可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 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
多巴酚丁胺 2.5
氯化钾 4.0-8.0 氟康唑
4.8
多巴胺 2.5-4.5 更昔洛韦 11.0 头孢曲松钠 4.5-6.5
万古霉素 2.5-4.5 头孢哌酮 3.0-5.5 吗啡 2.5-6.0
当输入高渗液体时,由于液体的高 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 透压也升高,毛细血管内皮脱水,发 生萎缩和坏死,产生无菌性炎症;同 时引起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 释放前列素E,静脉壁通透性增强,静 脉中膜层出现血细胞浸润的炎症性改 变,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并硬而 引起静脉炎。药物渗透压越高,对静 脉刺激越大。
湿敷时间均为3~7d。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 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 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 解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 促使皮下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 吸收,常稀释后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 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μm加入0.25%的普鲁 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 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
注射,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 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 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 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左右。
喜疗妥或湿 润烫伤膏局
部涂擦
50%硫酸镁 湿敷
如意金黄散 +麻油
仙人掌肉捣 碎+冰片
六神丸+蜂 蜜
绿茶
适用于高渗性药物
方法:取新鲜仙人掌每次约100克,去刺,洗 净捣烂,用干净纱布外包覆盖于患处,每天 1~2次。
药物因素
PH 值
渗透压
血液PH值为7.35-7.45 PH<7.0为酸性 PH<4.1为强酸性 PH>9.0为强碱性。 PH6.0-8.0对血管内膜刺激小, PH <4.1,在无充分血流的情况下,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明显改变; PH>8.0,使内膜粗糙后,容易形成血栓。
药名
PH
药名
PH
药名
PH
左氧氟沙星 4.0 美罗培南 4.5-6.5 依替米星 4.0-5.0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儿科:马秀林
药物外渗的概念及分级 药物外渗的原因 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 如何防止药物外渗
药物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 各种原因造成药物渗出或漏出 到血管以外的组织。可造成局 部组织肿胀、缺血、无菌炎症 或感染、溃疡,甚至坏死等反 应和并发症。
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 护士因素
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 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 射.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 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 使周围血管痉挛解除,改善微循 环。由于酚妥拉明作用持续时间 较短,而浸润注射本身对肌肉组 织就是一种机械损伤。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 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 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老化,会出现 血管壁硬化,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 加等自然的生理现象
疾病因素:由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 心病等慢性老年疾病,影响机体代谢及恢复。
个体因素: ①患者无沟通能力,四肢活动受 限,感觉障碍,不利于及时发现输液外渗。 ②长期鼻饲导致营养不良,周围循环差。
将能跨表皮吸收的硝酸甘油贴 剂贴在输液血管穿刺点的上方 2cm处或涂抹2%山莨菪碱溶液, 能使输液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 而减少静脉外渗。
6、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当 稀释,减慢速度、穿刺部位保 暖、提高药液温度等措施,可 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谢谢!
(5)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 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
静脉输液是治疗各种疾病的 主要途径之一,当有些药物外渗 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 有肿胀感,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如脱水药物中的甘露醇、 山梨醇;化疗药物中的顺铂、环 磷酰胺、丝裂霉素、紫杉醇等。 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 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 痛苦。
药物名称 TPN 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渗透压mosm/L 1400 1098 1190 2526
美国INS药物渗出分级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伴有
(无)疼痛 2级:皮肤苍白,水肿在2.5-15cm,皮肤发
凉,伴有(无)疼痛 3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水肿大于
4、调节好静脉注射药物的pH值
不仅能有效预防静脉外渗,还 能提高药物疗效。有资料报道:红 霉素溶于pH值为3.7—4.5的葡萄糖 溶液时pH值降低,对血管的刺激 性更大,若在此溶液中加入6—7滴 5%碳酸氢钠,将pH值调至7.0左右, 则红霉素分解速度减慢,对血管内 膜损伤为最小。
5、局部使用扩血管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