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政治制度: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 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 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 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是随着 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 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 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和运 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军事制度、法 律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文教文书符玺等制 度、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等。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
北宋初分割相权
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皇 帝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使:最高军事机构,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
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学思之窗

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 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朝代 秦 汉 隋唐 措 施 影 响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
西汉的中(内)、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一分为二 皇帝总揽大权
三省六部制
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 相权反弹
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 北宋 构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 三司使分割相权
趋势: 相权不 断削弱, 皇权不 断加强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的察举制
察举制
察举制
常举 (岁举)
孝 廉 科 貌 才 科
非常科 (特举)
存在什 么问题?
贤 明 明 至 童 良 经 法 孝 子 方 科 科 科 科 正 科
德能才行
察访
荐用
任用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的察举制
评价:察举制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 要,通过选拔官员,有利于彻底摆脱世袭制。 但到了东汉后期,由于豪强地主的势力上升, 察举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科举制
学而优则仕
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 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 科目— 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 武举科等。
方法— 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口试
生徒
程序—
乡贡
乡试
省试
吏部复试
授官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 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 个人见解。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 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 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 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 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中举的知识分子, 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 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 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
唐 太 宗 武 则 天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长恨歌》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
藩镇与节度使
唐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 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 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 拜相。 安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禄 山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
第 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 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 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中央 君权
地方 相权
总特征: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学习延伸
巩固提高
本课测评
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 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 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②唐朝时为加强皇权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三省的 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③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 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又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内朝”和“外朝”
汉承秦制
武帝变化
皇 帝 外朝
内朝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2)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 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将用人权力 从地方收归中央。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汉朝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发展规律:
①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②选官权: 从地方收归中央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③选择方式:
制度 察举制
标准 品行
九品中正制 门第
科举制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1、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集中 权央 专君 制主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
刘邦建汉后,为 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效 果如何?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 郡国并行的制度。刘 邦分封同姓王,以为 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 格局,就能巩固皇权, 稳定天下,他分封给 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 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 辖的土地面积。结果 他死后不过18年,诸 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3、隋以后各朝的科举制
科举制的历程
隋唐以后历代王朝实施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 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 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 明法科; 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的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正中制 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 处人任诸俯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 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实质是什么?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的察举制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4、元朝:行省制度
中书省 河北、 山东、 直辖地
山西
宣政院直辖地
元代的行省
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原因: 地域广阔
措施:
实行行省制度
1.地方设路、府、州、县
2.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3.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实质:
评价:
分权给地方,受中央节制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推恩令”和“酎金夺爵” ——瓦解王国
汉 武 帝
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 州郡,各置刺史一 人,刺史位卑权重,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 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 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 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②措施 权:______ 削实权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钱:______ 控财权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③集权 利弊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弊: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
杯酒释兵权
课堂设问
下图反映北宋政治上的什么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 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
学习延伸 特点: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重要特征。②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 始终。③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④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地方 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 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 和考核。 利:①有利于维护统一。②有利于稳定。③有利于政府集中 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④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 济文化交流。 弊:①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萌芽发展。②政治上: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力和言论自 由。③思想文化上:民主思想和要求收到压制和打击;使知 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①相权得到强化,皇权受到种种限制。 ②三司使掌握全国的财权。 ③贤明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有 助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
4、元朝:中书省权力的新发展
元朝的中书省
皇帝 中书省
相权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三省制度逐渐形成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 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 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 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 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 序是怎样的呢? 门下省 (审议)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决策)
尚书省 (执行)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在唐后期150年 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 度使中,真正由朝廷 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 许多节度使也效法藩 镇,各占一方,唐朝 统一局面破坏,形成 了“藩镇割据”的局 面。
藩镇割据现象的 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中央集权 与地方分权之争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 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 秦 巩固 完 善
汉初
郡县制
加强
加强 新 发 展
趋势: 武帝 中央权 力不断 节度使,发展为藩 削弱 唐 镇割据 加强;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 加强;但三冗; 地方权 宋 官设通判;掌控赋税 积贫积弱 力不断 削弱 行省制,宣慰司, 加强,重大变 元 宣政院辖地 革,省制开端
⑴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⑵消极: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 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削弱 加强
对地方政治制度变化的评价:
①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 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 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 控制着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③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 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 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课堂设问 汉惠帝以后,诸侯王羽翼日渐丰满, 国势日盛,逐渐尾大不掉,“不听天子 诏”,觊觎帝位。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 日益激化。诸侯王开始发动叛乱,对中央 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西汉的有识 之士是怎样做的呢?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 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 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 相来自百度文库赵 普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兵,则天下自安矣。”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赵匡胤:陈桥兵变 收精兵 “杯酒释兵权” 兵:______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