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6年)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6年,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安徽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安徽林下经济从改革开放前的萌芽状态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并迎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良好发展机遇。为科学合理利用集体林地资源,加快全省林业经济发展,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资源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历程。
我省林下经济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初始萌芽阶段。长期以来,林区群众就具有采集利用林下产品的传统习惯,如采摘野生药材、竹笋、野生菌、山野菜等,成为林下经济的最初表现形式。其他形式为林粮间作、多种经营的林下种植模式。这一阶段一
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二是兴起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个体经济及市场的发展,简单采集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些地方出现了林下培植香菇、木耳,种植天麻、茯苓、杜仲、木瓜、石斛、西洋参等中药材的林下种植模式,面积日益扩大。三是规模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绿色、环保、安全食品需求量的激增,以及畜禽疫病防治的需要,部分农户及养殖企业将较大规模的
养殖转移到林区。与此同时,森林旅游业逐步兴起,各级森林公园相继建立,户外旅游逐步成为休闲热点。四是快速发展阶段。自200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开始关注林下经济,并积极引导林下经济发展。随着配套改革的推进,林区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愿望更加强烈,参与主体逐渐增多,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规模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模式,各种类型的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林下经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二,发展现状。
全省现有林下经济发展面积720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620万人,2011年实现产值125亿元,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1,林下种植。现有林下种植面积67.8万亩,2011年实现产值45.86亿元。主要模式有,林药、林菌、林菜、林农、
林果和林茶等模式。
2,林下养殖。现有林下养殖数量1247.5万只,头、箱,,2011年实现产值30.59亿元。主要模式有,林禽、林—草—畜、林蜂和林野,野生动物,等模式。
3,林产品采集加工。主要模式有,一是柳、竹编织。霍邱、阜南等皖北地区柳编加工已形成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了全省柳编织业的发展。广德、宁国、霍山、黄山等县,区,竹加工业已初具规模。二是竹笋采集加工。全省已形成以宁国、广德、霍山、黄山四大竹乡的竹笋加工集群。三是山野菜加工。皖西大别山及皖南山区部分县以加工蕨类为主的山野菜已形成规模化发展。
4,森林景观利用。主要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主要形式有,森林旅游人家、农家乐经营等。
5,市场营销。目前,我省林下经济发展市场良好,其中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产品大受市场欢迎,如中药材、高山蔬菜、黑毛猪、皖西白鹅、高山茶叶、野生养殖可食用动物等,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主要供应周边浙江、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省
市。市场需求量较大,省内主要通过超市、分店经营。现有林下经济仓储企业7家,其中,林下种植5家、林下养殖2家。林下种植仓储量1.53万吨,年产值3600万元,林下养殖仓储量350万只,头,,年产值3700万元。
6,林农合作组织。全省现有农民林业合作社1710个,其中,林下种植合作社1290个、林下养殖合作社420个。农民林业合作社现有人数20.27万人,经营面积83.5万亩,林下种植年生产能力35.25万吨、林下养殖年生产能力2137万只,头、箱,。现有龙头企业59家,其中,林下种植龙头企业34家、林下养殖龙头企业25家,总人数1.8万人,林下种植年生产能力19.5万吨、林下养殖年生产能力550万只,头、箱,。
目前我省林下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整体规划。一些地方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作为一项重要产业通盘考虑、统筹推进,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二是产业规模偏小。参与林下经济开发的农户总数不多,管理水平偏低,产值总量偏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少联动机制,得不到必要的项目和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种苗保障、加工销售、金融信贷等相关服务比较薄弱。四是科技含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现有培育模式较落后,良种壮苗培育能力不强,林产品开发利用科技水平较低。五是基础设施条件滞后。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加快发展。
,三,发展机遇。
我省现有林地面积6648万亩,其中森林面积5706万亩。据统计,现有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2250万亩,其中适合发展林下种植的林地面积1500万亩、适合发展林下养殖的林地面积为750万亩。其中,用材林约占适合发展林下经济林地面积的60%以上,经济林面积约占30%,其他林种占10%。广袤的森林是发展林下经
济的基础。
目前,全省已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林地勘界确权面积4868万亩,占应改林地面积91.2%,其中家庭承包经营4490万亩,占勘界确权面积92.2%,480万户农户拿到了林权证,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我省集体林地面积大,地形地貌独特,气候复杂多样,物种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优势明显,潜力雄厚,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2013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4号,,决定全面实施林下经济发展“5211工程”,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意见出台后,各地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空前高涨,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
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我省林下经济发展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林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并将极大提高广大林农收入,确保实现全省林农“倍增收入”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林下经济发展主体,发展林业合作组织,强化科技服务、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好乡村和打造“三个强省”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产业兼顾,统筹发展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