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6年)

合集下载

下半年林业工作计划

下半年林业工作计划

下半年林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严格各项工作纪律。

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按各项工作纪律的要求,分项实施各项工作任务。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下半年林业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下半年林业工作计划1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

以“一轴、三廊、三环、多点”为重点,大力推行工程化造林。

仅上半年就完成新造林14万亩,植树1740万株,绿化村庄716个,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

深入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上半年全市共有340万人履行了植树义务,其中直接以植树形式尽责的有185.2万人,尽责率达到89.8%。

进一步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启动了万亩林场建设。

五市三区申报建设万亩林场15处,符合条件的14处,规划面积21.3万亩,截止6月底已开工建设的有11处,共完成新造林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658.5万株,其中胶州市的山洲、明山万亩林场莱西市的宫山万亩林场胶南市的长阡沟万亩林场等4个林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景观效果。

(二)认真抓好森林防火,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促进了各级行政主体和广大市民森林防火意识的提高。

加大森林防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每200-300亩森林配备1名管护队员的要求,扩建了森林资源管护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责任到人、防范到点、应急到位;投资3000万元新建高标准防火通道100公里及购置部分灭火装备,及时配发到了各有关区市,提高了防扑救森林火灾能力。

高度重视火源管理,在森林火险重点区建立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火场移动图像和通讯联网系统,在主要进山路口设置了视频卡口和语音提示,形成了以防火检查站、动态巡逻和林内墓地综合整治为主的火源管理体系。

(三)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实现了“有虫不成灾”。

坚持疫情调查和监测预报制度,每周发布一次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动态报告,监测普查面积322万亩,监测覆盖率达到99.99%。

安徽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动员全省人民实现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目标的决定

安徽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动员全省人民实现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目标的决定

安徽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动员全省人民实现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目标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9.09.09•【字号】皖发[1989]15号•【施行日期】1989.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安徽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动员全省人民实现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目标的决定(1989年9月9日皖发〔1989〕15号)近年来,我省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发展速度较慢,仍是全省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全省尚有一千八百万亩宜林地没有造林绿化。

同先进省、区相比,不仅森林覆盖率低,林业的总体效益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贯彻执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林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生产、振兴我省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必须动员全省人民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保护发展森林资源。

为此,特作如下决定:一、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

根据我省情况,要求从一九九0年起,五年内完成现有一千八百万亩宜林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八年内,使新造林和封育林木郁闭成林,实现城市和平原县绿化达标,并实现公路、铁路、河道两旁、水库周围和城镇、村庄绿化,再经过三年补充完善,到二000年,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五千一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三十,森林蓄积量达到一点五亿立方米。

全省“五·八”造林绿化规划由省林业厅下达。

地、市、县要迅速将造林绿化规划和年度计划,逐级分解落实到乡村、生产单位和山场地块。

二、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将造林绿化事业推向全社会。

实现“五·八”绿化规划目标,是全省人民的一件大事。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逐级签订造林绿化责任书,严格考核,严明奖罚,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绿化委员会成员,都要亲自办造林绿化点,带头实干,做出榜样,对绿化任务大的地方要重点加强指导,发动全党、全民共同行动,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行各业齐出力,形成既有声势、又扎扎实实的造林绿化运动,把这一功在社会、利在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办好。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及分析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及分析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及分析[摘要]林下经济就是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林下自然资源、土地及空间资源,从事采摘、种植、养殖和旅游等形式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笔者在通过对旌德地区庙首镇区域内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科学措施,为指导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林下经济调查及分析科学措施林下经济自古就有,村民将采集林下野菜及中药材出售就是林下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

林下经济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

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1、概述旌德地区地处皖南中低山区,东径118°20′,北纬30°20′,平均海拔500m左右,坡度在25—40度,属亚热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5℃,极端高温39℃,极端低温-15℃,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22mm。

基岩为板岩,土壤为黄红壤、黄壤。

林区木本植被以白栎、化香、胡枝子、山胡椒、盐肤木等为主,草本植物以蕨草、菅草、白茅等为主,竹类主要以淡竹、红壳竹、水竹为主。

旌德县庙首镇位于旌德西部,毗邻黄山,距黄山旅游风景区仅54公里。

全镇总面积143083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就有111952.5亩,森林覆盖率达72%。

庙首镇通过2002—2004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特别是完成了2747.7亩坡耕地造林和2007年开始的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不仅涌现了一批林下养殖大户,还成立了拥有1000亩生产基地的“天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了自己的“天山鹤”品牌。

但是,由于庙首镇市场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科技力量薄弱,基础设施不配套,开发资金短缺等因素。

制约了庙首镇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全镇林下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在十二五期间,如何科学利用林下资源,进行高效集约经营、可持续发展是我镇林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17•【字号】鄂政办发[2012]75号•【施行日期】2012.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7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不断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就大力推进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一)发展林下经济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形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

我省林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巨大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多种可再生资源和产品,改变林业单一木材经营格局,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对加快国土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有效途径。

发展林下经济,品种多,见效快,就业广,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山区、林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选择。

充分利用我省林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山区农民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三)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深化林改,巩固集体林改成果的重要抓手。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农民获得了重要的生产资料,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舒城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

舒城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

舒城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作者:翟田俊来源:《绿色科技》2020年第03期摘要: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44上,总结了舒城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四种主要模式,即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森林旅游;分析了成功做法:即领导重视、强化服务和广泛宣传;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即规模偏小、管理落后和资金不足;提出了加强规划、政策支持、示范引领、合理避让和因地制宜等工作建议,以期为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3-0180-021 引言近年来,在舒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舒城县林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

特别是自2012年开始,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4号)的相继发布,该县林下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 森林资源概况舒城县辖21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境内有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万佛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总人口100万人。

国土总面积316.4万亩,其中森林资源面积150.99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94.3万亩)。

截至2018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48.48%,林木绿化率53.19%,活立木总蓄积量534.02万m3,林业总产值近50亿元。

现有林业龙头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7家,市级23家。

林业专业合作社14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7家。

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该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林下经济现状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该县目前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经济实体有近40家,面积达3.8万亩,拥有舒城金鑫中药材有限公司和舒城杰森林业专业合作社等两i象国家服务精准扶贫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

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符合实际;坚持政策扶持,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

(三)总体目标。

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四)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

要结合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制定专项规划,分区域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目标。

要把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

(五)推进示范基地建设。

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营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营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营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1.05.28•【字号】林造函〔2021〕218号•【施行日期】2021.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营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各市林业局: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经济林改造项目未按要求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问题整改,现就加强营造林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一、全面贯彻法律法规(一)《森林法》提出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

《森林法》第三条规定: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森林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家对公益林实施严格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公益林经营者对公益林中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等低质低效林,采取林分改造、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公益林的质量和生态保护功能。

在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

利用公益林开展上述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森林法》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规定: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国家鼓励建设速生丰产、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增加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应安全。

商品林由林业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

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集约化经营措施,合理利用森林、林木、林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

(二)《水土保持法》要求加强林业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

《水土保持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在25度以上陡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29•【字号】宁政办[2013]209号•【施行日期】2013.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宁政办〔2013〕20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8号)以及全市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精神,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主体复合经营活动。

加大林下经济开发力度,对于提高林地利用率、林业综合效益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高综合效益。

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

二是实现农民增收。

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少、产出高、见效快,操作简便,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所产出的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三是促进生态建设。

发展林下种植,可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

发展林下养殖业,把禽畜养殖由村内转移到林间,改变人畜混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畜分离,发展健康养殖,改善居住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促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和几点思考——以福建福鼎市林下经济情况为例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和几点思考——以福建福鼎市林下经济情况为例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和几点思考——以福建福鼎市林下经济情况为例张彬彬 福鼎市林业局摘要:2010年以来,福鼎市坚持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下经济发展作为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予以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林下经济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

因此,加强林下经济的讨论和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福鼎市关于林下经济的经营手段和政策办法,为今后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林下经济;福鼎市中图分类号:S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0-0488-02一、绪论(一)林下经济基本概念林下经济,是我国林业发展战略实现根本转变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成果,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1]。

广义上,林下经济指以现有林地或森林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林下特有环境情况,选择适合林下环境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等有经济意义的物种进行人工种植、养殖的现代农业技术[2]。

林下经济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有效结合的典范。

林下经济包括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等多种模式[1]。

现阶段,林下种植中草药、蔬菜、养殖和旅游等已经证明其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8]。

(二)福鼎市现有林下经济基本情况2018年福鼎市林下种植林地面积10.96万亩、参与户数1.68万户;林下养殖项目面积0.53万亩、参与户数0.84万户;林下产品采集加工项目面积0.62万亩、参与户数0.5万户;森林景观利用项目面积0.82万亩,参与户数0.86万户。

全市林下经济合作组织180多家,其中注册资产百万元以上的林业专业合作社91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5家,宁德市级示范社6家。

(三)福鼎市关于林下经济的措施与政策1.政府重视,推动到位福鼎市将林下经济发展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

(1)建立工作机构依托福鼎市林业局,成立林下经济专项资金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有关股室职能分工、乡镇林业站管辖范围建立市乡两级指导协调机构,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主动介入、靠前服务,引导林下经济健康长足发展。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全省林业系统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全省林业系统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全省林业系统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4.03.18•【字号】林生〔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全省林业系统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全省林业系统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局长办公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林业局2024年3月18日全省林业系统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23〕32号)要求,扎实推进绿美江淮行动涉林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绿美村庄、绿美乡镇、绿美森林提升、绿色产业发展等行动,以“植绿、添美、增质、惠民”为主线,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着力提升森林质量效益,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建设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绿美人居环境,打造“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绿美江淮,为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作出林业贡献。

二、行动目标(一)近期目标。

到2027年,全省森林结构明显改善、质量持续提升;湿地保护率达55%以上,重要湿地得到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物种数保护率不低于95%;乡村绿化覆盖率达35%左右,林业碳汇能力不断增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初步形成,绿美江淮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远期目标。

到2035年,全省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结构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林业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加富足,生态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2012版)

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2012版)

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安徽省林业厅二〇一二年四月前 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行政区域或森林经营单位为调查总体,查清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质量,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森林资源和经营管理状况,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开展林业区划规划、指导森林经营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调查活动。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开展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对于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推进宜居宜业生态强省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统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标准,规范调查对象与内容、程序与方法、质量管理、提交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结合安徽省森林资源特点和历次调查工作实践,安徽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

2012年4月19日,安徽省林业厅在合肥主持召开专家审查会,与会专家一致通过《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

《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适用于安徽省各县(市、区)、森林经营单位或具体项目指定范围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原《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2003年9月)同时停止使用。

目 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调查范围与内容 (3)5 主要调查指标 (4)6 森林经营区划 (17)7 小班调查 (19)8 四旁树调查 (24)9 专项调查 (24)10 总体蓄积抽样控制 (24)11 统计与成图 (25)12 质量管理 (28)13 调查成果 (31)附 录附录A 四旁树调查方法附录B 总体蓄积抽样控制方法附录C 森林资源统计表(表1—表10)附录D 小班调查卡片附录E 角规观测值按坡度改算表附录F 常用树种断面积标准表附录G 一元材积表附录H 安徽省主要立地条件类型表附录I 调查因子代码表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1 范围本实施细则规定了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对象与内容、程序与方法、质量管理、提交成果等技术要求。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02
林下经济的概念及其特点
林下经济的定义
林下经济是一种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 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等生产为主要形式,增加林地 产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的生态经济模 式。
林下经济包括林下产业和林下经营两个概念,林下产业是指 与森林相关的产业,包括林业、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 林下经营是指利用林下空间进行经营活动,包括林下种植、 养殖、采集等。
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
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林下 经济的发展。
技术保障措施
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林下经济的产量和质量 。
推广实用的生产技术
针对林下经济的具体实际,推广实用的生产技术,并加强技术培 训和指导。
建立科技研发平台
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林下经 济的科技创新。
产业协同
加强林业与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产业 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林下经济产业链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
进一步完善林下经济产 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产业链的协同效 应和整体效益。
品牌建设
加强林下经济产品的品 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 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 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初步形成以南方地区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林下经济发展模 式,提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措施,为推动 我国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研究意义
有利于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 义。

某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思路与计划措施

某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思路与计划措施

某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思路与计划措施前言随着人们对环保和生态的意识不断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已成为各地发展的热门新兴产业。

某县地处山区,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高,具备开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优越条件。

本文将围绕某县的实际情况,提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具体计划措施,为某县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林下经济产业的概念和特点1.1 林下经济产业的概念林下经济产业是指在森林内部或周边地区,利用森林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类产业。

它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利用森林与农田、山地等不同生态系统的互补优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1.2 林下经济产业的特点(1)资源条件独特。

森林是全球氧气源、自然氧吧,是绿色的珍贵财富。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然保育、生态防护、资源储备等多种功能,为林下经济产业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条件。

(2)产业形态多样。

林下经济产业形式多样,包括食品加工、中药材养生、林下养殖、花卉苗木、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与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3)对环境友好。

林下经济产业具有良好的环境可持续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对环境友好。

二、某县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分析某县地处山区,是一个林业大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生态资源,是林下经济产业的理想发展地。

但是,某县当前林下经济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作为一个山区县,某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不足,这给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2.2 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有待提高目前,某县的林下经济产品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缺乏品质保障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问题给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3 缺乏规划和管理虽然某县有着良好的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但是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13•【字号】皖政办〔2016〕53号•【施行日期】2016.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皖政办〔2016〕5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9月13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皖发〔2015〕13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考虑(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2010年的250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921.5亿元,年均增长2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3.6%提高到22.4%,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产值超千亿元。

二是一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新型显示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以面板为核心,集聚了液晶玻璃、光学膜、偏光片、驱动芯片等上下游企业30多家,合芜蚌地区正成为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区。

机器人产业在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埃夫特公司已进入国产机器人整机企业第一梯队,四自由度以上机器人销量占国产机器人的1/3,位居全国第一。

贵池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贵池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安徽 林 业科 技 , 2 0 1 3 , 3 9 ( 3 ) : 4 5 ~ 4 7
An h u i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贵池 区林下经 济发展现状 与对 策
张立青
( 贵 池 区林 业 局殷 汇林 业 工作 站 , 安徽 池 州 2 4 7 1 0 0 )
2 . 1 林 下 经济起 步 较早 , 经济模 式 多样
大力发展林菌和林果模式 。全镇发展各类菌菇 6 0 0 万棒 , 年产值达 3 6 0 0 万元 ; 新开发传统名优特产西
山焦 枣 3 3 3 . 3 h m , 年 产值 达 1 5 0 0 万元 。 该镇 西 山村
个别农户年焦枣收入达到 4 0 万元 。 唐 田镇以林业合 作社为龙头 , 成立了蜈蚣 山野猪养殖 、 松山生态禽类 养殖等 4家专业合作社 , 带动农户 1 5 0 0 户, 人均增 收2 0 0元 。近 年来 , 随着 旅 游业 的快 速发 展 , 林 游模 式也 悄然 兴起 。依 托 区 内丰 富 的林业 资 源 , 梅村 、 唐 田、 马衙 等镇涌现了一批生态休闲农家乐 , 为林 下经






2 0 1 3年
社达 3 9家 , 合 作社 经营 基地 面积 达 8 6 6 . 7 h m , 带 动 农户 1 . 2万户 , 销售 产 品 3 . 2万 吨 , 下 经 济多 为林农 自发 发展 ,均 在低层 次 经 营上徘 徊不 前 。 少数林 农 由于 市场信 息 的不 对称 , 在种 植 品种 和养殖 项 目的选 择上 具有 盲 目性 ,抵 御
济发展 开辟 了新 的途径 。

浅谈黄山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黄山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叶 骏.浅谈黄山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22):246-248.浅谈黄山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叶 骏(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安徽黄山245000)摘 要 发展林下经济是增加林业产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

为推进安徽省黄山市林下经济发展,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通过分析黄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总结主要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规划、强化示范带动、硬化政策支持、加大科研力度、强化风险保障及增强基础建设对策。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安徽省黄山市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22.077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注重复合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1 基本背景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基础,以林业经济科技作为支撑,有效使用林下空间,在不影响林业产业经营的基础上,选择使用林下生产的动物和植物,以此来建设稳定的生态系统,促进整个林业经济的发展[1]。

林下经济又有林下、林中、林上产业之分,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循环相生发展,不仅使林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还控制和减少了林业和农业病虫害发生概率,改善土壤肥力,实现了林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更推动了林业产业绿色生态发展[2]。

黄山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全市林地面积83.27万hm2,占市域总面积的86%,森林覆盖率82.9%,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相较于传统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具有周期短、就业广和促进居民增收明显等特点,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2 发展现状根据调查统计,2022年全市林下经济林利用林地总面积约16.21万hm2,实现年产值约150.3亿元。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7〕39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7〕39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7〕3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集体林业在维护生态安全、实施精准脱贫、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6〕83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明确目标任务(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产权保护更加有力,承包权更加稳定,经营权更加灵活,林权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完成全省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木股权量化到户改革,建立林权抵押贷款与担保收储机制,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经济活力日益增强、农民林业收入显著增加、国家生态安全得到保障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坚持农村林地集体所有制,巩固集体林地家庭承包基础性地位,继续完善确权发证,加强林权权益保护。

积极开展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培育壮大林业经营主体,推进集体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健全林权交易和林权融资市场体系,激发林业创新发展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林产品。

开发利用森林多种功能,实现集体林业增绿、增质和增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稳定和完善集体林地承包关系(三)进一步完善集体林地确权发证。

已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权属证书要发放到户,由农户持有,不得留存在村组或其他单位、个人。

对采取联户发证的集体林地,要从方便经营流转抵押和农民愿望要求出发,做好联户发证的拆分工作,并将权属证书发放到户;确实不易拆分的,要将林权份额量化到户,鼓励建立股份合作经营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6年)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6年,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

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安徽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市场优势。

安徽林下经济从改革开放前的萌芽状态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并迎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良好发展机遇。

为科学合理利用集体林地资源,加快全省林业经济发展,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资源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发展历程。

我省林下经济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初始萌芽阶段。

长期以来,林区群众就具有采集利用林下产品的传统习惯,如采摘野生药材、竹笋、野生菌、山野菜等,成为林下经济的最初表现形式。

其他形式为林粮间作、多种经营的林下种植模式。

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

二是兴起发展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个体经济及市场的发展,简单采集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些地方出现了林下培植香菇、木耳,种植天麻、茯苓、杜仲、木瓜、石斛、西洋参等中药材的林下种植模式,面积日益扩大。

三是规模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绿色、环保、安全食品需求量的激增,以及畜禽疫病防治的需要,部分农户及养殖企业将较大规模的养殖转移到林区。

与此同时,森林旅游业逐步兴起,各级森林公园相继建立,户外旅游逐步成为休闲热点。

四是快速发展阶段。

自200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开始关注林下经济,并积极引导林下经济发展。

随着配套改革的推进,林区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愿望更加强烈,参与主体逐渐增多,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规模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模式,各种类型的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林下经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二,发展现状。

全省现有林下经济发展面积720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620万人,2011年实现产值125亿元,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1,林下种植。

现有林下种植面积67.8万亩,2011年实现产值45.86亿元。

主要模式有,林药、林菌、林菜、林农、林果和林茶等模式。

2,林下养殖。

现有林下养殖数量1247.5万只,头、箱,,2011年实现产值30.59亿元。

主要模式有,林禽、林—草—畜、林蜂和林野,野生动物,等模式。

3,林产品采集加工。

主要模式有,一是柳、竹编织。

霍邱、阜南等皖北地区柳编加工已形成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了全省柳编织业的发展。

广德、宁国、霍山、黄山等县,区,竹加工业已初具规模。

二是竹笋采集加工。

全省已形成以宁国、广德、霍山、黄山四大竹乡的竹笋加工集群。

三是山野菜加工。

皖西大别山及皖南山区部分县以加工蕨类为主的山野菜已形成规模化发展。

4,森林景观利用。

主要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主要形式有,森林旅游人家、农家乐经营等。

5,市场营销。

目前,我省林下经济发展市场良好,其中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产品大受市场欢迎,如中药材、高山蔬菜、黑毛猪、皖西白鹅、高山茶叶、野生养殖可食用动物等,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主要供应周边浙江、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市。

市场需求量较大,省内主要通过超市、分店经营。

现有林下经济仓储企业7家,其中,林下种植5家、林下养殖2家。

林下种植仓储量1.53万吨,年产值3600万元,林下养殖仓储量350万只,头,,年产值3700万元。

6,林农合作组织。

全省现有农民林业合作社1710个,其中,林下种植合作社1290个、林下养殖合作社420个。

农民林业合作社现有人数20.27万人,经营面积83.5万亩,林下种植年生产能力35.25万吨、林下养殖年生产能力2137万只,头、箱,。

现有龙头企业59家,其中,林下种植龙头企业34家、林下养殖龙头企业25家,总人数1.8万人,林下种植年生产能力19.5万吨、林下养殖年生产能力550万只,头、箱,。

目前我省林下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整体规划。

一些地方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作为一项重要产业通盘考虑、统筹推进,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二是产业规模偏小。

参与林下经济开发的农户总数不多,管理水平偏低,产值总量偏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少联动机制,得不到必要的项目和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种苗保障、加工销售、金融信贷等相关服务比较薄弱。

四是科技含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现有培育模式较落后,良种壮苗培育能力不强,林产品开发利用科技水平较低。

五是基础设施条件滞后。

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加快发展。

,三,发展机遇。

我省现有林地面积6648万亩,其中森林面积5706万亩。

据统计,现有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2250万亩,其中适合发展林下种植的林地面积1500万亩、适合发展林下养殖的林地面积为750万亩。

其中,用材林约占适合发展林下经济林地面积的60%以上,经济林面积约占30%,其他林种占10%。

广袤的森林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

目前,全省已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林地勘界确权面积4868万亩,占应改林地面积91.2%,其中家庭承包经营4490万亩,占勘界确权面积92.2%,480万户农户拿到了林权证,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我省集体林地面积大,地形地貌独特,气候复杂多样,物种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优势明显,潜力雄厚,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

2013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4号,,决定全面实施林下经济发展“5211工程”,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意见出台后,各地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空前高涨,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我省林下经济发展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林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并将极大提高广大林农收入,确保实现全省林农“倍增收入”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林下经济发展主体,发展林业合作组织,强化科技服务、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好乡村和打造“三个强省”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产业兼顾,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坚持政策引导,确保农民得实惠的原则,——坚持机制和科技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持续提高的原则。

,三,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林下经济发展“5211工程”,即,到2016年,全省形成5大特色林下经济示范片,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00万亩,林下经济产值在2011年基础上翻1番,直接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林农人均收入翻1番。

到2016年,全省创建500个林下经济示范点,打造30个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强县和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增收致富典型。

三、区域布局结合全省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按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突出林下经济产业优势及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位优势,确定区域林下经济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林下经济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发展区,将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划分为5大特色林下经济示范片,即,沿淮淮北林下中药材与蔬果种植示范片、江淮丘陵种植养殖示范片、沿江苗木种植与生态旅游休闲示范片、大别山中药材种植与林产品采集加工示范片、皖南山区林产品采集加工与森林旅游示范片。

,一,沿淮淮北林下中药材与蔬果种植示范片。

该区域范围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蚌埠6市及六安市的霍邱、寿县。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和蔬果种植,局部适宜地区选择发展林下养殖和林下采集加工业。

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1051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550万亩。

到2016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00万亩,创建150个林下经济示范点,8个现代林业示范园。

,二,江淮丘陵种植养殖示范片。

该区域范围包括,合肥、滁州市和六安市的金安、裕安、霍邱和寿县等县区。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

局部适宜地区选择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和苗木种植业。

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447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00万亩。

到2016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00万亩,创建50个林下经济示范点,打造4个现代林业示范园。

,三,沿江苗木种植与生态旅游休闲示范片。

该区域范围包括,马鞍山、芜湖和铜陵市。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苗木种植和生态旅游休闲。

局部适宜地区选择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

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258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00万亩。

到2016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50万亩,创建50个林下经济示范点,打造4个现代林业示范园。

,四,大别山中药材种植与林产品采集加工示范片。

该区域范围包括,安庆市和六安市的金寨、霍山和舒城等县。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和林产品采集加工业。

局部适宜地区选择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

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1659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200万亩。

到2016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700万亩,创建150个林下经济示范点,打造8个现代林业示范园。

,五,皖南山区林产品采集加工与森林旅游示范片。

该区域范围包括,池州、宣城和黄山市。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林产品采集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业。

着力培育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将该区域建设成安徽最大的森林生态旅游基地。

局部适宜地区选择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

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2863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000万亩。

到2016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650万亩,创建100个林下经济示范点,打造6个现代林业示范园。

四、发展模式,一,林下种植。

1,林—药模式。

利用林地空间和林荫优势以及药材喜荫特性,林下间种中药材。

林地选择,选择未郁闭或半郁闭、水肥条件较好的阔叶林、杉木林,板栗、核桃、油茶等经济林,竹林等林分。

品种选择,遵循“适地适药”原则,选择耐干旱、耐荒芜的粗生易长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