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钢筋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主体工程计量与计价—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主体工程计量与计价—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计算长度:
端支座处直锚时,计算长度=板净跨长度+la×2 端支座处弯锚时,计算长度=板净跨长度 +(梁截面宽度-保护层 +15d) ×2 注意:
➢ 起步距离为s/2,s为钢筋间距。
4.板顶非贯通钢筋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在端支座处,la ≤ 支座宽- 保护层厚度c,板顶非贯通筋直锚, 锚固长度取 la 即可; 在端支座处,la > 支座宽- 保护层厚度c,板顶非贯通筋弯锚, 锚固长度为支座宽- c + 15d; 中间支座处,贯通布置。
注意:
➢ 起步距离为s/2,s为钢筋间距。
5.板顶非贯通钢筋上分布筋的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 分布筋与另向支座负筋搭接150mm ➢ 分布筋靠支座边起步距S/2
计算长度:
分布筋长度=板的跨度(净跨)-两端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支座边)+150 ×2
6.板顶中部温度筋的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 温度筋与支座负筋搭接 ll
现浇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1.现浇板钢筋分类
现浇板钢筋
板底贯通钢筋 板顶贯通钢筋 板顶非贯通钢筋:支座负筋、分布筋 板顶中部温度筋
2.板底贯通钢筋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板下部贯通纵筋:在支座处的直锚长度≧5d且至少到梁中线。
计算长度:
=板净跨长度+ max(5d,梁宽/2)×2 注意: ➢ 板底贯通钢筋为光圆钢筋时,两端需加两个
4.板顶非贯通钢筋构造与长度计算 计算长度:
端支座处直锚时,计算长度=延伸长度(梁边)+la+板厚度- 保护层厚度×2 端支座处弯锚时,计算长度=延伸长度(梁边)+(梁截面宽度-保护层 +15d) +
板厚度- 保护层厚度×2 中间支座处,计算长度=延伸长度(梁边)+支座宽度+(板厚度- 保护层厚度×2)×2

板钢筋的计算方法

板钢筋的计算方法

天天(论坛版主) 加关注等 级:地区:石家庄发帖数:626回复数:128帮筑币:760魅力值:1650 发表于:2013-01-05 15:04:43 举报 引用 只看该作者 回复次数:19 查看次数:855 楼主 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框梁支座宽/2,5d )+弯钩×2 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墙支座宽/2,5d )+弯钩×2 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圈梁支座宽/2,5d )+弯钩×2 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120,板厚)+弯钩×2 (二)、 底筋根数 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钢筋工程量手算详解

板钢筋工程量手算详解
板的演变
独立基础
板的演变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 参差长度×2+弯勾×2
温度筋根数
温度筋根数 =(轴线长- 负筋标注长) ÷温度筋间距 -1
双跨板
温度筋根数 =(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筋间距-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跨板
底筋长度= 总净跨+伸 进长度×2 +弯勾 ×2+搭接 长度*搭接 个数
悬挑板
异形板
条形基础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板底筋根数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面筋长度
按标注计算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2 或(板厚-保护层)
板分布筋长
3.分布筋长度=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板分布筋根数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板中负筋分布筋
分布筋长度计算同前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
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
温度筋长度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 而产生裂缝, 通常在板 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 置温度筋。
回总目录
板配筋计算
目录
1.板的平面表示方法 2.板钢筋的识别 3.板钢筋计算规则 4.板钢筋计算实例
B:下部 T:上部 X:从左到右 Y:从上到下
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
(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
扣减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它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强和支撑作用。

然而,在建筑工程中,精确计算钢筋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板钢筋重量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板钢筋是一种用于增强和支撑混凝土板的钢筋。

钢筋通常由螺纹钢筋、轻轨钢筋、捻转钢筋、带肋扭钢等制成。

其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六角形和三角形。

其次,计算板钢筋重量需要知道几个参数,包括板钢筋长度、直径和密度。

其中,密度是一个固定值,一般取为7.85g/cm³。

而钢筋的直径和长度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计算的参数。

板钢筋的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重量(公斤)=长度(米)x直径²(毫米)x密度(7.85
g/cm³)÷1000
例如,假设板钢筋长度为6米,直径为10毫米,则其重量为:重量=6x10²x7.85÷1000=4.71公斤
当然,在实际计算中,我们也需要考虑钢筋的浪费率(一般取为5%),以及不同直径的钢筋之间的连接问题。

总之,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合理安排材料和计算施工成本。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板钢筋计算方法总结

板钢筋计算方法总结
• 1#办公楼图纸 结施—08~10(p22-24)板 平面图
• 板钢筋计算。
参考阅读
•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 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p40-42,p48.
• 2. 陈达飞.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二版)p193-242。 • 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
示方法制图和构造详图(11G101-1)p92-104。 • 4.讲义板钢筋计算。
温度筋
11G101-1 p94
• 长度 = 板净长 – 两侧负筋伸入长度 + Ll*2 • 根数 = (板净长 – 两侧负筋伸入长度 – 起步*2)/间距 向上取整+1
Ll
Ll
板净长 – 两侧负筋伸入长度 – 起步*2
抗裂筋(11G101-1 p94)
• 长度 = 板净长 – 两侧负筋伸入长度 + 150*2 • 根数 = 计算公式同温度筋
双侧跨板受力筋
• 长度 = 弯折 + 伸出长度 + 支座宽 + 跨板净长 + 支座宽 + 伸出净长 + 弯折
弯折长度:板厚-c*2
• 根数 = (跨净长 – 起步*2)/间距 向上取整+1
板开洞(BD)
11G101-1 p101
• 板顶钢筋:弯折至板底h-c*2
• 板底钢筋:弯折至板顶h-c*2 或 h-c*2+5d
2000-125-150=1725
240
120
板钢筋计算实例 p212 • 板底下通筋计算 B X向:
125
7200-125×2=6950
125
板钢筋计算实例 p212 • 板底下通筋计算 B Y向: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的钢筋计算【下部贯通纵筋】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 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 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的计算,一般以每立方米的承载力来计算,包括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1、根据结构的承载要求,确定每立方米所需的板钢筋的抗拉强度
σs,它与结构要求承载力及偏差系数正相关,σs=F/A×K。

其中,F为结构所需要的承载力,A为板钢筋的面积,K为偏差系数。

2、根据板钢筋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杆件截面尺寸,确定每立方米所需的板钢筋抗压强度σp,它与结构截面受压面积、混凝土压力标准强度和安全系数有关,其计算公式为:σp=A2・fc/γ×K,其中,A2为结构截面受压面积,fc为混凝土压力标准强度,γ为安全系数。

3、根据确定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确定板钢筋所需要的型号,并确定每立方米所需的板钢筋的数量。

4、根据结构尺寸及板钢筋数量,确定板钢筋的使用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钢筋计算(单跨板,双跨板计算)

板钢筋计算(单跨板,双跨板计算)
挑板式阳台板
43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带栏板的阳台板
44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45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46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雨蓬板
47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
48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04G101-4P37
04G101-4 P37 49
★软件重点功能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4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5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6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7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8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 P30
39
7、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二)04G101-4P36
矩形洞边长和圆洞直径大于300但不大于1000时补强 钢筋构造
40
7、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二)04G101-4P36
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构造
41
7、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矩形洞和圆形洞加强筋构造图
42
8、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29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板钢筋计算公式详细图解

板钢筋计算公式详细图解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 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支座宽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板厚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或墙)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 或墙)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洞口构造(二 洞口构造 二)04G101-4P36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构造
矩形洞和圆形洞加强筋构造图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板式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带栏板的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练习
1、请计算纯悬挑板的钢筋 2、与软件进行对量
底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2号轴线面筋计算 号轴线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板上开洞平面布置图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一 洞口构造 一)04G101-4P35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板(有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有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有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1、底筋:
长度= 锚固+净跨长+锚固+弯钩长度*2 (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0弯钩,弯钩长度6.25d)
根数= (净长–起步*2)/间距+1 (向上取整)
起步距离=1/2布筋间距
锚固取值= Max(支座宽/2,5d) 支座宽指梁宽
2、面筋:
长度= 锚固+净长+锚固+弯钩长度*2 (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0弯钩,调整值为每个弯钩6.25d)
根数= 计算公式( 同底筋)
锚固取值= 支座宽–梁保护层+15d 支座宽指梁宽
3、边支座标注负筋
长度= 锚固+净长+弯折
根数= 计算公式(同底筋)
锚固取值:支座宽-梁保护层+15*d 支座宽指梁宽
弯折长度:板厚-板保护层*2
净长长度:标注长度
或标注长度—支座宽/2
关于标注长度
1)支座边起标
2)支座中心线起标
3)无标注
4、中间支座标注负筋
长度= 弯折+直段净长+弯折
根数= (净长–起步*2)/间距+1 (向上取整)
弯折长度:板厚-板保护层*2
5、负筋分布筋
长度= 净跨长–两侧负筋净长+ 150 *2 (HPB300末端无需做180度弯钩)
根数= (负筋净长–起步)/间距(向上取整即可)
(注:负筋分布筋计算根数不用+1)
6、温度筋
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实例)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实例)

板钢筋⼯程量计算(公式+实例)⼀、板钢筋计算依据和钢筋的类型1、板的平法图集和计算依据是《04G101-4》2、现浇混凝⼟楼板的钢筋分为以下⼏种2.1 板底钢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长钢筋);2.2 上层通长钢筋、⽀座负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通长钢筋);2.3 ⽀座筋的分布筋、温度筋、附加筋;2.4 马蹬筋;⼆、各种板钢筋的详细计算1、字母代表的含义: La—⾮抗震时锚固长度; d ---钢筋直径; L1E—连接长度; BHC—保护层;Ha—⽀座宽度 S--- 钢筋间距 ceil—向上取整2、板底通长钢筋(下层通长钢筋)板底通长钢筋有⽔平和垂直两个⽅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座的长度(板净长) + 左锚固 + 右锚固 + “连接长度”+12.5*D(II级以上为0)其中:12.5D是指⼀级钢中的180度弯钩,⼀端弯钩是6.25D,两端就是12.5D.“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种,可根据图纸说明操作:Max ( ha /2,5*d) (即,⽀座宽度的⼀半与钢筋直径的5倍相⽐取⼤值);Max ( ha /2,12*d) (即,⽀座宽度的⼀半与钢筋直径的12倍相⽐取⼤值);La (即,钢筋的锚固长度);ha /2+5*d (即,⽀座宽度的⼀半加钢筋直径的5倍);ha–bhc (即,⽀座宽度 - 保护层);ha /2 (即,⽀座宽度的⼀半);·“连接长度” 算法为:当采⽤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 0 ,计算接头个数;当采⽤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 定尺长度)* L1根数N= 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筋到⽀座边的距离) / 钢筋间距 ] +1;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筋距离⽀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以考虑A:50mm,第⼀根钢筋距离⽀座边50mm;B:保护层距离,第⼀根钢筋距离⽀座边保护层距离;C:S/2,第⼀根钢筋距离⽀座边S/2(S为间距);纵向的钢筋长度与根数和⽔平⽅向的算法⼀致,不在详讲!3、板⾯通长钢筋(上层通长钢筋)板⾯通长钢筋有⽔平和垂直两个⽅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个板块。

板钢筋根数计算公式

板钢筋根数计算公式

《板钢筋根数计算公式》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板钢筋根数咋算。

这在建筑施工里还挺重要的呢。

咱先说说板底钢筋的根数计算。

一般来说呢,先得知道板的长度和宽度。

然后呢,咱还得确定钢筋的间距。

比如说,设计要求板底钢筋间距是150 毫米。

那咱就这么算哈。

先把板的长度,比如说长是 5 米,换算成毫米就是5000 毫米。

然后呢,用板的长度除以钢筋的间距,5000 除以150,这就得到一个数。

但是呢,这里要注意,这个数可不是最终的钢筋根数哦。

因为在板的两端还得各有一根钢筋呢。

所以最后板底钢筋的根数就是这个数再加一。

再说说板面钢筋的根数计算。

其实和板底钢筋的算法差不多。

同样先确定板的长度和宽度,还有钢筋的间距。

假设板面钢筋间距也是150 毫米。

还是拿刚才那个长 5 米的板来说。

也是先把长度换算成毫米,5000 毫米。

然后用5000 除以钢筋间距150。

同样,得到的这个数也不是最终的根数,还得加上板两端的两根钢筋。

所以板面钢筋的根数也是这个数再加一。

另外呢,在计算的时候还得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说,如果板的边缘有梁或者墙,那钢筋的根数可能会有点变化。

这时候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计算方法。

还有啊,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比如说在板的某些部位要增加钢筋,那也得把这些特殊部位的钢筋根数单独算出来,然后加到总数里。

总之呢,计算板钢筋的根数虽然有个公式,但也得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这样才能算得准确,保证施工质量。

咱搞建筑的,可不能马虎,每一个细节都得算得清清楚楚,这样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可靠。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
1. 确定需要使用的钢筋种类和规格。

2. 查找该钢筋种类和规格的密度。

钢筋的密度通常在每立方米的重量单位中给出,例如千克/立方米(kg/m^3)。

3. 计算所需钢筋的体积。

这可以通过将钢筋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乘以彼此获得。

计算结果应以立方米(m^3)为单位。

4. 将步骤2和步骤3的结果相乘,以获得钢筋的重量。

计算结果将以千克(kg)为单位。

请注意,以上步骤适用于板状结构中使用的钢筋。

对于其他形状(如梁或柱),可能需要不同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使用中,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钢筋的浪费率和设计要求等。

因此,建议在进行具体计算前咨询专业人士或参考相关设计规范。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x2+弯钩x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框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墙支座宽/2, 5d)+弯钩x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圈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120,板厚)+弯钩x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二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 (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x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 x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 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 (布筋围2/ 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1) + (布筋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伸进长度
伸进长度
伸进长度
伸进长度
板底筋根数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 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面筋长度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
板面筋根数
基础梁箍筋根数(梁外伸)
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
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 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 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Thank You!
板钢筋计算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工程造价教研室
板筋主要有:
1) 受力筋 (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 支座负筋; 3) 分布筋; 4) 附加钢筋 (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 支撑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板3;伸进长度*2+6.25d*2
上部第二排贯通筋长度=边柱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下部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基础梁主筋(梁外伸)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L-保护层) 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左, 1/3 Lo右)*2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工程造价教研室
基础梁主筋(梁不外伸)
上下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h-保护层*2) /2
多余钢筋按右图处理
基础梁主筋(梁不外伸)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 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 时候) 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左, 1/3 Lo 右)*2
支撑钢筋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 措施钢筋(码凳) ,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 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 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 两倍腿间距为1米。
条形基础
板的演变
独立基础
板的演变
楼梯钢筋计算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工程造价教研室
基础梁钢筋计算
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左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 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右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 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 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基础梁主筋(梁外伸)
上部第一排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基础梁主筋(梁不外伸)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 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 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左, 1/3 Lo右)*2
基础梁箍筋长度(梁不外伸)
板中负筋分布筋
分布筋长度计算同前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 间距(向上取整)
三跨板
底筋长度=总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搭接长 度*搭接个数
悬 挑 板
异形板
板中开洞
板中开圆形洞
阳台
阳台
挑檐
附加钢筋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 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 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 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板分布筋根数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 取整)
温 度 筋 长 度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 度×2+弯勾×2
温 度 筋 根 数
温度筋根数=(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筋间距 -1
双跨板
温度筋根数=(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 筋间距-1
板中负筋
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大箍筋长度=[(h-保护层*2)+(b-保护层 *2)]*2+1.9d*2+max(10d,75mm)*2+8d
基础梁箍筋长度(梁不外伸)
间距j= (b-保护层*2-D)/6
小箍筋长度=[(间距j*2+D)+(h-保护层 *2)]*2+1.9d*2+max(10d,75mm)*2+8d
基础梁箍筋根数(梁不外伸)
面筋钢筋根数=布筋范围÷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 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分布筋长
1、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 ×2+参差长度×2+弯勾×2 2、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板分布筋长
3、分布筋长度=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