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治法原则
中医外治法原则1. 概述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外用方法来治疗疾病。
与中医内治法相比,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
根据中医理论,中医外治法的原则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寒温调理、湿燥调理、活血化瘀以及局部针灸等。
2.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外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辨证论治来确定适宜的外用方法。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 寒温调理寒温调理是指通过使用寒温性质不同的药物或物理方法来调节患者体表的温度。
当患者出现寒凝或阳气亏虚等寒邪所致的疾病时,可以采用温灸、艾灸等方法来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寒邪。
而对于火热病症,可以采用冷敷、泡脚等方法来清热解毒,降低体温。
4. 湿燥调理湿燥调理是指通过使用湿性或润燥性的药物或物理方法来调节患者体表的湿度。
当患者出现湿邪所致的湿证时,可以采用艾叶贴敷、中药浸泡等方法来祛除湿邪,改善局部的湿气环境。
对于干燥病症,可以采用润滑剂、保湿霜等方法来增加局部的水分含量,缓解干燥不适。
5.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是中医外治法常用的治疗原则之一。
通过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或物理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血块。
常见的活血化瘀方法包括拔罐、刮痧、推拿等手法,以及透骨草、当归等中草药。
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6. 局部针灸局部针灸是中医外治法中的特殊疗法之一。
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局部针灸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的效果。
常用的局部针灸方法包括耳穴贴压、腧穴刺激等。
7.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外治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辨证分型,确保选择合适的外用方法。
- 需要严格掌握使用药物或物理方法的剂量和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需要注意外用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避免引发过敏反应。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面、腹股沟、腋下、生殖器和肛周宜选用弱效制剂 超强制剂宜短期使用(14~20天) 掌跖和肥厚皮损常需强效制剂,甚至封包治疗 溃疡和萎缩皮肤不宜使用皮质类固醇 感染性疾病忌用 长期使用后,不宜立即停药 大面积长期使用后,应检测肾上腺功能 外用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减敏现象 强效激素每周不超过45克,弱效或中等强效激素每周不超 过100克。
1.乳剂(W/O)、霜剂(O/W):为水和油的半固 体乳剂,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剂型.它应用方便,当涂 擦后容易渗入皮肤.
2.软膏:为油性,可含有少量的水.它有油腻感,但一 般能耐受,多用于润滑皮肤,特别是用于水化皮肤,对 肥厚痂皮,苔藓化或堆积的鳞屑更好,在某些糜烂或 开放性损害(如淤积性溃疡)比霜剂刺激性小.药物中 软膏的穿透作用比霜剂强.
清洁剂
作用:清除皮损处浆液、脓液、鳞屑、痂皮、
残留药物等。 药物: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植物油、 石蜡油、1 /5000~1 /8000高锰酸钾、 0.02% 呋喃西林及凡士林(封包)等。 以及肥皂水、 酒精、汽油等。
保护剂
作用: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外来刺激。常被 用于保护间擦区(如趾间,臀沟,腋窝,腹股沟和炎症部 位).粉剂可使浸渍的皮肤干燥,并吸收水分减轻摩擦. 药物:植物油、氧化锌粉、滑石粉、淀粉、 炉甘石、 碳酸钙粉等。 1~5%硅油(润滑、防燥、防浸渍、 防日晒)。
止痒剂
作用:表面麻醉作用或使局部有清凉感而止
痒。 药物:5~10%苯唑卡因、1~2%达克罗宁、 2%樟脑、 0.5~2%薄荷脑、0.5~1%麝香草脑、 0.5~2%酚、 0.5~1%石炭酸、5~10%水合氯 醛、2.5~10%焦油 类、5~10%苯甲醇、糖皮 质激素等。
皮肤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硬膏(emplastra)
组成:药物成分混于或溶于半固体、粘着性(橡胶、 树脂等)基质中,涂布于布、纸或有孔塑料薄膜等 裱褙材料上而成。 作用:保护,阻止水分挥发,软化皮肤,加强渗透, 作用持久而深入,消炎、止痒 注适应症:慢性皮炎和湿疹无渗液皮损。角化性或 肥厚浸润性皮损 意事项:1、急性、亚急性皮炎及糜烂区禁用,2、 渗液病变不用。3、用前宜微加温。
(四)维甲酸类药物
是一组与维生素A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第一代:13-顺维甲酸,维胺酯 第二代:依曲替酯(银屑灵) 第三代:多环芳香维甲酸乙酯 此类药物在皮肤科用于银屑病、痤疮、 角化性皮肤病、癌前期皮肤病或某些上 皮性皮肤肿瘤的治疗。
(五)免疫抑制剂
既可抑制免疫应答、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本身又是细胞毒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还有非特异性抗炎症作用。可单独或与糖皮 质类固醇激素合用,应用于红斑狼疮、皮肌 炎和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常用 的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抗H2R药物的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 (2)肝脏损害:肝酶升高 (3)生殖系统:精子减少、性功能 低下、女性化。
⑬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皮肤科适应征: 慢性 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胆胰肿瘤及何杰金氏病引 起的严重瘙痒、带状疱疹、部分痤疮患者等
油剂(oleum)
组成:药物溶于油(植物油、矿物油或动物 油)或30%-50%不溶性药物粉末混于油中。 作用:软化痂皮, 清洁、滋润、保护,消 炎,收敛。 适应症:亚急性皮炎、湿疹糜烂、潮红、有 少量渗液处。 注意事项:渗液多和多毛处不宜应用
酊剂(tinctura)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如颜面部、颈部、生殖器、皮肤粘膜对药物较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幼儿皮肤细嫩,用药浓度宜低;孕妇药物吸收会影响胎儿发育,应禁用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现象,如对氢醌、汞制剂等。
四,药物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剂型后,使用方法亦决定治疗效果。
龟鳖药物使用技巧及龟鳖疾病治疗原则
2.杀虫药不宜在中午太阳大、水温高的时候
使用。
3.活性微生物调水剂必须于气温较高的晴
天使用,而且应于使用消毒剂、杀虫剂 3-5 天后
的,好学生才不会那么做,木子想做个好孩子。木子没管住自己,所以,高考
合用药,但联合用药要注意防止药物的颉颃作 用。
3.联合用药的原则是:西药+中药+添加剂 在上述联合用药的原则中,添加剂的选用十
分讲究,应视不同情况选用。如患腐皮、烂头、 烂鳃及烂身等腐烂性疾病,则应选用水产复合维
的,好学生才不会那么做,木子想做个好孩子。木子没管住自己,所以,高考
生素 B 或复合维生素 B 类添加剂;如患严重传染 性疾病,则应选用益达健壮素、寡糖健生素或多 糖 1000 等免疫多糖类添加剂。 (三)、龟鳖疾病的原则
才能使用。 4.粉剂型活性微生物制剂在使用前先加水 溶化,并加入适量的高浓缩氨基酸(或红糖、米
糠等)活化 2-3 小时,促使其大量增殖后再用,
效果更好。 (二)、龟鳖内服药物使用技巧 1.内服药物一定要足量,而且要坚持每天喂
的,好学生才不会那么做,木子想做个好孩子。木子没管住自己,所以,高考
药 2-3 次,连喂 3-5 天为一疗程。 2.为提鳖生活在水中,因此,龟鳖疾病的与 畜禽不同,一般要采取内外相结合的用药方法, 也即龟鳖疾病的原则为: 水体处理与内服药物相结合,联合用药与坚
的,好学生才不会那么做,木子想做个好孩子。木子没管住自己,所以,高考
持用药。 1.水体处理就是用药物杀灭养殖水体中的 细菌和病毒,以及净化水体。
2.内服药物的目的是抑杀龟鳖体内的细菌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药品使用从途径上大致可分为口服、注射、外用三种基本类型,虽然目前临床也有雾化吸入和皮下植入等手段,但应用并不广泛。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品的吸收、代谢规律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口服给药1、口服药的正确使用口服是药品最常用的使用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平稳和相对安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药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和溶液剂等,根据药物本身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又设计了各种缓、控释口服制剂和咀嚼片、含化片、漂浮片等定点释放或发挥局部作用的口服制剂 2、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①患者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能完成吞咽动作。
exp:休克患者、精神病人、口腔食道手术患者。
②患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exp:围手术期患者、肠切除患者、晚期肿瘤患者③药物本身不宜作为口服给药使用。
exp:青霉素G、链霉素、头孢唑林、胰岛素④药物虽可口服但不能发挥特定作用。
exp:紫杉醇、白蛋白、胶原蛋白(大多数生化制剂)。
3、口服液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 合剂多为混悬溶液,允许有少量沉淀,使用时应摇匀后服用② 止咳糖浆类口服液体制剂若用水冲服则可降低糖浆粘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膜,影响疗效,因此使用时不得以水送服。
③ 口服液体制剂多为非最终灭菌制剂,使用时应观察澄明度;发现絮状沉淀应仔细辨别是否为霉菌。
④ 口服液体制剂应常温储存,冷藏后沉淀增多。
⑤ 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期较短(多为6个月),不得长期储存。
⑥ 服用剂量尽量准确,无量杯应按刻度服用。
用后旋紧瓶盖。
3、口服固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片剂、胶囊一般以温开水送服,不宜咀嚼。
②颗粒剂、散剂以温开水冲服。
③水量因药物性质不同而不同。
④水温以45~75℃为宜4、特殊口服固体制剂的使用方式①胶囊、包衣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得嚼碎。
②某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为增加药品吸收速度而迅速起效,应进行咀嚼。
③咀嚼片,该剂型的设计目标为通过咀嚼运动粉碎药物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西咪替丁咀嚼片、铝美加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等;④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胃舒平片、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等,嚼碎后可快速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⑤喉片等含化药品不宜咀嚼。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指的是涂抹或擦拭在皮肤表面的药品,其使用原则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消炎药物、止痒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前,应先咨询医生并详细了解药物的作用、用途和副作用。
2. 清洁受影响区域: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先用温水洗净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尽量避免使用肥皂或强烈刺激性物质。
3. 适量使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使用适量的药物涂抹或擦拭在受影响的皮肤上,避免过量使用或反复涂抹以免引起副作用。
4. 严格按照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根据药物说明,按照规定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进行使用。
不应多次涂抹或延长使用时间,除非医生建议。
5. 监测效果和副作用:使用外用药物后,应定期观察治疗效果和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立即咨询医生。
6.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减低药物的疗效。
7. 储存和保管药物:正确储存和保管外用药物,避免阳光直射、
潮湿和高温环境,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功效。
8. 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嘱托,按照医嘱进行使用并定时复诊。
总之,合理使用外用药物能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使用之前应了解药物的说明和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外用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应用原则
4)轻度的红斑、微小丘疹或脱屑性皮损,尤其是身体柔嫩部位的皮 损首选弱效激素;
5)其他皮炎、屈侧银屑病及红皮病可以选择中效激素。
2020/11/14
10
2. 剂型选择:
1)根据皮损性质及部位选择。
2)软膏透气性差,润肤性强,适合肥厚、角化及脱屑性皮损,尤 其是掌跖部位者,而不要用于面部等柔嫩部位的非肥厚、角化的皮损。
2020/11/14
3
(2)中效激素
适合轻中度皮损 可以连续应用4 ~ 6周; < 12岁儿童连续使用尽量不超过2周;不应大
面积长期使用 常用中效激素: 0.1%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洗剂、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乳膏及洗
剂、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及软膏、洗剂、 0.12%戊酸倍他米松泡沫、0.025%氟轻松软膏及乳膏、0.2%戊酸氢 化可的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洗剂、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 及洗剂、0.05%丁酸氯倍他松软膏等。
肤感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感染,酒渣鼻、痤疮、口 周皮炎、皮肤溃疡等则为相对禁忌,必须评估风险和效益比, 在充分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方可考虑使用。
2020/11/14
8
3. 外用激素前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明确皮肤病的诊断是否正确; 2)是否存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所选糖皮质激素的强度、剂型是否合适; 4)对拟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是否了解; 5)能否在适当时间内控制病情。 6)病情控制后能否很快减量直至停药。 7)应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用药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 反应及防范方法。
2020/11/14
13
4)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非急性期通常采用序贯 疗法,初始选用强效激素或激素与维生素D3衍生物或维生素 A酸联合用药或直接使用复方制剂应用2 ~ 4周,至皮损变平、 症状控制后用非激素制剂维持治疗2 ~ 3个月。
2021中医学 皮肤病概论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外治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多在皮肤或黏膜,采用各 种外治法可以减轻患者的自觉症状,并使皮损迅 速消退;有些皮肤病单用外治即可达到治疗 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 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 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 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皮肤炎症在慢性 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中药或抗感染制剂控制 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 或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面部、阴部皮肤 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先用低浓度制剂,根 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一般急性皮肤病用药 宜温和安抚,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较强 和浓度较高的药物。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 立即停用,并给予及时处理。 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外涂软膏在第2次涂药时, 需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上 一次所涂的药膏,然后再涂药膏,切不可用汽 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皮肤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皮肤病的病理机制和病情表现,辨证施行中
药外用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药制剂和外用方法。
2. 显效靠内用: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内外兼治。
尽管通过外用可以直接作用在皮肤表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内用中药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
抗力。
内用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来确定。
3. 外用灵活多样: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外用方法的灵活多样。
除了常见的药膏、洗剂、湿敷等外用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进行外治。
根据皮肤病的具体情
况和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外用方法进行治疗。
4. 个体化治疗: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个体化治疗。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来确定。
同时要注意观察病情的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防止副作用: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防止副作用。
外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
量使用、长期使用以及皮肤过敏等问题。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外用药物的使用频率和
疗程,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总之,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辨证施治,显效靠内用,外用灵活多样,个体化
治疗和防止副作用。
通过合理的应用外用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病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的
目的。
常见皮肤病用药 (2)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风团”,是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引起黏膜小 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分为急性和 慢性荨麻疹两类。 实例:全身上下多处红色风团,四肢眼睑红色水肿性丘疹。诊断为荨麻 疹。 用药:口服非索非那定,外用炉甘石洗剂。荨麻疹需查过敏原,很难根 治,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用药原则:1.抗组胺药:如异丙嗪,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对治疗皮肤 黏膜的变态反应效果良好,其中对荨麻疹效果好;扑尔敏对抗过敏作用 超过异丙嗪和苯海拉明,且对中枢的抑制作用较弱;对病情严重者推荐 口服西替利嗪、贝雪、非索非那定等;对急性者或伴有胃肠道症状时, 酌情口服泼尼松等。 2.维生素c片+钙剂;如钙尔奇D,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3.收敛保护剂:具有止痒和收敛作用的洗剂,如炉甘石洗剂、滑石粉、 氧化锌等;
Hale Waihona Puke 实例:头部群集毛囊性红色小丘疹,呈圆形或椭圆 形,病发于高出头皮2-4mm处折断,残根部包绕灰 白色鳞屑班。 用药:特比萘芬,局部应用达克宁(外配)软膏涂 敷; 用药原则:头癣的治疗必须服用抗真菌药,其抑制 真菌细胞膜的固醇、麦角甾醇的合成,或使真菌细 胞膜通透性增加,抑制或杀伤真菌细胞;对于脓癣 急性期(化脓,有炎症):口服抗真菌药+短期口服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 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能力,必须同 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 病情的恶化)。
常见皮肤病用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诊断 和治疗具有易接近性。对大多数皮肤病的治 疗,其疗效的好坏很容易展现在病人和医生 的眼前,不论是全身或局部给药都能有效的 转运到皮肤。因此,皮肤病的治疗主要分为 两大方面: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
皮肤病外用药使用原则
皮肤病外用药使用原则
……
(1)急性期皮损不能用刺激性药物,涂药时避免用力摩擦,以减少刺激。
(2)肿胀明显或有渗液的皮损可采用湿敷的方法,使之收敛,减少渗出。
湿敷间歇期用糊膏,不用油膏或洗剂。
1 次湿敷面积不得超过体表总面积的1/3,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单纯红肿、无渗液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可用洗剂、粉剂或糊剂。
(4)亚急性皮损可选用霜剂、油剂、洗剂或粉剂,不宜用软膏。
(5)慢性皮损皮肤浸润肥厚、苔藓化、角化或皲裂,适宜使用油膏或加用角质剥脱剂。
(6)皮损并发感染时,应先治疗炎症,待感染控制后再治疗皮肤病。
炎症期不能使用刺激性的外用药。
(7)选择外用药宜从低浓度开始,并在小面积使用。
表皮剥脱或有溃破的皮损,药物容易被吸收,因此,用药后要注意局部及全身反应,并注意药物副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慎用。
(8)用药前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致敏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
(9)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用药也有所不同。
婴幼儿、女性面部皮肤娇嫩,用药后容易被吸收,也容易受到刺激,应选
用浓度低、刺激性小的药物。
面部及暴露部位不使用引起色素沉着的药物,以免影响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不同的皮疹使用不同的药物剂型。
如急性渗出期,使用溶液较好。
亚急性期伴少量渗出时用糊剂或水粉剂。
慢性皮损可用软膏等,有苔癣样变时还可用涂膜剂等。
有糜烂,渗出时不能用酊剂。
2低浓度到高浓度使用。
3先局部再全面使用。
4年龄和部位不同使用药物不同,如婴幼儿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
多毛部位不使用糊剂或水粉剂等。
治疗皮肤外用药物很多,从剂型上分类大致有:溶液剂、软膏剂、油剂、霜剂、洗剂、糊剂、酊剂和外用散剂等。
从药物作用分类有:清洁药、保护药、止痒药、收敛药、角质溶解药、角质增生药、消毒抗菌药等。
成人的皮肤总面积约1.5-2平方米,可发生多种皮肤病。
选用皮肤外用药时,应根据病因和病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加以选择。
用药适当,能使症状减轻,促其痊愈,否则应用不当,反使病理过程加剧,增加病人痛苦,因此应用皮肤外用药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根据发病的原因及病理改变的程度,正确选择药物及剂型
1、急性期:炎症表现有红、肿、丘疹、皮疹、水泡而无外溢者,用粉剂或洗剂为宜,因这类剂型有安抚、冷却、止痒及蒸发作用,可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患处的肿胀与炎症,使患者感觉较舒适。
急性时不能用糊剂及软膏剂,因能阻滞水分蒸发,增加局部的温度,可使皮疹加剧。
急性开放性皮炎,则宜用湿敷,如大片糜烂渗液则选用适当的水溶液湿敷,促其炎症消退,如3%硼酸溶液具有散热、消炎、清洁作用,可用于急性皮炎,但配成软膏只能用于治疗慢性皮炎,否则阻碍局部散热,使渗出液更多,炎症更重。
2、亚急性期:炎症表现为小片的糜烂,伴有少量渗出,也有为分散的丘疹或出现鳞片和痂皮,一般用糊剂,如无糜烂渗液,可用洗剂、霜剂等,有痂皮时先涂以软膏,软化后拭去,再用外用药物,使药物易吸收。
3、慢性期:表现为干燥、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或角化过度,此期应选用软膏或霜剂、硬膏等。
苔藓样变也可用酊剂,能保护滋润皮肤,软化附着物,使其渗透到病损深部而起作用。
感染化脓性皮肤病,应选用适宜的抗感染药物。
皮肤瘙痒病,由于皮肤病大多有瘙痒的症状,应注意选择使用止痒药物。
止痒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挥发性物质,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另一类为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药物。
如石炭酸、地卡因、苯佐卡因等。
可配成粉、搽、洗、酊、溶液剂等,用于皮肤的瘙痒性治疗。
有的病人将肤氢松软膏看作是止痒的特效药,任意使用,这是不妥的。
二、根据皮肤发病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
外用药的用法,一般有涂擦和贴敷两种方法,不同的个体和皮肤的部位,对各种外用药的适应性常有一定的差异,用药的原则应根据药物的浓度由低→高,面积由小→大,应视病情病损程度而定,如无副作用,再逐渐普及全身用药,不同部位的皮肤渗透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
吸收药物的量,随药物在赋形剂中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如甾体类均因浓度增加而渗透作用增强。
小儿、妇女、成人面部,口腔附近,股内侧等部位,皮肤较柔嫩,都不宜采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浓度也应低些,如有过敏或刺激现象,应立即停药或改用药物治疗,一种外用药久用后,作用往往会减弱,应经常轮换性质相似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皮肤局部治疗可以用清洁剂,吸收剂,抗感染剂,抗炎剂,收敛剂(促进蛋白沉淀的干燥因子,使皮肤收缩),润肤剂(皮肤柔软剂)和角质松解剂(能使表皮的鳞状细胞变软,疏松和易于剥脱).
必须谨慎选用外用药的基质(赋形剂或媒介),因为它可以改变有效成分的效果.基质的成分和活性部分一样,可以成为过敏或刺激反应(即接触性皮炎)的原因.
局部制剂
霜剂为水和油的半固体乳剂,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剂型.它应用方便,当涂擦后容易渗入皮肤.
软膏为油性,可含有少量的水.它有油腻感,但一般能耐受,多用于润滑皮肤,特别是用于水化皮肤,对肥厚痂皮,苔藓化或堆积的鳞屑更好,在某些糜烂或开放性损害(如郁积性溃疡)比霜剂刺激性小.药物中软膏的穿透作用比霜剂强.
洗剂原本为细小的粉状物质(如炉甘石)混悬于水或酒精基质中,然而许多现代的洗剂(如某些皮质类固醇激素)为水基质的乳剂.洗剂使用方便,可使急性炎性和渗出损害凉爽,干燥.
溶液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均匀混合.像洗剂一样,溶液也可使皮肤干燥.
使用方便,特别是用于头皮.最常用的溶媒为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和水.
封包疗法适用于银屑病,异位性皮炎,红斑狼疮和慢性手部皮炎.通常是在治疗区域用不透气聚乙烯薄膜(塑料袋)整夜覆盖在霜剂或软膏上面以增加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吸收和效力.其刺激性要比洗剂封包疗法小.浸有丙酮缩氟羟龙的塑料胶带特别适用于孤立或顽固的损害.封包疗法可发生粟粒疹,萎缩纹,细菌或真菌感染.长期大面积使用封包疗法后,儿童和成人(较少)可发生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的抑制.
二丙酸倍他米松和醋酸去炎松气雾剂现有售,但很少用,因为比起霜剂,洗剂和溶液来并无实质性的优点.
种类和指征
清洁剂主要为去垢剂和溶剂.肥皂是最大众化的去垢剂,但合成的去垢剂也被应用.婴儿香波在眼周通常能很好耐受,而且可以用于清洁创口和擦洗,常用于银屑病,湿疹和其他类型的皮炎以去除结痂和鳞屑.但是在急性对刺激敏感,渗液多的损害,最适宜还是单用水或等渗盐水来清洁.
为了增强或提供某种疗效,可在清洁剂或其他皮肤科制剂中加入某些成分,如为了达到抗头皮屑的作用可在香波中加入巯基吡啶锌,硫化硒或焦油浸剂.
水是用于清洁的基本溶媒.用自来水浸泡,洗浴或湿敷(用纱布或旧被单)48~72小时(每隔1~2小时换1次),一般来讲将会起到干燥,镇静,冷却的作用,可使急性渗出或流水损害清除.含醋酸铝,硫酸镁的溶液湿敷并不比自来水更好,因为蒸发可以使溶液中的成分造成刺激性的浓度.
保护剂粉剂常被用于保护间擦区(如趾间,臀沟,腋窝,腹股沟和炎症部位).粉剂使浸渍的皮肤干燥,并吸收水分减轻摩擦.然而某些粉剂如果变潮湿时有可能结块而具有刺激性.滑石粉常较麦淀粉为好,因后者能诱发真菌生长.粉剂可被混合于护肤性的霜剂,软膏或洗剂中.火棉胶和其他膜剂能产生一层有弹性的,半硬化的连续性膜.
嗜水性多聚物敷用时上面可盖一块纱布.锌明胶(Unna靴)为一种封包敷料.遮光剂保护皮肤避免紫外线照射(参见第119节).
抗感染剂根除引起皮肤感染的特异性因子(如细菌,真菌,原生物)将在本手册的其他部分讨论.局部抗生素治疗痤疮和某些药物(如莫匹罗星)可治疗某些表浅皮肤感染.局部杀真菌药,杀疥虫药和灭虱药,如系统性抗生素一样均被常用.
症状缓解剂(用于瘙痒,烧灼和疼痛)除止痛药外,0.5%~3%的樟脑或0.1%~0.2%的薄荷可单独或混合后制成霜剂或软膏.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或地布卡因)对皮肤一般无作用,但有时对粘膜表面有效果.含有盐酸普拉莫星的局部制剂对于皮肤瘙痒有一定的疗效.除此之外,普拉莫星与苯海拉明,利多卡因或地布卡因等药物相比,致敏反应较少.较新的局麻药易熔混合物(如Em-la霜剂)对皮肤病的治疗有帮助,尤其是与封包疗法合用时,效果更佳.
抗炎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最有效的局部抗炎药物.除非全身大面积广泛使用,否则它没有全身副作用(相关效用见表110-1).瘙痒性炎性皮肤病通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治疗效果.然而它们也可以使某些疾病加重(如痤疮,酒渣鼻和某些真菌感染).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其他制剂通常制成霜剂,软膏,洗剂,凝胶或溶液使用,较少被制成气雾剂和胶布.
尽管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不同功效的制剂可以选用,往往一开始便应选用强效制剂(表110-1),除非是面部或间擦部位的病损,这些部位副作用发生的机会较多.中效和高效糖皮质激素在用于治疗面部皮肤病时,应短期使用,因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会引发酒渣鼻,痤疮或严重的口周皮炎.每天局部使用2~3次或在某些皮肤病可以较频繁使用.非常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常较少使用.为了达到最大效果,霜剂必须涂擦均匀.1%氢化可的松可用于轻度炎症性皮肤病而不需开处方.因为氢化可的松不含氟,常不会引起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口周皮炎,皮肤萎缩和萎缩纹,所以宁可选它来代
替含氟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用来治疗面部皮肤病.局部抗生素制剂和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是很少有理由的,联合应用不比单独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更有效果,而且由局部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特别是新霉素)可以使原来的问题复杂化.
损害内注射损害部位注射皮质类固醇混悬液(几乎总是醋酸去炎松)可释放高浓度的药物,对慢性损害或对局部外用皮质激素不敏感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混悬液可用生理盐水稀释,应用的浓度为 2.5~5mg/ml以减少局部皮肤萎缩的危险.在黑人可出现色素减退.皮肤萎缩常是可逆的.高浓度达40mg/ml可用于治疗瘢痕疙瘩.
谈一点临床上的体会:
1、皮肤科外用药最简单的原则:干对干,湿对湿,即有渗出较多时,选用湿敷;渗出少时,采用洗剂、糊剂;干燥,结痂,有鳞屑时,采用乳膏、霜剂。
2、对于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肥厚、苔藓样变的皮疹,使用皮炎宁硬膏等外用,不仅可以使皮损变平,还可以隔离搔抓,恶性刺激。
局限性的肥厚、结节,可以局注得宝松。
3、对于角质过度的皮损,采用苯甲酸软膏封包,效果不错。
4、对于难以愈合的创面,如果有感染,一般可能为多种细菌感染,可以采用双氧水和庆大+生理盐水局部湿敷,如果没有脓性分泌物,创面干爽,可以采用贝复济局部换药,或紫草油换药,可以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