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左徒:楚官名。

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

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

《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

与课文注释相左。

依教材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因谗之日:‘……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有衍文,此说似不妥。

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理解,文辞便可贯通。

联系上下文,可补出“以为”前省略的主词。

(三)屈原为什么作《离骚》?分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馆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

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教案: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了解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了解高三语文备考的方法和策略;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高三语文备考的方法和策略;3.高三语文教辅资料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和讨论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高三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备考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5分钟)1.讲解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包括:阅读理解、写作、文言文等;难点包括:识字量、理解能力等。

2.引导学生分析自身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备考方法和策略(20分钟)1.给学生介绍备考方法和策略,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积累词汇和阅读材料、多做模拟题等。

2.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并互相分享。

四、教辅资料的选择和使用(20分钟)1.给学生推荐一些高三语文教辅资料,包括图书、网站、APP等。

2.讲解如何选择和使用教辅资料,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并合理利用教辅资料进行备考。

五、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备考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周计划,并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进行备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备考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备考计划和教辅资料的选择,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计划范文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计划范文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计划范文教学计划范文如下: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写作水平;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2. 现代文学作品分析和评价;
3. 作文写作技巧和写作指导。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结合图文并茂的教材和案例分析;
2. 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文学作品讨论和写作互评;
3. 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剧本创作、文学作品解读等活动。

教学过程安排:
1.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和文言文阅读练习;
2. 第二阶段:现代文学作品分析和评价;
3. 第三阶段:作文写作指导和实践活动。

评价方式:
1. 日常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
2.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3. 听课笔记和总结报告评价。

希望以上教学计划范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高中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作者在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3、学习本文在对比映衬中突出景物特点的手法。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旷达情怀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大自然给予个体生命的深刻感悟。

学习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二、检查预习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纠正断句。

三、教师范读四、学生两两组合互读。

五、明确本节课目标:疏通文意。

六、解题师问:本文的标题如何断句?又如何解释呢?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开始发现宴:《说文解字》“宴”,安也。

宴游,即安闲的游览。

记:文体名。

七、知识积累,文意疏通。

实词: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慢慢而游、无远不到、披草而坐、意有所极、觉而起、怪特。

始指异之、缘染溪、斫榛莽、箕踞而遨、若垤若穴、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莫得其涯、引觞满酌、心凝形释、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教师补充:穷:趣:虚词:而、之句式: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定后)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圈画出词句,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八、质疑答疑九、齐读课文十、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一、明确本节课目标:理解情感,学习手法。

二、讨论探究:1、本文的标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那么,有“始得”就有“未得”,有“宴(安)”就有“不安”,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吗?学习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未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始指异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然后知吾向之未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1、欣赏文中的‘水月’意象。

高三语文学期教育方案

高三语文学期教育方案

高三语文学期教育方案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准备学生应对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传统-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 写作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如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3. 口语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说服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演讲和解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 文化传统-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包括古代诗词、经典著作等- 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理解能力5. 考试准备- 组织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形式和要求- 提供高考语文科目的备考资料和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备考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评估方式- 结合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定期组织测验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作品和成果,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注意事项-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升-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5篇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5篇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5篇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纳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作品简介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问题设计1.应该怎样看待始终的主人公形象?提示:抛开政治因素,仅仅把此诗当作一首爱情诗来看。

汉皇不是一个荒淫误国的昏君,而是一个痴心的男子;杨女也不是祸国殃民的红颜,而是对爱情忠贞的痴心女。

2.应该怎样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

修辞手法——通感高三语文上册教案

修辞手法——通感高三语文上册教案

《修辞手法——通感》教学设计课程名称:高中语文适用对象:高中生一、教学背景:高一学生对修辞手法不陌生,尤其熟悉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入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的学习。

但由于通感和比喻有相似之处,学生容易混淆这两种修辞手法,因此需要对它们加以区分,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通感这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掌握通感这一修辞手法,能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从课本中的句子引出新的修辞手法——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通感的定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所以又叫“移觉”。

表达效果: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3、分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讲解:“缕缕清香”是嗅觉,“渺茫的歌声”是听觉,由嗅觉向听觉转移,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

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

通感和比喻的区别:通感,即感觉的转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

其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

如朱自清写静态荷花,连用了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描绘出月下荷塘荷花的静态美。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写出月光洒向满池荷花荷叶上的露珠,发出晶莹剔透的闪光;“刚出浴的美人”,给人以荷花妖艳却不染纤尘的美质。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

(略)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

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教学难点:如何凸显人物的个性。

课堂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本单元学习写人。

写人的什么呢?写衣着,写相貌,写言谈,写举止,写行为……写这些具体的细节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思想个性,表面的言谈行为等都是为了反映人物独特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弘扬人物美好的人性。

明确了写人__的表象和实质之后,我们还要知道写人难在那里?“类型化”、“脸谱化”、“千人一面”的__好吗?不好,因为“一母生九子,个个有不同”,所以一篇优秀的写人__就是要凸显笔下人物的独特个性,尤其是人物美好的人性。

二、话题探讨什么是优美的人性呢?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篇作文片段,思考:文中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文中的父亲有那些品质?父亲,我爱您父亲,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没工作在家,您一个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日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养家,可您从不厌倦。

那日,您下岗了,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道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

您走到妈妈身边,握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二、教学目标1、了解登高文化及杜甫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6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6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6篇)高中作文精选教案篇一一提起作文,同学们总是眉头紧皱,一说上作文课,大家总是怨声载道。

作文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但作文60分的分值让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我也鼓励同学们不要惧怕作文,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作文分数指日可待。

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作文课上注重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

作文教学一直为人诟病的就是教学效果达不到,学生的作文写得呆板无趣,要么就是照范文仿写没有自己创新的观点,在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解社会时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表述能力。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能达到一些的效果。

一是素材的积累。

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苦于没有素材,或者说来说去只是千篇一律的素材,毫无新意。

我们语文组就搜集印发一些新颖素材发下去,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背诵记忆,或者通过阅读课来丰富他们的素材积累。

坚持下来的效果是令人欣喜的,记得有次我让他们观看了关于“瓷娃娃”刘大铭的事迹,大家都颇有感触,在笔记中八班的姜亚楠同学这样写道:“我们是奔跑者,奔跑在青春的路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

如今的一些年轻人不珍惜自己的身体,随便一点小困难就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此时的你正因一些不顺心的事打算放弃生的权利,那么瓷娃娃刘大铭或许会唤起你秋声的欲望。

患有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的他,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接受过十多次手术,在被医生宣判死刑时,他凭借强烈的求生欲望,自学英文给国际医疗结构发送自己的病例,最终获得了远赴意大利米兰接受脊椎重建手术的机会。

他的身体里被安上了13颗螺丝钉,植入了三块钛合金板,体内的血液被换掉了三分之二,他活下来了,他感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锥心般的疼痛。

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勇敢地选择了这次冒险。

”这个素材就可以运用到“选择”“勇气”“永不言弃”之类的作文中去。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讨论”这种口头交际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

2、借助情境理解“讨论”这一语文活动中应培养的主要的语文能力。

3、通过讨论演练体会“讨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讨论。

4、在讨论活动中,提升对生活的认识,促进德能共长。

教学重点1、认识“讨论”的意义在于交流、分享信息,达成共识,建构新意,提高认识。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能否把握“讨论” 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地观点,提高合作意识,是“讨论”学习的评价标准。

教学思路“讨论”的理性认识——“讨论”的策略把握——“讨论”的能力训练主要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这一语言活动的理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教材“讨论”专题短文剪辑央视关于“读书讨论”的录像片设计讨论话题:1)关于校园评比班花、班草的校园话题;2)关于语文教材大换血的社会话题。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共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名家语录导入课题: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

——《论语》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兰克林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萧伯纳谈谈自己对“讨论”的认识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回顾对“讨论”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认知。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大全5篇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大全5篇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大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大全1教学内容:小说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

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

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

江苏也在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1)从描写的内容分: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语文知识,巩固基础;2. 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5分钟)1. 教师进行简单提问,复习学生上次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别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讲解,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整理知识总结,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综合练习(30分钟)1. 进行综合练习,包括语法、作文等方面的练习。

2.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文学鉴赏(30分钟)1. 教师讲解一篇名篇或优秀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

2. 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学,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有了较好的复习,对重点和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学鉴赏的活动,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下一步,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复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蜀道难》这首古文诗,了解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2. 掌握古文诗的基本意义和诗歌形式,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读;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和含义;2. 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抒发,把握作者表达的主题;2.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解析诗歌。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集体备课教学的目标是帮助高三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包括阅读、写作、理解和运用语言等各方面能力。

通过教学设计的精心安排,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文化遗产和当代文化现象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与写作:选取优秀古代和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通过学习现代诗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表达技巧。

2.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选取古代经典文言文篇目,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

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让学生熟悉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3. 小说鉴赏与写作:选取经典小说进行鉴赏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通过学习经典小说,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故事构思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思考能力。

4. 理论学习与实践:通过学习语言学、修辞学和写作技巧等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篇经典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和意义进行思考。

2. 鉴赏分析: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导读作者背景、作品背景和主题,同时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句、格律等方面分析其美感和意境。

3. 创作训练: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是写一首仿古诗歌或自由诗。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创作水平。

4. 文言文阅读:选取一篇古代文言文进行阅读和解析,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病句改正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美感。

5. 小说鉴赏:选择一部经典小说的片段进行鉴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对小说的深度理解和文学思考能力。

6. 创作训练:根据鉴赏的小说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是写一篇小说续写或自由创作。

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6篇高三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

上半学年高三语文的教学方案

上半学年高三语文的教学方案

上半学年高三语文的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上半学年高三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 深化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2. 加强文言文阅读与写作训练,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帮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精选高中阶段重点文言文篇目,加强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方面的训练。

2. 现代文阅读:涵盖叙述、议论、说明、描写等各类文章,注重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评价的能力。

3. 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重点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文学作品欣赏:涉及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种体裁,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5.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创设情境,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提升语文能力。

3.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研究效果。

3. 高考评价:根据高考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学期:重点进行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训练,同时进行文学作品欣赏和古诗文默写与鉴赏。

2. 第二学期:针对高考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高中语文教材》2.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文基础知识》等3. 网络资源:各类在线语文研究资源、文学网站、古诗文数据库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纪律,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说明》对该点提出的要求是:欣赏作品的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全品听课手册》P190-P194“考点精讲”和“技法点拨”的内容。

手册中知识介绍的内容已很全面,不必再多补充什么。

)四种题型,一为概括、分析人物类,二为分析心理情感类,三为形象作用类,四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类。

【思】【评】★★★★命题揭秘★★★考查形式1、概括、分析人物类考形式:A、查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哪些性格特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有人说×××是一个……的人物,你怎么看?谈谈理由。

B、题答模式:模式一:××是一个…(身份地位)的人(定性)+定量分析(思想性格特点)。

[如: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定量分析、分述性格特点)]模式二:××的性格特点:①+分析;②+分析;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如:小说中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

③企图逃避法律。

(1点2分)。

再如: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分)答案: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

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为骄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

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

(1点2分)]模式三:阐述(在原文中找)+观点(思想性格是什么)。

[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C题、答方法: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结。

“几个方面”是指: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方面去分析人物。

2、 分析心理情感类(详情见全品P192题型二:指定语段分析心理或性格特点)3、形象作用类A查、考形式:①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有何意义?②小说塑造××物象,有何作用? ③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④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这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⑤ 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⑥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B、题答模式:无固定的答题模式,怎么问怎么答,灵活作答。

注意答题的思考角度:①自身的性格特征②对其他人物的烘托作用③在结构方面的作用④在主题方面的作用,⑤在情节方面的作用。

C 题、答方法:(详见情全品P165“说了解小塑造形象的作用”)4、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达以及表效果类A 查、考形式:①文中是如何塑造×××形象的?②文章在表现主人公时,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③探究小说这样安排某某情节的理由。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B、题答模式: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为: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C 题、答方法: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思】【议】【展】【评】1、《全品听课手册》P189,第2、3题。

【思】【议】【展】【评】2、《全品听课手册》P192,第1题。

【思】【议】【展】【评】3、《全品听课手册》P193,第2题。

【思】【议】【展】【评】4、《全品听课手册》P193,第3题。

检【】阅读一、《无价之宝》,完成1~4题。

为(加★本考点)丛林中走出四个男人。

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面容疲惫,步履艰难,简直像刚从死牢中逃出的囚犯。

走在前面的两个人一起扛着一只沉重的木箱。

后面那两个则拄着拐杖。

他们原本素不相识,都是被探险家马格拉夫招聘来参加原始森林探险的。

但是,不久前,马格拉夫被可怕的热病夺去了生命,只剩下这群龙无首的四个人了。

他们无法理解马格拉夫那股探险的热情(如果是为了寻找金矿,那又另当别论)。

要不是他给的酬金高昂,他们是绝不会陪他进行这趟狂热的探险的。

马格拉夫总是热情洋溢地微笑着说:“科学家发现的东西远比金子的价值还要贵重。

”马格拉夫死了。

他们原以为他的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

可是,现在看来,事情并非如此。

他临终前给他们留下了这口神秘的、沉重的箱子。

这是他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

“要把它送出去,由你们四人合作——两人一组地轮流抬它。

”他嘱咐道,“希望每个人都向我保证:在把它安全送到目的地之前,绝不离开它。

地址就在箱盖上。

如果你们能将它安安全全地送到我的好友麦克唐纳手里,你们将会获得无价之宝。

他就住在丛林外的海边。

你们能答应我吗?”他们都郑重地向他许了诺,因为这是一个他们都很尊重的人的遗言,他们怎能不遵从他呢?在这可怕的原始森林中,每当他们由于心灵受到单调乏味的腐蚀而几乎相互充满敌意的时候,总是马格拉夫把他们团结起来。

他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感染他们,鼓舞他们,使得这支小小的探险队战胜了无数次意想不到的困难。

而今他与他们永别了。

可是他留下的这口神秘的木箱,还有他要求他们对他所作的承诺,却代替他成了联结这四个人的精神纽带。

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

一共四个人:大学生巴里、大个子的爱尔兰厨师麦克里迪、水手吉姆·塞克斯和约翰逊——他是马格拉夫从一间湖滨酒吧里找来的。

水手塞克斯有一张地图。

每当他们停下休息时,他总要将它掏出来,仔细地研究一番。

他会用手指点着说:“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从地图上看,它并不遥远,可是,要走到那儿,真是谈何容易啊!丛林越来越浓密了。

危险和恐惧不断向他们袭来。

这时,他们是多么怀念马格拉夫啊!因为,他总能在困难时候,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舞。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总能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

开始,他们还在互相交谈。

对他们来说,能听到别人的声音似乎也是一种慰藉。

但很快地,他们便发现,谈话似乎只会加重箱子的重量,增加身体的疲劳;于是他们沉默了。

接踵而来的,则是比沉默更糟糕的东西:在各人的心中,反复交叠地出现了对亲人和家庭的思念,对同伴的猜忌和对密林及死亡的恐惧。

唯一能支撑这个集体的,是马格拉夫留下的箱子。

尽管它显得越来越沉重,但当未来几乎成为梦幻时,只有它是实实在在的。

是它,促使着心力交瘁的他们继续前进;是它,在他们濒于分裂时,将大家联合起来。

他们对它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既像囚徒憎恶自己的枷锁一样痛恨着它,又像地狱里的人渴求光明天使一样敬仰着它。

这口神秘的木箱里,到底装着什么宝贝呢?他们根据各人的想象力进行着各种猜测。

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高尚的马格拉夫绝不会欺骗他们。

因此,他们相互间也存有戒心:绝不能让某个人独吞了这批无价之宝。

其实,这担心是十分多余的。

正如马格拉夫所说,非得四个人齐心协力,才能把这口沉重的箱子抬出去。

这一天终于到了!大森林那堵严密的绿色高墙豁然打开了,他们来到了丛林的边沿。

这时,他们已经精疲力竭。

最终他们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找到了麦克唐纳先生。

这个穿着一件油迹斑斑的白大褂的老头热情地接待了这四位从可怕的密林中死里逃生的人。

他们饱餐一顿后,约翰逊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有点难为情地提起了马格拉夫许诺的报酬问题。

老头儿听完,却爱莫能助地把手一摊,歉然地说:“可是,朋友们,我什么也没有。

除了对你们表示感谢之外,我没有什么可以酬答你们的。

马格拉夫是我的好朋友,为了你们实现了对他的诺言,我万分感谢你们,但我却无法酬答诸位。

”约翰逊指着箱子说:“在这里面。

” 塞克斯也热切地重复道:“在箱子里面。

”“请把它打开吧。

”四个人异口同声地要求道。

他们动手拆箱子。

一层一层全是木头。

约翰逊说:“这是开的什幺玩笑呀?”可是塞克斯说:“我听见声音了!我好像听见喀哒声了,快来看!”四个人部围拢过来。

然而,麦克唐纳从箱子里掏出来的,却是一块块毫无价值的普通石头!麦克里迪失望地说:“我早就觉得那人有点疯,说什么箱子里有比金子还贵重的无价之宝!”“不!”巴里迅速地说,“我记得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你们能将它安全地送到我的好友麦克唐纳的手里,你们将会获得无价之宝’。

”“那又怎么样呢?”麦克里迪恼怒地嚷道。

巴里将自己和同伴轮流打量了一遍,他脑海里重现了他们在原始森林中可怕的经历。

他仿佛又见到了路旁的堆堆白骨。

他记起人们在他们进入森林前的告诫:单枪匹马在森林里闯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

他们终于明白了。

1.小说首段对四个人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 (1)表现了这四个人经过艰难跋涉后疲惫不堪的形象,反映出他们在求生的路途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箱子“一层一层全是木头”,没有“无价之宝”,这一结局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在文中找出两处伏笔并简要分析。

答案 (1)马格拉夫是“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

四人不知箱子实情,以为内装马格拉夫发现的贵重东西。

(2)马格拉夫嘱咐四人:“要把它送出去,由你们四人合作——两人一组地轮流抬它。

”强调四人合作,轮流地抬,目的是让他们全都走出丛林,而非占有箱子。

★3.马格拉夫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案 (1)富有探险精神,献身于科学;(2)富有责任感,在困境中给予同伴巨大精神鼓舞;(3)充满智慧,想尽办法挽救同伴生命。

4.小说中反复提到的“无价之宝”内涵丰富,阅读文本后,你认为可以有哪些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生命;(2)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战胜一切困难;(3)人应该有坚强的信念;(4)人应该信守诺言;(5)人不能只追求物质,还要有精神追求。

阅读二、盐夫的《炫 车》,完成5~8题。

为(加★本考点)我曾在4S 店做过汽车销售员。

草原上老牧民巴音的越野车就是那时买的。

从前草原上沙尘暴多,现在退耕还林、以经济林拉动治沙工程,生态与植被得到好转,出现了大片沙柳、沙棘林与草场,沙尘暴已不多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