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创造力培养教案
![幼儿创造力培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f58f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c.png)
幼儿创造力培养教案引言: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当前社会,创造力被认为是未来成功的关键能力之一。
然而,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却是一项必须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的任务。
本文将从认识创造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力培养的原则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来探讨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教案。
一、认识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个体在新颖性、独特性和有价值性方面表现出的能力。
它是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因为幼儿处于探索、发现和学习的阶段,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东西。
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创造力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创造力培养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
此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为未来的社会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造力培养的原则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兴趣和天赋,需要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2.提供多元学习体验:通过文学、艺术、音乐等多元的学习体验,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3.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仅仅追求标准答案。
4.激发幼儿想象力:通过创造性游戏和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措施1.创造性的环境设计:提供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材料,如颜料、纸张、木块等,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2.创造性的游戏活动:组织幼儿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搭建积木等,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创造力。
3.艺术创作课程:定期组织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4.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幼儿明确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团队合作项目: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实施教案的步骤1.目标设定: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特点,确定创造力培养的具体目标。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abbb65ba1aa8114431d9ed.png)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
2、幼儿教学特殊性。
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
3、幼儿的教材更广。
4、幼儿学习即活动。
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二章学习与幼儿学习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第三章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幼儿园中班创造力培养教案 幼儿园创造力培养
![幼儿园中班创造力培养教案 幼儿园创造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57290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2.png)
幼儿园中班创造力培养教案一、背景介绍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创造力是指孩子对于问题的独特解决能力,以及对新想法和新方式的接受和运用能力。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正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制定一套针对中班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1. 创造力是未来社会所需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发展,未来社会对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创造力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感知能力。
培养创造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促进个体发展。
3. 创造力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创造力可以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造力培养教案1. 创造力培养目标1.1 培养幼儿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能力1.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1.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2. 创造力培养内容2.1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创造力利用各种益智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其观察和动手能力,激发想象力。
2.2 利用绘画手工培养创造力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和手工材料,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3 利用音乐舞蹈培养创造力组织幼儿参与各种音乐和舞蹈活动,让他们跳舞、唱歌,培养其音乐和舞蹈创造能力。
3. 创造力培养方法3.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提出问题、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3.2 鼓励幼儿的自由表达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发挥和表达,不限制他们的想象和创意。
3.3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在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创造力。
四、创造力培养实施1. 创造力培养环境1.1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幼儿园中班教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环境,如创意角、绘画区、游戏区等,为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测量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2c4d8921ba0d4a7303763a7c.png)
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测量一、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幼儿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
它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这里,创造性构成了学习品质之一,即学会创造。
创造性对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教师不在身边时,创造性学习有助于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创造性学习为解决非常规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创造性学习可以引起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变化,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那么,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有哪些特征呢?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获得教师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质疑。
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当幼儿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教育内容时,他们就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促进自我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主动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教师的教相对幼儿的学是外因,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幼儿是创造性学习的主人,创造性学习只有在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是创造性学习最重要的特点。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幼儿对于学习的钻研和创造往往来源于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动机系统所激发的。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创造学习与其兴趣、动机密切相关1。
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活动的学习动机,所以创造型幼儿的学习动机系统有其独特的地方。
在学习兴趣上,创造型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在学习动机上,创造型幼儿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动机,渴求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表现出出众的意志品质,能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期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愿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究,并在探究的范围和领域上,往往不为教师所左右。
3.幼儿创造性主要体现为类创造在本章第一节中讨论过,按照创造性的价值意义,创造性主要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两个层次。
幼儿教育心理学 (3)
![幼儿教育心理学 (3)](https://img.taocdn.com/s3/m/74bbb106580216fc700afd72.png)
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1)发现才能团体问卷。该问卷是莱姆和戴维斯 (Rimm,S.&Davis,G.)于1980年研究出来的一种测试方 法。其使用和研究范围很广。它包括三个年级型,初级型 用于一、二年级,基本型用于三、四年级,高年级型用于 五、六年级。问卷分别由32、34和33道是非题组成。该测 验主要测量中小学生的独立性、坚持性、变通性、好奇心、 兴趣广度、过去的创造活动及爱好等。
二、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蒙台梭利教具及感知训练方法对幼儿学习有重要促进 作用,也受到国内外学前教育界的认可与欢迎。蒙台梭利 认为3-6岁儿童首先应该从感知训练开始,使他们直接接 触实物,储存大量的感性经验。教具是具体的,可以丰富 儿童的感性知识,儿童利用和脑的活动,可以从认识 对物体的外部感知发展到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丰富 的感性经验之后,就会对事物进行概括,去发现、思考、 判断、推理、举一反三,从而使思维抽象化。
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3)探究兴趣问卷。该问卷分两个版本,分别适用 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该问卷包括60道自陈题目,分别测量 创造性、独立性、冒险性、坚持性、好奇心、内省性、幽 默感、艺术兴趣等特点以及创造性活动的个人背景、兴趣 和爱好等。测验项目以五点量表的形式出现,其等级分别 为“否”“有点”“一般”“有”“是”。
二、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2)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变通 性是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即思维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 反三,突破常规。思维定势是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方 式进行反应。思维定势有助于帮助人们迅速找到解决问题 的途径,但有时也会使人陷入定势的陷阱。
(3)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在活动过程中时常有些 幼儿表现出超常、独特、非逻辑性的见解,教师要及时肯 定。这是培养发散思维独特性的方式。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e3753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9.png)
幼儿创造性学习具有自主性、探 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 与和亲身体验。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意义
培养创新思维
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创造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 新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创造性学习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 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 度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评价幼儿的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 、写作等,了解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 水平。
标准化测试
教师评价
利用标准化测试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评估 ,如托伦斯创造力测试、吉尔福德创造力 测试等。
教师根据自己对幼儿创造力的了解和观察 ,对幼儿的创造性学习进行评价。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育观念
教师需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是 否符合创造性学习的要求,是 否能够支持幼儿发挥创造力。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深 入了解幼儿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和成 果。
02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理论基 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幼儿通过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
技能,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他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认为幼儿应该通过探索、发现和
创造来学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幼儿创 造性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社会参与和实践
未来幼儿创造性学习将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和实践,引导幼 儿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实践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 儿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
幼儿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
![幼儿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0aa47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d.png)
幼儿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创造力是现代社会所重视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方法和策略,以期能够为幼儿教育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一、提供开放的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们首先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玩具、材料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是培养他们创造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玩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散思维,寻找多种可能性。
三、鼓励探索和实践创造性思维需要通过实践来得到锻炼和培养。
因此,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和实践是培养他们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任务和活动,让幼儿能够动手进行实践和尝试。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在实践中培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创造力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团队合作也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是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项目学习等方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学会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评价和反思在幼儿教育中,评价和反思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肯定,以鼓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提出改进的方向。
六、家庭与学校共同合作幼儿教育的创造力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合作。
幼儿园创造力的培养教案 幼儿园创造力
![幼儿园创造力的培养教案 幼儿园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100b37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b.png)
的培养教案一、前言在当今社会,创造力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幼儿园儿童的创造力,成为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编写一份幼儿园创造力的培养教案,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创造力的概念与重要性1. 创造力的概念创造力是指个体在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创造出新的、富有个性和独创性的东西的能力。
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2. 创造力的重要性培养创造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培养幼儿园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1. 创造性思维培养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故事讲解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性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2. 创造性活动设计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和活动,例如:拼图游戏、手工制作等。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培养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3. 创新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上,应该注重创新。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教室里设置一些富有想象力的角落,例如:梦幻角、科学角等,供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幼儿园创造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各类游戏和活动,培养其创造力。
2. 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尽情发挥创造力,不受限制地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3. 注重鼓励和肯定在幼儿参与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及时鼓励和肯定,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其创造潜能。
五、幼儿园创造力培养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培养
![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a9e5c4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5.png)
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培养关键信息项:1、幼儿创造性的定义与范畴2、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内部因素(如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等)3、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外部因素(如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文化等)4、针对幼儿创造性培养的教育目标5、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教育方法与策略6、教育过程中的评估与反馈机制7、教育者的职责与要求8、家长在幼儿创造性培养中的角色与责任11 引言幼儿时期是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了解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培养措施,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协议旨在明确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培养的相关事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指导。
111 幼儿创造性的定义与范畴幼儿创造性是指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思维和行为。
它涵盖了幼儿在艺术、语言、科学探索、问题解决等多个领域的创造性表现。
112 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内部因素1121 认知能力幼儿的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创造性。
较高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从而产生独特的想法和行为。
1122 个性特点好奇心强、敢于冒险、自信心高、独立性好的幼儿往往更具有创造性。
他们乐于探索未知,不怕失败,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
113 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外部因素1131 家庭环境宽松、民主、支持性的家庭氛围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家长的鼓励、引导和参与,以及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活动机会,都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1132 教育方式教育者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相反,过度的规范和限制会抑制幼儿的创造性。
1133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观念和期望也会对幼儿创造性产生影响。
鼓励创新、包容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12 针对幼儿创造性培养的教育目标12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其对新事物的兴趣。
122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第八章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第八章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406378f102de2bd96058893.png)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 一、 创造的层次性
• 泰勒五个层次 • (一) 表现性创造 • (二) 技术性创造 • (三) 发明性创造 • (四) 首创性创造 • (五) 杰出性创造
p234
二、 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 创造性表现体现4个方面 p235
• (一) 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心向” • (二) 幼儿的创造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 (三) 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 • (四) 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
性和多样性并进行意义变换的能力。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述
• 一、 创造性的界定
• 第一,创造性和创造力、创造性人格内涵及其关系。 • 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
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 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 • 第二,幼儿的发展水平限制和常规概念的惯用。 • (一) 创造性的含义 p229 书8-1表
第一节 幼儿创造性概述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包括:
1.对问题的敏感度,即发现新问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适应性; 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不同寻常的思想的能力; 5.再确定性,即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和机制的能力; 6.洞察力,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
• 三、 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 生理和遗传的作用 • (二) 认知的作用 • 1.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 场依存性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在参照
物或外部环境线索作指导。
• 场独立性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 内在参照或内部感知线索作指导。
第九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第九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2f6646aaf1ffc4ffe47acca.png)
第九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判别标准有三: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否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创造性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和创造力都表现在一定的活动之中创造的概念最大它包含了创造性和创造力创造性比创造力的概念要大,创造性既包含了创造型人格又包含了创造能力。
而创造力更多的是指创造的认知方面。
创造型人格创造性人格: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冬季知识面广善于观察讲究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
想象力丰富直觉敏锐喜好抽象思维和治理活动及游戏富有幽默感和文艺天赋意志品质接触兴趣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创造性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当创造性与知识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时这是创造结果的水平最低。
当创造性与知识之间存在矛盾关系是,这是创造结果的水平属于中等。
当创造性与知识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时,这是创造结果的水平最高。
创造性与智力之间的关系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即高创造性者必有中上的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高创造性。
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
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过程四阶段论准备阶段: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形质,澄清阴暗的关键酝酿阶段:潜意识的参与明朗阶段: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
验证阶段:个体对整体创造过程的反思。
邓科提出的三水平创造模式一般范围:把原来的问题做一般重述并指出可能解决的方向。
功能解决:缩小一般范围特殊解决:功能解决的更进一步的特殊化,从而最终解决了问题。
王国维先生的创造过程的三境界说悬想阶段苦索阶段顿悟阶段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
分析问题:是分析问题的要求与条件,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把握问题的是指,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
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根据一定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
验证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符合实际,符合原理。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9d082521711cc7931b716f4.png)
准备阶段:了解问题的性质,尝试初步解决问题 酝酿阶段:潜意识的参与 明朗阶段: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 验证阶段:检验解决问题方法是否正确。
9
(二). 王国维先生的创造性过程的“三境界 说” (理解)
“悬想”阶段,即“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 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幼儿创造性的概述
• 一、 创造性
•
•
(一) . 创造性的含义
(二) . 创造性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
• • • •
•
二、创造的层次
泰勒——创造性的五个层次 三、创造的过程 (一)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过程“四阶段论” (二) . 王国维先生的创造性过程的“三境界说”
2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念
• 创造想象的概念: •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 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例如:科学家对于科学研究的设计和研究成果的预见,革新家对生产
工具和产品的改革与发明等)
幼儿创造性学习
(二)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 1 )幼儿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
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对幼儿创造性进行测量: 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或故事,让幼儿自由补充,使之 完整; 提供一些简单的线条框架,让幼儿在此基础之上画出完 整的图画; 提供一些意义模糊的墨迹图,让幼儿对它加以解释。
28
• 教师应具备的特点包括 : • 教师本身具有创造性 ;
• 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 ;
• 具有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集体的能力具有与幼儿在一起共同学习 的态度 ;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ba81c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a.png)
创造性学习是指通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幼儿对世 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以积极主特点
1 自主性
幼儿在创造性学习中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主 题和方式,展现个性和独创性。
2 多样性
创造性学习注重多样的表现形式,鼓励幼儿 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为幼儿提供具有启发性的材料,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鼓励独立思考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3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营造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创造性学习与幼儿教育的结合
创新的教学方法
运用创造性学习的方法设计丰富 多元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 习兴趣。
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
注重反馈和评价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 努力和进步。
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境,培养表达和合作能力。
绘画和手工艺
通过绘画和手工艺,幼儿可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培养手眼协调和观察力。
丰富的教学资源
综合的评价方式
提供创造性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 满足幼儿的知识和想象力的需求。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幼 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3 探索性
4 合作性
幼儿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和探索, 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创造性学习倡导幼儿与他人进行合作和共同 探索,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良性竞争。
创造性学习的原则
激发幼儿兴趣
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36e7f094431b90d6c85c788.png)
三、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和遗传的作用 (二)认知的作用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 1、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2、思考型-冲动型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三)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1、社会文化与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1)幼儿创造性发展受到历史发展水平的限制。 (2)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3)当今社会文化广泛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学校教育与幼儿创造性发展 (1)教师的类型 (2)教师的教学风格 3、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 (1)家庭教育方式 (2)家庭亲子关系和出生顺序
(三)人格在创造性中的作用
儿童有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质与其创造性有较高的相关: 冒险性;面对障碍时的坚持;对含糊不定的容忍;接受新经Fra bibliotek验;对自己有信心。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创造性的层次
1、表现性创造:这种创造不考虑产品的社会价值,仅以个人 的自由和兴趣为基础,随兴趣而感发,因情境而产生。 2、技术性创造:这一层次以熟练精巧为特色,与独创和新颖 的关系不甚密切。 3、发明性创造:发明反映新颖设计或新的组合,或以新的方 法解决旧问题。 4、首创性创造:这种创造具有较高的新颖独特性和社会价值, 表现为对已有理论、产品的创新和添加新内容、新意义。 5、杰出的创造:这是标志着最高境界的创造。极为复杂、深 奥,只有少数该领域的专家才能了解。它要求具有处理复杂资 料的能力,并能形成崭新的原理、原则或有系统的新学说。
三、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园的环境特征:提供一个安全自 由和富有刺激的教育活动环境。 (二)教师的态度 (三)教师的教育方式 (四)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有创造性 地反映周围现实的学习活动方式。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5b0ed00227916888486d786.png)
(三)问题解决方法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从初始状态到中间状态再 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 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之为算子(Operator)。 搜索算子的途径有二:算法式(algo-rithm), 要逐步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 式来解决问题。这种途径保证成功但费时费力,有 时在实际中甚至不可能实现。启发(heurisitic), 以一定的以往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 问题,它简单省时,但却不一定保证成功。
启发式策略
• • • • • ①手段一目的分析 ②逆推法 ③爬山法 ④联想法 ⑤类比法
2、打破问题解决过程中阻碍的建议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阻碍主要有功能固着 和反应定式。
定势
•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 动的准备状态。 • 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 问题的适应而提高反应与解题的速度。 • 对变化了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 用,会阻碍人产生更合理与有效的思路,从 而影响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 如量水实验
三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创造性的建议1游戏准备环境与材料环境与材料1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2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2游戏过程鼓励想象和创新鼓励想象和创新1教师作为参与者加入到游戏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加入到游戏之中2教师作为建构者联系材料与游戏3游戏评价二自我表现能力培养艺术的方式一艺术的特点利于进行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1幼儿的心灵贴近艺术的自由2艺术的表现性明显且适合幼儿二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的建议1提供自我表现材料自我表现材料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映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媒体
二、创造性与知识、智力
(一)创造性与知识
创造性与知识存在正相关;创造性与知识之间存 在负相关;创造性与知识之间是矛盾的关系。P299
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案
![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14cd9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png)
第⼋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案第⼋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第⼀节问题解决的概述⼀、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1.含义问题是给定信息和⽬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构成(1)给定信息:指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系列描述;(2)⽬标:有关问题结果状态的描述;(3)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需待解决的因素。
2.问题分类(1)定义明确的问题和定义不明确的问题(2)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A.结构良好问题: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标状态以及解决⽅法的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没有明确初始状态或⽬标状态或解决⽅法的问题。
⽐较纬度结构良好问题结构不良问题问题条件/数据答案解决⽅案涉及概念、规则、原理及组织学科⽬标界定评价标准与真实⽣活的联系全部呈现标准、唯⼀、确定唯⼀的、规定性的常规的、经过良好组织单⼀清晰、确定单⼀⽆联系部分呈现或冗余多样开放,没有答案多种⽅案不明确的跨学科模糊、不清晰多样化来⾃真实的⽣活情境(⼆)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形成⼀个新的解答,即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产⽣⼀个解决⽅案。
(邵瑞珍,1988)根据问题的定义,所谓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临问题情境⽽没有现成⽅法可以利⽤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连⽣,1996)任何受⽬标指引的认知操作序列。
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标指引性,操作序列,认知性操作。
(李伯⿉,燕国材)★问题解决:由⼀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系列具有⽬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理过程。
2.问题解决的分类A.创造性问题解决:需要开发出新步骤的问题解决。
B.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现成步骤的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试误过程(桑代克)经典实验:桑代克的迷笼实验1. ⾏为主义: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2. 联结的形成:⼀系列盲⽬的操作,不断尝试错误,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联结后,不断巩固这种联结,直到出现类似情境⽴即解决问题3. 评价:①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系列操作②但是由于是盲⽬操作,忽视了认知因素在问题解决中的作⽤。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 幼儿创造性的学习与培养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 幼儿创造性的学习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ca569d8f46527d3240ce0f2.png)
幼儿创造性的学习与培养第一节创造性概述一、创造性的特点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包括:1.对问题的敏感度——发现新问题,接受新事物2.流畅性——思维敏捷迅速-提出多种反应或答案3.灵活性——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改变定势、自由联想4.独创性——产生新的不同思想的能力,新奇的首创的观念或成就5.再确定性——善于采用特定事物的多宗使用方法和机制的能力6.洞察力——通过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多样性的能力联想主义心理学——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有关因素之间形成新奇的联结,被联结的因素相互间距离越遥远,思维过程越具有创造性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内在心里场在个体问题解决中的作用,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重新组织问题,使其形成新的完形精神分析心理学——创造性思维本质是暂时放弃阻塞思路,妨碍形成新的问题解决办法的逻辑的、理性的思维,重视潜意识、与内驱力有关的冲动和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性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思维过程,而且与个性因素密切相关—对经验的敏感性、不轻信原理和概念幼儿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创造性研究大致经历四个阶段:1869-1907 高尔顿《遗传与天才》理论探讨缺乏实验研究,对创造性先天、后天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1908-1930 把创造性划入人格心理学,进行个心心理分析,采用传记、哲学思辨方法研究文艺创作中的创造性;创造性被看作是人格或个性的表现1931-1950 研究创造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法1951-1970 吉尔福特《创造性》的讲演为起点,加强创造性的研究二、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与成人侧重创造成果的创造性不同,幼儿的创造性就是幼儿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模式、新思路或新产品的过程是儿童运用自我表现材料,进行想象游戏,解决问题或想出新结论的能力费什金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萌芽的创造力,是初级创造,表达式和生产式的创造,具体表现为:1.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好奇苍蝇为什么再天花板上不掉下来?2.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对于幼儿,创造性并非要创造一个新奇的产品,而更多表现再能根据相关经验,组织这些经验和材料把钟拆开看看什么在推动指针走;拆开玩具按照自己的意愿组装;利用普通材料、废弃物制作玩具操作过程中不断组织自己的经验与材料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3-6岁幼儿处于探索周围事物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较少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如,桌子在成人看来是吃饭、看书、写字的地方,但幼儿会认为它还可以是藏猫猫的地方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幼儿天性,蕴藏着学习需要和教育契机;幼儿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在游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一次有关车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说马路上的车型都是方型或梯形的,不好看,有各种形状的车多好;在教师的鼓励下,一辆辆动物车诞生第二节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测量一、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创新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学习相对,维持学习是获得固定的见解、方法、规则以处理已知和再发生的情形的学习;对于封闭的、固定不变的情形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学习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主要特点是综合,适合于开放的环境以及宽广的范围维持学习与创新学习的另一个区别:维持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源于科学权威,解决方案容易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创新学习的问题解决本身比其被接受更重要,在与更大的社会环境整合中获得价值和意义创新学习的关键目标是在充足的时间内扩大观念的影响范围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幼儿是探索者和追求者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动机因素-需要、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等情感因素外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创造型儿童动机具有独特的表现——强烈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广泛的兴趣、出众的意志品质、专注的品质、对变化、疑难问题敏感、喜欢批判找缺点、对直觉的自信、喜欢探究、思考范围和领域不为教师左右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创造性学习的目标不是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能力和水平创造性学习表现为创造性活动,通过创造性产品体现4.幼儿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创造性有5种形式:表现性创造——自发、自由活动-绘画、写作、游戏表演等技术性创造——熟练精巧-操作、动作活动发明性创造——小制作、小发明首创性创造——革新、标新立异杰出的创造——艰深的原理或精深的思想幼儿的创造主要是表现性创造,借助于想象表现,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中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灵活性——摒弃以往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独创性——产生不寻常的反映和打破常规的能力有学者提出创造性不仅包括创造性思维,还应包括创造性人格关于创造性人格:吉尔福特提出力8条、斯腾伯格-创造力三维结构理论-提出创造性人格的7因素1.创造性思维测量-测量创造性思维特点-流畅、变通、独创、精密等•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编制于1966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创造力测验,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由言语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以及声音和语词创造性思维测验•以游戏形式组织呈现,过程轻松愉快2.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吉尔福特根据1957年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编制了发散思维测验•发表于1960年•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外在表现•由言语测验和图形测验两部分组成•适用于初中及以下的儿童•根据反应的数量、速度和新颖性记分3.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心理学家盖策尔斯和杰克森•20世纪60年代初编制•5项测验-语词联想、用途测验、隐蔽图形、完成寓言、组成问题•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的儿童,可集体施测4.沃利奇-凯根测验•由沃利奇和凯根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编制•侧重联想方面的发散思维测验•源于吉尔福特但有区别•测量内容只限于观念联想的生产性和独创性;施测的时间无限制,以游戏形式组织•5个项目:3项言语的、2项图形的•适用于青少年中小学生、1968修订后适用于幼儿2.创造性人格测量1.发现才能团体问卷•莱姆、戴维斯于1980年研究出来的方法•适用和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三个年级型:初级-一二年级、基本-三四年级、高级-五六年级•由32、34、33道是非题组成•测量独立性、坚持性、变通性、好奇心、兴趣广度、过去的创造活动及爱好2.“你属于哪一类人”测验•托兰斯1965年编制的•简便、易行、相对有效的人格自陈量表《你属于哪一类人》•包括66个创造性人格的特征•选择式的测验3.探究兴趣问卷•两个版本,适用于初中和高中生•包括60道自陈题目•以五点量表的形式第三节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培养一、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托兰斯曾指出有5个因素制约力美国儿童创造性发展过分注重成绩,养成儿童不敢有超常或越规行为在社会团体压力下,个人不得不放弃自我的独立特点教师不鼓励甚至阻止儿童发问书本之外的问题社会上过分强调两性角色的差异,忽视女生从事科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把工作与游戏截然分开,使工作环境过分严肃当前,制约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因素主要是:1.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习观点认为:儿童是幼稚、无知的,成人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幼儿,培养了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但其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意识也单薄了模仿和照搬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2.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思维教师或成人的引导和帮助过多,导致儿童不能自由的思维3.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探索例如:需要排队、有主题的有组织的活动时候发现了有趣的事情二、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求知欲是智力活动中的重要动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宽容其错误,尊重差异,为幼儿提供宽松的空间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求新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有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再从辐合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而成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思维占主导地位•展开联想——培养流畅性•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变通性•肯定超常思维——培养独特性创造性思维培养要结合创造性人格进行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对于儿童的想象与创造的作品,教师不应简单否定,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鼓励幼儿提问和探究,创设宽松的物质、心理环境、对想法进行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经验,给予正确引导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蒙台梭利认为,3-6岁儿童首先应从感知训练开始,使其直接接触事物,储存大量的感性经验有了感性经验,就会对事物进行概括、去发现、思考、判断、推理,举一反三,从而使思维抽象化其他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对假设提出质疑鼓励幼儿冒一些合理的风险允许犯错误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时间和机会奖励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儿童创造就是运用自我表现材料,进行想象游戏,解决 问题或想出新的结论。幼儿的创造性主要属于表现性创 造,创造行为可表现在幼儿的动作、语言、感知觉、想 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
1、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心向” 。 2、幼儿的创造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 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
第八章 幼儿创造性学 习与教育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述
一、创造性的界定 二、创造的过程 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一、创造性的界定
(一)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 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二)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表现在:
(1)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旺盛的求知欲; (3)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讲究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 (6)想象力丰富、直觉敏锐、喜好抽象思维和智力活动
及游戏;(7)富有幽默感和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杰出、兴趣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三)创造性与创造力的关系 创造的概念最大,它包含了创造性和创造力; 创造性比创造力的概念要大,创造性既包含了创造性
创造性
人格
创造力 (认知)
二、创造的过程
华莱士的四阶段论: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顿悟阶段 4)验证阶段
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在创造性中的作用
1、创造性与知识存在正相关。 2、创造性与知识之间存在负相关。 3、创造性与知识之间是矛盾的关系。
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二)智力在创造性中的作用 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即(1)高创造性者必有中上的智力; (2)高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高创造性; (3)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 总结而言即为:智力高的创造力不一定高,而智力低
的创造力一定低。
(三)人格在创造性中的作用 儿童有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质与其创造性有较高的相关
: (1)冒险性;面对障碍时的坚持; (2)对含糊不定的容忍; (3)接受新经验; (4)对自己有信心。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创造性的层次
1、表现性创造:这种创造不考虑产品的社会价值,仅以个人的自由和兴趣 为基础,随兴趣而感发,因情境而产生。 2、技术性创造:这一层次以熟练精巧为特色,与独创和新颖的关系不甚密 切。 3、发明性创造:发明反映新颖设计或新的组合,或以新的方法解决旧问题 。 4、首创性创造:这种创造具有较高的新颖独特性和社会价值,表现为对已 有理论、产品的创新和添加新内容、新意义。 5、杰出的创造:这是标志着最高境界的创造。极为复杂、深奥,只有少数 该领域的专家才能了解。它要求具有处理复杂资料的能力,并能形成崭新 的原理、原则或有系统的新学说。
第三节 幼儿创造性学习及其特点
一、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 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2、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 3、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 4、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受情绪影响大。
三、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和遗传的作用 (二)认知的作用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 1、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性的发
展 2、思考型-冲动型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三、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1、社会文化与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1)幼儿创造性发展受到历史发展水平的限制。 (2)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3)当今社会文化广泛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学校教育与幼儿创造性发展 (1)教师的类型 (2)教师的教学风格 3、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 (1)家庭教育方式 (2)家庭亲子关系和出生顺序
第四节 幼儿创造性教育
一、创造性思维训练------游戏活动 (一)游戏的特点适合于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首先,创造性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 其次,幼儿经常参加创造性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 能力。 再次,创造性游戏可以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幼儿通过创造性游戏可以养成利于创造性发挥的良好 个性品质。
人格,又包括了创造能力。 而创造力更多的是指创造的认知方面。
创造性的界定
创造性、创造力、创造性人格的区别
创造力指的是创造的能力,偏重于认知,是一种智力品质 。
创造性是一种心理品质,既包括了创造性,也包括了创造 性人格。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不具有严格意义的创造能力,而是 创造性。这些创造性表现在他们的各种活动之中。
三、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园的环境特征: 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富有刺激的教育活动环境。
(二)教师的态度
1、教师应激励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到创造性学习中来,给 他们安排自由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 2、在指导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时,教师应具有对创造性的正确 认识。
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 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大多数成人的创造发明就属于这种类别的创造。 而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 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返回
(三)教师的教育方式
1、传授幼儿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技能和技巧; 2、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 3、传授提问的方法
(四)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有创造有助于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特点
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特点有助于创造性学习: 注意的持久性。 喜欢对事物加以组织、条理化,不能忍受事物间的不协调。 能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游戏、活动前对老师的指导语很感兴趣。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有暂时的沉默与犹豫的特点。 像用放大镜似地观察事物。 喜欢用幻想作为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喜欢编故事、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