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总复习
软弱结构面:延伸较远、两壁较平滑、充填有一定厚度软弱物质的结构面,如泥化、软化、破碎薄夹层等的面。
天然应力状态: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动的,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状态,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始应力。
隆爆:表现为近地表出现细长的隆褶或类似低角度逆断层的断隆,一般高度较小,而延伸长度较大。
蓆状裂隙:在出露于地表的侵入岩体中,由于区域性卸荷剥蚀,广泛见于一种近地表平行分布的区域性裂隙发育,通常上部较密,向下逐渐变稀疏,即蓆状裂隙。
岩芯饼化现象:钻进过程中岩芯裂成饼状的现象是高地应力区所特有的岩体力学现象。
岩饼的厚度与岩芯的直径有一定的关系,一般约为直径的1/4到1/5;所有岩饼的表面均为新鲜破裂面,而且边缘部分粗糙,多数内部隐约见有顺槽,或沿一个方向的擦痕和与之正交的拉裂坎。
蠕变:固体材料在恒定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缓慢增长的现象。
松弛:粘弹性固体材料在恒定应变下,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差异卸荷回弹:在卸荷回弹变形过程中,会因岩体中各组成单元力学性能的差别、应力历史的不同以及岩体结构上的原因,引起差异回弹而在岩体中形成一个被约束的残余应力体系。
活断层:目前还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蠕滑(稳滑):断层持续不断缓慢蠕动的称为蠕滑或稳滑。
粘滑:断层间断地、周期性突然错断的为粘滑。
地震烈度:是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振动强弱的尺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
地震基本烈度: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一半取100年)在一定地点的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地基土的卓越周期:表层沉积能对基岩传来的地震波起选择放大作用,某些周期的地震波在表土层中多次反射叠加而增强,这样就会使表层振动中这类周期的波多而长,这就是该表层土的卓越周期,也就是它的自振周期。
震源:弹性波的地下发源地。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珍藏版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一.考点地质构造1.各种地质作用及其内涵解: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旋转能、动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
2.矿物结晶及其形态及其代表矿物解:在液态或气态物质中的离子或原子互相结合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常见的单晶体矿物的形态有:片状、鳞片状(云母、绿泥石)板状(斜长石)柱状(长柱状的角闪石、短柱状的辉石)立方体状(黄铁矿)菱面体状(方解石)菱形十二面体状(石榴子石)常见的矿物集合体形态有:晶簇(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粒状(黄铁矿)块状纤维状(蛇纹石、石膏)土状(高岭石)3.矿物的各种性质及其内涵A.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1)颜色:取决于矿物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晶构造取决于矿物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晶构造自色:矿物自身所固有的颜色。
比较固定他色:由于含外来带色杂质而引起的颜色,与矿物本身性质无关。
假色:由矿物中的裂隙或矿物表面氧化膜对光的折射、散射引起。
(2)条痕(粉末色):是指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所留下的痕迹,即矿物粉末颜色。
(3)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
根据光泽由强而弱的次序,可分为:金属光泽一半半金属光泽一非金属光泽造岩矿物绝大部分为非金属光泽:玻璃光泽一油脂光泽一丝绢光泽一珍珠光泽一土状光泽(4)透明度透明度:是指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物对光对光的吸收率。
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级。
B.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敲打、刻划、拉、压等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性质称为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1)解理:晶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始终沿着一定的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现象,称为解理。
吐血整理 工程地质复习全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
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
2.基本烈度: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围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大烈度。
它是由地震部门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最分析给定的,对一个地区地震危险性作出的概略估计,作为工程抗震的一般依据。
3.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
4.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
5.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6.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又称斜坡运动,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是指地表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外的缓慢或快速运动。
7.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8.RQD:岩石质量指标,R Q D值越大,说明岩石性质越好。
9.岩溶: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亦称喀斯特。
10.渗透稳定性:是指在渗流水作用下,其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危及岩土体的稳定。
11 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
它的出现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围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12.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引用)13.水库诱发地震:是指由于人类修建水库工程,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活动,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14.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知识点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知识点绪论1、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P2)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任务(P2):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2)?4、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3)?第一章地壳岩体结构的工程地质分析1、岩体(P6):2、结构面(P6)3、结构体(P6)4、为什么要研究岩体结构(P7)。
5、结构面的主要类型(P8)。
6、岩体结构类型划分(P10):第二章地壳岩体天然应力状态1、应力的概念(P38)天然应力:变异应力:残余应力:第三章岩体的变形与破坏1、变形(P68):2、破坏(P68):3、岩体变形破坏的基本过程和阶段划分(P68):4、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P70)5、岩体变形破坏形式与受力状态的关系(P70)6、岩体破坏形式与岩体结构的关系(P71)7、岩体的强度(P73)岩体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的临界应力称为岩体的屈服强度(σy);岩体进入不稳定破裂发展阶段的临界应力称为长期强度(σc)。
岩体遭受最终破坏以后仍然保存有一定的强度,称为残余强度(σR)。
8、岩体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P108)第四章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1、活断层(P112)2、活断层的类型(P114)3、活断层的活动方式(P119)4、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P120)第五章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1、地震(P148)2、地震分类(P148)3、按震源深度将地震分为(P148):4、地震波(P149)5、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P151)6、地震的震级和烈度(P154)7、世界范围的地震带主要为(P159):8、地震效应(P177)第六章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工程地质分析1、诱发地震(P195)2、水库诱发地震的共同特点(P208)3、水库诱发地震不是由于水库荷载直接造成的证据(P212)4、水库蓄水对库底岩体的各种效应(P213)5、各种天然应力状态下的诱发机制(P215)第七章地震导致的区域性砂土液化1、砂土液化(P223)2、地震时砂土液化机制(P225)3、区域性砂土液化的形成条件(P229)第八章地面沉降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1、地面沉降(P245)2、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P249)3、地面沉降的成因及证据4、地面沉降的形成条件;第九章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1、斜坡的变形与破坏(P278)2、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P278)3、斜坡破坏基本类型(P279)4、崩塌(P280)5、滑坡(P280)6、滑坡要素(P280)7、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P282)8、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P317):9、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P326)第十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1、地下洞室和围岩的概念(P333)2、脆性围岩的变形破坏的主要模式。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参考)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参考)(2009.9)一、绪论1、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2、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念及其包含内容二、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的概念2、内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作用方式及结果3、风化作用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岩石性质的影响4、残积层及其特点5、剥蚀与风化的区别6、沉积、搬运、成岩作用及其作用方式7、变质作用,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8、土的形成原因三、矿物与岩石1、岩石的结构与构造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的岩浆岩;喷出岩与侵入岩的特征3、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的沉积岩4、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的变质岩5、变晶结构与重结晶结构6、影响岩石性质的主要因素7、造岩矿物的概念;常见的变质矿物四、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地质年代的概念;地层的新老顺序2、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3、根据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确定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4、岩层产状的概念、要素及其表示方法5、褶曲、褶皱构造的概念与特征6、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的区别、出露特征及表示方法7、节理、断层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岩石工程的影响(评价)五、第四纪地质与地貌1、地貌的概念2、形成地貌的主要原因,影响地貌的因素3、构造、剥蚀平原的特征4、中国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物分带分布规律5、人类化石的意义六、地下水1、地下水对岩石、土木工程的主要影响2、地下水的不良作用3、地下水的埋藏类型及其特征4、潜水、承压水的概念与特点5、承压水对工程的影响6、潜蚀的作用及其产生条件7、坡积层、洪积层与冲积层的特征八、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1、岩体、结构面、岩体结构、岩体稳定的概念2、岩体结构面的成因类型3、层状、散体岩体结构对土木工程稳定性的影响九、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1、崩塌的概念2、防治滑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措施3、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4、岩溶的概念、形成条件5、土木工程防震的基本原则。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
包括地形地貌、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对建筑的安全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天然斜坡】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未经人为扰动。
【人工边坡】人类为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的,往往是在自然斜坡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形态。
【粘滑】活断层出现的间断地、周期性的突然错动现象称为粘滑。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之为地震效应。
【地基效应】地基效应指的是地震使松软土体出现压密下沉、砂土液化、淤泥塑流变形等,从而导致地基失效,使上部建筑物破坏的效应。
【全迹长】裂隙的两个端点在测网上、下界测线位置以内,裂隙的可见迹长称为全迹长。
【半迹长】裂隙的一端延伸出测网的顶、底界外,而另一端在测网内出现,且与中线相交时,裂隙在中测线上的交点与裂隙在洞壁上的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裂隙的半迹长。
【截(断)半迹长】裂隙在中测线的交点至裂隙与测网顶、底界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裂隙的截半迹长。
【泥石流】泥石流又称山洪泥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碎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拱坝】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向上游弯曲,呈曲线形、能把一部分水平荷载传给两岸的挡水建筑,是一个空间壳体结构。
【重力坝】重力坝是由砼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直角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地震烈度】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度的尺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考试复习题陈资料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考试复习题绪论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石和土的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是指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
它影响建筑物修建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如建筑物所处地质环境的区域构造稳定问题、地基岩体稳定问题、地下硐室围岩稳定问题和边坡岩体稳定问题、水库渗漏问题、淤积问题、浸没问题、边岸再造及坝下游冲刷问题,以及与上述问题相联系的建筑场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工程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于对人类工程活动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作出预测和确切评价,从地质方面保证工程建设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工程地质学基本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人类工程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地基问题、边坡问题、洞室问题、渗透问题。
第一章⒈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
三个要点:工程影响范围内;被各种界面切割;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
⒉结构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有一定的厚度)的地质界面(或带),例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隙等。
⒊岩体结构:岩体内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组合形式。
岩体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岩块,称为结构体。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总复习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一、术语解释0.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便科学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的边缘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0.2工程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类型与工程特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
0.3工程地质问题: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当出现不协调时,将产生相应的工程地质问题。
0.4机制过程分析法:研究工程地质问题必须首先以地质学的观点、自然历史的观点分析地质体与周围因素相互作用的特定方式,随时间发展演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的阶段性,从全过程上和内部作用机制上把握其形成、演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即地质过程的机制分析。
0.5工程地质勘察: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评价。
1.1岩石:组成地壳的矿物集合体。
具有不连续性、各向异性、非均质性、有条件转化性等特点。
1.2岩体: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由各类结构面和被其所切割的结构体所构成的地质体。
1.3结构面:岩体内分割固相组分的地质界面的统称。
包括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浅表生结构面三大类。
1.4结构体:未经位移的岩体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块体或岩块。
1.5岩体结构:根据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和特性、结构体的组合排列和接触状态,将岩体结构划分为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等类别。
1.6软弱结构面:延伸较远、两壁较平滑、充填有一定厚度软弱物质的结构面,如泥化、软化、破碎薄夹层等的面。
1.7软弱夹层:岩体中夹有的强度较低或被泥化、软化、破碎的薄层。
1.6结构面的连通率:结构面的平均长度与总长度的比值。
1.7浅表生作用:在地质体浅表部形成的卸荷断裂、重力扩展变形破裂面、卸荷裂隙、风化裂隙、风化夹层、泥化夹层、次生夹泥等。
浅表生作用:在岩体浅表部产生复杂而紊乱的结构面的作用。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_完全自己做的
绪论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止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第一章矿物和岩石名词解释主要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明显影响岩石性质,对鉴定岩石类型起重要作用的矿物岩石: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解理:在外力敲打下沿一定结晶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壳表层常温常压下,又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质和其他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岩层:在特征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成为岩层层理: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变质岩,变质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变化,先期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将产生一系列的改变,这种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片理:简述题(2)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等(3)简述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答:矿物是构成岩石的成分,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5)简述岩浆岩的分类及其产状特征。
答:一,侵入岩(按成岩部位分深成岩,浅成岩),二,喷出岩(熔岩,火山碎屑岩)。
产状:侵入岩:岩基,岩株,岩盘(岩盖),岩床,岩墙和岩脉。
喷出岩:熔岩流,火山锥急熔岩台地(10)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划分为哪几类?答: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酸性岩(>65%)(11)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构造特征。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完整版)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5.工程地质学的任务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
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7.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资料
1、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它是在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
3、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之间的矛盾转化、解决。
1、活断层(active fault):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2、砂土液化:饱和砂土住地震、动力荷载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是小的作用3、斜坡(slope):是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
一般可分为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
4、天然斜坡:指自然形成、未经人工破坏改造的斜坡,如沟谷岸坡、山坡、海岸等。
5、人工边坡:指经人工开挖或改造形成的斜坡,如渠道边坡、基坑6、斜坡变形破坏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作用下,斜坡岩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失稳的一种现象。
7、斜坡破坏系指斜坡岩(土)体中已形成贯通性破坏面时的变动。
8斜坡变形:在贯通性破坏面形成之前,斜坡岩体的变形与局部破裂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的岩土体,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土体,称为变形体。
9卸荷回弹(unloading rebound)是斜坡岩体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而产生的。
10斜坡蠕变是在坡体压力(以自重应力为主)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这种变形包含某些局部破裂,并产生一些新的表生破裂面。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1.野外鉴别走滑型活断层最好的地貌标志是河流沟谷的同步错移。
2.同一烈度震害区,对于同一建筑来说,以土层为地基的建筑一定比以基岩为地基的建筑损害程度大。
3.砂土相对密度愈低,愈易产生地震液化。
4.斜坡成坡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
5.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
6.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
7.水库蓄水前,只要河间地块存在分水岭,蓄水后就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渗漏。
8.潜在正断型应力场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最小。
TTTFTFFF1.把一类以突然错动并产生地震的活动断层称为蠕滑断层。
2.地震震动破坏静力分析法是考虑由地面振动的最大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
3.地震震动时间越长、饱和砂层越厚埋深越浅,越易产生震动液化。
4.边坡破高越大、坡度越小,越容易在坡顶面及坡脚处产生应力集中区。
5.滑坡后部陡倾,前部缓倾滑坡,容易产生牵引式滑动。
6.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
7.有可能产生渗透变形的土体,其细粒含量越高、土的粒度越均一,越容易产生流土。
8.两种不同溶液的水相混合后,溶蚀作用有所减小。
9.按以往震例来看,应变积累速率较高地区,透水性好的坚硬岩体库盆、库水深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水库地震。
10.斜坡变形一般可以分为卸荷回弹,局部破裂、崩塌弯曲倾倒等形式。
FTTFFTTFT1•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3.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
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FFFFF1.野外鉴别走滑型活断层最好的地貌标志是河流沟谷的同步错移。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工程地质条件的含义?P.2工程建筑地区地质环境全部要素的总含。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1地球主要的化学成分有哪些?举出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P。
17氧,硅,铝,铁,钙,钠,镁,钾,氢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石膏2岩石的定义?按成因分类?P.22组成地壳的岩石,都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3岩浆岩按冷凝环境分类如何?P.23上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三大类。
4层理构造的定义。
常见的层理构造有哪些?P.29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5举出几种变质岩特有的矿物成分?P.33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
6实际应用题:一块含有大量石英,颜色浅红,具全晶质中粒结构和块状结构的岩石,肉眼鉴定该岩石为何岩石?花岗岩(推理p23P24)7摩氏硬度所反映的是( A)P.20A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B矿物相对硬度的等级C矿物绝对硬度的顺序D矿物绝对硬度的等级8了解野外岩层的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
P.50地层对比法,地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古生物化石法。
(p26)9常见地质年代符号含义?P.49冥古代HD太古代AR元古代PT:南华纪(Nh)、震旦纪Z古生代PZ:早古生代PZ1——寒武纪Є、奥陶纪O、志留纪S;晚古生代PZ2——泥盆纪S、石炭纪C、二叠纪P中生代Mz: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新生代Cz:第三纪R(古近纪E、新近纪N)、第四纪(Q)10地质年代和地层年代的单位为何?P.48地质年代单位:代,纪,世底层年代单位:界,系,统11选择题:侏罗纪Jurassicperiod属于(B)P.49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生代12国际性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是(B)注: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地质时间单位,期和时是区域性的A代、纪、时B代、纪、世C代、纪、期D代、系、统第三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1产状三要素的含义?P.51图见P51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走向。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绪论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答:任务: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工程地质研究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它们具体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答:工程地质条件,通常指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及其稳定性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工程地质问题,一般是指所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貌、物理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问题,一是区域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
一、地球的概况1、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是如何划分的?答: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
外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什么叫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答: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3、什么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主要有哪些形式?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
二、矿物与岩石1、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答:矿物主要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表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资料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1、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它是在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
3、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之间的矛盾转化、解决。
1、活断层(active fault):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2、砂土液化:饱和砂土住地震、动力荷载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是小的作用3、斜坡(slope):是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
一般可分为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
4、天然斜坡:指自然形成、未经人工破坏改造的斜坡,如沟谷岸坡、山坡、海岸等。
5、人工边坡:指经人工开挖或改造形成的斜坡,如渠道边坡、基坑6、斜坡变形破坏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作用下,斜坡岩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失稳的一种现象。
7、斜坡破坏系指斜坡岩(土)体中已形成贯通性破坏面时的变动。
8斜坡变形:在贯通性破坏面形成之前,斜坡岩体的变形与局部破裂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的岩土体,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土体,称为变形体。
9卸荷回弹(unloading rebound)是斜坡岩体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而产生的。
10斜坡蠕变是在坡体压力(以自重应力为主)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这种变形包含某些局部破裂,并产生一些新的表生破裂面。
11、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被多组结构面分割,在重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以垂直运动为主快速向下崩落的表生地质现象。
12、滑坡:斜坡上的部分岩体,沿着一定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产生以水平运动未知的向下滑移的表生地质现象。
13、扩离是由于斜坡岩(土)体中下伏平缓产状的软弱层塑性破坏或流动引起的破坏,软层上覆岩(土)体或做整体,或被解体为系列块体向坡前方向“漂移”。
14、渗透力(seepage force)或动水压力(hydrodynamic force):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作用于岩土体上的力。
15、渗透变形(seepage deformation)或渗透破坏(seepage failure):当渗透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发生移动,从而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
这种作用或现象,称为~。
抗渗强度:土体抵抗渗透变形的能力。
16、管涌(piping)或潜蚀(suffosion):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
可分为垂直管涌和水平管涌。
17、流土(quick soil, quick sand):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均质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流沙就是,危害大于管涌。
18、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质现象和水文现象的总称。
国际上称为喀斯特(karst)19、混合溶蚀作用: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性有所增加。
20、悬托河:处于上升运动的灰岩山区,有时发现河谷中的地下水位低于河水位,甚至有的地方地下水位在河床以下数十米至百米。
21、紊动漩涡:随着水团不断地分裂聚合,水团的大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样的水团一般称为。
22、壅水淤积:洪水期浑水进入壅水段,泥沙扩散到全断面,随着挟沙能力沿流程降低,泥沙沉积于库底,且粗粒沉积于上游,细粒沉积在下游,形成淤积三角洲。
23、异重流淤积:当入库水流含沙量高,并有足够的流速时,浑水进入壅水段后可不与清水混淆扩散而潜入清水之下,沿库底向下游继续运动,并可一直运行到坝前,并在回流作用下使水库变浑,细颗粒缓缓落于库底。
24、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小型流域中、短暂的、饱含泥沙的特殊洪流,是水土流失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
25、地面沉降:是指地面高程的降低。
地面塌陷: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塌陷,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基本烈度: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
场地烈度:一般理解为根据建设场地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对基本烈度的调整或修正。
一般调整范围。
设防烈度:亦称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
它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一般建筑物可采用基本烈度为设防烈度,重大建筑物适当提高。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之为~。
振动破坏效应: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岩土体中传播而引起强烈的地面运动,使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以及上部结构都发生振动,给它施加了一个附加荷载,即地震力。
当地震力达到某一限度时,建筑物即发生破坏。
这种由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称为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工程破裂效应指的是强震导致地面岩土体直接出现破裂和位移,从而引起附近的或跨越破裂带的建筑物变形或破坏;地基效应指的是地震使松软土体压密下沉、砂土液化、淤泥塑流变形等,而导致地基失效,使上部建筑物破坏。
斜坡破坏效应包括地震导致的滑坡、崩塌或泥石流等,主要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带。
1、活断层的鉴别标志1. 地质标志:a.断层两侧地层岩性和产状截然不同,被错断,是最本质最重要最可靠的标志。
注意与滑动面区别;b.第四纪沉积层变形,砾石层中的砾石受剪断或压碎,视断层性质而定;c.断层带(面)的岩石因挤压磨碎,表现为松散、未胶结的破碎带。
d.在强震过程中沿活动性断裂带常常出现地裂缝。
2. 地貌标志:a.“风口”、“垭口”b.夷平面解体c.阶地变化d.河流弯曲e.山脊山谷错动f.两种地貌单元直线相接的部位g.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发育部位。
3. 水文地质标志:a.泉水呈线状分布b.温泉呈带状分布c.地下水压力与化学成分异常4. 其它标志:a.地形变化明显;b.地球物理场异常;c.地应力较高、地震活动频繁。
2、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区别联系二者都是表征一次地震活动的术语、都是衡量一次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
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念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固定的,所以无论在任何地方测定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传播介质等因素的制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点,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3、砂土液化引起的破坏主要有(1)涌砂:涌出的砂掩盖农田,压死作物,使沃土盐碱化、砂质化,同时造成河床、渠道、径井筒等淤塞,使农业灌溉设施受到严重损害。
(2)地基失效:砂土液化造成地基的承栽能力完全丧失,则其上的建筑物就会产生强烈沉陷、倾倒,甚至倒塌。
(3)滑塌:由于下伏砂层或敏感粘土层震动液化和流动,可引起大规模滑坡。
(4)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饱水疏松砂因扰动而变密,地面也随之而下沉,低平的滨海湖平原可因下沉而受到海湖及洪水的浸淹,使之不适于作为建筑物地基。
4、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主要土的类型及性质、饱和砂土的埋藏分布条件以及地震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一、土的类型及性质土的类型及性质是砂土液化的内因。
研究表明:粉、细砂土最易液化;但随着地震烈度的增高,亚砂土、轻亚粘土、中砂土等也会液化二、饱水砂土层的埋藏分布条件饱水砂土层的埋藏条件主要包括:饱和砂层的厚度、砂层上非液化粘土层厚度以及地下水埋深等三个方面。
它们决定了超孔隙水压力和有效覆盖压力的大小。
地下水埋深愈浅,非液化盖层愈薄,则愈易液化。
三、地震强度及持续时间(历时)引起砂土液化的动力是地震加速度,显然,地震愈强、加速度愈大,则愈容易引起砂土液化。
5、影响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原始应力状态、坡形、岩土特征和结构。
一、原(初)始应力状态的影响,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中,水平剩余应力的大小对坡体应力状态的影响尤为显著。
二、坡形的影响,坡形包括斜坡的坡高、坡角、坡底宽度和平面形态等几个方面,他们对斜坡应力分布均有一定影响。
三、岩土特征和结构的影响,岩土体的变形模量(弹性模量)(E0)对均质坡体的应力分布并无明显影响;波松比(μ)可以改变主应力(σx)和剪应力(τxy)的分布,引起张力带变化:μ增大,坡面和坡顶张应力带扩展;而在坡底则相反,μ增大,张应力带收缩。
6、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有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
除此之外,还有岩石风化、地表水、大气降水作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两大方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最根本的因素,决定着斜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和规模,对斜坡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内因(内在因素)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岩土类型和性质)3.地质结构构造4.地下水分布5.植被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促使斜坡变形破坏的发生和发展,外因常常成为斜坡灾变破坏的触发因素 1.水的作用:(1)地表水(地面径流、河流、水库、湖泊等)作用;(2)地下水作用;(3)降水(融雪)作用。
2.地震作用3.人为作用:(1)爆破和机械振动;(2)切坡或加载;(3)破坏植被;(4) 矿藏开采。
7、渗透变形产生的必要条件渗透变形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渗透水流有足够大的动水压力和土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特性。
必要条件是根据理论公式推导和实验室研究获得的。
在具备必要条件前提下,是否确实出现此问题,还必须有宏观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来决定,这是充分条件8、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具可溶性岩石;(2)具溶蚀能力的水;(3)具良好的水的循环交替条件,即具有良好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9、渗漏的形式按渗漏通道分为:(1)裂隙分散渗漏;(2)管道集中渗漏。
按库水漏失特点分为:(1)暂时性渗漏(库水饱和库底包气带的岩溶洞穴和裂隙所消耗的水量,待洞穴和裂隙饱水后渗漏即停止。
库水贮于岩体空隙中,不会造成水量的损失。
);(2)永久性渗漏(库水通过岩溶化岩体流向本河下游、邻谷、低地及干流等处,造成库水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