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在海岸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钟晗《红树林的生态价值》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钟晗《红树林的生态价值》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钟晗?红树林的生态价值?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提起红树林,可能许多人会感到陌生,但它的作用却丝毫不因受关注程度低而减弱。

红树林并不是红颜色的树林,它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长于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

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唯一的木本植物,红树林起到了海岸森林的脊梁作用,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兴旺,因此它能吸引大量鱼、虾、蟹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

此外红树林区还是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生产繁殖的场所。

世界上的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在东亚,一个在中南美洲,而其中又以东亚的较为繁茂。

我国的红树林与东亚的红树林是同一类型,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海岸。

其中广西的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1/3强。

在太平洋西,无论是种类还是分布范围,我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美丽的红树林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更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的表达。

调查研究说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还有159种变种的藻类。

红树林对人类也具有巨大生态效益。

由于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兴旺,能牢固扎根于海滩淤泥中,形成一道与海岸线平行的天然屏障,故可有效抵御和降低自然灾害对堤围的危害。

据专家们保守估计,中国红树林总的生态功能价值为每年23.7亿元,这其中还有大量的直接和间接价值没被计算的在内,如景观生态价值、湿地系统营造价值、风险及污水去除价值、降低赤潮发生频率、自身药用价值、经济用材价值等等,如果这些工程均被科学地计算在内,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将大大提高。

因此,红树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笔珍贵财富。

可就是这样一个海岸守护神,仍然没有摆脱被人类破坏的命运。

东南亚可谓热带红树林的重灾区,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状况也令人担忧。

生物海岸名词解释

生物海岸名词解释

生物海岸名词解释
生物海岸是指主要由生物体构成的海岸,其中最常见的是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是由红树林植物群落构成的,这些植物能够减缓海浪的冲击,保护海岸线不受侵蚀。

珊瑚礁海岸则是由珊瑚礁构成的,这些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它们能够吸收海浪的能量,减少海岸线的破坏。

生物海岸在海岸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以下作用:
1. 保护海岸线:生物海岸的植物和珊瑚礁等可以减缓海浪的冲击,防止海岸线受到侵蚀和破坏。

2. 净化水质:生物海岸的植物和珊瑚礁可以吸收和过滤水中的污染物,有助于保持水质的清洁。

3. 维持生物多样性:生物海岸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它们为各种生态功能提供了支持,维持了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促进生态平衡:生物海岸是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通过稳定地维持两者之间的生态平衡,有助于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物海岸在海岸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保护海岸线不受破坏,还能够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生物海岸。

高一地理红树林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红树林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红树林知识点归纳红树林地带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特殊湿地生态系统。

它们生长在沿海区域,由于其独特的适应能力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备受科研人员和环保人士的关注。

在地理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关于红树林的一系列知识点,包括其分布、结构、特征、生态功能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等。

本文旨在对高一地理红树林知识点进行归纳和介绍。

一、地理分布红树林地带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美洲等地。

在这些地区,红树林在海岸线上形成了独特的植被带,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角色。

二、结构和特征红树林地带通常由红树植物组成,包括红树、白红树、黑红树等多种品种。

这些植物具有独特的适应能力,能在盐碱土壤和海水侵蚀等恶劣环境下存活。

红树林地带还具有独特的土壤结构,其中盐沼和石膏漫滩等地形特征较为突出。

三、生态功能红树林地带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

红树林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孕育地,不仅是许多鱼类、甲壳类动物和鸟类的栖息地,也是象鼻虫等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红树林还具有稳定海岸线、减少风浪冲击、防止沉积物淤积等重要生态功能。

四、人类活动与红树林尽管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红树林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沿海城市的规划、河流的污染、渔业活动的过度捕捞以及旅游活动的扰乱,都对红树林地带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护其生态功能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五、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护红树林,不仅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关注度。

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红树林生态状况、限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措施都是保护红树林的有效手段。

此外,可持续的利用红树林资源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开展红树林资源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生态旅游等。

总结:红树林作为一种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了解红树林的地理分布、结构、特征、生态功能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一、本文概述《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一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以及其在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因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被誉为“海洋的森林”和“海岸卫士”。

在中国,红树林分布广泛,覆盖了多个沿海地区,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抵御海平面上升、保护海岸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分布情况。

随后,文章从多个角度对红树林的生态价值进行了深入评估,包括其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海岸线等方面的功能。

文章还分析了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文章提出了保护和发展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策略和建议。

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科研创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以期为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公众对红树林生态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种独特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红树植物、微生物、动物以及其所处的环境构成。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维系着这一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红树植物:红树植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能够在盐分高、淹水频繁的环境中生长。

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根系结构和生理机制,如“呼吸根”和“胎生”现象,使它们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红树植物不仅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生产,还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微生物:微生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分解有机物质、促进营养循环、固定碳等。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动物: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众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从底栖生物到鸟类、哺乳动物,红树林生态系统是许多物种的生命线。

毕业论文—红树林的保护

毕业论文—红树林的保护

毕业论文—红树林的保护摘要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极为特殊的一种。

它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在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平衡、保护海岸线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过程中的种种影响,红树林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本文通过对红树林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策略:加强立法保护,推动社会参与,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措施和策略可以综合起来,构成红树林保护的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AbstractMangrove ecosystem is a particularly special kind in the global ecosystem. It has high biodiversi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lance and protecting the stability of coastlines. However, due to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 the survival of mangrove forests is seriously threaten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angrove protection,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strengthening legislative protection, promoting social participation,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arrying out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se measures andstrategies can be combined to form a system of mangrove protection, better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and stability of mangrove ecosystems, and achieving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Keywords: mangrove; ecosystem; protection mea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红树林是一种生活在海岸带的热带和亚热带沼泽林。

红树林作用

红树林作用

红树林作用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其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潮间带和沿海浅滩上。

红树林由各种红树类植物组成,可以为人类和自然环境提供许多重要的作用。

首先,红树林对维护海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树林的根系能够防止海滩的侵蚀和岸边土壤的流失,起到了海岸护坡的作用。

它们的根系能够稳固土壤,减少波浪的冲击力,使海岸线能够更好地保持形态。

此外,红树林的茂密植被也能够减少风暴潮的影响,起到缓解海洋灾害的作用。

其次,红树林为许多种类的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由于红树林生长在潮间带和沿海浅滩上,它们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众多鱼类、鸟类、蟹类和其他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红树林的根系和枝叶提供了栖息、休息和繁殖的场所,同时它们还为许多动物提供了食物。

红树林是许多物种的重要繁殖场所,保护和保持红树林生态系统对维护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红树林对改善水质和净化海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树林的根系可以吸收底栖生物的排泄物和有害物质,防止它们进入海洋中。

红树林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减少了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保持了海水的清澈和透明度。

此外,红树林的植物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到了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最后,红树林对于本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红树林茂密的植被为渔业提供了奠定基础,为各种鱼类、贝类和虾类等提供了繁殖场所和栖息地。

渔民们可以从红树林中获取丰富的海洋资源,保障了他们的生计。

此外,红树林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为旅游业带来了收入。

总之,红树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海岸环境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减缓气候变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和保持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

红树的作用于

红树的作用于

红树的作用于
红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沿海保护:红树林可以有效地防止海岸侵蚀和海啸的影响。

它们的根系可以稳定沙滩和岸边土壤,减缓波浪的冲击力,从而保护沿海地区免受风暴潮和风浪侵蚀的威胁。

2. 生态平衡:红树林是一个复杂的河口和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至关重要。

红树林提供了大量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吸引了众多鱼类、鸟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3. 水质净化:红树林的根系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中的悬浮物、沉积物、营养盐和化学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善水质,保护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

4. 碳储存:红树林是一种高效的碳储存器,因为它们长期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树木和沉积物中。

红树林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的浓度,维持海洋和陆地的生态平衡。

5. 经济价值:红树林为沿海社区提供了经济价值,例如作为渔业资源的栖息地、旅游景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红树林还提供木材、药材和涂料等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生计的机会。

红树林的定义和作用

红树林的定义和作用

红树林的定义和作⽤作者:刘毅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莆⽥绿萌滨海湿地研究中⼼1红树林定义红树林是⽣长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本植物群落。

由于涨潮时红树林被海⽔部分淹没仅树冠露出⽔⾯,故被称为“海上森林”;有时完全淹没,只在退潮时才露出⽔⾯,也有⼈称之为“海底森林”。

红树林其实“⼼红表不红”,因其树⽪富含单宁酸,遇空⽓氧化后呈红⾊⽽得名。

2红树林的作⽤2.1⽣态和社会效益2.1.1防浪护堤功能红树林的防浪护堤功能⼗分显著并很早就被⼈们认可。

早在⼀⼆百年前,海南东寨港、清澜港海岸居民就认识到红树林在抵抗⾃然灾害、保护村庄⽅⾯的重要性,⽴碑保护红树林。

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有华侨从东南亚带红树种苗到漳州的九龙江⼝海岸滩涂种植,以保护海岸。

国内20世纪50-60年代所进⾏的红树林造林活动⼏乎全是以海岸保护为⽬的。

据估算,我国红树林防浪护堤的效益每年达10亿元⼈民币。

保护红树林⽽保护了村庄农⽥,破坏红树林⽽造成居民⽣命财产重⼤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表2-1)。

表2-1 历年⾃然灾害案例时间地点灾害⽆红树林地段有红树林地段1958年厦门地区12级台风滨海农⽥堤岸损毁严重龙海寮东村堤岸因红树林保护安然⽆恙1985年9⽉⼴东省雷州半岛强台风遂溪县团结围堤全线崩溃相邻的⽃伦堤因红树林保护完好⽆损1986年7⽉⼴西钦州沿海地区9号强台风暴潮25个崩缺⼝堤段中,23个因堤外没有⽣长红树林⽽崩缺同⼀条堤上缺⼝旁的堤段前,凡有红树林保护地段,堤围安然⽆损1996年9⽉⼴西北海⼭⼝红树林保护区15号台风林外裸滩的40余艘渔船在狂风巨浪中顷刻翻沉,22⼈遇难林内潮沟的350多艘渔船安然⽆恙。

2003年7⽉⼴东省台⼭市台风“尹布都”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堤坝⼤部分被冲毁红树林前 4650 m的堤坝安然⽆恙2004年泰国Ranong红树林⾃然保护区东南亚海啸红树林受⼈为⼲扰破坏最严重,或没有红树林⽣长的海岸地区受灾最严重有红树林保护的岸边房屋完好⽆损,⽽相距仅70 km、没有红树林的地区,村庄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2008年9⽉⼴东省珠海市特⼤(16级)台风“⿊格⽐”市区情侣路2公⾥长的⽔泥钢筋公路以及淇澳岛1公⾥的岸边⽔泥钢筋公路被冲毁邻近的淇澳岛⼤围湾约1公⾥长的⼟堤和开发区2公⾥长的简易⽯⼟混合长堤,由于有红树林保护⽽安然⽆恙2.1.2 促淤造陆功能通过⽹罗碎屑的⽅式促进⼟壤的形成。

海岸带上的红树林是如何适应盐度的?

海岸带上的红树林是如何适应盐度的?

海岸带上的红树林是如何适应盐度的?一、盐腺是红树林的“过滤器”红树林作为沿海地区独有的植被,生长在海岸带的泥滩和沼泽地,面临着高盐度环境的挑战。

红树林的适应性主要依赖于其特殊的“盐腺”结构。

这些盐腺位于红树林的叶片表面,类似于植物的毛细管系统,能够分泌盐水,将过多的盐分排出植物体外。

这种独特的机制可以帮助红树林在高盐度环境下存活。

二、气孔调节保持水分平衡红树林的叶片上还配备有气孔,这是植物呼吸和蒸腾作用的通道。

在高盐度环境中,海水蒸发会导致植物体内水分流失过快,为了避免水分不足,红树林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控制蒸腾作用。

当盐分浓度过高时,红树林会封闭气孔来减少水分流失,保持水分平衡,这就是红树林适应高盐度环境的又一重要策略。

三、根系结构增强抵御海水入侵在红树林的根系中,存在着一种叫做“孔隙根”的特殊结构。

孔隙根是红树林生长在盐度高的沼泽地时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结构,在根系内形成气腔可以使红树林在盐度高的土质中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同时还可以快速排除入侵的海水。

这种根系结构的存在有效增强了红树林的抵御海水入侵的能力。

四、共生关系助力红树林抵抗盐度压力红树林与土壤中的盐生菌共生,这种共生关系也是红树林适应高盐度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盐生菌可以分解土壤中的多余盐分,从而减轻红树林受到的盐度压力。

同时,盐生菌还能为红树林提供一些必需的养分,增强其在高盐度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五、生物多样性促进红树林生态平衡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多样,不同物种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这种多样性不仅促进了红树林的生态平衡,还为红树林适应高盐度环境提供了保障。

例如,一些螃蟹和鸟类能够帮助红树林清除落叶和腐殖质,保持水体的通畅性,同时也起到了防止病虫害的作用,使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海岸带上的红树林通过盐腺、气孔调节、孔隙根、共生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机制适应盐度,成功在高盐度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这种适应性的形成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智慧,也给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生态环境和启示。

红树林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影响

红树林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影响

红树林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影响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沿海地区,是海洋与陆地之间重要的过渡地带。

红树林对于维持海岸线的稳定、净化水质以及提供栖息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红树林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影响。

首先,人类的过度开发对红树林造成了破坏。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沿海地区经常被用作城市建设、工业园区以及旅游胜地的开发。

大量的房屋、道路和港口等设施不仅破坏了红树林的生长环境,还导致了水域污染和大量土地的垃圾堆积。

这些破坏行为直接威胁到红树林的生存状况。

其次,过度捕捞也是对红树林环境的一大影响因素。

红树林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庇护所。

然而,由于人类对鱼类和贝类等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捕捞活动不仅破坏了物种的平衡,还导致了海洋生物种群的减少,给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失。

此外,过度开发旅游业也对红树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许多人将红树林作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游客的涌入和旅游活动的不可持续性给红树林带来了巨大压力。

游客的垃圾、噪音和过度踩踏等行为破坏了红树林的生态平衡,对红树林动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为了减轻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环境影响,应该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沿海地区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禁渔区和限制开发区,保护红树林的生态环境。

其次,应加强对捕捞活动的监管和限制,确保捕捞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红树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减少对红树林的破坏行为。

总之,人类活动对红树林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影响。

为了保护这一特殊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措施,减少对其环境的破坏。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保护红树林并维护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生态平衡。

海上森林——红树林

海上森林——红树林

海上森林——红树林世上植物,一般是籽生,然而红树林却是“胎生”。

“海上森林”红森林位于北海合浦县山口镇英罗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60公顷,是中国大陆海岸发育较好、保存较完整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区,具有很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不久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红树林树冠茂密,木古茎苍,根系发达,盘根交错,嶙峋如蛟。

红树林是海南省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享有“海底绿色森林”之称。

以红树林有机质作起点的生物链循环非常丰富,即:红树林吸取海底土壤的养料,使自己生长,而它的残枝落叶(每公顷有9吨—13吨的落叶物)又是鱼、虾、蟹、贝、螺的丰盛食物,雁、鹤、天鹅等鸟类又以鱼虾等海洋动物为食,微生物再将鱼虾等动物尸体、鸟粪和一部分枯朽落叶进行分解,把物质还原于海底土壤中。

这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呈现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因此,在海南岛的红树林中,已记录到的鸟类144种,(占全岛344种鸟类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平均每亩每年可产鱼虾蟹贝螺等海产品50多公斤。

因此,海南自古就有“万亩红树林养万人”的说法,经济价值很高。

此外,红树林是一道海上绿色长城,能抵御风浪的侵袭,护卫着海岸和堤防,使沿海的农田和村庄避免和减少损失,被誉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发达的根系,能紧紧抓住泥土,随着红树林的生长、发展和扩大,可以增加陆地面积,被称为“造陆先锋”。

认识红树林1、認識紅樹林:『生長於熱帶或亞熱帶海岸最高潮線以下及平均高潮線以上間之喬木或灌木,稱為紅樹林』,這是紅樹林狹義的定義,紅樹林是很有趣的植物,例如它有胎生、呼吸根、支撐根等特殊演化,紅樹林而且有它一定的作用,可以維持濱海濕地的豐富生態,還有防風、抗海潮侵蝕等功用。

至於紅樹林的中名是從何而來?答案是可以從其樹皮中提煉紅色染料,所以稱之為「紅樹」,遺憾的是叫「紅樹」的紅茄苳和細蕊紅樹已經不存在了。

2、高雄的紅樹林:台灣原有細蕊紅樹、紅茄苳、水筆仔、五梨跤、海茄苳、欖李,現在只剩下後四種紅樹林,全省西部以往很容易就看得到,高雄港區更是細蕊紅樹和紅茄苳的天堂,今天已列入滅絕名單。

红树林的价值及对其的保护措施

红树林的价值及对其的保护措施

红树林的价值及对其的保护措施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岸潮间带的唯一森林。

它是抵御风暴潮的第一道屏障,对保护沿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固碳能力最高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也具备强大的净化海水能力,生态服务功能远高于陆地森林。

作为海上森林,红树林被国际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富科普教育和旅游功能的自然景观,它几乎具备了生态旅游和科普的所有要素。

在我国,红树林是最受公众关注的保护生物之一,其公众关注度仅次于大熊猫、雪豹和华南虎。

红树林有着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由于人为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了60%。

而广西红树林面积也减少了43%。

资源减少的速度是惊人的。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及作用,并从中寻找保护红树林的措施。

红树林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药用价值红树林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

在印度,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

斐济的岛民利用海漆类的红树林树叶放入牙齿的齿洞中以减轻牙疼。

红树林的果汁擦在身体上可以减轻风湿病的疼痛。

二.生态效应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

广西红树林区还有159种和变种的藻类,其中4种为我国新记录。

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

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红树林保护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

红树林保护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

红树林保护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一、引言红树林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它们生活在海岸带的特殊环境中,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红树林的保护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二、红树林的重要性1. 生态功能红树林是海岸带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净化水质、稳定海岸线、防止海水侵蚀等。

它们形成的沿海湿地还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 经济价值红树林提供了丰富的木材、食品和药材资源,对于沿海地区的居民来说至关重要。

此外,红树林还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三、红树林的威胁和保护1. 污染和破坏人类活动导致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如过度开发、垃圾倾倒和农业排放等。

这些行为破坏了红树林的生境,破坏了其生态功能。

2.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红树林造成了严重威胁。

海平面上升会淹没红树林,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破坏红树林的结构,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3. 合理管理和保护为了保护红树林,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法律和政策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砍伐和捕捞。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红树林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发展可持续利用红树林资源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四、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1. 多样性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为了保护这一特殊的生态系统,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加强对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

2.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海岸带的水资源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限制过度开采和污染,促进节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水生态功能。

3.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保留足够的海岸带自然植被和湿地,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减少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

红树林保护维护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红树林保护维护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红树林保护维护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沿海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而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沿海植被类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探讨红树林保护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红树林的生态功能红树林是一种适应海水浸泡和低氧环境的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沿海潮间带或河口地区。

红树林以其独特的根系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红树林可以保护沿海地区免受风暴潮和风浪的侵袭。

其茂密的树冠和复杂的根系能够有效地减弱海浪的冲击力,形成天然的防护屏障,保护沿岸土地和居民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

其次,红树林是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温室和孕育场所。

红树林林下环境相对稳定,气温适宜,土壤肥沃,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这里是许多鱼类、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繁殖场所,同时也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红树林为沿海的生态多样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红树林在改善水质和沉积物的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树林的根系能够降低水中氮、磷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起到过滤水质的作用。

同时,红树林的根系还能固定沉积物,减缓海岸侵蚀的速度,保持沿海地区的地形稳定。

二、红树林保护维护的重要性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威胁,红树林保护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红树林保护维护的重要性所在:首先,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为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保护和维护红树林,我们能够保持沿海地区的生态稳定,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红树林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红树林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地,支持着众多的海洋生物。

保护红树林意味着保护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红树林保护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依赖红树林作为其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这些物种的损失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确保它们能够继续存在。

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和树种组成

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和树种组成

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和树种组成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它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岸线上。

在中国,红树林分布广泛,拥有大量的面积和丰富的树种组成。

本文将介绍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和树种组成,并探讨红树林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红树林是一种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潮汐带以下的滨海地区。

红树林的典型植被包括红树科、柳科、马鞭草科等植物,其中红树科植物最为重要。

红树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独特的生态系统:红树林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它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包括鸟类、鱼类、贝类等。

防护作用:红树林对于海岸线的防护作用十分显著,可以抵御风浪侵蚀,保持海岸线的稳定。

净化水质: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提高水质。

经济价值:红树林的木材和果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红树林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中国红树林的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和东南沿海地区。

据2019年统计,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约为4万公顷,其中自然红树林约为7万公顷,人工红树林约为7万公顷。

以下是中国主要红树林区的分布情况:海南岛: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也是红树林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文昌、琼海等沿海城市。

广东省:广东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红树林资源丰富。

主要分布在深圳、汕头、珠海、湛江等城市沿海地区。

福建省:福建省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厦门、福州、莆田、泉州等沿海城市,其中鼓山涌泉寺红树林是著名的景点之一。

浙江省:浙江省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沿海城市,其中舟山群岛的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

江苏省:江苏省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南京、连云港、盐城等沿海城市,其中连云港市的云台山红树林是著名的景点之一。

山东省:山东省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青岛、日照、烟台等沿海城市,其中烟台市的长山岛红树林是该省最为著名的红树林景区之一。

中国红树林的树种组成丰富多样,其中自然红树林的树种主要包括桐花树、秋茄树、木榄、海漆等。

红树林保护与海洋生态修复

红树林保护与海洋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恢复
1 2 3
生态系统恢复
通过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珊瑚礁 和海草床等,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 物多样性。
生态廊道建设
在关键区域建立生态廊道,连接分散的生态系统 ,促进物种迁移和基因交流,提高生态系统的整 体恢复力。
人工鱼礁
通过投放人工鱼礁,为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 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净化水质
红树林能够吸收和降解污 染物,改善水质,对维护 水域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 用。
调节气候
红树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 全球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红树林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如中华白海豚、儒艮等,具有极高 的生态价值。
生态服务功能
红树林通过提供栖息地、食物和繁殖 场所等,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态服务功 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设立自然保护区
在红树林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设 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红 树林进行严格保护,防止人为破 坏和外来物种入侵。
强化管理措施
加强对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巡查 ,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红树林的 行为,确保保护区内的红树林得 到有效保护。
生态恢复工程
人工造林
在红树林被破坏的区域进行人工造林,种植红树林树种,促进红树林的恢复和 扩大。
红树林保护与海洋生态修复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目 录
• 红树林的重要性 • 红树林面临的威胁 • 红树林保护措施 • 海洋生态修复方法 • 红树林与海洋生态修复的关联 • 案例研究
01
红树林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01
02
03
维持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保护守护海岸生态

红树林保护守护海岸生态

红树林保护守护海岸生态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树种,生长在海岸边缘的泥沙和盐水交错的环境中。

它们起着保护海岸线、调节海洋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红树林的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本文将探讨红树林的保护措施,以及我们每个人可以如何参与红树林保护的努力。

一、红树林的重要性红树林作为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键纽带,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1.维护海岸线稳定:红树林的根系能够牢固地固定住海岸边缘的沙土,防止海浪侵蚀和水流冲刷,有效保护海岸线的稳定。

2.净化水体:红树林的树根能够吸收周围水域中的大量营养盐和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3.提供栖息地:红树林为众多海洋和陆地生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成为鱼类、鸟类、软体动物等物种繁衍生息的场所。

二、红树林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红树林和守护海岸生态,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保护区:建立红树林保护区,限制捕捞、砍伐和开发活动,保护红树林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2.加强法规和执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红树林保护的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砍伐和开发行为,确保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3.推广科学种植方法:促进科学的红树林种植和恢复方法,采用合适的树种、种植密度和培育技术,提高红树林的生存率和恢复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展览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红树林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红树林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三、个人参与红树林保护除了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努力外,每个个人也可以参与到红树林保护的行动中:1.节约用水:合理使用淡水资源,减少对红树林周边水体的开发和污染,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2.垃圾分类和减少塑料使用:垃圾和塑料污染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减少塑料使用和回收利用的行动。

3.参与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红树林保护志愿者活动,参观保护区、植树造林或清理海岸垃圾等,亲身感受红树林的重要性,传播环保理念。

红树林属于什么地

红树林属于什么地

红树林属于什么地红树林 - 沿海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

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的趋势,但红树林总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

根据2019年红树林专项调查结果,中国有红树林分布的自然保护地共52处(不包括港澳台),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类型。

在这些保护地中,红树林面积为15944公顷,占中国红树林的55%以上。

从保护级别看,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内的红树林有9800公顷,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34%;地方级自然保护地内的红树林有6144公顷,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21%。

植物简介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

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

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

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

红树林是怎么净化海水的

红树林是怎么净化海水的

红树林是怎么净化海水的
湿地因具有净化水质的能力被誉为地球之肾。

红树林湿地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过滤和转化污染物、捕获沉积物等作用来净化随陆地各种径流入海的被污染的海水。

红树林可以净化内陆带来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可以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的氮和磷,因而可以减少赤潮的发生,减少养殖业的损失,也可吸收富集有机农药和重金属,净化海域环境。

红树林具有超强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

红树林、海草床、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

寻渔记小科普:红树林从大气和海洋中封存和储存大量的沿海蓝碳,在储存碳的能力方面优于大多数其他森林,滨海湿地是唯一能把碳长期固存在土壤里长达一百万年的生境,其中1公顷的红树林能抵消726 吨碳排放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树林在海岸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摘要]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植物群落,在海岸生态系统中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消浪、促淤护堤、抗灾减灾、净化海水、调节大气、美化海岸景观等作用。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生态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

它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潮间带中上部,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乔木、藤本及草本组成的潮滩湿地生物群落[1]。

红树林与珊瑚礁、上升流、海滨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2],有“地球之肾”之美誉。

一、红树林的生态特性1.胎生:红树植物不少种类具有胎生现象。

这种特征有利于在海滩上繁殖和远距离传播。

如红树属、木榄属、角果木属等红树植物,果实成熟时仍留在树上,成熟后脱离母体而坠落入滩泥,数小时内可扎根成苗;若掉入涨潮水中,可远漂传播,待遇到潮落时再在滩泥中扎根生长。

2.根系:红树植物具特殊的根系,可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红树属植物的密集支柱根,它从树干或枝干各部位成放射状长出,向下伸长插入泥中,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架,外貌似鸡笼状,故被称为“鸡笼罩”,使植物处于风浪中而不为所折。

3.耐盐:红树林生长的土壤盐度较高,可达20‰至30‰,所以它必须具备脱盐的生理功能,因此有人称它为“植物海水淡化器”。

其脱盐的方式有拒盐和泌盐两种。

拒盐植物的植物体依靠其木质部内的高负压力,通过其非代谢性超滤作用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然后吸收淡水。

泌盐植物则直接吸入海水,再通过盐腺将盐分分泌出叶片表面之外,然后被雨水冲掉或随落叶除掉盐分。

二、红树林的种类和分布现在全世界红树林种类有20科27属70种,面积约为2400万公顷[3,4],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纬20°区域较为密集。

我国红树林资源分布如表1所示。

三、红树林在海岸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作为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红树林湿地在维护海岸水生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Snedaker 和Brawn(1981)认为,从总初级生产力和枯枝落叶总产量来看,红树林是世界上最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红树植物是第一生产者,它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有机化合物,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来源,所以它们是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红树林湿地是海岸带生态关键区,是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有着特别价值的生物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

红树林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不仅起第一生产者的作用,而且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多种生态功能。

红树植物有多种生长型和不同的生态幅度,各自占据着一定的空间,为生物群落中的各级消费者提供重要的栖息和觅食场所。

它的层次越复杂,鸟类及各种水生生物的种类就越丰富。

据林鹏对我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至少包括55种大型藻类、96种浮游植物、26种浮游动物、300种底栖动物、142种昆虫、10种哺乳动物、7种爬行动物等。

这就为各种各样的生物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

陶思明的报道显示,红树林湿地内部产生的凋落物,一般每年每公顷为5~12t,最高可达28t。

这些枯枝落叶不仅为近海海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而且经微生物分解后又变成红树林植物的营养物质,能促进红树林群落的良性发展。

它们再加上河口、海湾近岸富含营养的水体,为大量的藻类、无脊椎海洋动物和鱼类等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许多种鱼类要乘潮水进入红树林区逃避敌害,相当多的动物种类也必须以红树林湿地作为产卵地和幼体时期的生活区或终生生活区。

红树林湿地也是海洋鸟类最理想的天然栖息地,尤其是候鸟。

红树林湿地广阔的滩涂和丰富的底栖动物为迁徙鸟类提供了落脚歇息、觅食、恢复体力的一切优厚条件。

例如,从澳洲经我国东南部沿海红树林分布区,再到俄罗斯西伯利亚沿线,这是候鸟途经我国迁徙的三条主要路线之一。

每年经过我国南方深圳湾湿地歇脚或过冬的鸟类就有10万只以上,最多时可达到40万只以上。

我国红树林分布区内有鸟类17目39科201种[2],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和国家级保护鸟类。

在红树林生态中,红树林群落和栖息的鸟类、水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这个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独特海岸湿地生态系统。

2.抗风消浪,维护岸堤红树林具有较强的抗风和消浪性能,被称为“热带、亚热带海岸带第一道防护林”,具有巨大的减灾作用。

红树植物为适应海岸滩涂的生长环境,都具有发达的根系,如白骨壤的指状呼吸根、桐花树的网状根、角果木的支柱根、秋茄的板状根。

这些复杂的根系广泛分布、纵横交织,形成一个稳固的网络支持系统,使植物体能牢牢地扎根于滩涂上。

外海波浪进入红树林沼泽地,会受到红树植物灌丛根系组成的一道道栅栏的阻挡及滩面摩擦力的作用,从而波能被削弱,波长变短,流速减缓。

据陈雪清的报道,当红树林覆盖度大于0.4和林带宽度在100m 以上时,其消波系数可达85%,能把10级大风刮起的巨浪化为平波。

红树林作为海岸带极其重要的防风林,保护面积范围在迎风面为树高的5~10倍,背风面为树高的15~30倍,具有抗御强台风的能力,能有效保护海堤免于冲毁,减少堤内经济损失。

据专家评估,分布在海岸线上1km长的红树林带,每年在抗御台风灾害方面可提供约8万元的防护效益。

我国华南沿海经常遭受风灾,损失严重。

据1949—1979年热带气旋统计,南海出现的热带气旋总数为445个,平均每年14.4个,最多年份为22个,最少年份7个。

其中达到台风强度的168个,平均每年5.4个。

若在华南沿海的河口及台风登陆口的适宜岸段种上红树植物,可以利用红树林减弱台风掀起的涌浪,降低登陆风力,从而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

3.净化海水,调节大气红树植物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释放者。

红树植物属于常绿阔叶林。

据估算,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一般1天可消耗二氧化碳1000kg,释放氧气730kg。

此外,红树林下泥土中H2S的含量很高,泥滩中大量的厌氧菌在光照条件下能利用H2S为还原剂,使CO2还原为有机物,这是陆地森林所达不到的。

因此,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大气—泥滩—水体,大量CO2被吸收,并且释放出大量的O2。

这对净化大气、减弱温室效应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红树林通过发达的根系网罗碎屑,能加速潮水和陆地径流带来的泥砂和悬浮物的沉积,从而净化水质。

一些红树林的根还有富集重金属和吸收某些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实验表明木榄、秋茄和桐花树幼苗的根能大量富集90Sr,尤其是桐花树幼苗所吸收的90Sr有97.7%集中在根部,秋茄幼苗的根也能大量吸收汞。

由于被吸收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根、茎等动物不易啃食的部位,因此可以在河口、滩涂、核电站冷却水排放区种植相应的红树植物,使陆地径流和核电站冷却水在进入海洋以前先通过红树林区,进行水质净化,避免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减少对食物链的污染,达到保护环境。

4.改良土壤,促淤造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田锐减,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据统计,1991—1993年,全国每年减少的耕地分别为23.3万hm2、41.3万hm2和30.7万hm2;1994年全国减少耕地71.5万hm2,虽然当年开发、复垦,新增耕地31.7万hm2,但仍减少39.8万hm2。

开发耕地、改良耕地与保护耕地同等重要。

湿地是未来耕地的补充资源。

湿地一般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具有潜在的高生产力。

如何保护湿地、开发湿地、改良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红树林具有造陆功能。

一方面,红树植物发达的根系网罗碎屑,加速了潮水和陆地径流带来的泥砂和悬浮物在林区的沉积,促进土壤的形成;另一方面,红树林本身的凋落物量很高。

这些凋落物加上林内丰富的海洋生物的排泄物、遗骸等,都为红树林海岸的淤积提供了物质来源。

同时,红树植物的胎生幼苗在红树林带的前缘不断生长,扩大林区面积,根系不断向外延伸,淤积不断增加,土壤逐渐形成,使沼泽不断升高,于是林区的土壤逐渐变干,土质变淡,最终形成陆地。

因此,红树林加速了沧海变陆地的进程,从而抵御温室效应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浸吞陆地的后果。

红树林也是海洋湿地改良的先锋。

通过红树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可降低土壤盐分,通过红树林的强烈蒸腾作用可降低地下水位;红树林每年大量的枯枝落叶返回地面,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

通过红树林的第一代改良,土壤的盐碱沼渍化程度可以大大降低。

5.美化海岸景观,开发生态旅游红树林是极为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的一种独特景观。

它抗盐耐旱,倚海而生,随潮涨而隐、潮退而现,幽秘神奇。

红树植物的根系造型千姿百态,奇特的胎生现象令人叹为观止,树下蟹虾成群,林上白鹭齐飞,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美景。

在所有的海岸景观中,红树林海岸最引人入胜。

红树林海岸景观神奇、幽静、秀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合游客观赏。

无论是漫步堤岸,还是泛舟林间,由蓝天、碧海、绿树、飞鸟构成的多维立体生态图画,都会让游客赏心悦目,心情舒畅,以满足他们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心理需要。

在人们极目眺望海天相连的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还可进一步增强他们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与责任感。

因此,红树林有着独特的生态旅游价值,可以被开辟为生态旅游场所,使游客在观赏海鸟和海底森林美景的同时获得有关生态系统、海岸地貌、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1]张乔民,张叶春.华南红树林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7,17(4):344-353[2]林鹏.中国红树林湿地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程科学,2003,5(6):33-38[3]梁士楚.广西红树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海洋通报,1999,18(6):77-83[4]陈达森.探讨红树林在海区环境保护中的功能[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150-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