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与建筑的关系

一座园林,可以使多一些山水的成分,或者偏重于植物栽植,或者建筑的密度比较大,但在一般的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综合

一、园林建筑的重要作用

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国园林的创作是以自然山水园为基本形式, 通过山、水、植

物、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构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美妙的城市园林其重要作用,一是能改善和美化人的生活环境, 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二是能为人们提供息憩、游览、文化娱乐的好场所。

园林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有使用功能, 又有造景、观景功能) 城市园林中亭、台、楼、阁、门、窗、路及小品等建筑,对构成园林意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其审美价值并非局限于这些建筑物和构筑物本身, 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物, 让人们领略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观, 突破有限, 通向无限, 感悟充满哲理的人生、历史、社会乃至宇宙万物,引导人们到达园林艺术新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从“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的意境, 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生境界。又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层台耸翠,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下临天地”之雄伟气势和“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卷, 令人神往。

园林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园林建筑小品、服务性建筑、游憩性建筑、文化娱乐性建筑: 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园林建筑要点:

l 、园林建筑

园林造景, 以植物景观为主,园林建筑为辅主

布局:园林建筑在布局上,要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 分而不离, 相互贯通; 疏密有致, 曲折变幻。巧妙处理虚实、疏密、明暗、藏露、参差、曲直、层次、呼应、宾主等关系,使结构合理, 主次分明,从变化中求统一,巧妙应用引、借、对、衬等组景艺术, 协调景点内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之间构图关系, “妙在得体”、“精在体宜”, 达到“平中出奇”、“画龙点睛”之功效。

意境:园林建筑设计应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突出园林艺术的传统文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尤其在中国古典建筑中, 建筑常与诗、画结合, 强化意境。如庭院白粉墙前置玲珑山石、修竹形成的粉墙花景和漏窗前的笆蕉都充满诗情画意, 加强了建筑的感染力,

使人触景生情,正是园林建筑的意境所在。

空间格局:总体上要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 具体又要给游人步移景异的感官享受。力求主次分明, 参差错落, 曲折变化, 相互渗透,避免轴线对称。整体布局, 要追求虚实穿插,通透有度,动静结合, 小中见大的空间艺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增加空间层次。如常用廊来划分并围合空间, 且围中有透, 形成围透结合的空间效果。

造型:园林建筑的形体、轮廓、线条、色彩等, 都要有独具特色的表现力,重视美观要求。既要满足居住、游憩等功能, 又要依自然山水组成园景,创造富于变化的空间环境, 营造出宛若天成的景观。造型上宜体量轻巧, 形式活泼, 力求简洁、明快。如桥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而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 小桥流水也成为典型风景。

装饰:在景点群体构图中,亭、台、楼、阁、廊、榭、塔等, 要建筑园门、花架、景墙、景窗、园路、水池、置石等。园林建筑小品与自然山、水、植物要和谐统一, 其构图、造型、色彩能对环境产生极强的装饰作用。建筑细部要求更精巧的装饰, 做到既美观, 又能使空间、画面通透并有层次。如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 都是常用的良好装饰构件

体量对比:园林建筑空间体量对比,包括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的体量大小对比关系、与庭院空间之间的体量大小对比关系,通常是以小衬大,使空间富于变化,有主有从,重点突出。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北海的白塔,成为全园的主题与重心,就是靠它们巨大的体量与四周小体量建筑的对比关系取得的。

近小远大庭院建筑网师园

形状对比:主要表现在平、立面形式上的区别。方和圆,高直与低平、规整与自然式,如方形与不规则的排列,容易形成比较活泼的气氛;而对称布局容易给人以庄严的印象。这些完全取决于建筑的功能和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对比:严格规整的建筑物与形态万千的自然景物之间包含着形、色、质感种种对比因素,可以通过对比突出重点获得景效。风景区的亭榭空间环境,建筑是主体,四周自然景物是陪衬,亭榭起点景作用;有些建筑起围合庭院空间环境的作用,池沼、山石、树丛、花木等自然景物是观赏的中心,建筑物就成了烘托自然景物的屏壁。

色彩对比::万绿从中一点红,动人春色无须多,的诗句恰到好处的说明了色彩对比的意义。绿和红是色彩上的对比关系,一点红是重点,

应充分考虑渗透与层次关系

园林建筑设计,为了避免单调并获得空间的变化,应组织好空间的渗透与层次。人们观赏景色,如果空间毫无分隔和层次,则无论空间有多大,都会因一览无余而失之单调;可以突破有限空间的局限性取得大中见小或小中见大的变化效果,从而增强感染力。

3园林建筑的特点

3. 1描绘的意境不同于其他类型建筑中国传统园林建筑, 与诗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以说是结下不解之缘。我国自古诗画同源, 而对于蕴含诗画意境的园林也是一脉相承。清

钱咏在履园丛话! 一文中曰: ?造园如作诗文, 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道破了诗词绘画和园林的关系。在园林建筑反映诗词意境的同时, 诗词也对园林建筑具有点景的作用。

3. 2建筑布局与构图原则灵活多样

园林建筑的构图形式强调有法而无定式。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根据功能和造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厅、堂、楼、阁、轩、榭、舫、亭、廊等, 各种建筑类型可以根据需要单独设置, 也可以通过灵活的组合形成建筑群体。这种化大为小、化集中为分散的处理手

一、园林建筑的功能

1.改善功能要求

改善、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为游人提供休息、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2.满足景观要求

点景

赏景

引导游览路线

组织和划分园林空间

二、园林建筑的布局特点

1. 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精于体宜

2. 建筑应适应在各种环境下的变化

3. 划分景区,园中有园

三、中国园林建筑与园林环境相协调

1.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以自然的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的主体,园林植物配合着山水随宜自由配置,道路迂回曲折,穿插于山水、花木、建筑之间,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以形成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效果。

2.化大为小,融于自然

中国的建筑是一种木构架体系,易于化大为小、化集中的大体量为分散的小体量的处理手法,显然合适中国园林和景观的需要。因为建筑的体量小了之后,有助于摆正建筑与自然景色之间的恰当的关系,在体量上不压倒风景,就不会处于支配地位,而且利于建筑和自然风景好之间穿插融合。

3.建筑造型与园林风貌的统一

中国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还表现在它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风貌的统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适用环境,创造出许多与环境相统一的造型。

4.以过渡空间作为室内外空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中国园林建筑在面对自然景色的墙面上,

一般都以虚而空透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建筑的边界上,以凹凸、穿插、悬挑的方式取得与周围环境的紧密交织、嵌合。以山石作为建筑与自然环境过渡的物质素材。

四、布局手法

1. 主与从

有主有从事艺术创作的一般贵了吧,园林规划与建筑布局的任务是使主景更加突出,次景各得其所,主次呼应、连贯、构成整体

主次布局有三种方式:

(1)建筑集中布置,与山水形成对比

(2)建筑分散灵活布置(大分散小集中)

(3)建筑物沿着一定的观赏路线布置

2 静与动

既要选择好静观的点,又要组织好观赏的游线,做到动静结合

3 对景与借景

在园林中非常讲究对景和借景,组织好对景和借景,是丰富园林景观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景:就是在园林内的主要景观点与游览路线的前进方向所面对的景物,可以使自然景物,建筑物。

借景:将园外景物借到园内,达到收无限与有限的目的。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

五、园林建筑空间的处理方法

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而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局要灵活,忌呆板,追求空间流动、虚实穿插、互相渗透。并通过空间的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运用空间的围与透,使建筑空间相互流通、渗透,内外空间相融合

园林建筑的艺术布局内容广泛,从总体规划到局部建筑的处理都会涉及。以下就几个比较重要的布局问题加以论述。

1 空间组合形式

园林建筑空间组合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1 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于某些点景的亭、榭之类,或用于单体式平面布局的建筑物。建筑物可以是对称布局,也可以是非对称的布局,视环境条件而定。古代西方的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最常用的是对称开放式的空间布局。

1.2 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的开放性空间。

这种空间组合一般规模较大,建筑组群与园林空间之间可形成多种分隔和穿插。在古代多见于规模较大,采取分区组景的帝王苑囿和名胜风景区中,如北海的五龙亭,杭州西泠印社、三潭印月等。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的空间,则多采用分散式布局。

1.3 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这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普遍使用的一种空间组合形式。庭院可大可小,围合庭院的建筑物数量、面积、层数均可伸缩,在布局上可以是单一庭院,也可以由几个大小不等的庭院相互衬托、穿插、渗透形成统一空间。这种空间组合,有众多的房间可以用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要。

1.4 天井式的空间组合。

内聚性更加强烈的小天井庭院空间中的景物,利用明亮的小天井与四周相对晦暗的空间所形成的光影对比,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小空间奇妙景效。如留园中的华步小筑和古木交柯即属之。

1.5 混合式的空间组合。

由于功能或组景的需要,有时可把几种空间组合的形式混合使用,故称混合式的空间组合。根据功能或组景需要来定。

1.6 总体布局统一构图分区组景。

对于规模较大的园林,需要从总体上根据功能、地形条件,把统一的空间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或景点来处理,在构图布局上又使它们能互相因借,巧妙联系,有主从和重点,有节奏和韵律,以取得和谐统一。

2 对比、渗透与层次

园林建筑布局为了达到多样统一和在有限空间中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十分重视对比、渗透与层次的构图手法。

2.1 对比。

对比是达到多样统一取得生动谐调效果的重要手段。园林建筑中的对比是把两种具有显著差别的因素通过互相衬托突出各自的特点,同时要强调主从和重点的关系。“万绿从中一点红,动人春色无须多”恰好说明了对比的意义。

2.1.1 体量对比。体量对比,通常是用小的体量来衬托,突出大的体量,使空间富于变化,有主有从,重点突出。巧妙地利用空间体量大小的对比作用可以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如苏洲的留园、网师园等都有利用空间大小强烈对比而获得小中见大艺术效果的范例。

2.1.2 形状对比。

形状对比主要表现在平、立面形式上的区别。

方和圆、高直与低平,规整与自由,在设计时都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形状上互相对立的因素来取得构图上的变化和突出重点。从视觉心理上说,规矩方正的单体建筑和庭园空间易于形成庄严的气氛;而比较自由的形式,则易形成活泼的气氛。同样,对称布局的空间容易予人以庄严的印象;而非对称布局的空间则多为一种活泼的感受。

2.1.3 明暗虚实对比。

在利用明暗对比关系上,园林建筑多以暗托明,明的空间往往为艺术表现的重点或兴趣

中心。通过一明一暗的强烈对比,在视觉上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艺术情趣。

2.1.4 建筑与自然景物对比。

严整规则的建筑物与形态万千的自然景物之间包含着形、色、质感种种对比因素,可以通过对比突出构图重点获得景效。建筑与自然景物的对比,也要有主有从,或以自然景物烘托突出建筑物,或以建筑物烘托突出自然景物,使两者结合成谐调的整体。

2.2 渗透与层次。

处理好空间渗透与层次,可以突破有限空间的局限性取得大中见小或小中见大的变化效果,从而得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处理空

间的渗透与层次,具体方法概括为以下两种:

2.2.1 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主要利用门、窗、洞口、空廊等作为相邻空间的联系媒介,使空间彼此渗透,增添空间层次。运用对景、流动框景、利用空间互相渗透和利用曲折、错落变化增添空间层次。

2.2.2 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所有的园林建筑空间都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围合起来的有限空间,室内室外是相对而言的,处理空间渗透的时候,可以把“室外”空间引入“室内”,或者把“室内”空间扩大到“室外”。

3 空间序列

园林建筑创作,需从总体上推敲空间环境的程序组织,使之在功能和艺术上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艺术格调高雅而又富于创造性的设计,于总体布局中要重视空间程序的组织。否则,上面所说的对比、渗透、和层次等艺术处理也就会无所凭藉。

空间序列的特点首先是建筑空间序列是与空间相结合的产物,在各个不同的位置、角度自由观景,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人流活动的规律,来决定空间围合方式和观赏路线,在一定的人流路线上,预先安排好获取最佳画面的理想位置和角度以贯彻布局的意图;其次建筑空间的处理除考虑观赏价值外,同时还要兼顾各种性质不同的功能要求,园林建筑空间序列,需要把艺术意境和功能巧妙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对空间环境的处理要从整体着眼,反复推敲,使观赏流程明确,有条不紊,空间组合有机完整,既富变化而又高度统一。

色彩布局

这些园林要素虽然在园林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直接与游人关系密切,它们的色彩在园林构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都是人为建造的,所以其色彩可以人为控制,建筑的色彩一般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气候条件设置色彩,南方地区以冷色为主,北方地区以暖色为主。

(2)考虑群众爱好与民族特点,例如南方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喜好白色,而北方地区群众喜欢暖色。

(3)与园林环境关系取得既有协调,又有对比,布置在园林植物附近的建筑。应以对比为主,在水边和其他建筑边的色彩以协调为主。

(4)与建筑的功能相统一,休息性的以具有宁静感觉的色彩为主,观赏性的以醒目色彩为主。

岭南园林

一、公司总体发展规划 (一)公司总体发展目标 本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是:遵循科学和艺术水乳交融的原则,营造具有艺术外观和科学内涵的和谐美好人居环境,做生态自然、风景园林和环境美化的设计者、 营造者和守护者,做风景园林艺术的创造者、实践者,努力发展成为产业链完整、 综合优势突出的风景园林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者,跻身全国一流园林企业 之列。本公司的总体发展定位如下: 1、致力于创造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通过不断的努力奋斗,增强企业实力,做大企业规模,全力实现科学规范化管理,积极追求技术创新,成为中国风景园林 行业的领跑者。 2、积极为社会提供就业,为员工谋求最佳发展平台与福利,为股东创造优质利润,做一个有责任感、有职业操守的企业公民。 (二)经营理念 1、坚持稳健经营。本公司将继续保持市政园林与地产景观两大业务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努力控制经营风险,不断实现均衡发展。 2、坚持全国战略。本公司将在现有经营区域的基础上,继续实行“深入一线城市、开拓二线城市”的市场竞争策略,坚持走“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经 营发展模式,继续保持公司的跨区域经营能力在国内园林绿化行业的领先地位。 3、坚持客户至上。本公司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努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4、坚持真诚合作。本公司将大力整合客户资源,争取在上下游客户之间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不断增强公司自身综合竞争优势的同时,实现合作伙伴的 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 (三)主营业务发展目标 本公司发行当年及未来两年,将紧紧围绕公司总体发展规划目标,充分发挥“岭 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试题整理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库一 一、名词解释 1、园林 2、绿化 3、体量对比 4、流动景框 5、尺度 6、建筑庭园 7、什么是园林建筑小品? 8、什么是花架? 9、什么是梯级与蹬道? 二、问答题 1、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创造中起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 2、园林的性质和使用功能来加以区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哪几类 3、述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的不同之处。 4、简诉承德避暑山庄在立意上的巧妙利用? 5、叙述园林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 6、取得庭景的相互延伸效应,一般可以通过哪三种手法? 7、庭园组景手法 8、庭院灯可分为几类? 9、园林铺地分为几种? 10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建筑中有什么作用?

三、选择题 1、园林的基础地貌是() A. 土地和水体 B. 土地 C. 水体 2、研究如何去创造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 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的学科称为() A. 造园学 B. 园林学 C. 环艺学 3、清代北方园林建设的主流是() A. 江南园林 B. 皇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4、“枯山水”起源于哪个国家() A. 中国 B. 法国 C. 日本 5、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 A. 古埃及和古希腊 B. 古埃及和古罗马 C. 古希腊和古罗马 6、()是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 A.京都龙安寺南庭 B. 桂离宫 C. 茶庭 7、法国的凡尔赛宫,由()大师设计建造。 A.孟萨 B. 勒诺特 C. 勒沃 D. 路易十四 8、颐和园又名() A.畅春园 B. 清漪园 C. 静宜园 D. 静明园 9、()重建清漪园并改名。 A. 光绪十四年 B. 咸丰十年 C. 光绪十年 10 、辋川别业是由()所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教学难点: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教学设计:反思与点评配乐朗读古诗在美术课堂中引起反差,并带动学生情绪,紧接下来的精美的图片极大的勾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引起兴趣.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现在就让我以广东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陈氏书院未实例来谈一谈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首先我来谈一谈位于我的家乡——顺德的清晖园 吧。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 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 之一的盛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布局既能 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 自然、秀丽典雅见称。清晖园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 林的实用性,为适合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 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 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其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 种 小 空 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 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 亭作文。 其次,清晖园内水木清 华,幽深清空,景致清雅优美, 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 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花卉果木葱笼满目,艺术精品俯仰即拾,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突显出我国古园林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岭南园林的一大风格特色,那就是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山石景观的特色,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 接着我再谈一谈也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 可园。可园清一色的水磨青砖,高底错落,廊 庑萦回,充满了岭南园林那种清静、典雅的美 感。又如在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 形门窗和巴洛式的柱头,用条石彻筑规则整 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 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色。园林占地面积 少,建筑园中园比重大,引庭外风光入室,

高中美术: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Architectural Art-Classical Garde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高中美术教案: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 一、古典园林概况 (一)、发展史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商)→(西周)囿→(汉代)帝王的离宫、苑囿→(魏晋南北朝)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唐)发展迅猛,长安附近建别墅,官署建园,唐中叶东都洛阳造园→(五代、宋)首都汴梁、陪都洛阳造园,江南筑山叠石之风很盛→(元明)江南园林发达,遏制→(明中叶)新的生机 园林设计主导思想:诗情画意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崇自然野致的风格,唐宋官僚和文人画家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描绘的意境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形成了这种主导思想。高中美术教

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二)、分类 北方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江南园林——苏州园林、汾阳别墅 岭南园林——广州越秀公园 (三)古典园林欣赏(录象)请学生讲园林构造: 由木构架结构的厅堂、轩馆、楼阁、亭台、桥廊与山石、湖池、花木组合成景,再配以匾额楹联等书法、诗句,形成了一个供游人直接玩赏且意蕴无穷的景观。 二、古典园林特点 (一)、顺应自然的布局 布局采用曲折多变的手法,和谐地顺着山径、水标或林间安设景点,不人为强求,形成中国园林的特点。“曲”造成景物的深层感,能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效果。 (二)、雅朴恬淡的品格 园林建筑:宁静、简洁、清新 古典殿堂建筑:富丽、作“雕梁画栋”的粉饰 清代戏曲家李渔强调 “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但其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 (三)、空透灵巧的面貌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园林建筑设计中艺术布局问题的思考

园林建筑设计中艺术布局问题的思考摘要:当人们畅游于园林时,人们可以从审美角度领略到园林建筑的艺术之美。但是,假若要让游客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园林之美,就必须将园林建筑和自然风景协调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园林景观,这也应该是园林设计者们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园林建筑;艺术;布局 abstract: when people swam in the garden, people can enjoy the aesthetic angle from the garden architectural beauty of art. but, if want to let visitors from the heart feel the beauty of the landscape, will have to put garden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harmonious combination of, so as to form a perfect landscape, this should also be landscape designers need to study the thinking of problem. keywords: garden architecture; art; layou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园林布局的概念 众所周知,园林是人工按照先前的设计,将不同类别的景观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景观。并且,在所涉及的景观中,各个景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总是能将各自的优美发挥到淋漓尽致。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认为的规划各个景观之间的位置叫做园林布局[1]。 2 园林建筑的分类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AB答案解析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A)答案 (适用班级:园林08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立意:设计者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 3.空间序列:在园林建筑的创作中,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空间按一定的观赏路线 有次序地贯通、穿插、组合起来。 4.舫:中国造园艺术中具有舟楫意象的组合式水景建筑。 5. 园林建筑小品: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设计者艺术加工处理,具有独特的观赏和使 用功能的小型建筑设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的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建筑)、(植物)。 2、借景的内容有(借形)、(借声)、(借色)、(借香)。 3、园林中常说的“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五园是指(清漪园), (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 4、在园林建筑个体设计中,亭的造型在立面上一般可以分(屋顶)、(柱身)、(台基)。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颐和园又名( B ) A.畅春园 B.清漪园 C.静宜园 D.静明园 2、园林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对园林景观的创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 ) A.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组织游览路线 B.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C.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3、用( C )铺地是我国古典园林铺地中广泛采用的方式。 A.砖块 B.石材 C.青瓦 D.软石 4、在建筑物中,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属于(A )类型的廊。 A.双面空廊 B.单面空廊 C.复廊 D.双层廊 5、设计自然式园林沿水体周边的道路一般要求(D) A.尽量贴近水面,有亲切感 B.避免接近水面,有安全感 C.与水面保持一定距离,平行 D.与水面有远有近,若接若离 6、园林的基础地貌是(D ) A. 建筑 B. 土地 C. 水体 D. 土地和水体 7、(A )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的一种最多的建筑形式。 A.亭 B.廊 C.榭 D.坊 8、系列说法有误的是(B ) A.设于园中心地段的饮食的业建筑,辅助部分难于利用视野死角掩蔽。

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 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 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 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 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 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 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p1EanqFDPw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DXDiTa9E3d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
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RTCrpUDGiT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
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5PCzVD7HxA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岭南园林的发展以及建筑风格

岭南园林的发展以及建筑风格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晖园、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 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构园的自然要素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 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 池。 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因差异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本文介绍岭南园林是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的私家园林。另外也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岭南园林、轻盈、敞开、岭南特色 正文内容: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其基本特征与北方和江南私家园林有着很不同的地方特色。具体表现为: 一、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 第一,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山石景观的特色,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 第二,园林选址多在城镇居民建筑内,有些在城郊环境优美的地方,造园因意立构,由外而内,叠山理水,各具特色。叠山而成的石景分为“壁型”与“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组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此外,还有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石庭,著名的如佛山梁园的群星草堂石庭。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 第三,园林布局平易开朗,庭园潇洒,层次分明。建筑重视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泽明朗,装修注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构成一种不似北方之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园林布局随意性强,商贾所建,自由灵巧,构图清晰,较少江南园林的深庭曲院的空间构设,也不是北方园林那种厚重荣华富贵的气氛,风雅朴素,而是一种岭南风情融彻全园,以畅朗轻盈的乡土格调取胜,洒脱风采,建筑高低错落,建筑装修,保持乡土格调,又能吸收外来因素和西洋古典。如可园清一色的水磨青砖,高底错落,廊庑萦回,充满了岭南园林那种清静、典雅的美感。又如在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式的柱头,用条石彻筑规则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色。园林占地面积少,建筑园中园比重大,引庭外风光入室,方达“志远怀畅”之意。 第四,园林建筑形式: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如余荫山房园林布局便显得尤为精细、别致——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交相穿插,构成曲折幽深、小中见大的庭苑空间,凸现了“小巧玲珑、布局巧妙”的构思与手法,被视为岭南造园艺术的代表作。二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清晖园中的“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的瓜果砖雕漏窗和陈氏书院技艺巧夺天工的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 第五,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除了亚热带的花木之外,还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而乡土树种如红棉、乌榄、仁面、白兰、黄兰、鸡蛋花、水蓊、水松、榕树等,乡土花卉如炮仗花、夜香、鹰爪、簕杜鹃、麒麟尾等,更是江南和北方所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人,亦堪称岭南园林之一绝。岭南园林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它

浅谈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浅谈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 姓名:王峰学号:[1**********]1 班 级: 城市形象设计(1)班 目录 一、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自然传统园差异(以英国为例)...................2 二、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园林艺术............................................................. 3 三、中国传统建 筑中的自然观 (4) 四、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的发展 (5) 一、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自然传统园差异(以英国为例) 18 世纪英国自然传统园的出现,是西方园林有几何走向自然式的一次重要的文化艺术变革。在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西传对此起了重大作用。尽管中国的影响并不都是所谓的自然式,中英园林 的景观特色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从园林自然美的特征来看中英园林最明显的差异是,中国园林常以强化各种景观要素形态的方式叠石理水,造就险峻的擅闯沟壑一般的情景。而英国的自然景观以相对的缓和起伏来做慢坡、树丛、溪流,展示郊野田园般的生活。 这种差异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不同的哲学背景都是其重要的原因。中国园林有很深刻的传统文化渊源。英国自然景观在18世纪的崛起,可追溯到17世纪以来的经验主义哲学的发展。在当时,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世界观和英国人的“肯定感觉”的认识论有着明显比较大的差异。中国“天人合一”的世界关精髓是在一个统一的宇宙法则下尽兴的对事物的统一认识,其原料林艺术大多以天人合一为主,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具有明显的思想派别,其中以北方园林的雄伟壮观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更是有力的说明了“天人合一”这一个特点,南方的的私家园林则具有小巧别致的的特点更突出了园林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但是也包含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的几点就是把人的生活体现在某中境界美的环境之中。而在当应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则反一几何抽象的方式,在人类环境艺术中返回自然美的客观多样化本性。英国的园林强化了对自然的直接感觉,努力的吧形而上学的概念隐去,提高了多样化自然美的概念。但是在精神上英国的园林没有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感觉深邃。但更能把人置于郊野化的自然清新空气中,感受一种真实与和谐。不够其弱点如果缺乏匠心,艺术的价值就难以显现,认为意义上的园林毕竟是

浅析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浅析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摘要:中新知识城展馆景观改造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交通组织,将一、二期展厅建筑联系,并调整参观路线为环状路线。以此为前提,对展馆庭院进行景观改造。景观改造需与原有环境协调统一,并营造独具特色的园林环境空间。论文通过对景观改造的总体布局、交通组织、景观元素等方面,论述如何将岭南建筑及园林与现代建筑融合,并形成其独特风情,突显岭南特色。 关键词:岭南;园林建筑;融合;景观 Abstract: New knowledge city hall landscape transfo rmation’s priorities is to improve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will contact one,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exhibition hall building, and adjust the tour route in circular route. Premise, for the courtyard landscape renovation.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and unified, and create a unique landscape environment space. Paper to reform the landscape of the overall layout, traffic organization, landscape elements, etc., discusses how to lingna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fusion, and forms its unique character and style, highlighting lingnan features. Keywords: Lingn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sion;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广州中新知识城选址于广州科学城北区,展馆位于知识城南起步区。展馆的建成,为中新合作协议的签订暨知识城奠基仪式举行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也为展示知识城的今天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平台。项目是广州中新知识城建设指挥部一、二期规划展厅半围合的庭院改造工程。改造以保证展厅外围交通状况不变的室内参观游览路线同时适当增加庭院的绿量,建造具有岭南园林风格的特色庭院,使传统的岭南建筑文化与展厅的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 2 场地概况 展厅建筑现状总体为现代风格,简洁大气,采用轻钢结构,外观为玻璃幕墙。庭院与建筑融合得当,但是景观空间单调,游人参与少,展馆建筑间缺乏交通环线的问题,作为岭南地区的建筑展厅,缺乏岭南建筑与岭南园林的元素和细节,

岭南园林的知识整理

岭南园林的知识整理 08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林璐璐 20082600053. 岭南, 即岭表、岭外, 指五岭以南地区, 范围约为当今广东全境、海南全境、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南部、越南北部以及江西和湖南的少部分地区。 ㈠岭南园林的分类与特点: ⑴按归属类型分,岭南园林有皇家、私家、公共园林等。 皇家园林:有南越王的四台、闽越王的桑溪、南汉的西御苑、闽王的西湖水晶宫等。 私园:有广东的四大名园、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台湾的四大名园等。 公共园林:有惠州西湖、桂林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湾龙湖岩等。 寺院园林:有广东的海幢寺、福建的南普陀、海南的南山寺、台湾的竹溪寺等。 书院园林:有广东的陈氏书院、广雅书院、学海堂、番禺学宫、玉岩学院等。 商业园林:有广州的南园、西园、北园、文园、谟觞、陶陶居、莲香楼等。 衙署园林:有泉州的两衙园、台湾的寓望园等。 ⑵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

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几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楼、宾馆皆建筑庭院园林。东莞可园的“连房博厦”和碉楼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是现代宾馆中的代表,海口华侨宾馆是岭南海景和山景模仿的代表。 自然山水式园林:得益于岭南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风雨冲蚀出的石林石峰和海水凿刻出的海湾小岛是岭南园林的特征。,如厦门鼓浪屿、三亚亚龙湾、北海银沙滩、桂林象鼻山、台湾日月潭等。 综合式园林:表现于名山名湖古刹与园林的综合,如泉州的清 源山、广东的罗浮山、南海的西樵山、三亚的南山寺等。 ⑶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 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广西园林:以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为特征,表现于石林、石峰、石崖、石潭、壁刻之中。几乎所有的园林都在风景名胜之处,有山水可依凭,这是其他园林所没有的,而且每个名胜之中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海南园林:以自然山水中的海景、岛景、礁景、滩景为山水特征,草顶、鱼饰、朴素为建筑特征,椰林、槟榔、三角梅等为植物

江财麦庐园园林景观及建筑布局分析

江财麦庐园园林景观及建筑布局分析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高校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学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的产业和科研、文化、旅游等,不仅要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更要向社会开放, 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搞好大学校园绿化,对提高校园环境和塑造良好 的校园公众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基于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校园生态化、园林化、地域化、信息化、现代化、人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新理念。 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如果在大学校园的环境规划设计中能够把中国园林的神韵体现 出来,讲究布局、营造意境,同时充分考虑景观的实用功能、观赏功能,真正表达自然与 人的“和谐”观点,将会对大学校园的环境营造大有裨益。 一、利用植物造景,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 绿色植物是园林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具有净化空气、减轻污染、调节气温、减少噪音、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等功效。校园绿化应该利用不同冠型、不同色彩的乔灌木 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形成错落有序的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景观,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 态效益,形成优雅宜人的育人环境。 所以,麦庐园应当突出自己的校园特色,尽管跟蛟桥枫林一样都是江财的校区之一,但 是不仅要与其他几个校区有共同点,如江财特色等,也要与它们有不同点。例如,麦庐园 校区中的专业都是一些管理,工科,理科,艺术类的学科,就要根据这些专业的需要,布 置一些开敞的空地,便于调查和测绘;图案方面也可相应作出改变。 二、在整体考虑校园环境绿化风格的前提下,不可忽视局部景观园的构建 校园环境绿化大多是在学校的建筑群中展开的,每幢教学楼与其周围的空间构成一个个 绿化环境的小单元,在环境绿化设计上可以与教学楼风格相呼应,形成一楼一景的风格布局,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使其不失和谐。设计时可以遵循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意蕴,构建具备自然美和深邃意境的校园园林。另一方面,在具有西方风格的 教学楼周边,也可以考虑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采用西方园

浅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精髓

浅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精髓 摘要:园林艺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具有东方独有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情趣。明朝时期更是将园林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度,成为最能代表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在经过唐宋时期大气、婉约设计布局后,明代园林展现出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巧妙融合,使明代园林的艺术境界达到更高境界。 关键词:园林艺术;古典之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之美;人文历史价值 中国园林建筑与其它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一样,以特有的艺术符号,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园林设计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紧密相连,园林的构图布局、建筑与环境的表情达意,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含蓄的思想意境。明代园林建筑更是中华古典园林建筑发展最成熟时期,其独特的设计所传递的思想境界为世界建筑领域独有。 一、不同时期园林建筑所展现的艺术文化表象 从艺术发展角度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以先秦战国时期为园林建筑设计的萌发期,此时园林的功能还以实用为主,兼顾休闲,建筑艺术设计并不突出。到了汉唐时期,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要求,同时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园林建筑艺术的形成。此时的园林设计以经能够很好的表现主题特色,不同的园林在设计者参照自然地形和建筑构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在里头,特别是园林主人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使这一时期园林艺术与书画衔接最为紧密,成就了唐宋时期园林中山水美秀、迭石树峰、宫殿亭阁,高低错落的山水画般艺术美景。可惜随着时间流逝和战乱破坏,这些园林艺术杰作都在历史车轮中消失,化为历史尘埃。现代存留的园林建筑只能以明朝时期建造的年代最久,明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1]37。特别是明朝在推翻元朝外族统治后,大力弘扬推行传统汉文化,在各个领域全力复古,这种风潮使中华传统园林艺术建筑得到继承和发扬。逐渐形成了以皇城北京和江浙一带两大园林建筑风格群落。 二、明代园林建筑特点的形成 明代园林继承了唐宋时期园林艺术精髓,在园林设计和艺术表现上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个性特征,每座明代园林除了艺术表现力外,更增添了艺术活力和个性张力。纵观明代园林建筑设计,可清楚感觉到明代园林与传统文化艺术和思想境界的相互渗透影响。 1与思想境界贯通的隐逸主题。在明代,由于历史文化的积累丰富,同时现实社会为官难任等残酷生活环境,催生出众多隐士,这些人看透世俗险恶,丢掉一切世俗功名利禄,在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中体会人生乐趣。这种隐逸之风古之有之,商周时期“伯夷、叔齐”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都曾隐匿山水。明朝政治残暴的现实,更加促使隐逸之风在文人雅士间开始流行,这种独特的人文现象,对其他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冲击,明代的书法绘画都大量呈现出隐逸之风,明代园林设计更是受到这股思潮的冲击,在园林建筑设计上体现隐逸风格来体现园林主人性格的孤傲高洁。到了明代中后期,这种隐逸之风气逐渐成为园林建筑的

岭南园林建筑及理水手法

岭南园林建筑及理水手法 摘要:广东是岭南园林的主要发源地。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着眼,结合分析岭南庭园造园,园林建筑及其理水手法,浅析岭南庭园的艺术成就,总结了岭南庭园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园林岭南园林建筑理水庭园 岭南古属南粤,由于远离中原,历史上曾被认为是不毛之地,但自隋唐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经济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岭南逐渐成为一种以中原文化为主的多元综合文化。由于气候湿热并且有悠久的造园传统和乡土文化气息,所孕育出来的岭南园林成为中国园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1.历史的追溯: 对于岭南园林的记载,比较有据可循的是在南汉时期,但是历史的记录显示出它并没有像我国的中原和江南那样表现出其造园发展的连贯性,而是突出表现某几个阶段。岭南传统园林发展主要为南越王朝,南汉王朝,明清时期及近代园林造园四个历史阶段。 南越王朝时期:就广州市的秦汉考古在1995-1997年间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宫苑实例,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宫苑实例。现发掘的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里,筑有石砌大型仰斗状水池,石渠,平桥与水景,砖石走道等。这段时期南越国园林受中原文化影响很大,在山上筑高台,广州的越王台便是筑在越

秀山之上,讲究的是“依山就势”。因此该时期的园林造园特点就是,利用自然地形和自然环境,通过大自然的有力因素来把握总体趋势,同时,庭院内部空间布置精细周密,施工精致;在宫苑中喜用规整的水渠,池石,几何图案的处理,这种整体取向自然,局部取向人工的特点和造园手法,此后一直影响着岭南园林的发展。 南汉王朝时期:古代广州历史上有“三朝十帝”南汉为其中的一朝。在《南汉春秋》中有记载“凿山城以通舟楫,开兰湖,辟药洲”,此处的药洲,指的便是南汉宫城禁苑中著名的南宫仙湖药洲。仙湖为人工所造,周围五百余丈,湖中布局洲渚水石,栽植红药;洲渚间有太湖奇石九峰,比拟天上的星宿。此时的南汉园林深受道教影响。此外广州城西的荔枝湾也是这个时期的大作,当时被称为“荔枝洲”。是由南汉刘王兴建的。与华林苑,昌华苑,芳华苑,显德苑等何成为西园。西园诸园皆与水洲结合布置,以观花为主,园中千树荔红,白荷玉立,五秀飘香,渔歌互答,富有诗情画意。可以看出,此时的南汉园林在南越国园林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是园林与城市和环境的结合更加密切,另一方面,园林和建筑物之间做到了紧密配合。着打破了以往较为集中式的布局方式,将园林散点分布在城市之中,有效地利用城市的自然山水的环境条件。 明清时期:唐宋之后,随着文化生活得发展,人们追求

广州的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 暑期实践调查报告

广州的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岭南园林建筑兴起于明代,后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与苏州园林齐名。现存的佛山的梁园、东芜的可园、顺德的清晖园和番禺的余荫园(余荫山房)合称广东四大名园,是岭南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此外,到广州解放前已有诸如文塔花园、晚景园、唐荔园、清华池馆、环翠园、荔香园、海山仙馆等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名园。然而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些名园大多已荡然无存,已成陈迹,只留下文献书画的记载。广州除余荫山房和小画舫斋两处清代园林建筑外,现存的园林建筑多是如泮溪、北园、南园等几家现代园林建筑 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 水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为用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头中山公园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湾吴园咕咾石山。叠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称挂壁法,最富岭南风韵,如广州宾馆三叠泉,可用于室外室内,前者如广州流花湖公园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鹅宾馆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节省石材,现代公园里儿童游乐区的古洞探险几乎都用塑石,最好当属闽南塑鼓石,如厦门南湖公园。 建筑从类型上看,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于碉堡,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的石舫外,还有岭南的舫,如宝墨园的紫洞艇,更有与众不同的船厅,把客厅与楼结合,略带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故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规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的,或用角梁与枋穿插的,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与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另有少数民族的风雨楼和山区的索桥。 就组合方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进行多进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与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玻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艺术浅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艺术浅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一直以来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以及有别于其它国家造园风格的中国古典园建筑。与古典园林建筑息息相关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也为中国园林建筑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绘画的参与中国园林的艺术内涵味道更加浓厚,民族特征也更加突出,这是西方园林成就无法与之媲美的。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特殊范畴,以满足人们游赏和居住等多重需要为目的,将认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相配合,融建筑、绘画、文学、书法、园艺为一体。园林建筑与绘画艺术完美的古人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建筑的布局和造景,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体特征。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中的建筑要素入手, 研究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布局结构, 以期为我们所从事的城市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以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艺术 正文:一、引言 “一块石, 两竿竹, 小窗前, 清趣足。伴读书, 夏寒玉, 夜灯红, 窗纸绿。”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此诗中描写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创造出居住生活空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造园者为求在喧嚣的城市之中开辟世外桃源, 模仿自然宅院,提出了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主张。正是经过造园者精心巧妙布局表现出的自然意境, 以及由此引发的观者对人生哲理无限感悟, 使中国古典园林突破了时间、空间而趋于无限。于小小园林观晨曦晚霞, 明晦雨雪, 领略四季景色的变幻: 从春风杨柳依依, 夏暑焦廊蔽日, 至秋时桂子飘香,冬日雪月梅影, 四季美景自成乐趣。听鸟语虫鸣, 松涛竹啸, 残荷秋雨, 溪流淙

不由得令人与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所述产生共鸣: ”悠悠平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 洋洋平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 不知月之人, 苍然暮色, 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如此人生美境并不是简单的堆砌, 而是一池一山, 一楼一亭, 一花一木, 配置相宜, 景观浑然一体, 妙若自然。园林建筑物作为构成景境的要素, 一方面是纯粹的人工构筑物, 另一方面其布局在与山、水、花、木的自然协调中,成为创造中国古典园林这种独树一帜的居住生活空间的重要手段。以山水为主体, 结合山水地形、地貌特点, 巧妙构筑建筑物, 使之与山水风格统一融合成宛若天成般的景观体系, 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基本准则。因此, 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之中的建筑, 对于我们继承中国传统居住文化, 研究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建人与自然共生息的生态聚居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试从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艺术入手, 探索其对现代生活居住空间创建的启示。 二、中国古典园林之建筑空间布局 中国园林艺术是在伴随着其他类型,如诗词、绘画艺术相互影响,互相通融而逐渐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了园居者使用功能要求。小小宅国不仅是生活的场所,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还是接待宾客,宴饮亲朋,读书,怡情悦性,标榜风雅,消遣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