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特征
贵州安顺云山屯本寨村传统建筑营建特征
贵州安顺云山屯本寨村传统建筑营建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Benzhai Village, Yunshan T own, Anshun, Guizhou■ 王 永 WANG Yong【摘 要】 贵州安顺云山屯古建筑群本寨村作为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传统村落遗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本寨起源于屯田制度,大量南迁的商人、匠人在安顺地区屯田自养,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屯堡文化,从选址到单体的营建,都极具地方特色,这对于本寨村传统建筑营建特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云山屯古建筑群;本寨;传统建筑;营建特征【Abstract 】 The ancient buildings in the Benzhai Village, Yunshan Town, Anshun, Guizhou, a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village relic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ve a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The Benzhai Village originated from the Tuntian (Militarized Farming) system, a large number of merchants and craftsmen moving south moved to the militarized farming zone in the Anshun area, and formed a unique militarized farming fortress culture, they all ha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site selection to individu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enzhai Village has a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 ancient buildings in Yunshan town, Benzhai,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features王永,安顺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屯堡古村寨的景观空间探究
屯堡古村寨的景观空间探究——以贵州云峰八寨之云山屯、本寨为例【摘要】每个民族、部落都拥有他们各自固有的空间概念。
聚落整体景观如何诠释它所处的自然环境?聚落的营建者如何利用这种空间概念去构筑生存空间以及社会环境?聚落成员如何将自己的“共同理想”,如价值观、生死观、宗族情结、地缘感等通过空间图式来洗炼表达?本文通过研究拥有600余年历史的贵州屯堡村寨聚落的景观空间形态,力图了解这群最早深入贵州少数民族腹地、扎根深山亦兵亦农的汉族移民部落,600多年来在特定地域及聚落职能限定下繁衍至今的独特景观模式。
【关键词】古村寨;景观空间;诠释;共同理想;空间图式对景观具有空间性的描述,最早见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中:“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
”[1]文学家将山水游赏的空间感受分为“旷”与“奥”两类,旷者开阔,奥者深邃。
1979年,冯纪忠教授从风景评价的角度,又阐述了这一概念,提出以“旷、奥”作为景观空间序列的设想,所有的景观空间都处于一定程度的“旷奥交融”的状态中,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
今天贵州的大山深处,就保留着不少旷奥交融、颇具空间研究价值的屯堡(音“pù”)古村落。
其建设模式无论是相地择址,还是建屋拓巷,都呈现出与当地少数民族建筑风格不同的独特景观空间序列,令人回味。
贵州安顺城东的七眼桥镇辖区内,距市区十余公里的云鹫峰周围,方圆11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分布着八个典型的屯堡村寨——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洞口寨、吴屯、章家庄与竹林村,俗称“云峰八寨”。
他们扼守着当年明军进入安顺必经的古驿道,是至今保存相对完整的典型屯堡聚落区。
1. 聚落群的景观空间结构1.1 平面格局——山水相依,点散核聚云峰八寨地区属贵州典型的锥状岩溶峰林地带,山峦群抱,水网密集,间以少量河谷盆地。
从总平面图上看,组团中每个聚落点两两相距约0.6~1.5公里,其间以良田阡陌,山岭水系,建筑错落依势而建,呈现出山地聚落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合”景观空间布局形态。
传承与演化_贵州屯堡聚落研究
王海宁 传承与演化
图 4 从碉楼上鸟瞰(本寨) Fig.4 View from the blockhouse in Benzhai
图 5 雷屯街门 Fig.5 Street gate in Leitun
图 6 屯堡碉楼(鲍屯) Fig.6 Blockhouse in Baotun
屯堡民居大多是“燕窝式”的小四合院或 三合院,基本布局为一正两厢一个照面房(或 是石墙、照壁),布局紧凑,轴线明确(图 3)。 虽然尺度稍小一些,但功能布局、平面形式、 建筑结构和装饰特点等方面都反映出与江南 民居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3 . 1 ຫໍສະໝຸດ 贵州屯堡与江南传统聚落的传承关系
追根溯源,屯堡最早的移民是军事移民,史料和一些家谱的记载也证 实,当时移民很大比例来自江南地区,从人类学的角度很多学者进行了比 较研究,证实两地在语言、生活、风俗、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关联密切, 而从聚落研究的角度来看,它们在民居和聚落的营造理念、建造技术等方
来定居,以满足军队长期驻守的需要,并起到了发展经济、
用士兵、农民或是免罪罪犯开垦荒地、种植谷物的一种农业
稳定局势的作用。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民屯的发展。此外,
生产组织形式,在各个朝代都得到运用及发展,其中以明代
“开中法”的实施导致了“商屯”这一聚落类型的出现⑤。由
屯田规模为最大①。贵州屯堡就是明朝政府为稳定西南政局 而制定的军事和政治策略的产物。
91
开门窗,厚实而封闭的外墙上只开少量外窄内宽的“猫洞窗”。村里有些
富裕的人家,为了保护财产还自己修建了碉楼(图 6)。
总之,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屯堡成为层层设防、易守难攻的军事堡垒,
形成了独特的聚落形象。
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与保护策略研究
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与保护策略研究安顺屯堡聚落是明代卫所屯田制、“调北征南”及后来的“调北填南”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策移民的产物,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
明军平定云南元残余势力后,从巩固边睡的战略需要出发,明朝政府采取了“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等一系列军事和政策移民行动,大批中原及江淮军民被征募、迁移至今贵州安顺一带,形成了由外来迁徙人口组成的汉族屯堡聚落与其独特的空间形态。
本文从空间形态与保护策略两个方面对贵州安顺屯堡聚落进行研究。
空间形态方面:在介绍聚落、屯堡等相关概念、分层次总结当前中国、贵州地区、安顺屯堡聚落研究现状和进程的基础上,对安顺屯堡聚落的空间形态进行剖析,从空间轮廓、节点、街巷、宅院、公共空间等方面总结其特征,进而研究屯堡聚落空间形成的因素及演变与发展的过程,最后以鲍屯为例对其空间形态进行解析。
保护策略方面:首先对安顺地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生存与保护现状进行分类,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最终从政策、保护规划、技术支持、开发与利用、制度及经济保障五个方面,并以云山屯为例,探讨安顺屯堡聚落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贵州安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贵州安顺删寸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王东刘恒
摘 要:以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五批共67个 安顺市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与叠置分析、缓 冲区分析方法,分析安顺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 响因素。研究表明:安顺市传统村落整体位于中北部的平坝 区、西秀区以及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其中沿滇黔古驿道两 侧高密度分布,其他县域则零散分布。总体空间布局特征为
1研究区域概况
安顺市位于黔中偏西南部,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 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典型的喀斯特 地貌集中地区,有"屯堡文化之乡”的美称。屯堡文化 秉承江南汉文化基因,素有"明代活化石”之美誉,融
军旅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于一体。在长达600余年的历 史演变中,屯堡文化孕育了全国罕见的聚落形态——屯 堡统村落数量及密度居全国之最。喀斯特地理发 育的成熟性,历史脉络的延续性,文化形态的完整性, 聚落格局与建筑风格的独有性,使得安顺传统村落具有 丰富的遗产价值,对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有 利于后续研究的推进。
图1不同批次的安顺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贵州省地图集》绘制,底图
审图号:JS(2016)01-123号)
市共计67个中国传统村落,约占贵州省传统村落总数
(724个)的9.25% (图67个安落的坐标,并利 用ArcGIS10.2将其可视化,再根据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
析得到不同的空间分布图。
3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规律
图2西秀区、平坝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
(图片来源:作者扌艮据《贵州省地图集》绘制,底图 审图号:JS(2016)01-123号)
86
贵州安顺市完整保留了全国罕见的屯堡文化片区, 屯堡文化孕育了贵州三大传统村落分布区之一的屯堡传 统村落①。安顺市传统村落因独有的屯堡文化类型和高 密度的分布特征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T然而至今未 有其空间分布相关研究成果见诸报刊,这十分不利于社 会各界对安顺传统村落遗产资源进行整体把握。因此本 文以安顺市五批共67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 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系统研究安顺市传统村落的空 间分布格局,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安顺传统村落保护与 发展的深化研究提供前期基础。
屯堡建筑
屯堡建筑建筑:“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这一段顺口溜,道出了屯堡建筑的石头魅力。
在屯堡村寨,看到的是石头,手摸到的是石头,脚踩的是石头,整个屯堡村寨都是用石头构筑的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屯堡。
屯堡人把石头的运用发挥至极,一个典型的屯堡就是对“石头生命”的完整诠释,屯堡村寨都有如下的几个特点:一是石头单体建筑和石头群体的完美结合。
村落布局多采用中轴线分割布局和点线分割布局,这种布局是以寨中央空坝为点,向外辐射出纵横交错的巷道,把民居分割成一片一片(面),构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
在狭长深邃和巷两端做可供防御的门,每条巷既能单独防御又可互相形成整体防御。
进入巷中就如进入迷宫一般。
敌人冒然进入,关门打狗必死无疑,屯堡村寨布局浑然一体,真正做到单位体与整体的完善结合。
二是依山傍水,可攻可守。
屯堡村寨的选址十分讲究,既要考虑可供寨中有饮水的水源,又考虑可攻可守,前面是阡陌纵横的田土,利于耕种,寨后的靠山高而险峻,可以远眺,观察敌情,屯堡周围都有石彻城垣和雄伟的屯门。
坚定的城垣和屯门利于防守,又与复杂的巷道相通,军事防御功能增强。
寨中有水源,屯有粮食,为坚守提供条件,一般数月无忧。
即使敌人攻破了屯堡的外围防守,屯堡寨中民居和巷道还可以独自为保,与敌人进行巷战,高大的碉楼和巷道民居随处密布的射击孔,梭标孔对入侵之敌是巨大的威胁。
三是精雕细刻,琼花瑞草。
屯堡建筑在注重军事防御的同时,把江南移民文化也深入其中,与当地的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屯堡居民的门头雕刻最为繁富,有花窗、花板、垂花柱。
最为典型的是古语中的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正宗传统的汉族雕刻图案,民居的布局又不乏中原的四合院建筑。
贵州安顺云山屯传统聚落的地域适应性研究
贵州安顺云山屯传统聚落的地域适应性研究贵州安顺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以及明代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孕育了安顺屯堡这一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形态。
安顺屯堡起源于明代,是明政府守卫云南边境,“调北征南”的产物。
历经六百年的时事变迁,当时的军事屯堡已经演化成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屯堡聚落,吸引了各界学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
但就目前为止,还甚有对其地域适应性的系统研究。
面对当代城镇化的急剧发展,中国城市面临着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本文从建筑和规划学科的角度,对安顺屯堡的地域适应性进行研究,试图以古鉴今,从中得到关于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本文选取贵州安顺云山屯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去贵州安顺屯堡进行实地调研,做好相关实地测绘、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等资料的收集,并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运用规划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使用统计学中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云山屯传统聚落与安顺地域环境的互动及适应关系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论述分析研究。
首先,从云山屯传统聚落形成的影响因素开始分析,通过对安顺屯堡的喀斯特文化特征、军事防御文化特征、江南移民文化特征以及传统汉族文化特征的归纳总结,认为云山屯传统聚落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四个适应因素:山区谷地环境因素、滇黔军事防御因素、汉族礼制文化的尊重和江南故土文化的固守。
其次,本研究从自然环境适应性、人文环境适应性、社会环境适应性三个方面对云山屯传统聚落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其中,云山屯传统聚落的自然环境适应性,包括顺应谷地环境的空间要素布置、适应喀斯特地貌的建筑建构体系两部分;云山屯传统聚落的人文环境适应性,包括江南移民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传统汉族文化影响下的营造形式两部分;云山屯传统聚落的社会环境适应性,包括适应军事背景的区位选址、云山屯防御构成要素以及应对战乱环境的空间布局三部分。
最后,本研究针对云山屯传统聚落的适应性特征,从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原住民文化的尊重三方面进行探讨。
论屯堡村落中街巷空间的独特性
论屯堡村落中街巷空间的独特性作者:杨辉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6期摘要:屯堡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发展,在贵州申省全域旅游的推动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建设,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抓不住本质,出现很多盲目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屯堡村落街巷空间的整体布局、构成要素等方面来探讨屯堡文化的本质主要表现在那些具体的载体上,旨在为屯堡村落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屯堡;街巷空间;独特性;研究1 前言随着多彩贵州旅游文化产业的推动,屯堡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发展,在当下得到了省市县三级政府大力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屯堡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
但是在屯堡文化热度的背后有很多值得人去思考的问题。
盲目的商业运作模式,光有其表,丢失其里的现象比较普遍。
比如很多村落把很多原有的街巷扩宽拉直,让这个村落的道路系统变得面目全非,这样的改造只会让屯堡失去自身的文化特色。
因此,只有抓住了屯堡村落的独特性才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找到方向,才能有效的避免出现这种“买椟还珠”式的发展现象。
2 屯堡村落街巷空间的布局关系屯堡是明代时期为了稳固西南边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戍边政策。
军屯常被作为平定叛乱的维稳手段。
战时为军,平时为民,屯军的主要任务由军事征战转变为耕种农田,屯营外围防御由“栅栏→砦墙→堡墙”逐步“堡化”,屯与堡之间渐无差别,屯堡也就成为统称[1]。
屯堡的本质和特色就在于其街巷空间具有很鲜明的军事防御性,这才是屯堡文化本质体现。
除了整个村落选址一般会择其有利地形以外,军事防御性的村落街巷空间更是屯堡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整个的村落空间布局,都是按照严谨的军事布防来构筑的。
村落的布局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屯堡村落街巷空间的划分是由于每户之间的分割形成的。
而户户之间的构筑关系是以以点带面的发展方式向外延伸。
形成一户为点,三户为堡,一寨为屯的层级系统。
这样的布局关系形成了很多错综复杂的街巷空间结构,形成像迷宫一样的狭长空间,成为了防御体系的关键一环。
黔岭拾遗——贵州安顺屯堡村寨建筑文化考略
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同年被 安顺市 人民政府批
准为市级 屯堡文化 风景名胜 区 ;目前 .云山屯、本寨正 在向建
九溪村坐落在九溪汇流之处 ,是安顺屯堡文化区最大的 自 设部 申报全 国历史 文化 名村 。 然村寨 ,也是集 中体现屯堡文化精髓 的所在。 九溪村是一个很典型的防御性村 寨。九溪村外的小 李山上
的介绍。 堡就趋 向合二 为一 了 .所 以这种戍边垦 田的建筑聚落环境就被
屯堡文化始于 明代 .明代是历史上往黔 中最 大规模移 民的 称之为 “ 屯堡 ” ,而 这些戍边军人的后裔就叫做 屯堡人 ” 。 时期 。 因西 南元朝 藩王梁 王举兵 叛乱 ,朱元璋在 洪武 十 四年 除了军队及家属的移 民迁徙 , 明王朝还从从 中原 、 湖广 、 江
证军 队屯 田的长期稳定发展。 习俗 ,好似一种活在今天的历史文化 化石 ,极具文化研究与文
在当地有 屯村寨 与 ” 堡村寨 ”之分 .它们的功能侧重 化审美价值。
一
1 4—— 审美论坛
寨、雷屯 、小山寨 等八 个屯 堡村 寨组 成 ,是明初征 南大军屯 驻
一
、
安顺屯堡的地域分布 状况
的核心 区。占地 约 1 平 方公里 。整个 屯堡 区域 内山峦起伏 、绿 1
就地域而言 贵州安顺地区最具屯堡 文化 的代 表性 被统 树叠 嶂、溪流 环绕 .自然环境相 当优 越 ,可见 当时风水 堪典 对 称为 “ 安顺 屯堡 文化 区” 。这一区域在 当时戍边屯田时形成的屯 屯堡选址 的影 响。青 山绿水 间, 个村寨分 布有序 . 密得 当 . 八 疏 堡村寨相 对集 中 ,可能 主要 考虑 到戍边军 队的相 互响应 以及 生 既相 对独 立又有着呼应 ,既可各 自为战又能彼 此为援 ,形成了
浅析安顺屯堡建筑
围合 的 天 井 院 落 的 完 整 (图 5)。 即 使 一 些 民 居 建 筑 因地 形 等 原 因 无 法 维 持 院 落 的 方正 ,也 会 处理 檐
口进 而 形 成 一 个 方正 的天 井边 界 。
筑 多 为 二 层 。 民居 一 般 以 石 块 砌 墙 , 围 合 成 封 闭 的
地 民 族及 后 来 汉 族 移 民 的特 殊 “ 民 族 群体 ” , 形 亚
成 一 个 个 在 当地 民族 环 绕 之 下 的移 民孤 岛 ,在 各 种 因 素 的促 成 之 下最 终 形 成 了 延 续至 今 的屯 堡 聚 落及 英 文
响 , 继 承 了江 淮 汉 式 合 院 式 民 居 , 多 为 三 合 院 、 四
2 屯堡 的建筑特点
屯 堡 建 筑 最 直 观 的特 点 是 对 建 筑 材 料 的选 用 。 屯 堡 建 筑 中 对 石 材 运 用 极 广 ,基 础 、 地 面 、墙 体 、 外 窗 、 石 库 门 、 排 水 、 屋 面 ,几 乎 所 有 室 外 部 分 都
业 移 民 为 主 的 屯 堡 中 ,建 筑 临 街 一 面 多 设 离 地 面 1 m 左 右 高 度 的 铺 台 , 以利 买 卖 之 用 。 民 居 是 屯 堡 聚 落 建 筑 中 的 主 体 ,其 所 采 用 的 石 材 为 主 的 建 筑 材 料 也 是 形 成 了 屯堡 最 鲜 明 的特 色 (图2)。 碉 楼 是 屯 堡 聚 落 中 建 筑 防 御 功 能 最 明 显 的 体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中 。 屯 堡 移 民 在 完 成 护 路 任 务 的 同 时 ,面 对 恶 劣 的 环 境 必 然 寻 求 自我 保 护 及 随 时 调 节 自我 适 应 机 能 , 安 顺 一 带 的 自然 和 社 会 条 件 则 更 刺 激 和 加 强 了 移 民 的 自我 防 卫 和 封 闭性 意 识 , 从 而在 同 一 外 来 民族 、
贵州文化活化石安顺屯堡每一幢建筑都是一个可攻可守的军事堡垒
贵州文化活化石安顺屯堡每一幢建筑都是一个可攻可守的军事堡垒2.建筑如果说,依山傍水的选址还具有农村居落借助自然环境的普遍特征的话,那么,安顺屯堡聚落在建筑上的“群体性”的特点,更突显出其历史与自然融合的特殊风貌。
屯堡居民不像其他民居那样,三家两户地处于山林之间,而是数百家聚居在一个地方,居住得非常密集。
出于军事防御需要,许多屯堡聚落都砌有围墙,围墙多为圆形或半圆形,随地势的起伏而筑,蜿蜒曲折形成一种立体的曲线美,民居座落在石头砌成的坚固高耸的围墙之内。
作为屯堡民居的组成要素,围墙不仅有防御功能,也起到组织建筑群体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整个村落由围墙围护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一个生存空间鲜明地与外界隔绝开来。
此外,屯堡人为适应防盗防匪的生存需要,往往在正房和厢房连接的后墙右侧,砌筑既能作守备又能暸望的碉堡。
由于碉堡的体积不大又向高处发展,使整个院落的屋顶有起有伏,增添了层次变化。
远远望去,整个屯堡村寨既象错落有致的私家庄园,又似戒备森严的群体防御阵地。
屯堡村落一般沿围墙修有坚固的寨门,住宅不紧靠围墙,经过寨门,一条主街引向深处,通过弯曲的迷宫一般的小巷,把各家各户串联起来。
各户组成自己的院落,多为一宅一院,院与院互不相通,保证了各自为阵的生活环境;又由于有高耸的石墙相连,加之各院外形基本一致,在总体上又组成一个整体。
屯堡建筑不仅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在细节上则是凝聚了江淮建筑文化精华的内部木刻,与充满高原山川特色的坚固的外部石郭相结合,极富象征意蕴地呈现出屯堡建筑外刚内秀的文化特色。
常见的屯堡民居院落入口是垂花门楼和八字形石门壁,院中的正房是主体建筑,一般为三大间,中间的堂屋,设神龛,是敬神和会客的场所,两侧房间供主人起居。
东西厢房紧依正房两边而建,前面为倒座,形成四合,中间为下沉式天井。
下沉式天井用青石板铺砌,配以带有江淮韵味、雕刻精美的石柱础、抱鼓石、石地漏等配件,其余木墙、木梯、木窗等面向天井的建筑立面材料则均为木质。
贵州安顺九溪村屯堡聚落景观特色研究
84摘 要:基于安顺九溪村喀斯特地貌环境的景观基底,结合江南文化技术与审美艺术,从宏观的聚落选址、聚落空间形态、山地特色水环境,防御体系构建到微观的单体宅院空间、石建筑工艺、建筑装饰艺术的景观层次,逐一的具体分析了九溪村屯堡聚落景观特色。
希望通过对安顺九溪村屯堡聚落景观特色的分析,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九溪村;屯堡;传统聚落;景观特征Abstract:Based on the landscape basement of the karstgeomorphic environment in Jiuxi village of Anshun city, andcombining with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and aesthetic art in the southof the Yangtze River,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environment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pu settlement in Jiuxivillage, one by one, from the macroscopic settlement site selection,settlement space form, mountain characteristic water environment,defense system construction to the microscopic landscape levels of singlehouse space, stone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art.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characteristics of Tunpu settlement in Jiuxi village of Anshun, some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elements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practice of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is area.Key words:Jiuxi village ; Tunpu ;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中图分类号:K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9)-08-84(5)作者简介周红,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
论述安顺屯堡文化中建筑文化特点
论述安顺屯堡⽂化中建筑⽂化特点论述安顺屯堡⽂化中建筑⽂化特点摘要本⽂通过简要概述贵州安顺地区屯堡聚落历史成因和由军事移民所产⽣的特殊社会形态以及传统风⽔思想等⽅⾯,分析它的建筑空间组成、建筑类型、结构和构造等特点。
关键词:“安顺、屯堡建筑、屯堡居民、本⼟化”1.屯堡聚落的历史成因屯堡聚落集中于贵州中部及西南部,此地可北通四川,东连湖南。
⾃元代开设驿路以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战略地位逐渐显现。
明初平定云南的30万⼤军在此安营扎寨,在明朝的卫所制度下屯⽥驻守。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屯堡移民聚落。
黔中地区特有的战略地位及⾃然地理环境是屯堡这种聚落形式落户于此最根本原因。
屯堡⼈⽣活习俗世代相传,不仅语⾔、服饰、长期保留明代的特征,⽽且有演地戏、跳花灯、抬汪公、祭五显等习俗,建筑风格也保持了古代江南遗风。
屯堡移民在完成护路任务的同时,⾯对恶劣的环境必然寻求⾃我保护及随时调节⾃我适应机能,形成⼀个个在当地民族环绕之下的移民孤岛,在各种因素的促成之下最终形成了延续⾄今的屯堡聚落及其⽂化,也形成了与当地建筑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2. 安顺屯堡的建筑特点2.1屯堡建筑最直观的特点是对建筑材料的选⽤。
屯堡建筑中对⽯材运⽤极⼴,基础、地⾯、墙体、外窗、⽯库门、排⽔、屋⾯,⼏乎所有室外部分都⽤⽯材建成。
在当地有这样的说法:“⽯头的路⾯⽯头墙,⽯头的⽡盖⽯头房,⽯头的碾⼦⽯头的磨,⽯头的板凳⽯头的缸”,置⾝其中,⽬光所及⼏乎完全是⼀个⽯头的世界。
2.2.1安顺⼀带多⽯⼭,少茂林。
⽯材薄厚多样,岩⽯开采不需⼗分复杂的技术,所以当地居民多以⽯筑居。
屯堡军民涌⼊后,直接传承并带动了这种以⽯筑居的形式。
屯堡建筑也采⽤当地的⽯材,以代替砖、⽡,甚⾄⽊料部件,再以传统的⽊结构体系⽀撑,形成了在营造思想上与江淮民居⼀脉相承,但外形上却风格迥异的屯堡建筑。
2.2.2虽然⼤量使⽤⽯料,屯堡建筑仍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构建筑,其建筑结构和中国传统⽊结构建筑⼀脉相承,为南⽅普遍采⽤的穿⽃式或穿⽃抬梁混合结构,即⽊结构承重⽯材围护的建筑结构。
贵州屯堡民居文化内涵浅析
其他 房屋建造 得更 高大 , 装 修更精美, 在木制 的窗棂、 门
簪 上 雕刻 着 许 多 象 征 吉祥 如
头和江南 民居建筑的式样在这里达成默契 : 寓变化于 规整之 中, 寓轻 灵于厚重之 中, 形成如诗如画的江南 水 乡风情 。
.
意 的图案 。院落中间通 常设 置 天 井 ,是 用 一 尺 厚 的石 头
拼成 , 院落 四周 有雕 刻 着 “ 古
老钱 ”、 蝠等 各 种 图案 的水 蝙
2 中原儒家文化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 屯堡先民作为中原移 民深受儒家文化 的影响, 相
漏 。这些 内部 装 饰 使 屯 堡 民
比周边其他少数民族来说, 文化层次要高。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 说, 具有一定的优越感, 使得他们 以 自己的
御 、 卫 、 住 为 一 体 的封 闭军 事 单元 。据 当地居 民 守 居
图 4 山堡 险峻地 势 依
封 闭 性 防 御
体 系 ( 图
34 - )。
() 地 2平
堡 营 建 也 极 图 3 固的城墙和 屯 门 坚 具防 御性 : 通
常 寨 前 寨 后 有 山 体 , 以 可
主帅傅友德是安徽宿州人 , 其左右副将蓝玉、 沐英都 是安徽定远人,留守安顺 的主将顾成是江苏江都人,
他们 手 下 的兵士 大 多是江 淮 子 弟 。 这些 屯 田戊 守的大
明将士从 中原带来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农耕方法、 建
相形成整体防御, 使敌人进入巷 中就如进入 了迷宫一 筑技术、 经商贸易、 饮食习俗等 。 般 。例 如 , 天龙堡 有 个 叫 “ 在 九道 坎 ”的小 巷 , 蜿蜒 曲 屯堡 村寨 在选 址上 折, 要经过前后九个石坎才能到居 民家 中, 使得敌人 十分讲究风水, 多在依山 还 没 来 得 及 进 入 便 有 可 能 被 消 灭 (图
贵州屯堡聚落空间特征图谱及在地性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09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5-0142-05 收稿日期 2022-07-06摘 要 梳理总结聚落空间特征图谱,是聚落空间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在地性保护的关键手段。
研究通过样本采集法、建筑测绘与图示法、空间句法、类型学分类法、聚落平面形态量化方法等技术手段,对14个典型贵州屯堡样本聚落整体及内部空间特征进行识别并建立特征图谱数据库。
研究表明:屯堡聚落作为汉族传统聚落在贵州地区的典型代表,整体空间体现了中国传统汉族聚落选址、中轴布局、类里坊制空间体系秩序、高建筑密度、高分维值、较高贴线率等空间特征;在微观空间上体现了汉族合院建筑平面形制特征,建筑立面装饰等细节。
而碉楼、箭楼、堡寨墙等则体现了典型军事聚落空间特征。
最后进一步提出贵州屯堡在地性保护策略。
关键词 传统聚落 空间特征 屯堡 图谱 在地性Abstract 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 map of settlement spac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context of settlement space and a key means to promote local conservation. Through the sample collection method, architectural mapping and graphic method, space syntax, typ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ettlement plane shape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we identify the overall and intern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14 typical Tunpu sample settlements and establish feature atlas datab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space of Tunpu settlements, 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Han settlem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reflects the environment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an settlement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entral axis characteristics, space system order of neighborhood system, high building density, high dimension value, high line sticking rate and so on. It also reflects the plane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tyard composed of the main room and wing room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micro space, with the details of facade decoration. While the watchtower, arrow tower and fortress wall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elements of typical military settlement space, besides, we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local protection strategy of Tunpu settlements in Guizhou province.Keywords Traditional settlement,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Tunpu, Atlas, Locality贵州屯堡聚落空间特征图谱及在地性保护研究Localized Preserva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tlas of Tunpu Settlements in Guizhou Province李宝珍 | Li Baozhen 佘舒婷 | She Shuting 代富红 | Dai Fuhong 杜 佳 | Du Jia1 贵州屯堡聚落及研究概况屯堡作为明朝广泛布局在边陲的军事聚落,同时也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聚落类型,由于地理和区位的特殊性,在贵州保留了数量丰富的屯堡聚落,是军事防御、明清汉族聚落在贵州地区日渐演进融合的结果,是古代汉族移民对喀斯特地域适应利用而形成的地域特征突出的聚落类型[1-3](图1) ,具有极高的辨识性和文化景观价值。
不同地貌区屯堡乡村聚落时空格局演化研究——以安顺市西秀区为例
第41卷第6期2023年11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Vol.41.No.6Nov.2023引用格式:潘秋竹,赵翠薇,李娟,等.不同地貌区屯堡乡村聚落时空格局演化研究———以安顺市西秀区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1(6):42 50.[PANQZ,ZHAOCW,LIJ,etal.StudyontheevolutionoftemporalandspatialpatternofTunpururalsettlementsindifferentgeomorphologicalareas———AcasestudyofXixiuDistrictinAnshunCity[J].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2023,41(6):42 50.]不同地貌区屯堡乡村聚落时空格局演化研究———以安顺市西秀区为例潘秋竹1,2,赵翠薇1,3 ,李 娟1,祖海琴4,陈珍琴1,2(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25;2.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贵州贵阳 550025;3.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4.清镇市自然资源局(清镇市林业局),贵州贵阳 551499)摘要:把握聚落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是优化聚落空间格局、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文章以岩性及2000、2010、2020年3期西秀区屯堡聚落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规模等级模型、扩张强度指数等方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分区下屯堡聚落的分布、规模、扩张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其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如下:1)20年来,总面积上,纯喀屯堡聚落>亚喀屯堡聚落>非喀屯堡聚落;平均面积上,纯喀屯堡聚落>非喀屯堡聚落>亚喀屯堡聚落。
贵州安顺屯堡聚落防御性分析
魏
王
皎
盈
Wei
Ja io
汪永平
Wan Y n ig g o gpn
Wan Yn g ig
中 图分 类 号
文 献标 识码
屯堡聚落在 建造 之初就受 到军事和 防御制度 的影 响, 也 是屯堡群 藩有别千 其他聚 落±处。
一
11 历 史 因 素 屯堡聚藩 形成可 追 代, 于 王
文 章墙 号
■ 姜
10 — 3X ( ( l B O 4 03 79 2 1 )f 17 0 1_ 5
# #£∞地域 ∞ ^ , i i n # = 十
∞ 自 T # #
直 来.屯 堡聚落均 以传统 民居的研 究身份 出
朝 “ 北征南 ” 的军事政 治行动和 后继 的开发 调
.
也。 。” 。 又据 ( 安顺 府志 )记载 明 太祖为 7控 制西 南边陲 ,发动7史 称 “ 太祖平 漉 的战 争.
明洪 谴十 口、十 五年 c 3 1 1 8 年 ) 元璋 8、 32 1 朱 两攻 发动数 十 大 军征讨 滇、黔 大军采 取攻 守兼 施的策略 .每攻克 一 就派 ±兵驻守。 一边 操练 ,一边农作 ,巩 目 方, 目时提供军粮 。两 年后 ,战争结 束,为 7 目阵营 ,避免元朝 残余 巩 势力 再举侵犯 ,屯日成边 的军队就地 安京。 据明 嘉靖 ( 通 志>厦相 *史料统计 ,明初屯 驻贵 贵 的 军^约在 2 万左右 ,占全 目 队 数2 0 0 0 的1 0 , .士兵 “ 三分戌守 ,七分屯种 ”。屯 堡聚 落就在 这样的背 景T产 7。明王 朝使用征 缴和 安抚并 用的政 策,使得 屯军和家属就 在妻顺 西南 部的 群 中繁衍 生息 , 石头营造 7独冥风格 的 用 防卸 居住两用 式民居。而 战争和军 队建翩不 对
贵州安顺屯堡文化社会特征及价值
贵州安顺屯堡社会特征及屯堡文化价值小云摘要:贵州安顺的屯堡乡民来自明朝调自中原及江南的屯兵,由于当地的地理地貌与屯堡先民的使命相合,所承载文化得以在区内封闭生存。
屯堡内通婚,区内各种组织繁多,其功能在于扩展核心家庭的文化及社会关系的构建。
有不同于其他农村地区的发达的社区公共空间。
屯堡文化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和谐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等诸多价值。
关键词:屯堡,屯堡文化,社会特征有明一代,随着明王朝“调北征南”的军事政治行动和后继的开发西南边疆的战略举措,大批中原和江南各省军士及其家属入驻西南,开始了贵州历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开发,在黔中一带积淀为汉族移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语音语义、衣着服饰、宗教信仰及建筑风格等文化事象,并保持相对自我封闭状态,代代相传,相沿成习;在闭塞的山区条件下,组成独特的屯堡村寨,形成特殊的屯堡文化。
由于当时屯兵占据的是贵州最富庶的黔中地区,“屯堡文化”也成为黔中最重要的文化组成成分之一,影响着贵州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尤其当年屯兵在四川、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大部分地域的移民与当地居民和后来移民均已实现地域性同化之后,黔中安顺的“屯堡文化”就成为目前国内仅存的因汉民族600年前集团迁徙积淀而成的地域历史文化现象。
一、黔中地理位置有利于屯堡文化聚集与发展屯堡人在黔中地区呈联系紧密、散点分布、居住集中的分布状态。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黔中在“调北征南”之前,就是湖广通往云南的重要和惟一的驿道所经之地,“调北征南”,建立贵州行省之后,更成为黔之腹、滇之喉的战略要塞,是明王朝军事政治举措中屯田戍守的重要营地,外部有河、山自然阻隔,内部交通相对便利,开放度大,这对于当初负有“七分屯田、三分征战”的使命,既要农耕自给,又要面对周边“夷民”叛乱等生存境遇和制度安排的屯堡先民来说,提供了内部通讯呼应便捷,对外封闭阻滞,适宜迁徙而来的集约化族群稳定生存的条件。
也正是黔中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的特殊条件,为大规模的屯堡先民及后续移民的安居和统一社区结构的形成,文化、礼仪、宗教的传承等提供了物质资料和资源互补的各种条件。
民俗渗透下的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特色探析——以贵州屯堡聚落为例
of l eso u pu i t e p o ag fT n n h r duc fGui u. vi e o z ho t iesay… hs s I — O t eong f kc t m h el ol-us of om
家 中多 有神 鸯 ,旁边 多 写有 天 地君 亲 师 或
女 析 .撂 折 # 彭 自 T ∞ 女 * 括 公 #
。
概 t ∞ & 特 . n 口 十 自 展 我 、 R 十特 定 素 在 公 # 目 十 展 现 、 套 * 目 日 R * 景 观 R 俘 背
特E。
的 民 研究 ,包括 饮食服 饰、住 宅器具 、岁 时风 俗 丧葬 特色等 诸多方面 。而 与屯堡 公共空 间的形 成 俗、婚 丧嫁 娶、 宗教礼仪 等方面 。而本 文针 对民 关系 密切的 则主要是 宗教信 仰、 文娱活 动、节 庆
C s t dyof l ge n T np fGuz ou a eS u l s i u u o ih Via
耿
虹
Ge H g ng on
Z ou Z u h ho
周 舟
中 图分 类 号 TU 7 g 22
文 献 标 识码 A
在 传统 聚落 中, 民俗 和公共 空间均 为聚 落传 2 屯 儡 民 俗 特 色
俗 的探讨也 定位于 此。可 以说 ,民俗 不仅仅 是抽 象层 次的文 化现 象,它又 具体 的展现于 活动 、图 仪式 等方面 。
现 # 海 T 套 共 目 特 £ # 具 f R俗 得 m 目质
t 榱 T 舟 *
熹 量 ■ R 蓓
^b 口时
# 套共
责
贵 州屯堡 .在独 特的地 理环境 、社 会背景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特征
摘要:本文在安顺屯堡聚落起源的基础上,分析其选址、类型特征,并从边界、街巷、组团与院落、公共空间、宗祠与寺庙等方面对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进行解析。
关键词: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
屯堡是明代卫所屯田制、“调北征南”及后来的“调北填南”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和移民的产物。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兵三十万征南伐滇,平定叛乱之后便屯兵驻守。
其后为巩固政权,将将士家属及其他中原多省大规模汉族移民入黔,形成了由外来迁徙人口组成的汉族屯堡聚落,其中以贵州安顺市及周边地区最为密集。
屯堡聚落是以汉族移民为主,同时又与当地的的苗族、布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相互碰撞、融合,历经六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仍基本保留了其征南入黔时的装束、语言和生活习俗,始终以江南文化为主导,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同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生存方式与生活习俗等。
贵州安顺市现存屯堡村寨300多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云山屯、本寨、天台山伍龙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云山屯),规模较大并保护良好的屯堡村寨10余处。
一、屯堡聚落的选址
屯堡聚落选址的考虑的主要因素除军事防御之外,还要能够保证为军队补给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1、山水格局:屯堡村落的选址大多在内有水源、近溪河、前临“坝子”(当地对开敞平地的称呼)而靠山有一定的坡度的位置,依山傍水。
但依山不居山,以满足屯军“无事屯田,以资军实”,进可攻,退可守的实际需要;傍水不居岸,以避免夏季暴雨遭洪涝灾害。
部分建于山间的屯堡村寨同样注重对水的利用。
2、风水:风水观对传统的村寨及建筑的影响较大,我国古代主要以风水“形势宗”中的“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五诀(即“地理五诀”)来确定村寨及建筑的选址。
选址的理想模式是枕山、环水、面屏、向阳,整个环境如封似闭。
屯堡村落选址的重要原则之一“依山不居山,傍水不居岸”明显遵循此原则。
如本寨坐落云鹫山南麓,背倚青龙山和跳花山,群山环抱;前临马过河和三岔河,水口立有青龙寺。
3、安全和军事防御:军队建置制度使得屯堡民居异于山区其他少数民族“山一家、水一家”的分散建筑,而是较为集中建在一处,一个村寨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小城。
防御一直是屯堡聚落的需要重点考虑的职能,因此早期的军屯都驻扎在山顶,后来的屯堡聚落一般都是选址于易守难攻的山地或者是山的一侧。
4、屯田和耕种的需要:当屯堡聚落开始形成的时候,为军队提供补给是屯堡村落的主要职能。
当地喀斯特地貌造成的“石多土少”使得屯堡人对土地更外尊重,最初的屯堡聚落也多选址在周边可耕地较多的地方,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给驻军提供补给。
二、屯堡聚落的类型
1、根据建成时间和职能划分:可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以军屯为主。
(1)军屯:军屯的设置与明代卫所制有关,明代。
军屯可以分为所、堡、旗、哨、卫等,在后期随着军道的改变和局势的稳定,而逐渐转变为民屯和商屯。
(2)民屯:早期的许多民屯也有为驻军服务的不同职能,除了屯田提供粮食之外,如本寨最开始就是为军队饮马洗衣,其宅前的三岔河也称洗衣河,雷屯最初是打铁的。
(3)商屯:随着屯堡区规模不断扩展、人口增多、社会区域稳定、经济逐渐繁荣,在黔中古驿道沿线的有些屯堡村寨的商业就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商屯。
2、根据空间类型和特点划分:有以防御型为主的屯堡,多为最初的的军屯发展而来的,军事职能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云山屯、本寨、讲义寨等。
有强调山水融合的屯堡,如天龙屯、郭家屯等。
三、屯堡聚落空间与形态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屯堡聚落尽管受到各种战乱和的影响,聚落形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其基本的空间结构和基本特征仍未改变。
屯堡聚落受到地形和耕地的限制,大多形态集中,但不规整。
1、边界:屯堡聚落大多都有明确的边界,除了自然山体、河流水系水之外,还有寨墙、寨门、村口和水口等要素来限定,边界是用来防御外敌的,也围合了屯堡聚落封闭的外部空间。
(1)寨墙:出于军事上防御的需要,早期的屯堡村寨都建有坚固的石头围墙。
围墙大多为圆形或半圆形,不加装饰。
随地势起伏而筑、蜿蜒曲折,把整个村落围成一个整体。
民房不紧靠围墙,中间留有一定间距,以利于防护行动。
另修建坚固的屯门,经屯门,一条主街引向深处,通过弯曲的小巷把各户串联起来。
(2)村口或水口:一些屯堡聚落村寨村口都保留或者借鉴了一些江南传统村落的处理手法,在村口通过河流、山体、寨门、水口堤坝、寺庙等实体要素组
织村口建筑和景观。
如鲍屯、郭家屯在村口都有古树;云山屯、雷屯在村口都有寨门;本寨、九溪、郭家屯等的水口、水口寺庙。
(3)寨门与碉堡:屯堡聚落村寨一般都有明显的寨门,一般设置在村口,主寨门有一处,多以碉楼的形式。
有的如云山屯的寨门与碉楼相结合;另一种以雷屯为代表的门第式的寨门,两侧为碉楼,防御仍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
为防御所需,往往在地势高处、村寨出入口及重要位置结合宅院的正房和厢房相连接处,砌筑既能作守备又能作瞭望的碉楼,通常为二至四层。
2、街巷:屯堡村落都是集聚形村落,呈团块状,内部一般有一条主街,两侧衍生多级支巷道,由主街道或支巷道单进院落或成串连式院落,街道、巷道的总体格局多呈丁字叉或为放射状。
屯堡村落主街一般以公共活动为主,沿主街布置祠堂、寺庙、戏台等公共建筑或重要建筑,如云山屯、雷屯、鲍屯、天龙屯等。
鲍屯还将祠堂、汪公庙、大佛殿等主要的公共建筑按照的中轴线布局。
屯堡内部次要街巷同样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村寨内部的巷子互相连接,纵横交错,有些巷子又通过巷门联结屯中的街道,与屯墙、屯门、碉楼等形成“点、线、面”组合的防御体系。
为了防御的需要,街巷一般较曲折,转角处墙体设置为弧形,使进攻的敌人无法隐藏,同时在寨内可获最大视野处设置内大外小的枪眼。
靠巷子的墙体,留着较小的窗户,俗称“猫耳窗”,既可以采光,又形成了遍布于巷子中隐蔽而深邃的瞭望孔与射击孔。
3、组团与合院落
(1)聚族而居的组团:屯堡聚落在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军屯作用日渐消失,民屯作用日益明显,其村落内部军事组织下的社会结构形式逐渐消亡,以血缘关系为构成基础,以宗族制度为管理机制的聚落形态遂成为主流。
屯堡村寨大多由几大姓氏家族组成。
这些主要家族逐渐庞大,其分支会另立门户再见一处宅院,但仍会聚族而居。
以本寨为例,杨氏、金氏、王氏家族都选择本寨近山最好的地理位置,各族的院落形成一个组团。
(2)院落:屯堡人的房屋建筑,根据需要,有二间对三间,三间对四间的三合院、四合院等组合形式。
所有三合院、四合院的正房都居于主轴线上,其轴线多采用折线,门洞不会正对,台基较高,体量较大,突出它的主要地位,两边厢房的台基较矮,体量较小,倒座位置最低。
4、公共空间:屯堡聚落有很多宗教、民俗节庆活动,作为举行民俗活动和日常公共生活的场所,寺庙、戏台与场坝、大街一起构成了屯堡的公共空间。
屯堡聚落村寨的公共空间形态按照主街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线型和点型的公共空间。
线型公共空间以鲍屯、云山屯、雷屯等为代表,以一条主街串联整个村寨的公共空间;点型的公共空间以下坝村、马官屯为代表,以戏台、广场和寺庙为中心,与主要街道相连,巷道则汇集到中心的广场或戏台。
对核心公共空间的重视使得屯堡聚落呈现出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形态特
征,很多屯堡的大街比巷道宽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礼仪性的。
一些屯堡虽没有宽阔的主街,但都留有场坝。
平时用来举办集市、晾晒谷物,节庆时可以举行各种活动、跳地戏。
5、宗祠与寺庙:屯堡人的信仰不是单一型的,而是儒释道巫皆有体现,而且在当地也有“山环水抱,不出大官就修庙”的说法。
所以屯堡村寨一般都有大大小小的宗祠和庙宇寺观,大的寨子有四五个之多。
其中较多的为土地庙,因为屯堡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土地神信仰。
土地庙不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场所,更是标示屯堡的边界和重要空间节点的地标。
如本寨水口寺设在村东头,为一处传统的四合院,入口设置在西面,北面正房为供奉的寺庙,南面为戏台、东西厢房为学校,其功能较为混合,是全村公共活动的核心。
四、结语
屯堡聚落空间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外部封闭,内部开放,其封闭的格局使传统风貌几百年得以保存和延续。
参考资料:
[1]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 陈顺祥.贵州屯堡聚落社会及空间形态研究[D].2005,6
[3] 王海宁.传承与演化——贵州屯堡聚落研究[J].城市规划.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