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最新公开课)
《劝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7篇)
《劝学》公开课教案《劝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劝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劝学》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
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
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劝学公开课教案(最新整理)
上高处看得广阔。
(9)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
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彰:明显,显著
译文: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
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10)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
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译文: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用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5)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故:所以②受绳:经墨线量过③则:就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⑤就:动词,靠近、
接近⑥砺:磨刀石⑦利: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
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 238 年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学识渊博,重实践, 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荀子的“性恶论”与《劝学》(为什么要劝?) 人之初,性本善。
① :借助,利用 ②舆:车 ③利足:脚步快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动词 ⑥绝渡:
4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没有使 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11)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 是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 (1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①兴:起②焉:兼词,意为“于此” 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 (13)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生长 (1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而:表顺承,“就” 神明:指人的高度智慧 得:获得 备:具备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 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1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②无以:固定句式,没有 用来…的(办法)③骐骥:骏马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1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①锲:二个“锲”均意为“雕刻” ②而:二个“而”均表假设关系,如果 ③舍:二个“舍”均为动词,放弃④镂:雕刻 译文: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 (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①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强:qiáng,强劲的意思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 置句 ④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⑤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 介词,意为“由于、因为”,“心”意为“心思”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这是) 用心专一(的缘故)。 六.整体感知全文 1.读课文,根据标题,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中心论点明确了以后,第二三四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分别在谈什么? 明确:二三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分说,即是全文的分论点:
《劝学》公开课优秀课件PPT(精品)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等,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
,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毅力精神的培养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长跑、登山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毅力的重要性,培
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学生自主创作展示平台
创作内容
复挺者, 使之然也。”:说明人的本性可以经过
后天的学习和教育而改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阐述了学习和自省
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文本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
文本风格特点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
创作形式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
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形式包括
情景剧、演讲、PPT展示等。
学生应围绕《劝学》中的思想内涵
和现实意义进行创作,体现对学习
的独特理解和实践成果。
评价标准
创作成果将依据创意、内容、表达
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优秀作品将在
公开课上进行展示并给予奖励。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
本次课程回顾总结
的综合素质。
创新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们将不断探索和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
学生们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率和质量,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注重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和特长。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掌握了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劝学》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劝学》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教材定位】《劝学》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
学习这两篇文章时,要通过熟读课文,找出并推敲文中的名句,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握两篇课文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劝学》选自《荀子》,劝,即鼓励的意思。
荀子通过这篇本章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并概括荀子从哪些角度去探讨了学习这件事。
同时,注意分析本文的论证特色,学习荀子的论证技巧。
【素养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虚词,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并背诵全文。
2.了解荀子的生平、成就,及其思想主张,积累文化常识。
3.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并掌握本文的论证手法【教学方法】点拨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时代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多元融合,让“终身学习”的理念大步跨进了新纪元。
从小我们就受到“学习使人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劝学》,看看荀子对于学习的看法。
二、知人论世1.了解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了解《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劝学》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6/29
解题
《劝学》“劝”起着统领全篇作用。 它有“ 劝说”“劝勉”“勉励”意思。“劝学”即“劝
勉学习”。
7/29
生词注音
中(zhòng )
輮( róu )
舆( yú )
有( yòu )
功在不舍 功:功劳
而绝江河 绝:横渡
非利足也 利:使动
金就砺则利 金:金属刀剑 靠近
筋骨之强 强:健壮
专心一也 一:专一
輮认为轮 认为:把…做成…
无可寄托者 寄托:藏身、托身
25/29
• 葛均波 心血管病学家 复旦大学从属中山医院 教授。1962年11月生于 山东省五莲县。1984年 毕业于青岛医学院, 1987年获山东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1993年于德 国Mainz大学获博士学 位。年当选为中国科学 院院士。 主要从事心血管病诊 疗与治疗临床实践与研 究。
23/29
3、特殊句式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宾短语后置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③輮认为轮 省略句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24/29
劝学 劝:勉励
木直中绳 中:合乎、符合
善假于物 假:借助
声非加疾也 疾:加强
重点实词释义
风雨兴焉 兴:兴起
不积跬步 跬:半步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3/29
古乐府诗《长歌行》 :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4/29
荀子像
5/29
《劝学》公开课-PPT
对比
专心
关于设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 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 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 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 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 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 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 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 果。
设喻方式多样
① 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 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 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1、本文标题为“劝学”,“学”顾名思义指 “学习”,但生活中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 荀子是在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做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学也”,二人的说法孰对孰错?你是如何看待 这两种观点的呢?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学习 空想
见借
闻
助 学
习
陆
弥 补
水
不 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靠后天学习
VS
天赋虽好,但 因不学习而最 终“泯然众人矣
”
智力虽一般,但 通过学习可以弥
补不足
三、学习方法、态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学习的方法在于积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从多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论证方法, 引导如何背诵。
3、情感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 的论述来学以致用。
劝学公开课优秀课件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知”通“智”(zhì),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知识点归纳
古今异义(古/今)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检查/参加、加入)
2. 假舆马者
(凭借、借助/不真)
3. 蟹六跪而二螯
(脚/跪下)
4. 金就砺则利
5. 劝学
(金属/金子) (勉励/规劝、劝戒)
6. 輮以为轮
8.表示目的关系,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既而】不久,一会儿。
青,取之于蓝
青青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
设喻论证: 学习的作用——弥补人的不足
学习的 跂而望
不如登高
பைடு நூலகம்
作 用 登高而招
见者远
善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假
于
弥 补 假舆马
致千里
物
不足
假舟楫
绝江河
学习 方法 和态
度
积累 坚持 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停止
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思考: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证这一观点的?
1、朗读第二段 找到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公开课优秀课件PPT(精品)
形式之美
分析《劝学》的形式特点,如句式 、节奏、音韵等,及其产生的艺术 效果。
形象之美
探讨《劝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评价其刻画方法和艺术价值。
文化内涵
传统价值观
阐述《劝学》所体现的传统价值 观,如勤奋好学、尊师重道等。
时代背景
分析《劝学》所处的时代背景, 探讨其对当时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
民族精神
挖掘《劝学》中的民族精神,如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及其对
排比并举
荀子善于运用排比并举的 修辞手法,列举大量实例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反问句式
荀子常使用反问句式来加 强语气,引导读
人格修养
荀子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和实现 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强调学无止境 、不断进取的精神。
荀子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提升个人的人 格修养,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 行为习惯的人才。
习,提升自身素质。
结构分析
分析《劝学》的篇章结 构,包括开篇、正文和 结尾,以及各部分之间
的逻辑关系。
语言特色
探讨《劝学》的语言特 点,如简洁明了、生动 形象、富有感染力等。
修辞手法
分析《劝学》中运用的 修辞手法,如排比、对 偶、比喻等,及其表达
效果。
艺术鉴赏
意境之美
从意境的角度欣赏《劝学》,体 会其营造的氛围和美感。
《劝学》的主要内容
《劝学》主要讲述了荀子的教育 思想,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 习的目的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多 种手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习 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
学习。
荀子认为,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 知识,更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和 修养,使人成为有德行、有才能
的人。
《劝学》公开课优秀课件PPT(精品)
对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提倡勤奋好学的精神
强调自我修养和人格塑造
05
《劝学》的课件设计
课件结构
01
02
03
04
封面页
包含课程标题、主讲人信息, 以及学校或机构的标志。
目录页
简要介绍课件的主要内容,方 便学生了解整体框架。
正文页
详细阐述课程内容,可以包含 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劝学》,弘扬传统文 化,提升社会文化素养。
重视教育公平
社会应更加重视教育公平,让每 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04
《劝学》的影响力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历代科举考试的 必考经典
成为文人墨客的必修 之课
成为启蒙教育的重要 教材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标志着古代散文的成熟 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修辞手法
排比
比喻
荀子在《劝学》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 句,通过连续使用多个相同的句式, 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
荀子在《劝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通过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得文 章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对偶
荀子在《劝学》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手法,通过将相对的词语或句子进行 巧妙的组合,使得文章更加整齐、优 美。
。
结尾页
感谢语、联系方式等信息,同 时可以附上参考文献或拓展阅
读材料。
课件内容
主题阐述
对《劝学》的主题、背 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
。
课文解读
对《劝学》的文本进行 深入解读,包括字词解
释、句子分析等。
思想内涵
探讨《劝学》所表达的 思想内涵,分析其教育
劝学 公开课教案8篇
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劝学教案篇一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喉咙(hóulóng)战栗(lì)清澈(chè)憎恨(zēng)翡翠(fěicuì)栖息(qī)蔚蓝(wèi)崛起(jué)2、识别字形3、分辨词义闪烁·闪耀闪烁:着重指光亮忽明忽暗,明暗不定。
可以说“闪烁不定”。
闪耀:着重指光彩耀眼。
可以用于忽明忽暗地四射,或非忽明忽暗地四射。
优美·幽美都有美的意思。
“优美”是好而美,可以指环境,也可以指动作。
如“这个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很优美”。
“幽美”主要指环境幽静而美好,如“这里环境幽美”。
二、文学常识江河,原名于友泽。
北京人。
1971年高中毕业。
任北京胶刃厂工人。
职业作家。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三、经典句段我和春天一起写这首诗/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这支歌/海水和冰块猛烈相撞,船冲向浪头/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点拨:这些诗句有力地体现了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与执著追求。
问题导引1、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提示:诗中的“你”和“我们”都是青春的象征,指年轻有为、有着激情和斗志的青年一代。
如诗中所说的“你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想象的云朵在疾风中飘扬/寻找着美好的声音/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走向辽远的地方,放出喉咙里的力量”等都是青春的'标志,是青年人的特点。
2、为什么“我们”要“一起奔腾”?请列举诗句举例回答。
提示:诗人在第4节诗中用了一系列的问句,如“我们又将给大地留下什么呢”“我们的手臂又将收获什么”“我们死去和诞生的地方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的劳动、创造还有什么意义”等充分表现了青年一代——在拥有“青葱的愿。
劝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言文部分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对比的论证方法来阐述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等道理3.探究“学习”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探究词义,理解文意【教学难点】学习设喻论证方法【教学设想】《劝学》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的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其中“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
《劝学》公开课优秀课件PPT(精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介绍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 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
阐述采用的教学手段,如PPT演示、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同时,强调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以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2
《劝学》课程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一:学习的重要性
01
02
03
学习是个人成长的基础
学习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调查问卷
定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 议。
座谈会
组织座谈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 求和期望。
线上反馈
建立线上反馈渠道,鼓励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学平 台或社交媒体提供反馈意见。
反馈三:持续改进措施制定与实施
针对评估结果,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改进 方向。
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 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
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02
正确的学习方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如制定学习计划、分阶段学习 、及时复习等,提高学习效率
和质量。
03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结合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知识点三:学习的实践与应用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实践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 化为实际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和方法的转变。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 学习环境,不断搬家的故事,强调 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匡衡凿壁借光
讲述匡衡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学习的 故事,强调学习的毅力和决心。
案例二:现代学者学习经历分享
《劝学》公开课+课件
04
《劝学》的影响与评 价
后世影响
1 2 3
推动儒家思想传播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劝学》对于儒家思想的传 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了后世许多学者 和思想家。
成为科举考试必读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劝学》是考生必读的经典 之一,对于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激发学习热情
《劝学》以其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内容,激发 了后世许多人的学习热情,鼓励人们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劝学》公开课 课 件
汇报人: 202X-01-04
目 录
• 《劝学》简介 • 《劝学》的文学价值 • 《劝学》的主题思想 • 《劝学》的影响与评价 • 《劝学》的实践应用
01
《劝学》简介
《劝学》的作者
荀子
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教育家。
作品
《荀子》
《劝学》的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 安定统一。
和阐释,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05
《劝学》的实践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培养学习习惯
01
《劝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
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升思维能力
02
《劝学》提倡思考、质疑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
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03
《劝学》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
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增强自我修养
《劝学》强调自我反省和学习,有助于个人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 。
拓展知识视野
《劝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有助于个人拓展知识面,增加 见识。
《劝学》(公开课课件)
劝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⑤就:动词,靠近、接近 ⑥砺:磨刀石 ⑦利: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
劝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④暴:pù,通“曝”,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⑥挺:直 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本文特点
①锲:二个“锲”均意为“雕刻” ②而:二个“而”均表假设关系,如果 ③舍:二个“舍”均为动词,放弃 ④镂:雕刻
译文: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①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强:qiáng,强劲的意思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④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⑤一:数词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闻: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博闻强志 (3)不能称前时之闻
听、听到 见闻、学识 声誉、名声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强 憎恨 快 嫉妒 病
疾:
噫!原来这里看得更远哩!
劝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公开课优秀课件PPT(精品)
通过鉴赏与评价,挖掘《劝学》的 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
05 《劝学》的影响与启示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影响
思想影响
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劝学》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文人墨客学习的典范。
文中强调的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等思 想影响了无数人,成为人们追求卓越 、提升自我的精神支柱。
通过学习《劝学》,我们学会了 如何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
和行为习惯。
对教育的启示
重视基础教育
文章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基础知识 的传授,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 习。
培养综合素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劝学》启示我们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总结词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详细描述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有效的学习通常包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注重课堂听讲、及时 复习等。同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
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内在动力
VS
详细描述
学习不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或找到好工作 ,更是为了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通过学 习,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为 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同时,学习 也可以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让人们更 加充实和有意义地度过人生。
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道德沦丧的局面,他深感教育对于国 家治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致力于弘扬儒家思想,提倡礼义廉耻,强调道 德教化。
《劝学》公开课+课件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互促进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 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
06
《劝学》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劝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重视基础教育
荀子强调学习要从小事做起,注 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现 代教育的启示是,要注重培养学
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02
人格塑造是道德修养的体现
通过塑造良好的人格,能够展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
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
03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
的道德修养水平,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同时只有不断塑造自己
的人格,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与实践相结合, 这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是,要加强 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
强调自律
荀子认为学习需要自律,这对于现 代教育的启示是,要培养学生的自 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劝学》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01
荀子认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勤奋刻苦,这对于个人成长的启
重视人才培养
荀子认为学习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对于社会发展的 启示是,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素 质。
推动社会进步
荀子认为学习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这对于社会发展的启示 是,要加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荀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劝学》对于 社会发展的启示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VS
创新发展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课堂实录
xxx
一、导入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而战国后期思想家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提出了“性恶论”,因此,他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能够改造人,能够使人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二、明确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语言,把握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初读——正其音
先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课文,在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有没有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四、再读——懂其文
师:读准了字音和节奏,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试着口译课文,在翻译的过程中,自己不会翻译或者无法理解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内部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一会共同解决。
生:第三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怎么翻译?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他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生:应该是即使又晒干了,不再变得挺直,是用火烤使它变成这个样子的。
师:很好,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的字,就是这
个“然”,那么“然”是什么意思呢?生:这样。
师:那么这样指代的什么内容呢?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师:对,就是这样。
还有其他问题吗?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假”的意思?生:借助。
师:好,你来试着翻译这个句子。
生: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够到达千里之外。
师:好,请坐,还有吗?
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这句话挺长,那么这句话里面到底是哪个部分你觉得翻译起来有难度呢?
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感觉无从下手。
师:哪位同学能帮他解释一下这句话?生:离开蛇鳝的同学就没有可以寄身的地方。
师:她有一个词翻译的非常好,就是这个“寄托”,她说是“寄身”,也就是存身的意思。
刚才那位同学你明白了吗?你再来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没有蛇鳝的同学无法寄身,是因为用心浮躁的缘故。
师:非常好。
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文言文大多数情况下讲究一字一意,“知”我们刚才已经知道,通“智”,是智慧的意思,那么这个“明”应该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为明组一个词吗?
生:明达。
师:对,你再来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那么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师:非常好。
来,那位同学。
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课下注释说“锲”是刻的意思,但是我觉得翻译不下去。
师:是啊,按照课下注释我们确实很难通顺的翻译,当我们无法直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意译!
师:对,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把句子的大致意思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好,你再来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用刀刻两下就不刻了,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师:好,还有问题吗?没有了?那么我就考考大家,我出了几个小题目,我找几个同学检查一下我们的学习效果。
这篇课文中“而”字出现的比较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虚词,那么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解释一下屏幕上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我找个同学来说,这么多同学举手!不过这次我要找没举过手的同学来说。
生回答:
蟹六跪而二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吾尝终日而思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师:嗯,全部解释对了,还有几个句子,我再找几位同学翻译一下。
生(三名同学):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师:前两个同学翻译的非常准确,第一位同学注意到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是表递进,第二位同学注意到了“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绝”是横渡。
第三位同学有一个地方值得表扬,“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她翻译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很明显她调整了语序,因为这个地方的文言现象是定语后置,但是有两个词她翻译得有点不到位,那两个?
生:上、下。
师:对,这两个词是名词作状语,应该翻译成“向上”和“向下”。
五、理清思路,品味鉴赏
师:疏通了文意,让我们带着理解齐读全文,在齐读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生:(齐读课文)
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齐答)学不可以已。
(教师板书)
师: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呢?
生:课文第二段先说君子要广泛的学习,第三段是说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第四段是说要锲而不舍,不能放弃。
师:说慢一点,一步一步来说。
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君子每天广泛的学习,并且要自我反省。
师:这句话你还没有说完,君子每天广泛学习自我反省之后会达到怎样的境界呢?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刚才同学已经翻译过这个句子,就是说学习可以使人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失,那么这是在说学习的什么呢?
生:学习的重要性。
师:对,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说学习的意义(板书)。
你接着说第三段。
生:君子要善于借助客观条件。
师:有一个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你把它读出来。
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师:“善假于物也”中的物应该是指什么?生:客观条件。
师:在这篇课文中具体应该指什么呢?生(齐答):知识。
师:知识,也就是学习所得。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怎么翻译?
生:君子的天资并没有什么差异,只是他善于借助外物。
师:这是在说学习的什么?生:作用。
师:对,学习的作用(板书)。
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学习要锲而不舍。
师:哪个句子谈的锲而不舍?
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这是在谈学习的态度。
这是在谈学习的态度,除此之外还有吗?哪位同学能补充一下?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说学习要注重积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说学习要一心一意。
师:补充的非常完整,结合两位同学的回答,我们知道,第四段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积累,学习要锲而不舍,学习要专注,这些都是在谈学习方法和态度。
(板书)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整篇文章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的,条理非常清晰,那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篇议论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又有怎样的作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使用了论证方法的句子,并思考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生:(合作交流,师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好,哪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里把蚯蚓和螃蟹做对比,尽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但却能吃埃土喝黄泉水,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却不是蛇鳝的洞穴无法寄身,运用对比论证,来突出强调专心的重要性。
师:你分析的非常好,非常深刻。
我们把这句话来齐读一下。
六、总结全文
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劝学》一文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
同时又兼用对比,说理透辟,耐人咀嚼。
(板书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所以人们称颂荀子的文章为“诸子大成”。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只有熟读成诵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深意。
我们的作业就是课下背诵课文,并能准确默写全文。